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0003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前 言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90年代开始在贵州实践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先后在贵州、内蒙、广西、云南等地建设了生态博物馆。这些生态博物馆建设大多选择了民族文化丰厚,居民生活却极为贫困的落后地区,它们的建设往往承担着社区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重任。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却一直缺乏这样一个生态博物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的领头羊,一直被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2008年8月,国务院正式出台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

2、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长三角一体化”概念首次正式进入中央文件。“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用“国家保证”的形式进行了确定。加快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在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怎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怎么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共同问题。回顾改革开发30年,我们曾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鉴于前车之鉴,未来的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必须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实早在2003年8月,

3、建设“绿色长三角”就已达成共识。在关于“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共同发展”的若干建议中,沪、浙、苏三地就首次提出借“世博会”良机打造“绿色长三角”。当下的长三角一体化正向更高层次的“绿色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安吉地处长三角的中心位置,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崛起的对外开放县,而且安吉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历史上浙江最早的郡治所在地,山民、畲族等特色多样性民俗文化赋存地、是“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竹乡”、 “中国转椅之乡”、“中国白茶之乡”,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条件,为建造生态博物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能在安吉建造一个成功的中国生

4、态博物馆,其影响不仅会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而且将扩大到整个东部乃至全国,从而更大的发挥生态博物馆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生态文明”的要求,安吉县结合自身“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特别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提出在安吉建设生态博物馆的设想,并希望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能有别于其他模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思路,无论是生态博物馆的形式、内容、功能还是运营管理模式,都能有所突破创新,特别是内容与功能上,不能将保护与

5、展示的内容局限于现有的各类自然生态环境、传统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遗产,而要将整个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纳入其中,使生态博物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第一章 理论研究1.1国内外生态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世纪80年代,在对工业文明和传统博物馆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式在法国诞生,这就是“生态博物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博物馆在政治层面上具有人权及人道主义的色彩,在文化层面上倡导文化多元主义特别是弱势文化社区的关注,在技术操作层面上注重当代新发展的多种学科与人类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交流的有机结

6、合。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世界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1.1.1国外生态博物馆研究与实践(1)不断进化的生态博物馆理念在后工业社会里,环境科学的崛起和生态观念的传播,震撼人心,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1971年国际博协第9届大会中,基于将遗产与环境联系在一起的改革思路,诞生了“ecomuseum”一词。这里“eco”既不是指经济(ecomomy)也不是泛指生态学(ecology),其本意是指社会环境均衡系统:社区或社会,人是其中存在的核心部分,包括人类的活动及其进程。这是70年发明生态博物馆的原意。这种有别于博物馆传统文化的新思维,对于博物馆改革者来说极

7、具吸引力,迅即形成了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动力。随着生态博物馆建设实践的进行,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也在不断校正中。如里维埃(1973、1978)、法国政府(1981)、勒内里瓦德(1988)等都提出了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表1-1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属性传统博物馆生态博物馆范围静态的独立建筑或者建筑群整个特定的社区。社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被原状的、动态的保护在其原生环境之中。主体专家学者经过培训,由社区居民亲自记录社区发展档案功能保护和收藏文物资源保护中心,用以保存自然和文化遗存。教育“镜子”和“学校”,用于社区居民立足现在、借鉴过去、掌握未来。“展柜”,向外来参观者(消费者)充分展示自身文化艺术,

8、张扬文化多元主义和人权价值观。“实验室”,了解和研究当地居民的过去以及未来发展。服务对 象本地居民、外来公众社区居民、外来大众、研究目的的学者、专业机构展示内 容多具有文物价值的经过历史沉淀的具体实物遗存。社区中的一切资源,包括文化和自然的。文化不仅仅是有文物价值的实物遗存,还有传统的风俗等一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 式静态的、孤立地陈列于博物架上,脱离原生环境。时间和空间、静态和动态有机结合。原状的、动态的、鲜活的保护于原生环境中。 在评价生态博物馆成功与否的指标上,参观人数、藏品数量、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等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应集中于当地居民应用生态博物馆思维方法,管理和保存它们的文化和社会

9、遗产的有效程度。在生态博物馆中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研究上,多数专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发展责任型旅游、生态旅游是生态博物馆发展的有效途径。(2)各具地域特色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实践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博物馆保存的大多为工业化社会的文化,一般产生于关闭的历史原址,例如矿区、钢厂、发电厂,许多以前的工人失业或退休,成为此类博物馆的创办者。各国实践中对生态博物馆的管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如法国的特许经营管理体制,意大利结合政府立法的形式进行管理。法国第一代生态博物馆是在里维埃的指引下 ,以人与环境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创建的法国地方公园模式 ,这个模式从1967年开始至1975年形成了法国地方公园系统。在

10、生态博物馆的另一位倡导者戴瓦兰引导下,于1971年至1974年在法国索勒特索煤矿区建立起来的。整个社区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这个项目的开发 ,这个模式创造了工业社区生态博物馆的最早的经验。 加拿大加拿大生态博物馆扩大到小型社会的整体,被称为“社会生态博物馆”,成为加拿大新博物馆学的试验区。之后,加拿大陆续建立起来的一批生态博物馆也是各具特色的。如保护工人住宅区文化的“全社会之家”生态博物馆;为保护自然文化区的“岛上居民之家”生态博物馆;为保护和研究历史遗产的洛格山谷生态博物馆;在生态学教育中心兴建的圣康斯坦特生态博物馆;为大众博物馆学讨论会址成立的文化中心建立的德赛河生态博物馆等等。加拿大发展的

11、生态博物馆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强调公众参与,二是社区往事的共同回忆,三是建立解释中心,开设大众博物馆学课程,专家与社区居民取得共同认知。美国美国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就汲取了加拿大的经验,美国史密森学院开发的亚克钦印第安社区博物馆,就建立了类似解释中心的组织和建筑,但他们直接称为生态博物馆。居民说:我们把生态博物馆看成是信息中心。这个信息中心也制定和实施了培训计划,组织了和加拿大的互访学习,学习遗产保护和档案管理。美国建立的生态博物馆具有美国自己创造的经验。瑞典截至2005年,瑞典建立了12 个生态博物馆。瑞典生态博物馆想要表现人类长期利用和改变自然,由此形成的自己文化的路程。以当地居民的方式和居民

12、的历史去表现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如表现萨米人(Sami-people)的昨天和今天的日常生活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表现传统农业和历史遗迹的生态博物馆、表现环境特别是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博物馆,多数生态博物馆反映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前工业区建立了工业遗产生态博物馆。日本生态博物馆的思想在亚洲的日本也受到了关注,被发展为“造乡运动”,“造乡运动”强调内发性,即一村一品,由当地居民做起,以一些村庄作试点,成立生活工艺馆,馆内设木工、陶艺、编织等工房。观光客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以亲手体验各种器物的制作,并由专人进行指导,接受咨询。这些村落以其自然的风光和传统的文化特色吸

13、引了大批的观光客,还使村民们不离乡土,走上富裕之路,并且有效保存了当地的特色文化。1.1.2国内生态博物馆研究与实践(1)国内生态博物馆研究我国对生态博物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中国博物馆杂志集中介绍了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的有关成果。90年代中期开始推向实践建设。之后,来自人类学、民俗学、博物馆学等多学科的学者对生态博物馆的研究从观望状态转入了与实践结合的学术研究阶段。国内学者对生态博物馆的操作模式、社区参与机制、旅游开发、保护与开发的博弈、生态博物馆理想与现实的对接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生态博物馆建立原则的研究中,2000年制定的“六枝原则”最为显著,这一原则是针对中国

14、生态博物馆保护与发展问题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即:六枝原则、村民是其文化的拥有者,有权认同与解释其文化;、文化的含义与价值必须与人联系起来,并应予以加强;、生态博物馆的核心是公众参与,必须以民主方式管理;、当旅游和文化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护文化,不应出售文物但鼓励以传统工艺制造纪念品出售;、长远和历史性规划永远是最重要的,损害长久文化的短期经济行为必须被制止;、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整体保护,其中传统工艺技术和物质文化资料是核心;、观众有义务以尊重的态度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生态博物馆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文化及社会的不同条件而千差万别。(2)国内生态博物馆实践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至今,中国先后

15、建立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广西“1+10”民族生态博物馆群、内蒙古达茂旗敖伦苏木生态博物馆、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云南等地建设了生态博物馆。这些生态博物馆建设大多选择了民族文化丰厚,但居民生活却极为贫困的落后地区,它们的建设往往承担着社区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两重重任。这些生态博物馆的构成主要是一个信息资料中心,以及开放性的社区活体保存和展示中心,并通过旅游开发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博物馆实践也遇到很多难题,如在资金、人才、制度等方面的限制。特别突出的问题是社区居民自我认知不足,文化主导权在理念先进的政府和专家手中,需要文化代理完成生态博物馆的初期建设,从而降低了保护成效,

16、也使得生态博物馆的巩固相当困难。中国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认为:这种文化主导权的回归要经过三个文化递升的层面,即利益驱动层面、情感驱动层面和知识驱动层面。村民保护自己文化的动力来自利益的驱动,也来自对自己文化的天然感情,但对自己文化的价值还缺乏科学认识,这三个层面都需要提高,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对村民进行必要的培训。不仅要帮助村民们理解生态博物馆,更迫切的是要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科学地认识自己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他们才会更加珍爱自己的文化,更加关心自己文化的长远利益。小结在中国,巩固生态博物馆要比建立它更难,面临着资金、人才、制度等上面的限制;通过培训让居民获得生态博物

17、馆的管理权,逐步实现社区居民文化主导权的回归;充分利用当地文化中心等卫星机构,与生态博物馆分工互补。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必须与当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目标保持一致;生态旅游是平衡生态博物馆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建设生态博物馆可能更大的综合效益。1.2生态博物馆相关理论基础1.2.1博物馆学博物馆学(Museology)是研究博物馆的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博物馆学的一般原理以及博物馆与经济基础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博物馆的性质、作用、特征、社会功能;博物馆展品的征集、鉴定、保管、陈列等业务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博物馆的建筑设备

18、及其他设施;博物馆的机构设置、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以上的重要理论和经验为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1.2.2地理学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科学。地理学家在研究人地关系时发现,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与区域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与地理环境的互动下,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地方民俗文化。居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在这样的地理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多彩文化已经成为地方记忆留存在土地上,这些记忆成为塑造一个地区地脉、文脉的重要元素,也成为一个地区居民建立自我认知的重要源泉。地理学思想为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意大利学者毛

19、里吉奥在列出100个生态博物馆相关术语的同时也指出,生态博物馆是建立在当地公众参与社区发展的基础之上,致力于“场所认同感”的博物馆。因此在生态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中,必须理清社区人地关系,通过多种方式明确社区居民对自身的认知,以社区居民的自我认知为基础,保护这一地区“与生俱来”的自然与人文资源。1.2.3生态学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首次提出了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并赋予了确切的定义,从此以后的一百多年,生态学成为近代国际上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现代生态学已经成为一门探讨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生态学理论可以应用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类生态、景观生态等中去。(1

20、)在自然生态上保持地球生物圈中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物种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维护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环境价值理念。因此,生态博物馆作为保护自然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工具,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为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做出贡献。(2)在文化生态上文化生态学是以人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用以探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态和模式。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讲,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它赖以产生和存续的特定生态环境,这种生态

21、环境如果发生变化,也将导致环境中的文化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生态博物则要以某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的“活态”文化为展示内容,将文化在它的原生地予以实时地展示,让来到生态博物馆的人们能真正地感受到动态发展的原生态的文化遗产。(3)在产业生态上主要是探讨产业及其产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据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建立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网络,便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消除环境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博物馆针对具有价值的农业、工业等产业,要有意识的引导其走向生态化。1.2.4其他学科

22、生态博物馆是涵盖面很广的事物,从空间上看,涵盖整个社区;从内容上看包括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从时间上看,要记忆过去与现在,展望未来,维持动态发展。因此,应运用文化人类学、旅游学、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遗产学以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来解读生态博物馆所在社区的文化深层结构,构建生态博物馆的理论。1.3启示生态博物馆的中国化1.3.1生态博物馆的解读生态博物馆的“生态”理念要求突破人本观念,以更广阔、更长远、更包容的态度看待自然中的万物,自然中的人,人与人这三层关系,尊重大千世界中每一份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尊重彼此有机镶嵌所形成的鲜活生态之美。在尊重以上三层关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力量

23、,致力于多样性生态美的和谐共生与发展。正如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历程,这个历程同样适用于世界生态博物馆的实践。在不同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每个地区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质。世界范围内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基础是“各美其美”:基于社区自我认知自然与人文之“美”,生态博物馆则保护、展示并包容和支持“美”的再发展与创新,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博物馆。同时生态博物馆不是封闭的孤芳自赏,不是排外的唯我独尊:而要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展现“天下大同”的魅力。生态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宗旨之一是让世人接受

24、世界上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现象,去了解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宽广的胸怀欣赏、保护和发展这种多样性。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说,生态博物馆不是孤立的,最终将由世界各地的生态博物馆形成一个“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这些代表着多样性镶嵌之美的生态博物馆,犹如黑暗宇宙中那一点点的星光,以最灿烂的姿态点亮无限的时空,成为这个宇宙最让人振奋的存在。在此借鉴法国政府颁布的生态博物馆官方定义:“生态博物馆是一个文化机构,这个机构以一种永久的方式,在一块特定的土地上,伴随着人们的参与,保证研究、保护和陈列的功能,强调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整体,以展现其有代表性的某个领域及继承下来的生活方式。”2004年5月在意大利特兰托召开的生态

25、博物馆国际专题讨论会上给出的生态博物馆的定义,它是一个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保护、解释、和珍视自己遗产的动态过程。如本章前文所述,生态博物馆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差异而“本土化”的事物。生态博物馆是建立在当地公众参与社区发展的基础之上,基于“生态”理念,致力于整体性保护和展示“场所认同感”的博物馆。1.3.2中国生态博物馆的解读从“本土化”和“地方性”这一基本点出发,中国生态博物馆的任务则是以生态、原生、动态、开放的方式,保护和展示中国地方性的博物馆。中国:丰富历史遗存的千年文明古国,多彩民俗文化的多民族国家,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而脆弱的国土,快速城市化、工

26、业化下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中跌跌撞撞摸索和谐发展之路的国家。因此,中国生态博物馆必须要全面反映这一“承前启后”的“动态”的历史。目前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实践主要在贵州、广西、云南、内蒙古进行,采用置遗产于原生地进行整体保护和展示的方式,展示对象上选择了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岌岌可危的少数民族文化,而更多代表发展中的中国的一些地方性特征并未保护并展示给世界,需要建设一个更具代表性和保护展示意义的生态博物馆。1.3.3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解读1.3.3.1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特色解读安吉,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悠久人居历史地,历史上浙江最早的郡治所在地、山民、畲族等特色多样性民俗文化赋

27、存地、较完整的区域自然生物多样性赋存地、更是基于自然与文化保护中走出生态和谐发展之路的当今中国第一个生态县。从以上安吉的“地方特征”中,我们发现了古老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影子,安吉当之无愧成为建设代表动态发展的古老中国与新中国的中国生态博物馆的最佳载体。对比现有的生态博物馆,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特色在于:(1)代表性强,代表发展中的古老中国与现代中国;(2)前瞻性和整体性,尊重遗产的原生环境,全面保护和展示具有遗产价值的历史文明和当代文明,为保护性的发展,而非抢救性的保护;(3)动态展示的时代画轴,在历史和现在的基础上明确未来的方向,代表安吉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生态和谐发展;(4)社区参

28、与度高,社区自我认知明确,对区域的地方感觉具有主动的保护和展示意识;(5)多力量合作,从政府各个部门、研究机构和学者、基层居民、企业、旅游者等多方力量积极合作;(6)灵活可扩展性,鼓励居民自我文化的认知和发展,自下而上的丰富地方自然和文化多样性,扩展区域生态博物馆体系;(7)综合效益,担负和服务区域时代发展的任务,保护和平衡利用遗产,同时面向更广大的旅游者发挥生态博物馆的环境教育功能。1.3.3.2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功能解读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记忆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是使之区别与其他地方的源泉,只有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走的更远。记录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变化轨迹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旧

29、更替不断进行,现在就是将来的历史,所以,需要对当前的变化给予及时的记录。传承和发展自然和文化遗产对社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发展出适应时代任务的和谐发展道理,让自然和文化遗产继续为社会和谐进步发挥重要作用。社区自主精神教育和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在政府引导、专家参与的基础之上,依托生态博物馆,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逐渐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生态博物馆的认知和定位。同时通过社区居民主人翁精神指引下的主动参与和管理,实现生态博物馆的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促进遗产研究的多方合作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的运营,促进社区遗产的研究,吸引高校、研究所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行遗产的研究和传承发展,成为遗产研究的重要平台。

30、紧跟时代任务,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生态博物馆的建设需要结合社区主要的发展任务进行,成为社区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的,实现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1.3.3.3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主题定位中国安吉,大美之言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前三句是说,“美”是客观存在,而第四句是说“美”是要由人去探究。人类就是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

31、建造。”美,有未被人类干涉的无言自然之美,有凝结人类智慧结晶的人文之美,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美在和谐。”在安吉,自然中的万物、自然中的人、人与人三个层面的生态之美的景象比比皆是。这种“大美”景象是安吉人在尊重和探究以上三层关系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经过数千年的持续努力积淀而成的历史截图,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主题即为“大美之言”,即,以更广阔的视角保护与发展“天地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用多种语言向安吉、向中国、向世界发出属于安吉的“大美之言”。第二章 规划总论2.1规划意义2.1.1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党中央在“十

32、一五”规划建议中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概况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既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也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福利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既包括了农村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乡村社会风气的转变,同时还包括了农民素质提高和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制建设。从生态博物馆基本理念和具体实践的角度看,它们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生态博物馆可以顺应农村遗产丰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生态博物馆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支持农

33、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文物博物馆系统支持农村发展的一个创新。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是一个全新课题。其文物保护的范围,除了已经定级的文物外,还包括具有人文、历史、建筑价值的古民居系统、祠堂系统、神庙系统(社观、土地庙、道观等)此外还有未探明的地上和地下文物,以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与之息息相关的表现当地文化行为的村民。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新”与“旧”之间的矛盾,生态博物馆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利用农村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2.1.2有效调动当地政府、学者和居民的积极性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将当地政府和居民要求发展经济

34、的想法结合起来,推动当地的发展和繁荣。生态博物馆负责的利用和保护当地遗产,以此作为契机发展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并提升本地区知名度,以此带动其他经济活动。生态博物馆强调当地政府、专家和居民共同参与,制定文化保护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动员本地区居民应用本地区传统技术、材料和资源保护当地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保护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主要依靠当地技术力量完成,能有效地调动当地政府、学者和居民的积极性。2.1.3顺应遗产丰富地区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生态博物馆强调尊重遗产地居民共同意愿。“共同意愿”是指遗产地居民广泛的共同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想法。生态博物馆是由遗产地居民群体共同意愿决

35、定“照料自己的区域”的方式,其内容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生态博物馆具有建立新的社会特性的力量,即团结群众的力量,这是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必要条件。因此,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能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2.1.4能有效保护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包括景观遗产)从实践效果看生态博物馆,它确实为弘扬、保护和保持我国文物和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它不是将文化搬到博物馆里面,而是将其保留在文化的原生地,从而正确地表现了文物的真正文化含义。除此之外,生态博物馆积极推动无形文化遗产的记忆、弘扬、传承和普及,使民族文化深深地根植于肥沃的生活土壤之中而得以生机勃勃地发展与延续。同时,

36、生态博物馆也为专家学者深入了解、研究和挖掘各传统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活的基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通过生态博物馆这种形式得以保护和展示,受到了国内外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家、民俗学家等科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和热烈欢迎,一批批有份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将陆续出现;生态博物馆同时还将成为各人文学科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2.1.5能有效促进安吉县可持续发展观的落实安吉是“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和“国家生态县”,在安吉建立中国生态博物馆,是安吉县政府势在必行的永久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的战略选择。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和竹林资源,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移动和不可移动

37、文物古迹,在这一前提下,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健康发展。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将以持久保护自然和保护文化遗产为目的,吸引多方目光重视安吉的自然生态、历史文物古迹、地方文化特色。整合当地可利用资源,弘扬、发展和提升当地优秀文化,打造健康持久文化产业。2.2规划范围此次规划是将整个安吉视作一个生态博物馆,所以规划范围是安吉整个县域。涉及到具体展示部分,规划范围依照每个点的具体情况定。2.3规划期限2009年-2016年2.4规划原则2.4.1立足现状建设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应立足安吉现状,尤其是安吉的生态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生态资源)现状,应对其深入调查分析,充分掌握资源的分

38、布地域、资源类型、资源总量、资源特色等等现状,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规划思路。2.4.2加强整合此次规划将整个安吉视作一个生态博物馆,各个展示项目在地域空间上较为分散,而生态博物馆又是一个整体,所以规划应力求将展示内容相类似的项目点在主题上整合在一起,以利于生态博物馆整体形象的营造。2.4.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生态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生态博物馆所要重点展现的思想之一。这一思想要始终贯穿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尤其是项目运营的可持续性。在项目满足保护当地生态文化、历史遗存、自然环境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2.4.4可操作性强在项目规划时,既要

39、应用最新的理念与技术,也要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无论是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还是经济上的可操作性。2.5规划依据2.5.1上层规划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安吉县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安吉县旅游总体规划安吉县土地总体规划安吉县环境功能区划2.5.2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5.3技术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附条文说明)城市

40、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附条文说明)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附条文说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附条文说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6规划技术路线第三章 基础分析3.1安吉概况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经1191411953、北纬30233053,面积1886.34平方公里。北界长兴县,东与湖州市、德清县相连,南与杭州市余杭区、临安市接壤,西与安徽省的宁国市、广德县毗连。3.1.1历史沿革安吉县历史悠

41、久,古代文物和遗存古迹较多。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此居住,县城北部安乐村北山坡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后期遗址,曾出土了大量这一时期的石器和陶器。安吉县是浙江省最早的郡级治所所在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于此置鄣郡,郡治即今安城古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分故鄣(鄣郡治所迁丹阳后原治所称故鄣)南境置安吉县,取诗经“安且吉兮”之义,安吉县名自此开始,到现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县治设在天目乡,即今孝丰镇。在以后漫长的历史里,建置撤而复立,直到唐麟德元年(664年),才稳定下来。元末明初,县治迁至今马家渡西,即现安城村址。安城村至今仍保留着建于明代的砖石城墙。成化二十三年(148

42、7年), 安吉县南部置孝丰县,县治设在今孝丰镇。建国后,安吉、孝丰县同属临安专区,1958年11月,孝丰并入安吉县后,将安吉县城迁至递铺镇,隶属嘉兴地区,1984年嘉兴地区撤销,隶属湖州市。3.1.2自然环境安吉县境的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间凹陷,东北开口,形状就像一只大畚箕。安吉属天目山脉。天目山脉西起浙江、安徽边境的百丈峰,经西天目山和东天目山,东至窑头山。安吉县境的西南端是龙王山,海拔1587.4米,是浙北最高峰,也是天目山脉的主峰。 安吉是个多山县,山地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山地分布在县境南部、东部和西部,面积216.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5。南部山地以凝灰岩为主;东

43、部低山山地主要是安山岩、凝灰岩和砂岩,残积层较薄,肥力较高,是毛竹的适宜分布区;西部低山由花岗岩和砂岩构成,砂岩面积较大。粉砂岩发育的山地,土层较稳定,土壤也较深厚,宜于竹、木生长。浙江北部有一主要水系名叫苕溪,苕溪分东苕溪和西苕溪,都属长江水系。东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南麓的水竹坞,流经余杭、德清等地;西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北麓,经安吉、长兴。东、西苕溪于湖州汇合,注入太湖,再入黄浦江和长江。安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秋季来得早,冬季多严寒。常年气温在12.2C15.6C之间,是全省年平均温度的低值区。安吉水力资源丰富,县内天荒坪镇的大溪村,

44、有国家重点项目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6台180万千瓦,年发电量31.6亿千瓦时、年抽水耗电量4286亿千瓦时。安吉是著名竹乡,竹类资源十分丰富。据1999年详查,安吉竹林总面积为95.1万亩,其中毛竹74.9万亩,小竹20.2万亩,毛竹立竹132亿株;近几年又有发展。其毛竹蓄积量和提供商品毛竹,都位于全国各县市的首位。3.1.3社会经济2007年安吉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达到11.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4亿元,分别增长26.5%、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1亿元,增长12.7%。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实到

45、内资分别达到2.56亿美元、1.02亿美元、19.6亿元,其中实到外资增长71.2%。实现自营出口8.5亿美元,增长55%。旅游人次450万,旅游收入16.6亿元,门票收入6392万元,分别增长24%、34.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96元,分别增长12.8%、14.5%。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削减2.53%和1.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呈现可喜变化。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12个乡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相继开工。如杭

46、长高速、11省道改造、天荒坪第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中心城镇建设呈现新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建成区扩大到12.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0.4%。 3.2生态资源分析生态资源指生态博物馆所建立的基础资源,除了包括自然生态资源,还包括人文生态资源。3.2.1自然资源分析安吉自然资源特征主要为山环水抱、生物奇观、黄浦江源、中国竹乡、白茶绿海、湿地景观。以龙王山、灵峰山竹博园、溪龙白茶园、西苕溪湿地为代表。(1)山环水抱安吉县境内多丘陵山地,南部、东部、西部系天目山余脉,北部、中部为岗地和平原,为朝东北方向开口的“簸箕形”辐射状盆地。灵峰山、王母山、营盘山、天山坞、龙山、凤凰山被称为县城六脉。山区

47、自然景观优美,常年流泉飞瀑、绿意盎然。许多山水地成为游客争相前去的旅游区,如大汉七十二峰景区拥有千米以上的雄奇山峰近百座,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有江南天池、九龙峡、藏龙百瀑等景区。安吉山环水抱的地理环境,在历史上多次成为避难所,接纳了不同地区的人们,以至于一个村子容纳了百家姓(章村镇上张村)。在山民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积累下,形成了人地和谐的山民文化景观。安吉优越的自然条件在现代安吉发展中提供了极大的作用,如天荒坪特殊的山水格局为天荒坪抽水蓄能型电站的落成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2)生物奇观,黄浦江源安吉县地处天目山北坡,境内山地垂直分布,结构多层,赋予植物生长的多宜性,生物种属南北兼蓄,种类繁多,也为珍稀动物(扬子鳄、豹、黑麂、梅花鹿、猕猴、穿山甲、豺、鸳鸯等)提供良好的栖息地。龙王山为安吉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区。龙王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587.4米,位于县南端章村镇,西天目北侧,浙皖两省,安吉、临安、宁国三地交界处。主峰海拔15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