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049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论文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规划论文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规划论文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规划论文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规划论文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论文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论文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规划论文-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地铁建设与城市规划-论题:合肥地铁建设的必要性谭卫民(20116569)交通工程11-1 班摘要针对合肥地铁建设,关键字:合肥 地铁 城市规划一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及发展地铁的必要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为之困扰不休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结构越来越复杂,城市交通需求量迅猛增长,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和软件的供给不能全部迅速地跟上,致使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交通拥挤就是最直接体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截至2

2、007年12月,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1.4万辆,其中汽车22.5万辆。据有关部门预计,未来几年,厦门的车辆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机动车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5.7%,与厦门市政府“十一五”规划的GDP增长率为15%大致相同,甚至很有可能超过目前增速。同时,岛内居住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出行量大大增加,对出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面对如此大的交通流,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挤现象日趋频繁。城市交通拥挤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出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时间损失,还导致城市交通事故增多,影响城市投资、创业大环境,甚至危及到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平衡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解决城市交

3、通拥挤问题,从而实现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升级,这也是决定城市能否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提出城市拥挤问题)深入分析可以得到:交通拥挤是某一时空交通供给难以满足交通需求所产生的交通滞后现象。具体而言,交通需求是指出于各种目的人和物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以各种方式进行移动的要求;交通供给是指为了满足各种交通需求所进行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提供。交通供给与交通供给是一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影响,当交通供给难以满足交通需求时就会长生交通拥堵。毋庸置疑,我国城市的交通拥挤源于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而城市又面临建设用地狭小,人口高度密集等特点,如上海,重庆,北京等城市人均城

4、市建殳用地地仅为50平米不到。上海市的人口密度更高达4万人/平方千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足要布置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必然导致人均道路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减少。以上海市为例,远低于西方大城市的迫路水平随若城市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次数及出行距离均有增加,交通流量更是大幅度提高 我国城市现有的交通条件下,中心区变通拥挤和城市出人口交通不畅是过度密集城市的必然结果,上海市一些重要路段的平均车速仅为8kmh左右。交通拥挤问题日益阻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而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中,城市土地的有限性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分析城市拥挤问题,提出城市的相关制约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

5、、运量大、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是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它减少了居民的出行时间,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居民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来从事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这对于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优点具体表现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好处,为什么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1)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国外许多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承担的客运量占到整个城市客运量的5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80%。在运送能力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万至6万人次,在运行速度上,由于轨道交通封闭运行,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和行人干扰,运行速度地铁的时速

6、可达4O公里至5O公里。这说明城市轨道交通所具有的运量大、速度快的优势是任何其他公交车辆无法相比的。因此,要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发展轨道交通是必然选择。(2)城市轨道交通节约用地。找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承受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特别是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沉重压力。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项建设节约用地具有重大意义。城市各种交通工具中最节约用地、土地使用效率最高的是轨道交通。有关资料表明,修建一条6车道、最大单向小时客运能力为l万至2万人次的城市快速路需占地8万平方米。而修建一条最大单向小时客运能力为4万至

7、6万人次的地面铁路仅占地1万平方米。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道路和停车场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实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增加道路甩地面积是非常困难的,也是难以实施的。因此,从节约用地分析,发展轨道交通是合理的、可行的,既解决了大运量的客运问题,叉缓解了城市道路和停车场不足的矛盾。(3)城市轨道交通保护环境。我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首都北京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环境监测显示,北京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汽车尾气。应该指出的是,能源消耗量与污染物排放量成正比。汽车消耗了大量燃料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从能源利用效率分析,单位运输量小汽车利用效率最低。相比之下

8、,城市轨道交通是高效利用能源、低污染的城市交通工具 特别是地铁,在合理利用地空间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交通工具无可比拟的优势。(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众多参与建设的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企业不但涉及各种不同行业,而且本土与国外企业也常采取成立合作联合体等方式参与工程项目投标。二合肥地铁规划方案及建设现状城市需要发展轨道交通,而地铁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快速客运系统,具有快捷,舒适,安全,正点,环境污染小,与其他车辆无干扰等优点,且信价比相对高,在国内,在地质条件允许情况下,一般优先采用地铁这

9、一轨道交通方式,合肥也是如此,其具体方案是:合肥地铁即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是合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全长181.1公里。(见图一)总体规划分为四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09年2017年,建设合肥地铁1号线、合肥地铁2号线,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第二阶段:2014年2020年,建设合肥地铁3号线、合肥地铁4号线、合肥地铁5号线,与合肥地铁1号线、合肥地铁2号线共同

10、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阶段:2020年2025年,在骨架网络基础上,建设合肥地铁6号线、合肥地铁7号线、合肥地铁机场线即8号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第四阶段:2025年后,建设合肥地铁9号线-合肥地铁12号线及扩展延伸线,实现线网规划的远景目标。现阶段正在处在第一阶段,其中一号线和二号线的具体内容:1号线、2号线仅仅是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开端,未来的合肥轨道交通将会四通八达。 据合肥市在2013年8月前公布的轨道交通远景、远期和2013年规划,合肥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

11、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其中有两个为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换乘的综合枢纽,全长181.1公里。 图一:合肥地铁规划图 三地铁规划内容及与城市规划关系地铁的规划是地铁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规划就是要看得远一点,要有长远考虑,不能走着瞧。北京就是一个反例,北京以前不断地“摊大饼”,越摊越大。现在已经六环了。要改变北京空间布局的现状,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这取决于各种条件,包括国家、政府的能力、决策和决心。有一点可以肯定,将来首都经济的重心要往东部和东南部走。北京的西部要加强

12、生态保护,西部的“一个带”就是生态环境带。过去北京的南城比较落后,现在也在发展。应建立更有吸引力的、更大一些的新城区,以减轻中心城区的负荷,将一些功能分散到新城区中去。同时,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合理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必须顺应城市的总体规划,这不仅可以解决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使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在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上,北京做了很好的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点: 规划机构一体化。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征集。 规划要求一体化。对“两站一街”方案意图、范围、要求

13、、边界条件等做了统一和详细的规定。 规划成果一体化。分3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规划方案总体构思、用地功能布局、城市空间设计、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用地平衡表。第二层次包括土地利用情况,含地块使用功能、开发类型和强度等;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含道路系统、交通衔接及交通组织;车站一商业街一体化设计,含车站与周边建筑开发的建筑空间衔接关系;市政管线综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第三层次包括车站设计,含站台站厅的公共区、设备及管理区、商业区及其与城市道路和公交的关系、独立设置的出入口、风亭设计;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含市政管廊、地下商业街、轨道的位置及高程关系;实施策略建议等。 规划评价一体化。评审专家

14、包括规划、建筑、交通工程、市政、轨道交通、和物业开发的业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评议,最后获得互补的结果。 行政与技术一体化。整个过程是在最高业务层次内进行,最终方案在评价中形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摆平了多方面矛盾,有利于前期工作。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规划的范围和经济的筹划方面还有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但在实施方面确实是跨了一大步,取得不少的成果。譬如在郭公庄地段的方案征集中,选择了唯一的地面车辆段的方案,为建设与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今后在评价方案的总体指标时,不妨与MCD的统计指标和做法进行比较,毕竟这是从取得成效的实践中得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规划一体化是一项很有价值和很

15、有前景的工作,建议规划部门能统一抓起来,规范化、制度化,为城市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地铁规划及设计的具体内容:(1)特定城市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城市经济地理特征分析、城市规划总体目标与城市交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轨道交通的功能评估等。(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包括线网规模确定、线网构架方案选择和方案评估等,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建设的基础。(3)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在城市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基础上进行客流预测,它是确定轨道交通网络及线路建设规模、能力水平的依据。(4)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规划。主要包括车站、车辆段、换乘点的选址与规模、线路敷设方

16、式规划,线网建设顺序与运营以及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衔接设计等内容。(5)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和车站设计。包括线路的走向、线路平纵断面设计、车站的数量及分布、车站的站型设计以及换乘站的设计等。(6)轨道交通的枢纽设计与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地区枢纽点规划、枢纽客流分析、枢纽换乘设计、枢纽用地分析、枢纽不同方式间的协调等。(7)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主要研究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方式的衔接,包括地面交通、城市间交通等,具体包括车站周边其他交通方式站点布局及设计。(8)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地震防护、火灾防护、水灾防护以及杂散电流防护等设施的设计,需要考虑轨道交通运营中

17、的安全对策与应急措施。(9)运营规划.从规划与设计阶段开始考虑运营问题是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目标的实现。这些内容也可以作为工程可实施规划的内容。四合肥地铁的评价在这里以合肥在建的合肥1号与2号线为例分析。合肥地铁1号线是一条南北方向的骨干线,北起新蚌埠路与汤池路交叉口北侧,终点在滨湖新区规划的广西路与遵义路交叉路口东侧,全线长28.7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车站23座,其中五座换乘枢纽,项目总投资184亿元(含预留工程)。该线路覆盖主要客流走廊,联接合肥新站地区、老城区、新合肥站枢纽地区、滨湖新区北部次中心、滨湖新区启动区、滨湖新区CBD,

18、为主城区与滨湖新区提供快速联系,2016年12月31日开通运营。合肥地铁2号线是一条东西方向的骨干线,联系老城区、高新区、科学城,引导和促进高新区和科学城的发展。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在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全线长30.06公里,共设置车站24座,全为地下线,其中有五座换乘枢纽,项目总投资145.31亿元。201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合肥地铁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2月19日零点,合肥地铁2号线潜山路站正式封闭施工,标志着合肥地铁2号线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工期4年零5个月。这两铁地铁线的建成(1)满足了沿线的居民的出行需求,减轻了地面交通的压力,提高了居民

19、的出行效率,达到安全、舒适、快速和准时的目的。(2)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混乱局面,建立互不干扰的独立运行系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使大量居民放弃自行车而充分利用轨道客运系统,从而改善道路机非混行的条件。(3)对合肥的城市开发的适应性强,有效利用土地及促进沿线的土地开发,尽量减少轨道系统的占地面积,减小受地理条件制约的影响。(4)满足了合肥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的要求。地铁本身运力大,单位排放低,运行安全好,地铁车站等交通服务区沿线容易形成大的综合交通走廊和城市发展周线。(5)地铁的修建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促进技术的进步。(6)地铁作为一种公益性设施,促进了社会公平。五参考文献1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第二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2秦云,董丕灵,俞明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思考J.百家论坛,2006,第三期:9-173蒋志珍,张伟瑾.城市轨道交通部与城市经济发展J.百家论坛,2002,第四期:17-214金锋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J.快轨论坛,2008,第21卷(第一期):1-45李兰冰,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学刊,2005,第六期:33-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