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30)文本doc2135.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067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30)文本doc213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30)文本doc213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30)文本doc213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30)文本doc213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30)文本doc213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30)文本doc213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30)文本doc2135.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总则3第二章目标定位和人口用地规模4第三章总体布局5第四章用地规划5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第六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7第七章规划控制要求8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10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引11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13第十一章近期行动规划15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16第十三章附则16附表1: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20112030)城乡用地汇总表17附表2: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20112030)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17附表3: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18附表4:公园规划一览表19附表5:巽寮村庄发展详细指引一览表20附表6:规划道路一览表20附表7:建筑风格导引21附表8:近期行动项目库22附表9:近期

2、行动计划表23图纸目录1、区位分析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3、高程分析图4、坡度分析图5、坡向分析图6、可视性分析图7、汇水线及水文分析图8、生态敏感性分析图9、用地潜力评价图10、旅游资源评价图11、功能结构规划图12、土地利用规划图13、空间管制规划图14、道路交通分析图15、旅游系统组织图16、公共设施规划图17、绿地系统及岸线规划图18、旅游项目策划图19、城市设计导引图20、制高点与眺望系统规划图21、村民安置分析图22、六线控制规划图23、给水工程规划图24、污水工程规划图25、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图26、电力工程规划图27、通信工程规划图28、燃气工程规划图29、环卫工程规划图30、环

3、境保护规划图31、综合防灾规划图32、分期建设分析图33、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图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规划是为了指导和协调新时期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巽寮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开发和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度假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由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的新一轮度假区总体规划。本规划是规划区范围内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第二条 本次规划确定巽寮度假区规划范围包括巽寮、赤砂、榄涌、新港渔业4个村民委员会乡镇行政界线范围内的全部范围。规划区总面积约为70.11平方公里。(详

4、见附表1、附表2)第三条 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活动必须遵守和执行本规划。第四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0)(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5)珠三角旅游产业一体化规划(6)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7)广东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8)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2011年8月国务院批复稿(9)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报批稿)(10)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5、)(报批稿)(11)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2)惠州市稔平半岛总体规划2006-2020(13)惠州稔平半岛产业与城市发展概念规划(2005)(14)惠东县总体规划(2006-2020)(送审稿)(15)惠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16)惠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稔平半岛专项规划(17)巽寮管委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0.07)第五条 规划期限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景至2030年。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1)生态优先作为大珠三角地区滨海资源较为优越的地区,完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和宝贵的旅游

6、资源本底是巽寮赖以发展的根本。因此,任何开发行为必须以保护本地区完好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原则,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总体规划应对巽寮度假区的生态网络进行梳理,强调生态体系完整性,充分发挥基地生态价值。(2)低冲击开发采取低冲击型的开发模式,尽量减少开发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扰动。(3)整体协调巽寮度假区的建设应强化整体打造,在旅游项目建设策划方面强化互补性,避免重复和无序竞争、在度假区整体风貌上保持协调一致。(4)社会公平巽寮度假区应为不同阶层人群服务,在功能布局上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最大程度上保留公共空间,体现社会公平。(5)市场弹性规划目标仍需通过市场开发来实现,在关注公共利益的同时应考

7、虑旅游开发的市场需求,为后续开发活动保留适当的弹性空间,以应对不断变换的市场。(6)循序渐进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尊重旅游区的发展规律,合理确定开发时序,促进可持续发展。(7)文化共融既要从传承地区历史和文脉的角度,尊重与保护当地传统风貌,提升人文环境质量。又要以包容的态度接受现代新文化的植入,实现多元文化在时空上的拼贴。第二章 目标定位和人口用地规模第七条 总体定位以发展旅游、度假、第二居所为主导的,生态环境优越,配套设施齐全的国际化滨海旅游度假区。第八条 具体内涵1)滨海旅游发展理念的国际化符合国际流行的滨海旅游开发理念,还原滨海旅游休闲空间的公益性、人性化和人地和谐的价值取向。2)滨海旅游

8、管理水平的国际化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度假区开发管理团队,能够保证滨海度假区长远发展利益和可持续性运营。3)滨海旅游配套设施的国际化符合国际标准的滨海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滨海游览休闲的便利。4)滨海旅游客源结构的国际化迎合国际滨海旅游休闲需求,能够对中远程海外游客产生持续且广泛的吸引力。第九条 分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珠三角区域首屈一指的滨海旅游黄金枢纽/战略高地。第二阶段:全国性的主题情境度假示范基地。第三阶段:国际化的滨海度假共享节点。第十条 人口规模:近期(至2015年)人口容量为8.5万人。远期(至2020年)人口容量为10.5万人。远期(至2030年)人口容量为14.67万人;其中

9、包括:核心服务组团人口规模为5.41万人,山地休闲与滨海特色休闲组团人口规模为4.01万人,高端接待组团人口规模为5.25万人。第十一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至2015年)度假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9平方米/人。中期(至2020年)度假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1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5平方米/人。远期(至2030年)度假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9.7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35平方米/人;其中包括:核心服务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7.29平方公里,山地休闲与滨海特色休闲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39平方公里,高端接待组团城市建设用

10、地规模为7.08平方公里。第三章 总体布局第十二条 用地布局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度假区功能结构,合理布局各项基础设施;协调对外交通联系,完善区内道路系统;充分利用巽寮的自然山水条件,建立完善的绿地景观系统;延续本地区的历史文脉,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区。第十三条 根据自然地形地貌特征,本区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呈“一心、两轴、四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中部服务核心。商业、文化、娱乐、展示、医疗、行政办公等功能均在此集聚,为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集中的综合服务。“两轴”即滨海发展主轴和山地发展次轴。1)滨海发展主轴依托滨海路形成主要功能轴线,以商业、旅馆、文化娱乐等公共功能为主。2)山地发

11、展次轴依托现有绿道发展次要功能轴线,通过对现有绿道适度拓宽,串联并带动内陆腹地内各功能组团发展,提升土地价值,形成巽寮度假区的整体效益。“四组团”包括核心服务组团、高端接待组团、山地休闲组团和滨海特色休闲组团。1)旅游服务核心组团打造繁华滨海新镇,彰显海滨市镇生活情调,引入中高端商业居住开发机会,演绎南海风情文化为规划目标;是稔平半岛的旅游服务接待中心,是巽寮滨海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主要含酒店、会议、娱乐、 餐饮、民俗文化体验等综合性服务功能。2)高端接待组团旨在满足假日度假、企业年会等市场需求,面向高端客户群体。土地开发以高端度假休闲使用功能为主,主要包括高星级度假酒店、低密度度假住宅、郊野体

12、育公园等。3)山地休闲组团本组团以打造运动、娱乐等主题为主,具体包括漂流、野外生存训练营、汽车体验营、自驾车营地等项目。4)滨海特色休闲组团位于门户地区,主要展现度假区依山傍海的宜人风光。主要以生态型旅游观光及度假为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建设密度,打造整体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具体项目包括:红树林生态公园、生态型旅馆、生态度假村、生态体验教育中心、红树林教育基地等,并依托现有基本农田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区。第十四条 主导发展方向由滨海向内陆、由中部向两翼拓展。近期重点加强中部核心服务组团的内涵式发展,远期向内陆纵深方向和南北两翼拓展,建设其它组团。第四章 用地规划第十五条 居住用地第十六条 规划居住用

13、地198.1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0.03%。其中,一类居住用地,主要为低密度休闲度假用地,包括生态农庄、特色度假村、体育公园内的高档住宅,承担重要的旅游接待功能,用地面积6.58公顷。二类居住用地,包括已建成“村改居”用地、高层度假公寓等用地,面积87.63公顷。一、二类居住混合用地103.91公顷。第十七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8.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0.94%。其中: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6.73公顷。包括中区巽寮度假区管委会用地和北区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用地。2)教育科研用地:规划教育科研用地9.52公顷,主要为中小学用地。3)医疗卫生用地:

14、规划在度假管理中心以东,铁巽路西侧布置综合医院一所,用地面积2.35公顷,规划200床规模,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相对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按居住分布状况,由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下设3个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分布在各个功能组团中并统一管理。第十八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12.2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5. 80%。其中:1)商业用地:规划商业用地面积为253.09公顷,占规划总城市建设用地的12.81%。其中零售商业用地主要位于原巽寮镇区,现状多为大排档等中低端餐饮,未来随着巽寮旅游地位的提升,应引导业态向中高端发展;本次规划预留未来建设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的用地。在各个功能组团中的

15、居住用地内配置居住区级商业设施。农贸市场用地和餐饮业用地主要指沿巽寮河两侧布置的天后宫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和沿河酒吧街用地,以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活动表演、特色工艺品销售、特色餐饮等综合性功能为主。规划旅馆业用地具体指各星级度假酒店用地,主要布局在南部片区,沿海带状分布。2)娱乐康体设施用地:规划娱乐康体设施用地面积为56.22公顷,占规划总城市建设用地的2.85%。娱乐康体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中部组团凤嘴路两侧,沿河岸布置博物馆、音乐厅、文化艺术馆和影剧院等设施以中部结合山体设置的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同时结合水巴士站在每个区分别设置游艇俱乐部。北部组团结合红树林湿地公园设置一处教育文化用地。南部组团结

16、合酒店度假设施布置娱乐设施。在居住区中心按照国家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中小型文化娱乐设施(包括文化站、图书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缩小其服务半径,满足居民日常文化娱乐的需要。3)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规划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面积为0.67公顷,占规划总城市建设用地的0.03%,具体指加油加气站用地。4)其他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其他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2.2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11%。 第十九条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39.9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08%其中城市道路用地(S1)120.05公顷,交通枢纽用地(S3)10.80公顷,交通场站用地(S4)9.11公顷。

17、交通枢纽用地主要指北区、中区、南区结合高速出入口所设置的用于为小汽车停车换乘提供停车场空间+为公交慢行接驳提供场站空间+为游客提供信息平台的综合交通枢纽用地6.74公顷以及南区和中区的客运码头用地2.53公顷和位于中区的公路长途客运站用地1.53公顷;交通场站用地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场站用地0.79公顷和社会停车场用地8.32公顷。第二十条 公用设施用地规划独立占地公用设施用地32.0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62%,其中供应设施用地16.04公顷,包括 供水用地6.00公顷,供电用地6.08公顷,供燃气用地3.20公顷,通信设施用地0.76公顷;环境设施用地14.90公顷,包括排水设施用地13.

18、78公顷,环卫设施用地1.12公顷;安全设施用地1.09公顷,主要指消防设施用地。第二十一条 绿地与广场用地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268.9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61%,包括公园绿地(G1)183.38公顷,防护绿地(G2)80.27公顷,广场用地(G3)5.25公顷。第二十二条 旅游综合用地(R+B)规划旅游综合用地912.9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6.20%,指多种功能混合、相间布置的综合性项目用地,多以度假村、休闲农庄、生态庄园等形式出现,包括商业、会所、旅馆、公寓、度假别墅、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该类用地承担巽寮度假区重要的旅游接待功能第二十三条 交通+商业混合用地

19、(S+B)规划交通+商业混合用地(S+B)0.3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02%,主要是指位于南区的码头+停车场+商业用地。第二十四条 体育公园用地规划化育公园用地(G+A4)93.2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72%。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二十五条 教育设施(详见附表3)规划小学6处,其中改扩建4所,新增2所,均为24班;规划中学1处,为现状巽寮中学改扩建而来,为36班;规划培训学校1处,提供旅游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综合医院1处,按照4床/千人的标准,适当留有余量,规划床位200床,占地面积2.46公顷,位于巽寮度假区管委会东侧,铁巽路北侧。规划社区健康服务

20、中心4处,均为非独立占地,可与其它非独立占地的社区服务设施组合设置,每处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第二十七条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规划旅游服务接待中心1处,位于北区高速出入口附近,行政管理中心1处,是以现状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所在地进行改扩建,用地面积2.39公顷。规划社区服务站4处,具体包括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其中社区居委会建筑面积200300平方米,社区服务站300400平方米,社区警务室2050平方米。规划社区服务中心1处,在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用地内提供,非独立占地,建筑面积15002000平方米,应设置助残、康复保健、家政服务、计划生育宣传咨询、婚姻中介等

21、社会救助和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宜与街道办事处组合设置。规划派出所1处,在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用地内提供,非独立占地,建筑面积25003000平方米,服务人口15万人。第二十八条 娱乐康体设施规划会议中心和电影院综合体1处,用地规模3.78公顷。规划音乐厅与文化艺术馆1处,用地规模0.86公顷。规划红树林生态教育基地1处,用地规模5公顷。规划游艇俱乐部3处,用地规模为3.55公顷。规划娱乐活动中心7处,非独立占地,结合滨水活动空间或滨水用地提供,主要为常住人口提供娱乐活动空间,每处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规划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处,非独立占地,与社区服务站合建。第二十九条 商业设施商业设

22、施布局形成一区、多街、多点的结构。一区指天后宫民俗文化商业街区以及天后宫酒吧街组成的街区,以民俗文化展示体验、酒吧、休闲、餐饮等高档次商业为主。多街包括:生态农庄商业街、红树林商业街、红树林酒吧街、巽寮河商业街。其中巽寮河商业街是指巽寮河北侧渔业村的“T”字型商业街,现状以海鲜大排档、中低档餐馆、小超市、家庭旅馆为主,远期应进行商业升级。多点包括1处大型超市、3处为社区配套的市场以及多处地块内的小型商业设施。第三十条 体育设施规划新增1处体育公园,占地92.34公顷。规划保留2处训练基地,非独立占地,为体育局水上训练基地配套设施。规划新增1处综合体育活动中心,非独立占地,宜配置户外健身场地(包

23、括室外器械场地、慢跑道等)、排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以及儿童活动场所等。规划新增4处社区体育活动场地,每处用地规模不宜小于500平方米,非独立占地,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宜结合住宅区绿地或社区文化娱乐中心,设置户外健身场地(包括室外器械场地、慢跑道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活动场所等设施,条件许可还宜设置游泳池、排球场等。 组团内宜设置户外或室内健身器械。第三十一条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规划1处老年人综合福利服务中心,非独立占地,位于管委会东侧地块,建筑面积20004000平方米,为缺少家庭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和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第六章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第三十二条

24、 规划度假区绿地(包括体育公园用地)面积362.16公顷,人均绿地面积24.69平方米。占度假区总城市建设用地的18.33%。第三十三条 公园绿地本次规划公园绿地面积183.38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9.28%。规划公园12处(详见附表4),每处服务半径1000米,保证步行出行10分钟内可见公园。第三十四条 防护绿地本次规划防护绿地面积80.2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06%。滨海公路两侧设置宽15米绿化隔离带,次干道两侧设置宽10米绿化隔离带,高速公路两侧设置宽50米绿带;水厂等市政设施两侧设置不少于宽15米的绿化隔离带;赤砂河、巽寮河、富巢河两侧设置宽10-20米的绿化带;第三十五条 广场

25、用地本次规划广场用地面积5.2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27%。第三十六条 附属绿地加强度假区各类用地中的绿地建设。1)居住绿地: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5,原村落改建时绿地率不低于30。2)加强码头、车站的环境绿化和美化;学校、医院、体育基地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3)道路绿地:度假区主干路绿地率不低于20,次干路不低于15,一般道路两侧绿带宽度不少于3米,广场绿地率不低于65。第七章 规划控制要求第三十七条 空间管制巽寮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划分为建成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四类。四区采取不同措施,对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指引。1)建成区建成区包括现状村镇及居民点,该区内的建设应

26、在总体规划的要求下进行调整。建成区面积194公顷。2)禁建区禁建区是指严禁非农建设活动的控制区域,区域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主,严禁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同时包括河渠水库及其防护用地、设施廊道用地、地下水源保护区、山林用地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和人文价值的地区。禁建区面积4229公顷。3)限建区是指规划期内原则上不用于非农建设的控制发展区,作为巽寮旅游度假区未来的发展备用地。限建区内的开发建设,必须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引导,减少度假区开发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并符合相关设施运行的要求。限建区面积791公顷。4)适建区是指规划区内适宜度假区建设的全部非农建设用地范围,可以进行经依法审批的开发建设活动

27、,是度假区空间拓展优先选择的区域,规划将建成区、禁建区、限建区以外的地区划分为适建区。适建区面积1797公顷。第三十八条 城乡统筹本次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依托现状村庄基础,通过打造创建精品村,积极融入度假区发展大格局,形成与度假区整体和谐共融的大景区格局。由于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异地拆迁安置的村庄有3个,已拆迁安置村庄3个,其余村庄都是均是原址保留。本次规划通过未来村庄人口规模的预测,确定合理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进行合理的开发建设引导,避免无序的违建蔓延。本次规划村庄用地面积95.21公顷(现状村庄用地面积:72.89公顷)。(详见附表5)本次规划按照区位条件较优、用地基础较好等原则,划定129

28、公顷的留用地。第三十九条 六线控制制定巽寮度假区“六线”控制:红线、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和黑线规划控制线,是保证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制性措施。1)红线。规划确定度假区红线包括:滨海公路红线宽度3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20米或18米。支路红线宽度12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红线进行建设;沿道路红线两侧进行建设时,退让道路红线距离除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外,还应满足度假区生态和景观要求。2)蓝线。度假区蓝线是指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度假区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和行为:(1)擅自填埋、占用蓝线范围,破坏河流水系与水体、水源工程

29、、从事与防洪排涝、水源工程保护要求不相符合的活动;(2)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擅自建设与河道防洪滞洪、湿地保护、水源工程安全无关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3)堆放、倾倒余泥渣土及其他固体废弃物或阻碍行洪的物体;(3)堆放、倾倒、掩埋或排放污染水体的物质。3)绿线。规划确定度假区绿线包括:主河道两侧各20米范围。主干道两侧10-15米范围。其他河流两侧10-20米防护绿地范围。度假区绿线内的所有绿地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有关部门不得擅自批准在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绿线范围

30、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4)黄线。规划确定度假区黄线包括:长途客运站及社会停车场等度假区交通设施用地控制范围。水厂、取水井等度假区供水设施用地控制范围。燃气储配站等度假区供燃气设施用地控制范围。巽寮变电站、高压线走廊等度假区供电设施用地控制范围。邮政局、广播电台等度假区通信设施用地控制范围。消防站等度假区消防设施用地控制范围。防洪堤等度假区防洪设施用地控制范围。避震疏散场地等度假区抗震防灾设施用地控制范围。其他对度假区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度假区基础设施用地控制范围。黄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黄线有关管理规定,土地的使用用途不得随意变更,严禁损坏度假区基础设施或影响度

31、假区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5)紫线。规划将赤砂新村,榄村的尧峦山、新屋村、竹园村划定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划定为紫线控制范围。紫线范围内各项建设必须坚持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的原则。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确因特殊需要必须兴建其它工程,拆除、改建或迁建原有古建筑及其附属建筑时,需经县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6)黑线。规划将110KV电力线30米高压走廊范围划定为黑线控制范围。建筑控制线原则上在电力规划黑线以外,建筑物任何部分不得突入电力规划黑线范围内。第

32、四十条 海洋与岸线利用规划岸线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分为红树林旅游保护区、生态游览区、海滨浴场、潜水区、水上运动区、海滩娱乐区、度假休闲区以及度假疗养区。滨海岸线按照使用类型分为礁石岸线、养殖岸线、沙滩岸线。第四十一条 基本农田保护严格保护规划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强保护。严格控制征用、使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田搞非农建设,各项非农建设项目,应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取土、挖沙、采矿、建砖瓦窑、建坟墓(场);禁止弃耕、丢荒农田和破坏地力;禁止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排放废水、废物、废气。第四十二条 开发强度控制将规划建设用地划分为中高

33、强度开发控制区、中强度开发控制区和低强度开发控制区三类开发强度控制区域,中区以中高强度、中强度开发为主,南区以中强度、低强度开发为主,北区以低强度开发为主。第八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四十三条 结合度假区发展目标,整体构建“一横三纵”的主次干道骨架路网。一横:铁巽路,东西向主干道,与中部集散中心衔接;三纵:海滨公路,南北向主干道,景区南北向发展主轴,与南北部集散中心衔接;规划次干道,与已有规划路网的次干道云头角路等对接,沿山边设置,贯穿南北,与北部和中部集散中心对接;规划次干道,包括提升后的2号绿道,南部新增盘山路,贯穿南北,与北部和中部集散中心对接。第四十四条 形成三级主次干道体系,完善道路横断面

34、。主干路:沿岸线规划滨海路,规划红线30米,双向4车道;沿着巽寮内部山体规划南北向铁巽路,规划红线30米,双向4车道。次干路:规划红线20米或18米或12米,在不同地段结合具体功能与地形采用不同的断面形式。中区靠近海面地段采用双向2车道,断面采用非对称式布局,临海一侧设置电瓶车、自行车通道与人行道。在其它几区的次干道采用3车道。支路:规划红线12米。双向2车道,形成密度适宜的支路网。具体线性可结合项目进行调整,可沿路设置一些临时停车位。第四十五条 轨道网络:海滨公路、铁巽路组成,并与北、中、南三处旅游集散中心衔接。北段功能为海景观光带、中段功能为服务核心娱乐商务区、南段功能为串联景区文化体育。

35、第四十六条 合理布局三大集散中心:结合总体交通结构,集散中心总体分布于北部、中部、南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合计三个集散中心建筑面积14.0公顷,考虑用地条件以及集约性要求,建议采用三层结构。集散中心总占地面积4.6公顷,预计满足4880个日停车需求。第四十七条 构建骨架公交网络:在上述基础上,打造覆盖景区的“一主一副”的内部公交主走廊,并在三处集散中心设置公交始末站。一主:沿发展轴向主干道海滨公路设施,作为内部公交的主走廊。一副:结合景区用地以西侧开发为主,在于海滨公路平行的南北向规划次干道1上规划公交副走廊。第四十八条 公交站点设置根据用地开发特征,北部和南部公交站间距平均500米,中部平均

36、间距400米,山中游览公交线站点间距6001000米,共设置95个公交站,按照300米的服务范围,对景区形成较完善的覆盖。第四十九条 根据各片区需求,主要将公共停车场配置在重要景点和重要设施附近。共规划布置公共停车场10处,总用地8.32公顷。新建商住用地、居住用地和旅馆用地配建停车指标至0.6个车位/100m2。第五十条 慢行系统:根据慢行交通具有绿色环保,低能耗,健康等优势,非常适宜作为景区内部“慢”交通的主要载体,规划构建“一轴、一环、一湾”的内部慢行主走廊,并与三处集散中心相结合。(1)一轴:沿海滨大道布设,形成对海滨及商业休闲区较好覆盖。同时与巽寮湾旅游度假区南北向发展主轴相一致,与

37、省级绿道通道相复合,是景区穿景区南北的慢行交通主轴。(2)一环:与现状绿道和规划的两条次干道线位结合,形成环绕景区北、中、南部的环线,对山区景区形成较好覆盖。(3)一湾:沿中部海滨布设,形成对海滨景观较好覆盖,是突出巽寮湾海滨特色的主要发展带。第五十一条 旅游线路1)滨海公路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主要干道之一,串联滨海一侧各类旅游景点。2)傍山公路傍山一路和傍山二路为规划区内陆区域重要道路,承担分散滨海公路游客流量的功能,同时串联内陆主要历史文化型景点和山林探险类景点。3)缆车游览线路在度假区内山体制高点和中部滨海区域之间设置缆车游览线路。4)电瓶车游览线路在度假区北区、中区、南区规划电瓶车系统,

38、使得度假区交通系统更加完善。5)登山步道在规划区内西部山体一带以及凤凰山、麒麟山、狮山、象山之间设置登山步道。6)步行及自行车游览线结合滨海沙滩、公园绿地、广场、河流水系规划步行及自行车系统。第五十二条 设置服务于海上客运交通的码头4处,主要为环稔平半岛客运观光用码头,并在北、中、南区各安排一处水上巴士站兼作游艇码头,开辟海上旅游线路。在北区、中区各安排一处渔民码头。第九章 城市设计导引第五十三条 巽寮度假区整体城市设计结构为:“两轴四带四区多廊多点”。第五十四条 两轴具体指沿滨海路的综合功能体验轴和沿原绿道的生态体验轴。1)综合功能体验轴应加强海滨公路两侧建筑造型、体量、色彩及高度控制,形成

39、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加强东西向景观通廊空间序列的控制,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2)生态体验轴应重点控制两侧的生态景观,形成丰富多样的绿化景观。开发地块应严格控制沿绿道的绿化设计。第五十五条 四带1)一条滨海休闲带打造贯通整个巽寮的滨海休闲步行通道,并考虑串联稔平半岛其它重要景点,如红树林湿地公园、南门海、双月湾、海龟湾,形成广东省首屈一指的滨海精品旅游休闲廊道。2)三条滨河活力带分别指沿巽寮河、富巢河、赤砂河的滨河活力带,打造秀美幽静的形象。首先应重点保护和整治河道,恢复原生态功能。功能引导鼓励零售、小型商业、酒吧、咖啡馆、养生馆、露天电影等业态向滨水积聚,保证滨水地区的活力氛围。沿河应强调公共性,

40、安排滨河休闲步道,并提供观水、亲水、戏水平台等公共活动空间。两侧建筑体量避免过大、过高,建筑整体宜形成向滨水叠落的态势。垂直于河道方向应形成多条通道,可供周边区域的游客方便到达。第五十六条 四个特色风貌分区1)中部核心服务组团是巽寮度假区的核心功能区,是较高强度开发地区,高层建筑众多,高层建筑避免形成面海的“板楼”,从滨海向内陆山体应形成通透的视线廊道,体现山海特色,高层建筑群体宜高低起伏,前后错落,形成优美的天际线,单地块的塔楼设计宜从整体视角分析,强调整体优美。建筑风格和色彩应营造较活跃的气氛,整体风格以现代简约为主。2)高端接待组团建筑应为多层,简欧风格,坡屋顶为主;注重绿化的设计,建筑

41、宜与绿化相间设置,且建筑隐藏于绿化中,半遮半露,整体打造“绿色”氛围。沿海建筑面宽不宜过大,形成“一堵墙”式的开发。3)滨海特色休闲组团重点控制建筑体量以及与山体的关系,建筑以低层小体量为主,建筑宜藏不宜露,宜低不宜高。整个东部山体呈现向海伸展的态势,应严格控制滨海的山头,禁止开发,强化巽寮度假区山海特征。4)山地特色休闲组团建筑应彰显活力,活跃氛围。注重绿化景观的设计,尽量降低开发对山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五十七条 多廊指多条山海视线通廊,应避免因开发建设而导致山海的背离与割裂,控制若干条山海联系的廊道,强调山海特色。廊道控制的位置主要包括:东侧山脉入海的山头、入海的汇水线、垂直滨海道路、地块

42、内部。第五十八条 多点包括门户节点、主要公共活动节点和次要公共活动节点。1)门户节点共有3个,包括广惠高速公路延长线出入口,滨海公路出入口,应通过标识设计、小品设计、绿化设计等强化门户特征。2)主要公共活动节点有3个。北侧节点打造生态教育节点,布置教育中心、体验基地等公共建筑;中部节点位于巽寮河入海口处,打造商业活力节点,布置民俗文化商业街区、酒吧街、博物馆等公共建筑;南侧节点位于富巢河入海口处,打造水上娱乐活动节点,布置游艇码头和水上娱乐活动设施。3)次要公共活动节点有8个,应通过景观设计等手法打造成为重要的景点,形成公共活动集中的区域。第五十九条 制高点与眺望系统重要的眺望点主要包括局部区

43、域的制高点和东部山脊线。设计登山步道或者观光索道通往这些制高点,安排观景平台和游憩空间,通过设计游览路径把这些活动空间串联,融入整个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慢行系统体系。第六十条 特色古村落规划选取现状历史价值较高的4个村庄打造特色古村落,具体赤砂村的新村,榄涌村的尧峦山、新屋村、竹园村。特色古村落的保护应避免单纯保留式的保护,应植入新的功能进行利用式的开发保护,功能可以包括:博物馆、民俗文化体验、特色旅馆、艺术馆、酒吧、咖啡吧等。其建筑风貌应进行修复设计,“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可以借鉴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新天地等案例的成功改造经验。第六十一条 天际线控制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由于北部区域、中部区

44、域、南部区域开发定位、开发强度均不同,因此可依据其不同的开发特点划分为3段区域分别进行引导控制,各自形成特色鲜明的区段天际线,并最终塑造巽寮整体优美的天际线。1)北部区域以生态型开发为主,重点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教育、生态农庄、生态体验等项目,形象控制应体现生态与绿色,建筑应“嵌入”、“融入”山体,建筑布局宜藏不宜露、建筑体量宜低不宜高。2)中部区域是高强度开发的核心区,未来开发高层建筑多,建筑应高低起伏,且前后层次丰富,尤其是靠近滨海的建筑面宽宜窄不宜宽,避免形成“一堵墙”完全遮挡背景山体和后侧建筑,形成较为通透的视线和丰富的建筑层次。中区高层建筑风格以现代简约为主,建筑色彩宜淡不宜浓。3)南

45、部区域是高档接待区,以高星级度假酒店和高档度假别墅为主,滨海一侧多为度假酒店,且多以6层以下的多层建筑为主,建筑体量较低、较平,因此建筑坡顶应以坡屋顶为主,以活跃天际线。第六十二条 建筑体量与高度控制各类建筑的体形体量应符合实际使用需要,建筑尺度应与周边环境协调。通过建筑高度控制来保护景观轴线和生态走廊,形成与海滨、山体景观相协调的丰富的空间序列。高度应分区控制,建筑高度控制整体为“中部核心高,南北两侧低”的特征。高层建筑全部集中于中部核心组团,高层塔楼的面宽应严格控制,宜窄不宜宽,避免形成“一堵墙”式开发,地标性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00米左右。其它组团控制以多层或低层开发,体量宜小不宜大。第六

46、十三条 沿海建筑界面控制本次规划在滨海沿线地区引入K值(k值建筑面宽/地块面宽)修正,由于高层建筑对山海视线廊道的阻隔作用明显,本次规划重点对沿海高层建筑塔楼进行控制引导,塔楼k值应控制在0.4以下。第六十四条 建筑风格引导(详见附表7)本次规划风格引导倡导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按照“城市拼贴”的理念,既要有本土文脉延续的风格,又要有新的风格植入,最终实现多元共生的建筑生态格局。第十章 市政工程规划第六十五条 给水工程1. 预测2030年规划区内最高日用水量为11.8万立方米/日,日变化系数为Kd=1.40。2. 规划区水厂现状规模为4.0万立方米/日;远期规划区水厂总建设规模为12万立方米

47、/日,占地6公顷。3. 水源来自规划区内的大南门石水库、尖坑水库、南门石水库供水和规划区南区外的虎坑水库。4. 水厂出水管现有两根DN500的给水管,规划新增一根DN1000的供水主干管,其它道路敷设DN200DN800的供水管。水厂现有原水管一根DN300引自尖坑水库,规划新增一根DN1200的原水管引自虎坑水库。第六十六条 污水工程1. 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取0.85。 2. 预测2030年规划区平均日污水量为7.2万立方米/日,总变化系数为KZ=1.29。3. 规划区远期污水处理率达到100。4. 北区污水厂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2.6公顷;中区污水厂规模为2.8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3.4公顷;南区污水厂规模为2.6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为3.2公顷。5. 北区污水泵站规模为1万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