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0084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20032020)方案汇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 年 12 月1汇报内容一、如何认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 二、成都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五、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建设用地布局 六、重点问题讨论2总规修编背景特点如何认识本次 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发展沿革与历次总 体规划回顾 现状基本概况 工作难点与工作重点3一、总规修编背景特点在新一轮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 在新一轮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 化以及国内快速城市化的浪潮冲击着每个城市,成都如何应对? 化以及国内快速城市

2、化的浪潮冲击着每个城市,成都如何应对? 成都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展定位,重新选择发展策略, 成都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展定位,重新选择发展策略,以便超前适 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一) 特别关注政府管理层面1.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发展新思 并指出: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路”,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 全。” 2. 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 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 并提出规划管理“九

3、不准” 并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 。 43. 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 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 国西部创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 国西部创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 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 发展。 发展。(二)特别协调建设发展层面1. 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都、温江设区。 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都、温江设区。 2. 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定位(成渝高速铁路、成都 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定位(成渝高速铁路、 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机场扩建第二条跑道等) 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机场扩建

4、第二条跑道等) 3. 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市政府 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东部和南部副中心( 南迁)工程启动。城市核心区( CBD)、危旧房改造、 )、危旧房改造 南迁)工程启动。城市核心区(含CBD)、危旧房改造、水 环境治理、沙河综合整治、交通畅通工程、 环境治理、沙河综合整治、交通畅通工程、清理处置停工工 程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程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56(三)特别注意的规划层面1. 上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目前 上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成都市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成都市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

5、在:城市 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均突破了总规确定的2010年规模 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均突破了总规确定的2010年规模 。 2. 作为国土资源部全国14个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城 作为国土资源部全国14个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城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到达纲要前期阶段; 市,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到达纲要前期阶段; 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迫切需要城 市总体规划进行总体协调。 市总体规划进行总体协调。7二、城市发展沿革与历次总体规划回顾(一)成都城市发展历史演变 城市发展阶段经历了点 城市发展阶段经历了点 状形成轴向扩展 状形成轴向扩

6、展内 向填充 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 四个过程。 四个过程。在扩展程度 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 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 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 向规律, 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 表现出单中心 单中心+ 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 式的均衡结构。 式的均衡结构。 建设历程 从自然的“ 从自然的“ 两江抱城” 两江抱城” 到规划的 “ 环型+放射” 环型+放射” 8(二)历次总体规划回顾成都市共编制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共编制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 五十年代:第一次总体规划基本沿用苏联模式,强调形式,确 五十年代:第一次总体规划基本沿用苏联模式,强调形式, 定了核心放射的基本格局。围绕着第一个五年计划, 定了核

7、心放射的基本格局。围绕着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突出 了工业的布局,奠定了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的基本格局。 了工业的布局,奠定了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的基本格局。 六十年代:三年的自然灾害,规划缩小了规模,压缩了道路宽 六十年代:三年的自然灾害,规划缩小了规模, 讲求实际,弱化了形式。 度,讲求实际,弱化了形式。 八十年代:强调城市功能的完善,确立了环状加放射的城市路 八十年代:强调城市功能的完善, 网格局,形成单中心的城市结构, 网格局,形成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主导思想是控制城市规模和 城市基础设施。 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9 九十年代: 96版总体规划 九十年代: 96版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为“省会、西南

8、地区科技、金融、 (1)城市性质为“省会、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 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通、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城市规模为2000年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172平方 城市规模为2000年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172平方 万人以内 万人以内, 公里以内,2010年270万人以内 建成区建设用地226平方公里 公里以内,2010年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226平方公里 以内。 以内。 确定了326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 提出采取有效措施, 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 (3)确定了326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

9、提出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 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发展 策略。 策略。10(4) 96版总规比较有效地指导了近些年的城市建设。然而 96版总规比较有效地指导了近些年的城市建设 版总规比较有效地指导了近些年的城市建设。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成长趋势面前,受制于当时形势影响,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成长趋势面前,受制于当时形势影响,规 划的指导性和适应性遇到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划的指导性和适应性遇到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成都发展速度预期不足, 第一是对成都发展速度预期不足,造成了实际建设大大突破 了总体规划,

10、第二个方面, 了总体规划,导致主城区规划用地过于局促 ;第二个方面, 城市空间布局仍然过于均衡,没有实质性地改善现有“ 城市空间布局仍然过于均衡,没有实质性地改善现有“放射 加环路”的布局形态;第三,规划范围过小,东升、华阳、 加环路”的布局形态;第三,规划范围过小,东升、华阳、 桂城、郫筒、新都、 桂城、郫筒、新都、龙泉驿等今后几年主要的发展区域并没 有包括到主城区用地范围内, 有包括到主城区用地范围内,造成周边县市目前的发展与主 城区建设相脱节, 城区建设相脱节,主城区各种主要功能也无法在比较大范围 内进行合理有效配置,比如:重点工业项目的选址、 内进行合理有效配置,比如:重点工业项目的选

11、址、重大交 通与铁路枢纽、旅游休闲设施布置等等。 通与铁路枢纽、旅游休闲设施布置等等。1196 版规划对城 市空间结构长期 适应性方面的研 究存在着不足, 究存在着不足, 虽然确立了向东、 虽然确立了向东、 向南发展战略和 建立两个副中心 的设想, 的设想,但过分 均衡的环路兴建 使得城市空间进 一步强化了单中 心的结构形态, 心的结构形态, 进而造成发展方 向上的困惑。 向上的困惑。12如果继续加剧外延的趋势,只能进一步固化单中心结构, 如果继续加剧外延的趋势,只能进一步固化单中心结构, 同时由于外延距离较大, 同时由于外延距离较大,已经严重威胁到成都西部温郫都生态 环境。 环境。 13三、

12、现状基本概况(一)西部基本 面概况 西部地区面积约 685 万平方公里, 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 71%。 的71%。西部地 区总人口约3.65 区总人口约3.65 亿,约占全国总 %。 人口的 29 %。 2002年西部国内 2002年西部国内 生产总值占全国 15.5 %14指标 总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 消费品 零售额 规模工业产值 旅客周转 直利用外资单元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西部总值 35492 18245.2 5581 6591.4川% 23.5 24.2 21.0 25.5(川+渝) 渝 % 32.1 33.8 31.1 36.1亿元 亿人公里 万美元10688

13、.35 2927.3 19221921.5 18.1 30.331.5 27.7 43.6 四川省经济总量约占西部1/4 四川省经济总量约占西部1/4 川渝经济总量约西部整体的1/3 川渝经济总量约西部整体的1/315(二) 四川基本面概况 四川总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居全国第5位;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居全国第5 2002年总人口 2002年总人口 8436 万人,人口居全国第3位; GDP 万人,人口居全国第3 4875 亿元,经济总量占西部 1/4 ,在全国31个省、市、 亿元, 在全国31个省 个省、 自治区中居25位 人均GDP 自治区中居25位;人均GDP 5750

14、元,相当全国平均水 2/3。2001年全省城镇聚居人口比重为 年全省城镇聚居人口比重为26.44。 。城市 平2/3。2001年全省城镇聚居人口比重为26.44。城市 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四川盆地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 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 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72001年四川部分城市概况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成都 绵阳 德阳 眉山 乐山 南充 遂宁 资阳 内江

15、人口 万人 GDP 亿元 工业产值 亿元18 成都平原经济圈包括: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雅安等 成都平原经济圈包括: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 城市,是四川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密集地带, 城市,是四川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密集地带,工业产值占到全省 1/3强 如何充分发挥成都平原经济圈作用, 的1/3强,如何充分发挥成都平原经济圈作用,提高辐射与带动功 对四川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能,对四川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9(三) 成渝基本面、15个副省级城市基本面概况 成渝基本面、15个副省级城市基本面概况成渝经济基本面比较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速度 两市GDP差距由1996年的1:1.36缩小到1

16、:1.17 1996到2001年,重庆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9%,成都为11.1%, , , 差距为2.2个百分点。 2001年成都人均GDP为14665元,是重庆的2.5倍。 成都的工业增加值从1996年的326.5亿增加到542.2亿;重庆从 亿 423.3亿增加到577.0亿。 亿 成都的投资率从1996年的29.8%上升到39.1%,固定资产年平 均增长17.6%;重庆5年来投资率从27.2%提升到45.8%,固定 ; 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1.3% 2001年成都人均收入比重庆高1/5 重庆在吸引外资方面强于成都。重庆5年来际利用外资金额上 是成都的1.41.6倍。 20人均GDP 人均

17、 工业总产值投资的经济 贡献收入与消费 外向型经济 重庆市目前正处于快速的投入要素拉动国民经济的阶段,工业产值依然领先于成都市。但就经济发展水平和 工业产值依然领先于成都市。 人民生活水平来看, 人民生活水平来看,成都市比整个重庆市发展水平高一 个台阶。 个台阶。 成都和重庆近五年来经济增长的不同模式:成都依靠 成都和重庆近五年来经济增长的不同模式: 充分的内部消费需求形成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充分的内部消费需求形成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重庆则 是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是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12223(四) 成都基本面概况 成都市现辖 7区 4 市 8 县。锦江区、 锦江区

18、、 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 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 龙泉驿区、青白江区; 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都江 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 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 金堂县、双流县、温江县、郫县、 金堂县、双流县、温江县、郫县、 新都县、大邑县、蒲江县、 新都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 县。全市面积 12390 km2。都市区 面积 3681 km224 2002年全市总人口1028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439万人。 2002年全市总人口 年全市总人口1028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439万人 万人, 万人。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0亿元,第二 2002年全市

19、国内生产总值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63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140亿元 亿元, 亿元, 产业758亿元 第三产业765亿元 亿元, 亿元. 产业758亿元,第三产业765亿元.25成都市城建资金来源40 (亿元) 30 20 10 0预 算 内 资 金 国 内 贷 款 自 筹 资 金 债 券 其 他 合 计(资金项目)1999年2000年262728迁入人口 (人) 全市 锦江区 青羊区 金牛区 武侯区 成华区 龙泉驿区 青白江区 金堂县 双流县 温江县 郫县 新都县 大邑县 浦江县 新津县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崃市 158734 17341 13967 23852 20274 17182 90

20、25 3374 3248 7653 3898 7938 6716 4648 1484 2377 6197 3667 2844迁出人口 (人) 107862 6613 11045 11736 15775 7135 5287 2271 4562 4421 3285 3569 6017 3963 1390 1914 7578 3911 3752迁入率 (%) 15.61 44.98 30.51 41.58 37.36 31.87 18.48 8.42 3.85 8.86 12.73 16.77 11.25 9.37 5.79 8.2 10.42 4.74 4.45迁出率 (%) 10.61 17.1

21、5 24.13 20.48 29.07 13.24 10.83 5.67 5.4 5.12 10.73 7.54 10.08 7.99 5.42 6.61 12.75 5.06 5.87机构变动 增长率(%) 5 27.83 6.38 21.1 8.29 18.64 7.65 2.75 -1.56 3.74 2 9.23 1.17 1.38 0.37 1.6 -2.32 -0.32 -1.42 2930 中心城城镇实际居住人口 376万人 376万人; 万人; 建设用地 283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人均75平方米 平方米; 人均75平方米; 7组团城镇实际居住人口83 组团城镇实际居住人口

22、83 万人; 万人; 建设用地 122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人均147平方米 平方米; 人均147平方米; 小城镇城镇实际居住人口 34万人; 34万人 万人; 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人 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191平方米 平方米; 均191平方米;31城市建成区232平方公里 城镇建成区17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232平方公里; 城镇建成区17平方公里; 征而未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建用地33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建用地33平方公里;32( (平方公里) 100 150 200 250 50 0成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情况城市建设用地19 53 19 73 19 81 19

23、 83 19 85 19 87 19 89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年份33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图 0to 4000 4000 to 8000 8000 to 20000 20000 to 35000 35000 to 60000 60000 to 120000 120000 to 250000 2,000 4,000 6,000Meters02001年中心城人口密度 2001年中心城人口密度 2001年中心城就业密度 年中心城就业密度34 近20年,成都道路系统建设一直延续了环状放射性的格局, 20年 成都道路系统建设一直延续了环状放射性的

24、格局, 路网引导着城市空间拓展呈圈层外延的模式, 路网引导着城市空间拓展呈圈层外延的模式,环路建设已经 成为成都空间拓展的阶段性状态标志。 成为成都空间拓展的阶段性状态标志。35省市区办公分布 宾馆饭店分布 大专院校分布 医疗卫生分布 商业设施分布 公共设施叠加分布36四川省货运流量图37四川省客运流量图38成都市货运流量图39成都市客运流量图40 到2001年全市城市机 2001年全市城市机 动车辆总量达到77.52 动车辆总量达到77.52 万辆 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到 23万辆 23万辆,占城市机动车 万辆, 含摩托车) (含摩托车)拥有量的 26.7% ,在全国城市中位 居第三。 居第三

25、。41历史文化名城大慈寺片区现代建筑逼近大慈寺片区房屋年久42宽窄巷子安静的居住环境宽窄巷子浓郁的生活43文殊院片区大量民居房被拆文殊院片区拆迁公告文殊院片区仅存的几栋建筑之一44成都目前古城区内 二江范围以内) (二江范围以内)所划 定的三片历史文化保护 区的保护区及协调区面 积合计仅为37公顷 公顷, 积合计仅为37公顷,仅 占古城区13平方公里面 占古城区13平方公里面 积的2.8%,比例极低。 积的2.8%,比例极低。 一方面反映了成都古城 风貌所剩无几的现状, 风貌所剩无几的现状,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与其它仍保 有大量历史性街区的城 市相比, 市相比,成都在历史保 护与城市发展及

26、生活条 件改善方面的矛盾并不 突出, 突出,有能力集中力量 保护好仅此的保护区。 保护好仅此的保护区。45四、工作重点与工作难点(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进一步抓住机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遇,在国家发展战略棋盘上走好成都的棋子,明确自 在国家发展战略棋盘上走好成都的棋子, 身定位,建立成都区域职能,寻求更好途径, 身定位,建立成都区域职能,寻求更好途径,带动四 川全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川全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46城市角色的再认识及再调整 四个层面问题:成都在国家及部分具有国际意义上资源 四个层面问题: 利用再认识;成都在西部地区的职能与地位? 利用再认识;成都在西部地区

27、的职能与地位?面对传统 西南地区以及成渝关系的再认识; 西南地区以及成渝关系的再认识;大成都对四川全省发 展的再认识。 展的再认识。47 成都市以占全省约14%的人口,贡献了约占全省30% 成都市以占全省约14%的人口 贡献了约占全省30% 的人口, 以上的GDP; 以上的GDP; 四川占西部人口比重24%。 GDP占西部1/4, 四川占西部人口比重24%。 GDP占西部 占西部1/4, 如果把西部比作是一部前进中的四轮分别驱动的汽车, 如果把西部比作是一部前进中的四轮分别驱动的汽车, 那么成都就是那西部汽车一个轮子的发动机。 那么成都就是那西部汽车一个轮子的发动机。48(二) 在全国与四川快

28、速城镇化进程中,成都如何引 在全国与四川快速城镇化进程中, 导与应对大量农村人口迁移所带来的种种机遇与问题, 导与应对大量农村人口迁移所带来的种种机遇与问题, 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 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大成都区域健康可持续的协 调发展。 调发展。 1989年到2000年,四川乡村向城镇转移人口平均每年约71 1989年到 年到2000年 四川乡村向城镇转移人口平均每年约71 万人。转移最多的年份是1991年 转移人口152 万人; 1991 152 万人。转移最多的年份是1991年,转移人口1526万人; 目前成都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已达376万人 万人, 目前成都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已达37

29、6万人,正在以年均 4.7%的速度递增 4.7%的速度递增。 的速度递增。 四川省城市化的的潜在压力需要成都吸纳和承接更多的人 口转移,可以肯定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就业、 口转移,可以肯定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就业、居住 环境等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环境等问题将越来越突出。49(三)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施成都跨越式发展 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的同时,如何合理配置增量土地,协调各区县发展, 的同时,如何合理配置增量土地,协调各区县发展,平 衡各方面利益,解决好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与重构。 衡各方面利益,解决好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与重构。50成都未来面对的布局形态 成都现状布局

30、形态郫县清白江 新都温江 双流成都中心城华阳龙泉现象与趋势 中心城与周边7个边缘组团同时快速扩展,空间距离逐步缩小, 中心城与周边7个边缘组团同时快速扩展,空间距离逐步缩小, 相互吸引力逐步达到最大化。 相互吸引力逐步达到最大化。 7个边缘组团邻近中心城的土地增值速度迅速增加,投机与投 个边缘组团邻近中心城的土地增值速度迅速增加, 资机会迅速增大。 资机会迅速增大。 “蛋糕如何分发”消除体制障碍,整合空间利益,解决整 蛋糕如何分发”消除体制障碍 整合空间利益, 消除体制障碍, 51 体与局部利益的冲突。 体与局部利益的冲突。(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阶段在城市规划与建 设中突出暴露的问题:城

31、市交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设中突出暴露的问题:城市交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52汇报内容一、如何认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 二、成都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五、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建设用地布局 六、重点问题讨论53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方案阶段 个内容: 工作主要包括以下 3 个内容: 1. 分析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职能; 分析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职能; 2. 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城镇体 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系的结构与布局; 系的结构与布局; 3

32、. 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 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54成都总规工作路线图 现场调研与踏勘 国家、省、市发展思路 国家、方案研究设计 各区县现状发展情况 自然、地理、文化、建设现状 自然、地理、文化、 3040 个专业部门规划协调 30纲要编制与评审 建设部、建设厅评审 建设部、成果编制与评审 市委、市政府汇报 市委、 市民公众参与 规划部门详细研究 市人大批准成果报批 国家15个部委办联席审议 国家15个部委办联席审议 国务院批复55成都必须在新世纪树立起更高的目标, 成都必须在新世纪树立起更高的目标, 坚定的承担起区域中心的职责并发挥作用, 坚定的承担起区域中心的职责并发挥作用,

33、 成都未来的城市发展, 成都未来的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坚持走向 成都历史的渊源: 成都历史的渊源 成都未来的发展: 成都未来的发展: 世界、扩大影响, 世界、扩大影响,塑造成都国际新形象的目 一年成邑,二年成都” “ 一年成邑 成都(都市区) 千载辉煌, 成都(都市区 千载辉煌, ,二年成都” ) 标取向; 标取向;另一方面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在国家 战略棋盘上摆好成都的棋子。 战略棋盘上摆好成都的棋子。再56(一)城市发展总目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 最强竞争力的都市区都市区发展判断:“团体比赛”未来城市的竞争不 都市区发展判断: 团体比赛”未

34、来城市的竞争不 再是简单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再是简单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区域 与区域间的竞争。从城市跳出,建设区域,是成都有效 与区域间的竞争。从城市跳出,建设区域, 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抢占战略发展先机的重大举措, 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抢占战略发展先机的重大举措, 是成都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最快捷径。 是成都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最快捷径。57西部主要城市人口与产值密度分析城 市 成 重 西 昆 贵 都 庆 安 明 阳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850 376 681 229 413 GDP 密度 (万元/平方公里) 1243 212 681 298 329

35、工业产值密度 (万元/平方公里) 546 88 324 140 167 成都地势低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城镇 成都地势低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捷、 密度相对较大, 密度相对较大,为城市的聚集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 条件和经济条件。 条件和经济条件。成都与西部其他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 有一个自己的“ 成都平原, 有一个自己的“洲”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孕育出成都 这块“宝石” 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这块“宝石”,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成都有望成 为西部地区开发中见效最快、 为西部地区开发中见效最快、最具有扩张能力和感召能 力的国家西部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 力的国家西部开发的主

36、要战略基地。58构建西部最强都市区,是形成西部重要生产基地,继 构建西部最强都市区,是形成西部重要生产基地, 续保持西部最大消费市场的必要保证;是继续引领和 续保持西部最大消费市场的必要保证; 发挥商贸、金融、科技发展, 发挥商贸、金融、科技发展,完善交通和通信枢纽的 必要保障。 必要保障。 构建西部最强都市区,是强化建设集中, 构建西部最强都市区,是强化建设集中,避免过度分 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最佳解决方案; 散,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最佳解决方案;是满足 四川人口大省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质量不断提高 的需要,没有成都都市区的大踏步发展, 的需要,没有成都都市区的大踏步发展,就没有四川

37、省经济的整体提高, 省经济的整体提高,也就没有中国西部地区全面进步 的可能。 的可能。59构建西部最强都市区,可以成为国家平衡与缩小东 构建西部最强都市区, 西部区域经济差别的重要措施。 西部区域经济差别的重要措施。成都都市区携手重 强强联合,组成成渝城市群, 庆,强强联合,组成成渝城市群,可以成为与大北 京城市群(北部)、长三角城市群(东部)、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 京城市群(北部)、长三角城市群(东部)、珠三 角城市群(南部)相对应, 角城市群(南部)相对应,中国版图中雄起的第四 大城市群板块(西部)。 大城市群板块(西部)。成渝城市群60充分发挥战略基地的主要作用和功能: 充分发挥

38、战略基地的主要作用和功能: 中心作用、生产作用、 服务作用、 中心作用、生产作用、 服务作用、窗口作用 辐射作用、集聚作用、中转作用、 国防作用 辐射作用、集聚作用、中转作用、61 新兴产业城市 中心枢纽城市城市发展总目标 花园宜居城市 魅力文化城市 山水生态城市 国际旅游城市62(二)城市发展战略1强化区域功能整合,构筑新成渝环形城市带 强化区域功能整合,成都在西部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广阔的腹地和良好 的城镇发展条件,而重庆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经济总量、 的城镇发展条件,而重庆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经济总量、 制造业体系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 制造业体系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整合成渝和周边区 形成实质性的

39、成渝产业带和城镇密集区, 域,形成实质性的成渝产业带和城镇密集区,对于川 渝两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渝两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63成渝环型城镇群空间布局642 积极推动成都平原城镇经济圈城市化进程,打造成 积极推动成都平原城镇经济圈城市化进程, 都自己的“三角洲” 都自己的“三角洲”。 实施城市化战略是改变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实施城市化战略是改变二元结构, 的根本出路。20年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 年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 的根本出路。20年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越 来越多的向大城市和城镇群地区集中。 来越多的向大城市和城镇群地

40、区集中。成都和它所在 的成都平原城镇经济圈对充分吸纳省域和市域大量的 农村人口、保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负有重要的责任。 农村人口、保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负有重要的责任。 应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形成绵 应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形成绵德成眉乐城市 核心的内容是以成都作为发展中心, 带。核心的内容是以成都作为发展中心,集中建设 绵城市带, 成德绵城市带,成都发展离不开所在区域经济整 体水平的提高,成都要“蓄水养鱼,水涨才能船高” 体水平的提高,成都要“蓄水养鱼,水涨才能船高”。65绵阳 德阳成都遂宁资阳 雅安 眉山乐山663统筹城乡发展,实施非均衡战略,积极促进市域都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非均衡战略, 市化进程

41、。 市化进程。 把城乡统筹作为推动成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 发展道路,有意识的打破均衡发展结构, 发展道路,有意识的打破均衡发展结构,在某一区位 优势最好的“ 上率先突破,进而带动区域发展, 优势最好的“点”上率先突破,进而带动区域发展, 以利于整体利益的提高。 以利于整体利益的提高。 成都都市化进程就是主城区规模在市域城镇体系中比 重增长的过程。 重增长的过程。大城市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是无法抑制 的趋势。重点建设主城区,扩大发展空间, 的趋势。重点建设主城区,扩大发展空间,优化资源 配置, 配置,进一步增强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于市域的宏 观发展十分重要。 观发展十分重要。67汇报内容一、如

42、何认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 二、成都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五、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建设用地布局 六、重点问题讨论68三、城市性质与规模(一) 规划期限 2002年 现 状:2002年 2003至2010年 近 期:2003至2010年 2011至2015年 中 期:2011至2015年 2016至2020年 远 期:2016至2020年 (二) 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为市域范围,面积 1239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为市域范围, 12390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都市区范围由现状成都市9区、2县及高新区组成。分别 都市区范围由现状成都市9 县及高新区组成。 成华区

43、、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 是: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 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及高新区。 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及高新区。 面积为3681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面积为3681平方公里。69城市规划区面积 12390 平方公里都市区面积 3681 平方公里70(一) 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 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具有国家审批特征,与城市

44、发展目标的表述有一定的差距。 具有国家审批特征,与城市发展目标的表述有一定的差距。上版总规城市性质: 上版总规城市性质: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南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重要的旅游 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1存在问题 表述过于具体; 表述过于具体; 定位范围偏小; 定位范围偏小; 有部分重复。 有部分重复。考虑方向 调整区域定位范围; 调整区域定位范围; 将职能进一步明确; 将职能进一步明确;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确定

45、城市性质: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确定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西部重要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 四川省省会,西部重要中心城市, 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72城市职能四川省政治、经济、 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 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 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 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省级职能区域职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国家级职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3(一) 城市规模 1.目前成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趋势判断 1.目前成都土地利用存在的

46、问题与未来趋势判断 各区县上报规划新增土地面积与国土部门可能提供的用地 指标存在较大缺口。 指标存在较大缺口。 在成都还不同程度上存在“多圈地、早圈地、盲目圈地” 在成都还不同程度上存在“多圈地、早圈地、盲目圈地” 的现象。 的现象。 国家经济发展在土地方面利用方面总体上是节地型,城市 国家经济发展在土地方面利用方面总体上是节地型, 建设将以中高密度型为主, 建设将以中高密度型为主,成都未来也将属于中高密度型 城市。(全国特大城市密度1.3万人 平方公里,成都为1.3 。(全国特大城市密度 万人/ 城市。(全国特大城市密度1.3万人/平方公里,成都为1.3 万人/平方公里) 万人/平方公里)7

47、42. 人口与用地规模 人口与用地规模是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需要确定的重 要数据。根据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都市发改委、 要数据。根据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都市发改委、 公安部门等单位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 公安部门等单位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规划从成都城市 人口增长速度、四川城市化发展规律、 人口增长速度、四川城市化发展规律、成都产业发展特征 等方面进行预测, 等方面进行预测,同时考虑国家有关部门对建设用地增加 的规定与限制,初步提出成都2020年人口与用地规模 年人口与用地规模。 的规定与限制,初步提出成都2020年人口与用地规模。都市区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 现状:496万人 20

48、20年 860万人 万人, 现状:496万人,2020年:860万人 都市区主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现状:439平方公里 2020年 741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现状:439平方公里,2020年:741平方公里75总体规划人口、 总体规划人口、用地规模汇总表类别 规划范围 市域 都市区 其 中心城 中 中心城外围组团 其 七组团 中 都市区内小城镇 非都市区 其 四个县级市 中 四个县城 都市区外小城镇 城镇居住人口 万人) (万人) 现状 613 506 376 130 120 10 106 57 29 20 规划 1132 880 500 380 360 20 252 130 80 35 用地规模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现状 604 457 283 174 156 18 147 69 38 40 规划 1038 766 400 366 341 25 272 130 89 53 人均用地 平方米) (平方米) 现状 99 90 75 134 130 180 139 120 131 200 规划 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