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新城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127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新城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港口新城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港口新城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港口新城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港口新城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新城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新城总体规划.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规划背景3一、宏观政策背景3二、相关规划背景3三、产业发展背景5第二章、规划原则与依据6一、规划原则6二、规划依据7第三章、规划年限、定位与规模7一 规划年限7二 规划定位7三 规划范围7四 规划城市规模7第四章、区域分析8一 区域基本特征8二 城市化发展现状9三 区域发展的优劣势9第五章、现状条件分析10一、自然要素10二、地质灾害分析10三、用地现状11四、交通现状13五、市政设施现状14六、历史文化遗存15七、土地开发态势16八、现状发展评价16第六章、规划布局17一、城市用地选择17二、用地结构与形态17三、产业用地布局19四、居住用地布局19五、2020年规划期内用地布

2、局20第七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21一、生态环境发展方向21二、生态系统规划22三、绿地系统规划22第八章、交通系统规划23一、对外交通规划23二、城市交通规划24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25一、电力工程规划25二、电信工程规划26三、燃气工程规划26四、给水工程规划27五、排水工程规划28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28一、环境保护建设标准28二、水环境保护29三、大气污染防治29四、固体废弃物处理29五、噪声环境治理30第十一章、城市景观规划与历史街区保护30一、城市景观规划30二、历史街区保护32第十二章、防灾规划33一、防洪33二、城市防震33三、消防33四、人防34五、地质灾害防治34六、防气

3、象灾害34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34一、规划措施34二、管理措施35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宏观政策背景2007年6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重庆市和成都市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4月,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共同签署了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要求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川渝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永川地处成渝城镇群南轴线的主要通道上,行政辖区南临长江,北接成渝高速公路,近十几年来,其区位、道路交通条件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渝遂高速路的通车,成渝城镇群北轴线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重庆市 “十一五”规划,确定把永川等6个城市作为区域性

4、中心城市来打造。2006年初,为适应城市的发展要求,永川区政府提出朱沱、松溉连片发展,打造城市副中心。为在区域竞争中增加自身优势,强化区域内外协调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长江交通、物流、水等资源,形成永川南部新的经济启动点,同时为了避免以沿江各镇行政辖区为划分标准的无序建设,永川区以打造港口新城为目标,对该区域统一规划。二、相关规划背景1、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依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4-2020),至2020年,全市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五个层次等级结构,和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五个级别的规模结构。永川在其中被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大

5、城市,依托港口交通优势,港口新城将成为永川城市向南拓展的重要空间载体。2、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7年4月,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共同签署了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要求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川渝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确定“两圈”、“多极”、“三轴”、“一带”。两圈指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1小时都市圈,两大区域发展极核;多极指多个次级增长中心;三轴指绵成乐、成渝北、成渝南城镇发展轴;一带指沿长江城镇发展带。发展策略:强化两圈、培育多极、提升三轴、完善一带。永川位于两圈、多极、成渝南城镇发展轴、长江城镇发展带。3、重庆1小时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一轴:区

6、域集聚成长的核心发展轴,为长江-渝蓉城镇发展轴,永川位于由长江沿线和成渝经济南线通道共同构成东西向的区域发展轴点位置。四条城镇功能拓展带主要依托西永、空港、永川、长寿、涪陵5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区域发展轴的辐射带动作用向纵深方向传递。4、永川区城市总体规划依据永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朱沱镇被规划为永川南部的中心城镇和物资集散中心,以发展化工、轻纺和港运为主的工贸港口城镇。松溉镇则被规划为现代农业加工、港运、旅游城镇。朱松产业带以轻纺、制造业、高耗水工业为主,同时配建大型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的物流用地,作为永川区的物流副中心。5、朱沱镇、松溉镇总体规划(1) 朱沱镇朱沱镇地处长江

7、上游,全镇幅员127.65平方公里,总人口8.24万人,是永川区第一大镇。根据朱沱镇总体规划(2004-2020),朱沱镇的性质是:重庆长江上游以发展港运为主的工贸港口城镇,永川区的南部中心城镇和山水园林城镇。规划远期人口60000人,用地面积6平方公里。(2)松溉镇松溉镇位于永川区南端的长江北岸,距永川城区40公里,顺江而下到重庆143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4.46平方公里,总人口2.11万人。境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风貌民居,2002年4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根据松溉镇总体规划(2005-2020),松溉镇的性质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和旅游城镇,长江上游永川区港口城镇。规划远期人

8、口25000人,用地面积3.31平方公里。6、周边区县的相关规划(1) 江津市根据江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与港口新城隔江相望的石蟆镇被规划为其中心镇,规划人口3万人,主导产业为省际贸易、农副产品加工集散。松溉下游紧邻的朱杨镇为一般镇,规划人口1.4万人。朱杨镇现有港口,且有成渝铁路经过,并拟建朱杨溪大坝,与港口新城关系极为密切。(2)合江县合江县内拟建渝合高速,规划有合江互通、白米互通等多个立交口,可以方便港口新区便捷联系渝合高速。7、松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松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分三级保护:一级保护区:即核心保护区,严格控制区内建筑活动。以保护点(文物古迹、古建筑、园林本身

9、)或具有价值的街区轴线为核心,保证其范围内历史文化氛围绝对不受破坏。二级保护区:即建设控制区,在这些建设控制区内,在建筑风格、体量、高度和色彩上适度放宽,但与绝对保护区有良好的呼应关系。目的是受重点保护的对象不受物质的破坏,而且其周围环境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三级保护区:即风貌协调区,带有最低限度的古城风貌,是与新城区交接地带。新建筑带有一定的传统符号,控制高层建筑数量和间距,作为对古镇传统氛围的烘托。港口新城的建设必须考虑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对历史文化名镇造成破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8、重庆市港口规划和重庆市长江岸线利用规划重庆市港口划分为枢纽港区、重点港区、一般港

10、区和中小港点四个层次。万州、涪陵港与重庆港同为枢纽港。永川、江津、奉节、合川、武隆则为五个重点港区。永川港区作为重庆市的重点港区,分朱沱、松溉两个作业区,是川渝结合部沟通四川泸州、合江、重庆荣昌、大足、铜梁、壁山、江津等地区和贵州赤水河流域的水路通道与商贸流通中心。根据重庆市长江岸线利用规划,永川区朱沱港口定位为重庆市的重点港口。永川港区建设将促进朱沱、松溉两镇及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并促进永川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也是港口新城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三、产业发展背景目前港口新城产业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依托长江水运的交通优势,沿江工业区的建设蓄势待发,理文造纸等一批企业已建成投产,另有相当

11、数量的企业等待入驻,工业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工业产业的迅速扩张带来了大量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要求,并需要对潜在的配套生活设施进行预测和规划。由于目前产业的发展是基于港口新城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不会受到目前行政区划的禁锢,朱沱、松溉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是港口新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现有的规划编制不能满足区域内生产、生活等城市开发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从统筹、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港口新城进行统一规划,为未来港口新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规划依据。第二章、规划原则与依据一、规划原则本次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环保优先、持续发展港口新城紧邻长江,又处于重庆市主城区上游,生态区位敏感。对于港口新城的

12、开发建设应当提倡环保优先的概念,实现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集约用地,精明增长港口新城工业用地比重较大,为减小基础设施投入和便于园区集中管理,城市用地应当集约紧凑,同时避开生态敏感区和地形陡峭区域,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3、产业推动,居住配套依托港口进行发展的各类产业是港口新城建设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居住配套的发展是港口新城由工业园区向城市功能纵深发展的基础。规划应当重点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4、依托交通,水陆联运港口新城因港而兴,便捷的水运条件是片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陆路方面港口新城内外规划有发达的公路网络,并有紧邻成渝铁路的交通优势,规划中应当重点考虑如何将水陆交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交通优

13、势最大化。5、优化产业,完善配套为保障港口新城产业的科学发展,应当通过各种管制手段优化区内的产业门类,努力实现产业联动。同时应当在规划中重点完善产业及生活所需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为港口新城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二、规划依据本次规划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6-2020)3、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战略规划研究4、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目前待评审)5、重庆市长江岸线利用规划6、其他已编制完成的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第三章、规划年限、定位与规模一 规划年限本次规划年限近期2008-2011年,远期至2008-2020年,远景为2020

14、年以后。二 规划定位 本次规划将永川区港口新城定位为:永川区工业和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拓展地带,永川的南部经济增长极,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一座以循环经济产业带动的现代化新城。三 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永川区朱沱、松溉镇行政辖区内。北沿五朱路与一松路沿线发展至龙宝山、新街子附近,南以长江为界,东以松溉镇行政辖区为界、西以朱沱镇为依托沿江向西发展至涨谷场附近。四 规划城市规模用地规模:本次规划总建设用地规模为33.02KM,其中2020年以前规划用地规模为12.83KM,其余为远景发展用地。人口规模:规划远景城市人口25万人,其中规划期2020年内城市人口为9万人。第四章、区域分析一 区域基本特征1、

15、永川区区域特征(1)永川地处重庆、成都、泸州、南充、自贡、内江等大中城市的“夹心地带”,是渝西各区市县与重庆主城区之间的重要联结点,具有优良的交通区位优势。永川毗邻四川省东南部,重庆市西南部,长江上游北岸,在成渝经济走廊和渝西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依托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和长江水道,连接成渝,辐射西南,通江达海,交通便捷,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2)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具有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3)永川特色物品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成为渝西文化中心的特有优势。(4)永川物流业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成为渝西地区物流中心和基地的潜在优势。(5)永川工业基础好,有承接重庆市传统产

16、业转移的良好优势。(6)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速,是渝西地区的重要增长点。2、规划区基本特征规划中的港口新城分别处于朱沱、松溉两镇行政辖区内,两镇地处永川区南部,滨邻长江,北距永川区40余公里,西至泸州市60余公里,南离合江县50余公里,东邻江津,川陆所汇,是永、泸、合、津四县市交汇的商贸重地,区位优势十分显著。规划区域位于成渝高速、渝滇高速之间;重庆外三环从永川城区与规划区之间穿过;成渝铁路沿规划区外侧穿过,区域交通优势非常明显。朱沱镇与松溉镇地处永川区南部,长江之滨,一直就是泸州、合江、永川、江津四县交界处的商贸集散地,长江及朱松滨江路的联系使两镇有着一衣带水、不可分割的关系。五朱路正式

17、通车,规划中跨江大桥将成为渝西及四川出海通道的大动脉,重庆港永川港区(深水码头)已经重庆市立项批准,现正积极招商引资进行修建,建成后的永川港区是渝西地区、四川乃至黔北的物资集散地,是重庆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火电三期工程和长江西部引水工程给港口新城带来契机,朱沱、松溉两镇作为港运轻纺、手工业、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有较好基础。二 城市化发展现状根据永川区统计年鉴2005,朱沱镇总人口约8.3万人,非农业人口约0.8万人;松溉镇总人口约2.1万人,非农业人口约0.4万人;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可以发现目前港口新城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1、城市化发展滞后朱松区域城

18、市化水平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集聚程度不够,人口、资金、技术等各种经济和社会能量比较分散,缺乏相对集中产生的竞争力。2、区域中心功能薄弱目前港口新城区域的发展相对分散,缺乏总体规划与协调,区域中心功能薄弱。目前分散发展的经济方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分散建设,造成极其有限的土地资源流失和农村地区污染加大。另一方面从区域城镇体系来看,永川区作为重庆大都市城市群第二等级的中心城市,要有第三等级的城镇来支撑。港口新城的建设与发展适应了永川南部区域中心的建设要求。三 区域发展的优劣势1、优势分析:(1)四县市交界,区位优越港口新城区域位于四县市交界处,距永川、江津、泸州

19、、合江等城市距离都在70公里以内,且有长江黄金水道,距成渝铁路朱杨溪站只有几公里。公路、水运、铁路的便捷交通区位为港口新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规划区内溪流纵横交错,长江流经南缘。有大小山体二郎山、四望山等,老树翠绿,清泉潺潺,碧波荡漾,翠峰如螺,构成港口新城的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朱沱、松溉两镇历史悠久。特别是保存完好的松溉古镇风貌及众多的文化景点,共同构成港口新城独特的人文魅力。(3)良好的投资环境港口新城良好的行政服务、便捷的交通条件、独特的文化气息、丰富的人力资源、良好的社会秩序等,构成港口新城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众多投资商的到来。2、劣势分析:(1)朱

20、沱、松溉两镇目前承担的区域职能主要是市域中心城镇。其经济活动主要围绕永川区展开,相互之间无论是纵向的生产协作联系还是横向的服务协作联系都不明显,经济职能并不突出。在永川区各城镇相互之间竞争大于协作。(2)由于港口新城分属朱沱、松溉两个镇,在规划建设和用地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江地区的快速发展。第五章、现状条件分析一、自然要素1、地形地貌规划区以浅丘及平坝为主,大陆溪为区域内的主要水系,从规划区域南部通过。区域中心为自然山体青紫山,北部一碗水片区以及西南侧朱沱水滩渡片区地形坡度基本在10%以下,地势平坦,用地条件最好。区域总体地形呈南低北高走势,最大高程约400米,位于区

21、域西北部。最低高程约200米,位于区域长江下游。2、气候气象永川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性显著,四季分明,热量资源丰富,夏季光能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全年日照少,夏季日照多,春早霜雪少,夏热多伏旱,晚秋多阴雨,冬短少严寒的特点。3、土壤永川区内土壤有5个土类,8个亚类,17个土属,63个土种。耕地以紫色土为主,酸碱适度,肥沃、好耕作、粮食产量高。从土壤坡度来看,永川的耕地多分布在河谷和丘陵,小于25的田土占耕地总量90.5%,田土的坡度较平缓;从土层厚度来讲,永川耕地土层深厚,在较为优越的气候匹配下,南部地区的田种植双季稻、北部中稻、再生稻皆能获高产。二、地质灾害分析在用地范

22、围内仅有永川工业园区港口组团用地范围内做了评估。评估范围北端以碾子湾道场嘴燕子岩柏树湾小青紫烂泥沟唐家坡石包冲为界,西端以梁岩桥笋桥大路溪大田角栏杆石为界,南端以大路溪长江左岸为界,东端以松溉镇溪沟为界,面积约6.80km。该灾害评估调查范围为用地范围向外延伸50-200m,调查面积约8.50km。规划区其他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价工作待方案工作深入后必须予以补做。三、用地现状本次规划范围全部在朱沱、松溉两镇范围内展开。现状土地主要集中在朱沱镇区、松溉镇区、沿江工业用地片区。规划区现状工业用地主要位于沿江工业片区,包括理文造纸、火电三期等。现状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朱沱镇区、松溉镇区,为两镇镇政府及

23、下属单位办公用地。现状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朱沱镇区、松溉镇区。其中有现状中学两处,分别是永川十二中(朱沱镇)、松溉中学。现状小学两处,分别是奥妮小学(朱沱镇)、松溉小学。现状商业用地位于朱沱镇区、松溉镇区。主要为沿主要干道商业、农贸市场等。现状医疗卫生用地位于朱沱镇区、松溉镇区。现状教育科研用地位于松溉镇区,为松溉职中。现状市政设施用地主要为自来水厂、水文站等。现状仓储用地为朱沱粮站等。现状对外交通用地为朱沱车站及松溉车站。各类用地指标详见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规划规划规划1R居住用地42.3217.99 10.2

24、5 2C公共设施用地15.626.64 3.78 行政办公用地3.121.33 0.76 商业金融业用地2.30.98 0.56 文化娱乐用地0.430.18 0.10 体育用地0.230.10 0.06 医疗卫生用地0.660.28 0.16 科研教育用地7.993.40 1.93 文物古迹用地0.890.38 0.22 3M工业用地164.4669.90 39.82 4W仓储用地1.250.53 0.30 5T对外交通用地0.580.25 0.14 6S道路广场用地9.123.88 2.21 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250.53 0.30 8G绿地0.690.29 0.17 公共绿地0.6

25、90.29 0.17 防护绿地00.00 0.00 合计城市已建设用地235.29100.00 56.97 1、朱沱镇镇区现状建成区用地面积69.08公顷,城镇人口约3.45万人。 朱沱镇依山傍水,受到自然地形、地貌的制约及影响,整个朱沱镇沿江岸成带状由北向南发展。朱沱镇现状土地利用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规划规划规划1R居住用地24.8635.99 7.31 2C公共设施用地3.715.37 1.09 行政办公用地0.971.40 0.29 商业金融业用地1.942.81 0.57 文化娱乐用地0.280.41 0.08 医疗卫生用地0.210

26、.30 0.06 科研教育用地0.310.45 0.09 3M工业用地3.685.33 1.08 4W仓储用地1.041.51 0.31 5T对外交通用地0.220.32 0.06 6S道路广场用地5.78.25 1.68 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60.87 0.18 8G绿地0.330.48 0.10 公共绿地0.330.48 0.10 防护绿地00.00 0.00 9其他用地28.9441.89 8.51 合计城市建设用地69.08100.00 20.32 2、松溉镇松溉镇现状建成区用地面积35.05公顷,城镇人口约0.75万人。东与江津市朱杨镇相连,南与江律市仙鱼乡隔长江相望,西与朱沱镇

27、接壤,西邻大河乡,北靠何埂镇、聚美乡。松溉镇现状土地利用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规划规划规划1R居住用地17.4649.81 23.92 2C公共设施用地11.9133.98 16.32 行政办公用地2.156.13 2.95 商业金融业用地0.361.03 0.49 文化娱乐用地0.150.43 0.21 体育用地0.230.66 0.32 医疗卫生用地0.451.28 0.62 科研教育用地7.6821.91 10.52 文物古迹用地0.892.54 1.22 3M工业用地0.681.94 0.93 4W仓储用地0.210.60 0.29 5

28、T对外交通用地0.361.03 0.49 6S道路广场用地3.429.76 4.68 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651.85 0.89 8G绿地0.361.03 0.49 公共绿地0.361.03 0.49 防护绿地00.00 0.00 合计城市建设用地35.05100.00 48.01 3、沿江工业用地片区现状厂区主要为理文造纸、火电三期,总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另有上海新格再生铝、英力紫光等企业的拟出让土地约2.9平方公里。四、交通现状规划区现状道路以公路和场镇道路为主,公路包括五朱路、一松路、永合路、盛朱路、松溉至朱杨溪公路等县道、乡道;场镇道路主要由朱沱镇、松溉镇、涨谷场场镇内部道路组

29、成,除朱沱镇的主要干道外,其余场镇道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人车混行现象较为普遍。除上述道路外,港口工业园内已实施总长约2.3公里的市政道路,包括理文造纸厂连接道、码头疏港道、沿江路局部路段。现状道路总长约33.41公里。现状主要公路统计表公路名称起止点现状等级现状路况五朱路朱沱、五间二级良一松路一碗水、松溉四级差永合路朱沱、合江四级中盛朱路朱沱、仙龙四级良松溉至朱杨溪公路松溉、朱杨溪等级外差永川港区位于规划区内,现状主要由朱沱和松溉两个作业区组成,截至2006年底,现有码头泊位22个,除理文码头一期工程和松溉作业区一期工程外,多为低水平的简易码头,且各自为政,其中1000吨以上泊位20个,占用

30、岸线800米,设计综合通过能力客运、货运分别为29.5万人次、108.5万吨,全年实际完成吞吐量18.2万人、65万吨。规划区内现状仅朱沱镇区内设置有一座汽车站,其余场镇客运车辆都采用沿街停放,对场镇交通带来一定影响。五、市政设施现状1、电力工程现状概况与分析现状朱沱镇域电源来自35千伏五间变电站和五座水力发电站,共有182台变压器,发电量不足。镇域平均日用电量约36000度(包括松溉),高峰月平均日用电量46000度。随着工业园项目的启动,用电量将会大幅增长,供电缺口会更大。松溉镇域范围内有松溉镇电力管理站一处,10KV装机容量400 KVA,位于松溉镇正街。永川火电三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两台

31、机组(2x27万KVA)容量开始发电,正在进行四期工程建设。2、电信工程现状概况与分析朱沱镇移动电话拥有量较大,镇域内6050部,镇区内有3015部,互联网上网用户,全部在镇区内,共158户。松溉镇区有1个电信支局,实装电话5831部。3、燃气工程现状概况与分析朱沱镇天然气储量丰富,有50万亿立方米。镇域内有七个气井,但目前只有朱三、朱四和转三这三个井产气,日供气约2.5亿立方米,大部分的天然气输出到合江,天然气管网已并入“西气东输”工程。其中位于涨谷村2社的朱二井为区域内的集气站。朱沱镇区已通管道燃气,燃气管网为中、低二级枝状系统,配气站位于镇区南端,规模1000立方米。镇区天然气用量约60

32、0-700立方米/日,管道燃气用户为676户,生活燃气用气量普及率为15.7%。松溉等其他集镇尚未通天然气,居民生活基本用蜂窝煤或液化石油气解决。4、给水工程现状概况及分析规划区内现有主要水厂2座,分别为朱沱镇二郎山水厂、松溉镇松子山水厂。其中,朱沱镇二郎山水厂,建于60年代末,现状日供水500-600吨,设计制水能力0.3万吨/日,日需用水量约1400吨(基本是生活用水),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松溉镇松子山水厂,镇区供水人口4000余人,自来水普及率100%,日需用水量500立方米,该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2000立方米/日,目前满足居民用水。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和管网年久失修老化;(2)

33、取水点在城镇下游,水源宜受污染,不符合卫生标准。何埂供水基础设施完善,现有日供水10000吨水厂一座,临江河、圣水河等8条河贯通全境,水系发达,水资源充足。5、排水工程现状概况及分析目前各乡镇的排水体制均为雨污合流,均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直接排放对镇区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使城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尤其是对工业园,该问题更为突出。六、历史文化遗存在规划范围内现存各种历史文化古迹多处,包括朱沱镇内人文景点:四望山寺庙、汉东城遗址、白塔寺(已毁)、杀人碑及五牛分尸田、朱家祠堂(5处)、状元府、二郎山颠巨石牌坊、龙门巨石牌坊、沙坪巨石牌坊、佛岩寺清代摩岩题刻、来凤寺(距朱沱5里)、回

34、龙寺。带有神话色彩的自然景色:二郎山、仙女山(分上、下两仙山)、金中坝、温中坝、桌子角(石龙);关刀碛;万人坑、汉东佛湾。松溉镇内包括松溉古镇以及古镇保护区内历史人文景观东岳庙、清洁寺等;自然景观温中坝、飞龙洞、梅花鹿养殖场、青紫山;其中松溉古镇保护范围约0.6平方公里。“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是松溉古镇的真实写照。松溉具有古朴的建筑群体,十多条古街道保存完好, 6000米长的青石板路碗蜒曲折,典雅的明清四合院建筑20多处,雄伟的雕楼,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权力象征的古县衙、皇帝御批的罗家祠堂更具有参观的价值。这些古建不仅显示了松溉镇繁荣昌盛的城镇盛景,更是松溉历史文化

35、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松溉镇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沧桑变幻。松溉古镇保护范围约0.6平方公里。七、土地开发态势目前规划区内对于产业用地的开发势头非常旺盛。沿江工业组团中除了已经建设的香港理文造纸和正在上马的火电三期项目以外,有大量的企业正在入驻园区的前期洽谈过程中。目前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企业有基业特钢、四川金广镍镉、四川化工控股集团、上海新格再生铝、英力紫光、双丰化工等企业,总拟出让面积为2.9平方公里。朱沱、松溉两镇区内建设量相对较小。八、现状发展评价经过综合分析目前规划区内建设发展情况,规划区内建设与发展存在以下优点和不足之处:1、优点(1)利用自身交通、资源优势,引进大型企业,形成永川南部

36、新的经济增长极。(2)住区环境得到改善,建成一批居住小区。(3)新建码头用地及主要干道,交通通行能力进一步增强。(4)集中建设工业园区,避免工业无序建设。2、不足(1)由于进驻企业土地需求量大,在土地出让过程,对原控规突破较多,对沿江景观绿化的控制不够。(2)对松溉古镇周边用地的控制力度不够,对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工作还有待加强。(3)目前规划区内引进的工业门类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导致部分污染较重的企业入驻园区,且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第六章、规划布局一、城市用地选择港口新城的发展“因水而起”、“因港而兴”,因此,在用地选择的过程中对江景资源、港口资源的利用,是本次规划应把握的重点内容。目前港口新

37、城的用地主要集中在朱沱、松溉老镇区和现状沿江工业区,未来港口新城向何处发展是总体规划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用地向东扩展由于行政区划、松溉古镇保护及地形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城市已基本没有拓展空间;由现状沿江工业区向北扩展受到大陆溪及北部山体地形限制,拓展的余地不大;向南发展受到长江的限制;目前可以选择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向西南朱沱镇沿江方向和向西北跨大陆溪沿五朱路方向。经过用地分析和比较,确定目前的用地发展方向如下:1、工业用地在现有沿江工业片区基础上,一方面向北沿一松路拓展,另一方面跨大陆溪沿五朱路方向拓展。考虑到地形及交通联系等因素,后者为工业重点拓展方向。2、居住用地在现有松溉和朱沱镇区

38、基础上进行拓展。松溉镇由于古镇保护及用地条件的限制,可拓展余地不大。未来港口新城主要居住用地拓展方向为以朱沱老镇区为基础沿江向上游发展,建设居住新城。3、集中仓储与码头用地结合港区资源布置于工业片区与居住片区之间,一方面便于沿江港口仓储物流区的形成,一方面也有利于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适当分隔。二、用地结构与形态本次规划用地可以描述为“两城、三片、两区”的规划用地结构。其中“两城”是指以朱沱镇、松溉镇为基础建设的两个配套居住新城。“三片”是指以现有沿江工业片区为基础,向西北、东北两个方向进行拓展后形成的三个工业片区。“两区”是指以两处港区资源为基础规划的朱沱港口仓储物流服务区和松溉危险品码头区。

39、1、“两城”规划布局及具体用地规模如下:(1)松溉居住片区松溉居住片区以现有松溉老镇为基础向北适当拓展部分居住用地,作为近期工业发展的居住配套,总建设用地规模为2.83KM。(2)朱沱居住片区该片区为未来港口新城重点居住配套发展区。选择该地区为主要居住用地拓展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该片区用地相对平坦,且用地沿江发展有利于沿江景观资源的利用。 该片区基本处于规划工业片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该片区的发展可以依托目前朱沱镇区,使居住用地的发展具有延续性,用地开发的可操作性强。该片区总建设用地规模为10.53KM。2、“三片”的分布与规划布局及具体用地规模如下:(1)沿江工业片区为保护沿江景观不

40、受到破坏,避免工业对于长江水系可能造成的污染,应当避免将工业用地直接沿江布置。在沿江理文造纸等现有工业企业的基础上,规划沿江工业片区以现有工业及已出让工业用地为基础不再进行扩展,并将部分已出让的沿江工业用地控制为沿江绿化景观带。该片区总建设用地规模为5.45KM。(2)笋桥工业片区笋桥片区的用地相对平坦,可开发的空间和余地较大。规划将该片区定位为未来港口新城工业发展的主要拓展区,原因有以下四点: 相对于其他地区,可开发的相对平坦用地较为集中,便于工业连片发展。 笋桥片区靠近规划的永川港区,便于利用水运资源,适宜进行工业发展。 五朱路的建设使得该片区工业在近期发展成为可能。 笋桥片区与现有沿江工

41、业片区能够实现连片发展。该片区总建设用地规模为8.73KM。(3)一松路工业片区一松路近期将硬化并提高道路等级。考虑到地形的选择和工业园区近期发展的实际要求,沿现状一松路西侧布置部分工业用地,总建设用地规模为1.07KM。3、“两区”的分布与规划布局及具体用地规模如下:(1)朱沱港口仓储物流服务区目前规划港区位置依据重庆市永川港区总体规划进行布置,并依据现状建设情况和地形条件进行了适当的位置调整。港口资源是港口新城开发与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规划考虑水陆联运,引入铁路支线与港口相结合,充分发挥港口水运优势。结合交通枢纽,该区集中布局仓储用地、综合服务用地,形成现代仓储物流服务区

42、。该片区总建设用地规模为3.74KM。(2)松溉危险品码头区依据重庆市永川港区总体规划,松溉镇区东侧为危险品码头区,结合危险品码头区布置防护绿地及危险品货运通道。该片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18KM。三、产业用地布局规划区的产业用地主要包括工业用地、港口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三大类。具体布置如下:规划工业用地分三片在现有沿江工业片区的基础上向北面呈U字形集中连片发展,一方面避免了现有沿江工业规模的继续扩大,保护了沿江岸线资源和景观,并实现了工业的适度紧凑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的U字形布局方案避开北面地形复杂的山体区域,保障了工业用地对于地形条件的要求。 港口用地与物流用地结合布置形成港口仓储物流服务区

43、。规划港口用地依据重庆市永川区港口规划分别布置于朱沱镇东侧和松溉镇东侧,其中松溉镇东侧港口为规划的危险品码头用地。结合朱沱镇东侧港口用地集中布置仓储物流区,与规划的铁路站点共同形成水陆联运的节点。结合合川江津高速公路规划区出口布置少量仓储物流用地。四、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区居住用地依托松溉、朱沱镇区进行拓展。由于松溉古镇的保护要求和用地条件的限制,松溉居住片区的用地拓展余地很小,未来居住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依托朱沱老镇区沿江向西拓展。居住用地布置特点如下:1、居住用地均以现有镇区为依托,实现了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和新区开发建设的可操作性,减小了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规划规划规划1R居住用地652.1919.75 26.09 2C公共设施用地274.978.33 11.00 行政办公用地21.190.64 0.85 商业金融业用地80.782.45 3.23 文化娱乐用地29.870.90 1.19 体育用地7.050.21 0.28 医疗卫生用地7.950.24 0.32 科研教育用地4.120.12 0.16 文物古迹用地180.55 0.72 综合用地106.013.21 4.24 3M工业用地1231.6737.31 49.27 4W仓储用地198.446.01 7.94 5T对外交通用地122.383.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