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127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2011-2020年)编制单位: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2011年3月前 言(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是实现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广州市城市战略发展将由“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战略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梯度空间架构、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

2、移。随着广州市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广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重点推进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广州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2007年,南沙区政府曾经对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规划,在推进珠三角其它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上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为进一步落实园区建设工作,增强园区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园区现有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南沙区提出建

3、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现代都市高效农业新思路,南沙区政府引进莱蒙集团(广州市莱蒙水榭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对园区进行统筹开发,特委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制南沙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根据广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紧密衔接相关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于2010年12月完成初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多方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后于2011年3月形成本规划初稿。本规划以国家、省级地方法规与政策为依据,顺应广州城市和农业发展趋势和要求,从南沙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在重点分析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状、优劣势的基础上,明确园区

4、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提出园区的建设以“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标准农业生产”四大板块为框架结构,着重把农业、休闲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并根据战略选择对四大板块二十个功能区、以及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进行规划,最后提出保障园区建设发展的相关措施,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 -1.1 规划背景及由来- 1 -1.1.1 政策背景- 1 -1.1.2 项目背景- 2 -1.2 规划原则- 3 -1.3 规划范围- 3 -1.4 规划期限- 4 -1.5 规划依据- 4 -1.6 规划方法及流程- 4 -1.6.1 规划方法- 4 -1.6.2

5、规划流程- 5 -第二章 发展现状及分析- 6 -2.1 自然条件- 6 -2.1.1 地理- 6 -2.1.2 气候- 6 -2.1.3 水文- 6 -2.2 社会经济基础- 6 -2.3 园区发展现状- 7 -2.3.1 土地利用现状- 7 -2.3.2 农业发展现状- 7 -2.3.3 基础设施现状- 7 -第三章 案例分析- 9 -3.1 国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9 -3.2 国内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10 -3.3 案例总结- 14 -第四章 园区发展SWOT分析- 16 -4.1 优势- 16 -4.2 劣势- 16 -4.3 机遇- 17 -4.4 威胁- 17 -4.5 园区发展

6、评价- 18 -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产业选择- 19 -5.1 市场分析- 19 -5.1.1 花卉- 19 -5.1.2 蔬菜- 20 -5.1.3 水果- 20 -5.1.4 水产- 21 -5.1.5绿化苗木- 21 -5.1.6 休闲农业和旅游业- 22 -5.2 产业选择- 23 -第六章 战略园区- 25 -6.1 指导思想- 25 -6.2 规划理念- 25 -6.3 总体思路- 26 -6.4 发展定位- 26 -6.5 规划目标- 27 -第七章 总体布局及建设规划- 28 -7.1 总体布局- 28 -7.1.1 布局原则- 28 -7.1.2 规划结构- 28 -7.1.3

7、 总体空间布局- 28 -7.2 建设规划- 29 -7.2.1 智慧农业板块- 29 -7.2.2 创意农业板块- 33 -7.2.3 休闲农业板块- 40 -7.2.4 标准农业生产板块- 41 -第八章 基础设施规划- 44 -8.1 交通系统规划- 44 -8.1.1 规划原则- 44 -8.1.2 对外交通- 44 -8.1.3 内部交通- 44 -8.2 水利工程规划- 45 -8.3 景观系统规划- 46 -8.4 节能减排规划- 47 -8.5 电力、通讯规划- 47 -8.6 环境卫生规划- 47 -8.6.1生态系统保护- 47 -8.6.2 污染物处理- 48 -第九章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9 -9.1 投资估算- 49 -9.2 资金筹措- 52 -9.3 资金使用和管理- 52 -第十章 效益分析- 53 -10.1 经济效益- 53 -10.2 社会效益- 54 -10.3 生态效益- 55 -第十一章 组织管理与进度安排- 56 -11.1 组织管理- 56 -11.1.1 组织管理架构- 56 -11.1.2 运行机制- 57 -11.2 进度安排- 57 -11.2.1 筹备阶段- 57 -11.2.2 近期建设- 57 -11.2.3 远期建设- 58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59 -12.1 政策保障- 59 -12.2 技术保障- 59

9、-12.3 资金保障- 60 -12.4 市场保障- 60 -12.5 企业经营与管理- 61 -第一章 绪论1.1 规划背景及由来1.1.1 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是实现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200

10、9年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提出: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农业生产示范区(园、片、场)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的建设。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较大的区域之一,农业的发展对区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09年初,广东省出台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基本方案,提出以整合资源、联合攻关和创新机制为手段,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农业产业园、打造名牌产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商品化,开拓产品流通渠道

11、。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精神,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规划布局,整合土地资源,创新园区管理,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2008年8月,广州市又重新调整命名了29个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更加鲜明,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基本形成了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但是,目前广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实际多为以优质水稻、蔬菜、果树、鲜切花、水产养殖等某一类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内容单一,不能较好满足都市市场需求。严格来说,迄今为止,广州

12、市在国内还缺少真正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2010年4月,在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时,提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广州花之都现代花卉产业基地、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从化万亩鲜切花生产与旅游综合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2010年,广州市制定的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南沙从以“南拓”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将南沙区划定为国际枢纽港口、配套服务完备的宜居滨海新城,建设成为集物流产业、邻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

13、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步伐。这将为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2010年12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广州南沙智慧岛建设战略规划提出:提出建设南沙智慧岛,依托粤港澳紧密合作以及资源集聚,率先推进物联网等智慧技术的研发,从智慧政府、智慧服务、智慧企业等层面逐步展开南沙智慧岛建设,探索“智慧南沙”未来发展新思路。根据以上各级政府相关文件和各层次规划,结合园区现有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南沙区提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现代都市高效农业新思路。并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传

14、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与休闲观光结合发展的方式,对于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扩大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带动滨海新城人民共同致富。1.1.2 项目背景目前,园区内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农业基地网络工程项目设计、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建设已经完成。村道整治改造、渠系及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一部分,其余项目正在着手进行。基础设施框架和功能区布局已初步显现。本规划主要针对园区农业产业进行规划,并根据已做过的规划项目,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结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提出园区发展的保障措施和经营管

15、理模式,为园区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1.2 规划原则n 科技示范,创新发展原则技术示范和创新是产业园的核心任务,规划将围绕“智慧南沙、智慧农业”展开,采用生物育种、智能化控温控水技术、节水灌溉等农业高新技术,结合农业创意、创新发展思路,把农业休闲融入农业生产经营中,并通过构建园区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组建基于高度共识与互信的产学研创新团队,保障技术创新任务的完成。n 保护耕地,高效发展原则宏观把握,统筹安排,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发展高效农业,遵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近中期工作计划,按照整体布局方案,明确项目实施步骤,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确保规划得到顺利实施。n 因地制

16、宜,特色发展原则根据园区内不同的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条件,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对园区内的地块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n 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原则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对土地资源、环境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进行统筹规划,生态优先,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实现园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协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n 突出重点与可操作性原则重点突出农业产业化生产,明确发展目标,实行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业时尚休闲旅游互动发展,合理规划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建立集生产、休闲、示范功能于一体,多层次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为周边地区提供优质农产品和观光休闲的好

17、去处。规划突出重点,做到高起点、高目标;也与园区的发展条件相结合,既有创新性,又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1.3 规划范围项目范围主要包括珠江管理区5涌至9涌之间土地,共占地面积24192.5亩,除居民区、道路、河涌、部分鱼塘之外,其余均是基本农田保护区。1.4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10年(20112020年),基准年为2010年,分两阶段建设,第一阶段为20112013年,第二阶段为20142020年。1.5 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18、3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5 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2007年)6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7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年)8广州市农业与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9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穗字20091号)10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0 2020年)(2010年)11广州南沙智慧岛建设战略规划(20102020年)(2010年)12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发展总体

19、规划(2007-2020)13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1.6 规划方法及流程1.6.1 规划方法n 访谈和实地调研相结合规划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实地踏勘,走访相关部门和企业,了解当地政府和经营企业对园区开发目标要求、园区种养情况、基础设施现状、环境及周边市场情况;同时与南沙区农林局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及街道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园区、南沙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园区规划缘由、思路建议,并收集相关资料。n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划在充分分析园区现有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建设理论体系、现代农业经济学和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园区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思路、运行模式等。n 比

20、较分析与优势分析相结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将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的现状和条件与珠三角其它地区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分析园区优劣势,并为园区的战略定位作出准确判断提供依据,促进园区与周边同质项目形成“错位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1.6.2 规划流程园区规划技术流程见图1-1。相关规划资料收集与相关规划相衔接发展规划现状资料分析与研究文献资料、历史资料规划目标及发展定位现状调研总体发展思路国内外都市农业先进经验、模式战略选择总体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规划投资估算效益分析实施保障保障措施园区SWOT分析板块与功能区建设规划图1-1 园区规划技术路线图第二章 发展现状及分析2.1 自然条件2.1.1 地理南沙区

21、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6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多达14个大中城市。南沙地区是区域性水、陆交通枢纽,水上运输通过珠江水系和珠江口通往国内外各大港口,海上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项目区位于蕉门水道西侧,是珠江八个入海口之一。该区土壤的成土母质为三角洲沉积物,主要为上游带来的物质在河海共同作用下沉积形成。酸度较小,土层深厚,含有大量有机质,适宜各种植物生长。经围垦后,成为了肥沃的农田。地势平坦,有利于开展各种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2.1.2 气候项目区介于北纬22.6722.7

22、3,东经113.55113.59。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平均年降雨量1647.5mm,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2.1.3 水文南沙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坐拥珠江八大口中的:虎门、蕉门、洪奇门,水量充足。项目区位于蕉门水道西侧,其中有六涌、七涌、八涌、九涌和十涌等五条河涌流经项目区进入蕉门水道,各涌之间均有水渠相连,灌溉渠网络发达,供排水便利。2.2 社会经济基础2010年,南沙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基本达标。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5.7元,同比2009年增长 17.08

23、%,经济结构调整进展顺利,与港澳合作进一步升级,宜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利水平持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于全市各区、县级市前列。2009年末,全区总人口26.5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17万人,常住人口19.7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9。2009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2895元,增长11.1。职工年人均工资37725元,增长9.88%。2.3 园区发展现状2.3.1 土地利用现状园区总占地面积为24192.49亩,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水域、交通用地、居民地等六大地类,其中耕地面积15742.67亩,以西芹、包菜、水稻、蔬菜、甘蔗、花卉、莲藕等种植为主;园地则以皇帝柑、番木瓜、番荔

24、枝、皇帝蕉等果树种植为主,面积约1207.51亩;水域包括鱼塘、河涌和沟渠,面积为5849.28亩,其中鱼塘3882.6亩,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具体指标如表2-1所示:表2-1 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类二级类面积(亩)比例(%)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01耕地001水田2358.239.75%012水浇地13384.4455.32%02园地021果园1207.514.99%03林地033其他林地247.431.02%07住宅用地072农村宅基地603.632.50%10交通运输用地104农村道路541.972.24%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1河流水面1599.916.61%114坑塘水面

25、3882.6216.05%117沟渠366.751.52%合 计24192.49100.00%2.3.2 农业发展现状园区内土地平坦肥沃,5条河涌将整个园区纵向分割为4部分,涌与涌之间有灌溉渠,水网交错。田地平整为长形,中间设有机耕路。主要生产西芹、包菜、水稻、甘蔗、水果、鱼、莲藕、花卉等产品。2009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95元,比2008年增长11.1%,7条困难村实现了脱贫。2.3.3 基础设施现状n 交通设施南沙地区具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南沙客运港是广州唯一的深水海港,可通达国内外各大港口,还设有直抵香港的高速客轮,每天12个班次往返,只需75分钟;周边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

26、五大国际机场;同时地铁四号线已建成通车,南沙港快速,京珠高速,虎门高速,111省道构成发达的陆上对外交通运输网络。项目区西南部有南沙港快速、灵新大道,东北部规划中的凤凰大道贯穿其中,西部将建铁路、公路两用的万隆高速干线。区内建有10米宽的市政路,以及3米宽的机耕路,交通设施基础较好。n 供水供电设施南沙地区区内水、电供应充足,饮用水从沙湾水厂引水;区内建有珠江电厂,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珠江电厂建有二个4万吨级煤码头,黄阁镇小虎岛东南端建有3万吨级和千吨级石化码头,水电设施基础良好。第三章 案例分析3.1 国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生产方式

27、也经历了巨大的更替,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和获取模式也有较大的变化。国外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主题都是以先进的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向农民、学生及游人展示新的生产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基地,称为“DemonstrationFarm”(示范农场);一种是以进行农业观光、休闲为主体的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称为“Vacation(orholiday)Farm”;还有一种是农业科技园区(Agri.&Tech.Park),主要以科技展示、示范、产业孵化为主体,集中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产业开发与培训等。n 案例分析(1)荷兰模式荷兰都市农业是以创汇经济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主要是

28、以园艺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出口型农业。荷兰借助于发达的设施农业,集约生产经营花卉、蔬菜及奶制品,使其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成为世界都市农业的典范。荷兰都市农业重点发展具有设施园艺技术辐射、园艺产品集散、农业生态观光功能和地区专业分工的都市农业生产体系。 (2)日本模式日本都市农业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多样化农业,属于综合功能的都市农业,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为两大特征。日本的都市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种生产为主,主要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满

29、足绿化环境的需要。 (3)德国模式德国都市农业属于生活社会功能型的都市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是利用城市地区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收取租金,承租市民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让市民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以及接近大自然的乐趣。 (4)法国模式法国都市农业属于环保生态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是以大田作物为主,采取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型农场。巴黎的都市农业对城市食品供应的功能并不明显,巴黎的各种食品供应,主要经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由全国各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完成。所以,巴黎的都市农业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而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

30、、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分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3.2 国内现代农业园区发展n 全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格局我国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主要由农业科研单位主办,由地方政府组织协调,在沿海发达地区及主要大城市的郊区划出一定的区域,创办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拥有各类现代农业园区4000多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园区3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等600余个,省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000余个。其中,上海、北京两地的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城市郊区分别建成了在

31、国内较有影响,具有地方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如北京蟹岛三点钟农业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等,另外,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省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很快,规模也逐渐扩大。(见图3-1)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现代农业园区呈现转型发展的趋势: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数量趋于平缓,开始由一哄而上的过热阶段转向理性发展的阶段,园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高;二是民营企业对园区的投入对园区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三是许多园区正由观赏型、形象型园区向效益型、引导型园区转变。n 广东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格局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国内最早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省份之一,建立了一系列的现代农业园区,包括农业现

32、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见图3-2)目前,广东省已经建立起包括“粮丰绿色大米加工科技示范基地”、“广东省瘦肉型猪高效健康养殖科技示范基地”等93个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包括岭南佳果、花卉、蔬菜和畜禽水产在内的28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综合农科知识,如珠海农科奇观、东莞绿色世界;农业科技园区,如深圳碧岭农业科技园区;茶艺欣赏:如梅州雁南飞茶园;花卉观赏,如陈村花卉世界、从化万亩花卉园区、南沙百万葵园、三水荷花世界等;水乡农耕生态模式,如顺德生态乐园、番禺横沥生态旅游农庄等;水果品尝,如高州望荔亭、广州水果世界等;种养产业参观,如深圳光明农场、虎九马

33、金山珍珠养殖场等。 这些园区和示范基地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品种,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展示了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图3-1全国现代农业园区分布图 图3-2广东现代农业园区分布图n 案例分析(1)北京蟹岛发展模式:现代都市农业的综合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特点:采用“前店后园”式经营格局,有效的将农业、农业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衔接起来,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特别是地方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分为农业种植养殖区、可再生能源利用区、湖滨生态展示区、环保生态产业园区、休闲度假区五大区域,规划合理,功能齐备。成功经验借鉴:农产

34、品生产为基础,以第三产业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龙头,形成了一条集自种、自养、自卖三者为一体的有机食品产业化链条。为了有效实现蟹岛都市农业的定位,强化都市农业的功能,率先打造出都市旅游农业大全的概念。(2)上虞“四季仙果”发展模式:农业生产为基础,采摘为形式的“采摘旅游”模式(上虞模式)。发展特点:采摘产品内容丰富,适游周期长,产品更新快;多元、多样、多季节;采摘瓜果特色鲜明,以江南特色瓜果为主,独居特色;采摘产业具备规模,具备开展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场所和条件;采摘旅游形成品牌,上虞旅游的“金名片”、浙东旅游新的“目的地”。成功经验借鉴:农业旅游的较大局限就是季节性强,而上虞提供了一个突破四季局限的经

35、验。规模化、产业化打造。上虞将农业旅游的采摘产品做专、做深,进行规模化产业化运作,使产品内容丰富,适游周期长,产品更新快。主题化、品牌化打造。对众多采摘产品进行筛选整合,选取最具吸引力的每月瓜果采摘主题,品牌化营销,使采摘产品具备连续性和持续吸引力。 市场细分、整体形象营造。(3)四川成都五朵金花发展模式:农业休闲(农家乐)五朵金花位于成都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辖区,行政区域包括5个村,红砂村、幸福村、江家堰村、驸马村、万福村,面积1200公顷。从清代以来,就有种植花卉的传统。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首批农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公认的“农家乐发源地”。发展特点:明确发展定位,引导

36、经营产业化,创新经营模式(如江家菜地“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引导土地规模经营;实施“三大改造”:改造环境、改造产业、改造农民,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政府扶持先行,促进投资多元化。采取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首先以政府首期投入,营造和培植市场,然后吸引企业参与合作和社会资金进入,政府投资再溢价退出,保证国有资产在项目运作中保值增值;注重品牌塑造,扩大产品知名度,争创国家级品牌,精编旅游线路,节庆提升人气。经验借鉴:乡村休闲吸引力的打造(花卉产业+文化产业+休闲产业)“花间饮茶”优美乡村休闲环境打造:“花间饮茶”实现了改造环境、改造产业、改造农民,大大提升乡村游的吸引

37、力;“五朵金花”多样化:主体品牌打造五朵金花形成五个主题与品牌,形成多元的产品组合,多样化的产品使得吸引力得意持续。“乡村韵味”文化体验:依托不同的主题的乡村旅游,植入相应的文化体验,荷塘夜色的艺术文化、东篱採菊的人文氛围(4)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现代农业科技园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前身碧岭生态村)位于深圳市东北部40km的龙岗区坪山街道,是深圳市龙岗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于1995年创办并开始建设,现已初具雏形。目前园区同时是挂牌的广东省高等院校教学实习基地、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深圳市青年科技示范点。多年的建设和努力,使园区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38、为进一步深度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发展特点:根据园区土地利用特点及未来发展需要,结合园区的主题为融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农业科技培训、科普教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整个结构布局以道路为裙带,功能为线条,核心为枢纽,进行点、线、面相结合,蓝网绿带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园区建设完成后,以创新研发为核心,利用园区优美的生态环境、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使整个园区都具有农业生态旅游的功能,成为展示深圳都市农业的窗口。经验借鉴: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科技研发示范+科普教育+生态农业休闲)园区在总体布局上打造:“五区”:A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区:包括中试转化基地、展示培训基地和科技

39、研发基地三部分。B科普项目教育拓展区:包括农业科普长廊、循环农业科普展示基地和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三部分。C休闲度假区:主要为园区的会务接待、专家休闲提供住宿、活动的空间。D生态风景林区:包括碧岭妍桃、松竹暖杏、桂花蝶影、枫香绿影、杜英拨翠五个景点。E综合生活服务区:包括入口大门及广场、综合管理楼、引进企业办公楼、员工宿舍楼、生态停车场等。(5)广州南沙百万葵园发展模式:花卉主题观光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占地面积66.7公顷,种植一百万株向日葵。发展特点:以向日葵为主题,主题鲜明突出;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作为项目独特吸引点,做到规模最大,世界唯一。打造七大主题景点:向日葵基地、神秘玫瑰园

40、、薰衣草基地、欢乐区、松鼠乐园、纯白鸽广场、漫步锦里池。不足:凭空而造,本土特色不足,可复制性强;持续吸引力不足,目标客户比较窄;以一次游为主,以外地客户为主。案例经验:吸引力来自花海的梦幻环境全国第一家全部采用进口种子(日本为主)的观赏性向日葵主题乐园。核心吸引力:梦幻般的花海创新产品:不同节日推出的不同鲜花主题高科技支持:引入日本技术和文化产品3.3 案例总结从五个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农业园区的构成要素与发展方向:(1)现代的都市农业:产业支撑,规模与品质(2)科技引领发展:科技支撑,进步与发展(3)突出旅游主题:开发核心,特色与创意(4)优美的乡村环境:环境基础,视觉与韵味(5)多元

41、的项目产品:吸引亮点,参与与体验(6)深度的文化体验:特色内涵,新奇与品位(7)舒适的休闲设施:品质提升,舒适与便利(8)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社会与民生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构建“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理想的乡村环境”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为市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新鲜的农副产品,发挥农业特有的经济功能,同时,为市民营造生存所需的绿色生态环境,提供城市人心目中的乡村生活。第四章 园区发展SWOT分析4.1 优势(1)区位交通优势南沙位于珠江入海口,依托珠江三角洲腹地,以南沙为中心方圆60公里范围内有广州、深圳、香港、东莞等10多个大中城市,处于珠江三角洲发达的经济带,具有国内、

42、国际市场高汇点的区位优势。在交通条件上,陆路规划有多条道路联通广州市区以及珠三角各城市群,水路上更拥有不可比拟的港口及水道优势。(2)自然环境优势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清新的空气,纵横的河网,造就了南沙上佳的生态环境,适宜蔬菜、莲藕、水稻、甘蔗、香大蕉、荔枝、芒果、龙眼、花草、林木等各种亚热带植物生长。此外,河网、田基、荷塘、海岸还构成了沙田水乡的标志性景观,可塑性强,适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3)土地资源优势项目区规划面积2.4万亩,与其他园区相比,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而且,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均属于珠江管理区,在土地租赁等方面基本上不存在问题。此外,周边完善的配套设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招商引资

43、创造了便利条件。4.2 劣势(1)种养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不高目前园区农业以传统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为主,土地投入产出率较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同时,目前现代化水平低,科技含量较低。园区在种子种苗、农业机械化技术引进、示范等方面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南沙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示范带动能力。(2)地形平坦,景观均质单一项目区是人工围垦而成的沙田,地势平坦。场地内现绝大部分为菜地、蕉林、养殖地构成,在景观上显得单一。4.3 机遇(1)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社会

44、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预计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23.38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12688元,同比增长14.7%,增速连续5年超过两位数,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2)地方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南沙区作为广州市农业重要的支撑,其农业的发展一直得到地方政府的关注。2011年,广州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有效保障“菜篮子”供给。同时,通过抓好农业设施装备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农业功能开发建设以及农业安全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项目区建设,正是符合地方政府对农业扶持的方向。(3)庞大的消费需求南沙

45、区延续着广州“山、水、城、田、海”的城市自然空间结构,以蕉门河两岸、进港大道沿线、虎门大桥大角山亲水公园等地区建成的滨海新城中心区以及黄阁(含小虎岛、沙仔岛)综合工业组团、南沙岛南部高新技术产业组团、地区综合服务组团、万顷沙临港工业组团、龙穴岛现代物流综合组团,吸引大批现代化工业企业的进驻,庞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为南沙农产品及休闲旅游带来持续的消费需求。4.4 威胁(1)农业休闲旅游竞争激烈广州市休闲观光农业自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发展起来,开始以农庄、森林公园以及农家菜馆为主要形式,进入21世纪,广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涌现了诸如广州水果世界、百万葵园、大丘园农庄等一批规模大

46、、类型多样、功能综合、深受市民喜爱的新景点。目前仅广州市共有各类农业乡村旅游景点逾百个,加上周边的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农业休闲旅游的竞争十分激烈。(2)消费者对观光休闲农业的关注热度尝新猎奇是消费者的特性之一,而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长期、稳定的客源。在同质性选择对象众多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否对园区保持持续关注并愿意再次消费,是威胁本项目正常运营的关键。4.5 园区发展评价根据上述分析,园区发展可结合不同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战略方向进行发展。具体见表4-1:表4-1 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发展战略SWOT分析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优势S 1.区位交通优势;2.生态环境优势;3.土地资源优势;劣势W1.种养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不高;2.地形平坦,景观均质单一;机会O1. 强有力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