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一——区域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0130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一——区域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一——区域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一——区域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一——区域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一——区域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一——区域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一——区域研究.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珠海市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朱文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目 录121世纪全球发展趋势与珠海的发展11.1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11.2知识经济11.3文化交融21.4全球发展对珠海城市发展的影响22珠海与香港、澳门、深圳的协调发展及建立经济一体化体系32.1珠海与香港的协调发展32.2珠海与澳门的协调发展52.3珠海与深圳的协调发展72.4一体化进程73珠海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协调发展104珠海与我国广西及西南地区的发展125珠海发展的政策分析145.1特区政策及区域政策的走势分析145.2珠海发展的政策组合155.3城市与产业发展政策分析166建立在区域发展基础上的珠海城市发展方案18

2、6.1方案一:城市发展方向指向澳门的发展方案。186.2方案二:城市发展方向指向香港、广州的发展方案206.3方案三:城市发展方向指向广西、海南和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方案216.4方案四:以现有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方案227区域发展策略227.1超越发展重型产业的思路,把西区发展重心转向以机场为中心227.2建立“城市联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238主要参考资料231 21世纪全球发展趋势与珠海的发展在世纪之交,又一个千年即将到来之际,全球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趋势,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文化的交融,必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发展模式。1.1

3、 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域化趋势日益明显,互连网的发展使信息在全球获得的时间距离消失,从而使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成为可能,世界经济体制市场化已基本形成。金融国际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起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全球化的概念首先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YLVIA OSTRY)在1990年使用的。全球化是一种运动,一种过程。指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某种程度的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这一过程远未结束,它给各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的一向还很难估量。目前,全球经济大格局正处于调整转变之中。新技术革命、计算机的发展

4、改变了大工业生产组织方式,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体日益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贸易资本和生产布局的改变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许多地方的国家都在搞地区一体化,企图找到某种向心力的框架,能够平衡全球化的受利益驱使的离心力量,能够协调公共权力的控制力。全球化与地区化平行发展,相互促动,是本次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从美加自由贸易区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扩展;到标志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欧洲银行的成立及1999年欧元的使用,标志着区域间的合作与竞争日趋明显。在全球竞争之中,城市发挥着重要作用,特

5、别是几个世界城市,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中国家虽然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但可在局部地区-如特大城市集聚实力与发达国家抗衡,成为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珠海、深圳与广州都不具备单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能力与条件,必须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的联系,而香港要保持其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也需要进一步与周边城市相结合。在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国采取了扩大内需抵抗货币贬值压力的政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我国应该利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机会,提升我国城市在国际发展中的地位。珠海市也应采取有效措施,抓住这一机会,提高其在国家和周边地区的地位。1.2 知识经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6、济的报告中给知识经济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知识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正是知识的这一特征提高了资本的边际报酬,使得传统的资本增加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发生逆转,使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避免了原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知识经济的特点: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以知识决策为导向,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产业支柱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科技为最重要

7、的资源依托,按联合国的分类,高新技术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西方国家以前所未有的的规模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其产值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0% 以上。在过去五年里,美国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以上来自于信息技术。1990年到1995年美国信息处理设备投资增长20倍,导致1995年美国成为信息技术主要出口国家。1995年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信息技术出口占据全球市场的77% 。1995

8、年开始, 高科技给西方国家经济带来强劲的增长,在芯片和信息产业的推动下,美国道琼斯指数在3年中上升了一倍。1997年12月,美国失业率降至4.6%,为25年来最低水平,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内,为30年来最低水平。正是由于美国以信息产业迅速置换出业已越过发展颠峰的制造业,从而使美国经济渡过了与欧洲、日本争峰的危机,比较稳固地占领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保持了西方经济火车头的地位。因信息产业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变化作出的生产经营策略和方式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外加工需要,刺激了西方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多数发达国家看准了将主导21世纪的信息产业,各种扶持政策纷纷出台。1997年12月,69个W

9、TO成员国达成全球性协议,将在2000年前后全面开放电讯市场。1998年,欧盟所有成员国全面开放电讯市场。一个新兴产业导致的全球化运动正在迅速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美国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葛洛夫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非工业化国家在跳跃性向前发展,他们的信息化进程可能超乎发达国家的想象。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发展的主旋律将呈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跳跃性和波动性的特征。中国教育软件龙头的科利华总裁宋朝弟认为这是一个“量子时代”。因特网正在中国长驱直入,有2000多个市县与数据网络连通,这些网络又与海外网络相连,目前,至少有100万以上的中国人正在因特网上游弋。在中国花费巨资兴建通讯基础设施之际

10、,因特网具有在中国迅速扩展的能力。这一投资已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市场。1.3 文化交融世界各大洲在大约五百年前开始在政治上相互影响以来,欧亚大陆一直是世界力量的中心。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亚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工业化为美国地缘政治抱负的膨胀提供了基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已经大约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3%,使美国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美国的这种突出的经济活力是由一种崇尚试验和创新的文化培育出来的。美国的政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

11、为雄心勃勃的和不迷信传统偶像的发明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这些发明家在追求他们个人的梦想时,不受旧时的传统特权或死板的社会等级的约束。总之,美国文化吸引和很快同化了来自海外的最有才能的人,从而也促进了国家力量的发展。1.4 全球发展对珠海城市发展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资本的流动范围和机动性不断扩大,对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发展的冲击能力大大提高。城市的发展已不仅仅取决于其在所在地区的地位和作用,而取决于其所带领的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因此,城市与所在地区内其它城市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协作关系将取代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而占上风。知识经济的发展,使

12、得城市的发展动力出现新的变化,专业化城市的区位指向更加明显,制造业开始向郊区、乡村地区转移,第三产业成为一般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城市吸引高技术人才的能力,取决于城市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文化、体育和展览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其在部分城市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珠海市目前虽在全球发展中不能占有重要作用,但其发展一定要符合全球发展趋势。传统的以第二产业推动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带动珠海城市进一步的快速增长,必须建立新的、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城市发展模式,才能满足珠海市在新世纪的发展需要。珠海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原有的政策优势逐渐消失,新的发展

13、机制还没有得到确立,城市发展速度下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发展思路。珠海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必须实现与香港、深圳、澳门的区域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之上。在珠海的发展过程中,优惠政策的能量已基本释放完毕,必须在政治上、文化上进一步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对外开放的层次,才能使珠海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 珠海与香港、澳门、深圳的协调发展及建立经济一体化体系为实现规模效益,为在全球化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欧洲共同体明显加快了一体化进程。首先是废除边界限制,然后是货币一体化。欧洲国家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条件下不断一体化,而珠海、深圳、香港、澳门是一种文化、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

14、更应该作好衔接、推进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相互之间的竞争,而是全球性的竞争。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使用范围小、使用规模小的币种的弱点暴露无疑,为维持港币的稳定,中国政府和香港人民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危机摧毁了香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建立起来的经济结构。在今后的全球竞争中,单一货币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珠海市、深圳市也应积极推进与香港和澳门的一体化进程,作为今后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新优势。2.1 珠海与香港的协调发展1997年底,香港人口为661.7万人,土地面积1096平方公里。1997年本地生产总值比1996年增长5.2%,人均2.64万美元。1997年主要经

15、济行业的就业情况为第一产业0.5%,第二产业20.4%,第三产业79.1% 。1997年香港有形贸易(包括转口货物、港产品出口及进口货物)的总值达30750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232% 。反映香港经济主要依赖对外贸易。如把服务的输出与输入价值也计算在内,这一比例则上升至267% 。1996年第一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为0.2%,第二产业为15.5%,第三产业为84.4% 。1995年香港外来直接投资达到5326亿港元,其中91% 属于非制造业。英国是投资最多的国家占27%,内地占20%,日本占16%,美国占13% 。目前,约有180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经营业务。1997年香港从内地进口

16、贸易额为6083.7亿港元,比1996年增加6.6%,占当年总进口额16150.9亿港元的37.7% 。到内地的出口贸易额为638.7亿港元,比1996年增加3.6% ,占当年出口总额2114.1亿港元的30.2% 。1997年经香港转口到内地的贸易额为4438.8亿港元,比1996年增加6.3%,占当年转口贸易额12445.4亿港元的35.7% 。1997年香港是内地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占内地贸易总额的16% 。1997年前往内地的香港居民达3400万人次,经香港前往内地的外国旅客有200万人次。香港是内地最大的直接外来投资者。到1997年底香港在内地已实现直接投资累计达1210亿

17、美元,约占总投资额的55% 。近年来,香港在内地投资的领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已由外发加工业转往其它行业,如酒店及与旅客有关的设施、地产和基础建设发展等。到1997年底,香港在广东省已实现直接投资累计480亿美元,约占全省直接投资的五分之四。目前广东省内超过500万工人受雇于港资机构,这个数字是香港制造业劳动人口的16倍。1997年香港全部永久性住宅为203.4万个单位,其中,公营租住住房单位70.52万个,辅助出售单位22.96万个,私人永久性住房单位109.92万个。估计居住人口639.09万人。临时住房单位6.44万个。估计居住人口11.12万人。1997年香港水上进出口集装箱数(以标准

18、集装箱为单位)1454万件。1997年不算过境旅客,进入香港的旅客人数(包括来往香港与内地的人数)5278万人,其中航空1084万人,水路934万人,陆路3260万人;离开香港的旅客人数5276万人,其中航空1093万人,水路951万人,陆路3232万人。1996年香港进出口商品中,空运156.3万吨,远洋轮船12583.8万吨,内河船3146.1万吨,铁路93.9万吨,陆路1480.2万吨。1998年7月6日香港新机场正式启用。新机场总面积1248公顷,其中四分之三的面积为填海所得,搬挖的沙石达3.47亿立方米,总投资1553亿港元。新机场有几个世界之最:最大的客运大楼,55万平方米,是启得

19、机场的2O倍;最大的购物中心,3万平方米,141个商店;最大的货运中心,可日处理货物300万吨。有先进的通讯设施,有35000条电话线,全部为光缆和微波通讯,可发电子邮件和传真。并将整个机场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机场社区。表1 珠海市九洲港至香港航线客运量年代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运量(万人)26.533.647.554.260.371.884.6100.7注:资料来源:珠海市九洲港。珠海的海岛资源丰富,有众多的海岛环绕在香港和澳门周围。海岛资源的开发将会加强珠海与香港的连系。发展海岛旅游产业,加快万山区中转仓储的发展,发挥口岸效益,是海岛发

20、展的希望所在。万山有许多海岛与港澳距离相当接近,外伶仃岛至香港的直线距离只有6.8海里,与内地又有水道相连,在此向内向外中转货物都十分方便。以桂山岛为基地,进一步发展中转仓储业,可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粤港澳地区服务。但开发海岛应注意保护海岛资源。珠海九洲港自1982年通航以来,已累计运送中外旅客697.8万人次,其中1997年客运量达100.7万人次,跃居粤港20多条高速航线的首位。1998年7月1日,珠海九洲港至香港港澳码头的夜班航线开通运营。这样,珠海至香港航线每天增至24个航班,运营时间延长至21点30分,九洲港口岸延关至零点。伶仃洋大桥远期整体规划西起珠海市金鼎镇,向东经淇澳岛、内伶仃

21、岛,抵达香港屯门烂角嘴。近期先利用1731米、六车道宽的淇澳大桥和淇澳岛上的环岛公路作为连接道路。因此本项目近期规划起点为淇澳岛大王角,向东跨越横门东航道,伶仃西航道,经内伶仃岛北侧,再跨越伶仃东航道,在香港屯门烂角嘴登陆。线路全长27公里(其中岛上引道4公里)。包括横门东航道主跨300米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一座,伶仃西航道桥主跨900米混合式斜拉桥一座,伶仃东航道桥主跨1400米悬索桥一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桥面宽度33米。投资总额不含利息为133.8亿元,平均每延米造价57.99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中外合作,中方占20%,所有建设资金均不计息,以土地补偿方式辅助还本付息。预计建设周期6

22、年。1997年香港土地面积1096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用地中,商业2平方公里,住宅43平方公里,租住公屋14平方公里,工业11平方公里,游憩用地16平方公里,政府、团体和社区设施用地19平方公里,空置发展区41平方公里,道路与铁路用地29平方公里,临时房屋区1平方公里;未建设用地中,林地220平方公里,草地和灌木地519平方公里,荒地、沼泽和红树林44平方公里,耕地62平方公里,鱼塘15平方公里,临时搭建物与牧场12平方公里,水塘26平方公里,其它22平方公里。2.2 珠海与澳门的协调发展珠海与澳门是陆地相连的两个城市,珠海的发展与澳门的发展相互依托,各有所长。但受种种原因的限制,目前珠海与澳

23、门的经济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各自的发展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今后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应创造条件,进一步强化两地的社会、经济联系,合作则双赢。珠海市的经济近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利用外资方面。1996年,珠海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1.09亿美元。外贸进口总额24.85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24.64亿美元。同年,珠海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07.3亿元,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98年6月29日,珠海横琴至澳门凼仔的“莲花大桥”正式动工兴建。莲花大桥宽30米,双向六车道,中间设2米的分割带,两旁各设1.5米的人行道,长1400米,是京珠高速公路及105国道向澳门延伸的公路

24、桥梁,大桥跨越十字门水道,西端连接横琴岛,东端与澳门路环岛和凼仔岛间填海区相接。大桥东临澳门国际机场,北距珠海市区约16公里,西南距珠海机场、珠海港分别为43公里和50公里。大桥总投资2亿元,珠海、澳门政府各出资50%,预计于1999年澳门回归前建成通车。表2 珠海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年代总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非农人口(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 (亿美元)接待境外旅游人数 (万人)1990 74.750.221.921.81.0837.71991 80.952.525.529.61.7046.01992 80.855.027.238.73.2744.21

25、993 92.057.530.851.75.6343.61994103.060.740.671.07.6341.91995105.463.242.980.76.8135.11996104.665.444.685.79.0837.01997116.967.346.2注:摘自珠海市统计年鉴1990-1997年表3珠海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续表年代外贸进口总额 (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基本建设投资额(亿元)19901.604.8912.111.019914.286.9917.014.719926.039.2352.745.719937.4810.6079.

26、253.9199410.9614.8898.673.7199516.8721.1590.756.4199624.8524.6465.741.2注:摘自珠海市统计年鉴1990-1997年澳门的经济发展具有历史的特殊性。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澳门经济开始起飞。1995年,以当年价格计算,澳门本地生产总值达597亿澳门元,人均折算为17600美元,成为东亚经济带新的增长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强烈辐射下,澳门经济在这20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澳门已向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跨出了一大步,形成了以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银行保险业、房地产建筑业为龙头的四大支柱产业。澳门的旅游博彩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独具特色

27、。在现代澳门经济发展中仍占有首要地位。1993年,澳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800万人次,为澳门人口的20倍。旅游博彩业是澳门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澳门政府对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征收的专营税税率为30%,各种投注的税率分别为9.5% 至15% ,彩票的税率为30% ,赛马入场卷的税率为30% 。1993年,在百亿财政收入中,仅博彩专营税即占42亿,加上旅游税,两项共占据了政府财政收入的43%。1996年来澳游客达到815万人次。现在,澳门有各种级别的酒店近百家,客房4500多间,其中星级酒店25家,客房数占各类酒店客房数的79%。澳门旅游娱乐公司1997年的纯收入为37.1亿澳元(约4.64亿美元

28、),比1996年下降了19.9%。其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向政府上交税款增加和香港与内地的游客下降。澳门自开埠以来既是一个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港口城市,实行自由港政策之后,澳门经济更是以“ 大进大出 ”为其基本特征。1992年,其工业品出口为澳门创汇140亿澳门元,工业品的外销率高达95% 。19931995年,澳门出口总值分别为142.36亿元、148.35亿澳门元和149.13亿澳门元。1995年进出口贸易逆差13.53亿澳门元。在交通通讯方面,澳门有“欧洲资讯中心”,可双向传播欧洲与澳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信息。现每天24小时均有客轮往返于港澳之间。1996年澳门机场的全年旅客流量

29、为13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2.5万吨,处理邮件180吨。澳门当局豁免了30多个国家的游客入境签证手续。 澳门1999,李世源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近年来,澳门为发展本地经济,也开始兴建机场、码头,建设开发区,意图吸引加工工业,改变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从目前的发展思路看,与珠海市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澳门毕竟是珠海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同时,澳门博采业对大陆游客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珠海与澳门的协调发展仍将是两者关系的主旋律。表4 澳门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年代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总人口(人)339510383784380850395304403608本地生产总

30、值(亿元)149.93154.91173.71182.47189.82私人消费 (亿元)54.2357.5962.4166.8670.86注:澳门1996吴志良等编,澳门基金会出版。珠海与澳门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与香港和深圳的协作,发挥集团的力量,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2.3 珠海与深圳的协调发展珠海市与深圳市都是我国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1980年设立特区以后,各自依托其自身所具有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深圳在建立特区之前,只是一个面积为3平方公里的小镇,属于全省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特区成立以后,深圳市全面贯彻开放政策,大胆借鉴国际惯例,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加强基础设施

31、建设,稳步推进体制改革,使经济建设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深圳设立特区至今已18个年头,建区头五年,政策优势明显,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投资的大量注入、企业的数量增加和劳动力的不断扩充。特区经济建设带有明显的外延性、扩张性和粗放性。“七五” 时期,深圳特区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深化体制改革,加速对外开放,不断完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体,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财政收入连年递增,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八五” 时期,深圳特区经济发展在高起点上进入良性循环,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对内辐射功能加强,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产出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外延

32、型、粗放型向内涵型、集约型过渡,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增强,投资环境向整体完善方向发展,软件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对国内外的大型投资,特别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投资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经济增长的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逐步释放,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对内地的辐射功能有所强化。近年来,深圳经济的发展动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特惠政策的减少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深圳经济起飞所依赖的资金流入和生产要素配置优势明显减弱,特区以大量吸引外资而形成的对外吸盘效应和大量吸引内地人才而形成的对内漏斗效应呈现出逐步弱化的趋势。为此,深圳市提出了二次创业,使深圳经济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使深圳逐步成为与香港相呼应的区域性经济中

33、心。珠海与深圳有两条通道,水路从九洲港、香洲港与深圳蛇口港之间每天都有高速客船往返,仅需一个小时时间即可到达,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6点,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即有一班轮船对开;陆路经中山、番禺,过虎门大桥、经东莞到深圳,约需两个半小时,有豪华大巴相通。目前,珠海与深圳之间尚无直接的陆路通道,今后,为加强与深圳市的联系,可考虑在建设伶仃洋大桥时,修建一座支桥连接深圳。 2.4 一体化进程从地理上看,香港和澳门实际上是珠江三角洲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香港和深圳都属新安县(宝安县的前身),澳门和珠海都是香山县(后改中山县)的一部分;从人文来看,港、澳人口绝大部分从珠三角迁来,都通行粤语。从经济关系看,香港

34、是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海空交通枢纽;澳门城市比较小,以博彩业为主,但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由贸易港。珠海和深圳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特区,在我国沿海开放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从今后的发展看,珠、澳、港、深之间应加快其经济一体化进程,包括使用统一货币,人员、资金的自由流动等等。这将大大地提高这一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而地区内部的竞争对产生发展的影响已降到了从属地位。统一货币,扩大港币的流通量,将有利地提高香港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能力。特别重要的是,目前港币在这四个城市中都可流通,而且汇率直接挂钩。表5珠海

35、市实际利用外资情况表 (万美元)外资来源1995年1996年96年比95年增长(%)全市特区全市特区全市特区香港 4696933470535613973514.018.7日本361736171028110281180180澳门8548844769996916-18.1-18.1美国7171544454447560.07560.0新加坡34983498366936694.94.9荷兰1279127934253425160.0160.0澳大利亚142014202244224458.058.0法国11811812001200910.0910.0台湾29829810631063250.0250.0英国

36、13901390989989-28.8-28.8总规模6805554455908147690533.441.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392940329601504624111.514.7对外借款1410014100280767690599.199.1注:摘自珠海市统计年鉴1996年。澳门货币于1906年1月27日正式流通,以1:5的汇价与葡国币(ESCUDO)直接挂钩,在1977年4月后,澳门币的汇率开始与港币挂钩,目前,港元与澳门元的汇率维持在100港元对103澳门元水平。澳门的流通货币除澳门元外还有港币和其它货币,而且,在交易额和存款量方面港币都排在首位,澳门币只居于次要地位。据1992

37、年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统计,在澳门流通的货币量M2=503.75亿元中,港币占50.8%,澳门币占23.9%,外币占25.3%。此外,在珠海和深圳也可使用港币。珠海、澳门、香港、深圳应建立一种更紧密的城市合作关系,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包括文化、信息、通讯、旅游、金融、商业服务业市场。如更方便的赴港、澳短期旅游手续和更低廉的费用;允许港、澳旅行社组织大陆游客赴其他国家旅行;统一货币;统一信息、通讯等服务市场。珠、深、港、澳之间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珠海市和深圳市充分利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从港澳(特别是香港)引进大量资金、技术设备,获取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就近接受港澳贸易渠道

38、大量出口商品,与国际市场取得密切联系,从而极大促进经济发展城乡繁荣。而港澳也以珠海与深圳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为直接腹地,不仅就近取得600多万城市居民日不可少的新鲜副食品、淡水、建筑材料供应,还利用珠三角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土地,约转移了3/4的加工工业;珠三角还提供了香港一半的集装箱货源,使香港得以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港地位。另一方面,随着香港方面成本的提升,未来几年集装箱运输将会逐步向大陆转移,很有可能会与深圳的盐田港形成组合港,珠海市也应利用这一机会,力争与香港、澳门、深圳形成组合港。表6 1996年珠海市对外出口额统计表 (万美元)出口地区合计贸易出口三资企业出口香港1595283628113

39、3247澳门17908553212376日本16996221114785荷兰14723101613707美国757219575615德国16171364253法国1445715730南朝鲜1394652742台湾13881171217新加坡1152429723总规模246409 (其中:来料加工15914)56567173928注:资料来源:珠海市统计年鉴1997今年7月6日,香港新机场启用时,由于电脑系统故障问题,航空货运陷于瘫痪,部分原来飞往香港的货机,选择改道澳门把货物转运目的地。7月11日起,开始有货机转飞澳门机场,到12日已有八家航空公司四十三个包机航班申请被批准。经香港特区政府申请

40、,中央政府批准,深圳黄田机场于13日开始为香港新机场分流货物。在不影响机场正常航班的前提下,深圳机场具有每天分流二三十个航班的能力。从这次偶然事件中,可以看出香港回归以后,港、深、澳之间的协作关系。今后,这种关系具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珠海也应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港、深、澳之间的协作,建立一种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加强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以往在珠海的区域分析和区域发展战略中,更多的是强调珠海与澳门的合作,但由于澳门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是很强,产业结构较为特殊,对珠海的辐射能力有限,而香港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因此,在珠海今后的区域发展战略中,

41、应以香港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向,强化与香港的经济联系。3 珠海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协调发展珠海市位于珠江口西侧,是广东省连接澳门的陆路门户。由于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使珠海市在粤西地区和城市的改革开放中处于领先地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比较高,城市投资环境和物质环境比较好。根据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编制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珠海作为副核心城市,在发展综合性职能的基础上,面向国际,面向全区,带动全区经济实现国际化,与核心城市广州、及另一副核心城市深圳形成功能有所区别的核心结构。在促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网络的均衡分布方面,建立“节点轴线”的城市空间发展体系。重点发展核心城市广州

42、与副核心城市珠海之间形成的发展地带,作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的广深、广珠两个发展主轴之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群规划提出珠海市发展的主要功能是:“珠海建设大港条件良好,后备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充分利用珠海的港口与土地资源优势,依托穗港两个国际性都会发展临海型大工业是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个在功能开放程度上有一定区别的中心,港深以发达的国际金融、贸易为其主要特征,广州也具有发达的国际金融、贸易,同时以综合性的工业开发、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及作为综合性的交通枢纽见长。珠海则主要依靠港口工业和港口贸易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一个中心,受行政和经济

43、的影响,珠海市与广州市具有较直接的联系。广州市是在珠江三角洲中,珠海市联系最密切的城市。根据断裂点理论,可对珠海与广州的影响腹地进行划分。设X为珠海市的辐射范围,则其与广州市的腹地划分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获得。 207.3/X=1444.9/(140-X) X=20.086/1.143=17.57(公里)与广州强大的区域辐射能力相比,珠海的区域辐射力很小。要提高珠海的区域辐射能力,还需要提高珠海市的经济实力,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珠江两岸城市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受区内香港、广州两个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辐射,东岸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西岸。1997年深圳市年末总人口379.64

44、万人,比1996年增长5.9%,珠海市年末总人口67.34万人,比1996年增长3.00%;东莞市1997年年末总人口147.12万人,比1996年增长1.29%,中山市年末总人口128.36万人,比1996年增长1.20%。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珠海市排在第7位,高于中山市、江门市和东莞市等城市,低于深圳市、广州市、南海市、番禺市、佛山市、顺德市,处于中间位置。但从第二产业产值看,江门市明显高于珠海市和中山市。因此,珠江西岸南部的三个主要城市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从各自的发展条件出发,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江门市工业基础较好,今后仍应以发展高附加值的轻型加工工业为主。中山市

45、应注重市区与所辖建制镇的均衡发展,以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为主。表7 珠海与珠江西部城市的对比表市 别1996年出让土地(hm2)1996年划拨土地(hm2)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第一产业 (亿元)第二产业 (亿元)第三产业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珠海26207.311.6107.488.319745广州5832431444.981.2675.4688.422183中山398358181.121.993.965.314371江门234366429.160.6205.7162.911502佛山357331637.459.8350.1227.520327阳江157204117.551.931.434.24856湛江266528321.294.7116.7109.85266茂名7699350.7100.0144.8105.96084肇庆227116288.684.8117.986.08045合计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1997图1 珠江西部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单位:亿元)表81997年珠江三角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