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域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20).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162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兴县域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长兴县域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长兴县域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长兴县域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长兴县域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兴县域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兴县域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20).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兴县域总体规划(文本摘要)(2006-2020)第一章 总则第1条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五个统筹”出发,规划以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前提,强调控制和保护,合理配置区域各类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协调城乡关系、区域关系、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关系,明确空间管制要求。从长兴县域发展趋势出发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文本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空间敏感性(生态、山林坡地、平原、水网)分析为基础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以空间结构优化统筹县域城乡发展,以中心城市功能集聚为重点提升县域经济,以空间管制为手段协调县域结构优化作为规划指导思想。第3条 规划期限与范围

2、(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长兴县的全部行政区范围,面积约1430平方千米(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为1430.25平方千米)。中心城市、各建制镇和各乡集镇需在县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下一级规划,在县域内所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服从本规划。(二)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2005年,近期到2010年,远期至2020年。第二章 城乡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与规模引导第4条 城乡发展战略与区域功能定位(一)城乡发展战略根据长兴县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兴县、科教强县、生态优县和城市化五大战略。(二)县域功能定位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重要集聚区、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区、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和浙

3、江省先进文化建设示范区、现代社会管理样板区。(三)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以打造长三角省际枢纽,培育物流基地为重点,建设山水园林型现代化新兴城市。第5条 城乡发展目标与新农村建设目标(一)城乡发展目标形成城乡空间布局的高度融合、城乡功能结构的互补、城乡生态环境的高度协调、城乡基础设施的高度共享、城乡用地集约水平较高、城乡人口流动的高度通畅、城乡政治文化的平等和城乡生活水平共同提高的城乡发展目标。(二)新农村建设目标把农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能使农民致富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把村庄建设成为让农民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农民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的、懂技术的、会经营的

4、新型农民,形成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长兴县县域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表1指标分类大类代码指标分类中类代码指标名称说明单位2010年2020年指标类型经济指标1GDP指标11GDP总量亿元270700引导型人均GDP元/人3600076000引导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845引导型社会人文指标2人口指标21人口规模万人81.598引导型城镇人口比重6073.4引导型医疗指标22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个2.83.2控制型教育指标23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及服务半径所、米60,100045,1000控制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95控制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540控制型居住

5、指标24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M2/人1518控制型就业指标25预期平均就业年限年2528引导型公共交通指标26公交出行率1225控制型公共服务指标27各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文化、教育、医疗、体育、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2/人3.05.0控制型资源指标3水资源指标31地区性可利用水资源亿38.848.84控制型能源指标32单位GDP能耗水平tce/万元GDP0.90.7控制型土地资源指标33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人187158控制型环境指标4生态指标41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550控制型污水指标42污水处理率80100控制型资源化利用率7590控制型垃圾指标43无害化处理

6、率85100控制型垃圾资源化利用率4060控制型大气指标44SO2排放削减指标1520控制型注:指标分为控制型和引导型,共4大类、15中类、22项,指标的统计和计算应依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值。第6条 人口发展规模(一)规划确定2010年、2020年长兴县域常住人口规模分别为81.5万人和98万人。(二)规划确定2010年城镇总人口约48.9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0%左右;2020年城镇总人口约72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3.4%左右。(三)中心城市人口发展规模规划确定2010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31.6万人,2020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47万人,如果整合小浦、李家巷、洪桥、虹星桥四个城镇发展,

7、中心城市人口为54万。长兴县城镇化水平与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关系一览表表2-1年限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中心城市人口(万人)中心城市人口占县域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化水平(%)2010年81.548.931.664.6602020年98724766.073.4(四)其它各城镇人口发展规模分析规划确定城镇等级结构为三级,长兴县2010年和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方案(见表2-2、表2-3),其中2010年前,城镇体系仍表现为“一核三组团二点”的结构,至2020年则强化形成“一核三组团”为主导的城镇体系。2010年长兴县域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表2-2等级城镇城镇人口规模(万人)及比重200

8、5年2010年人口规模(万人)占全县城镇人口比例(%)人口规模(万人)占全县城镇人口比例(%)一中心城市21.560.3331.664.62二泗安2.446.853.57.16和平2.446.853.57.16煤山1.875.252.55.11小计6.7518.949.519.43三小浦1.293.621.32.66夹浦0.742.080.851.74虹星桥0.631.770.751.53林城0.651.820.71.43李家巷2.898.112.95.93洪桥1.193.341.32.66小计7.3920.747.815.95合计35.6410048.91002020年长兴县域城镇人口与用地

9、空间分布表2-3等级城镇城镇人口规模(万人)及比重城镇建设规模(公顷)2010年2020年2020年人口规模(万人)占全县城镇人口比例(%)人口规模(万人)占全县城镇人口比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公顷)弹性增长规模(公顷)中心城市片中心城市31.664.62 4765.2856001261小浦1.32.66 1.52.08203107李家巷2.95.93 34.1739048洪桥1.32.66 1.52.0818850虹星桥0.751.53 11.3912557小计37.8577.40 5475.0065061523三大中心镇泗安3.57.16 68.33720111和平3.57.16 5.

10、57.6458892煤山2.55.11 45.5652048小计9.519.43 15.521.531828251一般镇夹浦0.851.74 11.3911839林城0.71.43 1.52.0816459小计1.553.17 2.53.4728298合计48.9100.0072100.0086161872注:中心城市整合小浦、李家巷、洪桥、虹星桥后人口规模为54万,远景可达60万人左右。第7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根据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与供给预测,确定长兴城乡各类建设用地规模。长兴城乡各类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览表(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后)表2-4 单位:公顷2005年20102020年净增用地城乡建设

11、用地149201523515500580其中城镇用地4313586386164303农村居民点用地825965724334-3925独立工矿用地234828002550202特殊用地64511951541.4896.4交通运输用地19992473.63227.61228.6水利设施用地176118652081320合 计1932520768.6223503025 长兴县远期城镇建设用地框架规模为10488公顷,与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指标之间有1872公顷的空间,“两规”衔接将这一部分规模作为弹性增长空间。第8条 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强化耕地保护,严格执行省市下达耕地保护要求,控制城乡建设用

12、地,提高集约用地水平。规划确定长兴建设标准农田41.59万亩,耕地保有量66.79万亩,基本农田56.06万亩。(一)严格执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各类非农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补充的耕地达不到占用的耕地的等级的,必须实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积极加大对补充耕地的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生物或工程措施克服耕地质量的障碍性因子,努力提高补充耕地的质量。(二)依据法律规定的划定标准,在规定期限内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新调整划定的基本农田须是基础设施配套、田块平整、地力质量达到农业作物种植要求的耕地。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

13、,必须及时补划,征地补偿按法定的最高标准执行,耕地开垦费按当地最高标准缴纳。禁止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化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禁止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的临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种活动。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加强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高耕地质量。配合实施“沃土工程”,提升基本农田地力。设立长期耕地地力监测网络体系,实施地力动态定位监测。(三)严格标准农田管理,确保标准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加强标准农田管理,及时监测标准农田变化状况提供信息。土地整理后经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耕地纳入标准农田进行保护。规范和完善标

14、准农田占补制度,占用标准农田必须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审批,占补标准农田实行“先补后占”,补建的标准农田数量不减,质量须达到省政府确定的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第三章 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第9条 城乡发展的策略选择(一)整合1、规划的整合梳理空间结构。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协调上一层次规划对长兴的发展要求,审视长兴在新的区域体系下对县域自身发展的重新认识,梳理各层次规划对长兴县域空间发展的要求,进行县域空间结构的重组与功能协调。2、资源的整合优化要素组合。规划加强对山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风景资源的整合和城市资源的整合。3、设施的整合提高经济性与共享性

15、。在同一区域环境背景下各级城镇间的协调发展,以提高城乡空间经济组织程度为核心,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加快县域城乡设施一体化建设。尤其是对重大空间资源的整合利用,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应遵循共享原则,避免重复建设。4、边界的整合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根据区域边界整合和功能互补的发展趋势,充分分析长兴与周边区域与城市的特点进行边界整合,加强城镇、产业、基础设施的对接与协调,增加区域性通道的预留、加强区域设施的共享。(二)转型1、从拉框架转向聚功能。从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城市道路网框架看,各功能分区建设初具规模,城市的发展方向已逐步转向功能的集聚与提升,强调内涵发展。2、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突破资源瓶颈的制约就需

16、要通过产业结构转换,走资源集约型发展的道路,集聚工业用地,发挥规模效应,统筹城乡资源利用与保护,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整合城乡一体化发展,从县域角度综合协调各类用地布局,建设紧凑型与集约型的城镇空间发展框架。3、从环境影响型转向环境友好型。规划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控制生态用地和走廊,保护山地、水系环境,划定山地生态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以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4、从点状集聚转向块状集群。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城市框架的拉大、功能的集聚提升,城镇空间形态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城市中心区的北移,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使中心城市已突破原有镇区的范围,向周边城镇融合发展,形

17、成块状集群发展区域,这种空间上的拓展与融合有利于长兴县域整体功能的提升,形成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5、从工业主导转向综合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转型的趋势开始显现,功能面临提升与完善,通过功能转型与提升创造新的空间需求,强化企业集群带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口居住及劳动培训等空间需求,配套建设相应设施,形成综合性新区。(三)保护1、保护生态底限资源。根据环境容量与生态容量的要求,结合长兴县域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保护山地区域、主要耕地分布区域、平原河网水系和水源保护区和和滨湖岸线生态保护区四类重点控制区域,构筑支撑县域发展的生态网络。2、保护山河湖田格局。尊重长兴自然的地域特征

18、,强调山、水、河、湖、田的自然景观格局,在发展的同时维系各类地貌类型,禁止破坏自然生态格局的一切开发活动。3、保护区域性通道空间。加强对空间资源利用的引导,重视区域性通道的保护与预留,包括区域性的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区域性通道。规划重点保护与控制区域性生态廊道、基础设施廊道的发展空间,协调城市布局与区域性通道的矛盾,实现区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第10条 县域空间布局方案综合重点强调县域重要区域增长空间的选择、县域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空间的选择、整合区域发展与城市的关系、以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城乡空间发展格局的构筑,形成“圈层放射、多轴带发展;一核三组团多点、四大片区结构”的空

19、间发展框架。(一)圈层放射:规划形成内外两个圈层,其中内圈层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通过整合提升,带动周边乡镇的发展,外圈层为外围三个组团,规划通过突破行政界线,加强三镇与周边乡镇用地功能的整合,突出资源共享、设施共享、集聚发展的要求。(二)多轴带:沿交通轴线布局城乡空间、组织环状、多通道城镇发展轴线,解决城市与周边区域强镇的经济联系,提高通达性,规划形成杭宁城市发展带和申苏浙皖城市发展带。(三)一核三组团:其中一核为中心城市,三组团即依托煤山、泗安、和平三个中心镇,发展县域次区域,引导工业向“一核三组团”集中。(四)四大片区:即以中心城市、煤山、泗安、和平为核心的四片次区域,其中中心城市次区域包括

20、小浦、夹浦、李家巷、洪桥、虹星桥、雉城、吕山、水口等乡镇;煤山次区域包括煤山、白岘、槐坎等乡镇;泗安次区域包括泗安、林城、二界岭等乡镇;和平次区域包括和平、吴山等乡镇。(五)“多点”即培育一批中心村,以中心村为主体加强新农村建设。第四章 村庄布局与新农村建设第11条 规划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规划中突出对山水环境的重视,突出对村庄兼并与设施共享的重视,突出对节约土地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视,加强城中村改造,突出对环境改造与村庄特色的营造的重视,使长兴县成为湖州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第12条 村庄分为三级,即中心村、一般

21、村和城中村。中心村:主要是原有的乡驻地或已有相当规模并承担一定区域服务职能的村庄。规划发挥中心村较大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城镇在镇域中的职能补充,建议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引导。一般村:一般指因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而保留的自然村。建议人均建设用地按80平方米引导。城中村:通过旧城改造将现状已在长兴城镇建成区内以及根据规划将划入城镇建成区的村庄进行改造,按照城镇建设时序,把城中村按照城市标准改造为城市社区。第13条 规划在县域空间发展框架的基础上确定2020年全县形成111个中心村(包括6个集镇型中心村)。具体分布见表4-1。第14条 通过迁村并点,全县规划一般村443个。县域中心村规划一览

22、表表4-1序号乡镇名所在行政村名中心村名数量1雉城新塘村新塘9姚家桥村姚家桥白埠村东埠村大兜村三家桥渚山村车渚里沉渎港村东庄南石桥村贺杨村白莲桥村北村后漾新桥头2洪桥陈桥村陈桥7潼桥村潼桥横山村横山桥图影村大公斗古龙村荡北排田漾村马家浜万仕桥村茆家浜3李家巷石泉村高湾5计家滨村计家滨广福桥村杨家湾陈家滨村邵家滨刘家渡村刘家渡4夹浦父子岭村斯圻6红旗村奕阜村丁新村丁甲桥长平村张家村月明村月明塘香山村金村5林城太博村贺家岗10畎桥村石桥头阳光村阳岗山向阳村石家里周吴村山门口午山岗村观音桥石英村李王庙新华村陈家村泥兜村泥司墩姚洪兜村小里村6泗安师姑岗师姑岗11仙山仙山管埭管埭长中村道士桥玉泉白果庙钱

23、庄九里桥赵村管子腰新联上泗安庆丰枣树湾长丰鞋村禧址小庄7虹星桥港口村港口10里塘村西村、里塘郑家村郑家桥午山村大午山宋高村宋高村观音村观音村周村村桥北村白水村潭家河桥村河桥兜门西南村西南8和平横山村下庄11吴村吴村庄里村庄里东山村凡市施家村施家村周坞山村赵家边琛碛村琛碛长城村徐家兜滩龙桥村滩龙桥狄家兜村下吴村长岗村长岗岭9小浦光耀村新村4高地村高地村画溪村谢家场方岩村许家村10煤山新川村新川村5东川村蒋笪西川村陈笪新源村石庙五通村柏家庄11水口乡水口村水口村(集镇型中心村)6徽州庄村平峰山顾渚村龙头金山村下对塔后坟村后坟徐旺村唐朝里12二界岭乡罗家地村罗家地村(集镇型中心村)5东村村石马冲初康

24、村杨府庙云峰村梅花涧毛家村东阳村13吕山乡杨吴村吴家村5金村金村埠雁陶村陶家村(集镇型中心村)胥仓村南蒋村龙溪村沈家坎头14吴山乡小溪口小溪口(集镇型中心村)6横涧郭家湾王村王家村南淙南淙沙埠沙埠红山塘子头15白岘乡访贤村访贤村(集镇型中心村)5五通山村西岗罗岕村上岕和岕口村和岕口白岘村庙头16槐坎乡新槐新槐(集镇型中心村)6仰峰仰峰祠山茶窠地十月青东六都西岕抛渎岗抛渎岗17合计111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规划表表4-2类别项 目中心村目的规划规模管理村委会保障安全、调解家庭、邻居之间矛盾需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治安联防办公室(片警服务站)建筑面积60平方米教育小学保障学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

25、(集镇型中心村设置)用地、建筑面积按实际规模确定幼儿园、托儿所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需求文化体育文体活动站(室)满足居民就近学习、交流园地、健身活动需求建筑面积300500平方米小游园用地1500平方米3000平方米篮球场用地800平方米医疗卫生卫生站(室)、防疫、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保障中心村辐射范围基本医疗服务。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交通港湾式公交候车亭、停车场加强中心村与中心镇、武义中心城区、一般镇区的联系用地500平方米农业生产服务农技站、生产资料服务站满足居民就近生产资料需求建筑面积500800平方米日常生活超市满足居民就近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建筑面积500800平方米信用社建筑面积100

26、平方米邮政服务点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小型菜场建筑面积5001000平方米公共浴池建筑面积500800平方米理发室建筑面积50平方米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站满足中心村建设卫生、清洁、文明发展需求垃圾收集点用地100平方米公共厕所建筑面积80平方米注:表中中心村(含集镇型中心村)应设的项目;集镇型中心村应设的项目。第15条 特色村的保护与发展引导规划重点对杨湾村、横山村、城山村、顾渚村等历史村落予以保护。重点保护村落的整体空间风貌、历史古建筑与传统街巷格局,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村庄建设应与历史保护相协调。规划要求村庄建设中应与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相结合,突出特色村庄的建设发展。

27、随着长兴县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以及休闲旅游对特色农业的带动,应继续突出对特色村庄的发展与引导。表4-3:主要特色村保护与发展措施一览表序号村名所在地主要特色重点措施1白溪村雉城镇朱氏宗祠重点保护村落的整体空间风貌、历史古建筑与传统街巷格局,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村庄建设与旅游开发应与历史保护相协调。2杨湾村雉城镇陈武帝故宫,陈霸先故里3横山村洪桥镇碧岩寺4城山村和平镇城山寺、古战场、石刻造像5顾渚村水口乡寿圣寺、贡茶院、霸王潭、忘归亭6仙山村泗安镇地藏王,显圣寺、湿地7太傅村林城镇谢安墓8李家巷村李家巷镇龙华寺9尚儒村煤山镇园林禅寺10金山村水口乡摩崖石刻11仰峰村槐坎乡新四军司

28、令部旧址、司令部办公室(红色旅游特色村)12顾渚村水口乡农家乐(其中顾渚和方一已被省里下文为农家乐特色村)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将特色村的发展与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相结合。13水口村水口乡14金山村水口乡15方一村小浦镇16方岩村小浦镇17潘李南小浦镇18大岕口村小浦镇19北川村夹浦镇20陶家湾夹浦镇21仰峰村槐坎乡22八都岕小浦镇银杏特色长廊23三矿村吴山乡农家乐24初康村二界岭25管埭村泗安镇26仙山村泗安镇第五章 重点区域衔接规划第16条 与湖州城市的协调与衔接上强化分工、设施对接。长兴与湖州是环太湖城市带的组成部分,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关联度,是一个经济职能上互为

29、补充、社会结构上趋向融合的地域有机综合体,在交界区域主要进行重点协调,主要包括职能分工协调、生态环境协调和基础设施协调。其中沿滨湖大道功能布局、线位与湖州城区段精美衔接,开辟湖州至长兴第二通道。预留湖州火车站至长兴接线公路。第17条 与安吉交界区域推进区域优势资源联动开发。安吉位于长兴南侧,安吉的高禹镇、梅溪镇两镇与长兴接壤,规划安吉与长兴之间将新增两条高速公路通道。通过改造11、12省道,增强两县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梅溪镇与和平镇以及泗安镇与高禹镇之间的联系。 第18条 重要廊道(一)县域控制二大综合交通廊道1、高速公路为“两纵两横”,其中“两纵”分别为杭长高速公路和北延与杭宁高速公路,“两横

30、”分别为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和申嘉湖高速。规划高速公路两侧保留一定的隔离带。2、铁路。主要包括杭宁城际铁路、宣杭铁路、新长铁路以及长兴到牛头山的铁路,铁路两侧控制防护隔离带。(二)基础设施廊道县域高压电网比较密集。规划对500kv高压线要预留70-75米的防护绿地,220kv的高压线要预留40米左右的防护绿地。同时电力规划也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公共设施廊道和通道,尽量结合现有公共设施廊道布置,节约土地,防止浪费。(三)生态廊道规划长兴在西苕溪、泗安塘、合溪新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和环太湖周边控制防护绿地,形成五条生态廊道。第六章 空间管制规划第19条 空间管制规划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按照不同地域

31、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及现状的建设情况以及经济建设和城镇发展对于地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长兴县域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对应的功能区见下表:管制分区一览表表6-1管制分区二级空间分区三级空间分区控制要求已建区城镇、集镇和村庄旧区包括雉城镇、洪桥镇、李家巷镇、夹浦镇、林城镇、泗安镇、虹星桥镇、和平镇、小浦镇、煤山镇的城镇旧区以及各乡集镇和村庄的旧区城镇、集镇旧区严格按总体规划建设,建设以内涵挖潜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闲置土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投入产出率。村庄旧区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要求,加强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适建区城镇、集镇和村庄建设新区包

32、括雉城镇、洪桥镇、李家巷镇、夹浦镇、林城镇、泗安镇、虹星桥镇、和平镇、小浦镇、煤山镇的城镇新区以及各乡集镇和村庄的新区引导经济在这些区域布局,加大投入,尽快形成新的增长极。严格按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应首先利用非耕地,逐步向外扩展,同时提高城镇外延扩张的成本。发展中心村,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要求建设示范村,使之成为相对集中、规划设计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居住条件和环境良好的新农村,鼓励零散分布的村庄通过土地整理搬迁、撤并,向新农村地区集中。城镇发展备用地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市周围加强管理和保护,对其中的耕地、菜地、果园,在转化为城市用地前,应继续利用,不得丢荒。限建区森林公园桃花岕省级森林公园按

33、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严格保护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的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其他工程设施。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白岘槐坎重点防治区全面禁止不规范的地下采煤活动,在规划建设用地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活动切坡时,对形成的人工边坡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消除边坡的不稳定因素。一般林园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北部山区严格控制在一般林园地中的建设活动。相关建设必须经过生态评估并经过林业部门的审批。在一般林园地内开展森林旅游等各种经营活动,不得影响生态功能、破坏生态环境。风景旅游区周坞山城郊游憩型旅游区、仙山风景区、二界岭生态旅游风景区、长城古生态文化旅游区、红色经典旅游

34、区、顾渚山茶文化风景区、西太湖旅游度假区、弁山风景区。严禁破坏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对确需建设的地区提出相应的限定开发条件,使建设开发与自然景观资源相协调,并保持一定的生态原生性。开发建设不得影响区内主要功能,制定专门的规划及控制条件、指标、准则指导区内的开发建设。自然保护区浙江长兴地质剖面保护区(国家级)、八都岕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县级)、顾渚山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县级)、尹家边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省级)和白岘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县级)以保护、控制为原则,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块可进行适当开发,开展科普活动,但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对造成的损害实施限期

35、治理。基础设施廊道规划形成五条基础设施综合廊道,分别是:沿申嘉湖高速公路设置;沿318国道设置;沿宣杭铁路设置;沿杭宁高速公路和杭宁城际铁路设置;沿长和公路和新长铁路设置。据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的要求控制各级道路与建筑的最小距离。单条交通线廊道单侧控制在60米以内。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总宽度控制在500米以内;两条相交的高等级公路换向枢纽总宽度控制在1000米以内。城际铁路两侧用地的最小控制范围如下:在限速200公里/小时的条件下,按中心线两侧各25米控制;在时速200公里/小时以上的条件下,按中心线两侧各50米控制。重要湿地盛家漾等县域重要湿地保留原有形态,未经批准,禁止建造一切人工建(构)筑

36、物。生态廊道以太湖、河流和沿路绿化带为基础形成五条生态廊道生态廊道区内鼓励进行生态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保留原有自然地貌形态。依托道路、水系形成绿化廊道宽度应控制在单侧60米以上;未经批准,廊道内禁止建造一切人工建(构)筑物。禁建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水网平原、中部区平原西南部低丘岗地农田保护区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保护。农田保护区管制的总体要求一是总量不能减少;二是用途不能改变;三是质量不能下降。严格按制度调整基本农田。严格遵守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重点生态公益林按国家、省、县三级生态公益林控制,集中在西苕溪两岸及太湖沿岸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严格控制征占用生态公益林

37、,确因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征占用的,应当进行林地征占用可行性研究,并作环境影响评价,并实行“占一补一”。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内进行有损于林木生长发育的活动。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内进行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筑坟等损坏生态公益林地的行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合溪水库水源保护区严格执行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严格的控制建设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关闭、搬迁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林草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水源涵养功能。禁止一切破坏水源林、护岸林和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活动。严格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农居建设用地,落实保护区外迁人口异地安置土地。结合

38、“蓝线”、“绿线”、“紫线”、“黄线”的管制要求,加强环太湖景观带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彰显环太湖山水园林的城市特色,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品位。第七章 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第20条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继续推进“510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苗木花卉、特种水产、商品蔬菜、吊瓜、人造林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目标,加快茶叶、吊瓜等特色产品良种优化改造,巩固粮食生产基地,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各类高效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基地景观开发,以茶文化、观赏梅基地、休闲渔业、乡村度假等为重点,吸引工商企业、民间资金和外资多形式投资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现代农庄、农家

39、乐、生态农业观光园,力争休闲观光农业成为长兴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将农产品标准推广与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形成主导农产品的标准系列,提高农产品标准覆盖率。抓好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工作,加强品牌建设,强化品牌管理,提高主导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用地的有序流转,推进农业企业化,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产品行业协会,培育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延长生产链,带动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基地建设,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大户“走出去”,建立异地优质农产

40、品基地,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在沪杭湖等大中城市开设名优农产品营销网点,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四)完善农业保障体系。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行政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植物病虫害预警预报、种子种苗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引导农业集约型、生态型、节约型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加强检验和全程监控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第21条 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数字长兴”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快推进以“六大工程”产业

41、为主的制造业发展,重点培育提升电子电源、新型材料、家居服饰、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特色化工等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加快对传统技术和落后工艺的淘汰改造,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力促工业经济发展逐步摆脱“三高一低”的粗放增长方式。(二)培大育强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激励引导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依托较发达的产业基础,着力引进“大好高”项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养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型小企业,重点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

42、,加快规模扩张,支撑和领跑全县工业经济。(三)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外资内资两手抓,强化“内扶外引、两轮齐动”,在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和激活壮大民营经济中做大产业规模,引导产业集群基地化,着力打造仓储设备、环保电池、无纺布和粘合衬等三个全国制造中心,努力建设长三角新兴机电、新型材料和特色织造基地。重点扶持家用电器、特种机电、精密加工、专用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等行业,积极拓展电子电源、家居服饰、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推进区域分工协作和配套生产。优先配套发展仓储设备、空调制造和电动助力车制造相关产业,培育壮大汽摩配件、专用机械设备、电容电器等产业。加快发展建筑保温材料、轻质墙体材料、建筑用玻璃新材等新型墙材,开发特种水泥和水泥延伸产品。大力改造和整合化纤制造业,发展高档化纤织物,重点发展无纺布、箱包布、服装粘合衬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