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 本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眉 山 市 规 划 和 建 设 局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二OO七年七月项目名称: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委托单位: 眉 山 市 规 划 和 建 设 局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承编单位: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 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0 2 1 0 8 2院 长: 樊 晟 MBA、高工、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 毛 刚 博士、高工、注册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8月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刘先杰 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主审总工:
2、 黄东仆 副总风景师、所长、高级规划师工程负责人: 罗 晖 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参加编制人员:钱 洋 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王亚飞 园林规划师 王荔晓 工 程 师 黄 鹤 景观设计师罗朝宽 景观设计师协编单位:眉 山市 规 划 和 建 设 局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参加编制人员:杨 勇 眉山市政府副市长钟建国 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邹汝林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李学文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张乐勤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刘德怀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总工程师 陈瑞林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学刚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局长陈世良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副局长杨 丽 黑
3、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工程师前 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于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十余年来,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在眉山市融入大成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协调风景区与成都市、眉山市和黑龙滩镇的关系,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编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年1月,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进行风景区总体规划商务招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取得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权,依据我院与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签订的规划委托合同,规划组于2007年1月15日开
4、始工作,2007年3月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纲要;2007年4月2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按照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下发的规划纪要,修改完成了规划初步方案;7月10日,由眉山市政府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方案咨询会,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我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深化,经院总工办两次审查,形成评审方案,于7月30日通过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现按照四川省建设厅议事纪要第8期要求,修改完成正式成果,如下:一、规划文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附件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附件二: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
5、基础资料汇编附件三: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二、规划图纸(1)四川省域、成都市域区位关系图(2)眉山市域、仁寿县域区位关系图(3)镇域综合现状图 120000(4)镇域统筹结构规划图 120000(5)高程分析图(含三维地形图) 120000(6)土地利用现状图 120000(7)景源评价图 118000(8)总体规划图 118000(9)核心景区规划图 118000(10)典型景观规划图 118000(11)保护培育规划图 118000(12)风景游赏与旅游设施规划图 118000(1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18000(14)土地利用规划图 118000(15)交通组织规划图 11
6、8000 (16)基础工程规划图 118000(17)近期建设规划图 118000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与性质2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2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4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6第六章 核心景区规划8第七章 典型景观规划8第八章 保护培育规划10第九章 风景游赏规划12第十章 游务设施规划15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6第十二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18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19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23第十五章 近期发展规划26第十六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28第十七章 附 则29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适应黑龙滩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展示、利用和
7、管理要求,促进黑龙滩镇域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川西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以及省内著名的水上休闲和度假胜地,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进行总体规划修订编制。第二条 规划依据1、法律与法规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防洪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2000年1月。3、技术性文件四川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眉山市城镇体系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第三条 指导思想将风景区定位于大成都经济圈的生态花园,贯彻“景区镇区空间分离,功能设施统
8、筹规划”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统筹风景区和镇域其他功能区,突出各自功能和特色,协调风景区保护和镇域开发的矛盾,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第四条 规划原则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1、严格保护,永续利用2、科学规划,景区、镇区统筹发展3、适当超前,丰富风景区旅游项目4、以人为本,配套基础设施第五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7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第六条 规划重点1、创新发展模式,探索适合本风景区的发展模式,组织好本风景区居民社会布局,兼顾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利益。2、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科学论证确定风景区和核心景区范围,对黑龙滩镇域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协调
9、保护与开发的矛盾。3、突出主要职能,相互协调,实现共赢,合理确定风景区的职能,协调水源保护、水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第七条 法律效力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与性质第八条 风景区范围风景区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以黑龙滩水面为中心,四周以风景资源的分布为限,北至清水至分水分路口,东至犀牛背山脊线,南至省道S106线,西至黑龙滩与龙正分界线,北端坐标东经1040226北纬 301020;南端坐标东经1040517北纬 300012;东端坐标东经1040723北纬 300309;西端坐标东经1035912北纬 300650。第
10、九条 性质黑龙滩是以“秀美、幽静”的湖光山色为主景,以灌溉、饮水、防洪为主要职能,兼具休闲度假、观光疗养、运动健身等职能的湖泊型省级风景名胜区。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第十条 风景资源分区评价1、景观富集区指景源集中分布区域,主要包括湖区内的全岛、水库正常蓄水位水面及岸线上一定距离内有自然森林植被分布的区域,还包括具有较好观景效果的五里桥、青龙嘴、狮子山、梅桥铺、林技校、报恩寺、大坝、景家埂8处观景点观景视线所及区域。大致形成青龙嘴、白果坝、双燕子、荫溪沟4个景观集中区。2、景观伤损区指因受到人为损伤,景源分布较少的区域,现状主要是城镇、农田的区域。第十一条 景观特色评价黑龙滩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
11、人文景观相互辉映,其中自然景观以水体景观为主题,以旖旎的湖泊、浓趣的山林、幽静的峡谷湿地为主要内容,人文景观构成风景区的重要补充,其中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壮观的水利工程尤为突出。风景区景观突出个体约58处,景点价值较高,其景观具有“秀美、幽静”的特征,具有较高的游憩、生态、科学和开发价值,具有省际吸引力,资源潜力巨大,特色如下:1、水域景观旖旎;2、动植物景观珍稀;3、山林景观浓趣;4、湿地峡谷幽静;5、天象景观缥缈;6、内涵丰富的佛教文化;7、惠泽一方的水利工程;8、丰富多彩的民俗风物。第十二条 景观价值评价1、游憩价值黑龙(潭)滩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欣赏价值主要体现在水域风光的展示,以及依托水域开
12、展的水上运动、休闲和娱乐活动。2、生态价值风景区包含了多种生态类型,水体、湿地、森林蕴含了巨大的生态价值。风景区内物种丰富,它们的存在、遗传和选择价值很高。而风景区大量的植被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在净化空气、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3、科学价值风景区内保存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极具科研价值。建库后省林业厅在青龙嘴建立了良木繁育研究所,这为风景区内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4、开发价值风景区凭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提供了供广大游人观光、休闲、度假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方,体现其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第十三条 景点评价黑龙(潭)滩风景名胜区共评价出景点58个。其中无特级景点
13、,有一级18个,占31.04%;二级20个,占34.48%;三级20个,占34.48%。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十四条 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对风景区范围进行立桩定界,进一步明确景区范围;改善风景区游览结构,控制风景区内接待床位规模,提升景区接待档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期末达到45万人次/年的游人规模,使之成为成都周边著名的水上休闲、运动健身、观光揽胜的省级风景名胜区。2、远期目标全面提升风景区设施水平和生态质量,使之成为川西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建设完善的游览、公共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区内游区外住的旅游服务体系;开发湖区东岸和南岸区域景点,形成完整
14、的资源展示利用体系;建立预测、保护、管理、监察相结合的保护管理体系,规划期末达到120万人次/年的游人规模,成为两湖一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著名水上休闲和度假胜地。第十五条 环境容量日容量:1.4万人次/日;年容量:420万人次/年。第十六条 发展规模1、年游人规模游人规模近期(2010年):45万人次/年;游人规模远期(2020年):120万人次/年。2、床位规模近期3000床,远期10000床。3、人口规模(1)服务人口规模:近期为750人,远期为2500人。(2)居民人口规模:现状(2006年)为16057人;近期(2010年)为15885人;远期(2020年)为11373
15、人。第十七条 居民容量控制到规划期末,风景区内居民人口总数为11373人,居住人口密度为107人/平方公里。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十八条 功能分区1、水源保护区(禁建区)本区在风景区内保护强度最高,以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功能,为风景区内的禁建区,除保护、饮用水取水等设施外,不得建设其他设施,现有的其他设施应逐步搬迁。本区分为三块区域:进水口区域、眉山水源取水口区域、仁寿水源取水口区域,面积16.25平方公里(含区内水域),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5.3%。2、风景游赏区(限建区)本区在风景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展以旅游为主要方式的利用,以供游客水上运动、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为风景区内的限建区,可
16、以建设观光、游览、水上活动和小型接待等设施。分为四个景区:白果坝、青龙嘴、双燕子和荫溪沟景区,总面积为62.17方公里(含区内水域),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8.7%。3、景观协调区(可建区)本区在风景区内保护和利用并重,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度假休闲和当地居民居住、生产、生活等社会利用为主要功能,为风景区内的可建区,本区布置在风景区北面、东面和东南面,面积27.58平方公里(含区内水域),占风景区总面积的26%。第十九条 规划结构本风景区的规划结构为“二环三区”。1、两环指规划的风景区交通大环线和小环线,大环线由环湖东路、环湖西路构成,连接整个风景区各景区及区外的旅游服务区、旅
17、游村;小环线由环湖西路和双燕子车游道构成,连接风景区西北部的双燕子景区,以及区外的光明、四新村新型社区,北部、西部旅游服务区及现代高新农业园区。2、三区指风景区内三种不同保护强度的功能区,分为以水源保护为功能的水源保护区,以水上运动、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为功能的风景游赏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为功能的景观协调区。第二十条 规划布局1、出入口布局主入口为成黑快速通道与环湖西路接口处,设立风景区标志性大门,次入口一处设于大坝,一处设于S106高店东面仁寿入口。2、景区布局(1)一级景区:白果坝景区,面积17.07平方公里,以湖泊、岛屿、寺庙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等景观。(2)二级景区:青龙嘴景区
18、,面积11.3方公里,以摩崖石刻、林科繁育场、珍稀植物、岛屿为主景,兼有田园、奇峰、民居等景观。(3)三级景区:双燕子景区和荫溪沟景区。双燕子景区面积13.1平方公里,以半岛、全岛、水湾、湿地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民居景观。荫溪沟景区,面积20.7平方公里,以峡谷、水景、田园为主景,兼有岛屿、秀峰、寺庙等景观。3、游务设施布局(1)旅游服务区:南部、西部和北部旅游服务区3处。(2)旅游村:林良所、林技校、壁虎岩3处。(3)服务部:大梁子山、五里桥、报恩寺、蟠龙岛、大坝码头、荫溪沟、景家埂、高山寺9处。4、居民点布局(1)搬迁型:白坭村、柳兴社区。(2)缩小型:望峨村社区、渡槽村社区、金山村社
19、区、大田村社区、高枞村社区、江山村社区。(3)控制型:大井村社区、白瞿村社区、繁荣村社区。5、管理机构(1)管理机构: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于北部旅游服务区。(2)景区管理处:设于风景区北面入口附近、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3处,负责管理四个景区。(3)景区管理点:规划设于林良所、林技校、蟠龙岛、报恩寺、荫溪沟、梅桥铺、大梁子山、大坝码头8处。第六章 核心景区规划第二十一条 核心景区划定规划三个水源保护区、快速通道西面东风渠段两岸200米范围和486米水位线以下湖面区域(除大梁子山和蟠龙岛外)为风景区的核心景区,面积40.31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38%。第二十二条 核心景区
20、保护措施1、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包括特种经营)出让核心景区经营权。2、除资源保护和旅游观光外,不得进行其他形式的开发。3、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和居民点,现有旅游床位和居民点必须分期逐步搬出,搬迁后的用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4、严禁建设与景观保护和展示无关的人为设施,现有已建设的此类设施必须拆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因素进入本区。5、限制机动交通进入本区,涉及游客安全必需的机动交通设施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按程序报批。第七章 典型景观规划第二十三条 典型景观特征1、水体景观水体景观概括为一个“秀”字。水体景观为风景区的主体景观,尤其以湖泊、岛屿和沿岸滩涂湿地著名。黑龙滩水
21、库汇水面积180.6平方公里,水库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3公里,湖岸边长310公里。在23.6平方公里的水面上,有85座岛屿星罗棋布,似水上盆景,大岛如山,小岛如船,个个青翠欲滴,湖区四周林木葱郁,四季妩媚清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大面积的滩涂吸引了野鸭、白鹭、灰鹤、天鹅等多种鸟类前来栖息。2、胜迹景观胜迹景观博古通今,其特征概括为一个“壮”字。包括:现代修建的黑龙滩水利工程规模浩大、气势宏伟;第二十四条 水体景观规划1、规划目标通过完善的保护和展示设施配备,把典型景观以最佳方式展现给游人,确保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2、规划内容水体景观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及展示效果最好的景观主要分布于白果坝景区和
22、青龙嘴景区,展示如下:水体景观展示表序号展示景区代表景观游览方式游览设施旅游项目1白果坝景区湖泊、岛屿船游、车游、远眺游船码头、车游道服务设施、观景点水上休闲、环湖自行车、休闲度假2青龙嘴景区沼泽滩涂船游、步游、游船码头、步游道、服务设施、观景点、垂钓、渔家乐、环湖休闲第二十五条 胜迹景观规划1、规划目标在保护好现状胜迹的基础上,对其周边风貌进行合理整治,保持风景区景观的完整性。2、规划内容胜迹景观的展示集中分布于白果坝景区和青龙嘴景区,展示如下:胜迹景观展示表序号展示景区代表景观游览方式游览设施旅游项目1白果坝景区寺庙、水利工程步游、船游游船码头、车游道宗教设施、观景点宗教朝拜、水上观光2青
23、龙嘴景区摩崖题刻、科技工程步游、船游游船码头、步游道泼水现字、水上观光第八章 保护培育规划第二十六条 保护模式采用分级保护模式,全区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共3级保护区。第二十七条 保护区划定与保护要求1、一级保护区规划风景区内水源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面积16.25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5.3%。本区禁止游人进入,原则上不得新建任何建筑设施,区内现有居民要逐步减少,全区进行封山育林,严禁渔猎和砍伐树木。2、二级保护区规划风景区内的风景游览区为二级保护区,包括四个景区,面积62.17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8.7%。本区允许游人进入游览,禁止与风景游览无关的项目进入,可按规划定点设置小型
24、住宿床位,配套集中给水、排污设施。不得出让景区整体经营权和管理权,允许出让具体旅游项目开发权,可以布置游客必需的旅游公路、观光车道、索道和游览步道、观景点等相关设施。所有建设必须经过规划论证和设计,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实施。3、三级保护区规划风景区内的景观协调区为三级保护区,面积27.58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26%。本区保留现有生产生活设施,向现代农业转型,允许有控制地布置居民聚居点,区内确定集中的居民新村,要求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套集中给水、排污设施,污水达标排放,统一建筑风貌,加强绿化美化。第二十八条 生产建设与建筑控制1、生产建设控制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不得进行农、林及工矿
25、生产;三级保护区不得进行工业、矿业生产,可以进行适当的农副生产和旅游加工业生产,但应以不破坏环境和景观为前提。2、建筑控制(1)建筑风貌与色彩:规划建议分类分区控制建筑风貌,公共建筑可采用现代、后现代建筑风貌,建筑色彩以白色为主、屋顶以红色为主;居民建筑可采用川西民居传统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应以传统民居白墙青砖灰瓦的古朴、稳重为主,临水景观建筑可采用玻璃、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形成后现代建筑风貌。(2)建筑高度与体量:风景区内建筑高度以最高点不超过建设地植物高度进行控制,即“建筑不过梢”。一般公共建筑如旅游宾馆、饭店以不超过4层为宜,居民建筑以不超过3层为宜,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应采用分散布局方
26、式,减小建筑体量。 3、建设项目控制对符合风景区建设要求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先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再行规划、设计、开工、建设。第二十九条 保护管理机构1、保护处:在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内设置。2、保护站:在南部旅游服务区、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3处设置。3、保护点:在报恩寺、大梁子山、入水口、林良所、林技校、平桥码头、眉山取水口和仁寿取水口8处设置。第三十条 绿化培育规划1、天然植被的保护、调整、更新 (1)天然林保护:风景区内所有林地为禁伐区,全面停止森林采伐。(2)植被更新:风景区的植被较薄弱的地方,主要是退耕还林和居民、耕地较多的地方,对
27、植被状况未能达到风景环境或生态环境要求的地方进行重点植被培育,恢复原生植被系统,植被培育的选用树种应为具有景观效果的乡土树种,并适当选用速生树种,既快又好地达到培育效果;针对风景区内植物景观不够丰富的问题,在植物的选用应突出季相和林相的变化,多选用阔叶、落叶树中,对已引进外来树种(如马尾松)应逐步进行更换,逐步更新现有以针叶树为主的植被群落,增加观花、观叶、秋叶树种比例,形成四季不同的植被景观特色。并在植被的培育中慎重选择树种,严防外来物种侵害。 2、主要景点环境绿化要求 自然景点的环境绿化应遵循天然植被分布规律,对景点按规划进行风景林、观赏树重点绿化、美化,依据景点主题突出不同的植被特点,形
28、成各具特色的植物背景。3、旅游服务设施环境绿化要求对风景环境或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的地方进行重点植被培育,恢复原生植被形态, 在绿化的设计中防止照搬城市绿化手法,应突出风景区特色,以自然形式为主,四季景观各有不同,绿化效果仿植物群落生态系统。4、交通道路环境绿化要求道路绿化景观应加强色彩和季相变化,植物群落以乡土植物为主,注重群落结构上的物种多样性, 注意协调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以及乔、灌、草的比例搭配,保证遭遇病虫害袭击时群落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5库区消落带绿化要求建议采取生物措施,即在消落带栽种新的植被,重建库区生态。从本地物种中筛选出能够在夏季耐旱、冬季耐淹,既可陆生、又可水生,还要适应反
29、季节生长、固土能力强的物种,如芦苇、水杉、水松、柳树、蚊母树等适宜在消落带生长的每种植物,并各有不同色彩和形状,并注意对物种进行波纹、色彩和季节性的搭配,在生态修复的同时美化景观。在较为平坦的消落带上引导引导农民合理进行农作物生产,在消落带露出水面的一段时间,利用消落带的土地资源,发展生长周期短、免耕免肥的作物,也可以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九章 风景游赏规划第三十一条 游览结构形成“环形+支线”结构,主要形成“一心二环三线四区”的游览布局模式。1、一心指由四个景区构成,以黑龙滩水面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2、二环(1)大环线:北部旅游服务区西部旅游服务区光明壁虎岩南部旅游服务区报恩寺分水土地
30、坎白鹤嘴老鹰岩林良所四新村北部旅游服务区。(2)小环线:北部旅游服务区西部旅游服务区光明哨棚山北部旅游服务区。3、三线:指风景区内的3条水上游览线。(1)北线:五里桥大梁子山青龙嘴白果坝三大湾林技校报恩寺蟠龙岛大坝码头。(2)西线:北部旅游服务区魔芋岛双燕子白果坝三大湾林技校蟠龙岛大坝码头。(3)东线:大坝码头简车湾两河口荫溪沟走马埂大坝码头。4、四区风景区内依据不同游览内容而划分的四个展示游览区,分别是白果坝游览区、荫溪沟游览区、双燕子游览区和青龙嘴游览区。(1)白果坝游览区:定位为水上观光与佛教文化展示,以“静水佛国”为主题,以湖泊、岛屿、寺庙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等景观。以白果坝水域为中
31、心,由蟠龙岛、大坝、花果山组成的开阔水面观光和水上运动休闲,以及报恩寺为主体的佛教文化体验为主要游赏内容。(2)青龙嘴游览区:定位为寻古探幽和生态观光,以“龙岩奇观”为游览主题,以摩崖石刻、林科繁育场、珍稀植物、岛屿为主景,兼有田园、奇峰、民居等景观,以五里桥的龙岩遗迹、林良所的林木繁育、大梁子山上田园风光观光为主要游赏内容。(3)双燕子游览区:本游览区主要提供黑龙滩镇和南湖生态观光区的生态保护和水上休闲功能,以“峡湾湿地”为主题,以半岛、全岛、水湾、湿地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民居景观,以双燕子水域的湿地、水景、岛屿风光观光为主要游赏内容。(4)荫溪沟游览区:定位为水上观光和生态农业休闲区,
32、以“平湖幽峡”为游赏主题,以峡谷、水景、田园为主景,兼有岛屿、秀峰、寺庙等景观,以峡谷观光、生态农业休闲为主要内容。第三十二条 游览分区与内容序号游览区游览方式游赏主题展示游览内容1白果坝船游为主、步游为辅静水佛国开阔水面、佛教文化、水上运动、岛屿、山林景观展示2荫溪沟船游为主、车游为辅平湖幽峡峡谷、水景、生态农业景观展示3双燕子船游、步游相结合峡湾湿地半岛、全岛、水湾、湿地景观展示4青龙嘴船游、步游相结合龙岩奇观林科繁育、珍稀植物、摩崖石刻、岛屿景观展示第三十三条 游程规划1、一日游规划为水上观光游:北部旅游服务区(车、船)青龙嘴(或双燕子)游览区(船)白果坝游览区(船、步)南部旅游服务区(
33、午餐)返回。2、二日游规划游线2条:(1)主游线游程:北部旅游服务区(车)双燕子游览区(车)青龙嘴游览区分水(午餐)(车)报恩寺景区(船)大坝(住)(船)荫溪沟游览区(船)大坝(午餐)(船)白果坝游览区(船)林技校北部旅游服务区。(2)辅游线游程:五里桥(船)青龙嘴游览区(步、船)林良所(午餐)(步、车)北部旅游服务区(住)(船)白果坝游览区(步、船)分水(午餐)(车)荫溪沟游览区(步、车)返回。3、二日以上游主要为度假休闲游,分别以风景区及周边的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为度假基地,再根据各自爱好,选择以上各线路进行游览。第三十四条 专题游赏规划5类专题游览,应根据市场和季节变化适时推出,分别是:
34、佛教朝拜游,农业观光游,垂钓休闲游,水上运动游,度假休闲游。第十章 游务设施规划第三十五条 游务设施布局1、旅游服务区(1)南部旅游服务区:设于大坝,旅游床位规模近期1000床,远期2000床。(2)西部旅游服务区:设于光相,旅游床位规模近期500床,远期4000床。(3)北部旅游服务区:设于海洪村,旅游床位规模近期1000床,远期3000床。2、旅游村(1)林良所旅游村:旅游床位规模近期100床,远期200床。(2)林技校旅游村:旅游床位近期规模200床,远期300床。(3)壁虎岩旅游村:旅游床位规模近期规模200床,远期500床。3、服务部规划为大梁子山、五里桥、报恩寺、蟠龙岛、大坝码头、
35、荫溪沟、景家埂、高山寺8处。第三十六条 旅游床位分档与规模1、近期旅游床位近期旅游床位规划3000床,如下级别名称高档床位(床)中档床位(床)低档床位(床)合计(床)备注旅游服务区南部4004002001000风景区外西部100200200500风景区外北部5005001000风景区外旅游村林良所100100风景区内林技校200200风景区内壁虎岩200200风景区内合计1500110040030002、远期旅游床位远期旅游床位规划10000床,如下:级别名称高档床位(床)中档床位(床)低档床位(床)合计(床)备注旅游服务区南部8008004002000风景区外西部10002500500400
36、0风景区外北部150015003000风景区外旅游村林良所200200风景区内林技校300300风景区内壁虎岩500500风景区内合计4300480090010000第三十七条 导游设施1、标志系统景区入口标志分别设置于各个景区的进入位置;景点标志则设于风景区的各个景点处。2、导游系统(1)游人中心:设于北部旅游服务区。(2)导游点:规划设于西部、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和五里桥4处。(3)标志牌:于主要景点、湿地、古树名木和风景区入口、景区入口设标志牌。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三十八条 土地协调布局1、风景旅游用地风景区内所有景点建设用地及游览用地,面积42.71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
37、40.29%。2、风景保护用地风景区内三个水源保护区用地,面积11.08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0.45%。3、游览设施用地风景区内所有度假、接待、服务等设施建设用地,面积0.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28%。4、居民社会用地景区内常住人口生产、居住和服务用地,面积0.7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72%。5、交通与工程用地风景区内用于道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用地,面积0.81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77%。6、林地风景区内现有森林以及按规划退耕还林的用地,面积18.0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7.04%。7、园地风景区内林良所科研用地,面积0.7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69%。8、耕地风景区内保
38、留的部分农耕地,面积7.9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7.5%。9、水域风景区内常水位下水面占地,面积23.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22.26%。第三十九条 用地一览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 积(km2)占总用地(%)人 均(m2/人)备 注00合计风景区规划用地1061006895总人口平均01甲风景游赏用地42.7140.2910678游人平均02甲2风景保护用地11.0810.4503乙游览设施用地0.300.2875游人平均04丙居民社会用地0.760.7266居民平均05丁交通与工程用地0.810.7752总人口平均06戊林地18.0617.041175总人口平均07己园地0.730.696
39、4居民平均08庚耕地7.957.5699居民平均09壬水域23.6022.26备注2020年,规划总人口15373人,其中游人4000人,居民11373人第十二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四十条 居民布局结构1、无居民区将整个核心景区的范围及所有岛屿(大梁子山岛除外)划定为无居民区,陆域面积约12.3平方公里,不得布置居民居住设施。2、居民控制区为风景区内除无居民区以外的其它地域,陆域面积70.9平方公里。本区域的居民以保持现状为主,按照农村新型社区(含中心村和基层村)模式相对集中居住,配套基础设施。远期人口控制规模为11373人。第四十一条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1、搬迁型居民点共计2个:白坭村、柳兴社
40、区。2、缩小型居民点共计6个:望峨村社区、渡槽村社区、金山村社区、大田村社区、高枞村社区、江山村社区。3、控制型居民点共计3个:大井村社区、白瞿村社区、繁荣村社区。第四十二条 居民强度调控规划1、 分区居民强度控制现状居民(人)近期(人)远期(人)控制规模搬迁规模控制规模搬迁规模无居民区3572340024703532居民控制区1248512485259113731440合计16057158855061137349722、居民点强度控制序号名称类型现状规模(人)近期远期备注规模(人)迁出(人)规模(人)迁出(人)搬迁引导1白坭村搬迁型1672150020901535三桥社区2柳兴社区19001
41、9003801997四新社区3高枞村缩小型13471347291300115光明社区4江山村15401540341300235高店社区5望峨社区16451645361500229高店社区6渡槽社区17511751361500251三桥社区7金山社区18391839371500360光相社区8大田社区17431743361500250四新社区9白瞿社区控制型7347341678810繁荣社区8728721793211石田社区10141014181053合计1605715885506113734972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第四十三条 道路交通工程规划1、对外交通依托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省道S106线以及即将建成的成黑(成都黑龙滩)快速通道,连接风景区与主要客源地。2、内部交通(1)车游道:建设改造环湖西路(杨柳场大坝段)为三级公路,长约19.4公里;打通北部旅游服务区经哨棚山(跨越黑龙滩水库)至光明新型社区的交通(部分改造,部分新建,与环湖西路形成环网),三级公路,长约8.5公里(包括一座桥梁);新建林良所(跨越黑龙滩)至黑龙滩东岸,沿湖区东岸至分水新型社区的交通线(四级公路,长约9公里);打通报恩寺(跨越黑龙滩)至南部旅游服务区的交通(修建桥梁,长250米);修建高店新型社区至高山寺的交通线(四级公路,长约3.2公里)。(2)步游道:在大梁子山等一些游览区域新建步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