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212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oc(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GJ08-XXX-2012(送审稿)2012.12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GJ08-XXX-2012主编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工程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 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3年X月X日2012.上海前 言本规范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2012年度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由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工程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真总结回顾了本市开展绿色施工

2、活动的实践和取得的经验,对绿色施工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环境保护、信息化与资料管理、考核与评价。规范的编制为本市建设施工企业推进绿色施工活动提供了依据和要求。本规范由上海市建设与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积累材料,并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至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地址:上海小木桥路683号,邮编20003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

3、考。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工程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本规范参编单位:上海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南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黄忠辉 潘延平 高志海 辛达帆 高妙康 蔡鹿 邱震 秦家麟 曹建忠 高永舟 邱文奎 惠锡平 刘加峰 周善荣 易先平 舒定康 孙瑞良 徐佳彦 沈昱 汤晓芸 目 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3.1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目标管理3.2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体系3.3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专项方案3.4 绿色施工技术创新 4、 节能与能源利用 4.1 一般规定 4.2 大型施工机械节能 4.3 中小型施工

4、机械与现场照明节能 4.4 生活与办公节能 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1 一般规定 5.2 提高用水效率 5.3 其它水资源利用 6、 节材与材料利用 6.1 一般规定 6.2 降低材料损耗 6.3 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 6.4 施工余料及废旧材料利用 7、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7.1 一般规定 7.2 土地保护 7.3 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8、 环境保护 8.1 一般规定 8.2 光污染控制 8.3 噪声控制 8.4 扬尘控制 8.5 污水排放 8.6 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保护 8.7 建筑垃圾再利用9、 信息化与资料管理 9.1绿色施工信息化 9.2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资料管理 10、考核与

5、评价 10.1 一般规定 10.2 考核评价要素及评价方法 10.3 考核评价组织及程序附录: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基本表式 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 条文说明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1 总则1.0.1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施工,规范本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实现施工阶段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目标,制订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辖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管理和检查评价。1.0.3 施工总承包企业统一组织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管理活动,建设工程参与各方按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1

6、.0.4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除应遵循本规范外,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2.0.1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工程建设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类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的施工活动。2.0.2 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的简称2.0.3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施工项目特点及现场条件,由工程项目部在工程开工之前编制的,旨在指导施工过程中实现“四节一环保”目标的技术管理文件。2.0.4 万元施工产值能源消耗目标施工项目每完成一万元施工产值,所需消耗

7、的各类品种能源的总量,通常以吨标准煤/万元施工产值为单位。2.0.5 万元施工产值水资源消耗目标施工项目每完成一万元施工产值,所需消耗的自来水总量,通常以立方米/万元施工产值为单位。2.0.6 分区供电施工现场由总电源分别向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设供电回路,并分别安装计量电表,对各区用电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供电方式。2.0.7 分区供水施工现场由总水源分别向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设供水回路,并分别安装计量水表,对各区用水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供水方式。2.0.8 建筑垃圾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旧建筑和构作物拆除的废物料,清障、施工加固措施、临时设施拆除后产生的废物料,以及施工中各类建筑材料损耗所产生的废物料

8、。3 基本规定3.1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目标管理3.1.1 施工企业应确立企业“四节一环保”目标,并科学合理地分解与落实到基层单位及项目工程。项目工程施工前施工企业应对项目部下达施工阶段“四节一环保”目标,并对项目部目标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检查。3.1.2 项目工程施工阶段“四节一环保”目标内容应包括:1、施工期内万元施工产值能源消耗指标; 2、施工期内万元施工产值水资源消耗指标,及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指标; 3、主要材料定额损耗率降低指标; 4、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指标; 5、施工扬尘、光污染、施工噪音及施工污水排放控制指标,建筑垃圾再利用及周边环境保护指标。3.1.3 项目部应根据企业下达

9、的“四节一环保”目标,核定施工期内能源,资源消耗的总量指标,并将总量目标分解到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作为控制指标(表一:施工项目能源资源指标消耗分解表)。3.1.4 项目部应严格执行国家及本市关于“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禁止使用落后淘汰的产品、设备和材料。3.1.5 项目部应在施工现场设置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公示牌,公示内容应包括:绿色施工创建目标、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与指标、管理责任人及投诉电话。3.2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体系3.2.1 施工企业应建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组织领导小组,明确管理部门并设专职管理人员。3.2.2 施工企业应制订各级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领导机

10、构、相关管理部门的绿色施工推进工作职责、权限、内容、并实施考核。3.2.3 施工企业应制定推进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活动的有关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3.2.4 项目部应建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应由总包单位项目经理任组长,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 1、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主要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 2、施工项目部质量、安全、材料、设备、预算等专职管理人员。3.2.5 项目部应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施工阶段绿色施工管理日常工作及能源、资源、材料与环保监测统计及资料管理工作。3.3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专项方案3.3.1 项目开工前应根据施工企业下达的“四节一环保”目标及工程特点编制项目工

11、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专项方案,明确实现目标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3.3.2 专项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3、施工阶段四节一环保目标与指标;4、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组织机构及相关职责; 5、实现“四节一环保”目标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6、绿色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7、分阶段评价与管理措施。3.3.3 专项方案实行企业内部审批制度,企业总工程师审批后,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3.3.4 专项方案实施前应进行交底并做好记录。3.4 绿色施工技术创新3.4.1 项目施工应推广应用建设部颁布的“十项”新技术,应采用高效节能设备、节能施工技术、节水施工技术、环

12、保与先进监测设备,以降低施工能耗、水耗、材料损耗及保证环保效果。3.4.2 根据现场条件和工程实际,应通过方案比较,工艺改革,施工流程优化等技术措施,创新绿色施工技术与工艺。3.4.3 推广应用标准化、定型化、工具化的防护用具和工具。提高周转材料使用率。4 节能与能源利用4.1 一般规定4.1.1 施工现场应制订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定期统计、分析、上报能源使用情况。4.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临时用电应按分区供电方式,各区域用电应设计量电表,定期抄记消耗量(表二:施工项目分区用电量抄表记录)。

13、4.1.3 施工阶段,应采用施工顺序优化,工作面优化等方案,采用耗用电能少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降低施工用电消耗。4.1.4 施工现场使用电能以外的能源时,应制订采购、运输、现场保管制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柴油、液化气等能源使用应有领用记录(表三:施工项目柴油、液化气领用记录)。4.1.5 施工现场应建立能源使用记录和台账(表四:施工项目能源使用台账)。4.1.6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电宣传标识。4.2 大型施工机械节能4.2.1 施工现场应选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机械和设备,优先采用变频电机等先进节能技术,降低机械设备用电。4.2.2 施工机械和设备配置应进行方案比较,通过

14、施工顺序、工艺流程及设备安装方案的优化,尽量减少设备的投入,缩短使用周期,提高利用效率。4.2.3 选用施工机械和设备应使设备功率与负载相匹配,避免大功率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4.2.4 基坑开挖时,应根据土方量、挖土深度、施工周期,合理配置挖土机械,在满足施工要求条件下,应选择油耗低的土方机械和其他用油机械设备。4.2.5 塔吊、人货电梯等大型用电设备宜单独安装计量电表,统计核算设备能耗。4.2.6 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4.3 中小型施工机械与现场照明节能4.3.1 应根据施工需要合理选择和配置中小型施工机械和机具,中小型机械、机具应实行资源共享。

15、中小型机械应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并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以保证机械完好和提高机械使用效率。4.3.2 施工现场应合理布置照明线路,应选用节能灯具、高效光源,灯具布置合理,照度符合要求。4.3.3 照明灯具宜采用光控、声控、延时控制等自动控制措施装置,降低照明用电消耗。夜间施工时应控制非作业区域的照明灯具的使用。4.4 生活与办公用节能4.4.1 应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和布置生活、办公等临时设施。生活、办公用房的朝向、间距布局应合理,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照与通风。4.4.2 职工宿舍应安装用电限流装置,控制大功率用电设施。4.4.3 应合理配置空调、电风扇数量,建立室内温度控制规定,降低空调、

16、风扇用电量。4.4.4 应优先采用气源热泵等高效节能的热水器设备、直饮水供水设备,减少分散设置的热水器数量。4.4.5 施工现场与生活区饮用开水应集中、定时、定点供应。应充分利用太阳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有条件时应采用风能、地热等再生能源。4.4.6 临时设施应采用节能材料、节能门窗,屋面应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4.4.7 应合理配置办公用电设备,办公用电设备应实行资源共享。4.4.8 施工现场食堂应严格控制烹煮过程及食品保管过程的用电、用气、用油、用煤等各类能源消耗量,控制使用较大功率用电设施,并做好相关能源消耗记录。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1 一般规定5.1.1 施工现场应制订用水管理制度

17、,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5.1.2 施工现场应有给水排水设计,用水管网布局合理,管路简捷,管网材料、管径设计符合要求。5.1.3 施工现场用水应按分区供水方式,各区域设计量水表定期记录各区用水量(表五:施工项目分区用水量抄表记录)。5.1.4 施工现场应制订其他水资源的利用目标,制定其他水资源利用和循环用水措施。其他水资源利用应有记录。5.1.5 施工现场生产、生活、办公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产品和节水器具,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5.1.6 施工现场应建立市政自来水和其它水资源利用台账(表六:施工项目水资源使用台账)。5.2 提高用水效率5.2.1 临时供水管网应有

18、维护制度,定期检查供水管网使用情况,防止和避免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5.2.2 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和养护工艺,应通过工艺改进、方案优化措施,提高用水效率。5.2.3 施工现场应设置循环用水装置,机具、车辆、设备冲洗用水应实行循环用水。5.2.4 施工现场不宜用市政自来水作喷洒路面,浇灌绿化,冲洗便槽用水。5.3 其他水资源利用5.3.1 基坑降水阶段,应利用沉淀池或移动式储水容器设备等,收集、储存、利用地下水。5.3.2 生活区应设沉淀池,收集食堂、浴室、盥洗等产生的生活废水及雨水。生活废水经必要的处理后,作二次水利用。生活废水的汇集、处理、利用系统应有策划设计。5.3.3 雨水、

19、施工废水、生活废水等其他水资源的利用应设置计量装置,定期记录核算其他水资源用量(表七:施工项目其它水资源利用抄表记录)。5.3.4 条件允许时,宜合理利用江水,河水、井水、地下水等作为施工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节约市政自来水。5.3.5 其他水资源用于施工及生活用水时,应对水质定期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6 节材与材料利用6.1 一般规定6.1.1 项目施工前应编制材料预算计划,实行限额领料,严格控制材料消耗。6.1.2 施工现场应建立材料采购、运输、验收、保管及领用制度。6.1.3 项目施工前,应制定主要材料损耗率控制指标,主要材料损耗率应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以上。6.1.4 项目施工

20、材料应采用绿色环保材料,积极采用高强钢筋、高强砼、预拌砂浆等材料及其他高性能、高耐久性材料,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高消耗材料的使用量。6.1.5 施工现场应有主要材料进场、领用消耗记录,建立主要材料使用台账(表八:施工项目钢筋进场消耗记录、表九:施工项目商品砼进场使用记录、表十:施工项目木材进场消耗记录)。6.2 降低材料损耗6.2.1 推广采用钢筋工厂化加工和配送的施工工艺;减少和降低现场加工作业量。6.2.2 钢筋下料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6.2.3 砌体、模板、装修材料应先进行总体排版策划,降低裁割损耗,减少非整块材料数量。6.2.4 应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运

21、输方法和装卸机具,减少材料的运输、装卸损耗。进入施工现场材料应分类堆放,露天堆放材料应有防潮、防晒、防雨措施。6.2.5 施工前应制订模板工程方案。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应满足要求,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发生构件变形、矫曲、爆模、超宽、超厚等造成的损耗。应精确计算混凝土用量,按照施工速度,确定供料频次、供料数量、减少施工余料。6.2.6 施工现场围墙宜采用周转装配式围挡,节约围墙材料、减少建筑垃圾产生。6.2.7 施工现场临时通道应环通、路幅合理,临时道路宜与永久性道路相结合降低材料投入。6.2.8 根据工程规模、施工周期、合理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及占地面积。对所需的临时设施,应选用装拆方便,可

22、循环使用的材料或配件。应充分利用规划场地内原有的建筑物、道路、围墙、管线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6.3 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6.3.1 施工现场应推广采用钢模板、钢框竹模板、塑料模板等替代材料,节约自然资源。6.3.2 木模板使用前应采取封边、镶框、表面刷油等措施,提高模板利用次数。6.3.3 施工现场应推广使用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减少周转设备材料的投入。6.3.4 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方案进行优化,结合工程特点使用大模板、爬升模板、整体顶升模板等新技术,以提高模板使用效率和减少周转设备料的投入。6.3.5 模板支撑材料应选用承载力高、适应性强、搭拆快、易管理、使用年限长的材料,推广使用盘销式钢管脚手

23、架支撑技术、插接式钢管脚架支撑技术、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技术。6.3.6 应优化高层建筑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减少投入。6.3.7 应选用定型化、标准化、工具化的安全防护用具,施工现场定型化、标准化、工具化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品种应不少于10项。6.3.8 应对周转材料进行保养维护,维持其质量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应按存放要求进行材料装卸、堆放及保管,避免因存放或保管不合理导致的浪费。6.4 施工余料及废旧材料利用6.4.1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废旧材料应集中分类堆放、按不同种类制定再利用措施。6.4.2 应根据不同材料采取焊接、齿接、粘接、镶拼等技术和工艺,使余料、短料得

24、到再利用。6.4.3 施工现场无法利用的资源性废弃材料,应分类集中提供回收机构。统一处理,使废旧材料获得再生利用。7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7.1 一般规定7.1.1 项目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应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合理布置场地,施工现场作业区、生活区、办公区应有分隔与标识。7.1.2 规划红线外用地应办理相关手续,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不占用农田耕地,工程结束后应恢复原地形地貌。7.1.3 严格执行禁止和限制使用粘土制品的规定。7.1.4 施工项目部应绘制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7.2 土地保护7.2.1 施工现场地面应作硬化处理,现场裸土应采用

25、砂石覆盖或种植速生草种,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侵蚀和地表土的流失。7.2.2 施工现场设置的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应有防堵、防渗、防溢出措施。7.2.3 燃油、油漆、涂料及有毒有害物品应设专门的存放保管场地。堆放场所应有防止有毒有害物品渗漏侵入地表的措施,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7.2.4 应统筹合理安排基础施工程序,综合考虑场地内自然标高和设计标高,力求场地内土方平衡,减少土方开挖和运输量。7.3 减少对土体的扰动7.3.1 应对基坑挖土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控制和避免土方超挖,降低土方开挖和回填对土体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7.3.2 对基坑降水方案进行优化,应采用封闭式降

26、水措施,防止超量降水引起工地周围地面的沉降,并减少降水对深层土体的扰动。7.3.3 基础和土体加固作业时,应控制注浆深度、注浆压力、注浆速度及注浆量,防止注浆材料对土体的扰动和影响。8 环境保护8.1 一般规定8.1.1 工程施工前应了解和掌握施工场地毗邻区域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和人文景观等情况,分析和确定施工中需保护的对象,制订保护措施。8.1.2 根据工程位置和施工特点应制订噪声、光污染、扬尘、污水排放的控制措施,明确检测要求,配置相应的检测仪器和工具。8.1.3 项目部应及时收集汇总环境保护的监测报告、检测记录,建立环境保护监测、检测台账。8.2 光污染控制8.2.1 施工

27、现场照明灯应加设灯罩,照明灯应向施工范围投光。8.2.2 电焊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光外泄。8.3 噪声控制8.3.1 应选择低噪音、低震动的机具和设备,施工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的规定。8.3.2 施工场界的噪音检测应绘制测点布置图,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确定监测周期,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表十一:施工项目场界噪音检测记录)。对施工噪音敏感的毗邻区域,应采取降噪隔音措施。8.3.3 施工现场使用的易产生高噪音的施工机具和设备,应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对施工噪音敏感区域,高噪音机具设备宜设隔音罩、隔音板等降噪措施。8.3.4 装卸材

28、料时应采取吊运或人工搬运装卸,不得使用车辆倾斜卸料,人工抛掷等野蛮卸料方式,以控制人为噪音。8.3.5 施工现场应保持道路通畅平整,当采用钢板或路基箱对路面作临时加固时,钢板或路基箱应找平垫实,接头处应平整无高差,避免车辆行驶产生振动与噪音。8.4 扬尘控制8.4.1 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应保持整洁,并采用喷洒水控制扬尘,运输、装卸土方及容易产生扬尘的材料时,应采用封闭、覆盖或洒水等控制扬尘。8.4.2 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干粉砂浆等粉末状材料,应储存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堆放在封闭的工棚内。8.4.3 建筑物、道路、围墙、临时加固设施及脚手架拆除,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控制措施。8.4.4 施工现场的扬尘高

29、度应定期进行目测,扬尘高度目测应作好记录(表十二:施工项目扬尘目测记录)。8.5 污水排放8.5.1 施工现场的污水应经处理后排放,污水排放应符合上海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2009)的规定。8.5.2 项目部应对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的污水排放路经作出标识,对污水排放点进行编号,进行定期、定点、定人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或检测报告(表十三:施工项目污水排放检测记录)。8.6 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保护8.6.1 基础施工阶段,应对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保护建筑、古树名木等制定保护措施,定期进行监测并提供监测报告。8.6.2 毗邻施工现场的保护建筑物、古树名木、轨道交通设施

30、的保护与监测方案,应报相关部门审查批准。8.6.3 施工现场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出现异常变形,或变形超过限值时,应暂停施工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或调整施工方案,必要时请专门机构进行咨询评审。8.6.4 施工过程发现古墓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报有关部门处理。8.7 建筑垃圾再利用8.7.1 项目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在编制专项方案时对产生建筑垃圾的部位、数量进行预测排查,列出建筑垃圾分类及利用数量表。8.7.2 项目部应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制度,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不少于30%。8.7.3 项目部应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记录(表十四:施工项目建筑垃圾再利用记

31、录),施工现场无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应定期清运并作好外运记录(表十五:施工项目建筑垃圾外运记录)。8.7.4 施工现场各类可再生的资源化废弃物应交专门机构统一回收处理。混凝土、石块、砌体等废弃物有条件时可用作地基或路基回填材料。8.7.5 废弃钢筋应统一交专门机构回收处理。8.7.6 废旧模板、木料、包装材料、化工产品等建筑垃圾不得在现场焚烧或填埋,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9 信息化及资料管理9.1 绿色施工信息化9.1.1 施工企业应采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策划管理。通过虚拟仿真分析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对专项方案实现策划、比较和优化集成,合理界定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各项目标与指标

32、。9.1.2 项目部应加强对绿色施工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统计、分析,建立影像资料库、数据信息库、管理文件库与应用系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以改进与提高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水平。9.2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资料管理9.2.1 施工总包企业应建立健全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资料管理制度。9.2.2 项目部应负责收集和汇总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资料,分包施工项目部应向总包施工项目部提供分包施工部份的绿色施工管理资料。绿色施工管理资料由施工总包项目部统一收集汇总组卷,分类装订成册。9.2.3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资料应分为:施工企业提供给项目部的企业资料(A册资料);施工过程的绿色施

33、工基础管理资料(B册资料);施工阶段“四节一环保”记录及台账资料(C册资料)。9.2.4 企业资料(A册资料)由施工总包企业提供给项目部,包括: 1、施工企业节能降耗五年规划;2、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制度目录汇编;3、企业对施工项目部下达的“四节一环保”目标文件;4、企业对项目部的检查记录、整改指令、整改复查资料;5、企业对项目部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阶段性评价报告。9.2.5 基础资料(B册资料)由项目部收集、汇总。包括:1、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专项方案;2、“四节一环保”目标分解表;3、专项方案交底记录;4、教育、培训记录;5、定期检查记录及整改回复;6、奖惩记录; 7、项目部阶

34、段性评价报告。9.2.6 项目部应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以能源资源材料消耗记录及环境保护监测记录为主体的各类,原始记录台账资料(C册资料)。包括:1、能源使用台账(C1册)。包括:(1)分区供电抄表记录;(2)其他能源品种领用消耗记录;(3)电费账单复印件;2、资源使用台账(C2册)。包括:(1)分区供水抄表记录;(2)其他水资源利用记录;(3)水费账单复印件;3、主要材料使用台账(C3册)。包括:(1)主要材料预算表;(2)主要材料进场及消耗记录;4、环境保护台账(C4册)。包括:(1)扬尘目测记录;(2)场界噪音检测记录;(3)污水排放检测记录;(4)建筑垃圾预测表;(5)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记

35、录;(6)建筑垃圾外运记录;(7)深基坑施工监测报告。;10 考核与评价10.1 一般规定10.1.1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价应以施工项目为对象。10.1.2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价应按地基与基础阶段、结构阶段、装饰装修阶段和竣工阶段进行,施工阶段跨年度的工程应增加年度评价。10.1.3 施工企业应制定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价制度,明确考核评价要求,落实考核评价部门,健全激励机制。10.2 考核评价要素及评价方法10.2.1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价按下列七个要素进行: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

36、护;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与综合利用。10.2.2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价时,应对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现场进行检查,对绿色施工管理资料进行核查,及按考核评价要素进行评分的方法进行。10.2.3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考核评分应参照政府管理部门现行的考核要求,逐项计分并统计得分率。10.2.4 考核评价等级分不合格、合格、优良三个等级。 1、得分低于60分的评为不合格; 2、得分在60分(含60分)以上,85分(不含85分)以下评为合格 3、得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评为优良。10.2.5 项目工程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评为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工程 1、发生安全生产伤亡责任事故;2

37、、发生质量事故,直接损失在100万元以上,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事件;3、媒体曝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10.2.6 地基与基础阶段、主体结构阶段评价出现不合格的,单位工程竣工阶段评价不得评为合格。10.2.7 地基与基础阶段及主体机构阶段评价达不到优良的,单位工程评价不得评为优良。10.2.8 项目部绿色施工考核不合格的施工项目必须按照考核标准整改。10.3 考核评价组织及程序10.3.1 应实行项目部和企业二级评价制度,各评价阶段先由施工项目部进行自我评价,再由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评价。主管部门的评价在项目部自我评价基础上进行。10.3.2 项目部自我评价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及分包单位项目

38、负责人参加。评价报告报项目监理部及本企业绿色施工管理部门备查。10.3.3 企业对项目的评价由企业绿色施工管理部门组织,企业有关部门及项目监理组派员参加。评价报告报企业绿色施工管理机构及项目总监确认。10.3.4 应综合现场检查,资料核查及考核评分得分情况,提出考核评价报告(表十六:施工项目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评价报告),明确考核评价结论。评价报告应附“阶段考核评分表”和“阶段能源资源统计表”(表十七:施工项目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价阶段能源资源材料统计表)。考核评价报告及附件应有参加考核人员签字,组织考核部门盖章。施工项目能源资源指标消耗分解表(表一)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合同造价:

39、 开竣工日期:能源品种指标/万元计划消耗量各区消耗控制量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电(kwh)柴油(L)液化气(kg)水资源(m)制表: 审核: 日期:施工项目分区用电量抄表记录(表二)工程名称: 开工日期: 抄表日期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本期用量kwh抄表人上月抄表数本月抄表数电表倍率本月消耗数kwh累计数kwh上月抄表数本月抄表数电表倍率本月消耗数kwh累计数kwh上月抄表数本月抄表数电表倍率本月消耗数kwh累计数kwh累计 审核:施工项目柴油、液化气领用记录(表三)工程名称: 日期领用品种数量用途领用人柴油(L)液化气(kg)合计审核:施工项目能源使用台账(表四)工程名称: 能源指标: /万元 其中电: 油: 年 月施工内容完成产值(万元)计划用量实际消耗节超情况万元产值实际消耗电 kwh油 L液化气 kg电 kwh油 L液化气 kg电 kwh油 L液化气 kg电 kwh油 L液化气 kg电 kwh油 L液化气 kg累计电 kwh油 L液化气 kg制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