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249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镇委、镇政府衷心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镇发展,帮助我们研究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现将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恳请各位领导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 一、*镇特色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镇位于*县县城东南隅5公里处,是一个多山多水多林的农业镇。现有11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分山上山下两大部分。全镇现有人口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千余人,山下6村2168户7748人,山上5村427户1163人。山下6村现有耕地亩,仍然以果树、粮食等传统种植为主,没有形成新的上风产业,增收渠道不畅。近年来,其人均

2、纯收进持续在3000元左右徘徊,明显低于全省、全市、全县均匀水平。长期以来,由于城镇建设多属自发的短期行为,政府治理不到位,缺少长远规划,厂商居三区交叉分布、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城镇公共设施功能不全、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群众意见较大。目前,建设治理*有序、基础设施配套、城镇功能齐全、安全文明整洁的新城镇是*镇一万名群众的热切期盼和迫切要求。山上5村原有3858亩耕地,全部退耕还林,他们由于长期受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影响,普遍存在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增收难、婚姻难等“六难”题目。2009年山区居民人均纯收进还不足1500元,大部分村民生活仍十分困苦。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3、近几年,他们采取购买、租住、借居等不同形式临时迁居山下。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 1、从国家政策来看,近年来尽管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尤其是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镇受地理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山区农民的耕地全部退耕后,每亩每年只能领取到150多元的退耕补助款,而现有的大部分林木没有成材,还很难给他们带来理想的经济收进,他们基本上失往了用以维持生计的土地,同时也无法得到国家给与的每亩每年两季100多元的粮食直接补贴,与山下粮农相比,退耕还林没有使山区农民真正受益。 2、从周边环境看,*源头的两

4、峪水库限制了山区的经济发展。70年代,全县大搞水利工程,无偿占用了山区农民群众的大量耕地,村民们不讲条件,积极主动为水库建设出资出力,他们曾经为*县的水利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可是,山区五村都分别位于*峪、紫家峪两大库区上游,两大水库每年几百万立方的蓄水全部浇灌了山下十几个行政村的几万亩耕地,而山区5村没有任何受益。此外,为保证水库大坝的安全,山区各村无法使用爆破技术拓宽和修建农村公路,导致出山的农村公路坡陡弯急,一方面使较大型载货车辆无法通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山区人民群众的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3、从生存条件看,*镇山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农民增收极度困

5、难。目前,国家实行封山禁牧政策给山区农牧民亮起了红灯,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依靠放牧挣钱,这基本上断了他们的生存后路,他们只有依靠外出打工、上山采药等办法挣钱维持生计,此外,再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与山下平垣地带的农民收进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另外,国家的各种惠农支农政策也没能 使他们真正增收,政府投资的农村道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公益设施人均维护本钱和因交通不便带来的上学、就医、买卖等其它用度都相对较高,山区居民无力承担。在我镇,农民增收难的题目越显突出,这也逐渐成为我们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关心关注和急需破解的困难。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发现把山区居民整体搬迁工程列进*镇特色城

6、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山区农民收进,改变山区居民生存环境,进步山区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和唯一选择。 从山上山下两部分的农村发展现状来看,为农民群众找到增收渠道,为其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才是我们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重中之重。 *镇地处省级*源头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同时又是*县县城六万余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地,这又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发展经济的速度和方式,我们不能盲目追求上项目,不能盲目依靠发展产业,走“以工促农,以工养农”之路。根据县委、县政府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我们*镇党委、政府经过深进调研,认真思考,提出了发展适合本镇产业实际的以商贸、旅游、餐饮、现代服务和高效特色农业等低

7、碳、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特色城镇化建设工程。此项工程是*镇历届党委、政府筹划多年、预备多时、决心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是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民收进、改善山区及靠山区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的一项惠民工程;是加快*镇特色城镇化建设步伐,优化当地经济发展环境 的又一项招商强镇工程;是加快建设*县后花园*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新兴产业、拓宽农民收进渠道、保护中条山林区万余亩林地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是认真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库区移民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和以及维护林区、库区人民核心利益的最佳结合和有效途径。 二、特色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 *镇特色城镇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8、*北路、移民新区、高效农业区、千亩休闲型苗木基地、大型养殖园区、*峡谷漂流、*旅游度假村、*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八大重点工程,总投资2.289亿元,拟用6年时间完成。2010年要实施的重点工程主要是*北路建设和山区居民整体搬迁一期工程,同时做好其它项目的项目规划、可行性论证和招商引资工作。 1、*北路建设项目。*北路从中科晶电门口经五厂直通*大道,全长2.87公里,按准一级公路设计,街路合一,总投资790万元。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北沟填方、管涵、人行道展装、绿化美化、路灯安装、给排水等工程项目,计划在2010年10月底前建成并投进使用。工程项目资金通过“社会气力捐一点,企业单位出一点,政府部分挤一

9、点,工程立项跑一点,一事一议顺德天天团购摊一点,房产开发补一点”的办法筹集。邀集城建、交通部分帮助规划设计,并聘请具备相应质资的单位承担工程监理。工程通过公然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2、山区移民搬迁工程。 按沿街商住房区和集中安置区两部分设计,总投资3000万元(商住房300间,投资1800万元,安置区150套,投资1200万元)。贸易房为商住一体考虑,沿*北路两旁建设,间宽3.5米,进深10米,上下两层,每间附携同间宽,长5米的小院,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移民集中居住区按照*镇特色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住房建设为山区居民的经济、适用、方便考虑,分别建成两间两层,三间两层的独院,

10、街道、广场、照明、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附属设施全部配套。新区的选址初步确定在*镇*北路两侧的*、*三村地域内的规划区内。具体位置由镇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后与三村干部群众商议。 2012年全部完成余迁,采用政府同一规划,群众自主建设和企业集中建设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搬迁对象主要为居住在*镇山区五村的现有农户、山区五村没有住房或暂时离开本村到外村或县城租房居住的农户、靠山村居住偏僻,存在“五难”题目的农户。移民新区建设工程资金采用群众自筹为主、政策资金扶持为辅的办法筹集。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新区居民的住房财产化和商品化,让他们不仅有更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也可以使他们的住房成为私人全权商品化财产,拥有更高的增值空间,扩大他们投资意识。同时,随着各农业生产项目的实施,还为*镇广大农民提供自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增收渠道,使他们在新区真正留得下稳得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