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0323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5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企业主要环境风险24.1 主要风险源24.2 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形式25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成25.1 内因性指标25.1.1 生产因素25.1.2 厂址环境敏感性35.2 外因性指标45.2.1 综合管理45.2.2 风险源管理45.2.3 设备检修管理45.2.4 环境应急管理46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46.1 基本方法46.2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特殊情形4附录A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构成5附录B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内因性指标项目及指

2、标分值6附录C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外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7附录D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10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在深圳市范围内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本技术规范为深圳市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深圳市化学品企业主要包括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专用化学品制造行业、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制造行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等,涉及工艺大部分为物理工艺,无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

3、91号)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64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环办函200669号)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剧毒化学品目录(201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公告2003年第2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HJ/

4、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GB15603-1995 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87-2012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489-200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190-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2268-2012 危险货物品名表GB6944-2012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3.1危险化学品

5、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化学品。3.2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3.3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4 企业主要环境风险4.1 主要风险源风险源主要包括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储存仓库、储罐以及污染治理设施,危险货物运输工具等。4.2 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形式a)因火灾、腐蚀、老化以及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发生泄漏,造成环境污染;b)废水处理设

6、施故障,导致废水事故排放,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c)储存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的仓库或储罐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导致大气污染或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d)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和泄漏,导致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事故排放,造成大气环境污染;e)进入废气和废水治理设施作业的工作人员因操作不当、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设施故障等原因引发安全事故;f)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危险物质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载体本身出现的故障及其它意外原因,产生汽车翻车、撞船或沉船等事故,引发危险物质火灾、爆炸或泄露,造成环境污染。5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成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由内因性指标和外因性指标两个部分

7、组成(详见附录A)。内因性指标,用于评价企业危险物质规模、生产工艺/设备、污染治理设施、厂址环境敏感性等客观情况的指标。它反映企业因客观因素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环境风险程度,包括生产因素和厂址环境敏感性两大类指标(详见附录B)。外因性指标,用于评价企业执行环境保护和其他有关政策法规情况的指标。它反映企业因管理水平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环境风险程度,包括综合管理、生产设备检修管理、风险源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四大类指标(详见附录C)。5.1 内因性指标5.1.1 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指标,是内因性指标中的一级指标,由环境风险物质规模、生产工艺/设备、污染治理设施3个二级指标组成。(1)危险物质规模针对企业的生产原

8、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统计企业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对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见附录D)确定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并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 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以下公式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

9、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将Q 值划分为:(1)Q0.5(2)0.5Q1(3)1Q5(4)5Q10(5)10Q20(6)Q20。企业危险物质规模Q值越大,则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后果越严重。若企业危险化学品日常最大储存量有等于或超过规定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风险较高。(2)生产工艺/设备企业生产工艺若有高温、高压、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工艺过程,其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较高。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是指按照GB20576至GB2060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所确定的化学物质

10、。企业不得使用或采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最新年本)中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高,产生风险的概率就越低。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能够有效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在温度控制、药剂添加等方面更加智能合理,生产线异常情况的监控更加及时、准确,因此能够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3)污染治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废水排放量越大的企业,其废水事故排放可能产生的后果就越严重。废水处理设施应根据废水的特性采取合理的分流分质处置。废水应使用明管收集和输送,不得使用埋地管道输送的方式。废气处理设施。企业应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序合理设置废气收集装置。企业应结合排放废气的不同

11、类型分类收集处理。废水、废气的治理工艺应根据企业废水和废气排放的类型、排放量等因素合理设计,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5.1.2 厂址环境敏感性厂址环境敏感性指标,是内因性指标中的一级指标,由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是否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厂区周边是否有人口密集区、厂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等4个二级指标组成。(1)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若企业厂址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集雨范围)、东江支流子流域(包括观澜河、坪山河、龙岗河流域)以及排污口直接设于近海海域,其环境风险显著增大。(2)是否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企业选址应远离基本生态控制线,若厂址位于基本生态

12、控制线范围内或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边界100米范围内,环境风险显著增大。(3)厂区周边是否有人口密集区若企业周边200米范围内有大气环境敏感点如学校、医院、住宅等人口密集区,其环境风险水平高于其他区域的企业。(4)厂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厂区总平面布置必须符合防范环境及安全风险的要求。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车间、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废气处理设施应位于厂区的边缘以及所在地区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生产区、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污染治理设施等风险源之间及其与周围民居、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水源地、重要地面水体之间还应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距离。5.2 外因性指标5

13、.2.1 综合管理综合管理指标由涉及安全评价、体系认证、环保规定执行等方面的9个二级指标构成。5.2.2 风险源管理风险源管理由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污染治理设施管理、生产环节管理、危险废物管理、运输管理5个二级指标构成。5.2.3 设备检修管理设备检修管理由建立生产设备设施隐患排查机制、设备检修管理制度2个二级指标构成。5.2.4 环境应急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由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备案、应急演习、应急物资准备共4个二级指标构成。6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6.1 基本方法企业环境风险等级,通过外因性指标对内因性指标进行修正,取得企业环境风险的评分结果,再将评分结果与环境风险等级进行比对后,确定该企业的环境

14、风险等级。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分为六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具体见表1。表1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环境风险级别评价指标分值一级120二级100-119三级80-99四级60-79五级40-59六级406.2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特殊情形环境风险评估机构在现场勘查中,若发现企业有下列(1)、(2)、(3)、(4)情形之一的,其风险等级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上调一级;若发现企业有下列(5)情形之一的,其风险等级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上调二级;若企业同时有两种以上情形的,风险级别上调情况根据其具体情形进行累加计算,最高不超过一级。具体情形如下:(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

15、护主管部门批准的; (2)未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 (3)过去一年被吊销排污许可证的;(4)过去一年被责令限期治理的;(5)过去一年发生过环境污染事件(IV级以上,包括IV级)的。附录A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构成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内因性指标外因性指标生产因素厂址环境敏感性厂址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厂区周边是否有人口密集区环境风险物质规模污染治理设施生产设备检修管理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厂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厂址是否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生产环节管理危险废物管理综合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生产工艺/设备运输管理风险源管理附录B

16、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内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序号指标项目评分依据指标分值(分)1生产因素环境风险物质规模危险物质规模(Q)10Q3525Q103031Q52540.5Q1205Q0.5156存在重大危险源57生产工艺/设备涉及高温或高压、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工艺过程58具有国家规定限期淘汰的工艺名录和设备39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010中211低412污染治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废水排放量(E)100 t/dE413E100 t/d214废水分流不合理215采用埋地管道方式收集和输送车间生产废水216废水处理装置及工艺选用不合理317废气处理设施废气未有效收集处理118废气处理装置及工艺选用不合理31

17、9厂址环境敏感性厂址位于水环境敏感区厂址位于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流域520排污口直接设于近海流域521厂址位于具饮用水功能的水库集雨范围1022厂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523厂址周边200米范围内有居住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524厂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2附录C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外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序号指标项目评分依据指标分值(分)1综合管理是否通过安全评价否+22是否按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否+23通过ISO14001认证否+14是否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否+15过去一年排放污染物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否+26过去一年排放重点污染物是否

18、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否+27过去一年是否因环境问题而受到行政处罚是+28生产区是否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否+19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是+210风险源管理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是否制定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否+211是否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否+112是否按要求实行重大危险源备案否+113是否设置剧毒品摄像监控装置否+114是否设置危险化学品摄像监控装置否+115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化学品的场所装是否设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报警装置否+216贮存的危险化学品是否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否+117是否设置符合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消防

19、要求的仓库和储罐否+218剧毒化学品及贮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是否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否+219是否按照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危害特性、相容性以及灭火方法的差异选择合理的储存方式否+220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量及储存安排是否符合GB15603-1995第6.2条的要求否+221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通风、电气、防泄漏、防自然灾害等措施是否符合安全、消防要求。否+322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是否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否+123是否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否+224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是否经专业培训后上岗否+225污染治理设施管理是否制定污染治理设施安全作业规程否+

20、126是否制定污染治理设施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操作规程否+227废水处理池的防护栏杆是否符合GB 4053.3的相关要求否+128废水排污口是否满足规范化要求否+129是否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以及污染物排放台账否+130是否建立具备废水采样分析能力的化验室否+131是否按要求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施否+232生产环节管理是否制定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否+133生产或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车间,是否制定消除火源(如静电火花、烟头等)的相关措施和制度否+234是否制定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事故状态下的安全措施否+235厂房内设置甲、乙物品的中间仓库时,其储量是否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否+2

21、36生产作业场所通风、电气、防泄漏、防自然灾害等措施是否符合安全、消防要求否+237生产作业场所安全设施、生产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否+138从事车间生产的工作人员是否经培训上岗否+239危险废物管理是否制定并落实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否+140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是否满足消防、防雨、防腐、防渗要求否+141是否按照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进行分类收集、包装、贮存否+142危险废物转移是否执行联单制度否+243是否按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警告标志和标签否+144负责危险废物的管理人员是否经培训上岗否+145运输管理是否制定并落实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否+246是否按规定取得危险物品道路运输许可证否+247运输

22、车辆车容、车况是否良好否+248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装卸是否符合要求否+149承载危险化学品的车辆是否有明显的标志或适当的信号否+150设备检修管理是否建立生产设备设施隐患排查机制是否151是否建立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是否152环境应急管理是否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否+25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否通过评审,并报相应的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否+154是否定期举行事故应急预案演习与培训否+255应急物资准备厂区内是否设置雨水截排水措施否+256事故应急池容积是否符合非正常工况下的事故废水及消防废水收集的要求否+257是否备有与企业环境风险性质相匹配的其他应急设施、设备、器材等物资,制定并落实了事故应急物资

23、管理制度否+2注:企业不涉及的指标项目,对应的指标不加分。附录D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序号物质名称CAS号临界量(吨)备注第一部分1甲醛50-00-00.52四氯化碳56-23-57.531,1-二甲基肼57-14-77.54乙醚60-29-7105甲基肼60-34-47.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6苯胺62-53-357敌敌畏62-73-72.58甲醇67-56-1500*9异丙醇67-63-0510丙酮67-64-11011三氯甲烷67-66-31012丁醇71-36-3513苯71-43-210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4天然气74-82-8515溴甲烷74-83-97.516乙

24、烯74-85-1517乙炔74-86-2518氯甲烷74-87-31019碘甲烷74-88-41020甲胺74-89-5521氰化氢74-90-82.522甲硫醇74-93-1523丙烷74-98-6524氯乙烯75-01-4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25乙胺75-04-71026乙腈75-05-81027乙醛75-07-0528乙硫醇75-08-11029二氯甲烷75-09-21030二硫化碳75-15-01031二甲基硫醚75-18-31032环丙烷75-19-4533环氧乙烷75-21-87.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34异丁烷75-28-5535异丙基氯75-29-6536异丙胺75-31

25、-05371,1-二氯乙烯75-35-4538光气75-44-50.2539三甲胺75-50-32.540丙烯亚胺75-55-81041环氧丙烷75-56-910422-氨基异丁烷75-64-9543三甲基氯硅烷75-77-47.544二甲基二氯硅烷75-78-52.545甲基三氯硅烷75-79-62.546丙酮氰醇75-86-52.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47三氯硝基甲烷76-06-20.2548硫酸二甲酯77-78-10.2549四乙基铅78-00-22.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50异丁腈78-82-01051二氯丙烷78-87-57.552三氯乙烯79-01-61053乙酸甲酯79-20

26、-9554过氧乙酸79-21-0555氯甲酸甲酯79-22-12.556三氟氯乙烯79-38-9557甲基丙烯酸甲酯80-62-655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4-74-21059甲苯-2,6-二异氰酸酯91-08-7560萘91-20-3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61联苯胺92-87-50.5621,2-二氯苯95-50-110633,4-二氯甲苯95-75-01064氯乙酸甲酯96-34-47.565硝基苯98-95-310662,6-二氯-4-硝基苯胺99-30-95674-硝基苯胺100-01-6568乙苯100-41-41069苯乙烯100-42-51070N-甲基苯胺100-61-8571

27、1,4-二氯苯106-46-71072对苯醌106-51-4173环氧氯丙烷106-89-81074丁烷106-97-85751-丁烯106-98-95761,3-丁二烯106-99-05772-丁烯107-01-7578丙烯醛107-02-82.5793-氯丙烯107-05-15801,2-二氯乙烷107-06-27.5812-氯乙醇107-07-35823-氨基丙烯(烯丙胺)107-11-9583丙腈107-12-0584丙烯腈107-13-11085乙二胺107-15-310862-丙烯-1-醇107-18-67.587乙烯基甲醚107-25-5588氯甲基甲醚107-30-22.589

28、甲酸甲酯107-31-3590醋酸乙烯108-05-47.591异丙基氯甲酸酯108-23-67.592三聚氯氰108-77-01093甲苯108-88-31094氯苯108-90-7595环己胺108-91-81096环己酮108-94-1597苯酚108-95-2598醋酸正丙酯109-60-4599氯甲酸正丙酯109-61-55100亚硝酸乙酯109-95-55101呋喃110-00-92.5102正己烷110-54-3500*103环己烷110-82-710104哌啶110-89-47.5105己二腈111-69-32.5106正辛醇111-87-57.5107丙烯115-07-151

29、08二甲醚115-10-65109异丁烯115-11-75110四氟乙烯116-14-35111六氯苯118-74-111122,4,6-三硝基甲苯118-96-751132,4-二氯苯酚120-83-251142,4-二硝基甲苯121-14-25115反式-丁烯醛123-73-910116二甲胺124-40-35117甲基丙烯腈126-98-72.51182-氯-1,3-丁二烯126-99-85119四氯乙烯127-18-410120苯乙腈140-29-41121丙烯酸丁酯141-32-25122丁酰氯141-75-35123乙酸乙酯141-78-6500*1242,4,6-三溴苯胺147-

30、82-05125乙撑亚胺151-56-45126乙拌磷298-04-40.5127肼302-01-27.5128氟乙酸甲酯453-18-90.25129丙二烯463-49-05130乙烯酮463-51-42131羰基硫463-58-12.51321,3-戊二烯504-60-95133溴化氰506-68-32.5134氯化氰506-77-47.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35四硝基甲烷509-14-85136硫氰酸甲酯556-64-9101372-氯丙烯557-98-25138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584-84-951391-氯丙烯590-21-65140氰酸钾590-28-32.51

31、41过氯甲基硫醇594-42-35142三氟溴乙烯598-73-25143反式-2-丁烯624-64-65144异氰酸甲酯624-83-95145一氧化碳630-08-07.5146乙烯基乙炔689-97-45147丙烯酰氯814-68-61148氧化镉1306-19-00.25149五氧化二磷1314-56-310150甲基萘1321-94-45151三氧化二砷1327-53-30.2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52二甲苯1330-20-710153甲基叔丁基醚1634-04-45154二氯异氰尿酸钠2893-78-92.5155环氧溴丙烷3132-64-72.5156碳酸镍3333-67-3

32、0.25157氯酸钾3811-04-9100*158二氯硅烷4109-96-05159丁烯醛4170-30-310160硝酸铵6484-52-250161汞7439-97-60.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62砷7440-38-20.2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63二氧化硫7446-09-52.5164三氧化硫7446-11-92.5165四氯化钛7550-45-01166过氯酰氟7616-94-62.5167三氟化硼7637-7-22.5168氯化氢7647-01-02.5169磷酸7664-38-22.5170氟化氢7664-39-35171氨7664-41-77.5172硝酸7697-37

33、-27.5173氯化镍7718-54-90.25174亚硫酰氯7719-09-75175三氯化磷7719-12-27.5176溴7726-95-62.5177铬酸7738-94-50.25178氯酸钠7775-09-9100*179铬酸钠7775-11-30.25180砷酸氢二钠7778-43-00.25181氟7782-41-40.5182氯7782-50-51183硫化氢7783-06-42.5184硒化氢7783-07-50.25185硫酸铵7783-20-210186二氟化氧7783-41-70.25187四氟化硫7783-60-01188三氯化砷7784-34-17.5189砷化氢7

34、784-42-10.5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90硫酸镍7786-81-40.25191铬酸钾7789-00-60.25192氯磺酸7790-94-50.5193高氯酸铵7790-98-95194一氧化二氯7791-21-15195磷化氢7803-51-22.5196锑化氢7803-52-32.5197硅烷7803-62-52.5198发烟硫酸8014-95-72.5199一氯化硫10025-67-92.5200三氯硅烷10025-78-25201氧氯化磷10025-87-32.5202四氯化硅10026-04-75203溴化氢10035-10-62.5204七水合砷酸氢二钠10048-95-

35、00.22205二氧化氯10049-04-40.5206一氧化氮10102-43-90.5207二氧化氮10102-44-01208氯化镉10108-64-20.25209硫酸镉10124-36-40.25210三氯化硼10294-34-52.5211白磷12185-10-35212羰基镍13463-39-30.5213五羰基铁13463-40-61214硫酸镍铵15699-18-00.25215硫氢化钠16721-80-52.5216氟硅酸16961-83-45217乙硼烷19287-45-71218戊硼烷19624-22-70.25219四氧化锇20816-12-00.25220丁烯251

36、67-67-35221硝基氯苯25167-93-55222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26447-40-50.5223甲苯二异氰酸酯26471-62-52.5224乙酰甲胺磷30560-19-10.25225硫63705-05-510226石油气68476-85-75227煤气(CO,CO 和 H2,CH4 的混合物等)/7.5228铜及其化合物(以铜离子计)/0.25229锑及其化合物(以锑计)/0.25230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0.25231钼及其化合物(以钼计)/0.25232钒及其化合物(以钒计)/0.25233锰及其化合物(以锰计)/0.25234油类物质(矿物油类,如石油、

37、汽油、 柴油等;生物柴油等)/2500*235剧毒化学物质/5236有毒化学物质/50237CODCr 浓度10000mg/L 的有机废液/10238NH3-N 浓度2000mg/L 的废液/1第二部分2391,2,3-三氯代苯87-61-652401,2,4-三氯代苯120-82-12.52411,2,4,5-四氯代苯95-94-352421,2-二硝基苯528-29-00.52431,3-二硝基苯99-65-00.52441-氯-2,4-二硝基苯97-00-752455-叔丁基-2,4,6-三硝基间二甲苯81-15-25246五氯硝基苯82-68-80.52472-甲基苯胺95-53-47.52482-氯苯胺95-51-25249壬基酚25154-52-31250支链-4-壬基酚84852-15-31251六氯-1,3-丁二烯87-68-32.5252萤蒽206-44-00.5253精蒽120-12-75254粗蒽120-12-75255一氯丙酮78-95-52.5256全氟辛基磺酸1763-23-15257全氟辛基磺酸铵29081-56-95258全氟辛基磺酸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