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326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市地方性标准 DB编号:DBJ/T01-64-2012备案号:J10199-2012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Appli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mineral admixtures in concrete2012-发布 2012-实施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发布目 次1 总 则12 术语、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23 一般规定34 矿物掺合料的技术要求44.0 通用要求44.1 粉煤灰44.2 粒化高炉矿渣粉44.3 硅灰44.4 钢渣粉54.5 沸石粉54.6 石灰石粉54.7 复合掺合料65 矿物掺合料的检验与验收75.1 试验方法75.2 检验与

2、验收75.3 储与标识86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96.1 基本规定96.2 配合比设计117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工程应用127.1 制备和运输127.2 浇筑与成型127.3 养护128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冬期施工149 质量检验评定15附录A 矿物掺合料细度试验方法(气流筛法)16附录B 矿物掺合料胶砂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及活性指数测试方法19附录C 含水量试验方法22附录D 吸铵值测定方法231 总 则1.0.1 为规范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达到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工程质量、延长混凝土结构物使用寿命的目的,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渣

3、粉、沸石粉、石灰石粉和复合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1.0.3 混凝土掺用矿物掺合料,除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矿物掺合料: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份,具有规定细度,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且掺量不小于5%的粉体材料。2.1.2 粉煤灰:从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粉末,分为F类和C类。1 F类粉煤灰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2 C类粉煤灰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其氧化钙含量一般大于10%。2.1.3 粒化高炉矿渣粉:从炼铁高炉中排出的,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经淬冷成粒后粉磨

4、所得的粉体材料。2.1.4 硅灰:从冶炼硅铁合金或工业硅时通过烟道排出的粉尘,经收集得到的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粉体材料。2.1.5 钢渣粉:从炼钢炉中排出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经消解稳定化处理后粉磨所得的粉体材料。2.1.6 沸石粉:将天然斜发沸石岩或丝光沸石岩磨细制成的粉体材料。2.1.7石灰石粉:以一定品位纯度的石灰石为原料,经粉磨至规定细度的粉状材料。2.1.8 复合矿物掺合料:将本规程所列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复合后的粉体材料。2.1.9 胶凝材料: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与矿物掺合料的总称。2.1.10 水胶比:混凝土用水量与胶凝材料重量之比。2.2 符号

5、b 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率(%);m f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m b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m c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kg/m3)。3 一般规定3.0.1 配制强度等级为C60及C60以上的混凝土,宜采用级粉煤灰、级沸石粉、硅灰及S95级及以上粒化高炉矿渣粉或复合掺合料,C60以下的混凝土可采用其他等级的矿物掺合料。3.0.2 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了解水泥中混合材的品种和掺量,并通过充分试验确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3.0.3 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同时掺加外加剂,外

6、加剂与水泥及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和合理掺量应由试验确定,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3.0.4 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核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3.0.5 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 4 矿物掺合料的技术要求4.1 粉煤灰4.1.1 粉煤灰质量指标应满足表4.1.1要求粉煤灰质量指标 表4.1.1序号项目级别1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 不大于1225452需水量比,% 不大于951051153烧失量,% 不大于58154含水量,% 不大于15三氧化硫,% 不大于36游离氧化钙,% 不大

7、于F类粉煤灰1.0C类粉煤灰4.0注: 1、级粉煤灰主要用于无筋混凝土,不应用于结构钢筋混凝土。2、C类粉煤灰安定性试验须合格。4.2 粒化高炉矿渣粉4.2.1 粒化高炉矿渣粉质量指标应满足表4.2.1要求。粒化高炉矿渣粉质量指标 表4.2.1序号项目级别S105S95S751密度,g/cm3 2.82比表面积,m2/kg 5004003003活性指数,%7d 957555428d 10595755流动度比,% 956含水量,% 1.07烧失量,% 3.0注:当掺加石膏或其他助磨剂时,应在报告中注明其种类及掺量。4.3 硅灰4.3.1 硅灰质量指标应满足表4.3.1要求硅灰质量指标 表4.3.

8、1项 目技术指标比表面积(m2/kg)15000二氧化硅含量(%)85含水量(%)3.0烧失量(%)4.0需水量比(%)125氯离子含量(%)0.024.4 钢渣粉4.4.1 钢渣粉质量指标应满足表4.4.1要求。钢渣粉质量指标 表4.4.1项 目技术指标级 别级级比表面积(m2/kg)400密度(g/cm3)2.8含水量(%)1.0游离氧化钙含量(%)3.0三氧化硫含量(%)4.0碱度系数1.8活性指数(%)7d655528d8065流动度比(%)90安定性沸煮法合格压蒸法(当钢渣中氧化镁含量大于13时应检验合格)4.5 沸石粉4.5.1 沸石粉质量指标应满足表4.5.1的要求沸石粉质量指标

9、 表4.5.1项 目级 别吸铵值,meq/100g 13010090细度(80m方孔筛筛余), (%) 41015需水量比 (%) 12512012028d活性指数, (%) 7570624.6 石灰石粉4.6.1 石灰石粉质量指标应满足表4.6.1要求。石灰石粉质量指标 表4.6.1项目技术指标碳酸钙含量(%)75细度(45um方孔筛筛余,%)25活性指数(%)7d6028d60流动度比(%)90含水率(%)1.0MB值1.4安定性 (压蒸法)合格4.7 复合掺合料4.7.1 复合掺合料质量指标应满足表4.7.1要求。复合掺合料质量指标 表4.7.1项 目技术指标细度45m方孔筛筛余(% )

10、12比表面积(m2/kg)350活性指数(%)7d5028d75流动度比(% )95含水量(%)1.0三氧化硫含量(% )3.5烧失量(% )8.0氯离子含量(% )0.02注:C类粉煤灰不宜用于复合掺合料。5 矿物掺合料的检验与验收5.1 试验方法5.1.1 矿物掺合料的细度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 筛余量()应按本规范附录A测定;2比表面积应按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8074测定;硅灰的比表面积应用BET氮吸附法测定。5.1.2 矿物掺合料的密度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测定。5.1.3 矿物掺合料流动度比和活性指数应按本规范附录B测定。5.1.4 钢渣粉、C类粉煤灰的安定

11、性试验以30%等量取代水泥,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和水泥压蒸安定试验方法GB/T750进行测定。5.1.5 矿物掺合料的含水量应按本规程附录C测定。5.1.6 沸石粉的吸铵值应按本规程附录D测定。5.1.7 钢渣粉中游离氧化钙、氧化镁含量按钢渣化学分析方法YB/T140测定;其它矿物掺合料的化学指标,烧失量、二氧化硅、游离氧化钙、氧化钙、三氧化硫和氯离子含量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测定。5.1.8 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按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测定;其中粒化高炉矿渣粉、石灰石粉和钢渣粉应与符合GB175要求的硅酸盐水泥按质量比1:1混合均

12、匀后,再按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测定。5.2 检验与验收5.2.1 矿物掺合料应按批进行检验,供应单位应出具出厂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厂名、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编号、级别、生产日期、代表数量及本批检验结果和结论等,并应定期提供型式检验报告。检验项目及结果应满足第4节技术要求。5.2.2 矿物掺合料进场时,应按下列规定及时取样检验:1 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 散装矿物掺合料:应从同一批次任一罐体的三个不同部位各取等量试样一份,每份不少于5.0kg,混合搅拌均匀,用四分法缩取比试验需要量大一倍的试样量; 2) 袋装矿物掺合料:应从每批中任抽10袋,从每袋中各取等量试样

13、一份,每份不少于1.0kg,按上款规定的方法缩取试样;2 矿物掺合料进场检验项目、组批条件及批量应符合表5.2.2规定。 矿物掺合料进场检验项目、组批条件及批量 表5.2.2序号矿物掺合料名称检验项目验收组批条件及批量检验项目的依据及要求1粉煤灰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安定性(C类粉煤灰)同一厂家相同级别连续供应200 t/批(不足200t,按一批计)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粒化高炉矿渣粉比表面积流动度比活性指数同一厂家相同级别连续供应500 t/批(不足500t,按一批计)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3硅灰需水量比烧失量同一厂家连续供应30 t/批(不足

14、30t,按一批计)本规范表4.1.34钢渣粉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安定性同一厂家相同级别连续供应200 t/批(不足200t,按一批计)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钢铁渣粉GB/T28293-20125沸石粉吸氨值细度需水量比同一厂家相同级别连续供应120t/批(不足120t,按一批计)产品标准6石灰石粉细度活性指数流动度比MB值同一厂家连续供应200 t/批(不足200t,按一批计)本规程7复合矿物掺合料细度(比表面积或筛余量)流动度比活性指数同一厂家连续供应500 t/批(不足500t,按一批计)本规程注:可根据需要检验表5.2.2以外的其他项目。5.2.3 矿物掺合料的

15、验收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矿物掺合料的验收按批进行,符合检验项目规定技术要求的可以使用。2 当检验项目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降级使用或按不合格品处理。5.3 存储与标识5.3.1 矿物掺合料存储时,单独存放,严禁与其他材料混杂,防止受潮。存储期超过3个月时,使用前应进行复验。5.3.2 矿物掺合料标识应清晰准确,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级别、厂别、检验状态等。6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6.1 基本规定6.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和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施工要求,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进行。对有特殊要求的

16、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6.1.2 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6.1.3 矿物掺合料品种和掺量,应根据矿物掺合料本身的品质,结合混凝土其它参数、工程性质、所处环境等因素,参考以下原则选择确定:1 混凝土的水胶比较小、浇筑温度与气温较高、混凝土强度验收龄期较长时,矿物掺合料宜采用较大掺量;2 混凝土构件最小截面尺寸较大时,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水下工程混凝土以及有抗腐蚀要求的混凝土等,可在表6.1.2、6.1.3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掺量;3 对于最小截面尺寸小于150mm的构件混凝土(例如现浇楼板混凝土),宜采用较小坍落度,

17、矿物掺合料宜采用较小掺量;4 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或环境温度较低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宜采用较小掺量。6.1.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6.1.3的规定,配制C15强度等级及以下的混凝土,可不受此表限制。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要求 表6.1.3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 m)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0.60250280300室内潮湿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0.55280300300水位变动区环境水位频繁变动区环境露天环境冰冻线以上

18、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0.50320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受除冰盐影响环境0.45330盐泽土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的环境0.403306.1.4 矿物掺合料品种和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确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6.1.4-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6.1.4-2的规定。在无筋混凝土中,粉煤灰的级别和最大掺量可不受此表规定的限制。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表6.1.4-1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F类、级)0.4045350.404030粒化高炉矿

19、渣粉0.4065550.405545钢渣粉30参照产品标准20硅灰1010石灰石粉2520沸石粉1515复合掺合料0.4065550.405545注:1、 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 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4、C类粉煤灰用于结构混凝土时,安定性应合格,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但不应超过本表中F类粉煤灰的规定限量。C类粉煤灰不得用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及掺加膨胀剂或防水剂的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20、表6.1.4-2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F类、级)0.4035300.40252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55450.404535钢渣粉2010石灰石粉2015沸石粉1010硅灰1010复合掺合料0.4050400.404030注 1、 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 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6.1.5 矿物掺合料的强度影响系数参照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和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执

21、行。6.2 配合比设计6.2.1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首先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及其它性能要求确定配制强度,选择用水量和砂率。6.2.2 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进行系统配合比试验,建立胶水比与强度关系式时,可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并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按经试验建立的强度关系式计算混凝土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及其他组分的用量。6.2.3 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结构特点,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掺量(b)宜按表6.1-2和6.1-3选取。6.2.4 掺合料用量的确定矿物掺合料用量(ma)按式(6-1)确定; ma= mbb (6-1)式中:ma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

22、kg/m3)mb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b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率(%)6.2.5 计算每立方米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水泥用量(mc)mc= mb-ma (6-2)6.2.7 按重量法或绝对体积法确定单方混凝土的砂、石用量。6.2.8 外加剂的掺量应按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计。6.2.9 通过试配调整确定混凝土配合比。7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工程应用7.1 制备和运输7.1.1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7.1.2 各种矿物掺合料的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应按重量计,每盘计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1%。注:累计计量

23、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每盘混凝土的材料计量和的偏差。该项指标仅适用于采用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7.1.3 混凝土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行运送,混凝土运送到浇筑点时,应不离析、不分层,并应保证施工要求的工作性和均匀性。7.2 浇筑与成型7.2.1 混凝土运送到现场时,实测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1的规定。混凝土实测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mm) 表7.2.1要求的坍落度允许偏差4010509020100307.2.2 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漏振或过振。振捣后的混凝土表面不应出现明显的掺合料浮浆层。7.2.3 混凝土抹面时,应至少进行两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应

24、在泌浆结束、初凝前完成。7.3 养护7.3.1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养护,混凝土表面应覆盖并保持湿润。在高温季节、大风、日照较强等环境中或采用水胶比小于0.40的混凝土施工时,浇筑后应立即覆盖混凝土表面,并进行保湿养护。初凝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持续的加湿、保湿和保温养护。7.3.2 可单独或组合使用下列养护方法1 延长拆模时间;2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防水份蒸发薄膜,保证覆盖严密; 3 使用保水保温覆盖物(湿麻袋或吸水性毛毡等),持续保湿、保温; 4 在混凝土表面喷雾、喷水或蓄水; 5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蓄水养护时,蓄水厚度不宜小于150mm;6 构件表面涂刷养护剂或覆盖养护膜等经使用验证的其

25、它养护方法。7.3.3 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有补偿收缩、抗渗或缓凝要求的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 d; 当气温较低或在干燥环境下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7.3.5 对长度大于30米的竖向结构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3d;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或采用覆盖方式继续养护。7.3.6 混凝土蒸养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成型后预养温度不宜高于45,预养(静停)时间不得少于1h。2 蒸养时升温速度宜小于15/h,降温速度宜小于20/h,恒温温度不宜超过60。3 根据试验确定合理的养护制度。8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冬期施工8.1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结

26、构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8.2 冬施期间,有关各方首先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确定采用的施工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的要求进行施工。8.3 冬期施工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20kg/m3。8.4 冬期施工矿物掺合料和防冻剂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0时,受冻临界强度不得小于4.0MPa;2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20时,受冻临界强度不得小于5.0MPa。8.5 大体积混凝土掺合料用量应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要求及温升控制的需要通过试验确定,不宜采用防冻

27、剂,且不受临界强度的限制。8.6 水下混凝土掺合料用量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041的要求,可以不掺加防冻剂,同时不受临界强度的限制。8.7 冬期施工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8.8 用于混凝土的防冻剂中不得添加氯盐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并符合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J01-61的规定。8.9 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执行。9 质量检验评定9.1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质量检验评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检验评定。9.2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强度验收龄期

28、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规定。设计允许时,强度验收龄期宜为60天或90天。9.3 掺引气剂混凝土,每工作班应至少测定一次含气量,其测定值的允许偏差为1.0%。附录A 矿物掺合料细度试验方法(气流筛法)A.1 适用范围A.1.1 本附录规定了矿物掺合料细度试验用负压筛析仪的结构和组成,适用于矿物掺合料的细度检验。A.2 试验原理A.2.1 利用气流作为筛分的动力和介质,通过旋转的喷嘴喷出的气流作用使筛网里的待测粉状物料呈流态化,并在整个系统负压的作用下,将细颗粒通过筛网抽走,从而达到筛分的目的。A.3 仪器设备A.3.1 负压筛析仪:负压筛析仪主要由45m或80m方孔筛、筛

29、座、真空源和收尘器等组成,其中方孔筛内径为150mm,高度为25mm。A.3.2 天平:量程不小于5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A.4 试验步骤A.4.1 将测试用矿物掺合料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A.4.2 称取试样约10g,精确至0.01g,倒入45m或80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A.4.3 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A.4.4 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 000Pa6 000Pa,若负压小于4 000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A.4.5 在筛析过程中,发现有细灰吸附

30、在筛盖上,可用木锤轻轻敲打筛盖,使吸附在筛盖的灰落下。A.4.6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工作,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g。筛座示意图1喷气嘴;2微电机;3控制板开口;4负压表接口;5负压源及吸尘器接口;6壳体。A.5 计算结果45m或80m方孔筛筛余应按式(A-1)计算:F =(G1/G)100(A-1)式中:F 45m或80m方孔筛筛余,单位为百分数(%),计算至0.1%。G1 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G 称取试样的

31、质量,单位为克(g)。 A.6 筛网的校正 筛网的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他同等级标准样品,按A.4步骤测定标准样品的细度,筛网校正系数按式(A-2)计算:K =m0/m(A-2)式中:K 筛网校正系数,计算至0.1%。m0 标准样品筛余标准值,单位为百分数(%);m 标准样品筛余实测值,单位为百分数(%)。注:1、筛网校正系数范围0.81.2; 2、筛析150个样品后进行筛网的校正。附录B 矿物掺合料胶砂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及活性指数测试方法B.1 适用范围B.1.1 本附录规定了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渣粉、磷渣粉、沸石粉及其复合矿物掺合料胶砂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及活性指数的测试

32、方法。B.2 试验用仪器B.2.1 采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GB/T17671中所规定的试验用仪器。B.3 试验用材料B.3.1 水泥:采用基准水泥或合同约定水泥。B.3.2 砂: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GB/T17671规定的标准砂。B.3.3 水:自来水或蒸馏水。B.3.4 矿物掺合料:受检的矿物掺合料。B.4 试验条件及方法B.4.1 试验条件 试验室应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GB/T17671-1999中4.1的规定。试验用各种材料和用具应预先放在试验室内,使其达到试验室相同温度。B.4.2 试验方法B.4.2.1 胶砂配合比1 需水量比的胶砂配合比见表B

33、.4.2.1-1。 胶砂配合比 表B.4.2.1-1材 料对比胶砂受 检 胶 砂粉煤灰硅灰沸石粉水 泥(g)4502315140514051矿物掺合料(g)1351451451ISO砂(g)13505135051350513505水(mL)2251按使受检胶砂流动度达基准胶砂流动度值5mm调整注:表B4.2.1-1所示均为一次搅拌量。2 流动度比及活性指数的胶砂配合比见表B.4.2.1-2。 胶砂配合比 表B.4.2.1-2材 料对比胶砂受 检 胶 砂复合矿物掺合料粒化高炉矿渣粉钢渣粉沸石粉*石灰石粉水 泥(g)4502225131514051矿物掺合料(g)22511351451ISO砂(g

34、)13505135051350513505水(mL)2251注: 1、*在此沸石粉只进行活性指数检验.2、表B.4.2.1-2所示均为一次搅拌量。B.4.2.2 搅拌 把水加入搅拌锅里,再加入预先混匀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把锅放置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GB/T17671-1999中的6.3进行搅拌,开动机器后,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初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搅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个胶皮刮具将页片和锅具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再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

35、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B.4.2.3 试件的制备 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GB/T176711999中第7章进行。B.4.2.4 试件的养护1 试件脱模前处理和养护、脱模、水中养护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GB/T176711999中8.1、8.2和8.3进行。2 强度和试验龄期 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在下列时间里进行。3d72h45min;7d7d2h;28d28d8h;B.5 结果与计算B.5. 1 需水量比根据表B.4.2.1-1配合比,测得受检砂浆的用水量,按式(B-1)计算相应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比(RW),计算结果取整数。(B-

36、1)式中:RW 受检胶砂的需水量比,%;Wt 受检胶砂的用水量,g;225 基准胶砂的用水量,g。B.5. 2 流动度比 根据表B.4.2.1-2配合比,按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进行试验,分别测定对比胶砂和受检胶砂的流动度L0、L,按式(B-2)计算受检胶砂的流动度比(F),计算结果取整数。F = 100(B-2)式中:F 受检胶砂的流动度比,%;L0 受检胶砂的流动度,mm;L 基准胶砂的流动度,mm。B.5. 3 矿物掺合料活性指数:在测得相应龄期对比胶砂和受检胶砂抗压强度后,按式(B-3)计算矿物掺合料相应龄期的活性指数,计算结果取整数。A = 100(B-3)式中:A

37、矿物掺合料的活性指数,%;Rt 受检胶砂相应龄期的强度,MPa;R0对比胶砂相应龄期的强度,MPa。附录C 含水量试验方法C.1 将矿物掺合料放入规定温度的烘干箱内烘至恒重,以烘干前和烘干后的质量之差与烘干前的质量之比确定矿物掺合料的含水量。C.2 仪器设备1 烘干箱可控制温度不得低于110,最小分度值不得大于2。2 天平量程不得小于50g,最小分度值不得大于0.01g。C.3 称取矿物掺合料试样约50g,应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C.4 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C.5 将矿物掺合料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C.6 含水

38、量计算W =(1 0)/ 1100 (C-1)式中:W 含水量,单位为百分数(%);计算至0.1%;1 烘干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0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附录D 吸铵值测定方法D.1 试剂1 氯化铵溶液 lmol/L2 氯化钾溶液 lmol/L3 硝酸铵溶液 0.005mol/L4 硝酸银溶液 5%5 NaOH标准溶液 0.1mol/L6 甲醛溶液 38%7 酚酞酒精溶液 1%D.2 测试步骤1 称取通过80m筛的沸石粉风干样1.000g,置于150mL的烧杯中,加入100mL的lmol/L的氯化铵溶液;2 将烧杯放在电热板上或调温电炉上加热微沸2h(经常搅拌,可补充水,保持杯中溶液不少于30ml);3 趁热用中速滤纸过滤,取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洗烧杯和滤纸沉淀,再用0.005mol/L的硝酸铵淋洗至无氯离子(用黑色比色板滴两滴淋洗液,加入一滴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表明无氯离子);4 移去滤液瓶,将沉淀物移到普通漏斗中,用煮沸的lmol/L氯化钾溶液每次约30mL冲洗沉淀物。用一干净烧杯承接,分四次洗至100mL120mL为止;5 在洗液中加入10mL甲醛溶液静置20min;6 加入28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直至微红色为终点(半分钟不退色),记下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