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337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working face grouting in Coal mineNB - 201* 主编部门: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批准部门: 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 年 月 日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83号),按照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有关要求,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组织、河南煤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及专题论证,认真总结了国内成熟的煤矿井巷工作面注

2、浆技术成果和工艺经验,经多次会议研究论证,并以多种形式征求全国煤炭系统有关专家和单位意见,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最后审查定稿。本规范共七章、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施工准备、立井井筒注浆工程施工及验收、斜井与巷道注浆工程施工及验收、注浆工程验收程序及两个附录和条文说明等。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河南煤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主编单位河南煤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文化北路,邮编450000)。主编单位:河南煤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河南国龙矿业建设

3、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目 录1 总则42 规范性引用文件53 术语和定义64 施工准备84.1 技术准备84.2 施工设备及物资准备84.3 施工组织准备94.4 施工工期计划95 立井井筒注浆工程施工及验收105.1 一般规定105.2 工作面注浆钻孔施工105.3 立井井壁注浆钻孔施工155.4 注浆施工155.5 立井井筒注浆钻孔工程验收175.6 立井井筒注浆工程验收196 斜井、巷道注浆工程施工及验收216.1 一般规定216.2 斜井、巷道注浆钻孔施工226.3 巷道工作面注浆施工236.4 巷道后注浆施工246.5 巷道工作面止浆墙施工256.6 止浆墙的验收26

4、6.7 注浆钻孔工程验收276.8 注浆工程验收277 工作面注浆工程验收程序28附录A 煤矿井下注浆孔钻探原始记录表29附录B 煤矿井下原始注浆记录表30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为加强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的施工与验收管理,规范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保障井巷注浆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及生产的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的施工与验收。1.0.3煤矿井巷工程的相关合同和工程技术文件对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1.0.4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5、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行本)适用于本文件。GB50511 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213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 AQ 1083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MT/T1150 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注浆孔施工技术规范GB/T19923 工业用水标准GB/T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4209 水玻璃标准GB/T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12719 矿

6、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3 术语和定义 3.0.1 壁间注浆 grouting between linings 井筒采用双层井壁支护时,为预防或封堵井壁漏水,在两层井壁之间的空隙注入封水材料。(来自AQ 1083-2011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3.0.2 壁后注浆 grouting behind lining在井壁外侧和围岩裂隙、孔隙中注入封水材料。 3.0.3 浆液有效扩散距离 effective diffusionlengthofgrout以注浆孔为中心,浆液径向向外扩散满足堵水加固目的有效距离。(来自GBT1566322008)3.0.4 注浆段高stage height ofgrout

7、ing将需要注浆岩层划分为若干段依次注浆时,每段的注浆长度。(来自GBT1566322008) 3.0.5 下行式注浆 downward grouting 钻孔钻进与注浆自上而下分层或分段交替进行的注浆作业。(来自GBT1566322008)3.0.6 上行式注浆upward grouting注浆孔一次钻至设计深度自下而上分层或分段依次进行的注浆作业。(来自GBT1566322008)3.0.7 浆液配合比 mixture ratio grouting liquid 组成浆液各种材料的比例。3.0.8 注浆压力grouting pressure注浆时,克服浆液流动阻力并使浆液扩散一定范围所需的

8、压力。(来自GBT1566322008)3.0.9 止浆垫 grout cover;grouting pad 工作面注浆时,预先在含水层上方构筑的,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并防止向掘进工作面漏浆、跑浆的混凝土构筑物。(来自GBT1566322008) 3.0.10 止浆墙 wall for grouting 在巷道中需要注浆的地段,预先构筑的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并防止向巷道中漏浆、跑浆的混凝土构筑物。(来自GBT1566322008)3.0.11 止浆岩帽 rock plug 井巷工作面预注浆时,暂留在含水层上(前)方,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并防止向掘进工作面漏浆、跑浆的岩柱。(来自GBT15663

9、22008) 3.0.12 化学浆液 Chemical grout 指用于注浆工程的有机系注浆材料与水玻璃类浆液的统称。 3.0.13 孔口管 Orifice tube 在钻孔孔口一定深度范围内安装的能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可连接孔口注浆装置,并能起到防塌和导向作用的钢管。(来自注浆手册术语)3.0.14 注浆终压 final pressureofgrouting;final grouting pressure注浆结束时注浆孔口输入浆液的压力。(来自GBT1566322008) 3.0.15工作面预注浆 pregroutingfrom the site;face pregrouting 在凿井和巷

10、道掘进过程中,对地下岩层从工作面进行的注浆作业。(来自GBT1566322008)4 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4.1.1 注浆工程施工前应收集施工区域内相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施工、设计等技术资料。 4.1.2 注浆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注浆工程量的大小、工期、技术复杂程度等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进行审批。 4.1.3 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规程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1 工程概况;2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3 施工目标、要求; 4 施工方案;5 施工工艺;6 主要技术参数;7 施工材料要求及用量预测;8 生产系统和劳动组织;9 施工工期安排;1

11、0 质量、安全、环保技术措施;11 主要机械设备及操作规程;12 避灾路线图和应急预案;13 附图(地质柱状图、钻孔布置平面图、钻孔剖面图等)。4.1.4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1 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2 工程质量技术保障措施;3 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4 避灾路线图。4.2 施工设备及物资准备4.2.1 施工设备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确保连续作业。4.2.2 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和构件,应符合设计规定及有关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并应具有合格证明。4.2.3 注浆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 4.2.4 注浆浆液的主要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浆液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可注性; 2 浆液对注浆设

12、备、管路、橡胶制品等无腐蚀性,并且容易清洗;3 浆液固化后结石率符合要求。 4.3 施工组织准备4.3.1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作业规程配备足够的作业人员,并持证上岗。4.3.2 在钻探注浆施工时,井下直接作业人员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 钻探施工时,每台钻机专业操作工应不少于3人;2 注浆施工时,每班注浆施工人员应不少于6人。 4.4 施工工期计划4.4.1 为确保注浆质量,施工工期应按注浆施工组织设计执行,不应压缩合理工期。4.4.2 注浆合理工期应包含:施工准备、止浆垫(墙)的浇筑与凝固时间、孔口管的埋设与凝固时间、止浆垫(墙)与井壁(巷道)的加固、注浆孔钻进与扫孔、注浆与凝固时间、注浆

13、效果检验等工序占用的合理时间。5 立井井筒注浆工程施工及验收 5.1 一般规定5.1.1 在立井井筒施工过程中,对穿过的主要含水层(段),应采取注浆治水的施工措施。5.1.2 立井基岩段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 含水层单层涌水量大于10m/h,应进行井筒工作面预注浆;2含水层单层涌水量小于10m/h,但含水层层数较多(两层以上),应进行井筒工作面预注浆;3 制定注浆堵水施工方案时,还应考虑冻结法、钻井法施工的深度以及其他因素。 5.1.3注浆方案确定之后,施工单位应编制注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技术措施),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报批。5.1.4 立井井筒采取工作面注浆,工作面静水压力大于1MPa

14、时,孔口管应安装反压和防喷装置。5.1.5 注浆过程中应设专人观察井壁变化、跑浆等情况,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注浆并进行处理。5.1.6井壁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壁后岩石的集中出水点进行导水处理,保证井壁混凝土浇筑质量,为壁后注浆提供条件。 5.2 工作面注浆钻孔施工5.2.1 工作面注浆钻孔位置的确定:工作面注浆钻孔位置的确定应根据井筒断面面积、工作面岩性、含水层水压大小等具体情况确定;孔口管底部到含水层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冲积层中,安全距离不小于15m;基岩段中安全距离不小于10m。5.2.2 工作面预注浆段高的确定:工作面注浆段高可根据井检孔资料,结合含水层厚度、含水层数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15、一般宜30-50m,但单个段高不宜大于100m。 5.2.3 注浆工程施工前,应对止浆垫以上井壁进行强度验算,根据计算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时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5.2.4 注浆钻孔施工前应在含水层上方预先浇筑混凝土止浆垫,或在含水层上方预留岩帽做止浆垫,岩帽止浆垫厚度应满足本规范5.2.1的规定。5.2.5采用混凝土止浆垫,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止浆垫应与井壁一同浇筑;不能与井壁一同浇筑时,应在混凝土止浆垫达到设计要求后,先加固止浆垫,然后再注浆堵水;2 混凝土止浆垫的厚度,应根据注浆压力、混凝土强度等参数计算确定;3 采用混凝土止浆垫注浆时应对井壁混凝土强度进行验算;5.2.6 平面型止浆垫

16、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5.2.6) 式中:K安全系数(一般取1.01.5); P设计注浆终压(MPa); H止浆垫厚度(m); R井筒净半径(m); 混凝土使用龄期许用抗压强度(MPa)。5.2.7 单级球面型止浆垫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5.2.7) (5.2.7) 式中: P0注浆终压,MPa; r井筒荒半径,m; h球面失高,m; 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MPa; R37混凝土37d的极限抗压强度,MPa;(一般取28d强度的2/3,或按试件实测数据取用) K安全系数,23; 5.2.8 单级平底型止浆垫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5.2.8) (5.2.8) 式中: P0注浆终压,MPa; r井筒

17、荒半径,m; 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MPa; Bp平底形止浆垫厚度,m; 5.2.9 双级柱型(水下)止浆垫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5.2.9) (5.2.9) 式中: 超载系数1.11.2; m1水下止浆垫材料工作条件系数,0.7 0.8,非水下止浆垫为1.0; Co止浆垫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止浆垫材料的重度,106N/m3 C止浆垫材料与井壁的联接系数(取其中最小抗剪强度); h2井壁以下止浆垫厚度(常为已知),m; 5.2.10 井壁强度验算公式可按下式计算。 当止浆垫与井壁砌筑在一起,靠井壁支撑时,用式(5.2.10)对井壁强度进行验算。 (5.2.10) 式中: 井壁材料的实际压应

18、力,MPa; D井筒的净直径,m; E井壁设计厚度,m; P0注浆终压(有滤水层时,用滤水层注浆压力),MPa; 井壁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MPa; h球面矢高,m。若井壁实际承受的压应力超过井壁材料允许抗压强度时,可以提高与止浆垫连接处井壁材料的强度,或者增加井壁厚度,或者扩帮,把止浆垫做成壁座形式,使井壁和围岩共同承担止浆垫的压应力。 需加厚的井壁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5.2.10)”式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按注浆要求与止浆垫连接段的井壁厚度,m; 井壁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MPa; h设计的球面矢高,m。 5.2.11 在工作面有涌水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止浆垫时,应编制专项技术措施。5.2.

19、12 注浆段高确定后,按照井筒直径设计圈径、切向角、孔径等参数;切向角宜为110130,注浆孔孔径宜大于75mm,圈径与井壁的距离不小于0.5m。5.2.13 注浆时布置钻孔数应根据井筒直径、注浆段高度、注浆压力、含水层裂隙类型及发育情况进行确定,浆液扩散有效范围应控制在井筒荒径外5m,注浆孔的终孔位置间距应保证浆液有效扩散半径相交,形成注浆帷幕。 5.2.14 孔口管的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采用岩帽进行注浆钻孔施工时孔口管长度应符合表5.2.10的规定。表5.2.10 注浆钻孔孔口管长度参照表水压(Mpa)钻孔超前钻距(m)孔口管长(m)1.01051.02.015102.03.0201

20、53.02520 2 采用混凝土止浆垫进行注浆施工时孔口管长度应根据混凝土止浆垫厚度、含水层水压、含水层与止浆垫的垂直距离确定,但孔口管长度不得低于4 m; 3 孔口管顶部应高出止浆垫0.30.5m,底部应进入稳定岩层0.5m以下。 5.2.15 预注浆钻孔施工工艺应符合以下规定:1 孔口管应进行耐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不应小于注浆压力的1.2倍,试压时间不小于30min;2 孔口管埋设后,未进行耐压试验或耐压试验不合格的,不得进行注浆钻孔施工;3 注浆钻孔施工前应在孔口管上安设控制闸阀、防喷装置。 5.2.16 注浆钻孔施工中,钻孔涌水量达到10m3/h时应停止钻进,进行注浆。5.2.17 注浆

21、工程施工过程应对以下资料收集、整理、归档:1 注浆钻孔数量、深度、直径、方位、倾角、孔口管长度等;2 注浆钻孔揭露的岩性、岩层厚度、岩石硬度、裂隙发育情况等;3 注浆钻孔出水位置、水量、水压、水温、特殊气体涌出等情况;4 注浆材料、注浆量、注浆终压、工作面附近漏浆情况等。5.3 立井井壁注浆钻孔施工5.3.1 单层井壁注浆钻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钻孔应沿井壁圆周均匀布置,注浆孔间距、排距根据堵水加固面积、浆液有效扩散半径来确定,注浆孔排列宜按三花眼、五花眼布置,孔距应保证有效扩散半径相交;2 注浆孔数量应根据堵水需要确定,在含水层上下界面位置或裂隙含水层中的注浆孔宜加密,加密注浆孔应与井壁

22、漏水裂隙相交;3 漏水的井筒段壁后为含水岩层时,注浆孔宜进入岩层1.0m 以上;4 井壁漏水量较大的基岩段井筒,宜布设导水孔和泄水(压)孔。 5.3.2 双层井壁注浆钻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孔应穿过内壁进入外壁,进入外壁深度不得超过0.05m,当井壁不得不采用破壁注浆或确须穿透外壁进行注浆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 2 注浆孔间距、排距根据堵水加固面积、浆液有效扩散半径来确定,注浆孔排列宜按三花眼、五花眼布置,孔距要保证有效扩散半径相交。 5.4 注浆施工5.4.1工作面注浆压力设计宜按静水压力的23倍计算,但不得大于井壁的承载能力。 5.4.2工作面注浆材料的选取可根据岩石裂隙发育情况、含

23、水层水流速度等因素来确定。常用注浆材料及配合比可参照下面规定:1 单液水泥浆液浓度可按照表5.4.2规定选取: 表5.4.2 单液水泥浆液浓度钻孔最大吸浆量(L/min)浆液浓度(水:水泥)60802:1801501.5:11502001.25:1或1:12001:1 注:表5.4.2中的浓度配比比级在实际施工时,每个比级注入时间宜为13h,视具体吸浆情况进行调整。 2 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的浓度宜为1:10.8:1,水玻璃浓度宜为3045B ;水玻璃的模数宜为2.63.2;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宜为1:0.31:1。具体配比宜参照现场试验数据进行适当调整。 3 化学浆液:在水泥浆液难以注入

24、的细微裂隙、空隙性含水地层、可选择浆液化学浆液。配合比按照化学材料对温度、水的酸碱度和凝胶强度现场配制确定。 5.4.3井下注浆工程水泥浆液配比可按照表5.4.3规定选取。表5.4.3 井下注浆工程浆液配比表项目水灰比孔口管埋设1:0.81:1堵水注浆1:0.21:1.4封孔注浆1:0.81:1.55.4.4 工作面预注浆浆液注入量可按下式计算: (5.4.4)式中:井筒总注入浆液数量(m3); B井筒注浆孔的数目;R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H注浆段长度(m);n含水岩层裂隙率(%);浆液损失系数,一般取1.11.4; N浆液结石系数,一般取0.750.85。5.4.5 双层井壁壁间注浆注入量

25、可按下式计算: (5.4.5) 式中:预计浆液注入数量(m3); H注浆段长度(m); R外层井壁内半径(m); r内层井壁外半径(m); 浆液损失系数,一般取1.21.5; N浆液结石系数,一般取0.750.85。5.4.6 井筒工作面预注浆结束标准:1各注浆孔的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注入量应小于30L/min后,持续注入时间不少于30 min;2复钻后单孔涌水量小于1m3/h; 3检查孔数量不少于3个,且单孔涌水量应小于1.5m3/h。4化学浆液注浆结束标准按设计的注入量和设计注浆压力确定。5.4.7 单层井壁壁后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压力可按终压大于静水压力0.81.3MPa计算,对

26、于井壁质量差的可先进行低压力注浆加固井壁,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注浆堵水; 2注浆材料的选择可根据岩石裂隙发育情况、含水层类型、含水层水流速度等因素来确定; 3注浆结束标准:各注浆孔的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进浆量应小于40L/min后,持续注入时间不少于30min;各钻注孔的涌水已封堵、无流水,且井筒漏水量符合验收规范规定。5.4.8 双层井壁壁间注浆应符合以下规定:1 冻结井壁夹层温度不低于4,且冻结壁仍处于封闭状态时方可进行注浆;2 应采用上行式注浆;3 注浆压力可按终压大于静水压力0.81.3MPa计算; 4 注浆材料宜采用单液水泥浆液,井壁漏浆明显时可采用双液浆进行封堵; 5 注浆结束标准

27、:各注浆孔的注浆压力应达到设计压力;进浆量小于40L/min后,再持续注入时间不少于30min;涌水量应符合井筒建成后总漏水量的标准。 5.4.9井壁注浆结束后,应对注浆管露出井壁外部分进行处理,满足安全要求。 5.5 立井井筒注浆钻孔工程验收 5.5.1立井工作面注浆,采用止浆垫或止浆岩帽的厚度、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经清水试压达到设计终压;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清水试压记录和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报告。5.5.2孔口管材质、规格应符合地质规程及设计要求。检查数量:不同规格的孔口管进场后,每批次同一规格的孔口管抽检不少于1次。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和抽样检验报告,现场抽查孔口管厚度、

28、丝扣均匀度,接箍与孔口管的连接程度。 5.5.3孔口管结构、埋设质量、下入孔口管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压力大于注浆终压1.2倍,孔口应不漏浆。检验方法:现场逐孔观察漏浆情况,并检查施工记录、试压记录。 5.5.4注浆管路应符合以下标准: 1 注浆管耐压试验值应按受注地点达到注浆终压的1.22倍,并符合设计要求,且稳压时间不低于30min;2 注浆管路连接螺栓齐全,注浆软管两端有二次防脱连接装置;3 注浆管路无漏水渗浆。 检查数量:逐根检查。 检查方法:巡查注浆管路全部连接情况,检查耐压值。 5.5.5注浆钻孔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现场逐孔观察,并检查钻探施工记录表。钻孔施工记录表

29、宜按照附录A的规定填写。5.5.6 工作面注浆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6的规定: 检查数量:逐孔检查。 表5.5.6 工作面注浆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检 验 方 法1钻孔开孔间距(mm)100尺量检验2钻孔开孔倾角()1检查记录3钻孔开孔方位角 ()2检查记录4钻孔深度(mm)100检查原始记录 5.5.7 井壁注浆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7的规定: 检查数量:逐孔检查。 表5.5.7 井壁注浆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检 验 方 法1钻孔开孔间距(mm)100尺量检验2钻孔开孔角度()1检查记录3钻孔深度(mm)30检查原始

30、记录5.6 立井井筒注浆工程验收5.6.1 注浆材料、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按同一厂家的水玻璃不超过100m3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土源的粘土抽样不少于一次;外加剂按进场的批次检查;其他注浆材料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水泥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和抽样检测报告;水玻璃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粘土检查抽样检测报告;其他注浆材料、外加剂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验

31、报告或抽样检测报告。5.6.2 浆液配合比及浓度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注浆段、每次注浆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浆液配比、计量设施。 5.6.3 立井井筒工作面注浆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逐孔观察,并检查注浆施工记录表。注浆施工记录表宜按照附录B的规定填写。 5.6.4 全井筒壁后、壁间注浆后,注浆段漏水量应符合表5.6.4的规定:表5.6.4立井井筒壁后、壁间注浆后漏水量的标准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总漏水量(m3/h)检验方法1普通法全井筒井筒深度600m6.0不得有0.5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一昼夜实测3次井筒漏水量,取平均值,并观察检查井筒深度600m10.02钻

32、井法施工的井筒段0.5不得有集中出水孔和含砂的水孔3冻结法施工的井筒段400m0.5*1+(H-400)/100400m,每百米漏水增加量0.5m3/h式中:H冻结法施工的井筒段深度,H400m。检查数量:注浆结束后一昼夜实测3次井筒漏水量,取平均值。检验方法:容积法测量,并观察检查。6 斜井、巷道注浆工程施工及验收6.1 一般规定6.1.1 斜井、巷道施工前应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需要探水注浆治理的,应根据工程量大小,编制工程设计、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6.1.2 注浆钻孔施工前,应加强钻孔和注浆作业场所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护板。6.1.3 注浆钻孔施工前应清理巷道,

33、形成水沟,在低洼处或下山巷道施工时应配备足够能力的排水设备和设施。 6.1.4 注浆孔的开孔位置、方位按设计要求由测量人员标定,钻探施工人员负责移动钻机,共同确定注浆孔开孔位置、方位和倾角。6.1.5 预计水压大于0.1MPa时,注浆钻孔应预先埋设孔口管,孔口管安装闸阀,孔口管长度应符合表5.2.10的规定在设计中规定。6.1.6 预计水压大于1.0MPa时,不得在煤层中向充水断层、含水层及陷落柱钻进注浆,如确实需要的,应先构筑止浆墙,并在止浆墙外向内钻进注浆。6.1.7 预计水压大于1.5MPa时,应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6.1.8 在注

34、浆场所或附近应安设专用电话。6.1.9 需要埋设孔口管的注浆钻孔施工应使用专用探水钻机。6.1.10 探水注浆作业场所应有畅通的安全通道,每个作业人员应熟知避灾路线。6.1.11 在注浆孔施工过程中,发现煤岩松动、片帮、来压或者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或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当立即向调度室汇报,派人监测水情,发现情况危急,应立即撤出受水害威胁区域的人员到安全地点,然后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6.1.12 注浆过程中应设专人观察巷道围岩变化、跑浆等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注浆进行处理。6.1.13 注浆工程施工过程资料收集应符合本规范5.2.11的规定。6.

35、1.14 施工结束后,应编制施工总结,总结应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地质条件分析、工程量、 材料量、施工工期、效果检验、工程评价、问题及建议。6.2 斜井、巷道注浆钻孔施工6.2.1 巷道顶、底板或前方含水层注浆钻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注浆孔参数设计应依据含水层与巷道顶底板或迎头的位置关系、含水层的性质、厚度、裂隙发育情况、富水情况及地下水水头高度来确定; 2 注浆孔开口位置距含水层法线距离不得小于20m; 3 实行“先探后掘”的巷道,钻探注浆超前距不得小于20m; 4注浆孔应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成组布设,注浆孔方向应尽可能与岩层主裂隙方向斜交,在水平面上注浆孔终孔位置距巷

36、道设计轮廓线不得小于20m,在竖直平面上注浆孔应穿过巷道顶底板上下20m范围内的含水层; 5 注浆孔数量视含水层与巷道的位置关系而定,含水层位于巷道顶板或底板时,注浆孔数不得少于3个(其中顶板或底板含水层方向不得少于2个),含水层同时位于巷道顶、底板时,注浆孔数不得少于5个,其中顶底板含水层方向不得少于4个; 6 注浆孔结构、孔口管埋设、耐压试验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 注浆孔施工过程中,在未揭露含水层前,遇破碎岩石或特殊岩层时,应先注浆加固,防止发生漏水跑浆现象; 8 当注浆孔出水量达10m3/h时,应停止钻进,测量水温和水压,进行分层注浆,每次注浆应达到设计注浆压力,待孔内浆液凝固后进行复

37、钻,最终达到设计孔深; 9注浆前,应对注浆孔进行放水,连续放水时间不得小于30min,充分冲洗孔内岩石裂隙中的岩粉和碎石,当孔内水量小于20m3/h时,注浆前应注水30min, 保持裂隙畅通,增强可注性。6.2.2 断裂构造注浆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注浆孔设计应依据断层的准确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层位、与巷道的位置关系、预计水压水量大小等合理确定参数; 2 注浆孔开口位置距断层面法线距离不得小于20m; 3 注浆孔应成组布设,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钻孔终孔间距应在设计中规定; 4 注浆孔个数应根据情况而定,但最少不能低于3个; 5 注浆孔结构、孔口管埋设、耐压试验等应

38、符合设计要求; 6 应制定注浆孔过断层破碎带或断层泥的防卡钻、埋钻等措施; 7 当注浆孔出水量达到10m3/h时应停止钻进,拔出钻杆,测量水温和水压,准备注浆,注浆结束后进行复钻,最终达到设计孔深。6.2.3 陷落柱注浆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陷落柱已经探明无水或水量较小时可进行注浆加固,然后掘进巷道。注浆孔设计应依据陷落柱的范围、形状、导水性和富水性等情况确定注浆孔参数和数量; 2 注浆孔开口位置距预测陷落柱最近边界不得小于60m;巷道已经进入陷落柱的,注浆加固超前距不得小于20m;在陷落柱内进行超前注浆加固的应在开孔位置打止浆墙; 3 注浆孔应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成组布

39、设,在水平面内的注浆孔应贯穿整个陷落柱,控制陷落柱的外围边界;竖直面内的注浆孔应根据巷道顶底板含水层位置确定,确保巷道顶底板上下20m范围内的陷落柱得到注浆加固形成帷幕厚度; 4 注浆孔结构、孔口管埋设、耐压试验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在陷落柱周边破碎带及陷落柱内破碎物中施工注浆孔时应制定防卡钻、塌孔、埋钻等措施; 6 当注浆孔出水量达10m3/h时,应停止钻进,拔出钻杆,测量水温和水压,准备注浆,注浆结束后再进行复钻,最终达到设计孔深。6.2.4 封堵老钻孔注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施工前应确定老钻孔的准确位置,核实钻孔的终孔层位和封孔质量等参数; 2若老钻孔穿透含水层且封孔不良,应在

40、距老钻孔30m位置采取超前探水、注浆等措施; 3注浆钻孔应成组密集布设。6.3 巷道工作面注浆施工6.3.1 应在收集、分析和研究巷道所在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巷道注浆方案。6.3.2 注浆系统中设备应完好,配件充足,各种注浆控制阀、高压胶管、压力表等必须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各种接口要连接牢固,并有防脱保护措施。6.3.3 注浆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不得与其施工地点共用同一电源。6.3.4 注浆施工人员人数应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6.3.5 注浆材料符合质量要求,数量充足;单液浆配比应按表5.4.2和表5.4.3执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配比应根据设计凝

41、固时间现场试验来确定;化学浆液同5.4.2要求。6.3.6工作面注浆压力设计宜按静水压力的23倍计算,但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围岩强度等情况适当调整。6.3.7 注浆过程中应按照浆液浓度稀-稠-稀、注浆泵档位低-高-低的流程顺序进行操作。6.3.8 注浆结束标准:全部注浆孔注浆完成;每个注浆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进浆量小于40L/min后,再持续注入时间不小于30min;检查孔出水量小于1.0m3/h。6.3.9注浆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注浆泵、注浆管路、拌浆池等,并清理注浆场所。6.4 巷道后注浆施工6.4.1 平、斜巷中注浆段的划分宜按下列规定执行: 1 根据围岩条件、涌水情况或支护破坏状况以

42、及安全条件进行注浆段的划分; 2 根据堵水、充填、加固等不同的注浆目的的进行注浆段的划分。 3 可以根据注浆需要进行主、辅注浆段的划分。6.4.2 注浆孔的布置原则与方式可参照表6.4.2执行。表6.4.2 平、斜巷中井巷后注浆布孔原则与方式巷道工程漏水或破坏特征注 浆 孔 布 置 原 则注浆孔排列方式喷浆、砌碹平(斜)巷顶、帮渗、漏水一般垂直巷壁均匀布密孔、浅孔,矩形眼孔排列,开孔间距0.5m2.0m砌碹平、斜巷接茬处漏水沿接茬处两侧均匀布孔,深、浅结合平行三花布孔,孔口间距1.0m左右平、斜巷遇断层破碎带或裂隙集中渗、涌水在破碎带或裂隙上沿走向直接布孔,以深孔为主,浅孔为辅一字型布孔,孔口间距1.0m2.0m平、斜巷壁后充填密封注浆多靠顶部布孔,以浅孔为主,垂直巷道壁23排孔,孔间距3.05.0m平、斜巷围岩加固注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