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357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5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ECS XXX: 2015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Code for design of membrane bioreactor(征求意见稿)20XX-XX-XX 发布20XX-XX-XX 实施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膜生物反应器工程设计规程Code for design of membrane bioreactor(征求意见稿)CECS XXX: 2015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协会 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日根据中国工程化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 立项申请书的复函(建标协函201309号)的要求,规 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

2、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 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 处理应用技术规程(CECS 152:2003)进行全面修订。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 构型和工艺选择、4预处理设施、5生物处理系统、6膜分离系统、7膜污染控制与膜更换、8后处理设施及其它、9检测与控制,共 9章,适用于处理城镇污水的膜生物反应器的工程设计。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化建设标准化协会负责管理,由清华大学 负责日常管理和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本规程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北京碧水源科技股

3、份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黄霞俞开昌肖康文湘华杨宁宁郝金光冯敬宇贾海涛车淑娟薛涛陈春生雷霆夏俊林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63 构型和工艺选择103.1 构型103.2 工艺选择114 预处理设施144.1 1般规定144.2格栅144.3 沉砂池144.4 初沉池145 生物处理系统165.1 i般规定165.2 工艺#数165.3容积及回流比17I 除碳17II除碳/脱氮18III除碳/脱氮/除磷215.4剩余污泥产量225.5 曝气系统与设备236 膜分离系统266.1 i般规定266.2 膜运行方式266.3膜通量266.4膜材料276.5膜组牛276.6膜

4、组器286.7膜池布置296.8膜吹扫系统306.9膜产水及产水辅助系统31I膜产水系统31II 膜产水辅助系统 326.10膜化学清洗系统337膜污染控制与膜更换357.1膜污染控制一般方法357.2混合液调控357.3膜的在线化学清洗357.4膜的离线化学清洗367.5清洗废液的处理与处置377.6膜更换378后处理设施及其它398.1辅助化学除磷398.2 消毒398.3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409检测与控制419.1 !般规定419.2 检测419.3 控制 429.4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42本规程用词说明44引用标准名录45附:条文说明Content1 General provisions

5、12 Terms and 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63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election103.1 Structure103.2 Technology selection 114 Pretreatment equipment144.1 General requirement 144.2 Bar screen144.3 Grit chamber 144.4 Primary settling tank 145 Biological treatment system165.1 General requirement 165.2 T

6、echnical parameters 165.3 Volume and reflux ratio17I Decarbonization17II Decarbonization / denitrification18III Decarbonization / denitrification / dephosphorization215.4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production225.5 Aerating system and equipment 236 Membrane separation system266.1 General requirement 266

7、.2 Membrane operation pattern266.3 Membrane flux 266.4 Membrane material276.5 Membrane module 276.6 Membrane unit 286.7 Layout for membrane tank296.8 Membrane sweep system306.9 Membrane water production and water production auxiliary system31I Membrane water production system 31II Membrane water pro

8、duction auxiliary system326.10 Membrane chemical cleaningsystem337 Membrane fouling control and membrane replacement 3537.1 General approach of membrane fouling control357.2 Mixture regulation357.3 Membrane on-line chemical cleaning357.4 Membrane off-line chemical cleaning367.5 Treatment and disposa

9、l of chemical cleaning effluent377.6 Membrane replacement 378 Post-processing facility and others398.1 Chemical-aid phosphorus removal398.2 Disinfection 398.3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excess sludge409 Detection and control 419.1 General regulations 419.2 Detection 419.3 Control 429.4 Computer contr

10、ol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42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4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5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总则1.0. 1为规范膜生物反应器的工程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 用、质量合格,制定本规程。1.0. 2本规程适用于采用微滤或超滤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城镇污水处理的新 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与城镇污水水质类似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设 计,可参照执行。1.0. 3膜生物反应器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

11、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和国家其它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超细格栅 ultrafine screen栅条间距为0.22 mm或网孔净尺寸为(0.2X0.2)(2X2) mm2,用以拦截污水中毛发和纤维状物质的装置。2.1.2 车专鼓格栅 rotating drum screen一种集格栅除污机、栅渣螺旋提升机以及栅渣螺旋压榨机于一体的设 备,是将污水中漂浮物质、沉降物质以及悬浮物质分离去除的设备。2.1.3 阶梯式格栅 gradient screen一种格栅设备,由驱动装置、传动机构、机架、动栅片、静栅片等部分 组成,通过设置于格栅上部的驱动装置,带动两

12、组分布于格栅机架两边的偏 心轮和连杆机构,使一组阶梯形栅片相对于另一组固定阶梯形栅片作小圆 周运动,将污水中的漂浮渣物截留在栅面上,并将渣物从污水中逐步上推至 栅片顶端排出,实现拦污、清渣的功能。2.1.4 内进流格栅 inside-out flow screen一种格栅设备,由驱动装置、机架、网板链轮机构等组成。机架为左右 两侧不封闭的长方形箱体,下部浸入待处理的进水渠中,其迎水面中心设置 有进水口。网板链轮机构包括网板、设置于机架顶端使网板回转驱动的链轮, 链轮下方设置有排渣槽;网板为绕于链轮上的薄形钢板或塑料板组成的回 转过滤网带,网板上均布有密集的圆孔。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从网板两侧流

13、出。在驱动装置和链轮的驱动下,网板做回转移动,将污水中的漂浮渣物截 留在网板上,并将渣物移动至机架顶端排出,实现拦污、清渣的功能。2.1.5 膜过滤 membrane filtration在污水处理中,通过膜状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污染物的技术。2.1.6 膜材料 membrane material 制膜的原材料物质。2.1.7 平板膜 flat-sheet membrane外形为平板或片状的膜。2.1.8 中空纤维膜 hollow fiber membrane 外形为纤维状、空心的具有自支撑作用的膜。2.1.9 管式膜 tubular membrane外形为管状、空心的具有自支撑作用的膜。2.1.

14、10 膜组件 membrane module由膜片(丝或管)、内联接件、端板、密封圈以及壳体等构成的器件, 是膜过滤的基本单元。2.1.11 膜组器 membrane cassette由若干膜组件、布气装置、集水装置、框架等组装成的可进行独立运行 的过滤单元。2.1.12 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 bioreactor,MBR (缩写)将生物反应与膜分离相结合,利用膜作为分离介质替代常规重力沉淀 池进行固液分离获得出水的污水处理系统。2.1.13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MBR (缩写)膜组器浸没在生物反应池或膜池中,在产水泵产

15、生的负压或静水压力 下利用膜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MBR型式。2.1.14 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recirculated membrane bioreactor,R-MBR (缩写)膜组器和生物反应池分开布置,生物反应池内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由泵 送入膜组器,在泵的压力下进行固液分离,浓缩的混合液回流到生物反应池 形成循环的一种MBR型式。2.1.15 膜池 membrane tank在S-MBR中用来放置膜组器的构筑物,有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进行硝 化反应的功能。2.1.16 间歇运行 intermittent operation在MBR运行过程中,一定时段运行产水泵,一定时段停止产水泵的运行方式。2

16、.1.17 过滤期 filtration period采用间歇运行方式的MBR,在1个过滤周期中,每次过滤运行的时间段。2.1.18 暂停期 pause period采用间歇运行方式的MBR,在1个过滤周期中,每次暂停运行的时间段。2.1.19 过滤周期 filtration cycle采用间歇运行方式的MBR,从1个过滤期开始到相邻的暂停期结束的 运行时间段,由1个过滤期和1个暂停期组成。2.1.20 跨膜压差 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 (缩写)膜进水侧与出水侧之间的压力差值。2.1.21 膜通量 membrane flux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通过的瞬时水量。2.1

17、.22 平均通量 average flux一个过滤周期的平均膜通量。2.1.23 运行通量 running flux在一个过滤周期中,过滤期内的膜通量。2.1.24 临界通量 critical flux使污泥颗粒开始在膜表面大量沉积的膜通量。当运行膜通量低于该临界值 时,膜过滤阻力不随运行时间明显升高;而当运行膜通量高于该临界值时,膜过 滤阻力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升高。2.1.25 峰值通量 peak flux当产水量为峰值流量时,对应的膜通量。2.1.26 强制通量 temporarily peak flux一组或几组膜组器由于膜污染进行清洗或由于事故进行检修时,剩余 膜组器的运行通量。2

18、.1.27 恒通量运行 constant-flux operation在过滤过程中,维持膜通量相对恒定,跨膜压差可随过滤阻力增加逐渐升高的一种膜过滤运行模式。2.1.28 膜污染 membrane fouling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污泥絮体、胶体粒子、溶解性有机和无机盐类,由 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的吸附与沉 积,使膜孔径变小或堵塞、水通过膜的阻力增加、膜过滤性能下降,从而使 膜通量下降或跨膜压差升高的现象。2.1.29 膜吹扫 membrane air scouring通过设置在膜组器底部的曝气系统曝气在膜表面造成水流剪切力,减 轻膜表面污泥沉积的膜清洗方法。2

19、.1.30 反冲洗 backwash利用反洗泵将清水沿过滤的反方向注入膜组件进行水力清洗的膜清洗 方法。2.1.31 在线化学清洗 on-line chemical cleaning不拆卸膜组器,不放空膜池,利用在线清洗泵将药液注入膜组件进行化 学清洗的膜清洗方法。2.1.32 离线化学清洗 off-line chemical cleaning将膜组器从膜池中取出,浸泡在装有化学药剂的清洗池中,或将膜池中 的活性污泥抽空,直接将化学药剂注入膜池,对膜组器进行浸泡,去除膜孔 内和膜表面污染物质的膜清洗方法。2.1.33 膜泄漏 membrane leakage由于膜、膜组件和膜组器部件的破损或断

20、裂,导致混合液不经膜过滤而 穿透至膜出水侧的现象。2.1.34 膜完整性检测 membrane integrity inspection用于判断膜泄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压衰减法和浊度法。2.1.35 膜抗拉强度 tensile breaking strength膜材料在纯拉伸力的作用下,不致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2.1.36 膜抗氧化性 anti-oxidation of membrane 膜材料抗氧化剂氧化的能力。2.1.37 膜寿命 membrane life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膜维持预定性能的时间。52.1.38 膜更换 membrane replacement将失去使用功能的膜更

21、换成新膜的操作。2.1.39 过程控制系统 process control system用模拟或数字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进行自动控 制的系统。2.1.40 PLC 系统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装置。采用 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 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 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2.1.41 信号电平 signal level 设备或仪表输出信号的电压值。2.1.42 MBR 工艺 MBR process由预

22、处理设施、主体生物处理系统、膜分离系统以及检测与控制系统等 组成的整套污水处理工艺。2.2符号2.2.1流量、流速Gm标准状态下的膜吹扫气量;Go一一标准状态下好氧区(池)所需的供气量;Jm膜平均通量;Jo膜运行通量;O好氧区/池需氧量;Om一一由膜池至好氧区/池的回流混合液所携带的氧量;On硝化反应所需氧量;Os一一去除有机物所需氧量;Odn反硝化反应所抵消的需氧量;Ostd温度20 C、1个大气压下的清水需氧量;Q一一生物反应池设计水量;Qmax污水最高日设计水量;QR1一一由缺氧区/池至厌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量;QR2一一由好氧区/池至缺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量;QR3 一由膜池至好氧区/

23、池的混合液回流量;Qw一一剩余污泥排放量;Qp膜广水泵流量;SAD一一单位占地面积的膜组器所需的膜吹扫气量;AX剩余污泥产量;AXv一一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2.2.2 浓度Comd一由膜池至好氧区/池的回流混合液所携带的溶解氧浓度; CS(20)温度20C、1个大气压下的清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 Cos(T)一一温度r、1个大气压下的清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Co一一好氧区/池的平均溶解氧浓度,不宜低于1;No好氧区/池中氨氣浓度;Nk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Nk0一一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Nt0一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Nt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P0生物反应池进水总磷浓度

24、;Px剩余污泥含磷量,通常可取0.030.05;0生物反应池进水BOD5浓度;Se膜出水BOD5浓度;SS0生物反应池进水悬浮物浓度;SSe膜出水悬浮物浓度;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Xm膜池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2.2.3 压力、温度、密度、时间P实际大气压;T一一混合液设计温度; t A1一一厌氧区/池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2;to产水泵运转时间;tp产水泵停止时间;P一一混合液密度;6mi好氧区/池和膜池的设计污泥泥龄;6生物反应池设计总污泥泥龄。2.2.4 几何特征As一一膜组器的占地面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Am膜组器的总膜面积;Ap一单个膜组器的膜面积;Fm一一膜组器总

25、膜面积的安全系数,宜为1.051.1; h好氧池水深;n膜池廊道数;Nm一一膜组器数量;VA1厌氧区/池容积;VA2缺氧区/池容积;Vm1膜池扣除膜组器后的容积;Vo好氧区/池容积;Vt生物反应池的总容积。2.2.5速率常数、其它f一一SS的污泥转换率;F一一好氧生物反应的设计污泥泥龄安全系数,为1.53.0;炎1和幻与a系数有关的经验系数;kd 一一污泥内源呼吸衰减系数;Kdn反硝化脱氣速率;Kn20C时,硝化作用中氨氮去除的半速率常数;Ls生物反应池BOD5污泥负荷;Ri一一由缺氧区/池至厌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比,通常取为12;R2一一由好氧区/池至缺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比,通常取为35;

26、R3一由膜池至好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比,通常取为46; yMLSS中MLVSS所占比例;Y一一污泥理论产率系数;Yt一一污泥总产率系数;a一一氧传质系数的修正系数,等于污泥中与清水中氧传质系数的比值, MBR工艺中的a值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有明显差别;P饱和溶解氧浓度的修正系数,等于污泥中与清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的比值,通常可取为0.90.97; nA一一曝气设备的氧转移效率; np生物过程对磷的去除率;jdn硝化菌比生长速率;nm20C时,硝化菌最大比增长速率;Vn比硝化速率;Vnm20C时,最大比硝化速率。3构型和工艺选择3.1 构型3.1.1根据膜组器的设置位置,MBR构型包括外置式、浸没式(

27、一体式和 分体式)等(图3.1.1)。进水出水知曝气(b)浸没式(一体式)MBR进水出水混合液回流曝气(c)浸没式(分体式)MBR 图3.1.1 MBR构型分类3.2.1应根据污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等具体情况,设计或选择MBR工艺和系 统、设备配置以及配套系统和设施。3.2.2当设计的MBR工艺仅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时,宜采用典型的O-MBR 工艺(图3.2.2 (a);当设计的MBR工艺兼顾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脱氮功 能时,宜采用典型的AO-MBR工艺(图3.2.2(b);当设计的MBR工艺兼 顾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脱氮除磷功能时,宜采用典型的AAO-MBR工艺(图 3.2.2 (c)。3.2.3为了

28、提升M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生物处理系统可采用各种改进 工艺,如强化内源反硝化的AAOA-MBR工艺(图3.2.2(d),多级AO-MBR 工艺(图3.2.2 (e),以及其它工艺等。原水泥饼外运(a)仅用于有机污染物去除的O-MBR典型工艺流程图3.1.2可根据污水的性质、处理规模等选择MBR构型,通常米用浸没式 MBR。对于处理规模小于500m3/d的场合,可采用外置式MBR。3.2工艺选择超细格栅初沉池沉砂池细格栅提升泵房粗格栅超越曝气量_ _ GmI鼓风机消毒(b)用于有机污染物去除和脱氮的AO-MBR典型工艺流程图废液回流初沉池污泥储泥池回流1回流2回流31泥饼外运气体外排废液回流

29、初沉池污泥*储泥池)S回流3回流2 I曝气量CGm!超越鼓风机消毒(c)用于有机污染物去除和脱氮除磷的AAO-MBR典型工艺流程图废液回流初沉池污泥储泥池回流3回流2回流1泥饼外运气体外排超越外加碳源 曝气量GGm鼓娜消毒(d)强化内源反硝化的AAOA-MBR工艺流程图水*消毒池膜池好氧池缺氧池厌氧池超细格栅初沉池沉砂池细格栅提升栗房粗格栅-体排气外I污泥脱水水*消毒池膜池缺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厌氧池超细格栅初沉池沉砂池细格栅提升泵房粗格栅|消毒池膜池好氧池缺氧池超细格栅初沉池沉砂池细格栅提升泵房粗格棚分流外加碳源Gm消毒超越| I 、扉 g2丨I曝气量G:l(e)多级AO-MBR工艺流程图 图3

30、.2.2典型MBR工艺流程3.2.4水质和(或)水量变化大的污水处理厂,宜设置调节水质和(或)水 量的设施。回流1回流2泥饼外运气体外排水消毒池膜池好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厌氧池超细格栅初沉池沉砂池细格栅提升泵房粗格栅4预处理设施4.1 一般规定4.1.1 MBR工艺的预处理设施通常包括格栅、沉砂池以及初沉池等。4.1.2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升级改造成MBR工艺时,应同时改造预处理设施。4.1.3 MBR工艺生物处理系统进水水质应符合生物处理对水质的一般要求, 同时还应满足动植物油不超过50 mg/L、石油类不超过3 mg/L和pH值为 69的要求。对达不到以上水质的原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处理

31、。4.2格栅4.2.1 MBR处理系统前应设置超细格栅。超细格栅的选择与膜组件及膜组 器的型式有关。4.2.2超细格栅通常采用圆孔和网格形栅网,格栅间距通常为0.22.0mm。 超细格栅可采用转鼓格栅、阶梯式格栅或内进流格栅。超细格栅宜设置在沉 砂(初沉)池后。4.3沉砂池4.3.1 MBR前宜设置沉砂池,其设计和选择应符合GB 50014的有关规定。 当进水含砂量较高时可适当延长沉砂池的停留时间或设置后续初沉池。 MBR前建议首选曝气沉砂池。4.4初沉池4.4.1当进水悬浮物浓度较高时,MBR前宜设置初沉池,其设计和选择应 符合GB 50014的有关规定,沉淀时间为0.52.0h,其相应的表

32、面水力负荷为1.5 4.5 m3/(m2.h)。4.4.2在碳源紧张或脱氮除磷要求较高时,可不设初沉池或设短时初沉池。 短时初沉池的推荐沉淀时间为0.51.0 h,表面水力负荷为2.54.5 m3/(m2- h)。5生物处理系统5.1 一般规定5.1.1 MBR工艺的生物处理部分以活性污泥法为主,根据处理目标的不同, 可采用不同工艺流程,详见3.2.2和3.2.3。该部分的工艺设计包括生物处理 单元容积、回流比、污泥产量、好氧池曝气系统与设备等。5.1.2混合液回流点、活性污泥回流点以及回流比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其对 污染物降解、溶解氧浓度以及污泥浓度的影响,在运行中应能根据实际需要 进行调整。

33、5.1.3当生物除磷效果不能满足排放标准要求时,应增加化学除磷单元及 相应设施。5.1.4好氧区(池)平均溶解氧浓度宜控制在12mg/L。当采用浸没一体 式MBR构型时,对与膜池合一的好氧区(池)内的溶解氧浓度不作要求。5.2工艺参数5.2.1 MBR脱氮除磷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 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5.2.1的规定取值。表5.2.1 MBR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常用参数及取值范围名称符号单位典型值或范围MLSS (膜池)XgMLSS/L6 15*MLVSS/MLSSykgMLVSS/kgMLSS0.4 0.7污泥负荷LskgBOD5/(kgMLSSd)0.03

34、0.1总SRTtd15 30缺氧池至厌氧池混合液回流比R1-12好氧池至缺氧池混合液回流比R2-35膜池至好氧池混合液回流比R3-46污泥总产率系数YtkgMLSS/kgBODs0.2 0.4a 0.5 0.7b污泥理论产率系数*YkgMLVSS/kgBOD50.3 0.6污泥内源呼吸衰减系数*kd1/d0.05 0.2硝化菌最大比增长速率*nm1/d0.66最大比硝化速率*VnmkgNH4+-N/(kgMLSSd)0.02 0.1硝化作用中氨氮去除的半速率常 数*KnmgNH4+-N/L0.5 1.0反硝化脱氮速率*KdnkgNOs-N/(kgMLSSd)0.03 0.06单位污泥的含磷量P

35、xkgP/kgMLVSS0.03 0.07*20C条件下的取值;a:有初沉池,b:无初沉池*对于平板膜生物反应器,膜池MLSS可増加至1020g/L;其它反应池的设计MLSS 可根据回流比衡算得到5.3容积及回流比5.3.1对于浸没式(一体式或分体式)构型,扣除膜组器所占体积后的膜池 容积宜计入好氧生物反应容积。I除碳5.3.2当以去除有机物为主要目标时,采用O-MBR工艺,好氧生物反应所 需的容积可按污泥负荷计算:厂+匕1000U(5.3.2)式中:F一好氧区(池)容积(m3);Vmi一一膜池扣除膜组器后的容积(m3);Q一一生物反应池设计进水量(m3/d);Xo生物反应池进水BOD5浓度(

36、mg/L);&膜出水BOD5浓度(mg/L)(当去除率大于90%时可不计入); Ls生物反应池BOD5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X一一生物反应池(好氧区(池)和膜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加权平均浓度(gMLSS/L)。5.3.3当采用浸没分体式构型时,由膜池到好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量 可按下式计算:Qr3 = Q R3( 5.3.3)式中:QR3一由膜池至好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量(m3/d);R3一一由膜池至好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比,通常取46。当采用浸没一体式构型时,无此混合液回流。II除碳/脱氮5.3.4当以去除有机物和脱氮为主要目标时,采用AO-MBR工艺,生物反

37、应池的容积应根据硝化、反硝化动力学进行计算。5.3.5好氧生物反应所需的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 (S0 - Se) OMl YtOMl = F1000X1O1.053(T-20)1.07(T-20)(5.3.5-1)C5.3.5-2)C5.3.5-3)式中:F一好氧区(池)容积(m3);Fmi一一膜池扣除膜组器后的容积(m3);Q一一生物反应池设计进水量(m3/d);S0生物反应池(好氧区(池)进水BOD5浓度(mg/L);Se膜出水BOD5浓度(mg/L)(当去除率大于90%时可不计入);dM1好氧区(池)和膜池的设计污泥泥龄(d);Yt污泥总产率系数(kgMLSS/kgBOD5),宜根据

38、试验资料确 定。无试验资料时,系统有初次沉淀池时取0.20.4,无初次沉淀池时取0.5 0.7;X一一生物反应池(好氧区(池)和膜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 浓度(gMLSS/L);F安全系数,取为1.53.0;/da硝化菌比增长速率(1/d);nm20C时,硝化菌最大比增长速率(1/d),无资料时可取典型值 0.66;No好氧区(池)中氨氮浓度(mg/L);Kn20C时,硝化作用中氨氮去除的半速率常数(mg/L),可取0.5 1.0;T设计温度(C);1.07-nm的温度校正系数;1.053Kn的温度校正系数。5.3.6好氧生物反应所需的容积也可根据硝化速率计算如下:0.0010 (Nk0 -

39、Nke) - 0.124AVV+VM1Vn= Vn 1.053N_.1.07(t-20)(T-20)(5.3.6-1)C5.3.6-2)式中:Nk0一生物反应池(好氧区(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ke一生物反应池(膜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L);0.124细菌细胞的含氮量(kgN/kgMLVSS);AX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MLVSS/d );X一一生物反应池(好氧区(池)和膜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 浓度(gMLSS/L);vn比硝化速率(kgNH4+-N/(kgMLSS. d);Vnm20C时,最大比硝化速率(kgNH4+-N/(kgMLSS + d),可取0.

40、02 0.1;T设计温度(C);1.07-Vnm的温度校正系数;1.053Kn的温度校正系数。5.3.7缺氧区(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_ 0.0010 (Nt0 -Nte)- 0.124AXvA2Kdn XKd(T) = Kdn(20) 1.026(T-20)(5.3.7-1)5.3.7-2)g-d 叉)1000C5.3.7-3)式中:Fa2缺氧区(池)容积(m3);Nto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mg/L);Nt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mg/L);0.124细菌细胞的含氮量(kgN/kgMLVSS);AX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MLVSS/d );X一一生物反应池(缺氧区(池

41、)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gMLSS/L);Kdn反硝化脱氮速率(kgN3-N/(kgMLSS + d),宜根据试验资料 确定。无试验资料时,20C的Kdn值可采用0.030.06,并按本规程公式(5.3.7-2)进行温度修正;Kdn(T)、Kdn(20)分别为r(C)和20C时的脱氮速率;1.026为Kdn的温度校正系数。5.3.8由好氧区(池)至缺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量及回流比可按下列 公式计算:式中:gR21000FA2 - Kdn - X5.3.8-1)E _ gR2,、R2( 5.3.8-2)QR2一一由好氧区(池)至缺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量(m3/d);X一一生物反应池(缺

42、氧区(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Nte一一生物反应池(好氧区(池)出水总氮浓度(mg/L);Nke一一生物反应池(好氧区(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L); R2一一由好氧区(池)至缺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比,通常取 为35。5.3.9 当需要同时脱氮除磷时,可采用AAO-MBR工艺,在上述AO-MBR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对厌氧区(池)容积以及相应回流比的设计。5.3.10厌氧区(池)的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A1匕124(5.3.10)式中:Fai一厌氧区(池)容积(m3);Q一一生物反应池设计进水量(m3/d); tA1一一厌氧区(池)水力停留时间(h),宜为12

43、。5.3.11当有多个缺氧区(池)时,混合液宜从最后一个缺氧区(池)回 流至厌氧区(池)(参见图3.2.3 (d)、(e)。缺氧区(池)到厌氧区 (池)的混合液回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R1 = Q R1( 5.3.11)式中:Qr1一由缺氧区(池)至厌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量(m3/d);R1一一由缺氧区(池)至厌氧区(池)的混合液回流比,通常取 为12。5.3.12根据剩余污泥产量计算结果,需核算生物除磷是否满足工艺去除率 要求。生物过程对磷的去除率可按下式估算:綱=告fx105( 5.3.12)式中:AXv剩余污泥产量(kgMLVSS/d);Px剩余污泥含磷量(kgP/kgMLVSS),可按0.030.07估算;P0一一生物反应池进水总磷浓度(mg/L)。5.1.13当生物除磷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化学除磷措施,详见 本规程第8.1节。5.4剩余污泥产量5.4.1剩余污泥产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按污泥龄计算: X(5.4.1-1)2)按污泥总产率系数计算:AX =0你-叉)10003)按污泥产率系数及衰减系数计算:AX = 7隱-幻夂风扣10001000(5.4.1-2)(5.4.1-3)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