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446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馆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旅馆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旅馆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旅馆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旅馆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馆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馆设计论文.doc(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其他人在其它单位己申请学位或为其它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所有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

2、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论文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等单位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有关“学位论文数据库”之中,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口一年;口二年发布。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中国庭院式宾馆建筑的传统文化情结专 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生:戎飞导 师:马纯立 副教授摘要在当今这个开放的时代,人们受着多种思想和文化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遍及各个领域,特别是现代主义思潮后所推崇的国际主义文化正在逐渐吞噬地域性的民

3、族文化。人们也前所未有的对自身所在的领域或行业有如此的关注,在全球化思潮的侵袭下,对自身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凝固音乐”的现代建筑设计更是如此。在这种国际风格泛滥的洪潮中,人们不断地“拿来”,也不断地在反思,于是我们逐渐意识到中国的建筑设计越来越陷入一种僵局和尴尬。盲目的崇洋后果是失去了自己,在堆砌了外人诸多的”风格”后,丢掉的却是自己民族文化的“魂”。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像现代这样功能复杂的宾馆建筑,但追溯历史发现中国的庭院式建筑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根据目前的考证,中国的旅馆己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旅馆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封建时代历经时代的变革,中国古代旅馆许多功能性

4、的空间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因而逐渐的消失掉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当代多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因素作为一种民族的符号及最有特色的广告形式,其价值在今天是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一种有社会意义的建筑设计,人们也认识到“越是民族的,才越是是世界的”。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的方法以及国内外对本课题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中国庭院式宾馆建筑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庭院式宾馆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原型以及现代庭院式宾馆的出现及其定义。通过对古代旅馆建筑的布局、形式、及装饰等方面的分析,说明现代庭院式宾馆的空间环境设计中对传统文

5、化因素应用的取舍。第三章传统文化因素在现代庭院式宾馆空间环境设计中的运用探索,通过对传统庭院特征体系的归纳总结,分析并总结出现代庭院式宾馆设计中传统庭院空间的类型及平面布局形式、传统庭院空间的构成要素及意境在庭院式宾馆建筑中的应用方法以及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庭院式宾馆的立面造型及室内空间设计等等。第四章归纳分析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中传统文化因素的应用情况,通过总结当代庭院式宾馆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为今后庭院式宾馆中传统文化要素的运用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关键词:庭院式宾馆;传统文化;空间环境Traditional culture complex of garden type guesthous

6、eSpecialty: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heoryName: RongFeiInstructor: Prof.MaChunliAbstractIn the modern age, people open by a variety of thought and culture, which is in various areas, especially after the modern trend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that is slowly eclipsing regional ethnic culture. People a

7、lso unprecedented itself in the field or in such industries, in the globalization trend of under the attack of a new understanding of music as solidificatio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international style, people in the flooded impatiently muttering about embarking for constantly, and

8、constantly reflection, so w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a stalemate and embarrassment. Blind western-worship consequence is lost themselves in the stack, many of the stranger, style, but after losing his culture soul.In ancient China, although not as modern such functi

9、on of complex hotel buildings, but trac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has its garth-like long history, its profound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China hotel has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China is the earliest one of the hotel. But due to the feudal after age, ancient

10、Chinese hotel many functional space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need of modern life, thus gradually disappear. But as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realiz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as a national s

11、ymbol and the most special forms of advertising, its value in todays incomparable. Therefore, as a social significan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people also know that the more national, the more is the world.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researc

12、h backgrou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method, and this project and related topics The second chapter - China adopt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building, hotel,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garth-like hotel in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modern garth-like hotel prototype appeared

13、and its definition. Through the ancient architectural layout, hotel and form, the analysis of modern garth-like hotel,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application. The third chapter -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in modern garth-like hotel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th

14、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garden features of the system,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modern garth-like hotel is summarized in the design of traditional garden space layout forms, types and th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garden space concep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hotel building adopts

15、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mbodi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facade garth-like hotel and indoor space design, etc. The fourth chapter - garth-like hotel inductive analysi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contemporary garth-like hotel architecture design

16、 of success and failure, for future garth-like hotel i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provide certain design basis.Keywords: garth-like hotel, Traditional culture, Space environment 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1.3课题研究的方法31.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41.5国内外研究现状62中国庭院式宾馆建筑的发展历程72.1秦汉以前的馆驿建筑72.1.1建筑特点82.1.2建筑

17、形式82.1.3建筑装饰82.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畅神”风格及寺院旅舍的出现92.2.1旅馆功能与“畅神”建筑92.2.2寺院旅舍的建筑92.3隋唐宋元时期馆驿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112.3.1旅馆的建筑特点112.3.2馆驿建筑环境塑造122.4明清时期的驿馆、会馆及商馆建筑132.4.1明清旅馆建筑的功能和区域性特点132.4.2商馆(洋馆)建筑142.4.3会馆建筑152.4.4古代会馆举例甘肃张掖山西会馆172.5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的出现212.5.1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产生的背景212.5.2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的产生及发展222.5.3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设计对中国古代馆驿建筑风格的扬弃及

18、创新242.6小结243.传统文化因素在现代庭院式宾馆空间环境设计中的运用253.1传统庭院的特征体系253.1.1时、空一体的空间中介观263.1.2人本主义的空间复合性263.1.3家庭与社会空间的限定“礼”与“乐”的体现263.2庭院式宾馆中传统庭院空间的类型及平面布局形式273.2.1庭院的类别273.2.2庭院按平面形式分类293.3传统庭院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庭院式宾馆建筑中的应用313.3.1传统庭院空间的组合与景物序列313.3.2传统庭院的组景手法在庭院式宾馆中的应用343.4传统庭院空间的意境要素在庭院式宾馆建筑中的表达383.4.1现代庭院式宾馆中的传统庭院意象383.4.2

19、传统庭院意境在现代庭院式宾馆中的创造423.4.3当代庭院式宾馆设计的误区“意”的失落433.4.4现代庭院式宾馆中庭院意境的继承与创新443.5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庭院式宾馆立面造型及室内空间设计443.5.1现代庭院式宾馆立面造型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创新443.5.2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特点在现代庭院式宾馆中的体现463.5.3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室内环境的传统意境之表达483.6小结494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设计若干问题研究514.1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庭院式宾馆与其他形式宾馆的比较514.1.1庭院式宾馆建筑的适用范围分析514.1.2对宾馆经营特色的影响524.1.3与集中式宾馆建筑的比较534.

20、2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方法分析554.2.1庭院式宾馆的布局方式554.2.2庭院的空间组合形式554.2.3庭院空间的比例尺度564.2.4与庭院结合的功能布局及流线组织594.2.5表达传统特色的风格整体性分析614.3小结695结语71致谢73参考文献75图表目录771绪论1.1研究背景在当今这个开放的时代,人们受着多种思想和文化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遍及各个领域,特别是现代主义思潮后所推崇的国际主义文化正在逐渐吞噬地域性的民族文化。人们也前所未有的对自身所在的领域或行业有如此的关注,在全球化思潮的侵袭下,对自身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凝固音乐”的现代建筑的设计更是如此

21、。在这种国际风格泛滥的洪潮中,中国建筑界在对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不断地“拿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并总结。于是我们逐渐意识到中国的建筑设计越来越陷入一种僵局和尴尬:盲目崇洋的后果是失去了自己,在堆砌了诸多的理念及风格后,丢掉的确是自己民族文化的“魂”。人们在关注到民族文化正在逐渐遭受蚕食的同时,也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在今天多元 化的大环境下,“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于是就有了保护传统特色的呼声,弘扬民族风格的呐喊。各种各样的探索性实验和研究也纷纷出现。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像现代这样功能复杂的建筑形式,但追溯历史发现中国的庭院式建筑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早在公

22、元7世纪时,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集住宿,餐饮,娱乐等功能的公共性活动场所。这些可以从一些唐诗的描述中寻得。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石头驿过除夕时候的心情,诗句中即提到了“旅馆”一词。旅馆或旅店一词虽然在唐代已经出现,但是这一营业的社会服务设施却并非始于唐代。根据目前的考证,中国的旅馆己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旅馆的国家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当时的中国政府就己颁布了有关旅馆的法令;一千多年以前,各种类型的旅馆己经遍布中国的都市和城镇。在古代中外交流中,中国旅馆的经验还随着外国使者的足迹传至域外,古代旅馆所给予外国旅行者的美好

23、印象,早己广泛地见载于中外历代游记与史籍中,中国古代旅馆在世界旅馆史上应该占有的篇章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古代旅馆按照其开设方式可分为官方旅馆和民间旅馆两大类。其中官方旅馆分为迎宾馆和驿站。民间旅馆分为民间旅店和城市客店。按照中国古代旅馆的不同类型其历史演化过程如下。迎宾馆历史演化过程诸侯馆 公元前八世纪(春秋)公元前五世纪(战国)蛮夷馆 公元前三世纪(汉代)公元前一世纪四夷馆 公元四世纪(南北朝)四方馆 公元八世纪(隋)都亭驿 公元十世纪(五代)公元十三世纪(元代)会同馆 公元十三世纪(元代)公元十九世纪末(清)迎宾馆 公元二十世纪初(清宣统)驿站历史演化过程郅传 公元前十五世纪(商)马日传 公

24、元前八世纪(春秋)传舍 公元前五世纪(战国)邮亭/停传 公元前三世纪(汉)驿亭 公元六世纪(隋)馆骚/驿楼 公元七世纪(唐)驿舍 公元十世纪(五代)站赤 公元十三世纪(元)驿站/铺舍 公元十四世纪(明)公元十九世纪末(清光绪)民间旅店历史演化过程逆旅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公元二十世纪初初官(馆)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公元一世纪(东汉)客舍 公元一世纪(东汉)公元二十世纪纪旅馆(旅店) 元七世纪(唐)公元二十世纪纪客店 公元十世纪(北宋)至公二十世纪中叶叶招商客店/饭店 公元十三世纪(元)公元二十世纪纪火房 公元十四世纪(明)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代旅社/招商旅馆 公元二十世纪初城市旅店历史演

25、化过程邸店 公元四世纪(南北朝)公元十世纪初(五代)邸舍 公元七世纪(唐代)公元十三世纪(元代)塌房 公元十二世纪(南宋)公元十六世纪(明代末叶)客栈 公元十九世纪(清道光)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代中国古代的旅馆由于封建时代历经时代的变革,许多功能性的空间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因而逐渐的消失掉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当代多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因素作为一种民族的符号及最有特色的广告形式,其价值在今天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在通过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的今天,不少优秀的传统风格及韵味的宾馆建筑拔地而起,成为一道亮丽的建筑风景线。因此,庭院式宾馆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

26、公共建筑类型,在向社会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住宅,餐饮及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场所的同时,其承担了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庭院式宾馆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担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文试图从对庭院式宾馆文化环境的塑造方面入手,说明传统文化因素在庭院式宾馆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为今后同类型的建筑创作提供一种思路及方法。通过对我国宾馆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并对文化要素在建筑中应用的了解,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庭院式宾馆设计研究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首先,对庭院式宾馆建筑的传统文化内涵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当前社会对宾馆设计,建设和评价的人文性理解,提高建筑师对传统

27、文化元素在设计中应用的重视。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典型案例分析,为中式庭院式宾馆建筑的创作提供经验及资料的借鉴,并归纳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以供同类型建筑设计参考。1.3课题研究的方法a.理论研究收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阅读、整理,注意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b.实地调研对实地进行现场调研,通过踏勘、拍照、测量等手段取得第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形成对庭院式宾馆的初步概括。c.实例研究对当代多个典型庭院式宾馆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并总结出现代庭院式宾馆的空间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要素应用的闪光点及不足,并为今后同类型及相关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1.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论文共分为

28、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的方法以及国内外对本课题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中国庭院式宾馆建筑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庭院式宾馆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原型以及现代庭院式宾馆的出现及其定义。通过对古代旅馆建筑的布局、形式、及装饰等方面的分析,说明现代庭院式宾馆的空间环境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因素应用的取舍。第三章传统文化因素在现代庭院式宾馆空间环境设计中的运用探索,通过对传统庭院特征体系的归纳总结,分析并总结出现代庭院式宾馆设计中传统庭院空间的类型及平面布局形式、传统庭院空间的构成要素及意境在庭院式宾馆建筑中的应用方法以及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庭院式宾馆的立面造型及室内空间设计等

29、等。第四章归纳分析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中传统文化因素的应用情况,通过总结当代庭院式宾馆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为今后庭院式宾馆中传统文化要素的运用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论文框架如下(见下页):中国庭院式宾馆建筑设计的传统文化情结中国庭院式宾馆建筑的发展历程秦汉以前的馆驿建筑魏晋南北朝畅神风格隋唐宋元的黄金时期明清时期的馆驿建筑传统文化因素在现代庭院式宾馆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继承与创新现代庭院式宾馆若干问题研究与其他形式宾馆的比较传统庭院空间的类型及平面布局形式传统庭院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庭院式宾馆建筑中的应用传统庭院空间的意境要素在庭院式宾馆建筑中的表达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庭院式宾馆的各功能空间设计现

30、代庭院式宾馆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方法分析结论现代庭院式宾馆设计中传统文化要素应用的成功与不足现代庭院式宾馆建筑1.5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本课题,国内外的相关课题研究都有相应的提及。国内相关的理论著作如国内荆其敏、张丽安所写的中外传统民居,对传统的庭院空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写旅馆的如刘振亚、林川、滕小平主编的旅馆建筑设计以及薛健的酒店旅馆设计等,多集中于对宾馆的规模档次、空间设计、流线组织及造型设计的研究。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也是不在少数,但对于中国古代旅馆的研究,前人及今人的研究却并不多。王仁兴的中国旅馆史话(1984)和尉文澍的旅馆概论(1991),是现今的两部有关中国旅馆研究的

31、著作。前者,以专题形式对中国古代驿站、迎宾馆、民间旅店、城市客店、寺院旅社、明清会馆、近代旅馆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和阐述,并就古代旅馆的管理、旅馆的特点作了简略的说明。后者,以一章节篇幅按历史时段,对先秦、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时期的官办旅馆发展作了描述。尽管如此。有关中国古代旅馆的史料仍非常有限。正史中旅馆史料少而不详,野史中零星分散。史料收集,有如沙中淘金,海底捞针;整理归类,更似乱麻抽丝,这大概也是古今旅馆研究较少的原因之一。综上,通过对国内外及古今研究现状的调查发现对本论题进行的论述大多是单独对某一方面的研究,或者是在其研究课题的某部分有所提及,还有就是以小论文的形式对个别案例

32、进行的研究和阐述,并没有针对本命题形成完整系统的研究。2中国庭院式宾馆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旅馆建筑大多以庭院形式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普遍特点。中国古代旅馆建筑成型于先秦时期,其庭院建筑的结构模式和建筑风格,对中国几千年旅馆建筑的影响十分深远。“夏人世室、商人重屋、周人明堂”,“重屋”建筑对中国古代旅游的设计产生了诸多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旅馆建筑因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背景不同而各具风格和特色。隋晋南北朝时期的旅馆建筑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崇尚自然的“畅神”建筑特点和风格,这是与当时“六朝繁华”的建筑文化有密切关系的。唐朝时期的旅馆建筑风格之雄健,则是其封建大国风

33、度的体现;而宋代旅馆建筑的风格特点则是秀美与精巧。元朝时期的旅馆建筑受元蒙文化的影响,其风格特点呈现为混合型,而明清时期的旅馆建筑特色便是兼容并蓄及精工细琢。近代由于大量西方建筑的引入,这个时期受西方新思想的冲击,宾馆功能的演化,传统类型的馆驿建筑形制被抛弃,紧凑型的宾馆形式一时兴起。现代由于宾馆建筑的大量兴建以及旅馆建筑的系统性研究,许多优秀的现代庭院式宾馆出现,其中有体现传统文化神韵的以传统庭院空间为组合特点的,有体现国际文化潮流的西式共享庭院空间还有兼收众长的中西结合式的宾馆建筑,此时的庭院式宾馆建筑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2.1秦汉以前的馆驿建筑商代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旅馆。当时农、畜、手

34、工业和青铜铸造水平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泼兴旺,驿道的畅通等,促进了各地之间的商业来往不断充实和壮大,同时商业旅行中对食宿需求也不断地提高,中国古代民间旅馆的出现正是应时之需。早期商贾及旅行者休憩、食宿、藏货或交易的地方位于交通要道附近、人们居住的家或邑中。这种在民间逐步形成的家庭旅馆,最初的时候被称为逆旅或者客舍。作为一种中国历史上古老的一种官方住宿设施出现,驿站主要用来接待过往的官吏、驿使以及邮差等。西周时期发达的驿道和频繁的国事交往,使得其后的驿站也成为过路官员、贵族的食宿场所。周代朝廷以及各诸侯为了接待外国的使臣,设置了很多档次非常高的宫廷宾馆。战国豪门善养士、文人善游说,因此涌现了许多

35、贵族为了招待门下宾客自行设置了专门的传舍及侯馆建筑。皇帝巡游以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代表的则促成了秦苑汉宫等宫、园囿建筑的出现。2.1.1建筑特点秦汉以前的旅馆类建筑,以庭院为组织中心,以宏大、气派为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大兴土木修筑馆舍,该时期馆舍崇尚宏大的原因:其一、接待其他国家的宾客。其二、显示本国的实力,均欲以“崇大诸侯之馆”以“赢诸侯”。其三、基于安全的考虑。当时社会动乱,格局不稳,因此建筑皆加高加厚墙垣,增加安全性。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豪门显贵热衷于养士,兴建的招贤客馆规模也是非常宏大,比如说齐国的孟尝君,门下有三千食客,可想而知供其住宿餐饮娱乐的招贤馆的建筑规模有多么庞大。秦始

36、皇广筑离宫别馆,其建筑宏侈巨衍。例:上林苑2.1.2建筑形式先秦旅馆建筑,多以庭院形式为见,并用墙垣围闭。这种建筑形式的特点是:有一个独立的整体结构,并形成一种与外界相互分离的空间。庭院空间内通常设有宫室、库厩、膳宰等各种场所,并有了前台和后台的粗略划分。“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秦汉以前的旅舍建筑大都采用重屋及明堂的建筑形式,屋顶采用重檐设计,不仅增加了室内空间的尺度,而且较之原来的单檐结构美化了旅舍的外部观感,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明堂中可以设置63筵(周人的一种坐具),使用空间已经很大了。周天子也在明堂之中宣明政教,明堂中也会经常举行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

37、。2.1.3建筑装饰早期商时室内装饰简陋,多以陶器做装饰。其上多以色彩艳丽、形态优美的纹饰修饰,风格婉转曲折、流畅自如。商代以后纹饰风格转向凝重和神秘。青铜器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使“狞厉之美”逐渐盛行,以饕餮纹、禅纹、蟠龙纹等纹样为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美学风格的变化。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家具制作较为简陋。瓦饰是旅馆建筑雕饰的另一类形式,板瓦、简瓦和瓦当在春秋时代大量使用。发展到战国时期,瓦饰逐渐向纯粹的审美形式发展,纹饰由简单神秘向复杂多变演化。秦汉时期,瓦饰更加精细,形象刻画的生动性及细腻程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表明当时人们不仅审美意识有了巨大的进步,创作水平也提升了

38、一个档次。商周时期的旅馆建筑已经开始注重建筑室内外的美化,建筑雕饰,墙壁粉饰厩房修整、道路平整。室内墙壁已经出现了“宫墙文画”。秦宫壁画有规整及多样化的人物、车马等,风格雄健并且缤纷鲜艳。汉代壁画风行一时,内容广泛,为中国壁画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室内观赏性壁画就是始于汉代。2.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畅神”风格及寺院旅舍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动荡分裂的历史时期,历时300余年,社会悲惨至极。建筑风格受物质功能上的制约,旅馆建筑失去了秦汉时期的雄姿,但其繁华昌盛的建筑文化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前所未见的。2.2.1旅馆功能与“畅神”建筑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思想的影响,南方与北方建筑在气质及风格上各有

39、所异。总体来说北方建筑风格雄伟、南方建筑风格纤巧。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古代中国南北之间的交流很频繁,南北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各取所长,因此使“六朝繁华”的文化艺术更加光彩夺目。而且在这个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方面的发展,崇尚无为的出世思想,放弃了传统的审美尺度,根据自己的审美体会及经验,从色彩造型等形式要素、比例对称等形式规律以及气韵变化等形式内涵着眼,构成了较完整的自然美审美理论,标志着古典美学的成熟。中国古代建筑的非伦理的形式美,即所谓的“畅神”,在这个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此时的“旅馆”建筑,必然也是该时期社会文化特征和社会审美风格的体现。魏晋南北朝旅馆建筑摆脱了封建礼制的束缚,更富

40、有人情味和世俗情趣,造园之风大盛,注重形式美以及空间布局的艺术手法。诸如空间的层次、借景、透、漏等许多艺术手法,由此逐渐丰富起来,并出现在皇室贵族的宫、苑、山庄别墅建筑中。该时期的旅馆建筑并不讲究,甚至鄙视华丽富贵,而在卜宅相地、选择基址、道路布设、经管组织等方面却有独创,着重体现超然尘外的隐逸情调,突出“带长阜、倚茂林”的自然天成之美。谢灵运家族在会稽的大庄园风景区,无论旧业还是新业,都完全契合于天然山水地形,收纳远近借景,包容农田耕作、灌溉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态的风景。 2.2.2寺院旅舍的建筑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为印度高僧在洛阳修造“白马寺”。佛教寺院的开设,为宗教备宿用膳活动开

41、辟了新的领域。最初,寺院在供佛像、办法事和翻译经卷之外,接待的食宿对象只有外国和国内各地的游僧。洛阳珈蓝记载:“时佛法经像,盛于洛阳,异国沙门,咸来成辐辏,负锡持经,适兹乐土。”游僧凭证件,就可以在所到的寺院休息住宿,说的就是“方外之人,进寺为家” 。随着佛教在境内的广泛传播以及各地寺院的大量修建,寺院收留的人员不再只限于僧人,接待远方香客是寺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寺院还备有环境清静的客舍和供客饮食的斋饭,用来接待达官贵人在寺院主办法事和祈福壤灾。而且一些慕名山而来观景探幽的游客,所到之处,亦要礼佛进香,布施银钱。这些人也是寺院客舍欢迎的对象。由于这个时期寺院的繁盛,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宗教备宿

42、用膳的需求,寺院客舍不仅规模逐渐扩大,在空间形态上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和多样性的变化。1寺院客舍建筑形制图2. 1五台山罗睺寺寺院空间布局示意早期寺院的平面布局形式大体上仿照印度的佛寺,以舍利塔作为布局中心。以后由于建筑殿堂供奉佛像得需要,又形成了塔殿并重的格局。随着寺院旅舍功能的加强,又把塔移到了寺院的一旁,形成了单独的塔院,佛寺的主院则除佛殿以外,又加入了禅房、斋堂以及专供客人住宿的客房等功能空间,建筑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前。而且当时的大型寺院已经拥有宽敞的客舍别院及花园,还有能设宴摆酒的“中堂”,以供住客宴筵之需。寺院旅舍空间主要供僧侣住宿、饮食或接待信徒、访客使用,有斋堂、客堂、寝堂、茶堂等。

43、这一空间的塑造较为自由,除了较为大型的寺院或皇家赦令建造的会有明显的中轴线布局,一般的佛寺基本就比较灵活。例如,五台山罗睺寺的院落布局(如图2.1 ),宗教活动区域布置在中轴线上形成一系列参佛、拜佛的佛性空间,以及讲经集会修道的人性空间,而生活区则布置在寺院的东侧,西侧则是一些供信徒、阪依、游客等住宿的居住区。2寺院建筑环境美化寺院作为旅途住宿之所,与其他旅舍相比,有其独具的特色位于城区的寺院建筑一般都环境清幽,房舍雅洁,远隔尘寰,更广植名花异树,刻意美化环境,以吸引各界人士观光游览、进寺烧香。而处名山胜景的寺院更是借山造势,清幽无扰。北魏期间的洛阳永宁寺“平面方形,周围墙上皆短椽,覆以瓦,围

44、墙四面各开一门。其中南门楼三层,东西门楼各二层,但北门用乌头门,围绕塔殿,有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巢绮疏2.3隋唐宋元时期馆驿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隋唐宋元是中国古代旅馆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旅馆技术上,尤其是旅馆建筑领域有很大的发展。2.3.1旅馆的建筑特点图2. 2南宋平江府的姑苏馆这个时期旅馆建筑的布局特点是: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多以四合院为布局形式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各具特点。如图 所示,为南宋平江府的姑苏馆。从志书记载中可以看到该馆为当时的高级招待所,馆内结合庭院布置。从牌楼而入,经接待区入馆,馆内设南北两组客房,另外有四组临水的客房以及许多供随从住宿的廊屋为保证客房区的安静,入口道路

45、迂回设置。临水设有四组客房,在丰富了水巷街景的同时,客房也可俯视观看过往船只的景向。该馆的建筑设计非常的精致,根据史书记载:其“体势宏丽,为浙西客馆之最”,又“姑苏馆宏丽雄深为三吴之冠”。客房区南侧还设有名为百花洲的园林,园东有射圈、井台,小桥流水,亭台廊榭,旅客可以在此赏景娱乐。百花洲西面在高耸的城墙上建有姑苏台,面对运河岔道,既可欣赏吴山山色,又可俯视船只穿梭。唐代作为当时的封建大国,其气度和风度体现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任何艺术形式与社会和时代有密切的联系,如建筑、雕刻、音乐、绘画、文学等等。因而唐代旅馆建筑也体现了这种气度,其风格雄健,屋顶坡缓,斗栱壮阔,造型简洁;红柱较粗壮;建筑材料

46、除木土、石竹、砖瓦之外,琉璃瓦也广泛使用;窗多为棱窗,整体建筑风格宏伟大气。读杜心解唐兴县客馆记中记载:“崇高广大逾越传舍通梁直走,嵬将坠压。素柱上承,安若泰山”。崇高广凡,气势非凡的“雄健”建筑风格跃然纸上。图2. 3北宋,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中汴梁城市旅馆的形象宋代的旅馆建筑没有唐朝那种宏大的风格,而以细巧精致为特点,其屋顶坡度稍高,屋檐弯曲并有翘角,斗栱尺度小,门窗多用菱花槅窗,装修装饰多以琉璃瓦和雕刻花纹及彩画为主,旅馆形象趋向秀丽,富于变化。宋代旅馆建筑与唐代不同,其形象豪华精巧,兼有有自然与雕琢之美,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形态气质以及文艺观和审美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工艺的精湛和技术进步与发展

47、(图2.3)。宋以后,汉族文化和艺术受到元蒙文化和艺术的影响。从风格上讲,旅馆建筑不像宋代的纤弱挺秀而是反映出北方草原环境和社会性格的粗犷特质。2.3.2馆驿建筑环境塑造隋唐宋元时期,对旅馆的周围环境就十分注重选择和美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渭城客舍雨后的景象:“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隋唐馆驿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馆驿常与道柳形影相随,相映生辉。新城管驿的庭院“门衔周道,墙荫竹桑,境胜于外也”,沿墙种植竹桑,形成荫蔽,园内的美景是园外所无法比拟的。如前文读杜心解唐兴县客馆记记载,店兴县客馆的庭院,廊道环绕,曲径幽深,竹修树茂,环境优雅宜人。此外,朝廷政府也要求驿馆附近的空地都种榆树或柳树。政和二年(公元112年),福州路旁的驿站在路的两旁栽种近三十四万株的杉树、松树、杨柳、冬青等,并严禁滥砍滥伐。宋代驿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