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471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摘要: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而中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发展绿色建筑,实现能源节省和与自然协调发展是摆在中国建筑师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从绿色建筑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及方法。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前言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

2、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学习掌握的建筑设计理论和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撰写本文,以供参考。1绿色建筑涵义的界定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是一个目标,一个发展方向。其具体的概念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原理,合理组织建筑和其它因素的相关关系,使建筑物和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

3、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能、节水、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2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2.1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我国目前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三分之一,建筑垃圾每年高达数亿吨;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率已从1978年的10%发展到当前的27.5%,若综合建材生产和建造过程,建筑业相关能耗比例超过40%。同时,在建筑运营过程中也造成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发展绿色建筑,倡导节能减排,降低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对我国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2.2发展绿色建筑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需求我国城镇人口集

4、中、建筑物密集。建筑活动造成的噪声、灰尘、光污染,以及室内环境污染等直接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我国居民过于注重个性化装修,由此产生的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此外,城镇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处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障、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交通等突出问题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发展的重要任务。2.3发展绿色建筑是转变我国城镇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率已超过51%,建筑总面积逾440亿m2,约占全世界新建建筑面积总量的一半,产业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绿色建筑,是推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5、好型社会建设,转变我国城镇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2.4发展绿色建筑是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引擎我国是建筑大国,然而建筑、建材与住宅产业总体规模虽大,但生产效率低、建筑用材消耗过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突出。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对于提升我国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一批相关新兴产业的形成和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3.1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并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的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3.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充分考

6、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3.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要点4.1重视节地设计在建房活动中要少占地表面积,少损失、不损失绿化面积,节约建筑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城市中节地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建造多层、高层建筑,以提高建筑容积率,同时降低建筑密度;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居住区,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约度,为今后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绿地面积,改

7、善住宅区的生态环境。4.2绿色建筑整体设计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1)要根据建筑选址场地周边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通过区域总平面布置、朝向设置、区域景观营造等进行绿化。(2)在建设区域总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利用并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减少场地平整的工程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同时应尽量将建筑体量、角度、间距、道路走向等因素合理组合,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日照。(3)在规划建筑朝向时,可以先根据日照和太阳入射角确定建筑朝向范围,再根据夏季主导风

8、向,从考虑建筑群整体通风效果的角度确定具体朝向。(4)采取交叉错列形式,利用斜向日照和山墙空间日照等,实现良好日照和建筑间距的最优组合。(5)在规划设计和后期的建筑单体设计中,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并设计地下空间,用于车库、设备用房、仓储等。(6)在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时,在服从地区控制性详规的条件下,应根据建设区域周边配套设施的现状和需求,统一配建教育、商业服务等公用设施,要集中设置并强调公用,避免重复建设。(7)在交通组织规划时,应注意建筑和住宅小区主要出入口的设置,做到人车分流,方便建筑使用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4.3绿色建筑单体设计在单体设计中,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外观体型、保证建筑外维护结

9、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进行绿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1)在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如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采用镀膜窗户;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使用遮阳设备,抵御夏季太阳直射。(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要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4.4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设计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

10、调节系统。因此,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要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且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防止能源的流失,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1)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另外对油漆、粘合剂、地板砖等的选择,除考虑性能优良外,还要强调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2)注重对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使用。外墙保温节能材料属于保温绝热材料,就一般居民采暖的空调而言,使用后,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节能5080%。(3)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如: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热水,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来支持日常生活用电。

11、4.5室外环境绿化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绿化这一有效的生态因子,为居民创造出高质量生活环境。(1)建筑四周绿化。在夏季,地面受到的辐射热反射到外墙和窗户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一半,为了降低这部分从地面来的反射热,适宜在建筑物室外种植灌木和草坪,尽量减少反射到房间的热量。(2)建筑立面绿化。通过种植攀沿性植物使墙面绿化,可减少热辐射,对建筑物装饰性也很好,使建筑物更具特色。(3)阳台与屋顶绿化。阳台是室内与室外自然接触的媒介,阳台绿化不仅能使室内获得良好的景观,而且也丰富了建筑立面造型并美化城市景观。4.6室内环境设计要在保证居室热舒适环境条件下,通过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切

12、实把居住建筑在长期使用中的能耗降下来。(1)要注重光环境设计。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采用自然调控设施,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等。(2)注重热环境设计。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等引起的不舒适感;设置室内温度调控系统,使室内的热舒适度得到有效的调控。(3)注重声环境设计。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减少对有安静要求房间的噪声干扰;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四是注重室内空气品质设计。结合建筑设计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合理设置风口位置,有效组织气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串气、泛味。5结束语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同地区绿色建筑的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从传统建筑文化吸取精髓的理念,体现健康、自然的生活态度。以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来改善和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建筑有效地成为环境的过滤器和调节器,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参考文献: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2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