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建筑设计指导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476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店建筑设计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酒店建筑设计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酒店建筑设计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酒店建筑设计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酒店建筑设计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店建筑设计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建筑设计指导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酒店建筑设计指导书()基地选择 1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并应选在交通方便、环境良好的地区。 2在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基地的选择及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的要求。 3在城镇的基地应至少一面临接城镇道路,其长度应满足基地内组织各功能区的出人口、客货运输、防火疏散及环境卫生等要求。(二)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以及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 2主要出人口必须明显,并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主要出人口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单车道或多车道。 3不论采用何种建筑形式,均应合理划分旅馆建筑的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货流、车流互不

2、交叉。 4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应有单独分区,并有独立的出人口;对外营业的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的使用功能。 5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各种管道,做好管道综合,并使于维护和检修。 6总平面布置应处理好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的关系。对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客房区和邻近建筑。 7应根据所需停放车辆的车型及辆数在基地内或建筑物内设置停车空间,或按城市规划部门规定设置公用停车场地。 8基地内应根据所处地点布置一定的绿化,做好绿化设计。(三)建筑设计 1各类用房的组成与要求(1)公共用房及辅助用房应根据旅馆等级、经营管理要求和旅馆附近可提供使用的公共设施情况确定。(2)建筑布局应

3、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保证客房及公共用房具有良好的居住和活动环境。(3)锅炉房、冷却塔等不宜设在客房楼内,如必须设在客房楼内时,应自成一区,并应采取防火、隔声、减震等措施。(4)室内应尽量利用天然采光。(5)电梯。A一、二级旅馆建筑3层及3层以上,三级旅馆建筑4层及4层以上,四级旅馆建筑6层及6层以上,五、六级旅馆建筑7层及7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B乘客电梯的台数应通过设计和计算确定。C主要乘客电梯位置应在门厅易于看到且较为便捷的地方。D客房服务电梯应根据旅馆建筑等级和实际需要设置,五、六级旅馆建筑可与乘客电梯合用。E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消防电梯宜分别设

4、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600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10m。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2标准层(1)标准层设计应考虑周围环境,占据好的朝向及景观,减少外墙面积,节省能源。(2)平面形式应考虑地

5、形、朝向、景观、结构、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3)标准层中防火疏散梯位置宜均匀分布,位置要明显,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4)服务台:按管理要求设置或不设置。(5)服务用房:根据管理要求,每层设置或隔层设置。位置应隐蔽,可没于标准层中部或端部。服务用房区应有出人口供服务人员进出客房区。服务用房包括服务厅、棉织品贮存库、休息、厕所、垃圾污物管道问及服务电梯厅。3客房部分(1)客房 A.客房类型分为:套间、单床间、双床间(双人床间)、多床间;多床间内床位数不宜多于4床。 B.客房不宜设置在无窗的地下室内,当利用无窗人防地下空间作为客房时,必须设有机械通风设备。 C客房内应设有壁柜或挂衣空间。 D客

6、房的隔墙及楼板应符合隔声规范的要求。 E客房之间的送风和排风管道必须采取消声处理措施,设置相当于毗邻客房间隔墙隔声量的消声装置。 F天然采光的客房间,其采光窗洞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8。 G跃层式客房内楼梯允许设置扇形踏步,距内线0.25m处的宽度不应小于从0.22m (2)客房净面积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3)卫生间 A客房附设卫生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B对不设卫生间的客房,应设置集中厕所和淋浴室。每件卫生器具使用人数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C当卫生间无自然通风时,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气措施; D卫生间不应设在餐厅厨房、食品贮藏、变配电室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 E卫生间不

7、应向客房或走道开窗;客房上下层直通的管道并,不应在卫生间内开设检修门; F卫生间管道应有可靠的防漏水、防结露和隔声措施,并便于检修。 (4)室内净高 A客房居住部分净高度,当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4m;不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6m。 B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为客房时,应至少有8 m面积的净高度不低于24m。 C卫生间及客房内过道净高度不应低于2l m。 D客房层公共走道净高度不应低于2.1m。客房内走道宽度不低于1.1 m (5)客房层服务用房 A服务用房宜设服务员工作间、贮藏间和开水间,可根据需要设置服务台。 B一、二、三级旅馆建筑应设消毒间;四、五、六级旅馆建筑应有消毒设施。 C客房层全部客房附设卫

8、生间时,应设置服务人员厕所。 D客房层开水间应设有效的排气措施,不应使蒸汽和异味窜入客房。 E楼层内的服务走道与客房层公共走道相连接处如有高差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10的坡道。 (6)门、阳台 A房人口门洞宽度不应小于09,高度不应低于2.1 m B房内卫生间门洞宽度不应小于075m,高度不应低于2.1 m C作套间又可分为两个单间的客房之间的连通门和隔墙,应符合客房隔声标准。D相邻客房之间的阳台不应连通。4公共部分(l)门厅 A旅馆入口宜设门廊或雨棚,采暖地区和全空调旅馆应设双道门或转门。 B室内外高差较大时,在采用台阶的同时,宜设行李搬运坡道和残疾人轮椅坡道(坡度一般为1:12) C门厅

9、内交通流线及服务分区应明确;对团体客人及其行李等,可根据需要采取分流措施;总服务台位置应明显。 D一、二、三级旅馆建筑门厅内或附近应设厕所、休息会客、外币兑换、邮电通信、物品寄存及预订票证等服务设施;四、五、六级旅馆建筑门厅内或附近应设厕所、休息、接待等服务设施。服务台和电梯厅位置应明显,总服务台应满足旅客登记、结账和问讯等基本空间要求。 E门厅设计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F大型或高级宾馆行李房应靠近总服务台和服务电梯,行李房大门应充分考虑行李搬运和行李车进出宽度要求。(2)旅客餐厅 A根据旅馆建筑性质、服务要求、接待能力和旅馆邻近的公共饮食设施水平,应设置相应的专供旅客就餐的餐厅。 B

10、餐厅分对内与对外营业两种。对外营业餐厅应有独立的对外出人口、衣帽间和卫生间。 C一、二级旅馆建筑应设不同规模的餐厅及酒吧间、咖啡厅、宴会厅和风味餐厅;三级旅馆建筑应设不同规模的餐厅及酒吧间、咖啡厅和宴会厅;四、五、六级旅馆建筑应设餐厅。D一、二、三级旅馆建筑餐厅标准不应低于现行的饮食建筑设计规范中的一级餐馆标准;四级旅馆建筑餐厅标准不应低于二级餐馆标准;五、六级旅馆建筑餐厅标准不应低于三级餐馆标准。 E为旅客就餐的餐厅座位数,一、二、三级旅馆建筑不应少于床位数的80;四级不应少于60;五、六级不应少于40。 F餐饮空间不宜过大,80座左右规模为宜,最大不超过200座。G顾客人座路线和服务员服务

11、路线应尽量避免重叠。服务路线不宜过长(最大不超过40m),并且尽量避免穿越其他用餐空间。大型多功能厅或宴会厅应设备餐廊。 H旅客餐厅的建筑设计除应符合上述各款规定外,还应按现行的饮食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餐馆部分的规定执行。(3)会议室 A大型及中型会议室不应设在客房层。 B会议室的位置、出人口应避免外部使用时的人流路线与旅馆内部客流路线相互干扰。 C会议室附近应设盥洗室。 D会议室多功能使用时应能灵活分隔为可独立使用的空间,且应有相应的设施和贮藏间。 (4)商店 A一、二、三级旅馆建筑应设有相应的商店;四、五、六级旅馆建筑应设小卖部。设计时可参照现行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执行。 B商店的位置、出人口

12、应考虑旅客的方便,并避免噪声对客房造成干扰。 (5)美容室、理发室 A一、二级旅馆建筑应设美容室和理发室;三、四级旅馆建筑应设理发室。 B理发室宜分设男女两部,并妥善安排作业路线。 (6)康乐设施。 A康乐设施应根据旅馆要求和实际需要设置。 B康乐设施的位置应满足使用及管理方便的要求,并不应使噪声对客房造成干扰。C一、二级旅馆建筑宜设游泳池、蒸汽浴室及健身房等。5辅助部分(1)厨房 A房应包括有关的加工间、制作间、备餐间、库房及厨工服务用房等。B厨房的位置应与餐厅联系方便,并避免厨房的噪声、油烟、气味及食品储运对公共区和客房区造成干扰。厨房可放在建筑的底层。上部、中部或地下室中。设在底层:当餐

13、厅对外营业或厨房以煤为燃料,又无专用电梯时,一般设于底层,如a。在可能条件下最好设在主楼下风向的单独辅楼内,如人当无此条件时,应单独设置通风并直通屋顶或采用其他排油烟设备。设在上部:当旅馆上部设置观光餐厅,厨房有煤气、蒸汽、水、电及专用货梯等设备时,厨房可设于上部。为减少运输量,可将粗加工设在底层,如C。设在中部:当旅馆层数较高,旅客量较大时,可在旅馆中部设置小型餐厅,但需进行特殊的通风排气处理,如d。设在地下室:当厨房受到空间条件限制时,可设在地下室,但不得使用液化气燃料。此外,还需进行机械通风排气和补风,如e。 C厨房平面设计应符合加工流程,避免往返交错,符合卫生防疫要求,防止生食与熟食混

14、杂等情况发生。 D厨房净高(梁底高度)不低于2.8m,隔墙不低于2m外通道上的门宽不小于1.1m高度不低于2.2m;其他分隔门,宽不小于0.9m;厨房内部通道不得小于1m。通道上应避免设台阶。 E厨房适当位置设置职工洗手间、更衣室及厨师长办公室。F厨房与餐厅连接,尽量做到出入口分设,使送菜与收盘分道,并避免气味窜人餐厅。G厨房尽量避免位于旅馆中心部位,应位于外墙附近,便于货物进出和通风排气。厨房与餐厅最好设在同层,如必须分层设置时,不宜超过一层,用垂直升降机运输。 H厨房的建筑设计除应符合上述各款规定外,还应按现行的饮食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厨房部分的规定执行。 (2)洗衣房 A级旅馆应根据条件和

15、需要设置洗衣房。 B衣房应靠近服务电梯(或污衣井),同时避免噪声对外干扰。 C洗衣房的平面布置应分设工作人员出入口、污衣人口及洁衣出口,并避开主要客流路线。 D洗衣房的面积应按洗作内容、服务范围及设备能力确定。 E一、二、三级旅馆应设有衣物急件洗涤间。 (3)设备用房 A馆应根据需要设置有关给排水、空调、冷冻、锅炉、热力、燃气、备用发电、变配电、防灾中心等机房,并应根据需要设机修、木工、电工等维修用房。 B备用房应首先考虑利用旅馆附近已建成的各种有关设施或与附近建筑联合修建。 C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应接近服务负荷中心。运行、管理、维修应安全、方便并避免其噪声和振动对公共区和客房区造成干扰。 D设

16、备用房应考虑安装和检修大型设备的水平通道和垂直通道。 (4)备品库 A进货口和垃圾清运口位置应远离客人活动区。 B货处和垃圾处理部分应紧靠后台,进出口直分设。 C进货台一般需要容纳两辆卡车同时卸货(大于600间客房规模时,应容纳三辆卡车同时卸货)。 D备品库应包括家具、器皿、纺织品、日用品及消耗物品等库房。 E备品库的位置应考虑收运、贮存、发放等管理工作的安全与方便。 F房的面积应根据市场供应、消费贮存周期等实际需要确定。 (5)职工用房 A职工用房包括行政办公、职工食堂、更衣室、浴室、厕所、医务室、自行车存放处等项目,应根据旅馆的实际需要设置。B职工用房的位置及出入口应避免职工人流路线与旅客人流路线互相交叉。(四)防火与疏散旅馆建筑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现行的防火规范外,还应符合本章的规定。1高层旅馆建筑防火设计的建筑物分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一、二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参见前面章节所述“高层综合办公楼”设计指导要点关于“安全疏散”部分内容。3集中式旅馆的每一防火分区应设有独立的、通向地面或避难层的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2个。4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便于维修和管线布置最短的地方,并应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口。四、参考图录示例一标准层平面示例二上海华亭宾馆示例三上海新锦江大酒店示例四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