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0865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儋州恒大滨海投资有限公司评价单位: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二O一三年十月海口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建设项目的地点1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21.3产业政策与规划相符性分析5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6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6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6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83.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83.3环境影响预测结果83.4污染防治措施103.5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144公众参与154.1公众参与调查形式154.2 环评信息公告154.3

2、 征求公众意见164.4 小结18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96 联系方式201 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建设地点及背景1.1.1建设地点项目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以南约6公里处,儋州滨海新区控规中B-6-6地块中的一部分。地理坐标:N193957.4;E1091213.7。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1-1,与周边环境关系详见图1-2。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1.2相关背景儋州恒大滨海投资有限公司已在儋州滨海新区投资建设儋州恒大金碧天下首期项目,现准备建设金碧天下二期中的第一部分,简称二(一)期项目。该项目使用滨海新区控制性详规中B-6-6地块中的一部分,总占地面积90781.3m2(136.1亩),建设内

3、容为23栋商业住宅,均为高层住宅,其中5栋为11层,编号122-126#;6栋18层,编号为127-132#;1栋23层,133#;11栋26层,编号134-144#。项目建筑密度12.57%,容积率1.79,绿地率50%,总建筑面积208697.6m2,总户数1992户,机动车停车位1784辆,地上停车位126辆,地下停车位1658辆,总投资61945.54万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要求,本项目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年7月,受儋州恒大滨海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由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

4、后,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工程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项目现场作了调研,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于2013年8月编制完成了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审稿)的编写。2013年9月17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在海口市主持召开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详见附件),对报告书进行了认真的补充和完善,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批复之后,将作为本项目的环境管理的技术依据之一。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项目名称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2)项目性质新建项目(3)建设单位儋州恒大滨海投资有限公司。(4)建设地点项目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以南约6

5、公里处,儋州滨海新区控规中B-6-6地块中的一部分。地理坐标:N193957.4;E1091213.7。(5)占地面积项目总占地面积为9.078hm2(136.1亩)。(6)投资总额项目总投资61945.54万元。(7)建设周期项目计划2013年9月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竣工。(8)建设内容及规模儋州恒大金碧天下二(一)期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078hm2,建设内容为23栋高层住宅,其中5栋为11层,编号122-126#;6栋18层,编号为127-132#;1栋23层,133#;11栋26层,编号134-144#。配套公建设施主要包括一座综合楼(3层,用物业办公室及幼儿园)及广场、道路建设

6、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2-1。表1.2-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数量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90781.3居住户数户1992居住人数人6374户均人口人/户3.2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室面积)平方米209545.2总建筑面积(不含地下室面积)平方米1618311.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157538.22.公共建筑面积平方米4293.03.地下室面积平方米47714.2建筑密度12.34容积率1.79绿地率50机动车停车位个17841.地面停车位个1262.地下停车位个1658项目占地面积90781.3m2 ,建筑密度12.57%,容积率1.79,绿地率50%,总建筑面积209545.4m2,总户

7、数1992户,机动车停车位1784辆,其中地上停车位126个,地下停车位1658个。总投资61945.54万元。图1-2 与周边环境关系图图1-2 项目与周边环境位置关系图1.3产业政策与规划相符性分析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一般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未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订版)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中,根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的规定:凡未列入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为允许类。可见,项目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是兼容的。1.3.2与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选址符合儋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符合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8、(2006-2020)中的相关要求。同时项目设计严格按照儋州市规划局出具的儋州市滨海新区第一组团(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中的要求进行设计。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中一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2)项目用地地块内及周边区域声环境有超标现象。由于本项目已经开始施工,在环境噪声监测点中小南头村的现状监测值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昼间、夜间对应的标准值。项目场界北部昼间、夜间均有超标;场界东部昼间和夜间略有超标现象。因此本项目应十分关注施工过程中带来的噪声对

9、周围环境的影响。(3)项目南侧的地表水白马河,通过监测该地表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值的要求。(4)项目西侧的海水现状监测结果显示,除了溶解氧和活性磷酸盐外,其余指标均能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一类标准。活性磷酸盐的超标可能跟海边有过人工养殖虾塘有关。总之,该海域海水水质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5)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地表覆盖低矮草本植物,生物量约为0.5-1kg/m2,生态环境质量一般。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各评价工作等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有关规范,并结合该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如下:(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10、大气评价范围以项目为中心,边长5km的方形区域。(2)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用地边界1m包络线,并适当延伸到项目周围的敏感点。(3)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范围。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工程污染物排放统计情况汇总如表3.1-1所示。表3.1-1工程“三废”排放量统计表类别污染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量治理削减量排放量污水(1)生活污水(50.5104m3/a)COD176.77 t/a0t/a176.77 t/aBOD5101.01 t/a0t/a101.01 t/aNH3-N17.68t/a0t/a17.6

11、8t/a废气(2)餐饮废气(7.9106m3/a)油烟14.5t/a12.32t/a2.18t/aSO2125.6kg/a0125.6kg/aNOx1228.1kg/a01228.1kg/aCO244.2t/a0244.2t/a(3)汽车尾气NOx0.10kg/h00.10kg/hCO3.62kg/h03.62kg/hTHC1.56kg/h01.56kg/h固废(4)生活垃圾生活垃圾1204.5t/a1204.5t/a03.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表3.2-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对象方位距离(m)保护对象环境保护目标备注1小南头村东北20居民点空气一级声环境1类约57户,272人2大南头村

12、东北500居民点空气一级声环境1类约51户,360人3低地村西南500居民点空气一级声环境1类约37户160人4白马河西南50水质地表水类5海水西北500海水海水一类3.3环境影响预测结果3.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作为绿化用肥,不外排,对水环境基本无影响。对于施工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循环回用,不外排,对环境影响较小。(2)大气环境影响施工阶段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土石方扬尘,运输建筑材料的扬尘,运输车辆的汽车尾气,以及内外装修时产生的油漆废气等。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为其下风向150m。该项目周围的小南头村在影响范围内,施工扬尘对这些敏感点

13、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本项目施工中车辆的排放的汽车尾气和油漆废气对环境影响不大。本项目施工中车辆的排放的汽车尾气和油漆废气对环境影响不大。(3)噪声环境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主要为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施工场界周围为小南头村、大南头村距离较近,项目施工可能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车辆来往较多,有一定的交通噪声,但影响程度不大,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结束。(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经统一分类收集后交由市政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经统一分类收集后交由市政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14、处置100%,对环境影响较小。(5)生态环境影响施工过程需对建设场地进行开挖、填筑和平整,使原有的植被被铲除,改变了土地的原有使用功能,从而使绿化面积有所减少,从而造成生物量的损失。本项目占地面积9.0781hm2,地表植被以杂草为主,用地内生态环境质量较差,项目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植物区系的影响较小。项目建成后将变成城市生态环境,土地性质将发生质的变化。项目建成后平均绿地率50%,将使生物量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且补偿量大于损失量,对区域生态环境是有利影响。3.3.2营运期环境影响(1)水环境影响项目废污水性质为生活污水,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室内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餐饮含油污水经隔油池除掉大

15、颗粒悬浮物及浮油后和其它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然后进入白马井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所以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污水不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若与市政管网无法接通,则项目应停止销售和使用。(2)大气环境影响餐饮产生的含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达标后,通过专用烟道引出至屋顶高空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柴油发电机产生的废气由专用内置烟井引至高于周围200m范围内建筑5m以上排放。由于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浓度较低,废气可达标排放,加之使用频率较低,且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生活垃圾站的臭气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区内停车场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不大,对环境影响轻微。(

16、3)噪声环境影响对于室内噪声源水泵,经基础减振、建筑隔声和采取相应的吸声、消声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对于交通噪声,本项目西南侧是规划路滨纬一路,这条道路将是儋州市滨海新区的次干路,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道路交通噪声对本项目影响不大,加强区内及边界,尤其是项目南侧边界的绿化,对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有一定的减缓作用。(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市政环卫统一清运到儋州滨海新区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处置率100%,对环境影响很小。3.4污染防治措施3.4.1噪声控制对策施工期: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噪声

17、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的正常生活。(1)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施工,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分贝动力机械设备,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2) 对本项目的施工进行合理布局,尽量使高噪声的机械设备远离环境敏感点。(3) 改进施工方法采用商品混凝土,因商品混凝土输送发出的噪声,比现场搅拌所用的机械群噪声要小,同时可减少运送砂石、水泥时产生的汽车噪声。(4) 从控制声源和噪声传播以及加强管理等几个不同角度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 控制声源有意识地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对于开挖和运输土石方的机

18、械设备(挖土机、推土机等)以及翻斗车,可以通过安装排气消声器和减振阀来降低噪声;机械设备都应定期检修,避免由于设备零部件松动产生噪声。 控制噪声传播大分贝机械设备尽可能远离环境敏感点,并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防护消声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方建立临时性声屏障,声屏障可以设在面向环境敏感点的施工场地边界上,如果产生噪声机械设备相对固定,也可以设在设备附近。 加强管理对交通车辆造成的噪声影响要加强管理,运输车辆进入市区后禁止鸣笛,限制车辆行驶速度。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大大降低施工噪声,减小振动,并能大幅度减小或消除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运营期:本评价根据运营期噪声可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19、:(1) 加强对噪声源的环境管理区内禁止使用高噪声喇叭,对车辆实行限速行驶和禁止鸣笛。(2) 减振措施应急柴油发电机的噪声值比较高,由于位于室内,除必需的通道外都是墙体或地板,所以噪声传递的主要途径是固体传声;因此,设备安装时,机组的机座与基础之间装减振器,其隔振率不小于90%。(3) 隔声措施将噪声较大的应急发电机、水泵、排风机等设备均置于室内,并将高噪声设备(应急发电机等)集中在密闭单间以便于控制,门窗采用双层隔声门窗,尤其是在滨纬一路一侧。双层玻璃的隔声量为2025dB。(4) 吸声措施吸声的作用是降低反射声,从而降低室内混响声场的噪声级,一般能降噪35dB;在高噪声设备室内墙面采用吸声

20、材料,并悬挂吸声球。(5) 消声措施风机的出风口、进风口,送、回风管等空气动力噪声高的部位,根据其位置和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安装相应的消声器。在发电机尾气管安装阻抗结合式的二级消声器,总消声量大于25dB,对进、排风机采用消声弯头进行消声处理。(6) 在滨纬一路,加强绿化带的种植,增加乔木及灌木的种植宽度,绿化带能起到的降噪效果,从而降低交通噪声对区内住户的影响。采取以上控制措施后,能有效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4.2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施工期:(1)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

21、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2) 建设施工活动中,必须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对施工工地实行围挡封闭施工,围挡高度最少不能低于2.5m,且围挡要坚固、稳定、整洁、规范、美观;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之间无缝隙。(3) 土方工程包括土的开挖、运输和填筑等施工过程,有时还需进行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施工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者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4) 施工过程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密闭存储或者设置围挡;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等防尘措施。(5)

22、施工过程产生的弃料及其它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一周的,应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定期喷水压尘等防尘措施。(6) 设置洗车平台,完善排水设施,防止泥土粘带。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其它防止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泥浆。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m,并应及时清扫冲洗。(7) 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

23、、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cm,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和垃圾的运输。(8) 施工工地内及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间的车行道路,应铺设钢板或者铺设水泥混泥土;铺设用细石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并辅以洒水、喷洒抑尘剂等措施,并保持路面清洁,防止机动车扬尘。(9) 采用吸尘或水冲洗的方法清洁施工工地道路积尘,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10) 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铺设细石以及功能相当的材料;植被绿化;晴朗天气时,视情况每周等时间隔洒水二至七次,扬尘

24、严重时应加大洒水频率;根据抑尘剂性能,定期喷洒抑尘剂等措施。临时堆土场也应采取遮挡和洒水等防护措施。(11) 施工期间,应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尘网(不低于2000目/100平方厘米)或防尘布。(12) 应尽量采用石材、木制等成品或半成品,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木制品切割所造成的扬尘污染。(13) 工地内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性的物料、渣土或废物输送至地面或地下楼层时,可从电梯孔道、建筑内部管道或密闭输送管道输送,或者打包装框搬运,不得凌空抛洒。(14) 应设专职人员负责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各工地应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

25、以及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15) 做好工地周围的保洁工作,一般设在施工工地周围20m范围内。(16)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大风天气,遇到可造成扬尘污染的风力时,应停止土方施工,并采取防尘措施。(17) 鼓励机动车辆使用清洁能源,并对施工车辆经常进行维修,减少尾气排放。为了减少施工扬尘对拟建地周围环境产生的短期不利影响,建设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次序,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式,加强施工的组织管理和运输车辆的管理,并严格按照以上措施的要求进行作业,可以有效防止大气污染物的产生。运营期:废气污染源主要有汽车尾气、炊事烟气以及柴油发电机尾气和生活垃圾堆放点所散发的恶臭。主要防

26、治对策如下:(1) 采用清洁能源 采用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电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项目所用空调、冰箱等,应根据关于加速淘汰消除臭氧层物质的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2005.12.27)的要求,均采用无氟制冷剂。(2) 机动车尾气 区内车辆尽量分散停泊。 加强行车道路两旁及小区内的绿化,促进小区内空气的净化。(3) 餐饮油烟居民日常产生的饮食油烟经过家用油烟处理设施处理后通过固定烟气管道升顶排放。(4) 垃圾恶臭 对收集点的垃圾定期清运,尽量使垃圾收集点密闭,减少垃圾同周围环境空气的接触时间,减少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 垃圾收集点距离住宅楼应大于5m,减少垃圾收集点对周围

27、住户的影响。 垃圾日产日清,不隔夜。 由儋州市滨海新区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5) 柴油备用发电机废气柴油发电机的燃油尾气,建议建设单位采用含硫率低于0.2%的轻质柴油为燃料,燃油尾气由机房机械排烟系统经排烟口排放。3.4.3水污染防治对策施工期:(1) 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排入化粪池处理,将处理后作为农肥。(2) 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污水(泥浆水、冲洗水等),主要污染物为SS,收集沉淀处理后可作用于道路、场地洒水除尘。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均禁止排入附近的近岸海域中,以免对近岸海域的水质造成不利影响,给项目建成后带来不利的环境影响。运营期: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为

28、生活污水,日最高产生量为1383.7m3/d,粪便污水、餐饮污水、车库冲洗含油污水分别经化粪池、隔油池、沉沙隔油池处理后与其它洗涤污水一并进入儋州市滨海新区污水管网,最后进入白马井污水处理厂。根据儋州市总体规划,儋州滨海新区第一组团的污水送往白马井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规划区西北角设污水提升泵站一座。白马井污水处理厂拟选址于规划区西部的白马井镇区与新城旅游度假组团之间,靠近藤根河,远期规模为1.8万吨/日,负责处理滨海新区、白马井组团、新城旅游度假组团等区域的污水。目前,白马井滨海新区污水处理厂目前处于可研阶段,正在编制项目可研与规划。儋州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向承诺:儋州市滨海新区1.8万吨/天

29、的污水处理厂将于2015年底建成投入运营。本项目计划2015年12月竣工,时间上与滨海新区污水处理厂可以衔接,本项目污水处置方案可行。3.4.4固废污染防治对策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1) 项目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大,建筑垃圾中能够回收利用的应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应运至指定地点填埋;(2)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3) 产生的装修建筑垃圾应按儋州市城市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不能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措施可行。为进一步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 建

30、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日产日清;(2) 垃圾实现袋装化,采用易降解的垃圾袋;(3) 规划好合理的垃圾收集和运输路线,采取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在运输途中导致的垃圾散落;(4) 避免夜间与午休时间装卸和运输,作业时间避开居民外出集中时段。(5) 污水处理站污泥由市政吸粪车清运处置。3.5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项目总投资61945.5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94万元,占总投资的1.1%。4公众参与4.1公众参与调查形式根据实际条件,参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中的相关要求,采取的公众参与调查形式有:在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后,环评单位于2

31、013年7月11日在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网站上进行第一次公示,(网址:),就该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征求公众意见,公示内容见表12-1,图12-1。在项目编制基本完成后,于2013年8月12日在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网站上进行了第二次公示。距项目较近的村庄进行走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并张贴公告。4.2 环评信息公告(1)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建设单位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机构后,于2013年7月11日在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网站上进行第一次公示,(网址:)(见图4.2-1),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截止公告期结束,未收到对本公告的任何反馈信息。(2

32、)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建设单位在评价机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于2013年8月12日在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网站上进行了第二次公示(见图4.2-2),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截止公告期结束,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均未收到对本公告的公众反馈意见。图4.2-1 第一次网上公示图4.2-2 第二次网上公示4.3 征求公众意见在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期满后,采取通过问卷调查公众意见形式公开征求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调查表内容如下。表4.3-1 公众参与调查表一、项目内容介绍项目名称:儋州恒大金碧天下项目本项目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小南头村南侧,已经建设完成

33、了项目首期,现规划建设项目二期中的第一部分,简称二(一)期。本项目占地面积90781.3m2(136.1亩)。建设内容为23栋商业住宅,均为高层住宅,其中5栋为11层,编号122-126#;6栋18层,编号为127-132#;1栋23层,133#;11栋26层,编号134-144#。项目建筑密度12.57%,容积率1.79,绿地率50%,总建筑面积208697.6m2,总户数1992户,机动车停车位1784辆,地上126辆,地下1658辆,总投资61954.54万元。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污水经统一收集后纳入污水管网,进入白马井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若本项目与污水处理厂无法按时衔接,则需要在区内修建污

34、水处理站,使区内污水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中的观赏性水景类标准后,作为绿化和景观水回用,不外排。产生的含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达标后排放;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经统一分类收集后交由滨海新区环卫部门处置。项目建设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可得到减缓。该项目的建设,对儋州市滨海新区的基础设施起到完善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滨海新区旅游业的发展。二、公众参与调查表(1)参与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地址(工作单位)(2)调查内容1、您是否知道该项目的建设及其项目内容?很清楚知道不知道2、您对本地区的环境现状是否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35、3、该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影响影响不大无影响4、该项目的建设期的主要环境影响表现在?污水空气、噪声固废施工期环境影响景观影响大 生态影响5、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有利一般不清楚6、对个人生活、工作质量影响?提高降低无影响7、您对该项目的建设持什么态度?支持反对不关心8、您对本项目在环保方面还有其它建议:4.3.1调查表发放数量及回收情况本次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50张,收回40张,回收率80%。其中男性23人,女性17人,比例分别为57.5%和42.5%。15-25岁的8人,50岁以上的2人,25-50岁的29人,被调查人以青壮年为主。从文化程度统计得知小学12人,初

36、中13人,高中12人,大学及中专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0%、32.5%、30%和7.5%。从从事的职业来看,务农者及渔民20人,个体户 4人,学生6人,教师1人,自由职业者9人。4.3.2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通过对本次评价收回的调查表的统计,其结果见表4.3-2。表4.3-2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情况项目内容人数比例(%)1、您对该项目的了解程度很清楚00知道40100不知道002、您对本地区环境现状是否满意满意2665比较满意1435不满意003、您认为该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有影响00影响不大820无影响32804、该项目建设期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污水1025空气、噪声2870固废25景观

37、00生态00施工期环境影响401005、该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有利2563一般1230不清楚376、对个人生活、工作质量的影响提高2050降低410无影响16407、您对该项目有哪些看法赞成40100反对00不关心00从表4.3-2中可以看出:(1)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对象中100%的人员了解该项目的相关信息,由于本项目是二期建设,周边居民对本项目已经有了初步了解。(2)当问及对本地区环境现状是否满意时,65%的人表示满意,35%的人表示基本满意。总体对当地环境是满意的。(3)当问及该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认为影响不大的占20%,认为无影响的占80%,大部分当地人认为对当地环境影

38、响不大。 (4)当问及项目建设期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方面,100%的当地人认为来自施工期,尤其是施工期间的认为是空气、噪声的占70%,污水影响占25%,固废影响占5%。可见大部分当地人认为施工期的噪声和空气污染是对当地影响最大的项目,人们也最关注这两个方面的环境管理措施。(5)当问及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时,回答有利的占63%,一般的占30%,不清楚的占7%。说明一半以上公众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建设是有利的。(6)当问及项目对个人生活、工作质量的影响时,认为对生活质量有提高的占50%,无影响的占40%,降低的占10%。(7)最后问及对该项目有哪些看法时,100%的公众表示支持项目建设,支持

39、发展当地经济。4.4 小结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对本项目100%的公众表示赞成。公众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但希望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环境管理,避免施工扬尘及施工噪声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防止施工污水污染当地水环境。在走访过程中,有群众反应在首期建设过程中项目占用村里的土地,赔偿问题上仍有纠纷,有赔偿不均,不到位的情况,望当地负责补偿的政府工作部门能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当地居民的合理要求,尽快补偿到位。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综上所述,项目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版)、儋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儋州滨海新区第一组(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相符的;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较好,建设单位在建设中要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具体落实本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该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6 联系方式(1) 建设单位单位名称:儋州恒大滨海投资有限公司联系人:何工电话:0898-23884331(2 ) 环评单位及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地址:海口市白驹大道98号联系人:刘工联系电话:0898-68968319电子邮件:43048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