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块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969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块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某地块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某地块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某地块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某地块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地块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块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XX”地块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设计号:国家甲级工程设计证书号:2010年10月目 录 第一篇:设计总说明书 第一章:建筑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结构设计总说明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总说明 第四章:暖通设计总说明 第五章:电气设计总说明 第六章:消防设计总说明 第七章:节能环保设计总说明 第二篇:设计图纸 1 总平面2 建筑3 给排水4 暖通5 电气 第一篇:设计总说明书第一章:建筑设计总说明一、 概述 基地位于中国市20新区,西临20大道、南临金朱路,北临金岭路,用地外部景观资源一般。北侧西侧道路比较宽大,噪音也比较大,项目用地形状较规则,东西最长距离约800m,南北最长距离约700m,总用地面积

2、883.1亩,其中实际开发用地为42.12万。就地块整体而言,地块东西、南北方向进深都比较大,便于营造内部景观。用地现状内主要为田地。地形略有起伏,局部最大高差20米左右,内有三处原生态山头,北高南低,植被良好。用地位置位于20新区商务中心,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基地面积较大,但穿越基地有两条笔直交叉市政道路,较宽大笔直的市政交叉道路将会带来自然景观的切割破坏和城市过境车流和噪音,对社区城市空间也有切割作用,同时带来安全影响。因此,中间市政道路的合理规划合理规划城市车流将是该项目整体舒适性营造的关键因素。二、主要设计依据(1)项目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书以及甲方提供的方案及要求; (2)中国市城

3、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8)汽车库、修车库、停产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三、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委托,本初步设计包括:“2009-10”地块一期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的初步设计。四、总平面规划 1基地环境分析 项目用地形状较规则,东西最长距离约800m,南北最长距离约700m,总用地面积883.1亩,就地块整体而言,地

4、块东西、南北方向进深都比较大,用地现状内主要为田地。地形略有起伏,局部最大高差20米左右,内有三处原生态山头,北高南低,植被良好。用地位置位于20新区商务中心,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基地面积较大,但穿越基地有两条笔直交叉市政道路。宽大笔直的市政交叉道路将会带来自然景观的切割破坏和城市过境车流和噪音,对社区城市空间也有切割作用,同时带来安全影响。2总体规划布局设计紧密结合地形地貌,保留原有的山丘坡地,山林资源,局部结合人工水景。将基地内有两条笔直的十字交叉规划市政道路进行改造,结合原有地形地貌,采用人车分流,笔直十字交叉较宽道路改造为丁字交叉道路布局方式,是自然环境和景观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并为

5、创造丰富的城市道路景观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弯曲有序的道路既满足了交通功能,也起到了减缓过境车辆汽车速度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汽车交通对居住环境的安全隐患等不利影响。在基地西南侧到东北侧结合山体水体设计一条纯步行休闲广场绿化带,即能方便连接该地块西南城市商务中心和东面地块商业带,又能给该片区城市提供大公园及大庄园般开放式休闲空间,东南侧山头保留为山体公园,中间山体南侧结合地形布置低密度低层住宅,整个基地周边高中间低的规划格局,使尽可能多的住户同时享受大公园系统。3交通系统分析项目利用城市规划市政道路,结合地形地貌,采取人车分流原则,将住宅组团外侧设置机动消防车道,形成环道,小区内部设置应急消防车道,平

6、时仅为步行路。地下车库入口靠近小区入口。车辆进入小区后迅速进入地下车库,地下车库设有直通每户的通道,便捷方便,使得内部完全成为步行区域,真正实现人车分流,做到人行安全,车行便利。4空间景观环境设计项目以创造可共享的,相互渗透的,多层次的空间环境为主。显示整体空间,突出小区中心,强调内向空间。采取简约新古典风格,米黄色、白色与淡褐色相间墙面,个别墨绿色与黑色构件,利用这些调和而稳定又偏暖的色调,与树木、青水调和,营造诗意的栖息空间“与谁同坐,明月清风和我”。建筑立面在造型时,在转角、拚接处即顶部局部采取虚化处理,用空中花园进行过渡,丰富了立面效果的同时,改善了小区的通风,气润流动。五、建筑单体设

7、计项目为住宅用地,单体设计以创建最为适合人居住小区理念, 以一梯四户为主,辅以一梯六户高层住宅,并对户型作了详尽细致的推敲,将景观渗入户内,同时户内交通便捷、经济。单体与单体之间突出了建筑群体的有机统一,主从与重点。整个小区寻求场地中心关系,点、直线与弧形体量结合,形成高低错落、气势轩昂的空间效果。以水体作为空间联系纽带,运用造园手法,形成景观优美的小区。六、经济技术指标(一期) 1总用地面积:145630 2总建筑面积:233777.39其中,计容积率建筑面积175262.49;住宅建筑面积169524.89;公共建筑面积5737.60。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58514.9; 3建筑容积率:1

8、.484建筑覆盖率:23%5绿化率:40%6停车位:1215.地上停车位:74 地下停车位:1141第二章:结构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 建设单位提供的委托任务书、中国市规划局的设计文字审查意见书及本院有关专业资料2.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提供的中水(中国)房开202009-10地块一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3. 主要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图集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 50009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GB 50011200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 5001020025)建筑

9、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7)混凝土异型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068)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二自然条件和使用条件1工程概况本工程由中国开发,工程用地位于项目位于贵州省中国市20新区20北路与金朱东路交汇处。本工程主要包括会所,多层住宅,高层住宅等,共设三个独立的地下室,总建筑面积25万m2。会所为两层,多层住宅分4层和6层两种,标准层层高分别为3.3m和3.0m,高层住宅有15、18、32、42层, 标准层层高3.0m和3.15m。会所及多层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或异形柱框架结构,高层

10、住宅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2使用条件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多层)和甲级(高层),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1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为第一组,类场地。2.2基本风压:取0.35KN/m2(多层为0.30 KN/m2);地面粗糙度B类。2.3基本雪压:取0.20KN/m2。2.4 1)主要使用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KN/m2)a) 地下室车库、地下室车道 4.0地下室顶板:室内及室外绿化地 5.0(不含覆土重量) 室外消防车道 20.0 电梯机房,风机房 7.0发电机房、水泵房 10.0 走道、卫生

11、间、厨房 2.0阳台 2.5客厅、卧室 2.0楼梯 3.5塔楼平屋面(坡屋面) 2.0(0.5)b) 隔墙材料及荷载标准值(KN/m2):1) 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控制容重取7.5KNm3(考虑正常含水率及灰缝影响)。2) SATWE计算时混凝土构件自重取值:取27.0KNm3。三结构型式、主要构件尺寸和材料1结构形式本工程多层塔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塔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地下室范围较大,顶板覆土厚度9001200,地下室层高4.2m,塔楼外大柱网范围楼盖采用普通框架梁板体系,框架梁截面为400(500)x900,井字次梁300x700,顶板

12、板厚180,塔楼范围内充分利用厚板的承载力,尽量减少次梁的设置。多层塔楼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高层15F,18F塔楼剪力墙抗震等级为四级,32F,42F塔楼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室框架抗震等级同塔楼。2结构主要构件尺寸(具体尺寸参照扩初图纸)2.1、楼板主导厚度 地下室顶板 180 标准层 100150 塔楼坡屋面120150 楼梯 1002.2、竖向构件初选截面会所:拟采用方柱或矩形柱,截面选用500 x500,550x550等,多层住宅:采用方柱和异形柱。高层:15F、18F塔楼剪力墙厚度为250,200,32F塔楼剪力墙厚度为300,250,200,42F塔楼剪力墙厚度为350,300

13、,250,200(核心筒外围剪力墙最大厚度400)。地下室柱:室外地下室柱一般选用600x600,个别跨度较大或有多道梁(梁数4)通过该柱时,适当加大柱截面。3梁截面选择1)地下室顶板,拟按井字次梁布置,框架梁高按跨高比1/101/12确定,标准柱网(8400x8400)一般选为600x800,500x900等,具体高度尚需经计算并与建筑、设备专业协商确定。2) 塔楼框架主梁高可按跨高比1/101/12并结合建筑要求确定,框架梁宽可选为200,250等,部分位置如有必要可做成300宽,应和建筑沟通。4.混凝土强度等级1、地下部分独立基础及底板 C30挡土墙、地下室外墙及顶板 C30(与土体接触

14、者抗渗等级 P6) 2、地上部分多层:地下C30,一层及以上C25。15,18F塔楼:柱C35C25;梁板 C30C25;32F塔楼:柱C45C25;梁板 C30C25;42F塔楼:柱C50C30;梁板 C30C25。5.钢材:采用国产钢材 HPB235光面钢筋 fy=210N/mm2 HRB335螺纹钢筋 fy=300N/mm2 HRB400螺纹钢筋 fy=360N/mm2四基础工程1场地土地质情况据现场踏勘及已完成的钻探资料揭露,场地上覆土层第四系为新近堆积的杂填土、耕土以及残坡积成因的硬塑可塑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大冶组石灰岩及三叠系安顺组白云岩。2基础选型根据已有地质资料,本工程基础

15、形式拟采用桩、墩基础结合独立基础的形式,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及地下室标高,本工程大部分位置具备采用桩基础的条件,故初步设计阶段图纸按桩基考虑。施工图阶段可结合详勘(一柱一孔)资料对不具备采用桩基础的位置改用墩或独立基础,可灵活选择基础形式。采用桩或墩基础时,原则上按一柱一桩(墩)布置,剪力墙长度较小时也可按单桩(墩)布置,承台按墙下悬臂梁复核截面配筋。五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对施工队伍的要求1本工程地处山区,地势变化较大,对于部分建筑物周围的高大边坡,应由专业岩土公司完成边坡维护后方可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2地下室体量较大,长度超过100m,容易产生温度裂缝,施工图设计时外墙、底板、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16、不宜过高,并采用混凝土掺适量膨胀剂,设置伸缩后浇带等措施,建议外墙水平钢筋间距不大于150。3在钢筋选型上,建议结合当地市场的情况,尽量采用强度较高的钢筋,条件允许时,建议采用三级钢(HRB400)钢筋作为主力钢筋。六计算程序及计算结果采用SATWE(新规范)2010年7月版本进行整体计算。典型塔楼计算的结果:1 18,52 栋计算结果(32层)1)结构自振周期(单位:秒) T1=2.7359 T2=2.6775 Tt= 2.2964 Tt/ T1= 0.84 2)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 /h) 方向地 震 力风 荷 载X1/26541/1860Y1/27611/1875

17、3)地震力作用下(偶然偏心)塔楼扭转参数方向最大位移平均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层间平均位移X1.241.32Y1.371.444)0.000以上结构总重量WG= 30601.6吨5)地震底部剪力系数值(剪重比) VEx/WG= 0.65 %, VEy/WG= 0.65% 7)楼层侧向刚度比最小值(X,Y 方向本层塔侧向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向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向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Kx= 1.0593 Ky=1.0711楼层刚度计算方法 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2 1921 5051 栋计算结果( 18层)1)结构自振周期(单位:秒) T1=2.0254 T2=1.9252

18、 Tt=1.7351 Tt/ T1=0.845 2)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 /h) 方向地 震 力风 荷 载X1/31191/3817Y1/30901/31493)地震力作用下(偶然偏心)塔楼扭转参数方向最大位移平均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层间平均位移X1.201.20Y1.231.234)0.000以上结构总重量WG= 15421 吨5)地震底部剪力系数值(剪重比) VEx/WG= 0.76%, VEy/WG= 0.76 % 7)楼层侧向刚度比最小值(X,Y 方向本层塔侧向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向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向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Kx= 1.0270

19、 Ky= 1.1565 楼层刚度计算方法 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3 10 栋计算结果( 42 层)1)结构自振周期(单位:秒) T1= 3.5972 T2= 3.3790 Tt= 3.1809 Tt/ T1=0.8858 2)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 /h) 方向地 震 力风 荷 载X 1/24801/2294Y1/30861/21843)地震力作用下(偶然偏心)塔楼扭转参数方向最大位移平均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层间平均位移X1.311.31Y1.271.274)0.000以上结构总重量WG= 48180 吨5)地震底部剪力系数值(剪重比) VEx/WG= 0.61 %, V

20、Ey/WG= 0.66 % 7)楼层侧向刚度比最小值(X,Y 方向本层塔侧向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向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向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Kx= 1.1974 Ky= 1.1677 楼层刚度计算方法 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第三章:给排水设计总说明一、概述本工程位于贵州省中国市,属大型居住小区,总规划用地面积588719.38m2,总建筑面积1119237.53m2,共分两期建设。本次初步设计主要针对本项目的一期部分,总建筑面积约251596.97m2。包括超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多层花园洋房、低层洋房、文化活动中心、地下室停车库等单体,总居住人数约4116人,建筑物总高

21、度136.30米。二、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7、自动喷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9、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10、本公司规划及建筑专业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三、系统组成本项目一期用地按建筑分布共分为两个区域,一期

22、西北角42层超高层住宅、15层高层住宅以及4层低层洋房为区域一,其他高层住宅、花园洋房、文化活动中心为区域二。本次初步设计的给水排水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生活给水系统2、生活热水系统3、中水回用及中水给水系统4、污废水排放系统4、雨水排放系统5、冷凝水排放系统本次初步设计的消防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室外消火栓系统2、室内消火栓系统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气体灭火系统5、建筑灭火器四、生活给水系统1、水源:本小区分别从金朱东路、建设中金岭东路各引一条DN250市政给水管,在整个地块内形成DN250环管,供应小区生活、消防用水,市政供水压力不低于0.25Mpa。2、用水量本项目一期最高日总

23、生活用水量为1007.1立方米/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96.65立方米/时。(一)、生活总用水量用水类别用水量标准 L/人(m2)天规模 人 (m2)用水时间(小时)小时变化系数 Kh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时用水量(m3/h)序号计算公式X/1000/X住宅221.24116242.3910.5 87.3 文化活动中心20253101.25.1 0.6 小计915.5 87.9 未预见10% 91.6 8.8 合计 1007.1 96.6 (二)、区域一生活用水量用水类别用水量标准 L/人(m2)天规模 人 (m2)用水时间(小时)小时变化系数 Kh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时用水量(

24、m3/h)序号计算公式X/1000/X超高层住宅221.2742 242.3164.2 15.7 低层洋房221.2115 242.325.5 2.4 15层住宅221.2179 242.339.6 3.8 小计229.3 22.0 未预见10% 22.9 2.2 合计 252.3 24.2 (三)、区域二生活用水量用水类别用水量标准 L/人(m2)天规模 人 (m2)用水时间(小时)小时变化系数 Kh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时用水量(m3/h)序号计算公式X/1000/X花园洋房221.2864242.3191.1 18.3 其他住宅221.22215 242.3490.0 47.0 文

25、化活动中心20253101.25.1 0.6 小计495.1 47.6 未预见10% 49.5 4.8 合计 544.6 52.3 以上生活用水量标准已经减去中水供水部分3、供水系统:由于本项目地块内路面有高差,且住宅部分首层多数为架空,地上住宅部分不考虑利用市政水压供水。a)地下室生活、消防水池进水采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b)区域一:地下一层设有80立方米生活储水箱,按最高日25%用水量储存,并设有变频泵组为1区、2区供水,超高层24层避难层设有14立方米生活中间水箱,由地下一层生活转输水泵为中间生活水箱补水,3区生活给水由位于避难层的变频泵组加压供水,系统分区如下:1F10F以及低层洋房为1

26、区,由1区生活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11F18F为2区,由2区生活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19F以上为3区,利用24层生活中间水箱并通过生活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3区分为三个部分,其中19F23F为3a区,由独立的生活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24F33F为3b区,34F42F为3c区,合用生活变频给水装置供水,3b区设减压阀组减压供水。分区控制水压为0.150.45Mpa,支管压力大于0.35 Mpa处设AD减压阀进行减压。水泵参数:c)区域二:地下一层设有126立方米生活储水池,按最高日25%用水量储存,并设有变频泵组为1区、2区、3区供水系统分区如下:1F10F为1区,由1区生活变频给

27、水装置加压后供给;11F21F为2区,由2区生活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22F32F为3区,由3区生活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分区控制水压为0.150.45Mpa,支管压力大于0.35 Mpa处设AD减压阀进行减压。水泵参数:五、生活热水系统本项目不设集中热水系统,低层洋房厨房采用平衡式燃气热水器(即热)供应热水,卫生间内采用储水式电热水器,并在屋顶预留太阳能系统给水管道,用于日后洋房用户接驳太阳能设备。多层、高层住宅户内采用平衡式燃气热水器(即热)供应热水。文化中心卫生间内采用储水式电热水器。六、中水回用及中水给水系统本项目设有中水给水系统,用于卫生间大便器冲洗、车库冲洗以及室外绿化浇灌,中

28、水原水采用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作为水源,通过专门管道对小区内淋浴、盥洗废水进行收集,排至小区内中水处理站对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1、水源:中水原水水源采用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以小区内淋浴、盥洗废水作为主要处理对象,采用生态基氧化加超滤膜处理方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冲厕、绿化浇灌水质要求。2、用水量本项目一期最高日总中水用水量为435.8立方米/日,最大时中水用水量为49.1立方米/时,原水最大时处理水量为60立方米/时。(一)、中水总用水量用水类别用水量标准 L/人(m2)天规模 人 (m2)用水时间(小时)小时变化系数 Kh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时用水量(m3/h)序号计算公式X/10

29、00/X住宅58.84116242.3242.0 23.2 文化活动中心30253101.27.6 0.9 车库冲洗28074581.0 129.2 16.1 绿化道路21086741.0 17.4 4.3 小计396.2 44.6 未预见10% 39.6 4.5 合计 435.8 49.1 (二)、区域一中水用水量用水类别用水量标准 L/人(m2)天规模 人 (m2)用水时间(小时)小时变化系数 Kh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时用水量(m3/h)序号计算公式X/1000/X超高层住宅58.8742 242.343.7 4.2 低层洋房58.8115 242.36.8 0.6 15层住宅58

30、.8179 242.310.5 1.0 车库冲洗215574.481.0 24.9 3.1 绿化道路22096.141.0 3.4 0.8 小计89.2 9.8 未预见10% 8.9 1.0 合计 98.2 10.8 (三)、区域二中水用水量用水类别用水量标准 L/人(m2)天规模 人 (m2)用水时间(小时)小时变化系数 Kh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时用水量(m3/h)序号计算公式X/1000/X花园洋房58.8864242.350.8 4.9 其他住宅58.82215 242.3130.3 12.5 文化活动中心30253101.27.6 0.9 车库冲洗265170.681.0 10

31、4.3 13.0 绿化道路28770.941.0 14.0 3.5 小计307.0 34.8 未预见10% 30.7 3.5 合计 337.6 38.3 3、供水系统:中水供水分区与生活给水分区一致。a)区域一:地下一层设有25立方米中水储水箱,按最高日25%用水量储存,并设有变频泵组为1区、2区供水,超高层24层避难层设有6立方米中水中间水箱,由地下一层中水转输水泵为中间中水水箱补水,3区中水给水由位于避难层的变频泵组加压供水,系统分区如下:1F10F以及低层洋房为1区,由1区中水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11F18F为2区,由2区中水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19F以上为3区,利用24层中水中

32、间水箱并通过中水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3区分为三个部分,其中19F23F为3a区,由独立的中水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24F33F为3b区,34F42F为3c区,合用中水变频给水装置供水,3b区设减压阀组减压供水。分区控制水压为0.150.45Mpa,支管压力大于0.35 Mpa处设AD减压阀进行减压。水泵参数:c)区域二:地下一层设有40立方米中水储水池,按最高日25%用水量储存,并设有变频泵组为1区、2区、3区供水,系统分区如下:1F10F为1区,由1区中水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11F21F为2区,由2区中水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22F32F为3区,由3区中水变频给水装置加压后供给。

33、分区控制水压为0.150.45Mpa,支管压力大于0.35 Mpa处设AD减压阀进行减压。水泵参数:七、污废水排放系统本工程室内污废水采用污、废分流排放,生活污水统一引至小区内室外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废水由专门管道系统收集后,引至小区中水处理站,处理后供冲厕、车库冲洗、绿化浇灌用。生活污水排水量按中水给水系统用水量的100%计,最高日污水排水量为435.8立方米/日;生活废水排水量按生活给水系统用水量的90%计,最高日废水排水量为906.4立方米/日,中水处理系统最高日处理量约为520立方米/日,多余的生活废水需要分流,收集后,通过潜水泵组排至室外污水管网。地下室车库采用压力

34、排水,由于本项目采用中水进行车库冲洗,地下室废水通过排水沟并汇集至集水井,利用潜污泵排至室外污水管网。本项目一期排水主要排往金朱东路市政污水管网,共设有三个接驳口,排出管径均为DN300。区域一潜水泵参数:区域二潜水泵参数:八、雨水系统本工程高层屋面雨水排放系统采用50年重现期设计,暴雨强度为5.55L/S/100m2,雨水采用5min降雨历时设计;低层、多层屋面雨水、裙楼屋顶排放系统采用10年重现期设计,暴雨强度为4.41L/S/100m2,雨水采用5min降雨历时设计;路面雨水集流时间采用10min,雨水排放系统采用5年重现期设计,暴雨强度为2.12L/S/100m2。本项目主要利用重力流

35、排放,一期雨水经过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往金朱东路市政雨水管网,共设有三个接驳口,排出管径为DN500、DN400。九、冷凝水系统本工程设有空调冷凝水收集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室内空调及冷凝排水,并通过专门管道间接排至室外绿化。十、给排水及消防管材室内给水明设立管层采用钢塑管(衬塑),丝扣或法兰连接;室内给水支管暗设采用PP-R管(冷水PN1.0,热水PN2.0)热熔连接;建筑外给水管采用HDPE, 热熔连接。室内中水明设立管层采用钢塑管(衬塑),丝扣或法兰连接;室内中水支管暗设采用PP-R管(冷水PN1.0)热熔连接;建筑外中水管采用HDPE, 热熔连接。室内消火栓管、喷淋管:所有埋地管道均采用球

36、墨铸铁管,承插橡胶圈接口;室内消防管均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加厚型), DN=100沟槽式管件连接。排水管材:室内排水立管多层采用UPVC管,承插粘结;高层采用柔性机制排水铸铁管,明敷管道采用卡箍连接,暗装或隐蔽管道采用法兰承插接口,排水立管每6层设消能装置;排水支管采用UPVC管,承插粘结.雨水管材:多层建筑室外明装雨水管采用UPVC管,承插粘结,室内雨水管道采用柔性机制排水铸铁管,卡箍连接;高层采用柔性机制排水铸铁管,加强型卡箍连接或其他承压管件,雨水立管每6层设消能装置。空调冷凝水立管采用UPVC管, 承插粘结。地下室加压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十一、节能说明1、生活及冲厕水泵的起动方

37、法采用软起动器和可变速的频率变流器。2、所有卫生器具及配件的选购应是当地节水办认可的节水型产品。大便器采用3、6L两档冲洗阀(绿色手柄);洗手盆采用太阳能(光能)驱动一体式感应龙头,节水节能;淋浴器采用自动恒温昏睡期、自动清洁淋浴花洒头。3、给水泵采用变频水泵, 大可节省水泵运作时所需的能源。4、各用水部份均设水表作计量。5、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 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 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6、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十二、环保措施1、水泵设隔震基础减震,水泵进出水管上设柔性减震接头,泵房内管道采用减震弹簧支架和吊架。2、阳

38、台雨水和空调冷凝水管采用间接排水,以防臭气上涌。3、室内排水系统雨水、污水、废水分流排放。4、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统一排至市政污水管网。第四章:暖通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03)3、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6、夏热冬冷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JGJ134-200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

39、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9、中国市民用建筑设计技术要求和规定二、设计范围1、会所的通风空调设计;2、10、15、1921、5059栋的通风空调设计;3、地下车库的通风排烟设计;4、别墅的通风空调设计;三、设计参数 1、室外设计参数计算参数夏季冬季大气压力 hPa888.2896.6空调计算温度 30.1-2.5相对湿度 83通风计算温度 33.05.0湿球温度 29.0室外风速 m/s2.12.3主导风向SNE2、室内设计参数 区域干球温度及相对湿度人员 密度 m2/人新风量m3/h噪声 NR夏季冬季大堂28 65%20201045洽谈厅26 70%28202550休息厅26 65%20202545办公室26 65%2043045多媒体厅26 65%2083045值班室26 65%201人3045卧室25 65%20510453、通风要求车库 5次换气/小时水泵房 6次换气/小时变配电室 815次换气/小时发电机房 6次换气/小时卫生间 12次换气/小时电梯机房 按电梯设备发热量确定。 四、空调系统设计:1. 本项目所有别墅(共26栋,104户)均设置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根据建筑面积的大小,设置1012HP的变冷媒流量系统(VRV)空调系统,每户单独设置1套系统。空调室外主机布置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