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河口镇总体规划(2030).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1135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东县河口镇总体规划(20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如东县河口镇总体规划(20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如东县河口镇总体规划(20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如东县河口镇总体规划(20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如东县河口镇总体规划(20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东县河口镇总体规划(20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东县河口镇总体规划(2030).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二部分 河口镇城乡统筹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目录第一章 河口镇城乡发展现状.7 一、历史沿革.7 二、自然条件.7 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8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战略.10 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10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1三、社会经济发展策略.14第三章 城乡空间统筹规划.16一、镇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16二、城乡空间体系规划.20 三、城乡空间统筹策略.21四、镇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22第四章 城乡产业统筹规划.24 一、城乡产业统筹策略.24 二、镇村职能结构及产业分工.24第五章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27 一、镇区.27 二、片区中心.29 三、基层村.29第六

2、章 城乡基础设施统筹规划31一、镇域道路交通系统31二、镇域市政基础设施32第七章 城乡环境保护规划 34第八章 城乡综合防灾规划 36第九章 消防系统规划38第一章 河口镇城乡发展现状一、历史沿革河口镇原为直夫乡。解放前曾一度随栟茶隶属于泰东县。1957年9月直夫乡和海辰乡加上景安乡的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为直夫乡,乡政府驻地唐家港。1958年10月直夫与于港两乡合并,建立直夫人民公社。1961年又将直夫公社分为直夫人民公社和于港人民公社。1965年9月直夫人民公社改名河口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2000年撤乡并镇与原于港乡合并成立河口镇,2003年2月经区划调整后,在原河口镇基础上与景

3、安镇合并组建现在的河口镇。二、自然条件1、地理环境概况河口镇位于东径12049,北纬3219,地处南通市北部,其西北角与海安县隔河相望,东与洋口镇接壤,南与双甸镇,西与袁庄镇相邻,分别以李洛河以及自然沟为界,北与栟茶镇接壤,分别以栟茶运河,江海河为界,镇域总面积约117.16平方公里。河口镇下辖2个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2010年镇域总人口63892人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口镇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工程地质组成较为复杂,第一层为耕植或填土,厚度在0.6米左右;第二层为轻亚粘土,厚度在1.7米左右;第三层为粉砂土,位于轻亚粘土下面,地耐力在812t/m2。地表潜水层氯离子含量超过500mg/L,水

4、温恒定(814),可做工业冷却水、洗涤水。水量丰富,承压水深250300米,氯离子含量小于200mg/L,是理想的生活用水,单井可产量15002000t/d.3、气象河口镇地处凉亚热带,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为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年平均风速3.7米/秒,年平均日照2153小时,年平均气温14.9,极高气温38.3。年平均降水量1028.3mm,月最大降水量555.5 mm(1960年3月),最大积雪深度12cm(1973年2月9日)。历年平均无霜期140.9天,常年平均水位1.8m,最高水位4.26m(1960年8月3日),最低水位0.41m。夏季有“梅雨”期,常受台风袭击,平均3-4年出现一

5、次伏旱。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经济发展近几年,河口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显著增长,各项产业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10年河口镇国内生产总值达23.1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2万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2010年调整为11.2%:59.6%:29.2%,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农业:河口镇地处长江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水量丰富,日照充足,适于农作物的生产,全年种植的农作物很多;家禽、生猪、蚕桑等养殖已有一定规模。享有南通市“蚕桑第一镇”之美誉。近几年农业生产不断向现代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转型升级。2

6、010年实现产值5777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4499万元,林业产值131万元,牧业产值28662万元,渔业产值3868万元。工业:河口镇工业基础较好,工业经济发展较快, 2010年河口镇工业总产值为2157034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8.05%。工业企业的主要行业为:通讯光缆、电力电缆、电光源器件、电子陶瓷、电脑开关、白厂丝、石油钻采机械、健身器材、纺织、化工等。在空间布局上,现有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河口镇工业集中区、景安集镇及于港。服务业: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67517万元,比“十五”期末增加了一倍,金融、保险、连锁超市等不断发展,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镇区的天池路

7、、府前路沿线。2、城乡建设城乡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农民集居”工程稳步推进,确定了农村集居点14个,已入住200户,农村绿化覆盖率达23%以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长雪线、中天大道建成通车,海洋铁路、省道225线贯穿镇内,农村道路硬质化进程加快,“十一五”期间共筑农村水泥道路107公里。生态建设不断强化,成功创建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社会事业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民生质量显著提高。教育事业稳定发展,义务教育继续保持全县领先地位,中考成绩连年辉煌,稳居全县各镇第一。卫生事业统筹推进,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16个,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建

8、成新的文化中心、市民广场,村居均建有达标的农家书屋,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率近100%,民生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85元,农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约1.8万人。镇域范围现有中学3所,分别为直夫中学、于港中学和景安中学;小学4所、分别为河口小学、于港小学、景安小学和烈士小学;幼儿园3所,分别为百草幼儿园、中天幼儿园、星乐幼儿园。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一)发展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与区位优势河口镇地处南通市沿海开发前沿区,距离如东沿海旅游经济开发区、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等沿海开发核心产业园区较近,可以直接参与沿海开发,承担产业分工,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待遇

9、。同时河口镇位于如东县县城西北部,与如东县城及洋口港有便捷的交通联系,洋口大港这一如东增长极的形成,为河口大工业发展,大产业的集聚带来绝好的机遇,河口有望成为如东港城一体化的大食堂、大基地、大花园。随着扬启高速公路、225省道、海洋铁路以及栟茶火车站的规划建设,河口镇将直接与大江南北联为一体,融入大上海经济圈。河口必将迎来跨越发展新阶段。2、资源优势河口镇的农业资源,水利资源,将来仍然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河口镇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发展输入性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3、工业基础雄厚河口镇工业基础较好,在如东,产业雄风看河口。目前,河口镇形成以江苏中天科技集团为龙头的200多家工业企业,走科技创

10、新之路,生产的各类特种通讯光缆、电力电缆、电光源器件、电子陶瓷、电脑开关、白厂丝、石油钻采机械、健身器材、纺织、化工等产品驰名海内外。河口镇产业布局合理,链式产业群落初具规模,光纤光缆、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石油机械、电子陶瓷等五大产业成为全镇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河口镇又是南通市科技强镇,如东县科技工作先进镇,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县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工业产业发展后劲较足。4、政策导向优势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获批,长三角的发展空间将因此而得以拓展,成为以上海为中心,长江南北岸、苏南苏北共同发展的大三角,这对于河口镇承接苏南、南通市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河口

11、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培育及相关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发展不利条件1、产业结构层次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河口镇与苏南城镇还有一定差距,缺少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特色产业群体产业结构层次有待提升。科技产业,人才资源仍较缺乏,工业产品附加值低,大部分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2、基础设施等硬环境需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河口镇的对外交通有了重大改善,镇内道路也逐步在完善,但对外交通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薄弱,缺少为投资客商服务的高品质设施,距离现代化城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人口老龄化严重截止2010年,河口镇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26.5%,人口老龄化十

12、分显著。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劳动力资源优势将减弱,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压力加大。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是:根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把河口建设成为经济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经济强镇、优美集镇、和谐村镇、苏中名镇”。(二)经济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总量2010年GDP为23.13亿元,以此为基数,近期按年均增长16%的发展速度,2015年全镇实现GDP 48亿元,人均GDP约7.7万元;远期按年均增长11%的发展速度,2030年全镇实现GDP 230亿元。人均GDP

13、约37.9万元。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调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逐步提高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规划期末达到95%以上。(1)第一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优势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2)第二产业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园即光电子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实现中天工业集中区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扩张。结合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3)第三产业发展方向提升商贸服务的档次,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利用高速公路、铁路、省道的建设为契机,以栟茶火车站货站为主要空间载体

14、,发展区域性专业市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打造本地传统加工业的研发基地,以科技发展生产力;适时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发展与宜居城镇相协调的房地产业;积极培育红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三)社会发展目标1、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到2030年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超过500人。2、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加快提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恩格尔系数降至35%以下。完善城镇、村庄各项公共设施建设,生活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逐步提高。3、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15、,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在制度层面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 %以内。建立建全养老服务体系。4、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不断提升,36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5%以上,小学巩固率和初中巩固率均达到100%,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的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成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技术教育、社会教育健全的四级网络。5、完善医疗卫生网络,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医疗设施建设。人均期望寿命在“十一五”基础上稳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进一步降低。6、加强城镇的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提高服务

16、能力,使文体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国民体质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四)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1、2030年全镇城镇化水平达到65%,镇村体系结构合理。2、合理组织城镇各项功能用地,形成运转有序,高效的城镇结构,提高城镇的土地利用率。3、有机组织对外交通和城镇道路系统,合理配置市政基础设施,各项基础设施的布局与使用趋于合理。4、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镇建设管理的现代化。5、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优美的城镇景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争取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率、处置率达100%;二氧化碳排放强

17、度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规定要求,大气及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化、水系清污工程有效推进,期末城镇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10平方米。表1 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表类别指标名称近期(2015)远期(2030)经济发展GDP(亿元)48230人均GDP(万元)7.737.9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095社会事业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3550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4505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97.5100高中、职业中学教育普及率7080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100100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数(人)46.0恩格尔系数(%)4535城乡基本

18、社会保险覆盖率(%)90100城镇登记失业率(%)4.03.0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356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2)4050人均道路广场面积(m2)16.018.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710自来水普及率(%)95100电话普及率(部/百人)5055燃气普及率(%)8090环境保护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二级饮用水水质达标率(%)9598生活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 )55(白)45(昼)55(白)45(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达省要求达省要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89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100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千克/万元GDP)达省要求达省要求主要

19、污染物排放总量达省要求达省要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0100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率、处置率(%)90100三、社会经济发展策略通过对河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河口镇现状社会经济条件(详细内容参见现状调查报告),规划建议采取如下发展策略:1、产业结构优化策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速度、结构、质量和后劲的统一;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全面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以大园区建设为空间载体,发展大产业,促进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出效益,将河口镇打造为如东县先进的工业产业基地;二是积极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优势产业,形成

20、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新格局;三是以大集镇建设为契机,建设区域商业中心,促进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以栟茶火车站建设为契机,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挖掘河口镇红色文化资源、荷园生态农业资源等,积极培育红色旅游、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等旅游业,合理有序发展房地产产业,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相对集中,城乡共同发展战略以人口向城镇及中心村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为指导,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化和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力度。统筹推进镇区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实现规模扩张与功能完善同步推进,强化城镇中心职能;扶持中心村建设,实施重点带动,实现城

21、乡共同发展。3、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条件;建设布局合理、管理高效的社会事业体系,提高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4、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同时,全面保护城镇区域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5、科教兴镇战略坚持教育为本,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吸引人才,吸收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繁荣文化生活,提高全镇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第三章 城乡空间统筹规划一、镇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一)镇域人口现状及发展预测1、镇域人口现状河口镇总面积11

22、6.1平方公里,下辖2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2010年镇域户籍人口户数为21739户,总人口63892人,其中男性31479人,占总人口的49.27%,女性32413人,占总人口的50.73%。居住一年以上暂住人口约9050人,全镇城镇化水平22.64% 。表2 2005-2010年镇域人口一览表年份总户数(户)人口非农人口(人)合计(人)男(人)女(人)2005年2196065832326183321463782006年2192765582324373314560682007年2184164911320623284959452008年2176664498318393265961392009

23、年2175164283316863259761202010年217396389231479324137467(资料来源:河口镇提供)2、镇域人口特征(1)户籍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我国从7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工作,对抑制我国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口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受社会经济影响,外出就业、求学的机会逐渐增多,河口镇户籍人口迁出大于迁入。表3 2005-2010年河口镇镇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览表年份项目户籍总人口(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2005年65832-2.5-4.32006年65582-2.5-

24、3.72007年64911-3.0-10.32008年64498-2.6-6.42009年64283-2.9-3.32010年63892-4.4-6.1(资料来源:河口镇提供)(2)暂住人口逐年增多随着近几年河口镇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的力度逐步加大,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外来人口也逐年增多。2005年外来满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约6500人,2010年为9050人。(3)城市化水平较低(4)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龄化2010年河口镇总人口63892人,其中18岁以下人口总数为6774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60%,18-35岁的劳动力人口共计9993人,占总人比例达15.64%,35-60岁的劳动力人口共

25、计30217人,占总人比例达47.29%,60岁以上人口为16908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26.46%,由此可见河口镇的人口老龄化已十分显著。表4 2010年末河口镇人口年龄结构比重年龄段人数 (人)人口比重(%)18以下677410.6018-35岁999315.6435-60岁3021747.2960岁以上1690826.46合计63892100(资料来源:河口镇提供)3、总人口预测预测模型:Pn=P0(1+R)N+P其中:P规划期末总人口P0基点年全镇人口R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n规划年限P规划期间暂住人口户籍人口规模预测P=P0(1+R)N其中,0为基点年全镇人口,R为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n

26、为规划年限。根据人口资料分析,20052010年河口镇户籍人口平均综合增长率为5.96,考虑到独生子女相继进入生育期,同时随着河口经济实力的壮大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人口外迁减少,户籍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将逐渐减小。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近期按4.5计,远期按2计。表5 河口镇户籍人口规模预测表规划年限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户籍总人口2015-4.5625002030-260700暂住人口规模预测河口镇2005年暂住人口为6500人,2010年为9050人,年均增长率为6.8%,而2009年高达15%。随着河口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期外来从业人员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暂住人口的增长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远期增长速

27、度较有所减缓。预计2015年、2030年暂住人口增长率分别为7%和3.5%,由此可预测近期河口镇外来人口约12700人,远期将达到21300人。表6 河口镇暂住人口规模预测表规划年限常住人口综合增长率(%)暂住人口2015712700人20303.521300人表7 规划期末总人口规模预测表规划年限户籍人口(人)外来暂住人口总人口20156250012700人7520020306070021300人82000(二)城镇化水平预测1、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1) 动力机制之一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拉动从河口镇各产业构成分析,近几年一直以第二产业为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河口镇以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为

28、重点的第三产业将有较大发展,从而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成为最主要的就业空间,可以预计,河口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极大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2) 动力机制之二经济持续增长的需求拉动在一个停滞和低增长的经济环境中,新就业机会的创造将是缓慢的,就业机会的不断扩张只有在经济加速增长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河口镇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将增加大量就业机会,从而拉动城镇化发展。(3)动力机制之三城乡差异的推动河口镇村收入水平和基础公共设施水平的差距亦将是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动力机制之一。从近几年河口镇城乡投资分析,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镇区,这将使城乡设施水平、文化生活和受教育机会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所有这些将促使

29、农村人口向镇区转移。(4) 动力机制之四政策的积极促进河口镇政府通过推进城镇建设的有序安排,促进了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的开发;通过积极的政策引进外资,建设集中工业区等,有效地吸引农村人口向镇区集中;通过村镇撤并等行政手段,加快社会资源向镇区集中。这些措施都将促进城镇化的进程。2、城镇化水平预测根据全镇经济发展,未来十年内,因镇区发展规模的扩展和中心首位度提高,镇区将会吸收大量机械增长人口,工业经济的发展还将吸收外来机械增长人口。2015年全镇城镇化水平将达到35%,全镇城镇人口将达到2.63万人,镇区将集聚2.0万城镇人口,2030年镇区规模扩展达到规划期目标,人口还将进一步聚集,城镇化

30、水平将达到65%。全镇城镇人口将达到53300万人,镇区将集聚3.8万城镇人口。城镇人口预测结果为: P2015=7520035%=26320人,取26300人 P2030=8200065%=53300人,取53300人二、城乡空间体系规划(一)城乡体系等级结构规划人口和城镇化水平的发展预测为城乡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提供了总量控制指标。在此基础上,依据河口镇内外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分别对镇村体系中每个层次的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分析现状及发展趋势,河口镇城乡体系从等级规模结构上可分3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河口镇区 第二层次为片区中心(于港、景安) 第三层次为基层村根据如东县河口镇村庄布局

31、规划,河口镇在下辖的2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规划29个居民点(自然村),规划建议将其中布局于镇区内部或边缘的3个相应的纳入镇区和中心村,其余的26个作为基层村。表 8 河口镇镇村体系等级规模(2030年) 等级、层次人口规模(万人/座)个数(个)镇村人口(万人)平均规模(万人)用地规模级,河口镇区3.813.83.8城镇建设用地4.56平方公里级,片区中心(景安、于港)景安0.9 21.40.7城镇建设用地景安约1平方公里,于港约0.7于港0.5级,基层村0.1-0.2263.00.115人均村庄建设用地130平方米,总共约3.9平方公里。合计8.2(二)城乡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极化镇域中心,优

32、化片区中心,统筹城乡,全面发展”的城乡空间发展战略,采取点轴开发模式和据点式开发策略,规划在镇域内形成“一区、两心、一站、多点”的空间结构。“一区”:河口中心镇区 “两心”:即分别在东部的于港、南部的景安设置片区中心 “一站”:位于栟茶火车站货站区,主要发展仓储物流。 “多点”: 散落的生态农业村等。 三、城乡空间统筹策略1、不断强化镇区职能。强化镇区的工业 、行政、商贸服务及相应区域职能,进一步增强其中心地位。2、积极优化片区中心:由于历史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于港、景安已经初步成为了东部和南部的片区中心,各自承担了所在片区的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中心职能。在未来应进一步规范建设行为

33、,完善其配套服务设施,适度发展工业产业,继续发挥两地在各自片区的中心作用,形成河口镇次级的经济增长点。3、推进农村“三集中”。积极推进农民集居工程,加强规划建设审批管理,确保新建、翻建农房集中到规划的农民新村。新建工业项目布局到镇以上工业集中区,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迁入城镇。4、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以农村社区为单位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农民生活质量。5、加强村庄建设的规划管理,坚持空间“集中化”、土地“节约化”、设施“城市化”、景观“乡村化”的原则稳步推进乡村改造与建设。四、镇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一)“四区”划定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作为划定禁建区的主要依据,主要从生态隔离

34、、自然景观保护等角度来分析。以资源底限为前提,对规划区的生态限制条件,包括水环境、地质环境、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规划区城镇发展的极限容量,划定在规划区空间中需要禁止建设的区域,作为今后河口镇建设协调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应做到持久不变。2、节约土地原则坚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建设和生态环境破坏,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3、集聚发展原则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出发,在空间管制分区中强调城镇空间集聚的原则,从规划导向上来看,城镇建设用地向集中建设的区域集聚,在城镇建设发展区域之间根据生态原则来划定开敞空间,控制工业用地在规划区空间中的无序蔓延。4、集约利用原则

35、强调自然资源的集约利用,特别要协调好沿河岸线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强化岸线的集约、高效利用。(二)“四区”划定面积1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即规划区内新增规划建设用地;农民集居点规划中确定村庄建设用地,工业集中区、火车站仓储物流区等产业园区用地及重大基础设施用地等。2限制建设用地主要包括重要的隔离防护生态用地、大型交通设施防护绿地、规划预留建设及现状村庄建设用地。3禁止建设用地禁止建设用地主要是指,水域及基本农田保护用地等,此类地区禁止建设活动。4城镇已建用地主要指规划期末河口镇的现状建设用地。表9 四区划定面积表面积(km2)占镇域总面积比重()禁建区95.798

36、1.8限建区7.156.1适建区11.149.5已建区3.082.6总面积117.16100.0(三)“四区”管制措施1、禁建区管制措施禁建区范围内原则上禁止一切城镇建设活动,不同区域应相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2、限建区管制措施以预留控制为主。科学合理地加以引导,限制开发规模,控制建筑密度和强度。对在该区进行的建设行为,作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并提出生态补偿措施。控制预留发展备用地的开发建设,规划期内未进行规划调整或修编前限制城镇建设。3、适建区划定与管制措施根据空间拓展战略,有计划、按时序进行建设。适建区原则上可以进行高强度的城镇建设,具体地块的开发与建设指标应遵循分区

37、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降低空置率。4、已建区划定与管制措施综合协调已建区内功能布局,继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强已建区的更新改造和环境整治。第四章 城乡产业统筹规划一、城乡产业统筹策略1、按照城乡产业互补的原则,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空间布局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经营。2、积极引导城乡产业提升,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引导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向镇工业园区集中,提高工业用地效率。3、合理布置产业发展空间,协调产业发展与城乡生活的关系,保障城乡居民点的布局安全。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鼓励发展休闲、

38、观光农业,并向特色化、规模化的方向转变。5、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资源条件,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建设融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居住接待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二、镇村职能结构及产业分工(一)镇村职能结构根据镇村体系现状职能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在镇村体系规划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各级镇村发展的主导方向,将其纳入到统一协调的镇村职能体系之中。表10 河口镇镇村体系职能结构镇村名称职能产业分工河口镇区镇域政治、文化中心,产业中心及生活中心商贸餐饮光电子、纺织服装、陶瓷新材料、机械加工等景安、于港片区生活及产业中心于港:光电子产业、农产品加工等景安: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基层村生态农业型生产基地生态农业、

39、观光旅游等(二)产业空间布局依据适宜产业发育的自然条件情况、资源分布特点和现状产业布局,以加强区域合作,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为手段,以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1、镇区:生活区拓展商业金融业用地空间,大力引进连锁超市、酒店餐饮、休闲娱乐、金融保险等行业入住,促进商流通业、餐饮业、金融业等的发展;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引导房地产有序发展。形成高品位、服务方便、宜居的镇区;在东部产业区,以江苏中天集团为龙头,积极吸引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光电通信产业和电子电器元器件制造业。重点研制、开发广电系统用“三网合一”复合通讯电缆、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等产品,扩产宽带网络用软光缆等特种

40、光电通讯光缆,扩产低压复合电力电缆等电力宽带网通讯电缆及智能电网用特种系列导线;以水星纺织、利奥纺线等核心,加快纺织服装业集聚;继续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加快机械装备产业园。同时,呼应如东沿海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引进相关配套产业。2、片区中心(景安、于港):片区的生活服务中心和产业中心 承担各自片区的医疗、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职能,同时集中、适度发展一些工业。在于港集镇西侧沿中天大道布置约70公顷工业用地,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业等。在景安集镇南侧,苴东公路北规划约100公顷的工业用地,主要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业。3、火车站仓储物流区:依托栟茶火车货站,发展仓储配送、

41、流通加工等物流产业,主要服务于如东县西北部地区。4、基层村:包括烈士陵村、龙坝村、荷园村、双港村、小澪村等基层村,以种植业为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发展粮、桑、油种植业,努力拓展现代农业的生态、观光、休闲等多元服务功能,积极推动休闲观光型现代农业发展,以此为依托,积极培育农业观光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等旅游业。可结合实际发展商务服务及居民服务,强化其基层配套,适当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第五章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按照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居民点分布来确定各类设施的数量、规模及空间分布。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卫生、小学幼儿园等项目。由于镇域内村庄数量

42、较多,规模大小不一,所处地位与层次不同,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每个村庄都自成系统的配置和建设齐全、成套的公共设施,特别是一些公益性和福利性设施,更要有计划的配置和合理分布,既要做到方便、适应村镇分散的特点,又要达到充分利用、经营管理合理的目的。而对以市场为导向的设施由市场进行配置。镇域公共服务设施按镇域(镇区)片区中心基层村三个级别进行分级配置。一、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应高标准、高起点设置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具体包括:(1)行政办公机构镇政府、财政所、派出所等。(2)教育设施小学一所(河口小学)、幼儿园2-3所等。(3)文化科技文体活动中心、农技站、科技站等。(4)医疗卫

43、生设施卫生院、卫生防疫站、计生指导站等。(5)社会福利设施敬老院、老年公寓等(6)集贸市场综合集贸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7)商业金融相对齐全的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表11 镇区公共设施项目配置表类别项目备注一、行政管理1.党政、团体机构2.各专项管理机构3.居委会二、教育机构4.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及培训机构 5.高级中学6.初级中学7.小学8.幼儿园、托儿所镇区共设3所幼儿园三、文体科技9.文化站、青少年及老年之家10.科技站11.图书馆、展览馆12.影剧院、游乐健身场13.广播电视台四、医疗保健14.计划生育站15.防疫站、卫生监督站16.卫生院五、商业金融17.百货店、食品店、超市18.生产资料、建材、日杂商店19.粮油店20.药店21.燃料店22.文化用品店23.书店24.综合商店25.宾馆、旅店26.饭店、饮食店27.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