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1183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调整说明书第一章 现状概况一、镇域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行政区辖及人口概况花源镇位于成都市域西南部,新津县东北部,距新津县城11公里,距成都市区20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0公里,距牧马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3公里。镇域北、东北与双流县接壤,西与兴义镇隔金马河相望;南、东南与花桥镇、普兴镇交界。幅员面积32.6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个社区,149个社。2004年镇域总人口40400人,本镇常住人口26332人。(二)自然条件地形、地貌:花源镇地势平坦,东部杨柳河以东有少部分浅丘地带,无较大起伏,海拔高度在480米左右,土壤地质构造属冲积平坝区。水系:镇域河流水系发达,属都江堰

2、自流灌区金马河、杨柳河分别由镇域的西面和东面从南北向流过,另有大小渠堰数条遍布全镇,形成自流灌溉系统。(三)经济状况2004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50153万元,农业增加值5542万元,占11.05%,工业增加值28246万元,占56.32%,第三产业增加值16365万元,占32.63%。财政收入13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4元。农业: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6057吨,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薯芋、豆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063亩,年产值达1847万元,主要以油菜、花生、蔬菜为主,商品农业也在起步,主要有药材、水果集中在白云村和新双村。工业:工业门类较多,全镇拥有各

3、类大小企业103家,其中年产值上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3家,希望科研所、华川皮革、高尔强力、拓展油墨、华西农药、海宁化工公司进入新津二十强企业。全镇已经形成化工、建材、机械、建筑机具、租赁、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三产业:花源城镇商贸业较为发达,废旧物品(金属)交易兴旺。日用百货、餐饮、娱乐门类齐全,在白云村境内,有“白云寺”,观光旅游的人较多,带动了花源镇餐饮、娱乐业的发展。花源镇有杨柳河流过,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是居家的好地方,目前已有金秋乐园、中鹏房地产公司、泰来集团、倍特集团等投资开发的住宅小区正在筹建中。(四)基础设施状况1、镇域主要过境性干道有省道成乐大件路和川藏路,由北向南从镇境东部穿

4、过,路面宽12米,为二级水泥路;花河路、花石路由东向西穿越镇境,路基宽度10米,为三级路,另有东华大道、杨柳大道、白云大道及延伸线从东向西穿越镇境,路基宽度为610米均为三级水泥路。在镇域形成二纵三横的道路主骨架,在此基础上还建有数条村道,连接各行政村,形成了较为便捷的交通道路网络。2、电力由镇内的花桥110kV变电站供应,镇内装有10kV变配设施,全镇有变压器115台,装配容量5750KVA。3、花源镇建有邮政所及电信所,已实现村村通电话,已装电话3500门,有线电话预留容量22000门。4、花源城镇现状有水厂,位于花源社区镇内,设计规模5000m3/日,实际供水800m3/日,基本解决居民

5、饮用水问题。5、花源城镇污水为小面积集中采用沼气净化池进行处理,其余村镇为分散自流。(五)社会设施状况花源城镇镇一级的机构较齐全,有镇政府、派出所、税务所等机构,服务人员70人。城镇建有医院,另有村级医疗站14个,病床位28个,从业人员48人。镇区建有民办大学、中学及中心小学各一所,另有村小11所,教职工420人,学生5688人,城镇有文化站及农业科技推广站各一个。(六)农村居住点分布现状花源镇现有1个城镇,即花源场,聚居人口分别为13000人,村庄受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和以养猪为主体的产业影响,多为以村为界,零星分布的小规模村民居住点,每村多在520个,聚居人口在151000人左右,单家独户仍

6、然存在。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在80100m2,农村聚居点人均建设用地在75200m2。在村委会所在地有商店、医疗站、小学等设施,已通路、电、电话。仍有部分农村聚居点未通路和电话。二、城镇现状概况1、花源城镇位于镇域东部,处于花源社区行政区域内,有两条省道川藏路和成乐大件路过境,距新津县城11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0公里。2004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65.51公顷,城镇有各类常住人口13000人。2、城镇产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导,工业企业有海宁化工公司,托展油墨、华川皮革、高尔强力、华西农药等企业。已建有一处综合市场,以农副产品、日用百货为主。城镇商贸较为繁荣,百货、美容美发、娱乐、饮食等门类齐全。

7、沿杨柳河已有泰来集团、中鹏房产、倍持集团等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房产开发将成为城镇另一主导产业。3、城镇行政、经济机构较为齐全,社会服务机构较为完善。有镇政府、派出所、税务所、保险所、医院、计生站、文化站、农业科技服务站、民办大学(开元学院)、中、小学、敬老院等。4、城镇已建有花源前街、花源后街、白云广场等街道,道路宽度均在828米左右,均为水泥路面。城镇建筑多以砖混结构为主,二类建筑居多,三类建筑较少,多为34层,个别有5层。建筑质量总体以老镇区较差,新区较好。5、城镇基础设施已有一定基础,已通电、电话,及闭路电视,天然气管线已铺设到城镇。 第二章 规划调整的背景、依据和重点一、调整的背景 1

8、、花源镇规划是在2004年被确立为重点镇后,短时间内编制完成的,加之在当时新提出“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办法和指导文件都不十分成熟,所以规划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很好的指导花源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急需进一步优化调整。2、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各项目标。2004年规划中部分指标未能达到成委发200523号文件的要求,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需要调整。3、新津县委、县政府对花源镇城镇的发展有新的思路,城镇重点向东向南发展,花源镇山、水环境较好,宜发展居住。在一些专家和专业部门的领导现场调研后也建议向杨柳河以

9、东浅丘区发展,既利用了好的环境,又可节约平坝区的耕地。4、花源镇产业发展的重大调整。花源镇第二产业有很好的基础,2004年规划由于受政策的限制,镇内限制工业的发展,只在城镇南侧布局少量的生产用地。目前根据成都市有关文件,花源镇具备有工业发展条件,有良好的机械加工业基础,同时花源镇南部兴乐场工业点已有道路、电力、天然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因此应将其纳入花源城镇规划一并考虑,重点布局工业集中发展用地,以发展花源镇的第二产业。二、调整的依据1、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0523号)。2、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有关工作会

10、”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0590号)。3、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重点镇规划的通知”(成规管2005158号)。4、成都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统筹推进全市农村地区“三个集中”规划工作的意见”(成规委办20056号)。5、成都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镇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成规委办20058号)。三、调整的重点本次调整加强了花源镇在成都市南部区域的分析和论证,从双流县和新津县两个县域相关地区来分析其交通、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1、强化过境交通的功能,使花源镇与新津县城、双流县城及成都市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一是川藏路结合双流县东升片区的分区规划和新津县城市总体规划,向西改

11、道从城市外围绕行,花源镇域段同时向西改,之与衔接,并加强镇内通往各社区的道路与之有便捷的联系;二是减小城镇道路与大件路的开口;三是加强杨柳河以东与牧马山旅游新城的道路联系,以带动东部浅丘区的居住,休闲、娱乐业的发展。2、花源镇通过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之主动融入了双流(成都市南部较发达的)经济圈。花源镇处于双流县城和新津县城的中间位置,第一产业的发展任务是为城区提供副食品供应,因此应重点发展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结合双流的医药、电子、轻纺、食品加工和新津县的饲料、食品、机电工业,从区域确立花源镇以发展机械加工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与成都市其它宜工城市(镇)构成成都市完整的工业体系。

12、第三产业,结合牧马山旅游新城的高尚休闲、娱乐区,定位花源城镇杨柳两岸,尤其浅丘区发展中、高档居住,城镇建设区外,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新津的特色餐饮,以延伸牧马山环山旅游线;利用废旧金属交易历史久,市场兴旺的基础,建好专业化市场,产业化、规范化引导发展,做大做强废旧金属交易;同时做好传统商贸业,为花源这个片区中心镇所辐射、服务区域的村民服务。3、花源镇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且兴乐工业点有道路、电力、供水、燃气等基础条件,因此将原规划在城镇南布局的少量工业用地和城镇保留的现有工业企业2020年调整到兴乐工业点集中布局,并将兴乐工业点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使其布局紧凑,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4、重大基础设施的进

13、一步完善。水厂远期规划在金马河附近新建水厂,以满足新津县北部区域中心镇的供水;将污水处理厂位置向南移,以兼顾工业集中发展点,做到对全镇污水集中统一处理,达标排放。5、村镇体系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进行了调整。按中心城镇,农村新型社区两级布局,适当扩大了城镇的规模。6、花源镇作为新津县北部的片区中心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增加,主张通过新津县北部地区乡镇的土地整理来满足其建设发展用地的需求。7、加强镇内各种控制色线规划,明确控制要求。对川藏公路、大件路和杨柳河的绿线控制按新津县的实际和有关文件要求进行了调整。8、规划重点抓好花源镇山、水特色。在空间布局、景观组织上注重山水特色的塑造,突出花源“山水

14、城镇”特色。第三章 镇域总体规划一、镇域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资源的分类评价和建设控制要求花源镇土地资源按适建性要求和上层次规划空间管制要求评价,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严控建设用地、限制建设用地和按规划可建设用地。1、严控建设用地:主要指镇内金马河两侧50米,杨柳河两侧20米,其他小河渠两侧各5米的绝对生态控制区;省道川藏公路两侧各20米的区域和省道成乐大件路两侧20米的区域,镇域内的500kV高压走廊75米,110kV高压走廊25米,35kV高压走廊20米范围区域;高压输气管两侧各50米的区域。上述区域除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小品之外,不得进行其他性质的建设。镇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应按照土地法进

15、行保护控制。其他重要设施和单位,按规定需要划定严控建设区域的,按相关要求控制。2、限制建设用地:主要指镇内金马河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划定两侧300米的建设控制区,在建设控制区内各类建设活动应进行严格审批,容积率不大于0.05,绿地率不低于55%,建筑层高不超过2层;水厂水源卫生防护带,花源镇水厂水源为地下水源与地表水相结合,地下水源地取水井影响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在水井3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地表水水源杨

16、柳河在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舶、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站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途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排放污水时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有关要求,保证取水点的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范

17、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外围不小于10m的区域内,其卫生要求与水厂生产区相同。镇域的丘陵地区,因工程地质自然坡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条件需限制建设的区域,选址建设前必须进行进地质灾害评价,按工程地质灾害评价结果和要求进行建设。3、按规划可建设用地:主要指除上述两类用地外的符合城市规划的一类和二类建设用地,这类用地上的建设活动,前提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要求,并在城市规划许可的条件下进行合理建设。(二)控制开发地域的划定结合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类,根据花源镇的实际

18、,将镇域上述三类用地划分为:生态观光娱乐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镇规划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区、生态环境保护带和水体等利用地域。城镇规划区:指按规划可建设用地中,规划花源城镇到2020年建设用地为535.00公顷。农村新型社区:指按规划可建设用地中,结合各村聚居点现状条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全镇规划确定了包括兴乐在内8个农村新型社区。到2020年建设用地达107.80公顷。生态观光娱乐区:指限制建设用地中杨柳河以东的浅丘地区,白云村的小部分行政区域。这一带主要以发展花卉、水果,适当建立休闲娱乐接待园,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现代农业示范区:指严控建设用地中基本农田中,镇域中部平坝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

19、基础上,发展蔬菜种植和养殖业,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展示现代农业发展风采。生态保护区:主要指限制建设用地中的镇域丘陵地区高差较大的区域和平坝区各种控制线所划定的严控建设用地区域确定为生态保护区,保持花源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域:镇域内应保护现有地表水域,主要指金马河和杨柳河,以及主要的灌溉、排洪渠。(三)镇域各类控制线的界定1、蓝线:以现有河流和主要灌溉、排洪渠以多年来形成的岸线为控制蓝线。蓝线范围内除修筑防洪提、护岸等,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并应定期疏通,保持河道、沟渠的水流畅通,不得向河道、沟渠内倾倒垃圾、渣土,不得向河道直接排放污水。2、绿线:主要指镇内金马河两侧各50米,和杨柳河两

20、侧各20米的生态控制线;省道成乐大件公路及川藏路两侧各20米的生态控制线;镇内高压走廊边线。线内除因交通联系和美化环境需要,建设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小品之外,不得进行其他性质的建设活动。生态保护区界线,该线内按控制开发地域的要求控制。3、红线:镇内各项建设活动,尤其是镇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应遵循规划所确定的道路红线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所划定的用地红线。所有建设活动应满足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二、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一)区域分析和定位1、花源镇在成都市南部,新津县北部的地位和作用新津县和双流县都是成都市城南的重要城市,成乐大件路及川藏公路是成都市南部对外联系的重要交通要道,花源镇就

21、处于该要道上,而且处于新津县和双流县的中间位置,花源在这一区域(包含双流的黄水、胜利,新津的原兴乐、花桥),无论是其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均优于其他乡镇,中心地位明显,是这一区域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目前工业基础条件在机械等行业有一定的优势,第三产业在城镇所处的环境条件宜发展居住,商贸业在废旧物品交易方面优势也尤为突出。花源镇距双流国际航空港和牧马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仅10公里和3公里相隔,双流东升片区分区规划已接近花源城镇北端,将进一步拉近花源镇同双流县及成都市区的距离,将更直接地受到中心城区及双流的辐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分析新津县城和双流县城二、三产业发展条件,准确定位花源镇的产业

22、,花源镇将成为成都市南部的一个重要城镇。新津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区域定位(1)花源镇是新津县的北大门,是县域北部的片区中心镇。(2)花源镇是新津县东北部的交通要道,经济增长的支撑点。(3)花源镇是成都市南部新津县和双流县两县交界处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4)花源镇是以发展机械加工和商贸业为主的新津县北部工贸型片区中心镇。(二)产业发展战略1、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调整种养业和农产品结构,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鼓励发展肉鸡、肉鸭、生猪等

23、适销对路的畜禽生产,鼓励扶持一大批营销大户、运输大户、种养殖大户,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国内外农副产品市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杨柳和长乐村千亩蔬菜基地;打造白云村千亩食用笋基地;打造串头村、东华村养殖基地;打造梁筏村千亩水产基地。继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扶持壮大成都华川皮革厂、兴隆食品公司等龙头带动型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进农业项目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农村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农业土地使用权有偿运转机制,适当集中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企业

24、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科技兴农。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到乡、村、组进行技术承包或技术入股,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和实体,辐射带动全乡农业向更层次发展。进一步稳定和健全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2、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花源镇应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和本镇资源优势,参照县城总体规划和双流的分区规划确定的工业门类,在现有农用药品、化工产品的生产的基础上,控制有污染的项目,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即与种植和养殖相关的加工工业。对现有企业2020年应逐步搬迁至工业集中发展点,加强对排污的处理,污染企业应逐步转产,以利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产生规模效应。3、第三产业发展战略花源镇应大力改善基

25、础设施,利用杨柳河及沿岸的自然风光和牧马山的浅丘地势,大力发展居住和生态观光农业,带动餐饮、娱乐业的发展。利用方便的交通条件和现有的基础,重点发展废旧金属交易。同时抓好传统商贸业的发展,为新津县北部片区的村民服务。(三)产业发展重点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狠抓招商引资,培育和形成新发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兴镇”的目标。1、优化投资环境,全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集中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给排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营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认真落实省、市、县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

26、的政策环境。抓住机械加工这一主体,同时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培育扶持现有重点骨干企业。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鼓励发展肉鸡、肉鸭、奶牛等适销对路的畜禽生产,提高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协会,从产、供、销上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扶持一批营销大户,努力开拓国内外农副产品市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几个千亩基地建设,并逐步扩大,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土地适度向业主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3、利用优势基础,积极

27、发展第三产业重点突出商贸和服务业,商贸优势在于废旧金属交易,城镇的物资集散和餐饮娱乐业。花源镇废旧金属回收加工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有企业19家,年交易额20亿元,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金属交易市场。花源镇成立了新津县废旧金属回收加工业商会。着力把废旧金属回收加大工业做大、做强,在寻求量的突破的同时,着重质的提高。在充分挖掘现有企业发展潜力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入外地客商到花源镇投资建厂,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企业集中建设,规模化经营,建设规范化的交易区、加工区,力争经过近期的发展,把花源镇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金属回收加工基地。三、发展目标预测(

28、一)人口目标预测1、人口规模1)、自然增长花源镇2004年底全镇总人口40400人,本镇人口26332人,从花源镇1990年到2004年的人口统计资料看,人口自然增长呈正增长,且人口自然增长基本上呈上升趋势。预测人口自然率2020年取1。2)、机械增长花源镇从1990年至2004年,户口关系变动,人口机械增长呈正增长,迁入大于迁出,由于花源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镇建设的发展,迁入镇域的人口也将有所增加。因此,预测2020年将以内每年45人递增。3)、人口总和花源镇本镇总人口为:2020年:26332(1+1)16+4517=27522人,取27500人;4)、外来人口花源城镇由于其特殊的

29、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辐射、服务的半径和对象远远超出了本镇乃至新津县,其外来人口比重相对较大。新津县北部区域,花桥镇有28811人,兴义镇东部有33589人,普兴镇北部有7447人,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居住的发展,会带来大量的外来人口,同时会增加相应的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口,从花源镇的现状人口构成和发展条件来看,外来人口预计会超过本镇人口。2004年花源镇外来人口达14068人,主要分布在城镇规划区的学校和企业,根据开元学院的招生计划和花源城镇在建房地产项目开发销售入住计划和近几年来花源镇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预测到2020年花源镇外来人口将以平均每年1800人递增,则到2

30、020年全镇将新增外来人口28800人。其中学校计划新招学生5000人,工业企业发展增加外来从业人员和带眷人口达10000人,房地产项目外来入住人口达8000人,外来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达5800人左右。则到2020年花源镇外来人口将达到14068+31700=42868人。综合上述分析,花源镇域2020总人口为:2020年:27500+42868=70368人,取70400人。2、人口空间分布到2020年花源镇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本镇未进城镇的村民,进入农村新型社区,城镇聚集人口达55000人,8个农村新型社区聚集人口15400人。3、近期人口规模预测根据2020年全镇的人口预测,近期20

31、10年根据花源镇的实际情况,近期主要多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因此综合增长速度低于远期,取1500人/年,则到2010年镇域总人口为49500人。其人口分布为:花源城镇30000人;8个农村新型社区6900人;农村零星分布的居民点分布12600人。4、村民聚居度预测(1)现状聚居度中心城镇聚居度:(12000-8198)26332100%=14.44%;城镇聚居度:(12000-8198+512)26332100%=16.38%。(2)2020年聚居度中心城镇聚居度:(27500-15400)27500100%=44.00%;农村新型社区聚居度:1540027500100%=56.00%。5、城镇

32、化水平2003年城镇化水平为:1300040400100%=32.18%;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3000049500100%=60.61%。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5500070400100%=78.13%。(二)经济发展目标预测花源镇在现有经济基础上,结合各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预测花源镇经济目标。2020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15.00%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取16.0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00%左右。2010年GDP年均增长17.0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0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00%,则:2010年:全镇GDP:50153(1+17%)6=128650.6

33、8,取128700万元;财政收入:1382(1+18%)6=3730.78,取37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4(1+10%)6=7447.64,取7450元。2020年:全镇GDP:50153(1+15%)16=469312.76,取469500万元;财政收入:1382(1+16%)16=44853.74,取14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4(1+10%)16=19317.27,取19350万元。四、村镇体系规划(一)村镇层次的划分为了促进花源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镇经济现代化及城乡一体化,推行“三个集中”,以城镇为重点,带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发展。由原中心镇、一般镇、

34、农村聚居点三级调整为如下两级:1)一级:中心城镇,即花源城镇。2)二级:农村新型社区,全镇共布局包括兴乐在内的8个社区。近期仍散居的村民居住点,近期保留,如需改造、新建住房的村民则应集中到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二)城镇及农村新型社区布局规划1、城镇布局及规模花源镇域布局一个中心城镇,位于镇域中部,处于镇域中部交通主动脉川藏公路和成乐大件路上,能在全镇起服务、辐射和带动新津县北部地区和周边农村新型社区的作用,能起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心城镇花源城镇,是新津县北部的片区中心镇,职能为工贸型城镇,到2020年人口为55000人,建设用地535.00公顷,人均建设

35、用地97.27平方米。2、农村新型社区的布局及规模布局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农村村民集中居住,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新型社区布局的原则是:一村一点或几村一点。结合花源镇的实际条件采用宜聚原则。花源镇现状农村聚居点较为分散,规划将城镇规划区的聚居点纳入城镇,附近的村可几村一点,距城镇较远的一村一点。这些点选择在有一定的基础,处于主要村道的一侧,有商店、医疗站等设施,容易实施的非基本农田地段。全镇共布局8个农村新型社区,人口规模在14003000人之间,聚居人口为15400人,建设用地按人均70.00平方米安排。附农村新型

36、社区一览表社区名称所在行政村人口规模(人)用地规模(ha) 公建配置基础设施配置及来去向水电气讯污兴乐新型社区官林村300021.00管委会、幼儿园、卫生站、商店、文化站等镇水厂镇35kV变电站镇配气站镇电信支局镇污水处理站共和新型社区共和村200014.00管委会、卫生站、商店、文化站等镇水厂镇35kV变电站镇配气站镇电信支局镇污水处理站洪川新型社区洪川村200014.00管委会、卫生站、商店、文化站等镇水厂镇35kV变电站镇配气站镇电信支局镇污水处理站串头新型社区串头村200014.00管委会、卫生站、商店、文化站等镇水厂镇35kV变电站镇配气站镇电信支局镇污水处理站梁筏新型社区梁筏村14

37、009.80管委会、小学、幼儿园、卫生站、商店、文化站等镇水厂镇35kV变电站镇配气站镇电信支局镇污水处理站东华新型社区东华村150010.50管委会、卫生站、商店、文化站等镇水厂镇35kV变电站镇配气站镇电信支局镇污水处理站官林新型社区官林村200014.00管委会、小学、幼儿园、卫生站、商店、文化站等镇水厂镇35kV变电站镇配气站镇电信支局镇污水处理站杨柳新型社区杨柳村150010.05管委会、小学、幼儿园、卫生站、商店、文化站等镇水厂镇35kV变电站镇配气站镇电信支局镇污水处理站五、城乡社会事业设施一体化规划1、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面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

38、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乡(镇)成人文化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建立教育培训体系。2、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建立以中心卫生院为核心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机制。3、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扩大城市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辐射,以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和服务室,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村镇规划标准的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重点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0450

39、号)的要求,花源城镇、农村新型社区及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如下:类别项 目花源城镇农村新型社区农村居民点一、行政管理1、党、政、人大机关2、法庭、派出所3、农、林、水、电、工商、税务、建设、国土、交通、房管、企管等管理所4、居委会、村委会二、教育机构5、专科院校6、职业学校、成人教育7、高级中学8、初级中学9、小学10、幼儿园、托儿所三、文体科技11、文化站(室)青少年、老年之家12、体育场、馆13、科技站、广播电视台(站)14、图书馆、展览馆15、影剧院、游乐健身场16、纪念建筑、宗教建筑四、医疗保健17、计划生育站(组)18、防疫站、卫生监督站19、医院、卫生院、保健站20、休疗养院、

40、敬老院21、专科诊所、医疗站五、商业金融22、百货、食品、超市23、生产资料、建材、日杂24、粮油店25、药店26、燃料店(站)27、文化用品、音像制品店28、书店29、综合商店30、宾馆、旅店31、饭店、饭食店、茶馆32、理发、洗浴、照相33、综合服务站34物业管理35、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六、集贸设施36、百货市场37、蔬菜副食38、粮油、土特产畜、禽、水产市场39、燃料、建材家具、生产资料市场40、其他专业市场六、镇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新津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安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的意见要求,和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41、对花源镇的基础设施作如下安排。(一)、道路交通规划镇域主要过境性干道省道成乐大件路和川藏路,现状路基宽为15米的水泥路。规划道路红线大件路按24米控制,川藏路按30米宽控制。大件路和川藏路在规划区范围内两侧各预留20米的控制带。规划在川藏路西侧新建代替川藏路的通道,宽40米。规划区城镇设辅道与大件路连接。控制带内不得新搞建设,原有建筑近期保留,远期逐步搬迁。花河路,现状路基宽10米碎石路面,规划路基宽16米,沥青路面;花石路路基宽6米碎石路面,规划路基宽16米,沥青路;白云大道现状路基宽10米,水泥路,规划城镇段路基宽20米,水泥路。逐步改造花源城镇至周边各村的村道为水泥路,路基宽度不低于四级

42、道路标准,逐步新建镇域村与村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居民点与居民点之间的纵向联系道路,构成镇域方便畅通的环状交通道路网。(二)、电力规划花源镇电力由镇域花桥110kV变电站供电,城镇设有变配装置,用电量按如下标准:城镇及工矿点人均综合用电综合指标700W/人,农村新型社区综合指标人均500W/人,则全镇用电总量4.62万千瓦。工业用电,耗电大的企业直接与供电部门协商。(三)、邮政、电信规划城镇建有邮政、电信所,电信业务由电信营运商承担,报章杂志、书信往来,汇款等业务由邮政所承担。在农村新型社区设邮电代办点,代办邮政、电信业务。到2020年实现城镇及农村新型社区均通光纤电视、广播及宽带网。电话普及

43、率城镇及工矿点55门/100人,社区40门100人,全镇需电话36410门。城镇现有22000门的容量模块,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应扩容。(四)、燃气规划 花源镇现有一座配气站在白云村的红岩子,气源由华阳输气处进气,城镇部分使用天然气。规划2020年城镇及工矿点99.00%的住户使用天然气,农村新型社区天然气普及率70%,未普及的区域可使用储气罐,逐步取消柴、煤作燃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天然气供气按人均综合指标每天0.5m3计算,全镇用气总量为32615m3/日。配气站规模应达35000m3/日。(五)、供水规划城镇现状有水厂,位置设在花源社区,水源为地下水,取水点在原赵筏、张巷村交界处,设计规

44、模为5000吨/日,原规划确定保留现状水厂,进行扩蓉。规划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城镇取400升/日,农村新型社区取300升/日,普及率城镇达99.00%,农村新型社区达90%,统一由花源水厂供给,全镇总用水量为25938吨/日,到2020年水厂规模应达3.00万吨/日。近期保留现有水厂,远期在金马河附近新建水厂,水源以金马河地表水为主。(六)、排水规划城镇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合流制,远期全部采用雨污分流。镇域城镇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社区的生活污水统一由镇域杨柳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到杨柳河。工业污水如需特殊处理的应在企业内经特殊处理后再进入城镇污水系统。污水排放量按供

45、水的80%计算,处理率城镇达90%,农村新型社区达70%,则2020年污水处理量达18010.08吨/日,到2020年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为2.00万吨/日。2010年前应建成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达1.0万吨/日。近期管网无法到达的采用沼气净化处理。(七)、环卫设施规划花源镇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的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规划镇内增加环卫车,垃圾运至新津县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城镇设占地500m2的垃圾转运站两处,农村新型社区设垃圾收集点。花源镇垃圾的日产量取人均日产量1.0kg,到2010年全镇垃圾日产量达70400kg,无害化处理达90%。七、土地整理规划(一)指导思想以新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

46、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提高土地整理水平,确保土地利用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总体目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农未利用土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提高废弃土地复垦率,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的耕地;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三)土地整理潜力农村居民大多以自然村落、院落或单户分散居住,建房杂乱,林盘面积大,村庄内空闲地多,设施不配套。根统计,农村居民的宅基地、林盘地以及院坝、进出道路等用地达7686.20亩,而农村聚居人口为25820人,人均用地198.46平方米,大大超过国家及我省规定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80平方米的指标。到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