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公司程序文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1201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建筑公司程序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某建筑公司程序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某建筑公司程序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某建筑公司程序文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某建筑公司程序文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建筑公司程序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建筑公司程序文件.doc(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程 序 文 件CHALCO-ZL/YC-QHSE-CX-2005 A/0 版2005年4月1日发布 2005年4月1日实施*市*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程 序 文 件受控状态 编 制 文件版本 审 核 发放号 批 准 JZYCQHSE/CX4.2.3-120052005年4月1日发布 2005年4月1日实施程序文件清单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1文件控制程序JZYCQHSE/CX4.2.3-120052记录控制程序JZYCQHSE/CX4.2.4-12005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JZYCQHSE/CX5.2-12005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JZYCQHSE/CX5

2、.2-220055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JZYCQHSE/CX5.2-320056管理方案控制程序JZYCQHSE/CX5.4-120057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JZYCQHSE/CX5.5-120058管理评审控制程序JZYCQHSE/CX5.6-120059人力资源控制程序JZYCQHSE/CX6.2-1200510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JZYCQHSE/CX6.3-1200511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JZYCQHSE/CX7.2-1200512采购控制程序JZYCQHSE/CX7.4-1200513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管理程序JZYCQHSE/CX7.4-2200514施工过程

3、控制程序JZYCQHSE/CX7.5-1200515施工安全管理程序JZYCQHSE/CX7.5-2200516运行控制程序JZYCQHSE/CX7.5-3200517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JZYCQHSE/CX7.5-4200518废弃物管理程序JZYCQHSE/CX7.5-5200519相关方管理程序JZYCQHSE/CX7.5-6200520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程序JZYCQHSE/CX7.5-7200521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JZYCQHSE/CX7.5-8200522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JZYCQHSE/CX7.6-1200523内部审核程序JZYCQHSE/CX8.2.2-1200524不

4、合格品控制程序JZYCQHSE/CX8.3-1200525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JZYCQHSE/CX8.2.4-1200526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JZYCQHSE/CX8.5-12005文件控制程序1、 目的:对公司范围内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在各个部门、各个场所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3、 职责:3.1 综合办公室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负责全公司范围内体系运行文件标识、发放、归档管理及组织评审以及负责本部门范

5、围内的文件编制和控制。3.2 工程技术部负责技术性文件和施工作业文件的编制、更改及审核以及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文件编制和控制。3.3 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文件的编制及本部门的文件控制。4、 工作程序4.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 QHSE管理手册一级文件;b) 程序文件二级文件;c) 作业文件三级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验收规范、施工方案、公司制度、办法、标准、计划书等);d) 记录(如数据报告、信息单、过程活动记录、各种记录表格等)。4.2 文件的编号4.2.1 文件编号按文件层次递进,易于查阅和检索文件编号由综合办公室统一规定,具有统一性标识。文件编号由

6、企业名称代号、文件代号、章节号、顺序号几部分组成。顺序号从01开始。a) QHSE管理手册编号: 章节号手册代号体系代号企业名称代号例:YC-QHSE-SC-8.1表示*市*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第8章第1节。b) 程序文件编号:顺序号章节号程序文件代号企业名称代号例:YCCX-6-03表示*市*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第6章的3个程序文件。c) 作业文件编号:顺序号部门代号例:GJ-02表示工程技术部的2号作业文件。部门代号为:GJ工程技术部 CW财务部 SC设备材料管理站 ZB综合办公室 JY经营计划部4.2.2 文件的版本号和修订状态号版本号以A、B、C字母表示

7、。修订状态号以0、1、2、3、4表示。页码以第X页总页数表示(如页码:13表示该文件共3页此为第1页)。当文件更改或修订后要相应变动文件的版本号和修改状态号,以便于识别文件的现行状态,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有效版本。4.3 文件的批准、评审与更新a) QHSE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b) 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总经理批准;c) 作业文件由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审批;d) 技术性文件由工程技术部负责人审核,总工程师批准;e) 外来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其适用性;f) 必要时对文件评审与更新时,需再次批准。g) 综合办公室每年11月底组织相关人员对现有体系文件进行全面评审,

8、因评审或其他原因对文件的修改,文件发布前应再次批准。4.4 文件的更改和作废必要时对文件进行更改。要填写“文件更改修订审批表”,并保留更改内容的记录。4.4.1 手册和程序文件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实施更改,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4.4.2 作业文件的更改由各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再由各部门指定人员进行更改。4.4.3 所有被更改的原文件必须由相应部门收回,进行统一管理,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4.4.4 文件更改后,与更改文件相关的其他文件应同时进行更改,以保证文件的统一性和协调性。4.4.5 文件的更改分为换页、插页和章节更改。4.4.6 文件经多次更改,或文件需进行大幅度更改时,应进行换

9、版,原版文件即时作废,换发新版本。4.4.7 文件更改应由该文件的原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做相应修改,若由其他部门进行修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背景文件资料。4.4.8 文件更改应在“文件更改修订审批表”上记录文件修改内容,修改日期和更改原因、更改生效时间,同时做现行修订状态标识。4.4.9 作废文件由综合办公室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中原登记发放范围收回原版并记录,并在作废文件上加盖“作废”印章,填写“文件销毁留用登记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统一销毁。需做资料保存的作废文件,加盖“作废保留”印章后方可保存。4.4.10 作废文件要及时从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确保文件现行有效。4.5 文件的

10、发放和领用4.5.1 受控文件的发放要加盖“受控”印章,经批准后,综合办公室按规定发放范围发放,确保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获得相应有效文件。4.5.2 文件领用者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签字后,领取标有分发号的受控文件,并填写“文件收文登记表”。分发号由年代号和顺序号组成。4.5.3 文件领用者的文件严重破损影响使用时,应向综合办公室申请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新文件的分发号仍沿用原文件的分发号,综合办公室将破损文件收回时,必须填写“文件销毁留用登记表”。4.5.4 当文件持有者的文件丢失后,应向综合办公室办理申请领用手续,但必须在领用申请中作出说明,综合办公室在补发文件时,应编排

11、新的分发号,将丢失文件的分发号注明为作废文件的分发号,并通知各有关部门,补发文件在原文件编号前加“补”字样以示区别。4.6 外来文件的控制a) 对外来文件由工程技术部填写“外来文件适用性审批表”;b) 经审批适用的外来文件,由工程技术部确定分发数量,综合办公室负责分发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c) 对失效、过期的外来文件,综合办公室要及时收回,按作废文件处理。4.6 文件的管理综合办公室是公司文件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更改控制,负责建立健全公司“受控文件清单”,并对全公司的文件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将公司“受控文件清单”发放至各部门。对于受控文件应定期公布受控文件清单,以识

12、别现行使用文件的状态。凡属受控文件均由综合办公室统一备案存档(包括软盘、光盘、录像带、录音带等)。4.7 文件的借阅和复制特殊情况需要查阅文件时,到综合办公室查阅,不得带走,不得擅自复印。需要增发时,由文件发放部门按本程序45文件的发放和领用执行。5、 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6、 记录6.1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6.2 文件收文登记表6.3 文件更改修订审批表6.4 文件销毁留用登记表6.5 文件借阅登记表6.6 受控文件清单6.7 外来文件适用性审批表记录控制程序1、 目的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用以提供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进行的证据,

13、并为公司的产品实现、环境控制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可追溯性,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为文件修改提供依据。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QSHE管理体系中各种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控制。3、 职责3.1 工程技术部为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管理。监督检查各部门对本程序的执行情况,并组织相关部门解决本程序运行中发现的问题。3.2 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体系运行记录的填写、收集,做好本部门记录的管理和保存,并定期归档上交综合办公室。3.3 记录填写人应严格按本程序规定要求填写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14、。4、 工作程序4.1 记录的种类记录的种类主要包括:培训记录、检验报告、试验报告、验收报告、内审报告、评审报告、审核报告、事件事故报告、不合格报告、有关法律、法规信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等。4.2 记录的形式 电子版填写(电子邮件、软盘、光盘等形式)。 纸张填写(卡片、表格、图表、报告等形式)。4.3 记录填写要求字迹清楚、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填报及时。当需要修改或发生错误时,在被修改的内容上划一道横线,并在上方填写新的内容,必要时相关人员签字或盖章。4.4 记录的标识4.4.1 一般已记录、表格名称、编号或代码来表示,对外来的与体系有关的记录可直接引用“原有标识”。4

15、.4.2 记录的编号方法如下图所示,由记录代号、程序文件代号、章节号、顺序号组成。顺序号从01开始, 综合办公室负责记录的统一编号。 顺序号章节号程序文件代号企业名称代号如YC-CX-7-01-02表示*市*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第7章第一个程序文件中的第2号记录。4.5 记录的检索4.5.1 综合办公室为记录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公司的QHSE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的QHSE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各职能部门定期将有关记录整理交综合办公室归档,并办理QHSE记录交接手续。记录交接的内容包括:记录编号、记录名称、数量、填写部门、保存期限、交接人等。4.5.2 记录的归档记录的保存部

16、门半年进行一次整理,并归档交综合办公室。4.5.3 按照记录的编号、编目、部门或记录名称到综合办公室进行检索。4.5.4 记录的储存和保护各相关部门定期收集,专人负责保管,纸张书写的记录储存应防潮、防尘、防虫蛀、防鼠害、防火及防丢失,并便于查阅,录像带、光盘和软盘存放的记录应专人控制,注意防磁、防潮、防尘、防压,并由备份。记录的借阅要填写登记表,必要时经部门负责人或主管领导批准。4.5.5 记录的处置4.6.1 记录的销毁按文件控制程序中4.4条款有关规定执行。4.6.2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为3年。专业性记录保存期限按国家、行业有关规定执行。5、 相关文件文件控

17、制程序档案管理实施办法6、 记录6.1 记录清单6.2 记录处理申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1、 目的对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相关的能够控制和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确保环境因素及时更新。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QHSE体系所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3、 职责3.1 工程技术部负责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工作。3.2 各部门、项目部负责对本部门、本项目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部门领导批准后,报送工程技术部。3.3 工程技术部根据各部门、项目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18、”,汇总整理成公司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保存。3.4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审批,工程技术部负责将批准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下发至相关部门。4、 工作程序采用“过程方法”的思路:确定活动产品/服务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4.1 环境因素的识别4.1.1 环境因素识别步骤:a) 确定本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b) 识别工程施工及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c) 根据组织环境特点作出识别判断。4.1.2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a) 对环境的影响;b)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c) 相关方的关注和要求;d) 不同状

19、态、不同时态和不同类型时的情况: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六个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土地污染、资源及能源的消耗及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等。4.1.3 识别环境因素时可采用的方法:a) 调查法;b) 现场观察法;c) 排查法;4.2 环境因素评价4.2.1 环境因素评价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 发生的频率;b) 环境影响的范围;c) 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d) 相关方关注程序;e) 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f) 可控程度及降低影响的可行性;g) 其他方面。4.2.2 评价方法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有多种,如:专家判断法、是非判断法、对比法、跟踪环

20、境影响或权重评分法等。考虑本组织的特点,公司采用评分法与判断法相结合。评分法评分标准: a) 设定5个评价因子分别用A、B、C、D、E表示,每个因子分值为l4分。发生频率A连续发生 A4分一日以上一次至每月一次 A3分一月以上一次至每年一次 A2分一年以上一次 A1分环境影响的范围B全球 B4分国家 B3分地区 B2分局部 B1分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C重大 C4分严重 C3分一般 C二2分轻微 C1分相关方关注程度D相关方极为敏感、严重影响公司形象 D4分相关方较为关注,影响公司形象 D3分相关方关注或不关注,对公司形象有影响 D2分不影响公司形象 D1分有相应成熟技术且投资小于10万元 E4分

21、有相应成熟技术且投资大于10万元 E3分有相应成熟技术但不成熟 E2分无现有技术待开发新技术 E1分b) 环境因素评价与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按设定的评价因子对环境因素评定各项分值;若A+E+C+D+E15分时,该因素初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依据组织环境特点,结合实际,对比权衡,判定重要环境因素。4.3 环境因素的更新4.3.1 管理者代表责成工程技术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4.3.2 环境因素发生以下情况需要重新更新时,应重新识别评价,特别要注意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新。a) 适用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及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发生变化;b) 本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及改变经营项目;c) 每年内审、

22、外审或管理评审后涉及到环境因素的变化或发生严重不符合项;d) 主要原材料及工艺方法有重大变化;e) 重要设备、设施发生重大变化;f) 发生应急事件事故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变化;g) 相关方连续投诉或提出合理要求。4.3.3 环境因素的更新涉及文件的更改和修订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 相关文件5.1 文件控制程序5.2 记录控制程序5.3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5.4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6、 记录6.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6.2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组织能够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尤其对重大风险

23、、不可容许风险加强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减少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建筑施工及办公场所范围内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及其实施。3、 职责3.1 工程技术部是该程序的主管部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3.1.1 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3.1.2 负责制定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风险控制策划表”和“重大不可容许风险清单”。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风险控制策划表”、“重大不可容许风险清单”,并经各部门负

24、责人审核确认。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确认公司的“重大不可容许风险清单”。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业务活动分类一危险源辨识一风险评价一判定风险是否容许一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一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4.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业务活动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4.2.1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

25、虑:a) 组织的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活动;b) 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如停电、停机、检修等;c)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d) 工作场所内本组织的内部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e) 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所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4.2.2 危险源类别根据组织建筑施工及办公特点,主要危害因素类别有:a) 物体打击;b) 车辆伤害 c) 机械伤害d) 起重伤害e) 触电 f) 淹溺g) 灼烫h) 火灾i) 高空意外坠落j) 坍塌k) 滑倒(跌倒)l) 其他4.2.3 辨识方法可采用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询问、交谈,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

26、与工作流程分析等方法进行辨识。本公司采用上述综合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4.3 风险评价4.4.1 风险评价方法 本公司采用LEC法,其公式为DLEC 其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a)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o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7,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7完全可能预料5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l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b)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

27、频繁程度(正)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数定为7,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分数定为o5,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7连续暴露5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c) 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C)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的分数值为150,轻伤规定分数值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50,其他情况的数

28、值在150之间,如表3所示: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5010人以上死亡2039人死亡1012人死亡7致残3重伤1轻伤d) 风险值(D)根据公式DLEC,求出风险值D。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风险等级的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等级的界限值(由工程技术部确定),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风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50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不可容许的)100500高度危险,须立即整改4(重大的)5010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中度的)205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可容

29、许的)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可忽略的)4.4 风险的控制风险控制的目的是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4.1 风险控制策划风险控制策划的原因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可行),然后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害发生的根源中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具体防护设备、防护用品。风险控制策划如表5所示。表5风险控制策划风险措施不可容许的只有当风险以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重大的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中度的应努力降低风险,

30、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中度风险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可容许的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可忽略的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要保留文件记录。4.4.2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评审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予以评审,评审内容:a) 计划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b)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c) 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d) 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e) 计划

31、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4.4.3 风险控制的途径有: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与响应等。4.4.4 各部门在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时,应有员工代表及相关岗位人员参与,以确保该过程的严谨、完整和公正。4.4.5 风险控制措施由各部门组织制定,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4.5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的更新组织的经营、施工、管理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外部社会对组织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也在变化,因此危险源以及风险也会由于内外部的变化而变化。要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必要时调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4.5.1 工程技术部每年组织更新

32、一次,更新时应考虑每个新开工程及其他活动的更新情况。4.5.2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更新:a)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b) 职业活动发生变化;c) 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发生变化;d) 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的要求;e) 事故、事件、不符合出现后的评价结果;f) 主要原辅材料发生较大变化;g) 相关方抱怨或要求;h)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对残余危险进行评价;i) 新增项目时其他情况需要时。4.5.3 各部门需要更新时应及时通报工程技术部。4.5.4 更新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 相关文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6、 记录6.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6.

33、2 重大不可容许风险清单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1、 目的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以便及时获取、识别并更新公司QHSE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获取、更新QHS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认。3、 职责3.1 工程技术部负责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并填写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将信息传递到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实施。3.2 综合办公室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发放及归档管理。3.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法律、法规的识别及收集,制定相应清单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将相关信息及时与工程技术部沟通。3.4 管理者代

34、表负责法律、法规适用性审批。4、 工作程序4.1 获取范围a) 有关的国际公约;b) 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c) 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d) 行业规定及标准;e) 公司上级机构的规定或指令;f)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4.2 工程技术部通过国家、地方及行业主管部门(如:建设、劳动保障、工会、环保、安全生产、消防等部门)、刊物、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文件。4.3 工程技术部与相关部门确定其适用性,制定公司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送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将文件发放至相关部门。4.4 各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相应的适用法规和其他要

35、求清单,结合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组织学习相关内容,确保符合要求。4.5 工程技术部将本公司的相关文件、资料每季度整理一次归档综合办公室。4.6 文件的发放、保存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4.7 若有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更新或废止时,对更新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重新进行识别并审批其适用性。4.8 法律、法规属强制性要求,尤其对环境保护、安全施工、建筑材料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确保适时、适用、最新。4.9 涉及相关方要求的要及时通报给相关方。4.10 工程技术部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适用性评审工作。4.11 工程技术部每年要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工作,同时每半年要监督检查各部门目标、指

36、标、QHSE活动表现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5、 相关文件5.1 文件控制程序5.2 记录控制程序6、 记录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管理方案控制程序1、 目的为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能够得以实现,对制定管理方案提出一般要求,制定本程序。2、 范围适用于实现公司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目标、指标所采取的主要控制方案的制定、修订。3、 职责4.1 总经办负责管理方案制定的组织工作,并对方案的实施负责监督检查;4.2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管理方案,特殊情况,可由最高管理批准;4.3 各部门根据公司已确定的环境管理方案中本部门所承担的责任、时间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以实现相应的

37、目标或指标。4、 环境管理方案制定的一般要求4.1 方案应是技术上先进适用、经济上合理有利、又能保护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最优方案。4.2 管理方案一般由管理者代表进行批准即可执行;对于投资较大,应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方可实施。4.3 管理方案就涉及与实现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全部可能的活动(包括采购、生产、储存、运输、设备维修、动力、废弃物处理、后勤等)、资源及具体措施。4.4 管理方案就确定完成目标、指标的措施与概算,确定应配备的人、财、物等资源。4.5 明确主要负责人及协作单位的职责。4.6 明确实现目标与指标的时间进度。4.7 确定各环境管理方案的优先顺序。5、 环境管理方案的管理5.1 当因措

38、施(或手段)发生变更、目标指标变化或涉及到新的产品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服务等情况时,需要对管理方案进行评审、更改。对相关的管理方案进行修订,以保证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修订后的方案应重新报最高管理者批准。5.2 综合办负责对管理方案的实施进度与效果进行监督和验证,以证实或反映本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或改善情况。6、 相关文件6.1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6.2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7、 记录7.1 环境管理方案表7.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表7.3 实施的相应记录。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1、 目的保障信息交流畅通,及时、准确传递。对QHSE体系

39、的信息采用数据分析的科学方法,保证公司各部门之间,公司与相关方之间及时沟通各类信息,达到过程和产品的有效控制,以证实QHSE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寻求持续改进机会。2、 适用范围适用于QHSE管理体系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管理,以利于体系过程的数据分析和应用。3、 职责3.1 综合办公室是QHSE信息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与上级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方的信息接收、传递和处理。3.2 经营计划部负责与顾客的信息接收、传递和处理。3.3 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公司统计技术进行培训指导。3.4 各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协助,上传下达、内外沟通,并选用适用的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3.5 项目部和各作业

40、岗位做好本部门的信息交流,并向职能部门传递相关信息。4、 工作程序4.1 内部信息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确保QHSE体系的有效性沟通。 内部信息主要包括:a) 体系运行信息(向员工传达QHSE方针、目标、报告各部门体系运行状况和内外部审核、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验证结果、管理评审结果等);b) 内部管理制度、员工有关QHSE方面的建议和要求、相应法律、法规的信息传递;c) 公司领导意图贯彻以及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和项目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d) 作业场所和活动中的隐患,评价出的环境因素、风险控制措施等;e) 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f) 绩效监视、测量结果;g) 设备设施及物资

41、变更情况;h) 组织机构变化情况;i) 新工程项目等;j) 其他媒体对公司有影响的信息。4.2 外部信息外部信息主要包括:a) 法律、法规、标准信息;b) 执法机构信息:如来自国家、地方和行业方面的,环保部门、劳动安全部门、检测监督机构、行业协会、认证机构等相关信息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c) 外部的安全检查、参观、访问等;d) 市场信息和顾客、供方等相关方信息;e) 同行业技术信息和专业会议信息,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服务信息和技术信息;f) 公司QHSE方针的对外宣传。4.3 信息交流方式可采用口头、电话、通知、通报、书面报告、刊物、会议、板报等多种方式。4.4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协商和沟通实施

42、4.4.1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设在工程技术部)负责如下工作:a) 以工程技术部为牵头部门定期组织召开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例会;b) 根据施工情况由工程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QHSE检查;c) 参加事故、事件调查,分析和处理事宜;d) 由工程技术部进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内、外部事宜协商、协调工作。4.4.2 在员工中确定几名职业健康安全代表,参与安委会的各种活动,并就有关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建议与安委会协调研究,并形成决议。4.5 工程技术部每三个月作一次环境、安全信息汇总分析,经分类后,上报管理者代表。 4.6 信息处理4.6.1 采用“信息联络单”传递给相关部门或主管领导。

43、如需要时,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及体系运行等方面的信息,可由工程技术部、综合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分别负责处理。涉及到外部相关方抱怨的信息处理,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必要时要向总经理汇报),形成处理决定后三日内答复。4.6.2 不论内部或外部的,对顾客关注的问题和对重要环境因素影响的信息、重要危险因素影响的信息都要特别加以注意,并迅速采取处理措施,记录其处理决定。紧急状况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4.7 数据分析及统计技术应用4.7.1 可采用的统计技术可根据所获得的内、外部信息,采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对产品实现过程其工程质量、施工环境、安全的运行控制及产品特性的数据(包括资料的)信息,以图表的

44、形式反应出来,判断薄弱环节、环境隐患、安全隐患和趋势,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效率。统计技术包括简单的图表,也包括高深理论和复杂计算的统计技术。常用统计技术的方法有:排列图、控制图、直方图和因果图、散布图等。公司鼓励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也可采用计算机将数据信息进行处理。4.7.2 数据分析的作用数据分析可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a) 顾客满意 通过分析找出顾客不满意的主要方面及目前的和未来的愿望和要求;b) 与产品(工程)要求的符合性 通过分析,找出产品(工程)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技术主攻方向;c) 过程和产品的现状、发展趋势是否反映了潜在问题(有关质量的、环境的、安全的),有无必要采取预防措施;d) 供方产品和过程的相关信息 了解供方质量、环境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