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新庄风电场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陕西省定边黄湾乡国电定边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1244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新庄风电场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陕西省定边黄湾乡国电定边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新庄风电场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陕西省定边黄湾乡国电定边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新庄风电场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陕西省定边黄湾乡国电定边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新庄风电场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陕西省定边黄湾乡国电定边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新庄风电场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陕西省定边黄湾乡国电定边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新庄风电场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陕西省定边黄湾乡国电定边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国电新庄风电场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陕西省定边黄湾乡国电定边环评报告.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程名称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国电定边新能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包鼎联系人董芳勋 通讯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D座8层联系电话15129711028传真/邮政编码710065建设地点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新庄立项审批部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陕发改新能源2015695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D4420占地面积(平方米)825绿化面积(平方米)0总投资(万元)81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9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定靖地区的风电,由于当地负荷

2、较小,无法就地消纳,只能送出,送出通道不但受定边、统万330kV 变主变容量、统万输出能力有限的限制,还受制于陕北电网和关中电网断面的稳定极限。定边地区现只有定边330kV 变电站可供风电、光伏接入。2016年将在定边地区新增3 个330kV 风电汇集升压站,即郝滩、油房庄和王盘山升压站,能够满足周边新能源的上网需求。远期定靖750kV 变电站投运后,直接将各风电汇集升压站的送出以330kV 电压等级送至定靖750kV 变电站,将远期规划的大规模风电以750kV 电压等级送出,大幅加强了“北电南送”的通道极限,提升了风电送出能力。各个风电场将以110kV 或者35kV电压等级接入相应的330k

3、V 风电升压汇集站。因此,为满足当地风电上网需求,有必要建成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本项目属于“E电力”中“第35、送(输)变电工程-其他(不含100千伏以下)”,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2016年6月29日,国电定边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委托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详见附件1)。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资料。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类比调查和资料收集,编制了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

4、报告表。二、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1、产业政策符合性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鼓励类 “四、电力”中“第10、电网改造与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2、规划符合性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符合陕西省“十二五电网规划”,同时已取得定边县城乡建设规划局关于“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线路走径意见的函。详见附件2、附件3、附件4。三、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榆林市定边县黄湾乡境内,规划从新庄110kV升压站至黄湾升压站,全线位于307国道以南。项目

5、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四邻关系见附图二。2、工程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为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新庄110kV升压站黄湾110kV升压站),线路长度10.7km。本次评价仅为新建110kV单回架空线路工程,不包含升压站建设工程。项目组成见表1。表1 项目基本组成项目名称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建设单位国电定边新能源有限公司 建成投产日期2016年12月总投资额815环保投资约16万元(占总投资的1.96%)110kV输电线路名称新庄110kV升压站黄湾110kV升压站110kV单回线路备注线路规模新建110kV单回架空线路约10.7km线路起点新庄110kV升压站线路终点黄湾

6、110kV升压站行政区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导线选型2JL/G1A-300/40-24/7导线塔型及数量共用杆塔33基,其中直线杆塔用25基;转角塔6 基,终端塔2 基共33基占地面积825m2途经地形丘陵20%,一般山地80%工程拆迁无环保拆迁无3、线路部分内容介绍 (1)导线选择本项目导线采用2JL/G1A-400/35型双分裂钢芯铝铰线。线路两根地线全部采用24 芯OPGW 光缆。 (2)线路路径本项目线路向南,跨35kV 线路、场内道路后,经王畔子、张家峁子,线路向南经过余家伙场,钻越郝滩至油房庄330kV 线路,经赵家坬、蔴黄井后,从东北侧接入在建黄湾110kV 升压站。线路长度10.7

7、km。线路路径示意图见附图三。 (3)线路交叉跨越线路跨电力线:330kV线路1次;35kV 线路4次;10kV线路10次;低压、通信线12次;跨简易路6次,跨柏油路3次;未跨越民房等建筑物。(4)杆塔及输电线高度表2 杆塔和输电线高度塔型呼称高(m)单机重量(kg)1C3-ZM12148402453221C3-ZM22150522455462760301C3-ZM33066433676441C3-ZMK3676671C3-J11852942159551C3-J12159651C3-J1216733合计/33四、工程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815万元。环保投资共16万元,占总投资的1.96%。详见表

8、3。表3 环保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名称费用(万元)备注1青苗赔偿/林木赔偿112环境监测验收费5合计:16五、项目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1、选址选线方案高压送电线路路径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资,合理的选择线路路径对送电线路工程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线路从新庄风电场出线两个方案,分述如下:方案一:线路西南,跨35kV 线路、场内道路后,经王畔子、张家峁子,线路向南经过余家伙场,钻越郝滩至油房庄330kV 线路,经赵家坬、蔴黄井后,从东北侧接入在建黄湾110kV 升压站。方案一线路长度10.7km。方案二:线路向南,跨35kV 线路,经后湾向西南方向走线,于石渠北侧线路右转,钻越郝滩至油房庄330kV 线路,

9、经石渠、黄湾、高湾后,从东北侧接入在建黄湾110kV 升压站。方案二线路长度为11.7km。2、路径方案比较经过现场踏勘,方案必选,方案一、方案二路径的地形地貌均为20%丘陵,80%一般山地,地质、交通状况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为方案一10.7km,沿途风机较少,方案二11.7km,沿途风机较多。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比方案二短约1km,并且沿途风机数量较少,因此,设计推荐方案一,详见附图二。从方案一可以看出,本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拟建输电线路进行了认真规划,对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给予了足够重视。拟建输电线路(推荐方案)进出线条件便利,沿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

10、变化较大,对周边环境敏感建筑物采取了避让措施。从环境角度考虑,本项目选址选线基本合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沿线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未见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本项目是输变电工程,运营过程中不涉及水和气的环境污染问题。项目建成运营后会有一定的工频电磁场影响。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形、地貌定边县位于榆林地区西南部,无定河上游,地跨长城南北,地势南高北低。根据地质、水文、气候及植被等差异,以白于山为标志,全县分为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北部风沙滩

11、区两个地形特征和地貌景观截然不同的地区。北部风沙草滩地区地势平缓;南部丘陵沟壑区山梁起伏、沟壑纵横、河谷狭窄。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榆林市定边县黄湾乡境内,属定边县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场地微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区的黄土塬、梁、峁相间地貌,总体地势北低南高。黄土塬、梁、峁顶部地势开阔、平缓,高程1380m1780m,平均地形坡度28。场址区内发育有大量冲沟,冲沟方向主要为由南向北,切割和溯源侵蚀较强烈,将黄土地貌切割成丘陵沟壑。黄土塬、梁、峁边缘切割强烈,形成大量陡立边坡。二、地质、地震项目场区属于中朝准地台陕甘宁台坳的陕北台凹,为陕甘宁台坳的主体部分,被坳缘褶断束环绕。中部出露中生界,边缘为古生

12、界。褶皱断裂稀少,未见岩浆侵入活动。断裂不发育,见于台凹边缘,以正断层和平推断层为主,集中分布在北部河曲和府谷附近及吴旗绥德一带和南部铜川韩城以北。场址区构造稳定性好,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场地为一般场地,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场地环境类别为类。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资料,场址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场址区属构造稳定区。三、气候、气象定边县属半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13、。邻近拟建风电场场址区的长期气象观测站为定边县气象站,距离风电场场址区直线距离约66km。定边县气象站位于定边县城北关外三里墩,东经10735,北纬3735,观测场高程1360.3m,于1956年设站,观测至今,属国家基本气象站。根据定边县气象站近30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风速为3.1m/s,多年平均气温 为8.7,年平均气压为863.7hPa,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5%,年平均降水量为319.6mm, 极端最高温度为37.7,极端最低温度为-29.1,春夏季盛行南风,秋冬季盛行西风。 定边气象站多年基本气象要素统计结果见表4。定边县气象站风向玫瑰图见图1。表 4 定边气象站多年基本气象要

14、素统计表项目定边县平均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1大于等于10积温()平均相对湿度(%)50.5平均无霜期(d)130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319.6平均蒸发量2490.2最大冻土深度(cm)110平均风速(m/s)3.06主导风向S/SSE最大风速(m/s)26大风日数(d)59沙尘暴日数(d)33图1 定边县气象站风向玫瑰图定边县气象站多年(19832012)月平均风速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风速较平稳,四季风速变化不大,可确保风电场全年均可发电。表5 定边县气象站多年(19832012)月平均风速统计表 (风速:m/s)月份1234567891

15、01112平均风速2.542.903.383.673.593.413.202.912.782.662.872.803.06四、水文1、地表水定边县南部山区有6条主要河流分布,分别为八里河、红柳河、新安边河、石涝河、安川河、东川河(十字河)。除八里河为内河外,其余均属无定河、洛河、泾河源头。2、地下水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按含水岩组可分为风积黄土孔隙、裂隙水与冲积黄土状砂黄土孔隙水两类。风积黄土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峁中下部,水位埋深100m300m不等,含水层厚度35m55m,富水性极差,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钾钠水和硫酸钙镁水。冲积黄土状砂黄土孔隙水,主要分布于黄土沟道

16、内和涧地区,水位埋深1m5m 不等,含水层厚度5m10m,富水性较差,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钾钠水和硫酸钙镁水。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域黄土塬梁地带土层厚度大于100m,地下水赋存在下伏基岩地层,水位埋深大于200m。五、植被、动物场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属于黄土梁峁沟壑区。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属于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区中的黄土峁状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敏感区。生态系统以草地和树木生态系统为主,树木主要为杨树和柳树,土壤肥力属中等偏下,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侵蚀以风蚀为主,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植被以耕地农作物为主,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土豆、小麦等。主要野生动物为田鼠、大鼠等小型动物

17、与麻雀等各种常见鸟类等。饲养家畜禽主要有羊、猪、鸡等。现场调查,评价区内无国家、省级、市级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选线路径不在候鸟迁徙路径上。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社会经济简况定边县辖25镇、2个街道,334个村,8个居民委委员会、2010 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1.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4 万,占总人口的85.5%。县内有回、蒙、满、藏等少数民族1321人。定边县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县之一;矿产资源以石油、天然气、原盐为主,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面对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定边县主动作为,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影

18、响,各项工作强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总体特征。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39亿元,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1亿元,增长16.8%;财政总收入35.49亿元,增长1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08亿元,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6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911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29元,增长10.1%。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位居全市前列。二、文教、卫生状况定边县共有小学61所,小学生21848人,小学毕业升学率为 100%。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2所

19、,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学 21510 人,职业中学1581人;初中毕业升学率为59.4%。定边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9个,其中县级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25个。医院、卫生院共有病床931张,定边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26人,其中医生226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和医生分别为2.1张、0.8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经卫生 主管部门批准的村卫生室共342个,比2009年增加144个,城镇个体诊所17个, 厂校医务室1个。三、交通运输风电场位于定边县城东南学庄乡。定边县自古以来交通便利,素有“旱码头”之称。境内S303 省道、G307国道、榆靖高速公路横纵相连,县城西

20、距宁夏河东机场 155km,中太铁路(宁夏中卫山西太原)已建成通车,风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四、项目所在乡镇基本情况黄湾乡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强乡富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2015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12488元,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6亿元,财政总收入700万元,马铃薯、玉米、小杂粮、油料种植成为四大主导产业,畜牧产业迅速发展,羊子存栏7万只,生猪存栏6800头,家禽饲养量35000羽,大家畜存栏4500头。另外,学庄乡油气资源相对富集,中草药、风能、太阳能等资源

21、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五、文物古迹定边县文物古迹较多,南部山区沿白于山脉从东到西,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多种类型的文化遗址。并有宋、明两代修筑的城堡数十处。滩地区除明代长城斜贯全境外,东滩钟坬、西滩傅圈村、北滩公布井均有汉墓群发现。经调查,评价区内没有国家文物保护遗址。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质量现状1、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及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的有关规定,我单位委托陕西阔成检测服

22、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1日对拟建线路经过地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监测。监测布点见附图四。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拟建架空线路经过地区工频电场强度值为0.50.7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170.019T,均小于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T)。由结果可知,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沿线的电磁环境现状良好。(详见专项评价)2、声环境现状 陕西阔成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1日-7月2日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HJ2.4-2009)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对本项目拟建线路沿线的声环境现状

23、进行了监测。监测点位见附图三,监测项目为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结果见表6。表6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序号测点描述7月1日7月2日昼间值夜间值昼间值夜间值11#(N372404.70E1075301.55)52.045.452.744.922#点(N372540.85E1075340.32)49.944.950.644.833#点(N372617.76E1075350.66)52.746.051.045.744#点(N372740.39E1075410.73)52.945.552.546.8从现状监测结果来看,本项目拟建线路沿线的声环境昼间值为49.952.9 dB(A),夜间值为

24、44.846.8dB(A)。线路经过地区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生态环境现状定边县地处于陕北黄土高原(三边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地带,海拔1303m1907m,相对高差604m。以白于山为界,该县分为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北部风沙滩区两个地形特征和地貌景观截然不同的地区。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面积4186 km2,为全县总面积的61%。该区地势较高,坡度较大,除部分河流下切的河槽及陡崖有砂岩出露升,其余皆为黄土层堆积物覆盖,土层最厚为100m。北部风沙滩地区地貌:该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沿,属陕北黄

25、土高原风沙区,面积267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8.67%,为东西狭长的带状滩地,区内沙丘起伏,沙带纵横。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华北地台西南边陲的陕西北部,为陇东-陕北-晋西地区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带,地处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地貌类型属荒沙碱滩相间区,由于风蚀和雨水冲刷,形成大小沟壑。线路沿线植被主要为少量灌丛和经济作物,属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评价区内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动植物。二、主要环境问题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所在区域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周围环境现状质量良好,该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来自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26、及项目运营期时产生的一些工频电磁辐射和噪声等。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环境保护对象主要为工频电磁场和噪声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4.7.1表3,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交流电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两侧各30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的要求,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输电线路边导线两侧200m内区域。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点,评价范围外最近环保目标表7和附图五。表7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对象相对厂址边界最近距离保护内容保护目标或保护对策工频

27、电磁场声环境名称户数人数方位距离km人群健康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公众暴露工频电场强度限值为4kV/m,公众暴露工频感应强度限值为以100T;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齐梁村36180NW0.74老田湾村1890W0.25黄湾乡125625E0.68高湾村23115E1.42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3、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4、声环境执行GB3096-2

28、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5、电磁环境执行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规定,公众暴露工频电场强度限值为4kV/m,公众暴露工频感应强度限值为以100T。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电磁污染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公众暴露控制限值”规定,以4k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评价标准,以100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评价标准。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道路及林地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标准;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标准;2、施工期噪

29、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图3 110kV线路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国电新庄风电场110kV送出线路工程特点:拟建110kV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工程完成后受影响的环境可迅速恢复。工程在运营期无环境空气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及工业废水产生,工程建设不涉及大量土方工程,因此,工程主要的产污环节为运行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和噪声。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本项目线路架设过程中,塔杆基础开挖、回填及设备运

30、输安装等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线路各塔基将长期占用少量土地。施工过程中线路和塔基材料的堆放需临时占用部分土地,可能使部分植被遭到短期损坏。同时,施工人员及车辆进出等也将破坏部分植被。施工期主要的污染因子有: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和扬尘。2、运营期本项目运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等。1、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由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面之间存在较大的电位差,因此将在送电线路以及各种高压送电设备周围空间相应形成工频电场;由于在输电线路中存在着移动的电荷,即电流,因此在导线的周围空间还存在磁场效应,也就是说将在线路周围空间形成工频磁场。2、噪声本项目架空输电线路会产生电晕放

31、电的可听噪声,尤其是在阴雨天气。3、废水本项目为线路工程,线路运营期不产生废水。4、生态线路工程的建设,使塔基占用地的功能发生改变,原有植被遭到永久性破坏。本项目线路沿线无风景名胜区,对自然生态及景观的影响较小。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无组织排放源施工扬尘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人员生活污水COD400mg/L集中收集不外排BOD5200mg/LSS150 mg/L施工废水微量固体废弃物施工人员施工垃圾少量集中收集噪声施工期基坑开挖、场地填方、设备运输等产生的施工噪声;电磁辐射工频电

32、场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占用、地表植被破坏以及由于施工作业引起的水土流失等。本项目线路经过地为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沿线无不良地质地貌。线路挂线、塔基施工和材料运输等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短期影响,但随着施工的结束将很快恢复。塔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局部土方的开挖会造成一定程度地表植被破坏,在大风及降雨天气条件下会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影响生态环境。临时占地一般指施工便道、堆料场和牵张场等用地,由于临时占地仅限于施工期间,等施

33、工结束后可采取立即恢复植被等措施,因此对植被影响有限。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主要内容为塔基开挖、回填、架线、恢复地貌等。施工期的主要影响有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及施工垃圾等。另外施工临时占地会对地表土壤造成扰动。1、施工扬尘输电线路施工期对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来自运输车辆产生的施工扬尘。施工中材料运输、堆放,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都容易引发扬尘。施工单位应做到文明施工,土方堆放、运输应注意压实盖严,路面要及时撒水。输电线路的塔基建设,将进行开挖,地表土的堆放,会产生扬尘,影响周围大气环境,但影响范围很小,施工结束即可恢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定时向施工场地和运

34、输道路喷洒水、风力超过4级时停止施工、及时处置堆土弃渣、在施工材料如沙子、水泥、石灰上遮盖彩条布等措施后,可将施工扬尘减小到最低限度。只要在施工中认真落实这些措施,扬尘量会大大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2、施工废水输电线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雨水冲刷开挖土方及裸露场地等的冲洗水、少量机械清洗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按30L/人d计,人数按30人计,用水量为0.9m3/d;排放系数以0.8计,排放量约为0.72m3/d。建议利用周边现有生活设施,消化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环境影响很小。3、施工噪声线路施工中的主要噪声源有工地运输噪声以及基础、架线施工各种机具的设备噪声等,

35、本项目工地运输采取汽车和人抬相结合的运输方案,由于单个施工地点(铁塔)的运输量相对较小,且在靠近运输点后一般采取靠人抬运输材料,没有汽车的交通噪声,因此,运输噪声的产生量很小;单个杆塔基础施工地点分散、工程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在架线过程中,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其声压级一般小于70dB(A),这些施工机械施工时间均较短。牵张场一般靠近公路边,距离居民点较远,且各施工点工程量小,施工时间短,夜间不进行施工,不会对周围环境敏感点产生明显影响。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建筑垃圾施工垃圾主要来源于开挖土方和建筑施工中的固体废物,如水泥、砖瓦、石

36、灰、沙石等,虽然这些废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但粉状废料可能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进入河流,使水中的悬浮物增加,导致水体产生暂时性的污染,如果能及时收集、清理和转运施工,则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收集后到指定垃圾站分类进行消纳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项目施工期总挖方量为2680m3,填方量为2460m3,就地覆土、种草利用土方量为220m3,无弃方量,不设取、弃土场。表8 土石方平衡一览表序号项 目单 位工 程 量1杆塔塔基土石方开挖量m32680土石方回填量m32460利用量m32205、生态影响本项目对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对植被的影响。(1)对土地

37、利用的影响分析项目建设永久性地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使评价范围内的各种土地现状面积发生变化,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项目是在110kV送出线路工程,输电线路永久占地为塔基区占地,共计825m2。输电线路占地较为分散,不存在集中大量占用土地的情况,永久占地面积很小,临时占地在施工后期通过土地整治,可恢复原有土地功能,故输电线路占地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很小。项目占地类型见表9。表9 项目占地类型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占地面积(m2)所占比例(%)1草地165202荒地66080合计:825100(2)对植被的影响分析本项目送出线路沿线现状为陕北黄土梁、峁沟壑地貌,线路走廊区域均为较

38、开阔地区,并且本项目线路比较短,途径地区地表植物稀少,项目设青苗补偿和林木补偿费11万元,因此,对当地植被和生物量影响较小。6、水土流失根据项目土壤侵蚀的特点,认为本项目应重点关注的水土流失防治区是杆塔塔基基础。项目施工量较小,因此水土流失量较小,在采取一下防治措施后,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在设计中将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高低柱基础设计,减少土石方开挖量,视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挡土墙、排水沟等保持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量,保护环境及降低造价。另外,为保持水土、保持环境的目的,将采取优化塔型、优化基础、优化路径、优化塔位、综合治理基面等措施。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输电线

39、路评价等级为三级。按照HJ 24-2014的要求,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模式预测的方式。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可以看出:JL/G1A-300/40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7m时,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线5m处,为2785.0V/m,低于4000V/m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电场强度衰减迅速。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7m时,产生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4m处,为5.955T,远低于100T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磁感应强度衰减迅速。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6m时(110kV输电线路在途经非居民区时),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线5m处,

40、为3658.7V/m,低于4000V/m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电场强度衰减迅速。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6m时,产生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位于距走廊中心4m处,为7.700T,远低于100T评价标准限值。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工频磁感应强度衰减迅速。同时也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标准。综上,由理论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输电线路建成运营后,距地面1.5m处工频电磁场均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对沿线和环保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详见专项评价)2、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110kV线

41、路为架空线路,架空线路避开了村庄及人员密集区。晴天时,正常运营时噪声很小,线路下行人基本感觉不到线路的运行噪声,声环境基本无太大变化。但在潮湿或下雨天的条件下,因为水滴在导线表面或附近的存在,使局部的电场强度骤增,所以产生大量的电晕放电,使之成为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源,由于本项目拟建线路处于黄土沟壑区,居民点较为分散,线路走廊下活动的居民相对较少,可能受影响的人口比较少。因此可以推断,本工程的架空线路运行后,噪声也能够满足标准限值要求。3、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为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废水。4、生态及景观影响本项目为普通的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对土地占用、地表植被破

42、坏以及由于施工作业引起的水土流失等。本项目不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评价区内未见国家和地方保护动植物,沿线植被主要为天然林和经济作物,选线路径不在候鸟迁徙路径上,在运营期塔基的永久占地,会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影响,不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对生态影响很小。5、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为非工业污染型输变电项目。 本次评价不包括新庄110kV升压站和黄湾110kV升压站,仅评价10.7km送出线路,无环境风险。6、清洁生产分析 本项目属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保证项目正常运营及确保送电工艺可靠,其设备选型及选用材质满足送电需要,能有效的减少或者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因此,项目符合清洁生产原则。

43、7、竣工环保验收清单表10 项目环保设施验收清单(建议)类别污染源防治措施预期效果验收标准电磁环境输电线路输电线路避开居民区和敏感保护目标。满足环保要求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噪声输电线路输电线路避开居民区和敏感保护目标。满足环保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生态环境输电线路施工结束后对塔基周围及施工便道的植被恢复。生态恢复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施工期严格管理,弃土及时清理,不得随意堆放、抛洒;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做好扬尘控制措施;车辆运输限载限速,篷布遮盖。将大气污染降到最低满足环保要求水污染物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周边现有生活设施不外排施工废水沉淀后用于道路喷洒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满足环保要求施工期活动施工废弃物尽量减少土石开挖噪声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线路运行时产生的低频噪声,工程选用低噪声设备、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