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及建设标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1295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及建设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及建设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及建设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及建设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及建设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及建设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及建设标准.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201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一、招标原则1、坚持规划引导。以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为指导,按照集中资金、全力推进百万亩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着力扶持优质粮油、花卉苗木、特色茶果等优势产业。2、坚持集中连片。在项目区安排上,要围绕优势产业,突出重点区域,实现连片开发。项目区工程布局要统筹规划,确保实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带动一方”的目标。201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核心区不低于1500亩,辐射带动面积不低于3000亩,原则上只涉及1个乡镇,1个行政村。3、坚持以种植粮食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

2、、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综合配套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各项措施,其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项目财政资金的90%以上。4、坚持公开择优立项。对依托和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组织力度强,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品有市场,企业法人素质高,预期效益好,促进农民增收明显的项目优先立项。5、坚持多元投入。鼓励各地按照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要求,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导向作用,拓宽投入渠道,引导其他资金共同投入,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原则上由镇政府或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市级项目资金与辖市(区)、镇财政配套资金比例在1:1以上。二、申报项目个数和申请市级财政补贴标准各辖市(区)农林(业)

3、、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本地区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对投标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查和筛选,择优申报。武进区限报23个,单个项目规模1500亩以上,申请市级财政补贴标准为400万元;金坛、溧阳市、新北区各限报12个,单个项目规模1500亩以上,申请市级财政补贴标准为200万元。 三、申报程序6月25日前,有关辖市(区)按照指南要求,填报申报表(详见附件2),并盖章上报至市农委开发处、市财政局农业处;6月30日前,市农委、财政局组成联合考察组,共同研究确定各项目的建设面积和投资规模,并通知申报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有关政策要求1、亩投资标准。高标准农田亩投资总额控制在1200元左右,其中财政投资

4、不超过1000元。项目区主干道路硬化投入中,财政投资补助标准不超过16万元/公里(宽度不低于3米,厚度不低于15厘米)。2、建设标准。参照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苏农开土200924号、苏财农发2009100号)文件精神执行。3、工程造价。参照关于对全市2010年度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及工程概算的批复(常农开发20102号常财农20107号)文件精神执行。如无参照的工程造价,则需参照新的江苏省大中型灌溉工程概算编制办法编制工程概算。五、招标有关要求1、项目实施主体原则上为镇政府、事业单位,并具备承担项目所必需的基地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科

5、技开发力量、资金配套能力。2、有关辖市(区)要认真研究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辖市(区)区域农业产业规划,按照招标原则的要求,确定竞标方案,认真组织、指导好项目的筛选和标书的编制工作。不符合总体规划导向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受理。3、原则上要求新项目区,不能与近5年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万顷良田”项目区叠加安排。对于承担过财政支农项目的单位,要求其近三年来承担的国家、省、市级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较好,并已通过项目验收(不含未到期的项目,截止到2010年5月30日)。4、所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本2份,电子文档一份,镇政府、事业单位承担项目附件包括:(1)与基地农户的定单、收

6、购合同,与科研单位技术服务合同等;(2)产品、产地认证(定)证书复印件;(3)各种荣誉证书;(4)项目区现状图、规划图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本及附件要胶印装订成册,纸张为A4纸,以辖市、区为单位,辖市(区)农林(业)局、财政局盖章后集中于2010年7月15日前上报市农业委员会开发处、市财政局农业处。市农业委员会、财政局将共同组织项目审核批复。附件2:201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标清单(辖市、区负责填写) 单位:万元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申请财政投资附件3:201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标书封面常州市201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

7、称: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职务(职称) -农 林(业) 局-财 政 局二一年 月 日附件4:201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承诺书格式常州市农业委员会、财政局: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指南,就 项目正式授权下述签字人 (姓名和职务)代表承担单位 (承担单位的名称),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本2份(附件齐全)。据此函,签字人宣布同意如下条款:1、按招标文件规定提供完成项目的投资总价为 万元。2、一旦批复,我方保证落实配套及自筹资金,按期开工,按计划完成批复文件中的全部项目建设内容,并按时上交项目总结材料。同时愿意向市农业委员会、市财政局提供任何与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相关的情况及证据或资料,

8、并接受检查和复核。承担单位(盖章):项目负责人: 职务(称):法定代表人: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附件5: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范围(二)水文气象(三)地形、地貌及土壤(四)水资源(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六)自然灾害二、社会经济状况(一)人口及劳力(二)土地利用现状(三)农业生产水平(四)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三、基础设施(一)水利骨干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水土保持等)(二)田间工程现状(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四)交通与电力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

9、约因素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三章 规划设计一、指导思想二、建设规模三、建设标准四、规划布局第四章 建设内容 一、水利措施(一)水源工程。新建、改建和加固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等)的座数、库容及工程量。(二)机电排灌站。新建、续建、改造总装机容量在5000KW(含)以下机电排灌站的数量、装机容量、流量、泵型、泵房面积,配套的35KV(含)以下输变电设备及数量。(三)灌排渠道工程。支渠以下灌排渠道(5m3/s以下)开挖、疏浚、排水渠道衬砌及埋设地下排水管道的长度、工程量,配套渠系建筑物数量及工程量。(四)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节水灌溉的面积,建设防渗渠道和铺设输水管道的长度,以及

10、节水灌溉工程所需建材、管材和微喷设备的数量等。二、农业措施(一)改良土壤。平整土地、深翻、配方施肥等。(二)良种基地。(三)机耕路。修建机耕路的标准、长度及工程量。(四)购置农业机械。购置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的种类和数量。三、林业措施四、其它措施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一)估算依据(二)投资估算二、资金筹措方案资金的构成、来源及筹措可能性。三、资金使用和管理第六章 综合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主要分析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农业产值情况。二、社会效益主要分析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增收、地方财力增加、巩固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机制、技术贡献等情况。三、生态效益主要分析防护林

11、防护面积、森林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盐碱化面积、改良土壤等指标变化情况。四、经济评价项目经济评价,是在项目投资估算的基础上,对项目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财务和经济基准折现率按8%计算,项目建设期和正常运行期分别按1年和10年计算。年运行费按项目总投资的2%计提。第七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一、组织机构设置二、实施管理三、运行管理与维护附 录一、附表附表1:规划区基本情况表附表2: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表附表3: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种植情况表附表4:项目预期效益表二、附图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图件1:10000)附图3:项目规划图(图件1:10000)三、

12、其他附件材料(列出明细)至少应包括自筹资金证明材料、县级财政配套承诺等。附件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为切实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实现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程,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制定本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应按本建设标准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备案。凡国家立项投资的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均须按照本建设标准和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的实施细则进行规

13、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一、综合标准(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

14、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平原地区的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丘陵山区的项目区,川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三)项目建设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密切结合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开

15、发模式;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主动让农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应设置永久性标识标牌。标识标牌设置应当统一、规范、实用,包含项目区基本情况、总投资、财政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管护运营、监督举报等基本信息。 二、水利措施标准 各项水利措施建设标准应符合水利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一)灌溉工程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2灌溉设计保证率应符合以下相

16、关规定: 灌水方法地区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率地面灌溉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为主50-75以水稻为主70-80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以旱作为主70-80以水稻为主75-85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旱作为主75-85以水稻为主80-95喷灌、微灌各类地区各类作物85-95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济价值不高的地区,可选用表中较小值。 2、引洪淤灌系统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取30%-50%。 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

17、应低于0.90。 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渠道衬砌应坚固耐用,抗冻性能好;管道输水的干、支两级固定管道长度合理设定,井、水泵、管道、出水口等综合配套,便民务实;在有条件且农民群众有积极性的地区,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项目区节水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6灌溉条件较差的旱作农业区,应采取农艺

18、、工程等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农艺节水措施包括蓄水保墒、地膜(秸秆)覆盖、选用抗旱品种、施用抗旱保水剂、深松技术等,各项措施符合技术规范。工程节水措施主要是建立小型蓄水工程,即根据降雨、地形、耕地等条件,合理布设小型塘坝、蓄水池、水窖等工程,做到坚固耐用,使用方便。7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模式。水稻区推广“薄、浅、湿、晒”模式;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采用节水、丰产灌溉模式;严重缺水地区采用灌关键水等非充分灌溉模式。8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二)排水工

19、程1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2排涝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不少于5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作区1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区13天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3、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4有渍害的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5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在

20、农作物播种出苗等生长关键期,控制0-20cm表土层的含盐量,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为准。 三、农业措施标准 (一)农田工程 1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平原地区的田(地)块,要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适应平原、丘陵、山区的不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确定格田面积。2丘陵山区的15度以下坡耕地,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并构成反坡;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cm,田面宽度一般要达到3m以上,田(地)埂稳定牢固(南方地区的田埂要采用石块衬砌或建设生物梯坎),修建好排水沟、泄洪沟,达到防洪标准,防止水土流失。 (二)土壤改良

21、1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深松技术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2改造瘠薄地要加厚土层,使耕作层达到20cm以上。改造砂姜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块,要清除砂姜卵石并掺合粘土。(三)良种繁育与推广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仓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或区域内已具备的繁育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区内优势农产品生产的需要,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水平的基础性条件。(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的基础性条件。四、田间道路标准

22、(一)布局合理,顺直通畅。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部分主干路段可实现硬质化,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或砂石等材料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二)建设标准合理实用。田间道路建设要科学设计,突出节约土地;建设标准合理实用,切不可贪大求洋。五、林业措施标准(一)因地制宜地采取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二)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

23、间的作业通道。(三)人工造林树种一般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速生丰产林木,苗木胸径达到5cm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四)平原地区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北方地区达到85%以上,南方地区原则上达到75%以上。六、科技措施标准(一)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3次。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扶持农技服务组织。适当扶持原有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补助适量服务经费等方式,明确其在项目建设中的具体任务,并严格进行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