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1352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省XX市XX县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XX县XX镇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章 项目概况1.1自然概况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XX县属山东省XX市辖县,居山东省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下游南部,小清河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001181040,北纬365100370600之间。东接临淄区,南靠张店区,西与邹平县为邻,北部与高青县、博兴县接壤。东西横距31km,南北纵距24.4km,全县总面积509.13km2,耕地面积39万亩。辖8个镇和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33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9.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4万人。项目区位于XX县XX镇,居XX镇中北部,北临

2、小清河,南依引孝妇河,东起猪龙河,西至刘跃路。项目区版图面积1.37万亩,耕地面积1万亩,共涉及崔家、大元、小元、双跃、后刘等5个行政村,1888余户,农业人口66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860人。 1.2 气候、水文XX县属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风多雨少,易干旱;夏季高温,降雨集中;秋季凉爽,雨量少,晚秋易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2.5,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22.7。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832h,0积温4777.5,10积温4118.8,平均地面辐射总量128.6千卡/cm2。平均无霜期在188-207天之间,初霜期一

3、般在10月21日,终霜期一般在翌年的4月12日。最大冻土深度44cm。 多年平均降雨量541.7mm,且年际变化较大,1964年最大降水量1077.7mm,1989年最小降雨量为198.1mm。年内各季降水量多寡悬殊,降水变率大,稳定性差。自上年12月至当年2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35月占14%,68月占63%,911月占19%。一年中只有7、8月份属于湿润时段,其它各月为干燥期。境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917.53mm,是平均降雨量的3.5倍,年最大蒸发量2 159.3mm,年最小为1 507.6mm,其中6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为314.2mm,1月份最小平均为52.9mm。灌溉季节

4、多为南风,风力23级,风速34m/s。 1.3 地形、地貌及土壤XX县地处泰沂山脉的鲁山北麓,小清河南岸,鲁北平原边缘的东南部,属于山前洪积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叠交地带,县域均被厚达300余米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境内最高高程29.5m,最低高程6.5m。地面起伏不大,略呈微波状,平均坡降为1/8001/2000。由于地处山前洪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全县地表形态大部分为坦荡平原,岗、坡、洼相间的地貌。其中缓岗占5.5%,洼坡占45.1%,微斜平地占49.4%。县境内有天然河道9条,包括小清河、东猪龙河、涝淄河、乌河、杏花河、孝妇河、预备河、胜利河、西

5、猪龙河。以上河流属于季节性河流,地表客水季节分布不均。县境北部开挖了引清济湖总干渠、南干渠、北干渠。南部开挖了大寨沟,东接乌河,西连猪龙河。 项目区位于XX中北部。土壤类型为潮土和潮褐土为主,潮土潜水埋深3-5米左右,潜水矿化度1克/升左右,土壤表层质地为轻壤,土腐殖质含量较高,易耕作,质地多为中产壤土,潜在肥力较高,速效养分低,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和树种,易涝,宜种粮食、蔬菜等。潮褐土土体深厚,表层质地适中,物理性状良好,养分含量中等,通体呈暗褐色,有石灰反应,呈中性到弱碱性反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树种的生长,但是土壤质地较粘重,物理性状较差。不同土类土壤养分含量见表1-1。表1

6、-1 不同土类土壤养分含量 土类养分潮 土潮褐土有机质(%)1.131.39全氮(%)0.0650.076全磷(%)0.130.13碱解氮(PPM)5155速效磷(PPM)711速效钾(PPM)1391411.4 水资源项目区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水和少量降水。过境河流有小清河,从项目区北边界流经;孝妇河从项目区南部边缘经过。小清河污染较重,达不到灌溉水质标准;从目前情况看,孝妇河基本常年处于干涸状态,所以两条河流难以作为有效灌溉水源。项目区水源以地下水为主,补给方式以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其次为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和灌溉入渗回归。项目区平均年降水量为524.3mm。项目区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

7、隙水。浅层水:含水层埋深20-60m。含水砂层一般2-3层,单层厚度3-4米,总厚度6-12m。各层间无稳定隔水层,水位变化基本一致。推算6m降深,单井涌水量50m/h。深层水:发育较好,为古河道发育方向。含水砂层厚度50-85m。推算10m降深,单井涌水量12m/h。根据XX市XX县水资源综合调查评价,XX县总面积509km2,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285万m3,保证率50%水平年地下水可供水量为19523万m3,保证率75%地下水可供水量为17042万m3,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为47.6万m3/km2;XX区地下水平水年可供水量为2212.4万m3,枯水年地下水可供水量为2005.3万m3,可开

8、采模数为47.9万m3/km2。XX镇总面积46.11km2,项目区占地面积为1.37万亩,采用面积比例法,则项目区平水年(P=50%)地下水资源量为437.7万m3,可开采量为394.6万m3;枯水年(P=75%)时地下水资源量为356.4万m3,可开采量为315.7万m3。 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总版图面积1.3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万亩,主要进行粮食作物生产,以种植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耕地类型为中低产田,其中,旱涝交替型0.9万亩,瘠薄型的0.10万亩,项目区中低产田的开发潜力蕴藏在节水灌溉配套、输变电设施改造、土壤改良、防洪除涝、良种良法推广等多个环节,需辅之以路林等

9、综合治理措施。 项目区灌溉基本采用井灌,灌溉动力依靠柴油机器,基本无农电配套设施。现状灌溉渠系依赖土渠和塑料软管;项目区地势较低,排水沟基本被填满,雨季极其容易形成内涝。项目区的排灌设施年久失修,基本上处于废弃、半废弃状态,缺乏统一规划,设计不规范,基本起不到灌排作用。同时,受到小麦和其他作物种植品种差、耕作习惯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目前粮食单产仅有1007kg,其中小麦单产497kg,玉米单产510kg,低于XX县平均单产水平的12以上,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0万kg以上,其中小麦可增加单产50kg以上,玉米可增加单产70kg以上。 1.2社会经济XX县总面积509.1

10、3km2,耕地面积39万亩。辖8个镇和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33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9.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4万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21.57亿元,同比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11478元,同比增长14.8%。XX镇面积55.7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5%,辖29个行政村,人口4.5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5万亩,2011年XX镇实现地方财政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66元。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其中耕地1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整个项目区复种指数198%,粮食单产1007公斤,其中

11、小麦单产482公斤,玉米单产约525公斤,农产品综合商品率为53%,农村用电总量890万千瓦时,农用柴油使用量12万公斤,农药使用量3万公斤,农用化肥使用量349万公斤。XX镇农业服务体系健全,拥有完善的农业机械服务设施和良好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设有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农业技术推广站、良种供应站等站所,人员齐全,运行正常,服务到位,专门从事技术试验、科技培训、良种供应、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指导工作,并配备固定数量的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水利部门实现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维护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服务。林、牧、菜、农机等也都有一定的物资技术和信息服务一体化设施。 1.3基础设施小清河

12、从项目区北部流经,南部边缘是孝妇河,区内骨干水利工程4.2公里,支级渠道3公里,大型渠系建筑物配套基本健全。田间工程不配套,主要表现在缺乏节水灌溉设施,渠系水、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排涝体系不健全,原有沟渠基本淤塞,田间渠系建筑物工程破坏严重,易受内涝威胁。 2011年项目区农机总动力1.32万千瓦,拥有大型机械140余台,小型机械840余台,所有耕地全部实现机械化,农机管理等服务体系基本健全。项目区东邻崔华公路,定向路穿区而过,柏油路实现村村通。项目区高压骨干线基本覆盖,电路通畅,电力充足,但是田间输变电设施配套落后,有待配套升级。 第二章 开发的必要性及条件2.1建设的背景XX是全国商品粮基

13、地县、山东省粮食主产区和产能大县。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机制客观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XX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是对我镇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中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完成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

14、粮食产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XX镇干部群众要求开发愿望迫切,争取开发热情高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和XX县“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规划中将该片区域纳入近期和中期规划。2.2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项目区滞后农业生产条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步伐,围绕中低产田改造,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迫在眉睫。 1、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XX镇由于财政、粮食价格等原因,导致政府和农民对该区域农业、尤其是粮食产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粮食产

15、量徘徊不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项目区1万亩中低产田,基本无节水灌溉设施、无排涝防洪设施、无输变电设施和路林网设施,已经严重制约了粮食高产稳产和农民收入步伐,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随着中央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项目区现有落后的生产条件与粮食高产开发形成强烈反差,项目区干部群众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愿望迫切。 2、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围绕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核心任务,全面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需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6、也是提升市场竞争的需要。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可以推动农业生产节水、节电、节能、省工,实现节本增效,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业生产事关农村奔小小康,农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对农业投资的主要渠道,是全面改善农业条件,促进农业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步伐的重要手段。同时,农业综合开发也将为项目区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和农田生态环境优化发挥重大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由

17、此看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2.3建设的条件该项目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优越,东临崔华公路,定向路全境通过,连村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利;XX镇工业经济正在崛起,具备一定经济基础;选定区域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集中连片,规模较大,耕地面积1万亩,而且从未进行过农业综合开发治理。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灌、排、防、路等生产设施形成雏形,基本的骨干沟渠有北干渠、孝妇河,土地平整,地力较好,种植条件优良,农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XX镇是传统农业大镇,项目区是无工业污染企业,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项目区水系水质清淅,大自然空气清新,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理

18、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历史经验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保障措施,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新技术,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健全。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作为事关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一项工作来抓,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积极落实资金配套、物资采购等各方面措施。群众开发的积极性高涨。项目区农民群众民风淳朴,勤劳肯干,参与开发积极性高涨。愿意在项目前期规划、项目施工等多环节参与开发,支持开发,能够在沟渠疏浚、防渗区埋设等过程投工投劳。农业产业化带动明显。我县已经形成了以梨花面业、华信面粉等为龙头的粮食深加工基地

19、,可有力带动项目区的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资源满足供需平衡。项目区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在平水年(P=50%)地下水资源量为437.7万m3,可开采量为394.6万m3;枯水年(P=75%)时地下水资源量为356.4万m3,可开采量为315.7万m3。根据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和农村综合用水定额分析,项目区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在平水年(P=50%)需水量为262.28万m3;枯水年(P=75%)需水量为314.52万m3。由此看出,项目区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年总供水量满足需水要求。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治理措施3.1建设规模一、项目区定位XX县XX镇东北部,北临小清河,南依孝妇河,西刘跃路

20、,东至崔华路,版图面积1.37万亩,耕地面积1万亩,共涉及崔家、大元、小元、双跃、后刘等5个行政村。二、项目建设标准项目将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标准进行实施,采取综合措施,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治理,规模开发,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品种优、科技新的田园化新格局。通过项目建设,区内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有效解除,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优质高

21、产高效的目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更加显著。三、项目规划布局按照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措施合理安排,科学化布局,最大程度方便生产、降低成本和便利生活。1、水利措施布局:水源工程按照我县井灌区标准,以50亩耕地/井平均布置,新打机井70眼,修复配套旧井130眼,灌溉时实现就近取水。所有新打井和原有旧井全面配套,含井房、潜水泵、机电设备及水锤消除器,达到划卡上水目标。输变电设施根据高压线路现状和水源工程位置,

22、满足灌溉电力需求,布置变压器8座,每座变压器控制25眼井,容量大小选用100KVA。根据变压器和机井位置,按照最短距离布置地埋电缆,实现全覆盖。根据控制数量和负荷,电缆选用16mm2、25mm2、35mm2和50mm2四种型号铁皮铝芯电缆,埋设35公里。地下防渗渠管网结合地块条件和井的位置,科学布设管网,选用110mmPVC管道,总量按照8万米设计,呈“一”、“丁”、“工”或“王”字型布置,出水口设置2500个,平均32m/个。开挖排涝沟渠项目水利骨干工程基本具备,需结合方田建设和新修道路开挖部分排沟,新开挖总长度32公里,新修道路单侧(路南侧或路东侧),沟渠上口2.5米,下口1.2米,深0.

23、8米。边坡比1:1.23。渠系建筑物根据排涝沟渠走向,在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布设过路涵洞和进地涵洞,总计布设过路涵洞30座,进地涵洞240座。2、农业措施布局:根据项目区现有道路布局,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方便农用生产物资的运送,机械进地耕作以及农业生产管理,统一规划项目区生产道路,道路路面宽5m,进行灰土和砂石硬化。总共新修田间道路32公里,整修8公里。3、林业措施布局:林业工程布局在充分考虑遮阴和方便生产两方面因素进行布置,设计沿路单侧排涝沟底布置,东西向路沟南侧或南北路向路东侧,栽植两行,东西路平行栽植,南北路倒三角栽植,株距3米,行距1米,共计植树4.5万株。4、科技措施布局:

24、项目区主要农作物进行小麦、玉米标准化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3.2水利措施新打机井70眼,标准为深度40m,孔径700mm;修复配套旧井130眼,全面配套机井房、潜水泵、泵管、法兰盘、射频卡控制器等机电设备;完善田间输变电设施,新增100KV变压器8台,埋设地埋电缆35公里,实现农电全配;埋设110mmPVC地下管道8万米,出水口设置2500个。新开挖农沟32公里,土方4.74万方;新建进地涵洞240座,中涵30座。3.3农业措施机耕道路按照通行标准新修32公里,整修8公里。新修路全部15cm厚度15%灰土3cm砂石硬化,实现晴雨通车。3.4林业措施选用速生树种黑杨-107建设防护林带,沿单侧排涝

25、沟底布置,栽植两行,行距1m,株距3m。3.5科技措施 实施 “万、千、百、十”高产攻关工程,全面推广应用小麦、玉米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带动病虫害防治、面源污染防控等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建设内容有:1、聘请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培训分2期进行,人数1000人次,重点培训粮食标准化生产技术、射频卡控制器的使用保养和项目管理管护等项目。,印发科技宣传资料2000份。2、高产攻关示范基地建设,在项目区划定面积10亩、100亩、1000亩攻关田块作为高产攻关示范基地,进行新品种济南17和玉米品种郑单958的高产攻关试验以及农

26、田氮磷流失控制技术、农业有机废弃物肥料化技术和秸秆长期还田优化技术等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的试验。3、全项目区内统一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县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负责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做好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为“三推迟、四减少”和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为“一增一防三改”推广工作。 第四章 投资估算及来源4.1投资估算一、编制原则应当遵循一般定额的编制原则,综合考虑可行性研究资估算的需要,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建设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技术发展方向,反映正常建设条件下的造价水平,贯彻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二、编制依据山东省水利厅鲁水定字20001号文件“关于颁发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概(估)算费用构

27、成及计算标准(试行)和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概(估)算编制颁发(试行)的通知”水利部及山东省有关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投资概(估)算编制的文件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和投资标准。三、项目总估算(详见附表1)1、水利措施。投资542万元。其中,新打机井并配套30眼,投资48万元;维修配套机井100眼,投资80万元;变压器5台,投资40万元;埋设地下电缆3万米,投资60万元;地下管道6.5万米,投资186万元,含1400个硬质出水口的安装固定;疏挖沟渠工程30km,6.3万立方米,投资41万元;新建农桥1座,20万元;新建小桥6座,投资9万元;新建涵洞300座,投资54万元,旧桥维修8座,投资4万元。2

28、、农业措施。投资295万元。其中新建5m宽田间道路27km,投资270万元;整修道路11公里,投资22万元;路林管护协会建设1个,投资3万元。3、林业措施。农田林网植树2.7万株,投资30万元。4、科技措施。技术培训1000人次,投资3万元;示范推广10000亩,投资12万元。5、其它措施。项目管理费22万元,项目管护费8万元。以上合计,项目估算总投资912万元。4.2资金筹措该项目估算总投资1394万元。其中水利措施工程54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9.4%;农业措施工程29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2.3%;林业措施工程3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3%;科技措施投资15万元(其中,技术培训费3万元,

29、示范推广费1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7%;其它措施30万元,其中项目管护费13万元,项目管理费26万元,工程设计费合计占总投资的3.3%。资金筹措计划为申请中央财政扶持资金910万元;省级财政扶持资金347万元,市级财政扶持资金46万元,县以下自筹91万元,其中,群众以劳折资50万元。项目区涉及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600人,项目村村两委和群众积极性高,实施过程愿意在防渗渠铺设、开挖沟渠、植树造林等方面投工投劳,大约投工1.5万个,50万元。第五章 效益预测5.1经济效益 项目总投资约为1394万元。通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粮食增产,主要是通过灌溉条

30、件和排涝条件改善,农业耕作运输条件、农田气候环境改善和科技措施推广应用增加小麦、玉米产量;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下降,主要是项目的节水、节电和省工效益。增产效益,年产优质粮食达到1137万公斤,其中小麦532万公斤,玉米达到605万公斤,年增产粮食130万公斤,小麦增产约50公斤,玉米增产约80公斤。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小麦2300/吨,玉米2400元/吨,项目区年可增加收入307万元。节本效益,每亩地每溉灌溉一次可以节电7千瓦,按照0.55元/电计算,每亩地每次灌溉可节约3.85元,根据当地耕作习惯,每年约灌溉6次,由此推算项目年可节约电力成本23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全面实现射频卡控制下的一体化灌溉,

31、同时,田间道路非常完善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由此估计每亩地每年可节省1.5个工,每个工按照44元计算,每年项目区可用工成本66万元。节水效益,通过全面实施射频智能一体化灌溉和地下防渗化节水措施,每亩地毛灌溉用水量将会节水50余方,项目区年可实现节水50万方。财务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确定项目计算期15年,建设期1年,运行期14年,基准收益率为8%,进行财务效益分析,得出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财务净现值为819.17,投资回收期为5.1年。根据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确定项目财务评价是可行的。5.2社会效益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治理

32、,项目区“路网、沟网、林网、管网、电网”五个网全面建成,沟渠路林桥涵闸井泵房机电管齐配套,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推进加速。具体社会效益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健全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项目通过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实现沟渠路林桥涵闸井泵房机电管全面配套,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新格局,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极大提升,不断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步伐。项目实施后,项目推广应用符合现代农业理念的新模式、新办法,灌

33、溉系统实现一体化配套,农电网络实现全覆盖,应用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田间道路系统和排灌系统进一步完善,这些基础条件有力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步伐;同时,农民可利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化经营,种植经济作物,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种植,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进程。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新农村的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中交通问题、电力问题、灌溉水源、节水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项目建设也通过连村路硬化、林网绿化美化、垃圾清理、道路整修、桥涵维修维护等手段,改善项目村的生产生活面貌,使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宣传标

34、语、标牌和公式等活动,扩大了开发的影响了,带动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力。5.3生态效益 通过地下防渗化灌溉应用,节约耕地,节约了水资源,项目区可节约耕地20余亩,节水50万方;通过营造防护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水,降低风沙影响,改善项目去局部小气候,防止干热风危害;科技措施推广实施,改良土壤结构,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增强了地力。第六章 项目实施和建后管护6.1项目实施一、项目组织实施常设机构:XX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管理,协调本县的各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组织实施本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临时机构:项目施工期间,XX县设立县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县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任常务

35、副指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指挥部成员由个有关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项目所在镇成立相应的镇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镇长任指挥,分管镇长任副指挥,项目区范围内各村委会成立相关办公室配合工作。项目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化管理,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资金报账制、资金与项目公示制、工程验收登记制等六项制度。二、招标方案规划按照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山东省实施办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暂行办法等规定,依法依规依纪进行项目招投标。(一)招标代理机构的确定。依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严格审定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等级,择优确定,并填报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选择情况备案

36、表。(二)确定采购方式。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办公室确定的采购方式执行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三)发布招标公告。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在XX市政府采购网和中国山东政府采购网发布招标公告。(四)招标文件审核。会同财政局、审计局、政府采购办公室,对招标代理机构指定的招标文件进行了详细审核,对招标文件的主要条款进行了修订,确保招标评标的公平、公开。(五)确定开标时间。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办公室确定的开标时间执行。(六)开标、评标、定标。开标现场将由招投标监督小组审查投标人资格条件,确认投标文件密封情况,监督唱标过程及内容。在监督小组、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下成立评标委员会,对评标工作全程监督。由评标委员会根据投标商

37、务标书、技术标书得分情况,按照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中标候选人。(七)发放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及时向中标单位发放中标通知书,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及时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三、工程质量及进度控制措施实施技术责任制度,保证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各种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加强现场技术管理,搞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坚持“自检”、“专检”、“交接检”三检制。落实责任,提高管理及操作人员素质,每星期召开一次“质量例会”,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及上级有关质量文件,根据现场实际,学习有关图纸及规范、规程、标准,汇报施工质量情况及布置今后工作等,收集、管理工程技术资料必须

38、与施工同步进行,认真贯彻落实、实施各项技术措施,贯彻执行国家颂布的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科学指导施工。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相应的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质量标准和成品保护措施,必须认真落实后方可组织实施。同时,做好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和工程质量通病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进度控制:一要严格按计划组织安排施工,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节点计划,编制月进度及周进度计划,计划对比节点留有余地,根据网络图计划编制“月、旬、周”的作业计划,作业计划的下达做到体现预见性,留足工期空间,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确保节点计划的顺利实现。二要严格执行工地计划会制度,工地每天由项目部召开各作业班

39、组计划会,落实当日计划完成情况及确定第二天工作计划,每周组织召开周进度计划会,对比当周计划完成情况,及时纠正偏差,确定下周工作计划,重大问题及时报公司组织协调实施。三要根据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度、施工难度、外部因素等特点,提前预测有可能发生的工序间交叉配合不到位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点,攻克难点,优化资源组合,合理调配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等生产因素。四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材料设备提前到位,避免施工待料,保证施工机械机具完好率,保证生产准备的充分性,并设专人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机械设备、材料原因造成窝工或工期延误。五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并征求意见,确保质量和工期。

40、同时,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成立由一名项目副经理为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与各相关部门签订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的协议书,实施强有力调度。项目实施进度见下表: 项目实施进度横道图2013年2014年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科技项目防护林工程6.2建后管护一、资产移交项目竣工验收后,县开发办、财政局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办理移交手续,落实管护责任,保证项目区的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二、运行管护项目区要按照机制、队伍、经费三落实的要求,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一是由项目镇牵头在项目区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护协

41、会,项目区各村设立分会(或管护小组),下设井片、井长。镇管护协会负责项目区内道路、林网、桥涵等投资较大的管护项目的投资,每个井片的井长负责本井片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二是按照1万亩项目区510人的要求,成立管护员队伍,统一着装,配带标志,镇财政统一发工资,保证正常出勤上岗,全面落实各项管护责任制度,确保项目管护质量。三是按照“市财政奖一点、县财政补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群众集一点”的四点集资办法,保证管护经费的落实。四是建立项目管护激励机制。对各镇项目的管护情况,县里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比,对成效显著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落后的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制裁。附件:1、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立项申请书2

42、、项目区基本情况表3、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情况表4、项目区治理措施规划表5、项目投资估算表6、项目区效益估算表7、项目区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附表1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入库申请表项目名称山东省XX市XX县2012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登记号项目建设性质续建 新建项目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规模总投资1394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1303万元,农民(合作社)自筹91万元。建设地点XX县XX镇建设规模耕地面积1万亩申报单位XX县XX镇人民政府主 管部 门意 见农业综合部门(盖章) 财政部门(盖章)年 月 日附表2项目区基本情况表项 目 名 称数 量备 注一、行政区划及人口 涉及乡(镇)

43、1 涉及行政村(个)5 总人口(万人)6800 农业人口(万人)6600 农业劳动力(万个)4860二、资源状况 土地总面积(万亩)1.37 耕地面积(万亩)1其中:水田面积(万亩) 有林地面积(万亩) 其中:经济林面积(万亩) 草地面积(万亩) 水面面积(万亩) 中低产田面积(万亩)1 其中:缺水型(万亩)0.35 涝渍型(万亩)0.65 瘠薄型(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万亩)1 水土流失面积(万亩)三、主要经济指标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1 经济作物面积(万亩) 水产养殖面积(万亩) 农机总动力(千瓦)1.32万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1007 棉花总产量(万公斤) 油料总产量(万公斤) 农

44、业总产值(万元)2047 农业增加值(万元)276 农民纯收入总额(万元)4924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466附表3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情况表工程名称工程规模规模指标集水面积排灌面积(亩)渠系(公里)备注设计实际总长需衬砌已衬砌1、水库2、拦河坝3、泵站4、其他机井桥涵眼座0.655道路公里10林网万株0.7注:1、工程规模:上型工程填小(2)型、小(1)型)、中型等;非上型工程填处。2、规模指标:上型水库填总库容,泵站填装机功率。非上型工程填处数。3、水库工程和灌溉面积200亩以上的河坝、泵站工程逐处填列。4、集水面积供水库、河坝填写;水库备注栏填兴利库容。附表4项目区治理措施规划汇总表项目名称现场踏勘情况规划建设任务量现状描述存在问题单位数量1、水利措施1、机电井新打井及配套数量不足眼70修复配套旧井设施设备落后灌溉难度大成本高眼1302、 输变电线路配套其中:地下电缆为空白农灌用电顺明线危险、麻烦公里35 变压器为空白电力供应不足座83、灌排渠系工程开挖疏浚沟渠数量不足淤塞填平难有效排涝公里32埋设PVC防渗渠 其中:地下pvc管道为空白水电严重万米8 硬质出水口为空白水电严重个2500渠系建筑物275其中:大涵5数量不足交通不便座6 中涵空白数量不足交通不便座24 涵洞空白数量不足交通不便座240 旧桥维修座52、农业措施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