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楼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1664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学楼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中学教学楼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中学教学楼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中学教学楼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中学教学楼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学楼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楼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论文.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教学楼设计目 录ABSTRACT2论 文 摘 要3毕业设计任务书4开 题 报 告7建筑设计11结构布置12荷载计算14内力计算23内力组合36配筋计算45基础设计55楼梯设计62电算校核及分析67思想小结68主要参考文献69ABSTRACTThis article is to explain design of develop trade building ,which located at the of the article expla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mplete design program ,include the following p

2、ats:1. Assignment ,Aim and Requirement of the Design2. The Calculate of Load ,including static load ,live load and wind load 3. Interior force Calculation and Constitute.4.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certain framework.5.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oundation ,Stair, slabs . 6. The result of Computer

3、 calculation.7. The end words and the reference.The article is of some own characters : 1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requirements,is also consider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fessibility. 2. It applies different methods of structural calculation, aiming to different

4、loads. 3 .It offers the method of computation to check the results.Keywords : frame structure, beam and column, concrete , steel论 文 摘 要本次毕业设计目的在于对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和总结,使专业知识系统化。本文叙述的是位于南方中小城市的12班中学教学楼设计。该工程建筑面积5000m2,共五层;建筑层高底层为4.2米,二至五层为3.9米;结构形式为钢混凝土框架结构;要求六度设防。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选取一榀有代表性的框架进行计算。本论文主要包

5、括以下内容:一、 开题报告,及设计任务,目的和要求。二、 荷载计算,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三、 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四、 框架梁柱配筋。五、 现浇板,楼梯,基础计算。六、 电算结果。七、 小结及参考文献。该论文具有以下特点:一 在考虑建筑,结构要求的同时考虑了施工要求及可行性。二 针对不同荷载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复习。三 利用电算对结果进行了验算,掌握了广厦结构CAD的用法 使结果更加有说服力。关键词:框架结构 ,梁 ,柱 ,混凝土, 钢筋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资料 1、 建筑地点:某中小城市2、 内 容:十二班中学教学楼3、 气象资料:最热月平均气温: 2

6、7.6极端最高气温: 41最冷月平均气温: 4.3极端最低气温: -17.3平均降雨量: 1201.1mm日最大降雨量: 261.7mm年平均相对湿度: 78%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9.3%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76.7%年主导风向: 东南风 年平均风速: 2.8m/sec 最大风速: 20 m/sec 基本风压: 0.3KN/m2基本雪压: 0.4 KN/m24、 工程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原始地形为湖塘洼地,后经人工填筑而成,地形平坦,场地地貌单元为长江三级阶地。场地分层情况单元如下:第一层(地表面)为松散杂填土,土层厚为2.2m;第二层为灰色黏土,土层厚为8.3m;第三层为褐色粉质黏土,土

7、层厚为4m(为揭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所示。 拟建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土 层名 称含水量重力密度孔隙比液限塑限塑限指数液限质数饱和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承载力摩擦力端承力WreWlWpIpIlSrCEsfkqsqp杂填土16.0灰色黏土38.218.91.038.218.419.81.095.612204.6411017褐色粉质黏土26.719.60.7532.717.7150.696.518207.022028.2992二、 设计任务1、 规模:12班中学教学楼,层数46层,建筑面积50002、 使用要求:附表 121三、 毕业设计要求(一)建筑施工图(要求46张2号图纸,用计算

8、机绘图)1、 平面设计: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2、 立面设计:正立面图,侧立面图3、 剖面设计:12个剖面图4、 详 图 :根据设计需要确定5、 图纸目录:建筑设计说明,门窗表,装修表(二)结构施工图1、 结构平面图2、 框架配筋图3、 桩位及基础平面图4、 桩配筋图,承台配筋图5、 图纸目录,结构设计说明 (三)结构设计计算书(要求手算,文字处理可用计算机) 1、摘要(中英文) 2、结构选型(框架结构,预应力圆孔板楼面或现浇板) 3、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分层法,荷载采用标准值) 4、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值法,反弯点法,荷载采用标准值) 5、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内

9、力计算(基底剪力法,D值法,荷载采用标准值) 6、内力组合(应考虑抗震和非抗震两种情况) 7、框架梁,柱截面设计,节点设计 8、框架配筋草图 9、基础设计(桩身设计,承台设计) 10、小结(四)、 设计深度要求 所绘图纸要求达到施工图深度,参考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本次毕业设计只做教学楼设计,其它部分在总平面设计中考虑,但不做具体的单体设计。 (五)、 资料整理要求 1、图纸折叠装订成册,并有封面和目录(幅面为A4) 2、计算书应按章节排列装订成册,并有封面,目录和页码(幅面为B5) 3、封面由同学自行设计,参考指导书 4、计算书整理要求:字迹工整,图表必须由用户绘制,计算按符号公式

10、,数值公式,计算结果三步排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敏感数字除外),随后是单位。内力计算时,荷载以千牛顿计,长度以米计。截面设计时,力以牛顿计,长度以毫米计。四 主要参考文献1、 建筑设计参考资料 房屋建筑学(高等院校教材) 建筑设计资料手册(同济大学、上海工业设计院) 建筑设计参考资料集(建工部北京工业设计院) 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J105-87 建筑设计放火规范GBJ1-87 房屋制图统一标准GBJ1-872、 结构设计参考资料 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设计(上、下)(上海科技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 地基与基础(教材)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

11、版社)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教材)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开 题 报 告本设计拟设计中学教学楼。建筑规模为:建筑面积:5000;建筑层数:5层;建筑层高:底层:4.2m,2-5层:3.9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设计资料1工程地质资料 见设计任务书 2气象资料 年平均温度 : 25 极端最高温度:41 极端最低温度:-17.33本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4建筑物功能要求 见设计任务书二、设计依据(1) 房屋建筑学(统编教材)(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2、(GBJ11-89)(5) 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6)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J105-87)(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9)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三、 建筑设计1.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主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同时兼顾结构平面布置尽量满足规则、 对称、合理的要求以及符合防火抗震设计的一些规范和要求。现在对平面布置具的体说明如下:(1) 柱网:本设计为某中学教学楼,为了满足现在教学楼的功能要求,给学生和老师提供各种方便和安全保障,并考虑建筑物不同功能所占净面积是以25为模数 为方便建筑物不同功能的分割,

13、满足不同类型房间的使用面积要求,同时还参考现代教学楼设计中的有关规定,本方案柱网均采用: 7.2m4.5m(36=182)。(2) 走廊、楼梯、大厅:该楼交通组织采用外廊式,廊宽2.4m,设有楼梯三部;主楼梯是主要人流通道,通过门厅与大门相连接,是主要的交通线路,设计在建筑物中间;主入口开间为8.4 m,进深7.2m,上空架空高度为4.2m。主楼梯采用两跑双分梯段形式,梯段宽为6m;另两部楼梯做为安全通道,拟设计成双跑楼梯,开间均为3.9 m,均有一道前门与之相连,供紧急疏散用。(3) 卫生间:拟每层设男女卫生间各两个,卫生间分别布置在两消防楼梯旁。这样既有利于通风和集中设置管道,又不妨碍交通

14、,便于使用,环境更好,坑位个数按使用人数确定。(4) 功能分区:本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主要分为行政办公和教学办公两大功能。2. 立面设计该楼拟采用凹体型,立面上基本对称。由于功能上的要求,在教学时需要的空间要大、光线要足,因此本方案开窗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开大面积窗户。在立面上采用外廊式,这将给单调的立面增添一份生机,同时也体现了建筑物的气派。3. 屋顶设计拟设计成不上人屋面,采用平屋顶,结构找坡,排水坡度取2%采用内檐沟排水,设置女儿墙。四、 结构设计本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整体楼板,轻质填充墙,拟先用轻质加气混凝土小型砌块,基础采用预制端承桩基基础,框架为两跨形式。五、 拟提交成果1

15、 外文翻译(译文不少于5000字,将译文及原文一同交上)2 建筑施工图(1) 底层平面图(2) 其它层平面图(3) 正立面图(4) 侧立面图(5) 剖面图(楼梯间处)(6) 部分节点构造详图3 结构施工图(1) 结构平面布置图(底层、顶层)(2) 一榀框架的配筋图(3) 一步楼梯的平面布置及配筋图(4) 基础平面布置以及配筋图(5) 现浇楼板配筋图4 设计说明书1) 设计说明的主要内容(1) 建筑设计说明(主要为方案设计说明)(2) 结构选型说明(应包括上部结构和基础的选型、截面估算、材料选用等)(3) 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及荷载计算(4) 框架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5) 框架配筋计算(6) 楼梯

16、计算(7) 基础计算(计算框架柱下的基础)(8) 现浇楼板计算(9) 框架电算结果 2) 计算说明书的格式(1) 目录(2) 内容提要(200字以上,中英文)(3) 开题报告(论文主要内容的12及设计资料)(4) 正文(论文主要内容的38)(5) 框架电算结果(6) 参考文献六、进度安排 1 建筑设计部分 3月22日3月25日 方案(包括建筑平面、立面、剖面部分图) 3月25日3月31日 施工图(对上述图纸的深化),按任务书要求完成全部建筑施工图 2 结构设计部分 4月1日4月9日 结构布置平面图,初步估算(电算为主),写结构设计说明书(荷载结构要求、地质情况、基础选型、初步计算结果分析),完

17、成时应有电子版结构平面模板图 4月10日4月20日 手算一榀框架(计算书齐全) 4月21日4月22日 电算一榀框架(计算书齐全) 4月23日4月28日 绘制框架模板图、配筋图 5月1 日 5月 8日 楼板配筋、梁配筋结构平面图(在基础上完成,有梁、板计算书) 5月 9日5月16日 基础计算、绘图(计算书齐全) 5月17日5月20日 楼梯施工图(板、梁计算,楼板计算或选标准图案中的构件,计算书齐全) 5月21日5月22日 整理结构设计说明书(在初步设计说明基础上修改)七、 课题任务要求1、一般要求(建筑部分)(1) 掌握一般多层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工程设计方案,

18、并完成部分建筑施工图。(2) 设计中要认真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基本方针,严格遵守国家及省市颁发的技术规范。(3) 柱网尺寸,空间标高及轮廓尺寸等均应符合建筑制图标准,各构件、配件应尽可能按国家标准图采用。(4) 建筑设计应注意运用先进技术,综合当时、当地的技术经济条件。(5)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绘制施工图。2、建筑设计内容所需绘制的施工图(1)首页图:图纸目录一览表、设计说明及门窗表(2)平面图:2个楼层的平面图(1:100)(3)剖面图:2个主要部位的剖面图(1:100)(4)立面图:正立面(1;100)(5)详 图: 根据设计需要确定(1:5-1:20)3、一般要求

19、(结构部分)(1) 掌握一般多层房屋的结构选型以及各层的结构布置。(2) 进行主体结构和主要构件的设计计算。(3) 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主体结构和主要构件的模板配筋图。(4) 结构构造处理。(5) 从结构计算、构造处理、模板配筋图的完成过程,全面掌握整个结构设计过程。(6) 在计算书中有结构选型说明。(7) 结构计算: 框架部分:手算:选取一榀有代表性的框架进行设计计算,从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和组合及截面配筋(包括柱及基础)均需全面完成。电算:校核手算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主要构件:现浇板、楼梯、雨蓬、联系梁等模板配筋图。(8) 施工图绘制 2个结构布置平面图 框架模板配筋图

20、柱下基础模板配筋图 主要构件模板配筋图八 、 主要参考文献建筑设计参考资料 房屋建筑学(高等院校教材) 建筑设计资料手册(同济大学、上海工业设计院) 建筑设计参考资料集(建工部北京工业设计院) 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J105-87 建筑设计放火规范GBJ1-87 房屋制图统一标准GBJ1-87 结构设计参考资料 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设计(上、下)(上海科技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 地基与基础(教材)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教材)2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一 建筑设

21、计1.1 .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主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同时兼顾结构平面布置尽量满足规则、 对称、合理的要求以及符合防火抗震设计的一些规范和要求。现在对平面布置具的体说明如下:(1) 本设计为某中学教学楼,为了满足现在教学楼的功能要求,给学生和老师提供各种方便和安全保障,并考虑建筑物不同功能所占净面积是以25为模数 为方便建筑物不同功能的分割,满足不同类型房间的使用面积要求,同时还参考现代教学楼设计中的有关规定,本方案柱网采用: 7.2m4.5m不等。(2)走廊、楼梯、大厅:该楼交通组织采用外廊式,廊宽2.4m,设有楼梯三部;主楼梯是主要人流通道,通过门厅与大门相连接,是主要的交通线路,

22、设计在建筑物中间;主入口开间为6 m,进深6m,上空架空高度为4.2m。主楼梯采用两跑双分梯段形式,梯段宽为6m;另两部楼梯做为安全通道,拟设计成双跑楼梯,开间均为3.9 m,均有一道前门与之相连,供紧急疏散用。(3)卫生间:拟每层设男女卫生间各两个,卫生间分别布置在两消防楼梯旁。这样既有利于通风和集中设置管道,又不妨碍交通,便于使用,环境更好,坑位个数按使用人数确定。 (4)功能分区:本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主要分为行政办公和教学办公两大功能;行政办公与教学办公层次分明。1.2 立面设计该楼拟采用凹体型,立面上基本对称。由于功能上的要求,在教学时需要的空间要大、光线要足,因此本方案开窗的原则是尽可

23、能地开大面积窗户。在立面上采用外廊式,这将给单调的立面增添一份生机,同时也体现了建筑物的气派。1.3 屋顶设计拟设计成不上人屋面,采用平屋顶,结构找坡,排水坡度取2%采用内檐沟排水,设置女儿墙。二 结构布置2.1楼层结构平面布置本设计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为现浇框架,楼面板和屋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厕所处板顶标高较其他楼面低0.02m。结构平面布置见图2-1,屋面、楼面、墙身做法详见建筑施工图。图2-12.1.2 柱的截面选择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根据柱的轴压比极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A (2.1)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30;故取,根据地质资料,该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四级,其轴压比

24、限值,各层重力荷载近似取值12KN/。由图21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6.0 则:A轴 边柱C轴 中柱 D轴 边柱 如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297mm、337mm和171mm,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本设计柱截面尺寸取值为:柱子全部采用400mm 400mm2.1.3 板的选择由于板与梁整体现浇在一起,按四边连续双向板考虑,板厚取h=100mm,屋面板、卫生间、走廊处板厚均取100mm。2.2 基础平面布置 本设计考虑到地基土较差,承载力较低,拟采用桩基础,其具体尺寸及配筋情况祥见基础设计。2.3 楼梯结构布置 根据建筑设计,建筑物底层高为4.2m,

25、楼梯的水平投影长度143004200 mm;25层层高为3.9m,楼梯水平投影长度为12300=3600mm,故选用梁式楼梯。具体布置见楼梯设计。三 荷载计算3.1 结构计算简图3.1.1 手算一榀框架中选取轴处的横向框架进行计算,两跨跨度分别为:7200mm,2400mm。计算简图见图31。框架层间高度除底层外均为建筑层高,底层柱高应算至基础顶面处。底层柱高 层高+室内外高差+基础顶面埋深4200+450+10005650mm建筑层高=3900图31 3.1.2 各梁柱的线刚度值经计算后,如图32所示图32 线刚度图(图中数字为线刚度,单位为 )3.2 恒荷载计算(1)屋面(不上人)框架梁线

26、荷载标准值20厚水泥沙浆找平 200.02 =0.4 KN/100140厚(2%找坡)膨胀珍珠岩 (0.1+0.14)/27=0.84KN/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00 =2.5 KN/15厚纸筋石灰抹底 160.015 =0.24 KN/ 合 3.98 KN/屋面恒荷载: 边跨(AC跨) 框架梁自重: 0.30.625 =4.5 KN/m 梁侧粉刷: 2(0.60.1)0.0217 =0.34 KN/m 4.84 KN/m 中跨 (CD跨)框架梁自重: 0.30.325=2.25 KN/m 梁侧粉刷: 2(0.30.1)0.0217=0.14 KN/m 2.39KN/m因此,作用在顶

27、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KN/m , KN/m KN/m KN/m (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5厚水泥沙浆面层 0.02520= 0.50 KN/ 10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0.10025= 2.50KN/ 15厚纸筋石灰抹底 0.01516= 0.24 KN/ 3.24 KN/ AC跨框架梁及梁侧粉刷 4.84 KN/楼面恒荷载: AC跨填充墙自重: 0.20(3.90.6)7.5=4.95 KN/m 墙面粉刷: (3.90.6)0.02217 =2.25 KN/m 7.2 KN/mCD跨框架梁及梁侧粉刷: 2.39KN/m 因此,作用在中间层(14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KN/m

28、KN/m KN/m KN/m(3) 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A轴)连系梁自重: 0.300.44.525 =13.5KN 粉刷: 0.02(0.40.1)24.517 =1.36KN 0.8m高女儿墙自重: 0.84.50.257.5 =6.75KN 粉刷: 0.020.824.517 =3.03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0.54.5(0.54.5)3.98 =20.15KN 顶层边节点(A轴)集中荷载 =44.79KN 中柱(C轴)连系梁自重: 0.300.44.525=13.5KN 粉刷: 0.02(0.40.1)24.517=0.92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0.5(4.5

29、4.52.4)1.23.98 =15.76KN 0.54.52.253.98=20.15KN顶层中节点(C轴)集中荷载 =50.33KN 边柱(D轴)连系梁自重: 0.300.44.525=13.5KN 粉刷: 1.36KN0.8m高女儿墙自重: 0.84.50.257.5 =6.75KN 粉刷: 0.020.824.517 =3.03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0.5(4.54.52.4)1.23.98=15.76KN 顶层中节点(D轴)集中荷载 =50.33KN (4) 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13.5KN 粉刷: 1.36KN 窗自重: 3.32.10.45=3.

30、12KN 窗下墙体自重: 0.251.44.57.5=11.81KN 粉刷: 0.021.44.517+0.54.51.4=5.29KN 窗边墙体自重: 0.82.10.257.5=3.15KN 粉刷: 0.022.10.817+0.50.82.1=1.41 KN 框架柱自重: 0.40.43.925=15.6KN 粉刷: 0.70.023.925=0.93 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0.54.50.54.53.24=16.40KN 中间层边节点(A轴)集中荷载 =72.57KN 中柱(C轴)连系梁自重: 13.5KN 粉刷: 0.92KN 内纵墙自重: 4.5(3.90.4)0.207.5

31、=23.63 KN 粉刷: 4.5(3.90.4)0.02 217=10.7KN扣除门洞重加上墙重: 2.41.2(1.50.2)= 3.74 KN 框架柱自重: 15.6 KN 粉刷: 0.93 KN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0.5(4.54.52.4)1.23.24=12.83KN 0.54.52.253.24=16.40 KN 中间层中节点(C轴)集中荷载 =90.77 KN 中柱(D轴)连系梁自重: 13.5KN 粉刷: 1.36KN 外廊1.2m围墙自重: 1.20.104.57.5=3.71 KN 粉刷: 4.61KN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0.5(4.54.52.4)1.23.24=12

32、.83KN 中间层中节点(D轴)集中荷载 =35.56 KN(5) 恒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见下图33 图333.3 楼面活荷载计算 根据设计规范教室活荷载取2.0 KN/,教室外廊取2.5 KN/,不上人屋面取0.7 KN/ 屋面线荷载: KN/m KN/m 屋面集中荷载: KN = 6.32KN KN 楼面线荷载: KN/m KN/m 楼面集中荷载: KN =20.03KN KN 则活荷载作用下计算简图,见下图34 图343.3 荷载等效 根据固端弯矩相等的原则,将梯形分布荷载及三角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等效均布荷载的计算公式如图34所示图35 ,若=0.5,即为三角形荷载,则

33、根据以上的等效荷载公式,等效过程如下: 其中 =4.84KN/m =2.39 KN/m =12.04KN/m =2.39KN/m 0.8353.15=2.63 KN/m =1.68=1.05 KN/m =0.8359=7.52KN/m =6=3.75KN/m 经荷载等效后,恒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见图36,活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见图37图36 恒载作用下计算简图(等效) 图37 活荷载作用下计算简图(等效)四 内力计算4.1. 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使用分层法,由于所选框架结构对称、荷载对称,所以可选半边刚架计算,计算步骤如下:A简化为半刚架,取简化一段为滑动支座。B计算荷载

34、产生的各杆件固端弯矩以及集中力产生的偏心弯矩叠加求出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C根据各杆件转动刚度,计算出各节点上的分配系数=,除底层柱子外,其他各层柱子的线刚度都应乘以0.9。D计算传递系数:底层柱和各层梁取,上层各柱取。E从一个不平衡弯矩较大的节点开始分配,然后向远端传递,使下一点产生不平衡弯矩。经过“分配传递分配”,当所分配的弯矩比较小时,即可停止传递,将杆端弯矩叠加即的杆端的弯矩值。线刚度修正图见图4-1,具体计算见下图4-2: 图4-1线刚度修正图图4-2 恒载作用下内力计算4.2.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也采用分层法,具体步骤同恒载。根据结构设计规范当活载与恒载之比小

35、于0.5时,活载布置可按满布考虑,显然由于活荷载的荷载较小,按满布考虑。具体计算见下图4-3图4-3 活载作用下内力计算4.3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4.3.1.计算模型: 风荷载计算底层柱高应算至屋外地坪,即H=4200+450=46504.3.2.荷载计算: 按工程设计资料基本风压0= 0.30KN/ 风载体型系数(建筑物长方体型) 迎风面:s=0.8 迎风面:s=-0.5 取s=1.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设此建筑地面粗糙度为B类:则h(m)51015203040z0.801.001.141.251.421.56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近似取0.09N(N为层数) T1=0.095=0.45s 0 T12=0.4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