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 幻灯片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 幻灯片1.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远程教育音乐学科简报,目 录,1、音乐学科工作总结,2、音乐学科优秀作业学员及优秀学员名单,3、音乐学科优秀作业展示(个例),安徽省20092010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工作总结 安徽省20092010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辅导工作已经结束,回顾整个工作过程,现总结如下:一、工作重心的转换。20082009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的工作是在“备好课”的主旨上,把工作重点放在作业及离线考试两大环节上,而20092010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辅导工作则有了把工作重点放在论坛及终结性考核两个环节的重大转变,较去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年的远程继续教
2、育注重了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实用性,这种转变正是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的,这种转换让参加远程继续教育的教师们通过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自己日常工作中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相互交流,正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让我们的辅导教师和学员的联系更为密切了,对辅导教师本身也是一种促进。二、20092010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辅导工作。7月2日至3日,安徽省 2009 2010 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首席辅导教师备课会在合肥召开。会上,省远程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黄敏就今年网上辅导工作做了具体布置和安排,我们音乐学科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由我,和朱进华老师分工合作。音乐学科是个小学科,今年参训
3、的人员人数最少,因此在一些相关信息的发布方面有我负责,终结性考核的安排上由朱老师负责,终结性考核方面的内容以及论坛帖子的回复方面由我们共同完成。1、关于论坛 首先,我们在论坛上发布了安徽省2009201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考核方案、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课程辅导论坛帖子管理办法、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优秀学员评选办法、以及问题征集等信息,让学员们对本次远程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其次,我们对论坛中的大量帖子进行了相关回复,并进行了科学的引导。在总结了较多的帖子相关内容后,我还把自己写的一篇论文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发布在了论坛里,针对这一现象和学员们共同交流。本次音乐学
4、科论坛中共有308主题帖子、帖子总量达到1262个,其中跟帖最多的主题达到87帖,浏览量达到658次。2、关于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是学员们最关心的,因为这是用具体的分数来衡量的。音乐学课的终结性考核内容是朱进华老师制定的,在批阅学员的作业时,我们在打分的环节上也有具体要求。音乐学科的作业是“请观看下面教学案例,并结合上课内容进行评课。评课内容在http:/重点,探讨这堂课自身的优缺点,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不要泛泛空谈,发表不合教学实际的空头理论。可是一些学员却很马虎,把评课的内容搞错,评了其它的课,甚至有的学员评析得很认真、也很好,但由于跑题了,只能得到及格分。还有的学员只从好的方面评析
5、,忽略了不足,在评语中我们都给与了说明,我想这也使我们教师在听评课方面应该关注的,评课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它包括优缺点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许多学员的得分不高。3、关于优秀作业此次远程继续教育各地市学员数量不一,而且作业质量存在差距,因此出现了有的地市学员作业有多篇优秀,有的一篇优秀作业也没有。不过评选的优秀作业一定要涉及到对这节课的设计的优点和缺点的评价,能提出有一定价值的个人观点的更佳。例如此次作业的批阅中,马鞍山的马超老师就在作业中提到“少些皮、多些肉”的观点,他认为现在的一些公开课过于花哨,像演戏一样,听课的老师们觉得新鲜,可学生却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我觉得一语中的,现实中就是存在这样
6、的问题。4、关于优秀学员 首先感谢中心提供各地市学员的统计信息,让我们的优秀学员的评选得以顺利进行。按照中心制定的优秀学员评选办法,结合统计息,,报名人数统计为391人,评优比例为1.5%,我们评选出了以下优秀学员:滁州:耿德胜,淮北:袁媛,阜阳:李强、孟玲,蚌埠:周洁,宿州:段小芹。三、工作中的不足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为了向祖国60华诞献礼,各地各单位在暑假期间都在积极地准备一些红歌比赛或者文艺演出,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暑假期间也是疲于演出的组织与节目的排练,因此在辅导工作放后面相对于去年而言,做的没有那么细致入微,在精力的投入方面也没有那么充沛,在此向中心检讨。四、一点体会 今年的远程教
7、育把论坛放在重点位置这一做法很好,使那些真正搞教学工作的老师们在这里真正得以交流与促进,就发帖和跟帖的数量及质量方面而言,较去年有所提高,涉及的内容比较深入实际,涉及面也非常广泛,可谓是百家齐鸣、百家争鸣,建议中心在以后的培训中加大发帖、跟帖的数量及质量要求。,优秀作业学员名单,优秀作业学员名单,音乐学科优秀学员名单滁州:耿德胜,淮北:袁 媛,阜阳:李强、蚌埠:周 洁,宿州:段小芹 阜阳:孟玲。,音画融溶绘声绘色课堂评析蚌埠周洁93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节课的确是一节生动的音乐课。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能够带动学生情绪和课堂氛围。对作品的理解也很透彻,并且钢琴演奏也挺优美,但我认为,这并不
8、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至少以示范课而言,这节课很美,但给人的感觉华而不实。本节课教师选材很大胆,一般音乐课公开课或比赛课教师多会选择较为容易上的传统课,如民歌或是莫扎特、贝多芬这类的。叶老师大胆选择了在音乐领域中份额较小但分量很重的印象主义乐派音乐。我十分赞同并感谢她的做法,因为公开课和比赛课教师可以选内容,但平时教学教师必须做到全面,不可以说印象派不好上那就不上了。叶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评议印象音乐教学的平台与基础,也给我们提供很多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导入部分中,叶老师很直接的将美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并且整节课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学科综合教学的理念。在印象主义中,先有绘画再有音乐,所以要了解印
9、象主义自然要理解印象派绘画。但是,叶老师知识简单的将音乐与绘画的某些要素做链接,感觉很牵强:如春节序曲中的颜色感受用的非常好,但他只是简单一带而过。如果假如一段例如春之声的绿色、蓝色多瑙河中的蓝色进行对比,学生会更清楚他们感受到的颜色与旋律、情感之间的关系。整个一节课是一种漂浮在音乐美感之上的纯感性体现,一略惊鸿一般。看完之后没有从这节课中真正了解到印象主义音乐或印象主义流派的特征,只记得两个字朦胧。我个人认为,虽然印象主义的特征就是朦胧,但我们的音乐课是带着学习和了解的态度去欣赏与辨析,那么教师就应该带领着学生揭开音乐朦胧的面纱一窥音乐的真实与本质。在这一节课中,教师进行了很多内容,如:旋律
10、线、色彩与情绪的体验(导入,部分),但只是泛泛而听泛泛而说,并没有与真正的音乐知识结合,学生听的一知半解,只讲了一个纯感觉;在进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对比介绍时,也只是多以教师口述为主,其实在印象主义乐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教师可大胆让学生去说或者更多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去听、去对比、去辨析,如果时间安排较紧,在之前有过那么长的印象主义感受之后完全可以直入主题;乐曲赏析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初听副听,并在其中穿插了绘画感受与讨论。四十分钟的课堂安排的满满当当但什么也还都没说到位。在课堂的主体部分欣赏作品中,我有几点看法:1、在初听时教师直接安排学生完整绘画我
11、觉得有待改进。我们任何人在初次去聆听一首乐曲时,最需要静静感受,尤其高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没有达到聆听音乐就能及时准确的感知并表达出来的程度,可能这对于任何一个没有进行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来说都很难做到。而且,印象主义乐派作品本身旋律性和节奏性就难掌握,过度强调第一反映会影响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不一定非要和乐曲同步或画满全曲。我觉得第一遍聆听对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整体感受。并且,在第一遍聆听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语言讲解,尽量给学生营造音乐的世界。讲解部分可以放在听之前先给学生大致说明乐曲分段每段的内容,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第一遍就是听“象什么”,然后在与讲解结合去分段聆听并
12、了解“是什么”。2、在第二遍分段赏析中,教师对乐曲的讲解过于浅浮。既然是分段讲解,应该不光只是说一下每段的大概意境,至少在这一段乐队音响的大体配置、主旋律、及节奏、和声的变化要向学生介绍,这样学生才会更明白“为什么我这里听到的音乐给人以安宁;为什么我又听到的音乐是激烈”。教师其实只是在问学生“你这里听到的是安宁,那里听到的是激烈,对吗?”学生说“是的”。那好吧,就可以了。其实真的可以了么,教师应该带学生去了解问什么的部分被省去了。,在讨论时,教师让学生肯定性的表达“我能否感受到大海”也是不可取的,有一些学生他们的确感受到了朦胧美,但没具体体会出对大海的描绘,如果说他们不喜欢印象派音乐或武断的判
13、定他们感受不到大海是不准确的。古语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想说“听曲百变,其义自见”,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多听,整体听、分段听。然后帮他们把旋律线拉出来、节奏提出来、和声搬出来,然后呈现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这些是什么。再把这些元素放回去,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找到他们,这时候,再让学生去欣赏作品,他们就知道怎么听,怎么赏,怎么析了。这节课的最后,叶老师总结说印象派音乐以模糊的线条和复杂的和声为特征,但学生根本都还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这一节课就结束了。在此,并没有否定叶老师这节课的意思,叶老师的课堂经验,对课堂氛围的创设和引导,对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调动包括对作品深刻的理解,都是值得我不断学
14、习的。只是对这节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更是鞭策自己:今后教学在全面把握课堂内容的大框架中要更多的把握音乐的基本内容与基础知识。不断努力,为学生上更好的音乐课。请老师多指教!,音画融溶绘声绘色课堂评析马鞍山马超91 浙江老师的这节课,听完之后,我十分受益。整节课条理清晰,目标明确。老师自身的素质也很好:语言流畅,基本功扎实。但是,听完后也使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学习的是“上好课”,但是,到底什么样的课才叫好课?怎么上才能上好呢?就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有效的。这正如现在一直提倡的 有效教学。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呢?1、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老师选择恰当的侧重点进行教学上的
15、提问。浙江老师的这节课在这一点上做的似乎有些欠缺。比如:提问学生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就太难了。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不光要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大致有哪些代表作,而且要通过对一些相对熟悉的音乐作出一番总结,才有可能回答出这个问题。除非让学生照本宣科。2、多注重教法、语言的有效性。浙江老师先是放贝多芬和德彪西的月光,后面自己又分别演奏的一下。我觉得这里产生了教学环节的重复。老师完全可以直接就演奏这两首作品,不需要放录音。这样,既展示的老师的基本功,也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地欣赏,效果一定比放录音的好。其中,老师还让同学唱贝多芬月光的曲谱。这也是不太
16、合适的。,首先,老师要说明的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规整,但是带学生唱的反而是乐曲的高声部,而不是带有伴奏音型的规整的中声部。唱的那个声部没有很好地体现老师所说的音乐的规整。并且,唱钢琴谱,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也大了些。这个环节其实老师自己唱下就好了,不然会让学生有畏难情绪。这位老师的语言比较流畅,但是有些生硬。给人感觉课上的每句话都是背下来的。甚至有些太书面化,不够贴近学生。3、“少些皮,多些肉”。其实这个问题很多音乐老师都有,那就是老师不像在上课,更像是在演课。不是希望把课上得催人泪下,就是希望把课上得高潮迭起。我认为,一节真正好的音乐课应该是让学生在相对轻松与愉悦的氛围中,不抵触地了解或掌握老
17、师所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便可。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容易。需要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对每首音乐的挖掘与拓展,对学生的研究与分析。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老师自己打心里热爱音乐,钻研音乐,不能只把上音乐课当作自己的工作,更多的应该是当成自己的爱好。相信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些问题,上好课便不会那么困难。,音画融溶绘声绘色课堂评析阜阳孟玲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这一节应该讲还是很不好上的,他的模糊的旋律线条,很不容易捕捉。而且中国的学生对德彪西也是知之甚少,德彪西在中国的学生当中缺乏像贝多芬那样的知名度和有代表性的作品。选择上这么一课需要勇气,能够看出来老师花了很多心思来上这堂课,精心准备的课件,大段和乐曲配套
18、的解说词,教师的钢琴示范,为同学们准备了画纸和画笔以便一边听音乐一边用手中的色彩画下对大海的印象等等。可见在课前老师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的,老师是普通话授课,而且很标准,没有太多的方音。教态也很自然,做手势的时候,就像在做舞蹈动作,真是赏心悦目呀,以下几点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教学方法 在本堂课中,教师运用了比较法,授课老师让同学们比较贝多芬的月光和德彪西的月光,老师的钢琴弹奏,配以课件,让十分抽象的旋律线,变得亲切了起来,丰富了课堂的形式,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同学们对老师弹钢琴的兴趣是非常高的,也可以提高大家对课堂的关注度,而且比较法的应用既教给同学们一个方法,也有利于他们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运
19、用的还有讲授法,在本堂课的开始老师提出一个观点“带有色彩的音乐”,首先是让大家听一段春节序曲,然后讲出在自己的感觉中,这首曲子是什么色彩的,然后又听了第二首曲子野蜂飞舞,让大家感觉下乐曲的线条,说实在的这个问题很抽象,很不好回答,但是授课老师用了一个方法,就是让同学们在已给出的几个线条中挑选一个,同学们有线条可以参照,又有老师在旁边不停的做手势,很快的就给出了合适的回答,给线条选择的方法就很好,也有助于同学们回答这个相对抽象的问题,同时我认为授课老师大可不必在旁边再做手势了,在有几个线条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再给手势就会降低这个问题的难度,也会小小的挫伤下同学们的成就感。第三段音乐,老师让同学们试
20、着描绘出图形,色彩或线条,从而引出印象派。同学们的参与程度和自主学习方面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也就是说不仅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在叶燕老师的这堂课里,这方面的东西我们看到的不是很多,如果能让同学们先自己分小组讨论下这堂课,甚至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来讲,老师可以在旁引导,补充,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应当是引导者,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自主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他们有兴趣,知识记得也更牢。也应证了那句话
21、“教是为了不教”。,关于问题的设计 这堂课老师设计了很多的提问,提问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有的提问特别好,比如在比较贝多芬的月光和德彪西的月光时,两个同学的回答就各有各的特点,同老师的教学思想碰出了火花,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进行,叶燕老师对后一位的同学的评价是:“非常的完整,而且有独特的见解。”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就需要这种方式的评价,效果比那种“很棒,很好”之类虽然是褒义但很模糊的的方式要好的多。在提问之前老师应当预先做好设计、做到有针对性。不要随随便便的问,要有的放矢,要做到每一次提问能抓到同学们的兴趣点,在本堂课中,我感觉叶燕老师的提问有很多,但针对性不是太强,而且稍显随便。时间
22、安排上 在我的思路里,我觉得最好把授课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尽量不要拖堂,有几个我认为有待商榷的地方。在这堂课进行到二十三分钟的时候,叶燕老师做了一个叫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画下对大海的感受的设计,我个人认为这个时间太长了,画画的过程就用了将近十分钟,在加上老师在点评,整个过程用了将近十五分钟,我们一堂课也只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应当充分利用,是否可以缩短点这个所用的时间呢。在下课铃响过后,授课老师又讲解了一个知识点,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所以匆匆就结束了,我在看这段的时候,,很替授课老师捏把汗,可能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 有这个环节,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下课的情况下,纵观整堂课,这个环节并不是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也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当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舍弃掉。最后的结尾是授课老师带领大家读一段德彪西的话,并没有就本堂课的所学进行总结和归纳,我不知道这是授课老师原本的教学设计还是因为最后时间不够了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原本就是这样的安排的话,我认为有些不妥,别说这是一次大赛,就是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也要在最后进行一个课的梳理,以便有利于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感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