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1945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6.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软交换及IP承载,省网管中心交换室2008年10月主讲人:刘松波,第一章 软交换核心和传统交换的区别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第四章 2G软交换试点介绍第五章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介绍,软交换核心和传统交换的区别,控制面,承载面,软交换,H.248,传统交换,MSC SERVER,MSC,MGW/SG,软交换核心和传统交换的区别,IPATM,软交换,SS7,MGW,MGW,IPATM,H.248/MGCP,H.248/MGCP,软交换模型,TDM,TDM,分组网,扩展业务,管理系统,计费系统,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

2、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而传统交换将控制,承载和交换封闭在同一实体之内,相互之间的制约使用户的业务能力受限;承载和控制的分离使核心网组网的概念发生根本的改变,MSC-SERVER可以基于方便控制和业务开展的原则集中设置,而MGW则可以基于方便接入和互通的原则分散设置;,湖南IP化改造典型连接图,A地CE1,A地CE2,B地CE1,B地CE2,IP承载网,C地VMSC,C地VMGW,B地GMGW,A地GMSC,A地GMGW,GE(媒体流),FE(信令),A地AR1,A地AR2,B地AR1,B地AR2,C地CE1,C地CE2,C地AR1,C地AR2,注:A,B两地组成关口局大本地网,C地为单个端

3、局,软交换网络结构,IP Core,CSCF,3G RAN,MSC-SERVER/MGCF,固定SIP终端,CALL SERVER(GCF),AG/TG/IAD,固定非SIP终端,SGSN/GGSN,MGW,HSS,SIP,SIP,SIP,SIP,SIP,GCP,H.248,MAP/DIAMETER,控制层,边缘接入,软交换在核心网电路域引入IP宽带承载,从传统电路交换向分组数据交换转变,形成以IP core为基础的电信网络新框架,是传统网络向NGN演进的必经之路;TDM核心到IP核心的转变将引发核心网运营,规划,管理,维护上深刻的变化;,核心交换层,软交换关键特征IP承载的引入,Transc

4、oder Free Operation(TrFO)是一种带外的Transcoder控制协议,通过带外信令建立免编解码的通道;Tandem Free Operation(TFO)是一种带内的通信协议,通过带内信令建立免编解码器操作,但是通话中需要TC单元继续工作;TrFO可以避免有损的语音编解码操作,提升语音质量,同时可以大大减少TC资源的配置,降低设备投资成本;,MSC server,MGW,MSC server,MGW,AMR Voice,AMR,AMR,RNC,RNC,AMR,AMR,OoB Codec Negotiation,OoB Codec Negotiation,OoB Codec

5、 Negotiation,RANAP,RANAP,节省了TC资源及带来的话质损失,节省了TC资源及带来的话质损失,AMR结合静音检测技术,节省2/3左右带宽,软交换关键特征TrFO的引入,第一章 软交换核心网络第1节 软交换组网及接口协议,软交换核心网络功能实体,MSC Server:控制面实体,主要完成MM(移动性管理)、CM(呼叫控制)、MGC(媒体网关控制)等功能;MGW:承载面实体,主要完成语音及媒体流的交换,以及提供各种资源,比如TC、EC、放音、收号能资源;SG:完成信令转换工作,即完成SS7的传送层MTP与SIGTRAN的传送层SCTP/IP之间的转换。,软交换核心网络接口协议,

6、软交换核心网络接口协议(续),(G)MSC Server与MGW之间的Mc接口:支持多种呼叫模式、多种媒体的灵活的连接处理,这个接口上的应用协议为H.248协议;MSC Server与(G)MSC Server之间的Nc接口:完成局间的呼叫控制,使用基于ISUP的BICC呼叫控制协议;MGW之间的Nb接口:完成承载方式的控制和用户信息(语音、数据、图象、多媒体)的传送,完成不同媒体帧格式之间的转换。可以使用RTP/UDP/IP或AAL2/ATM协议。,第一章 软交换核心网络第1节 软交换组网及接口协议,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第1节 Mc接口、协议和流程第2节 Nc接口、协议和流程第3节 N

7、b接口、协议和流程第4节 SIGTRAN协议,Mc接口及其协议栈,Nb,Nc,MGW,MGW,MSC Server,MSC Server,Mc,Mc,Mc接口主要由三个协议定义:H.248/MEGACO:由ITU-T和IETF共同制定,主要定义了基本的协议框架和基础包,有很强的扩展性;Q.1950由ITU-T制定,主要针对VoIP业务以及和BICC协议的配合,对H.248的参数取值和包进行了扩容,同时定义了Nb接口的BCP控制过程;3GPP TS 29.232由3GPP制定,主要定义了无线应用中的H.248包以及Q.1950在3G R4阶段的相关应用;,Mc接口的特点,Mc接口提供了(G)MS

8、Cserver在呼叫处理过程中控制MGW中各类传输方式(IP/ATM/TDM)的静态及动态资源的能力(包括终端属性、终端连接交换关系及其承载的媒体流);H.248协议是非常灵活的协议,同样的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因此对于Mc接口的检查主要应集中在对H.248/29.232协议的遵从性即消息中参数的正确使用;Mc接口提供了独立于呼叫的MGW状态维护与管理能力;底层传输机制将采用MTP3B(基于ATM的信令传输)或SCTP(基于IP的信令传输)为其提供协议承载;,Mc接口的基本概念,在R4网络连接模型中,对MGW内可被MSC server所控制的实体或对象的描述,主要通过“关联”和“终端”2个

9、抽象概念来描述:终端(Termination):一个终端是MGW中媒体/控制流的起源或终结点。一个终端由一系列特征属性来描述。而相关特征属性则通过包含在命令中的一系列描述符来表征。每个终端都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TerminationID);关联(Context):一个关联是一组终端的关联的抽象。若上下文关联中包含了多于一个的承载终端,则该上下文描述了终端间的拓扑关系(如谁听取/看到谁)、媒体混合和/或交换参数;,H.248协议的消息机制,Message,消息,TransactionI,事务,TransactionIDn,ContextID1,关联,ContextIDn,CMD1,命令,CMD

10、n,Des-n,Des-1,描述符,.,.,Mc接口的消息机制,消息(Message)H.248协议发送或接受的信息单元称为消息,消息从消息头(Header)开始,后面是若干个事务。消息内的事务是相互独立的,当多个被独立处理时,消息没有规定处理的先后次序。事务(Transaction):SERVER和MGW之间的一组命令构成事务,事务由TransactionID进行标识。事务包含一个或多个动作,一个动作由一系列局限于一个关联的命令组成。这些动作必须顺序执行。若某动作中的一个命令执行失败,该事务中以后的命令将终止执行(Optional命令除外)。引入事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保证命令的顺序执行。动

11、作(Action)动作是由一系列局限于一个关联的命令组成。动作由ContextID进行标识。在一个动作内,命令需要顺序执行。,Mc接口的消息机制,命令(Command):是H.248消息的主要内容,实现对关联和终端属性的控制,包括指定终端报告检测到的事件,通知终端使用什么信号和动作,以及指定关联的拓扑结构等。H.248协议定义了八个命令:ADD:增加一个Termination到一个Context中,当不指定Context ID时(或第一次增加一个Termination),将生成一个Context,然后加入Termination。MODIFY:修改一个Termination的属性、事件和信号参数

12、。如:修改终端的编码类型、通知终端检测摘机/挂机事件、修改终端的拓扑结构(双向/单向/隔离等)。SUBSTRACT:从一个Context中删除一个Termination,同时返回Termination的统计状态。如果Context中再没有其它的Termination,将删除此Context。NOTIFY:允许MG将检测到的事件通知给MGC。例如:MGW将检测到的摘机事件上报给MGC。MOVE:将一个Termination从一个Context转移到另一个Context中。AUDITVALUE:返回Termination的当前的Properties、Events、Signals、Statistic

13、s。AUDITCAPABILITIES:返回MG中Termination特性的能力集。SERVICECHANGE:允许MG向MGC通知一个或者多个终端将要脱离或者加入业务。用来MG向MGC进行注册、重启通知。MGC可以使用ServieceChange对MG进行重启。MGC可以使用ServiceChange通知MG注销一个或一部分的Termination。,Mc接口呼叫流程示例,假定MGW1的关联C1(T1,T2),MGW2的关联是C2(T3,T4),呼叫模型,呼叫建立流程,UE1,RNC1,MSC SERVER1,MGW1,MGW2,MSC SERVER2,RNC2,UE2,SETUP,CAL

14、L PROCEEDING,与HLR交互,COT,寻呼和鉴权加密过程,SETUP,CALL PROCEEDING,ADD_req(C$),ADD_rsp(C2,T3),ADD_req(C$),ADD_rsp(C1,T2),承载建立过程,APM,NbUP Init req,NbUP Init ack,RAB_ASSIGN_req,RAB_ASSIGN_rsp,承载建立,IuUP初始化,NTF_req(T2),NTF_rsp(T2),NTF_req(T3),NTF_rsp(T3),ADD_req(T$),ADD_rsp(T1),准备承载,建立承载,准备承载,IAM,呼叫建立流程续,UE1,RNC1,

15、MSC SERVER1,MGW1,MGW2,MSC SERVER2,RNC2,UE2,RAB_ASSIGN_req,RAB_ASSIGN_rsp,承载建立,IuUP初始化,ADD_req(T$),ADD_rsp(T4),ALERTING,ACM,ALERTING,MOD_req(T3),MOD_rsp(T3),CONNECT,MOD_req(T4),MOD_rsp(T4),MOD_req(T3),MOD_rsp(T3),ANC,MOD_req(T2),MOD_rsp(T2),MOD_req(T1),MOD_rsp(T1),CONNECT,准备承载,送回铃音,激活承载,停回铃音并激活,激活承载,

16、激活承载,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第1节 Mc接口、协议和流程第2节 Nc接口、协议和流程第3节 Nb接口、协议和流程第4节 SIGTRAN协议,Nc接口及其协议栈,Nb,Nc,MGW,MGW,MSC Server,MSC Server,Mc,Mc,Nc接口主要由四个协议定义:Q.1902(BICC CS2):由ITU-T制定,主要定义了和承载无关呼叫信令的基本框架、参数和流程;Q.1990,Q.1970(IP BCP,BCTP)由ITU-T制定,对IP承载控制以及隧道方式的定义;Q.765.5(APM for BICC)由ITU-T制定,主要定义APP承载相关参数在BICC中的使用;,Nc

17、接口MSCserver间的标准接口,运行ITU-T制定的BICC协议,为UMTS/GSM的窄带电路域业务提供独立于用户面承载技术及控制面信令传输技术的局间呼叫控制能力;Nc接口的BICC信令在在对基本呼叫流程及补充业务特性的支持方面基本向下兼容ISUP协议;BICC协议和ISUP协议中的CIC的含义是不同的,BICC协议中CIC是呼叫实例码,指为本次呼叫所分配的一个逻辑号,不对应物理电路,而ISUP中CIC指电路识别号,对应唯一的物理电路;Nc接口采用BICC协议可以支撑用户面采用IP/ATM承载方式,如果用户面采用TDM承载,则Nc接口应采用ISUP协议,原因是ISUP协议必须明确呼叫所对应

18、的物理电路;BICC新增的“应用信息传输”(APM)机制使得Nc接口两端的呼叫控制节点间可以交互承载相关的信息:包括承载地址、连接参考、承载特性、承载建立方式及支持的Codec列表等;BICC可为MGW间的承载信令在Nc接口提供控制面隧传功能;理论上,BICC协议可部署在各种各样的信号传输协议栈之上,提供与具体业务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目前比较成熟的可承载BICC协议的传输协议是:MTP3、MTP3b和SCTP等。,Nc接口特点,BICC模型简介,BICC网络两种模型,SN模型,CMN模型,CMN和SN的区别是CMN不控制网关,SN要控制网关;SN模型对应对R4的移动端局,关口局模型,而CMN模

19、型对应于R4的汇接局模型;,BICC消息结构,CIC 呼叫实例码,用来标识两局之间属于同一呼叫的消息Message type code 消息类型,如:IAM/APM/ACM/ANM 等消息Mandatory fixed part 强制固定长度参数部分Mandatory variable part 强制可变长度参数部分Optional part 可选参数部分,BICC主要消息,按照Q.1902.3中定义,BICC协议大约有40多消息。其中呼叫过程中最常看到的消息有:IAM:初始化地址消息APM:应用传输消息ACM:地址全参数ANM:应答参数REL:释放消息RLC:释放完成消息,五种不同的承载建立

20、方式(IP 三种,ATM两种)IP Bearer快速前向延迟后向(支持TrFO)延迟前向(支持TrFO)ATM Bearer后向前向(支持TrFO)对于中国移动而言,由于软交换建设必然采用IP承载方式,所以可以只考虑IP承载的建立方式,同时由于考虑对TrFO的支持,所以承载建立模式应该优先考虑延迟前向或者延迟后向模式;面向连接的ATM有一个承载控制协议(BCP)即Q.2630。所以IP也就有了相应的看法为了实现承载分离要开发一个基于IP的承载控制协议(IP BCP)Q.1970;IP BCP不允许直接在MGW之间传递,它必须使用隧道的方法经由Mc、Nc接口传输。因此隧道承载控制协议应运而生(B

21、CTP Q.1990)。可实际上这个控制协议只是一个有2 字节的头;,BICC承载建立方式(Q.1902),1:,Tunnel Info,5:,APM(tunnel,data),2:,IAM(tunnel,data),4:,Tunnel Info,6:,Tunnel Info,3:,Tunnel Info,CSF,BCF,CSF,BCF,IP快速前向隧道建立模型,请求隧道,H.248 ADD Reply,BICC IAM Action=Connect Forward,BNCChar=IP,Codec=G.711,Tunnel Data=IPBCP Request,H.248 ADD Tunne

22、ling Option=1,H.248 ADD Tunneling Option=1 IPBCP Request,H.248 NOTIFY IPBCP Request,H.248 ADD Reply,H.248 NOTIFY IPBCP Accepted,BICC APM Action=Connect Forward,Codec=G.711,Tunnel Data=IPBCP Accepted,IP快速前向隧道建立方式,H.248 MODIFY Reply,H.248 MODIFY IPBCP Accepted,Nb UP Init,Nb UP Init Ack,3:,Tunnel Info,

23、2,:,APM,1:,IAM,6:,Tunnel Info,8:,Tunnel Info,5:,Tunnel Info,CSF,BCF,CSF,BCF,4:,APM(tunnel,data),7:,APM(tunnel,data),IP延迟前向隧道建立模型,发送Codec列表,H.248 ADD Reply,BICC IAM Action=Connect Forward,BNCChar=IP,Supported Codecs=UMTS_AMR,G.711,Tunneling To Be Used,H.248 ADD Tunneling Option=1,H.248 ADD Tunneling

24、Option=1 IPBCP Request,H.248 NOTIFY IPBCP Request,H.248 ADD Reply,H.248 NOTIFY IPBCP Accepted,BICC APM Action=Connect Forward,Tunnel Data=IPBCP Requested,BICC APM Action=Connect Forward,Selected Codec=UMTS_AMR,Available Codecs=UMTS_AMR,G.711,IP延迟前向隧道建立方式(TrFO),H.248 MODIFY Reply,H.248 MODIFY IPBCP A

25、ccepted,Nb UP Init,Nb UP Init Ack,BICC APM Action=Connect Forward,Tunnel Data=IPBCP Accepted,IP延迟前向隧道建立方式(TrFO)续,5:,Tunnel Info,3:,APM(tunnel,data),1:,IAM,2:,Tunnel Info,4:,Tunnel Info,7:,Tunnel Info,CSF,BCF,CSF,BCF,6:,APM(tunnel,data),IP延迟后向隧道建立模型,发送 Codec列表,H.248 ADD Reply,BICC IAM Action=Connect

26、Backward,BNCChar=IP,Supported Codecs=UMTS_AMR,G.711,Tunneling To Be Used,H.248 ADD Tunneling Option=1 IPBCP Request,H.248 NOTIFY IPBCP Accepted,BICC APM Action=Connect Backward,Selected Codec=UMTS_AMR,Available Codecs=UMTS_AMR,G.711,Tunnel Data=IPBCP Request,IP延迟后向隧道建立方式(TrFO),Nb UP Init,Nb UP Init

27、Ack,BICC APM Action=Connect Backward,Tunnel Data=IPBCP Accepted,IP延迟后向隧道建立方式(TrFO)续,承载建立方式的比较说明,前向承载建立表示承载建立请求(IPBCP Request)发送的方向与IAM的方向相同;后向承载建立意味着承载建立请求(IPBCP Request)发送的方向与IAM的方向相反;呼叫始发局将在IAM中指示采用哪种承载建立方式;快速方式表示IPBCP Reqeust必须在IAM消息中携带,同时传送。因此快速方式只可能是前向的。同时IAM消息就开始承载建立,因此没有Codec协商机会,快速方式不能支持TrFO

28、;延迟方式表示IPBCP Reqeust可以在后续的APM消息中携带,因此延迟方式可以是双向的,可以进行Codec协商支持TrFO;,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第1节 Mc接口、协议和流程第2节 Nc接口、协议和流程第3节 Nb接口、协议和流程第4节 SIGTRAN协议,Nb接口及其协议栈,Nb,Nc,MGW,MGW,MSC Server,MSC Server,Mc,Mc,物理层(PHY),ATM,AAL5,SSCOP,SSCF-NNI,MTP3B,SCTP,IP,IPBCP,ATM,IP,STC,ALCAP,TDM,无,物理层(PHY),ATM,AAL2,Nb UP,UDP,IP,AMR,A

29、TM,IP,RTP,AMR,TDM,Nb UP,PCM,G.711,NbUP,BCP,MGW间的Nb接口用来在软交换核心网内承载用户业务流,并以承载控制信令管理业务流连接的建立、释放与维护;Nb接口可选择采用ATM、IP或TDM作为物理承载方式,对于ATM承载,传输网络用户面业务流的协议栈为AAL2 SAR-SSCS(I.366.1)/AAL2(I.363.2)/ATM,承载控制信令的协议栈为Q.AAL2(Q.2630.2)/STC(Q.2150.1)/MTP3B/SSCF-NNI/SSCOP/AAL5/ATM;对于IP承载,传输网络用户面业务流的协议栈为RTP/UDP/IP,承载控制信令的协

30、议栈为Q.1970/SCTP/IP,或通过Mc接口及Nc接口以Q.1990 BCTP协议在MGW间实现承载控制信令的隧传;Nb UP协议在承载面MGW间提供业务数据流的组帧、差错校验、速率匹配及定时控制等功能,支持压缩语音、数据流的传输,Nb接口特点,IP承载情况下网络结构及承载建立机制,Node B,RNC,Iub,Iu,MGW,MGW,TMSC Server,TMSC Server,IP Backbone,承载控制(IPBCP),BICC,BICC,BICC,H.248,H.248,VMSC Server,VMSC Server,汇接网,本地网,承载流(RTP),NbUP的初始化过程,Nb

31、,Iu,Iu,Iu UP Init(RFCI,SDU sizes),),Iu UP Init Ack,IP BCP 承载控制交互过程(Q.1970),Nb UP Init(RFCI,SDU sizes),),Nb UP Init Ack,Iu UP Init(RFCI,SDU sizes),),Iu UP Init Ack,用户面数据传输,RNC,MGW,MGW,RNC,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第1节 Mc接口、协议和流程第2节 Nc接口、协议和流程第3节 Nb接口、协议和流程第4节 SIGTRAN协议,SIGTRAN协议概述,SIGTRAN本身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协议簇,包含有传输协议(S

32、CTP)和适配协议(M2UA、M3UA)。SIGTRAN(Signaling Transport)协议栈支持通过IP网络传输传统电路交换网SCN(Switched Circuit Network)信令。SIGTRAN协议栈担负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间的通信,有两个主要功能:适配和传输,SIGTRAN在软交换的应用,提供三种方式与传统SCN信令互通:1)独立设置的SG;2)SG内置在MGW中;3)SG内置在MSC-Server中;,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链路与TCP链路类似,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

33、送协议,能保证上层应用数据的无错误无重复的可靠传输,继承了TCP协议中流量控制机制,相比TCP协议,SCTP协议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做了较大的增强,主要有:支持关联的多宿主机特性,实现网络级容错;SCTP在连接建立时使用“cookie”机制,增强了防DOS、伪装攻击的能力;SCTP链路的建立需要四次握手过程,相比TCP协议需要消耗更多的系统处理能力,这一特性决定了SCTP链路与传统七号信令链路一样,更适合于静态配置;,SIGTRAN适配协议M3UA、M2UA,MGW/SG,MSC Server,RNC,ATM,IP,MGW/SG,MSC Server,PSTN,TDM,IP,M3UA,M2UA

34、,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网络现状 第3节 建设原则 第4节 网络组织 第5节 路由组织 第6节 MPLS/VPN 第7节 QOS及安全,概述,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是新一代能够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企业互联等多种业务的核心承载平台。该项目的实施将使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市级城市。,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网络现状 第3节 建设原则 第4节 网络组织 第5节 路由组织 第6节 MPLS/VPN 第7节 QOS及安全,网络现状(层次结构),网络现状(拓扑结构),网络现状(带宽设置),稳态中继链路带宽利用率不超过50%;单

35、点故障下中继链路带宽利用率不超过70%;原则上不设置155Mb/s以下带宽的中继链路;单方向中继链路配置需求超过4条155Mb/s时配置2.5Gb/s链路;单方向中继链路配置需求超过3条2.5Gb/s时配置10Gb/s链路。,网络现状(业务接入),网络现状(业务快速恢复方案),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网络现状 第3节 建设原则 第4节 网络组织 第5节 路由组织 第6节 MPLS/VPN 第7节 QOS及安全,省内延伸(网络建设原则),网络组织原则:采用一个AS自治域网络层次结构:CR/BR/AR三层结构网络路由协议:采用ISIS业务承载原则:采用MPLS

36、 VPN方式,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网络现状 第3节 建设原则 第4节 网络组织 第5节 路由组织 第6节 MPLS/VPN 第7节 QOS及安全,省内延伸(典型网络拓扑),省内延伸(汇聚节点设置原则),保证网络结构简单的原则考虑网络的容灾备份原则便于地市AR双星型接入的原则考虑传输资源丰富的原则,省内延伸(接入节点设置原则),保证网络结构简单的原则考虑网络的容灾备份原则保证业务可靠接入的原则便于业务接入的原则,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网络现状 第3节 建设原则 第4节 网络组织 第5节 路由组织 第6节 MPLS/

37、VPN 第7节 QOS及安全,省内延伸(路由组织),省内延伸(流量规划),(1)各省间流量 若两省间无直达链路则都通核心节点间链路疏通,省内延伸(流量规划),(2)汇聚节点间流量A、优选通过汇聚节点间链路疏通 B、次选通过核心节点间链路疏通,省内延伸(流量规划),(3)接入节点间流量 A、优选通过接入节点间链路疏通B、次选通过汇聚节点间链路疏通C、再选通过核心节点间链路疏通,省内延伸(BGP协议规划),中国移动IP承载网在采用单一自治域(AS)方式进行网络组织,域间路由协议采用BGP,AS号24059。IP专网中所有业务均基于MPLS VPN承载,通过MP-IBGP传播MPLS VPN路由信息

38、。,省内延伸(路由安全配置),省内延伸(PE-CE互联路由协议),PE与CE之间可以使用静态、EBGP、ospf,目前软交换端局使用的是OSPF。,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网络现状 第3节 建设原则 第4节 网络组织 第5节 路由组织 第6节 MPLS/VPN 第7节 QOS及安全,省内延伸(MPLS/VPN网络模型),省内延伸(MPLS/VPN参数规划),VPN-Instance命名的原则如下:客户名称_VPN类别,省内延伸(MPLS/VPN参数规划),8字节的Route-Distinguisher由一个2字节类型字段和一个6字节取值字段构成。,第三章

39、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网络现状 第3节 建设原则 第4节 网络组织 第5节 路由组织 第6节 MPLS/VPN 第7节 QOS及安全,省内延伸(QOS参数),第四章 2G软交换试点介绍 第1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 第2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路由组织原则 第3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 第4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的制作,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自2006年12月开始在广东、江苏、辽宁、山东、陕西、天津、浙江、湖南八省启动了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的试点工作。第一阶段:实现省内同一厂家软交换设备之间的

40、互通 第二阶段:实现省内不同厂家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互通 第三阶段:实现省际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互通,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第三阶段网络组织方案第三阶段实现省际软交换、TMG之间的语音IP互通,试点设备通过站点接入方式接入IP专用承载网,各MGW间通过IP专用承载网网状互连,MSC SERVER与所辖MGW间通过IP承载网星状连接,MSC SERVER间,省内层面网状互连;省际层面通过CMN节点互通 第三阶段在湖南长沙、江苏南京各新建1对CMN节点,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第三阶段网络组织方案选择江苏省盐城本地网内全部TDM端局用于测试试点软交换端局与TDM端局之间的话务互通

41、,江苏南京新建的CMN节点兼做试点软交换端局与TDM端局之间互通的IW-MSC SERVER,负责BICC信令与ISUP信令消息的转换,并在江苏南京新建1对TMG设备,兼做试点软交换端局与TDM端局之间互通的IW-MGW,负责IP承载话音与TDM承载话音的转换。试点软交换端局与其他本地网内TDM端局互通仍采用现网网络组织方式。,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第三阶段网络组织方案,第四章 2G软交换试点介绍 第1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 第2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路由组织原则 第3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 第4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的

42、制作,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路由组织原则,第四章 2G软交换试点介绍 第1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 第2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路由组织原则 第3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 第4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的制作,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试点软交换端局当接收到的被叫号码为13S H0H1H2H3ABCD(S=4-9)、159 H0H1H2H3ABCD或158H0H1H2H3ABCD时,向HLR进行位置查询,当接收到的漫游号码为1344M1M2M3ABC(MSRN)时,分析M1M2M3,如为本省试点MSC-S分配的号码时,直接寻

43、呼用户或送至本省其他试点MSC-S。如为外省试点MSC-S,则将呼叫送至本大区CMN节点;当接收到的漫游号码为13900M1M2M3ABC、1374M0M1M2M3ABC(MSRN),分析漫游号码,如被叫号码为江苏试点本地网内TDM端局,则将呼叫送至本大区CMN节点;如被叫用户为其他本地网TDM端局用户,则按照比例将呼叫送至本省1对TMSC1或软交换汇接网,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试点软交换端局当接收到的被叫号码为130(1-3)H1H2H3H4ABCD或0+长途区号时,遵循现有疏通原则将呼叫疏通至被叫所在本地网的关口局。部分设置了软交换关口局的省可根据本省情况在省内进行软交

44、换端局和软交换关口局之间的互通测试。,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试点CMN节点当接收到的被叫MSRN号码为1344M1M2M3ABC时,分析M1M2M3,如为本大区内其他试点软交换端局,则将呼叫送至其他试点软交换端局,如为其他大区试点软交换端局,则将呼叫送至其他大区CMN节点。当接收到的被叫MSRN号码为13900M1M2M3ABC、1374M0M1M2M3ABC 时,分析漫游号码,如被叫号码为江苏盐城本地网内TDM端局,如主叫归属于湖南大区CMN节点,则将呼叫送至江苏1对CMN节点,如主叫归属于江苏大区CMN节点,则直接送至盐城本地网内被叫端局;如接收到被叫用户MSRN号码为

45、其他本地网TDM端局,则长沙CMN节点将呼叫负荷分担送南京CMN/SS节点;。并且当接收到的被叫号码为130(1-3)H1H2H3H4ABCD、0+长途区号时,长沙CMN节点采用0、1大匹配字冠,负荷分担送南京CMN/TSS节点;南京CMN节点也采用0,1字冠匹配,在南京设置的一对兼做IW-MGW的TMG与南京A局之间设置过桥电路,并要求南京A局对过桥电路进行监测,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数据错误。,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现网端局盐城本地网端局及关口局增加试点软交换端局MSC ID数据、CMN节点的数据。当接收到的被叫号码为13S H0H1H2H3ABCD(S=4-9)、159

46、H0H1H2H3ABCD时,向HLR进行位置查询,当接收到的漫游号码为1344M1M2M3ABC(MSRN)时,将呼叫送至江苏一对兼做IW-SS的CMN节点,如接收到的漫游号码为13900M1M2M3ABC、1374M0M1M2M3ABC(MSRN),按现有原则疏通呼叫。当接收到的被叫号码为130(1-3)H1H2H3H4ABCD、0+长途区号时,将呼叫送至所在本地网关口局。遵循现有疏通原则按就远入网,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现网端局其他本地网端局及关口局增加试点软交换端局MSC ID数据。当接收到的漫游号码为1344M1M2M3ABC(MSRN)时,疏通原则不变。,2G软交

47、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现网其他设备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还涉及其他网元设备的局数据设置,包括:STP(HSTP、LSTP)汇接网节点HLR、彩铃平台SCP、短信中心等营帐及计费系统,第四章 2G软交换试点介绍 第1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 第2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路由组织原则 第3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 第4节 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的制作,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制作,试点软交换端局话音业务 本网号码分析MSRN,MSRN为1344 M0M1M2M3ABC 送CMN或直接疏通。MSRN为13900M1M2M3ABC

48、、1374M0M1M2M3ABC 分析是否为盐城TDM端局号码。其余疏通原则与现网端局相同,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制作,试点CMN节点BICC信令,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制作,试点CMN节点ISUP信令,2G软交换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制作,现网端局及关口局设备江苏盐城端局及关口局设备分析被叫MSRN号码是否为1344,其余路由原则不变。其他本地网端局及关口局设备路由原则不变。,第5章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介绍 第1节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目标 第2节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计划介绍 第3节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步骤(华为软交换设备),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目标,第5

49、章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介绍 第1节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目标 第2节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计划介绍(湖南)第3节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步骤(华为软交换设备),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计划介绍(湖南),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软交换的IP化改造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1日 主要完成现网具备条件的软交换端局及关口局的IP化改造;第二阶段-2008年2月18日至2008年9月13日 主要完成现网所有软交换端局和软交换关口局的IP化改造工作;第三阶段-2008年9月15日到2009年1月16日 全面完成现有软交换端局、软交换关口局及2008年新建软交换局的I

50、P 化改造。,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计划介绍(湖南),第一阶段改造工程量,注:诺基亚软交换端局需根据其U4版本推出时间确定是否纳入一阶段改造。,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计划介绍(湖南),第二阶段改造工程量,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计划介绍(湖南),第三阶段改造工程量,第三阶段需在2008年交换扩容方案确定后根据新建软交换端局数量制定,总体原则是确保在2009年除夕前完成所有2008年新建软交换局的IP化改造。,第5章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介绍 第1节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目标 第2节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计划介绍(湖南)第3节 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步骤,2G软交换IP承载改造步骤,2G软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