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1).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Jiu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疫情概况 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一,疾病概述 病原学,二,属于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病毒呈多形性,一般呈长丝状,有时有分支。直径大约为80100 nm,长度变化很大,平均约1000 nm。有脂质包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病毒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衣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2、;100 灭活病毒需要5分钟。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疾病概述 埃博拉病毒分型,二,疾病概述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二,疾病概述 传播途径,二,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尚未证实有通过空气传播和性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疾病概述 易感人群,二,二,2-21天,一般为8-10天 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潜,伏,期,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和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
3、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临床症状,疾病概述 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病例的分类和定义参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2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并在备注栏中注明病例国籍及所来自疫区国家名
4、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留观病例,由转运接收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各级疾控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对报告的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在作出进一步诊断后,应当及时进行订正。相关信息报告要求和方式参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执行。对确诊病例还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病例的发现和报告,三,实验室检测,四,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相关活动严格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要求,在相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开展。,病毒培养在BSL-4实验室、动物感染实验在ABSL-4实验室、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BSL-3实验室、灭活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室。,预防控制措
5、施,五,(一)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各省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监测,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的人员信息,参照埃博拉出血热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方案(附件1)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追踪、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离开疫区满21天。,预防控制措施,五,(二)密切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指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确诊或者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的人员,如共同居住、照顾病人和未按规定严格采取防护措施进行诊治、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等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触之日起至21
6、天结束。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密切接触者出现急性发热、乏力、咽痛、头痛、关节或肌肉痛、呕吐、腹泻、出血症状等,按规定送定点医院治疗,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具体参见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附件2)。,预防控制措施,五,(三)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留观或疑似病例后,应当将病例转运至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转运工作参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3号)要求执行。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定点医院和疾控机构开展留观和疑似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标本检测工作,定点医院负责病例的隔离治疗管理和标本采集工作。采集标本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标
7、本应当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材料之中,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各地要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负责病例的判定工作。根据病例的病程变化、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及时作出诊断或排除。,预防控制措施,五,(三)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对于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均要采取严格的隔离管理措施,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埃博拉
8、出血热诊疗方案和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要求,加强个人防护,注意手卫生。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品应当按照医疗废物处置,患者诊疗与护理应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均按医疗废物处置。必须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有关规定消毒处理。按照规定做好标本采集、运送、检测,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暂时贮存和集中处置。病人死亡后,应当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立即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火化。需做尸体解剖时,应当按照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和关于做好埃博拉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52号)等生物安全相关规定执行。,预
9、防控制措施,五,(四)流行病学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信息、诊断与转归等。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完成调查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一、调查目的,调查病例的暴露史和可能的感染来源;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二、调查对象,三、调查内容,四、组织与实施,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一)基本情况: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如:国
10、籍、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二)诊疗情况: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提供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三)可能感染来源: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史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暴露于病例、可疑动物等相关情况。(四)密切接触者判定:对病例发病后的人群接触情况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定义和判定标准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3号)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
11、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或者确诊病例报告后,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调查后,做好病例分析总结,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调查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预防控制措施,五,(五)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
12、通,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谢 谢!,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Jiu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病例定义,留观病例,流行病学史 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的发热(体温37.3)患者。,病例定义,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 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
13、、排泄物或尸体等;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不明原因猝死。,病例定义,确诊病例,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核酸检测阳性: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ELISA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分离到病毒: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患者血液等标本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结果阳性。若核酸检测 阴性,但病程不足72小时,应在达72小时后再次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