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其消息来源可靠度研究(1).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2291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2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其消息来源可靠度研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其消息来源可靠度研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其消息来源可靠度研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其消息来源可靠度研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其消息来源可靠度研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其消息来源可靠度研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其消息来源可靠度研究(1).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議題之風險認知與其消息來源可靠度之研究The perception of risks associated with food-related hazards and theperceived reliability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甘志展*Jr-Jan Gan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Tourism and HospitalityManagement Graduate School,National Kaohsiung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2、李明聰*Ming-Tsung Lee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Tourism and HospitalityManagement Graduate School,National Kaohsiung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摘要在各種黑心、危害消費者健康之食品充斥的現今社會,食品安全議題早已深受消費者注意,而資訊科技之發達使得消費者能由各種不同管道接收到多樣之食品安全議題訊息,讓消費者能對各種食品安全議題能有所認識與瞭解。本研究主要目的係為探究消費者對於各項食品安全議題的風險認知及對於各項食品安全議題之訊息

3、來源的信任度。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對基因改造食品與輻射線照射食品在認知方面不甚清楚;對黑心食品、農藥殘留與抗生素濫用等食品安全議題較為擔憂;而黑心食品、傳染疾病(狂牛症)及農藥殘留則是消費者認為較會對自身造成傷害的食品安全議題。消基會、環保團體、學術研究機構則為消費者較相信的食品安全議題訊息來源,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消息來源單位之專業程度與對消費者健康及食品安全的關心程度其可靠度有顯著影響。關鍵詞:風險認知、食品安全、信任度AbstractFood safe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recent years.Food-related risks such

4、 as BSE(Bovine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Avian flu,residues of pesticides,and FMD(Foot and Mouth Disease)that threatenconsumers health.Therefore,the topic of the food safety has already caught consumers attention deeply.Thisstudy aimed to explore,on the one hand,public perception of risks associated

5、 with different food-relatedhazards,and on the other hand,perception of reliability of various sourc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food-relatedrisks.The result of study shows,in the cognitive dimension,consumers were not very clear about the unsafe food,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d irradiated food;and

6、 consumers worried more about the food safety issue ofresidues of pesticides,the busing of antibiotic.In the personal risk dimension,consumers thought that the unsafefood,BSE,and food containing residues of pesticides were more probably injured their health.Furthermore,thefood-related information so

7、urces which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research institution,and consumerassociation were relatively believe for consumers.Finally,the results of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apperception of the amount of concern of agencies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citizen from possible risks associatedwith

8、food-related hazards and the perception of the knowledge held by these agencies about food risks were the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rust.Keywords:Risk perception,food safety,trust perception.壹、前言隨著時代的進步,消費方式及生活型態的改變,消費者對於食品的要求不再只是過去的量多價廉,對於食品的品質與安全性也日趨重視。近來社會上各種黑心、危害消費者健康之食品問題層出不窮,使得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之危

9、機意識高漲。而對於食品安全的注意除了消費者本身之警覺外,傳達該訊息之媒介亦扮演著重要角色,因多數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與否之判別標準即在於其平時自身經驗與其所接收到之相關訊息,所以訊息之正確性、可靠性與完整性不僅影響消費者對其信任度,亦是引導一般民眾決定和判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試圖針對高雄地區的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藉以了解消費者對於各項食品安全議題的風險認知與各項食品安全議題之訊息來源的信任度。研究中係將食品安全議題區分為基因改造食品、輻射線照射食品、農藥殘留、抗生素濫用、生長賀爾蒙殘留、防腐劑殘留、細菌污染、傳染疾病(狂牛症)、食品添加物、黑心食品共十項議題,而在風險認知方面則以消費者對各項食品

10、安全議題的認知程度、擔憂程度及可能危害消費者自身健康之嚴重程度等三大構面來加以測量;食品安全議題之訊息來源則針對各來源之專業程度、所提供資訊的透明完整程度、對消費者健康及食品安全的關心程度等構面來測量消費者對於各訊息提供者的信任度。貳、文獻探討一、食品安全議題近來國內有關食品安全議題在各種管道如媒體、公家機關、專業機構等揭露之下相繼浮現。狂牛症1,、禽流感、口蹄疫、孔雀石綠、戴奧辛和生長激素殘留等各種可能危害人體健康之疫情、問題產品、食品原物料,均造成消費者人心惶惶。Rhr 等(2005)指出食品安全與品質在近十年來已日趨重要且受到消費者之重視而成為熱門話題。多數工業化國家之消費者也變得越來越

11、關心與消費者飲食有關的健康問題(Smed&Jensen,2005)。Smith 和 Riethmuller(1999)針對日本及澳洲消費者加以研究並發現,消費者對於食品品質的擔心包括下列幾點:細菌污染、化學物質殘留、輻射性食品、抗生素的使用。由此可知,食品安全議題早已席捲全球並受到產官學界及社會大眾的注意與重視。再者由於社會型態轉變、所得增加和國人的生活水準提升。因此,食品消費也由對量的需求,轉變成對質的要求(吳佳靜,2000)。食品安全所產生之問題不僅對消費者個體產生危害,更可能對社會整體產生重大影響,由於食品在生產、處理、零售和最終提供消費者服務的過程中,食品材料在每個階段均可能遭受污染,

12、此現象讓消費者處於食品所產生疾病的高度威脅中,讓個人與社會負擔更多的額外成本,進而更對食品製造業者和餐飲業者造成衝擊,導致經濟生產力的下降。因此公、私部門如政府、食品製造商等應對於食品安全之檢驗更加重視,並提高消費者對於該方面資訊之接收,藉以重拾消費者之信心(Bolton et al.,2005)。二、風險認知與信任關係,風險與信任兩者之關係長久以來一直被學界所探討,舉凡在各領域如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均對此兩者之概念、相關性及因果關係加以定義解釋,但兩者之間的關係卻還是模糊不清(Das&Teng,2004),研究結果亦呈現兩極化,有學者指出信任與風險之間並無明顯相關之關係(Eckela&

13、Wilsonb,2004),或是在特定條件下如個人本身若擁有充分的專業知識,便不須依賴管理當局所提供的訊息,其信賴與風險認知之間則無相關(Siegrist et al.,2000);另有學者則認為風險與信任是相關聯的概念。信任可以被定義為正向的預期,意指在風險狀態中願意去相信他人的行為動機是對自身有益、無害的(Alaszewski,2003)。或是將風險視為人際信任的核心(Golembiewski Boon&Holmes,1985),而,McLain 和 Hackman(1999)更將風險與信任似為一體的兩面。以下本文將對風險認知與信任做概念上之定義。,(一)風險認知,風險依據字義之解釋,係指

14、事物具不確定性,其結果可能對人造成影響(陳碧珍,1996)。Gratt(1987)定義風險為事件發生的機率與事件發生後果的乘積。而風險認知則是個體之主觀感受所產生,是個人對於不同的環境,依個人不同的心理因素,所呈現的主觀意見(劉錦添,1992);進一步探討認為風險認知是社會大眾對具機率性而被轉化為記號或符號的負面結果所作的判斷,其受到個人屬性、過去經驗、資訊、資訊處理能力、事件本身的嚴重性、自願性與控制能力等影響(曾明遜,1994),因此,風險認知是一種社會性建構,個體依據不確定性及模糊的資訊來做推論與結論。,(二)信任,過去文獻提出許多關於信任之概念化及操作化定義,由於信任的定義在各領域中都

15、曾被探討過,且當研究領域或對象不同時,各學者對於信任的定義亦有些許不同,因此根據各個定義可加以區分為三大種類(林昇毅,2003):,1.信任為人格特質的一種,或是在特別情況下的反應。Garbarino 和 Johnson(1999)認為信任是對交換的夥伴之間或某種關係之間信賴的表現。早期概念中提出信任是指對於他人或團體的話語、承諾、口頭或文字的陳述能夠信賴的期望。Zucker(1986)則認為信任的形成是取決於個人或群體的特質。2.信任若以個人衡量行為具有風險性的觀點來看,則被定義為一種接受交易的過程中可能具有傷害性的意願。Mayer 等(1995)認為信任會發生在高度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對互

16、動的雙方缺乏了解或缺乏資訊等狀況中。Matthews 和 Shimoff(1979)形容信任的反應就是相信自己有可能因為另一方的行為而受到損失。而 Mayer 等(1995)對信任的定義為一方願意受他方行動的傷害,其基礎是建立在期待他方會執行對受託者重要的特殊行動,而無須監督或控制他方之行動。由此定義可知,信任是一種承擔風險的意願。,3.信任是一種傾向或信念。Rousseau 等(1998)指出信任是一個心理上的狀態,願意去相信且樂觀的預期別人的意圖或行為,或者認為另一方是友善的、合作的、誠實的,並且會做出對另一方有利的行為(Driscoll,1978)。,而 Bell 等(2002)指出信任

17、發展或形成之條件需包含以下三項:,1.信任乃彼此之間具有關聯性的,亦即個人和組織之間必須產生互動才能發展信任。因此,信任發展,乃基於個人與他人直接的體驗。,2.雙方必須有依賴另一方並承受風險的意願。最初信任並非建立在與他人之體驗或瞭解,而是建立在,個人傾向信任與否或者制度上的引導。,3.信任取決於情境因素。即使信任程度與信任傾向可能不變,情境因素可能是決定信任結果的重要因,素。如在關係中權力之平衡與否、認知的風險與可替代性。,(三)信任與風險認知間之相關性,2,資訊來源所公佈相關食品,安全資訊之透明完整程度,之專業程度,資訊來源對消費者健康及,食品安全之關心程度,全應負責之程度,的安全認知程度

18、,獲得管道,信任對於風險認知到底扮演何種角色?當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沒有一個精細瞭解或缺乏興趣時,無法直接地評估不同食品所帶來的風險。因此,消費者信任政府或專業機構所提供之訊息,如此當對某一風險作評估時,消費者的風險知覺也會降低,此可證明信任是影響風險知覺的因素之。而信任與不信任的因素,可區分為三類(林俐婷,2003):1.未知的效果:一般消費者認為專家的知識是有限的,且專家可能會犯錯及高估自己的知識及處理能力,因而認為各食品安全議題在未來可能有潛在性的影響,只是尚未發生與發現,故信任的程度會受到影響。2.訊息的來源:一般消費者可以從不同的媒體、機構、部門等相關管道,獲取食品安全相關議題之訊息。

19、但若某些訊息來源的管道在一般民眾的心中欠缺公信力,就會影響其對訊息的信任程度。而對訊息來源的不信任,便可能會高估對食品安全的風險知覺。3.專業知識:當一般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缺乏專業的知識時,便無法直接評估其風險。因此必須依賴專家提供的訊息,且信任會引導一般消費者之決定和判斷。而信任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減少一般民眾在面對各項食品安全議題時的複雜性。換言之,信任可以代替專業知識來做合理的決策。因為一般民眾在做決策時,會選擇其認為值得信賴的專家並相信專家的意見。換言之,若消費者信賴專家所提供的訊息,其風險知覺可能較低;反之,則風險知覺將較高。由此看來,信任與不信任專家所提供的訊息,會影響到風險知覺的高

20、低。消費者依據其所信任之訊息制定決策時,主要是基於以下四個信念(Mishra,1996):1.認為對方有能力(competent);2.認為對方坦誠(open);3.認為對方能付出關懷(concerned);4.認為對方可靠(reliable)。因此,若消費者對於所接收到的訊息採取信任之態度,其便將自身置於較為劣勢之地位。而訊息之傳遞與接受也並非全然無問題產生,對於一般民眾而言,訊息的來源包括:自我收集取得(報章雜誌、經驗等)、親朋好友的告知、專家學者或環保公益團體的告知與大眾媒體(電視、廣播等)。此些訊息來源在風險訊息溝通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對於一般消費者的風險認知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其可藉

21、由語言、聲音、文字、圖片及顏色等特色,讓一般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訊息有深刻印象和記憶。訊息的來源可能會產生某些問題,包括:1.傳播者缺乏溝通技巧;2.對同樣的風險問題,採用不同的評估標準,以致於產生爭議性的研究結果及資訊;3.對相同的科學數據產生不同的詮釋,以致於造成爭議;4.無法了解消費者的興趣,疑慮及價值;5.使用官僚的、專業的、科技性的術語與消費者作溝通;6.無法對消費者解釋或說明食品安全議題所造成的風險或災害;7.缺乏信譽,在管理時無法取信於消費者(黃懿慧,1994)。相對的,一般消費者在接受訊息時,亦有可能會發生問題,包括:1.會高估或戲劇化訊息;2.習慣以現存法則來接受或記憶訊息;

22、3.誇大訊息;4.對不感興趣的議題不會主動關心或收集訊息。在關心食品安全議題方面,消費者大多依靠食品製造商、科學家或者媒體所發佈之產品訊息。研究發現歐洲消費者認為若訊息由消費者自身、環保團體、營養學家或醫生所提供,則可信度較政府、食品生產者或媒體高(Rhr et al,2005)。Bolton 等(2005)將消費者依風險認知程度區分為高度知覺、關心及漫不經心三大類別,其中在食品安全認知項目裡,以漫不經心此類別的消費者處於較高的風險之中,因此將各消費者之風險認知程度進行區別是一項重要的步驟,相關單位與團體可根據其認知程度高低,分別給予不同食品安全議題訊息,藉此幫助消費者了解各食品安全議題的屬性

23、、特點,避免低估該食品安全議題之威脅性(Frewer et al,1994)。參、研究方法、研究架構本研究中與食品相關危害的風險認知方面以消費者對各項食品安全議題的認知程度、擔憂程度及可能危害消費者自身健康之嚴重程度等三部分加以評量,並探索三者之間的相關性;食品安全議題之資訊來源的可靠度認知部分,包含針對各資訊來源之信任度、專業程度、所提供資訊的透明完整程度、對消費者健康及食品安全的關心程度等四個部分進行評量,並探索其四者之間的相關性,同時利用對食品安,全相關資訊來源公布資訊的透明,資訊來源之信任度,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議題之擔憂,完整程度、專業程度和對消費者健 程度康及食品安全之關心程度等三 消

24、費者對食品安全議題之認知者,預測消費者對資訊來源的信任 程度資訊來源對食品安全議題度。並同時蒐集消費者社經背景、消費者認為食品安全議題對自食品安全資訊的獲得管道、對各類 身造成危害之程度食品之安全認知與各相關單位對食品安全應負責之程度加以敘各單位對食品安 消費者對各類食品 食品安全資訊的述。各種變相間相互之關係如右圖 社經背景所示。二、研究對象3,本研究以高雄市各大量販店、生鮮超市及傳統市場為研究地點,設定以前往各大量販店、生鮮超市,及傳統市場購物之消費者為研究調查對象。三、抽樣方法,本研究以便利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發放地點在各大量販店、生鮮超市及傳統市場之出入口,抽樣對象鎖定前往購物之消費

25、者。共發放 445 份,回收 419 份,回收問卷有效率 94.2%,問卷發放日期為2005 年 9 月份期間。四、問卷設計,(一)消費者對各項食品安全議題之風險認知,本研究對於消費者食品安全議題之風險認知的評量分為消費者對各項食品安全議題之認知程度、消費者對各項食品安全議題之擔心程度和消費者認為食品安全議題對自身造成危害的程度等三部分。本研究探索的各項食品安全議題是依據 Rosati 和 Saba(2004)研究報告,並加以增修獲得之食品安全議題區分為基因改造食品、輻射線照射食品、農藥殘留食品、細菌污染食品、狂牛症、食品添加物、黑心食品等七項。問卷設計採用五點 Likert 量表方式評量,選

26、項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依序給予 1 到 5 分數值代表,受訪者在此量表得分愈高,表示對該項議題認知、擔心與危害程度愈高;反之則否。,(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議題資訊來源之可靠度認知,本研究以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議題消息來源之可靠度認知的評量,分為食品安全議題之資訊來源的信任度、各種資訊來源所提供食品安全議題的專業程度、各種資訊來源對於公布食品安全議題資訊之透明完整程度和各種資訊來源對於食品安全對消費者造成健康危害的關心程度等四項進行評量。本研究所探索的資訊來源參考 Rosati 和 Saba(2004)研究報告,並加以增修將其資訊來源區分為環保團體、報章雜誌、消基會、衛生署、農委會、學術研

27、究機構、農漁會、農產運銷公司、食品製造商等九種。此部分問卷設計採用五點 Likert 量表方式評量,選項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依序給予 1 到 5 分數值代表,受訪者在此量表得分愈高,表示受訪者認為該資訊來源提供食品安全議題的信任度、專業程度、透明完整程度和關心程度愈高;反之則否。,(三)社經背景,為瞭解受訪消費者的社會經濟背景資料分佈情況,此部分問卷設計分別詢問性別、婚姻狀況、職業問答形式之數值類型是類別尺度;年齡、教育程度、個人平均月收入、家庭月收入,問答形式之數值類型則為順序尺度。,(四)食品安全資訊獲得管道,本研究探討食品安全資訊獲得管道分為電視、報章雜誌、廣播電台、網路、朋友與

28、親戚等五種,回答形式採用順序尺度,分別讓受訪者勾選經常、有時、很少和無等四級選項,藉以測量受訪消費者從該管道接收食品安全資訊之頻率高低。,(五)對各類食品之安全認知程度,此部分問題參考 Rosati 和 Saba(2004)研究報告,並加以增修將各類食品區分為家畜類肉品、魚類、家禽類肉品、蔬菜類、水果類、奶製品、五穀根莖類、罐頭製品與蛋製品共計九大類食品,此部分問卷設計採用五點 Likert 量表方式評量,選項從非常不安全到非常安全,分別詢問受訪者針對前述九大類食品的安全性認知程度。,(六)各單位對食品安全應負責之程度,為瞭解受訪消費者對於各單位對食品安全應負責之程度,此部分問卷設計依據 Ro

29、sati 和 Saba(2004)的研究報告,並加以增修獲得以衛生署、農委會、消基會、食品製造商、食品零售商、學術單位、消保官、農夫、消費者等共計九種不同類型單位,受訪者填寫答案選項依序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非常同意,設計的問答形式之數值型態是順序尺度。五、統計分析方法(一)敘述性統計,針對受訪者的社經背景資料、食品安全資訊獲得管道、對各類食品之安全認知與各單位對食品安全,應負責之程度以敘述性統計呈現百分比資料,以瞭解受訪者對前述四項資料的分佈情況。,(二)推論性統計,1.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本研究分別對於風險認知中危害程度與認知程度配對組合與資訊可靠度中專

30、業程度與關心程度配對組合進行因素分析,抽取出共同之基本因素,主要的目的在於將多個變項依其相關的程度,縮減成幾類主要的因素,以簡化變項之間的複雜性,希望建構對原變項的最大可能解釋量。,2.多元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4,多元迴歸分析是簡單迴歸分析的一種延伸應用,用以瞭解一組預測變項和一個效標變項的線性關係與每個預測變項的預測能力,本研究以食品安全議題資訊來源之專業程度、所提供資訊的透明完整程度、對消費者健康及食品安全的關心程度等三項變數預測消費者對於各種資訊來源的信任度。3.Spearman 等級相關分析(Spearman Correlation A

31、nalysis)Spearman 相關分析係指當兩變數皆是順序尺度時所用之相關分析。本研究對各類食品安全議題之風險認知程度、擔心程度與對自身健康造成得危害程度進行相關性分析。同時亦針對資訊來源的可靠度認知中信任度、專業程度、透明完整程度和關心程度進行相關分析,藉以探究其各項目間之相關性。肆、結果與討論、受訪者社經背景資料在受訪者性別方面比方面,性佔 64.5%居多,推論此現象之產生係可能家中之採購者主要為性。而年齡層分佈則為 2130 歲之人數為最多,佔 57.3%;其次為 3140 歲,佔 18.1%。在教育程度方面以大學學歷者為最多,佔 50.1%;次為專科程度,佔 20.3%;再者為高中

32、職,佔 17.9%。婚姻狀況以未婚者之比率較高,佔 78.4%。職業以學生之比率為最高,佔 32.1%;其次為服務業,佔 19.8%。在個人平均月收入以 20,00130,000 元的比為最高,佔 26.7%;30,00140,000 元居次,佔 23.6%。家庭平均月收入項目裡則以 20,00140,000 元與 40,00160,000 元兩者最高比相同,均為 22.4%;其次為60,00180,000 元,佔 21.2%。二、食品安全議題風險認知與訊息來源信任度分析表 1 各項食品安全議題之風險認知平均值統計,項,目,認知程度,擔憂程度 自身危害程度,基因改造食品輻射線照射食品農藥殘留抗

33、生素濫用生長賀爾蒙殘留防腐劑殘留細菌汙染傳染疾病(狂牛症)食品添加物黑心食品,2.942.753.903.663.133.753.633.603.773.81,3.523.944.224.183.964.104.034.123.914.47,3.484.004.204.163.934.114.054.223.874.48,表 2 消費者對各種類食品之安全認知,項 目,平均值,百非常不安全 不安全,分,普通,比,安全,%,非常安全,牛、羊、豬肉類(家畜)2.62,8.8,32.7,47.3,10.0,1.2,魚類,2.75,7.7,27.8,48.6,13.9,2.2,雞、鴨、鵝肉類(家禽)2.

34、61,9.3,32.9,45.8,11.0,1.0,蔬菜類水果類奶製品五穀根莖類罐頭製品蛋製品,3.013.163.093.302.473.01,2.92.42.91.712.63.1,21.115.513.79.137.215.3,51.850.856.551.241.861.1,20.926.525.033.37.418.4,3.44.81.94.81.02.1,為評量消費者對於各項食品安全議題之風險認知,本研究分別針對食品安全議題之認知程度、擔憂程度及對自身危害程度加以評量,結果顯示(表 1)在對於各項食品安全議題的認知裡,受訪者對於基因改造食品與輻射線照射食品的認知程度相對較低,此可能

35、肇因於國內對此兩項食品安全議題之研究尚未普及與該議題尚未對消費者造成直接和明顯之危害,以致於各訊息來源管道未對該議題加以報導與重視,使得受訪者對於該議題認知程度、擔憂程度與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程度較低;消費者對於農藥殘留的認知程度則最高,推論農藥殘留為國人較為熟知之一項食品安全議題,因此受訪者對該項議題較有概念,因此對其各項風險認知程度最高。而在擔憂程度與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程度裡,均以黑心食品為最高;基因改造食品為最低。對於黑心食品擔心程度可能來自於最近幾年黑心食品氾濫流入市面有關,且黑心食品對於人體的健康影響很大,如甲醇製成假酒、黃魚添加皂黃、使用病死豬肉製成肉丸、利用色素與香料製成的偽醬油等,降

36、低成本、增長保存期限或提升外觀吸引力,黑心食品非法添加許多化學成分,一般消費者不是食品專家便無法察覺出來,且化學成分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使得消費者的權益及健康安全飽受威脅(黃儀蓁和李明聰,2005),也因此在消費者受到各種資訊來源的影響後,進而對黑心食品的擔憂5,程度與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程度兩項之數值均為最高。在消費者對各種類食品之安全認知態度中發現(表 2),受訪者認為罐頭製品不安全之比率較高,對於家畜類、家禽類與魚類等亦認為較不安全。五穀根莖類則是被受訪者認為較安全之食品項目。對於受訪者罐頭製品不安全的程度最高,推論其可能原因為消費者對於罐頭製品為加工品,非新鮮農產品,且罐頭製品可能添加食品

37、添加物加強保存效果,因此消費者認為其不安全之程度為最高。對家畜類、家禽類與魚類等認為較不安全之結果,推論其可能肇因於近來各項食品安全議題如狂牛症、禽流感、口蹄疫與孔雀石綠等事件影響,而此些疫情均可能經由消費者食用後而感染疾病或危害自身健康,如消費者若食用感染狂牛症之病牛的腦、肉或內臟,便可能遭受感染;若食用感染口蹄疫之病死豬肉或接觸污染的畜產品,病毒可能透過受傷的皮膚和口腔黏膜侵入人體;而孔雀石綠原係漁民在防治魚類感染真菌時使用,也有運輸商用作消毒,以延長魚類在長途販運中的存活時間。但由於廣泛濫用,若消費者食用之魚肉含過量藥劑便會致癌,更可能令人體基因發生突變,甚至影響生殖能力。而以上危害消費

38、者健康之相關食品安全議題的發生均使得受訪者對於相關之食品風險意識較高。表 3 食品安全議題之資訊來源管道,項 目,百經常,分有時,比很少,%,無,電視報章雜誌廣播電台網路朋友或親戚,68.930.511.136.325.7,25.851.029.939.445.8,4.816.340.016.824.8,0.52.219.07.53.7,消費者接收有關食品安全議題之管道(表 3),以從電視媒體上接收到的頻率為最高,推論其原因為電視是普及的大眾媒體,且在台灣家庭的使用率非常高,除較其他訊息來源管道方便外,近幾年頻道數增加更讓消費者有充分的選擇,因此電視為最主要資訊來源之管道。其次為報章雜誌。相對

39、上,受訪者較少從廣播電台中接收到食品安全相關議題的資訊。值得探討的是消費者經由網路接收之比率亦高,顯示網路在台灣的消費者使用頻率上已有一定的程度。由此可知電視與報章雜誌由於其便利性與及時性,成為消費者接受各項食品安全相關議題的最主要傳播管道,也因此其所報導訊息之正確性與完整性應更嚴格審查與過濾,避免給予民眾錯誤之觀念,並應扮演教育消費者與保護消費者之重要角色。表 4 消費者認為各單位應對食品安全負責之分析,項 目,非常不同意,百,不同意,分,普通,比,同意,%,非常同意,衛生署農委會消基會食品製造商食品零售商學術單位消保官農夫消費者,0.70.72.61.42.41.71.41.47.2,2.

40、12.63.84.14.87.75.06.512.8,8.610.621.04.319.447.528.323.632.5,39.445.641.322.032.131.337.636.529.9,49.240.531.368.241.211.827.632.017.6,消費者認為各單位應對食品安全負責的統計發現(表 4),食品製造商最應對食品安全負起責任,其次則是衛生署。而受訪者則認為自身較不用為食品安全加以負責與把關。此結果與 Rosati 和 Saba(2004)之研究結果相同,消費者均認為食品製造商最應對食品安全加以負責,次為政府機構。由於食品製造商為市場上所有銷售食品之上游廠商,其在

41、食品製造過程中便可主動對各項食品原物料加以檢視過濾,但有些不肖業者為降低成本與提高產品獲利,因而忽視消費者健康,將各種可能損害人體健康之原物料加工製成食品,而政府機構則只能較消極的制定法規與被動監督來對食品安全加以把關。也因此多數之消費者認為食品製造商最應對食品安全負起企業責任。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議題資訊來源的可靠度分析顯示(表 5),受訪者認為學術研究機構之專業度較高;而資訊完整度中則認為消基會所公佈的資料較為完整;對消費者的關心程度則以環保團體與消基會兩者較高;信任度方面,受訪者較為相信消基會,次為環保團體,再者為學術研究機構。而在此四個認知項目裡均以食品製造商為最低。消基會在訊息來源的可靠

42、度廣受消費者的認同,其為一非營利性質之民間財團法人,成立之目的主要為推廣消費者教育、增進消費者地位與保障消費者權益。而其透過報紙、廣播、電視、座談與研討會等形式進行消費教育宣導,也因此建立起其立場公正、客觀與具有公信力的地位。由於其立場係以消費者為出發點也因此在專業度、資訊完整度、對消費者之關心度與可信度等各方6,面均獲得消費者較高之認同。表 5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議題資訊來源的可靠度分析,項 目,專業度,資訊完整度 對消費者關心程度 資訊可信度,環保團體報章雜誌消基會衛生署農委會學術研究機構農漁會農產運銷公司食品製造商,3.472.883.633.683.543.763.212.902.85,

43、3.172.963.263.132.993.222.782.582.42,3.723.363.723.443.293.463.062.782.59,3.543.033.673.473.313.523.002.752.48,三、食品安全的風險認知與資訊來源可靠度之相關分析表 6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風險認知項目之相關分析,相關係數基因改造食品輻射線照射食品農藥殘留抗生素濫用生長賀爾蒙殘留防腐劑殘留細菌汙染傳染疾病(狂牛症)食品添加物黑心食品,認知與擔憂0.0730.2230.3700.3730.3630.2220.2870.2420.2190.278,擔憂與危害0.6470.6160.6650.63

44、10.6320.6140.6160.5750.6400.623,危害與認知0.0580.2370.3470.3550.3210.2770.2670.2740.1960.242,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表 7 食品安全資訊來源可靠度項目之相關分析相關係數 專業與完整 完整與關心 專業與關心 信任與關心 信任與專業 信任與完整,環保團體報章雜誌消基會衛生署農委會學術研究機構農漁會農產運銷公司食品製造商,0.4610.4300.5150.5390.4440.4010.3650.4590.451,0.4120.3660.5170.469

45、0.4260.4240.4700.5330.536,0.3800.3250.4470.4220.4060.3470.4240.5020.487,0.5050.4010.5620.5390.5160.4950.4960.5930.602,0.4890.4910.4830.4830.4480.5820.3570.4510.395,0.5000.3810.5560.5680.5320.5290.4370.4860.533,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相關分析係用來分析各變項間之相關程度,對食品安全風險認知中各項目交叉進行 Spearman

46、相關分析(表 6),結果顯示在擔憂程度與自身危害程度兩項目有高度之相關性,此代表兩變項之相互影響程度較高。其中以基因改造食品與農藥殘留兩項相關性數值較高。相較於認知與擔憂、擔憂與危害兩組相關性分析,危害與認知兩者間之相關性則較低。而此在統計上代表兩者可能各為兩不同之構面項目。而在訊息來源可靠度各項目的 Spearman 交叉相關分析(表 7),所有項目均為正相關且達到顯著水準,大部分之相關性數值均落在 0.40.5 之間,其中以關心與信任的相關性較高,此意味當消費者覺得該資訊來源單位對其愈關心時,則消費者對該單位之信任度便會提高。四、食品安全的風險認知與訊息來源可靠度因素分析在上述食品安全風險

47、認知(表 6)與資訊來源可靠度項目(表 7)兩者相關分析結果中得知認知程度與危害程度以及專業與關心之相關性較低,為了確認認知程度與危害程度和專業與關心是否各為兩項不同之因素項目與了解其分佈情形,本研究分別對於風險認知與訊息可靠度進行因素分析,並以分佈圖形表示之。本研究探討消費者風險認知與資訊可靠度,採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抽取因素,利用最大變法(Varimax)進行因素軸旋轉,並以 Bartletts 球型考驗與 KMO 適性抽樣檢定進行因素分析,其中 Bartletts 球型考驗結果分別皆達到顯著,且 KMO 係數值分別為 0.809 和

48、 0.808,顯示認知程7,Dimension2,0.618,度欲危害程度問項與訊息來源專業度與關心消費者之問項具有好的抽樣適度。認知程度與危害程度因素分析後(表 8)問項被簡化為兩個因素,總解釋變量為 56.4%,獲得的因素依序將其命名為認知程度與危害程度兩項。分析結果顯示於消費者對於認知程度與危害程度的因素負荷量數值均在 0.4 以上。因素是呈現消費者對於各項食品安全議題的認知程度,其解釋變量為 29.4%。因素二為消費者認為各項食品安全議題可能會對自身造成傷害的程度,其解釋變量為 27.0%。圖型分布(圖 1)顯示出基因改造食品在認知程度(Dimension 1)與危害程度(Dimens

49、ion 2)中均與其他議題有明顯之區隔。而在認知程度中,可看出傳染疾病、農藥殘留、食品添加物及細菌汙染形成一集群,此意謂消費者在風險認知中可能對於此四項議題的認知與其他議題較為不同。同理可應用於危害程度中所形成之集群。同時發現基因改造食品之相關性較低且與其他食品安全相關議題之差距較大。表 8 食品安全危害程度與認知程度因素分析,項,目,因素負荷量認知程度 危害程度,傳染疾病認知程度農藥殘留認知程度因素一 食品添加物認知程度細菌污染認知程度基因改造食品認知程度細菌污染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的程度傳染疾病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的程度因素二 農藥殘留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的程度食品添加物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的程度,0.8

50、110.8090.8060.8050.4660.1150.0630.1350.257,0.1330.1290.0750.154-0.0270.8060.7460.7260.722,基因改造食品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的程度-0.098,信度解釋變量(%)累積解釋變量(%)添加物細菌污染基因改造,農藥殘留傳染疾病,0.80529.429.4,0.78227.056.4,Dimension 1圖 1 認知程度與危害程度因素分佈圖對於資訊可靠度中專業與關心之因素分析(表 9),問項被簡化為兩項因素,獲得的因素依序將其命名為關心程度和專業程度兩項,總解釋變量為 61.98%。分析結果顯示於消費者對於關心程度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