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XX区XX镇XX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XX市国土资源局XX区分局负 责 人: 编 制 日 期:二0一一年四月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项目建设背景21.2 项目建设目的31.3 规划任务41.4 项目规划依据41.4.1 国家法律法规41.4.2国土资源部和XX省国土资源厅行政规章及文件51.4.3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51.4.4 相关基础资料62 项目区概况62.1 XX市XX区概况62.1.1地理位置62.1.2地形地貌72.1.3 土壤72.1.4 气候72.1.5 河流、水系72.1.6 森林植被82.2 项目区概况82.2.1 位置与范围82.2.2
2、地形地貌92.2.3 气候92.2.4水文地质92.2.5 土壤与植被102.2.6 自然灾害102.2.7社会经济条件112.3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12.4 土地利用现状122.4.1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122.4.2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42.5 土地适宜性分析142.6 水资源平衡分析152.6.1项目区现有可利用灌溉水源152.6.2农作物灌溉制度及需水量152.6.3水量平衡计算192.7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93 规划原则与目标213.1 原则213.2 指导思想213.3 目标224 规划方案234.1 规划标准234.1.1 土地平整234.1.2 农田水利234.1.3 田
3、间道路234.2 土地利用规划布局244.3 工程总体布局254.3.1 土地平整工程布局264.3.2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264.3.3 田间道路工程布局275 工程设计275.1 设计任务和依据275.1.1 设计任务275.1.2 设计依据275.2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85.2.1格田整理、水田整理285.2.2旱地整理、坡改梯整理、荒草地整理295.3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315.3.1整治灌溉渠道设计315.3.2整治排水沟设计325.3.3蓄水池设计345.3.4山平塘设计355.3.5建(构)筑物设计355.4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355.5土地平整工程设计365.6工程量汇总365.6.
4、1土地平整工程量365.6.2农田水利工程量375.6.3田间道路工程量396 施工组织设计406.1 施工条件分析406.1.1 自然条件406.1.2 社会经济条件406.2 施工布置406.2.1 施工道路406.2.2 施工供电416.2.3 混凝土生产系统416.2.4 施工及生活用水416.2.5 钢筋加工、木材加工416.2.6 仓库和堆料场416.3 主要施工方法426.3.1 施工测量426.3.2 土石方工程施工436.4 施工计划447 投资预算457.1 编制依据457.2 编制原则467.3 人工预算单价及主要材料预算单价计算依据467.3.1 人工预算单价467.3
5、.2 主要材料预算单价467.3.3 定额、费用计算标准和依据477.3.4 工程施工费477.3.5 设备购置费497.3.6其它费用497.3.7 不可预见费507.4 投资结构507.5 分年度投资528 土地权属调整538.1 土地权属调整范围538.2 土地权属现状538.3 权属调整的原则538.4 权属调整的依据548.5 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549 项目实施措施559.1 项目组织机构559.2 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569.3 加强土地权属管理579.4 探索整理后土地的运营机制5710 效益分析5710.1 社会效益5710.2 生态和环境效益5910.3经济效益5910.3.
6、1新增耕地效益5910.3.2原有耕地质量提高后的净效益6210.3.3项目区总土地效益6210.4 环境影响评价6311 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方案6411.1管护责任主体6411.2 管护措施6411.3 经费筹措641 综合说明土地开发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土资发【 2005】29 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的通知要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基本农田整理,
7、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知还要求各地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国家掌控的专项资金除用于完成法定补充耕地任务和实施重大工程外,也应向基本农田整理倾斜。项目所在地XX市XX区位于XX省东北部,XX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西岸。东临嘉陵江,与蓬安县、高坪区隔江相望,北与南部县、西充县接壤,西、南与嘉陵区毗邻。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项目区位于XX市XX区XX镇指路碑村、金环井村、高家沟村、庞家庵村,区域内耕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资源丰富,以耕地为主,但田块零碎,田埂、坑塘、零星荒地散落其中,管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和林网等缺乏整理和配套
8、,机耕的面积比例偏小,致使农业生产发展不稳定,粮食亩产低,优势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与稳定。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为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XX市XX区政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为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产、 生活提供土地保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XX市XX区区委、区政府以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贯彻
9、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本县鼓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优惠政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决定对XX市XX区XX镇指路碑村、金环井村、高家沟村、庞家庵村的6511.91亩土地进行整理。受XX市国土资源局XX区分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 接受设计任务后我公司先后多次派设计人员深入项目区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现有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设施、排灌设施等进一步核实,最终确定了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工作。1.1 项目建设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
10、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需要,是XX市实现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是XX市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1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XX省“金土地”工程计划在2006年-2015年十年期间投入150.00亿元,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肥力、沟渠配套、改善农田道路等综合措施,对全省130个县1000万亩土地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整治。这项工程实施后,全省将新增耕地100万亩,建成600万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缓解我省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对改善我省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土地资源虽然丰富
12、,以耕地为主,但田块零碎,田埂、坑塘、零星荒地散落其中,管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和林网等缺乏整理和配套;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水无保证,土地生产效率低,因此对项目区土地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2 项目建设目的(1)通过合理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他工程等,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项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通过整理田面,使其易于耕种,修
13、筑田坎,并配套完善的排灌设施,减轻水土流失,使覆的客土不被雨水冲走,真正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3)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国家和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益。(4)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5)合理规划田块的大小,有利于土地的交换分合,为公平合理地调整权属打下基础,以保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6)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3 规划任务(1)制定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2)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3)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包括土地
14、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整理潜力分析;(4)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利用布局;(5)确定项目区主要工程布局与设计;(6)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7)制定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4 项目规划依据1.4.1 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2004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1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
15、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7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0号);1.4.2国土资源部和XX省国土资源厅行政规章及文件(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号);(3)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
16、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7)XX省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川国土资发2004164号);(8)XX省专项土地管理“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0750号)。(9)关于印发XX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753号);(10)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川财投200822号)。(11)关于印发XX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946)。1.4.3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
17、3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I6453.l1996);(6)XX省土地开发工程建设标准(试行);(7)XX省中部丘陵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土项目技术工作要点(试行);1.4.4 相关基础资料(1)XX市X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XX市XX区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XX市XX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4)XX省XX市XX区综合农业区划报告;(5)XX市XX区XX镇发展规划;(6)XX市XX区志;(7)XX市2011年2月份材料市场价格;(
18、8)项目区1:10000、1:2000地形图;(9)项目区1:10000、1:2000现状图;2 项目区概况2.1 XX市XX区概况 2.1.1地理位置XX市XX区位于XX省东北部,XX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西岸。介于东经106-10707,北纬3041-3051之间,南北长38.5公里,东西宽32公里,东临嘉陵江,与蓬安县、高坪区隔江相望;北与南部县、西充县接壤;西、南与嘉陵区毗邻。2.1.2地形地貌XX区地质构造属XX省褶带构造XX小区。出露层为侏罗系上、中统内陆湖相碎悄沉积岩,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遂宁组,上统蓬莱镇组地层。岩性为灰棕紫色、红棕紫色和棕紫色粘土岩,沙质粘土岩为主,内夹
19、厚薄不均的任意长石矿质沙岩。由于受地质构造、岩性、河流侵蚀的影响,XX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倾,略呈棱形,以方山丘陵地貌为主,兼有河谷阶地平坝。海拔在270-510米之间。境内地貌以风化剥蚀形成的丘陵地貌为主,兼有河谷平坝、浅丘宽谷、中丘中谷和深丘窄谷4种地貌类型。2.1.3 土壤XX区土地主要为红棕紫泥,北部有少量棕紫泥。沿江灰棕冲积土区分布于嘉陵江沿岸乡镇的新冲积平坝和一些较小的沙洲,地势平坦,集中成片,土层厚,土性肥;老冲积黄泥土区分布在嘉陵江沿岸二级台地上,这一土区为第四系冰水沉积物,黄色黏土夹卵,台地多呈中丘中谷地貌;北部高丘中谷棕紫泥土区以蓬莱镇棕紫泥母质为主,高丘中谷
20、地貌;南、北部红棕紫泥水土区以遂宁组红棕紫泥母质为主。2.1.4 气候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XX盆地底部共同的气候特性,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雾。气候温和,四季宜农。年平均日照时数1246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3558.72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7.4,地面年平均温度为19.5,年总积温6356,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021毫米。2.1.5 河流、水系XX区境内属嘉陵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嘉陵江顺境自东北向西南流过,流径44.7公里。水系较为发达,垂直嘉陵江,自东北向西南分布着渔溪、芦溪、潆溪和西河4条溪水河流。河流是境内最主要的地表水。地表径流的补给
21、主要靠降雨。径流时空分布与雨量的分布基本一致。境内河流多平平均径流深度265.9毫米。嘉陵江全长约1120公里,XX区段44.7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4.55平方米。流经XX区的西河、潆溪河、芦溪河、渔溪河均是嘉陵江的支流,4每次河流均在区境内汇入嘉陵江。2.1.6 森林植被XX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川中方山丘陵小区。森林植被各类较多,常见的乔木树种有柏木、马尾松、刺槐、杨树、榆树、小叶榕等24种;竹类以慈竹为主,其次有苦竹,斑竹、棕竹等;灌木有黄荆、马桑、夹竹桃、栎类等11种;经济林树种分属9个科23个种50余个品种,以柑橘、桃子、桑树为主;草本类植物有大芭茅、小芭茅、扁茅草、苦蒿、茜草等;
22、珍贵树种有苏铁、银杏、水杉、罗汉松、雪松等。现有森林植被全系人工栽植,成片分布的以柏木、马尾松、杨树林为主,其次是柏木刺槐,柏木、桤木混交林,柑橘纯林,散生分布以柏木为主,其次是桉树、千丈、香樟、红椿等,慈竹多分布在农舍周围形成林盘。树种分布明显受土壤特性制约,柏木、刺槐主要分布于紫色土区;意扬、桤木、栓树、枫杨主要分布于冲积土区;马尾松、桉树主要分布于黄壤土区。2.2 项目区概况2.2.1 位置与范围项目区所在地XX镇地处XX区东北部,东邻蓬安县群乐乡、正源镇,西南与灯台乡接壤,西邻XX镇,北与南部县回龙乡相邻,距XX城区47公里,幅员面积20.53平方公里。 项目区涉及XX镇指路碑村、金环
23、井村、高家沟村、庞家庵村4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93户,总人口4310人。东与新桥村、平桥村相望,南与檬子沟村相邻,西与XX村、郑家坝村相靠,北面与水观音村、郑家沟村相接。项目区位于东经1060754-1061012,北纬310218-310514之间;地块编号:指路碑村(1302248)、金环井村(1302249)、高家沟村(1302250)、庞家庵村(1302251)。2.2.2 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形为丘陵。2.2.3 气候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XX盆地底部共同的气候特性,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雾。气候温和,四季宜农。年平均日照时数1246小时,年均太
24、阳总辐射3558.72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7.4,地面年平均温度为19.5,年总积温6356,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021毫米。2.2.4水文地质由于受地质构造、岩性、河流侵蚀的影响,XX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倾,略呈棱形,以方山丘陵地貌为主,兼有河谷阶地平坝。海拔在270-510米之间。境内地貌以风化剥蚀形成的丘陵地貌为主,兼有河谷平坝、浅丘宽谷、中丘中谷和深丘窄谷4种地貌类型。XX区境内属嘉陵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嘉陵江顺境自东北向西南流过,流径44.7公里。水系较为发达,垂直嘉陵江,自东北向西南分布着渔溪、芦溪、潆溪和西河4条溪水河流。河流是境内最主要的地
25、表水。地表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雨。径流时空分布与雨量的分布基本一致。境内河流多平平均径流深度265.9毫米。嘉陵江全长约1120公里,XX区段44.7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4.55平方米。流经XX区的西河、潆溪河、芦溪河、渔溪河均是嘉陵江的支流,4每次河流均在区境内汇入嘉陵江。2.2.5 土壤与植被XX区土地主要为红棕紫泥,北部有少量棕紫泥。沿江灰棕冲积土区分布于嘉陵江沿岸乡镇的新冲积平坝和一些较小的沙洲,地势平坦,集中成片,土层厚,土性肥;老冲积黄泥土区分布在嘉陵江沿岸二级台地上,这一土区为第四系冰水沉积物,黄色黏土夹卵,台地多呈中丘中谷地貌;北部高丘中谷棕紫泥土区以蓬莱镇棕紫泥母质为主,高丘中
26、谷地貌;南、北部红棕紫泥水土区以遂宁组红棕紫泥母质为主。XX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川中方山丘陵小区。森林植被各类较多,常见的乔木树种有柏木、马尾松、刺槐、杨树、榆树、小叶榕等24种;竹类以慈竹为主,其次有苦竹,斑竹、棕竹等;灌木有黄荆、马桑、夹竹桃、栎类等11种;经济林树种分属9个科23个种50余个品种,以柑橘、桃子、桑树为主;草本类植物有大芭茅、小芭茅、扁茅草、苦蒿、茜草等;珍贵树种有苏铁、银杏、水杉、罗汉松、雪松等。2.2.6 自然灾害影响项目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高温、冰雹、洪涝等。干旱。项目区主要旱灾为秋、冬、春、夏伏旱,冬干因冬季气温低,作物生长缓慢,需水不多,对农业生产
27、影响小。春夏伏旱正是农作物需水时期,影响比较明显。春旱发生在三、四月,正值水稻播种移栽,小春作物孕穗、开花、结实,需水较多时期。高温。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7月-8月。2.2.7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情况XX镇地处XX区北部,三县交界,东连桂花水库与桂花乡隔水相望,西越太平山与龙桂乡、西充县接壤,南与辉景乡毗邻,北与南部县河坝镇交界,幅圆面积2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万余人。(2)经济发展水平XX镇是XX区的北大门,历来就是川北古道上一重要场镇。潆新路横贯而过,处于红色旅游线的必经路段,与南部、龙桂、桂花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再加上XX位于三县交界
28、处,是重要的贸易集散中心,更是省重点集镇,这些区位的优势为促进全镇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建成了中药材、食用菌、美国提子、大五星枇杷、薄壳核桃、黄金梨等种植基地,建成了生猪、山羊、獭兔、肉鸡、蛋鸡等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2.3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交通基础条件项目区内村村通公路,其它现有简易公路、机耕道、田间作业道等,但路网密度较小,路面质量差,路间无连接通,道路存在线形不合理、道路无垫层、无排水设施、破损率大等问题,需增加里程、裁弯取直、调整布局、增加垫层、完善排水设施、配套道路防护林带以便于农民生产、生活。(2)农田水利设施现有水利设施供水。项目区雨量充沛,
29、地表水文网密布,地势较低,地表水资源丰富,可以满足项目区大部分用水需要。项目区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分布也较为广泛,沟渠布置较为科学,通过长期的自流灌溉,基本上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但现有的排灌设施工程由于修建年代较早,出现老化、垮塌的现象,有些主灌渠道现状还为土沟,渗漏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整个项目区没有形成相应完整的体系,需要进行改造,提高其使用效率。(3)电力设施高低压线路纵横交错,电网建设齐备,能满足农业、乡镇企业和乡村居民用电。2.4 土地利用现状2.4.1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11年实测数据统计,项目区边界所围面积为9126.07亩,其中耕地面积为5191.11亩,占土地总面积
30、56.88%;园地面积2.1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2%;林地面积1627.0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83%;其它农用地1249.6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69%;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828.9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08%;未利用土地227.1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9%。其中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园地、其它农用地、荒草地,建设规模6511.91亩。项目区所涉及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参与整理地类和面积详见下表:XX市XX区XX镇指路碑村、金环井村、高家沟村、庞家庵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实测数据:2011年单位:亩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指路碑村金环井村高家沟村庞家庵村合计编号
31、地类名称编号地类名称编号地类名称权属面积整理面积权属面积整理面积权属面积整理面积权属面积整理面积权属面积整理面积1农用地合计1250.70 927.85 1665.25 1205.61 2779.08 2410.66 2374.90 1898.79 8069.93 6442.91 11耕地小计750.17 750.17 970.05 970.05 1935.80 1935.80 1535.09 1535.09 5191.11 5191.11 111灌溉水田200.25 200.25 227.50 227.50 550.76 550.76 435.38 435.38 1413.89 1413.8
32、9 114旱地549.92 549.92 742.55 742.55 1385.04 1385.04 1099.71 1099.71 3777.22 3777.22 12园地小计0.69 0.69 0.00 0.00 1.49 1.49 0.00 0.00 2.18 2.18 121果园0.69 0.69 0.00 0.00 1.49 1.49 0.00 0.00 2.18 2.18 13林地小计322.85 0.00 459.64 0.00 368.42 0.00 476.11 0.00 1627.02 0.00 131有林地322.85 0.00 459.64 0.00 368.42 0.
33、00 476.11 0.00 1627.02 0.00 14牧草地小计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41天然草地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5其他农用地小计176.99 176.99 235.56 235.56 473.37 473.37 363.70 363.70 1249.62 1249.62 153农村道路15.35 15.35 11.81 11.81 53.60 53.60 35.19 35.19 115.95 115.95 154坑塘水面4
34、.13 4.13 17.68 17.68 34.54 34.54 12.77 12.77 69.12 69.12 156农田水利用地15.44 15.44 0.00 0.00 12.70 12.70 1.68 1.68 29.82 29.82 157田坎142.07 142.07 206.07 206.07 372.53 372.53 314.06 314.06 1034.73 1034.73 2建设用地合计109.43 0.00 99.46 0.00 227.64 0.00 392.44 0.00 828.97 0.00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小计109.43 0.00 99.46 0.00
35、227.64 0.00 392.44 0.00 828.97 0.00 203农村居民点109.43 0.00 99.46 0.00 227.51 0.00 392.44 0.00 828.84 0.00 204独立工矿用地0.00 0.00 0.00 0.00 0.13 0.00 0.00 0.00 0.13 0.00 3未利用地合计0.00 0.00 0.00 0.00 64.19 0.00 162.98 69.00 227.17 69.00 31未利用土地小计0.00 0.00 0.00 0.00 64.19 0.00 162.98 69.00 227.17 69.00 311荒草地0.
36、00 0.00 0.00 0.00 64.19 0.00 162.98 69.00 227.17 69.00 合 计1360.13 927.85 1764.71 1205.61 3070.91 2410.66 2930.32 1967.79 9126.07 6511.91 备注:1、项目区所围面积9126.07亩,其中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荒草地,整理规模6511.91亩。 2、土地分类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3、该表数据由XX市国土资源局XX区分局确认。2.4.2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壤普查资料,以及农用地
37、分等定级成果,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限制因素:(1)土地资源总量较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多年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逐年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2)耕地后备资源贫乏,未利用地中田土坎面积较大。(3)现有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维护差,利用率不高。项目区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年代久远,缺乏有效的维护,急需整治改造。(4)田间道路缺乏整理和配套,路况较差,现状亟待改善。2.5 土地适宜性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通过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鉴定,评价土地对一定用途的适宜性程度和限制性程度。土地的适宜性是指一定土地类型对一定土地用途的合适水平,它可以按土地的
38、现状或按改良后的状况加以考虑。土地开发整理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对开发整理后的土地用于农用地的适宜水平进行评价,得出评价单元是适宜于作为耕地、园地还是林地及牧草地,称为综合性适宜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适宜于作为耕地、园地的评价单元进行单一作物的适宜性评价,得出适宜种植作物的种类、结构及布局,称为针对性适宜评价,从而指导开发整理后土地的高产、优质、高效利用。土地的综合性适宜评价和针对性适宜评价可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采用公式:P=iPi,P为总得分,i为第i个因素的权重,Pi为第i个因素的评价得分,i=1,因素的选择及因素权重的确定可采用特尔斐测定法。经过综合性适宜评价和针对性适宜评价,项目区开发后新
39、增的土地475.83亩适宜于作为耕地,其中255.49亩可作为水田,种植水稻,220.34亩可作为旱地,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2.6 水资源平衡分析2.6.1项目区现有可利用灌溉水源项目区内水资源包括:项目区幅员面积上的天然降雨径流资源,河流过境水,地下水资源。(1)地表水根据资料分析,项目区所在地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00毫米,项目区幅员面积为608.40公顷,年径流量为243.36万m3。降雨量除去农物直接吸收外,其余一部分可通过项目区修建蓄水工程储蓄起来供干旱期灌溉利用,另一部分降水通过排洪渠排入溪河。(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能力现有水利设施供水。项目区有坑塘水面69.1
40、2亩,以及遍布项目区的灌溉渠道,共计年可供水191.04万m3。 (3)地下水资源由于XX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普遍、交替循环强烈,动态随季节变化,属于地下水资源贫乏地区,加之又无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资料,故在计算水资源时可忽略不计。综上分析,项目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灌溉水源稍显不足。2.6.2农作物灌溉制度及需水量本项目的规划目标,是建成适宜耕作、能灌、能排、保水、保肥、保土、土壤厚、粘度适中、无地下水浸害的高产、稳产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5%。(1)农业种植结构根据项目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和海拔高度,当地作物按大春种植水稻、红苕,小春种植小麦、油菜等,可达一年两熟。项目区四大作物
41、主要生育阶段及其全生育期情况表作物种类插种时段抽穗扬花时段成熟时段全生育期天数水稻3月中旬3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下旬170210玉米3月6月6月下旬8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140170小麦10月中旬11月上旬3月下旬4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上旬190220红苕4月10月中旬11月中旬180210(2)农业灌溉保证率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在充分考虑灌区水土资源、种植结构、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75%。灌溉设计保证率地区类型缺水地区丰水地区作物种类以旱作物为主以水稻为主以旱作物为主以水稻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50757080708
42、07595(3)项目区农业需水量计算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油菜、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在进行作物需水量计算时,我们选取种植面积大、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红薯、蔬菜等作物,各作物种植结构参照项目区2010年统计数据。通过此次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项目区耕地面积达到5666.94亩,其中水田1669.38亩,旱地3997.56亩。规划作物种植结构如下(面积单位为亩):农作物种植结构统计表分类有效面积作物组成复种指数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红薯蔬菜水田1669.3880.00%20.00%50.00%0.00%0.00%30.00%180.00%旱地3997.56 0.00%
43、60.00%50.00%20.00%30.00%10.00%170.00%合计5666.941335.502732.412833.47799.511199.27900.57172.95%比例23.57%48.22%50.00%14.11%21.16%15.89%按照当地种植结构,水稻的种植面积A1=1335.50亩,小麦的种植面积A2=2732.41亩,油菜的种植面积A3=2833.47亩,玉米的种植面积A4=799.51亩,红薯的种植面积A5=1199.27亩,蔬菜的种植面积A6=900.57亩。 根据当地冬小麦、夏玉米和水稻蒸腾蒸发量(ET)试验资料,参照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和XX市水
44、资源区划报告对XX市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的预测和调查,项目区在设计灌溉保证率P=75%时,水稻需水量460 立方米/亩(690mm);小麦需水量80立方米/亩(120mm);玉米需水量80立方米/亩(120mm);油菜需水量70立方米/亩(105mm);红薯需水量60立方米/亩(90mm);蔬菜需水量40立方米/亩(60mm)。农业生产需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农业生产总需水量,立方米; 综合毛灌溉定额,立方米/亩; 灌溉面积,亩; a确定毛灌溉定额毛灌溉定额根据下式计算:式中:作物净灌溉定额,立方米/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下式计算:我国自流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面积(万亩)100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