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动态及检查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动态及检查要点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动态及检查要点表外业务知多少?表外业务有多少?表外业务查多少?表外业务怎么查?,2,一、表外业务知多少?,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包括担保类、承诺类两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没有对表外业务做出明确的定义,包括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衍生品交易、咨询管理和承购包销等四类。,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三方定义和范围,3,银监会,人民银行,巴塞尔委员会,一、表外业务知多少?,4,我们讨论、关注的表外业务是哪些?监管部门担忧、社会舆论热议的表外业务又是哪些?梳理这些,现场检查就有方向与
2、重点。,5,二、表外业务有多少?,(一)全国表外业务总体情况,6,二、表外业务有多少?,(一)上海地区表外业务总体情况,7,二、表外业务有多少?,(一)某地区表外业务趋势情况,8,二、表外业务有多少?,(二)主要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动态(公开信息),单位:亿元,9,二、表外业务有多少?,(二)主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动态,单位:亿元,10,二、表外业务有多少?,(二)主要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动态,11,二、表外业务有多少?除了“表外”的统计数据,表外的“表外”有多少?表外没有包括的有多少?理财、承诺、同业业务中的表外。,12,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项目名称直接是“表外业务”的有3
3、个项目涉及“贸易融资”等狭义表外业务的有6个项目衍生产品类有5个项目,均是外资银行票据类20个项目(包括表外核算的票据承兑)同业业务类20个项目,小贴示:,讨论表外业务的发展动态与检查要点,尽量从现实需要出发,在任务导向下突出重点。,13,(一)第三方回购式信托受益权(神秘的银行),业务模式,三、表外业务查多少?(主要业务的检查要点与方法),14,(一)第三方回购式信托受益权,检查要点,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15,(一)第三方回购式信托受益权,检查要点,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16,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2,3,4,1,看报表,找业务线索。要看业务状况变
4、动表、损益明细表等二级科目以下的原始报表。,看时间,找数据增减明显的。此类业务主要发生于2012年下半年(即同业代付新规后),看2012年末数与年初数余额增减明显的科目,也看期间借(贷)方发生额单方变化明显的科目(如某银行某科目年初余额很少、年末余额千亿元以上)。,看多方交易对手,分析系统性隐患。在对一家银行(B银行)的检查中,同一笔业务虽能看到几方协议,但不能全面真实掌握其他银行(C银行)的会计核算,建议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各局之间的联动协查,掌握业务链条中的各方实质,分析系统性隐患。,看协议,理清业务链条中的各方权责与风险实质。如前图所述,一般有多方参与者,按照会计准则“实质重于形式”原理
5、,评价业务实质与会计核算的合理性。,17,(一)第三方回购式信托受益权,关于C银行的会计核算,目前没有明确说法。对照资本办法中表外资产风险转换系数,至少可以纳入表外“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销售与购买协议”项下的“买入远期资产”类;另一方面,如从信贷实质看,如参照同业代付业务转化入表内,则市场也许会再开发出新的产品,思考与探讨,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18,(二)代开银行承兑汇票,A银行在授予B银行的最高授信额度内,代理为B银行的客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并承诺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同时B银行为企业提供担保,B银行在A银行存入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一般是大银行为小银行代开,国有、全国
6、性股份制银行为小型城商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代开。,业务模式,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19,(二)代开银行承兑汇票,检查要点,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20,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2,3,1,看同业授信额度清单,看保证金账户中的同业客户,了解额度与账户背后的业务实质。,看管理办法、会计核算、风险资产计量、开票流程等。,同时看A银行、B银行,联动协查,分析系统性隐患。,21,(三)同业代付,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已有阶段性定论,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2237)核心内容是一律表外转表内,双方计表内。重点看年末的 执行情况,2
7、2,(四)贸易融资类传统表外业务,检查要点,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23,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2,3,1,看银行管理层在统计、在上报、在阅读的报表,看银行关于贸易融资业务的流程、风险点、控制措施、融资发放审核要点、贷后管理要点等内控制度的完备性、执行力。,看外审机构的年审情况,很有必要与外部审计师面对面沟通交流。,24,(四)贸易融资类传统表外业务,课件演示,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25,(五)委托贷款,检查要点,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26,(五)委托贷款,检查要点,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27,(六)金融衍生产品,关于金融衍生
8、产品,另有现场检查要点与方法,根据讲课时间,最后另行演示。,三、表外业务查多少?(要点与方法),28,(一)看整体,了解机构的表外业务全貌,四、表外业务查多少?(总体方案与原则),一,对比G43和G0101。通过比较两张报表,就可能发现新的业务,发现数据遗漏、披露不完整等问题,二,三,对比银行自己看的报表和监管看的报表,对比业务状况变动表、损益明细表,从表外业务数据纵向和横向比较,比较才能发现问题,比较才能发现新的业务,29,四、表外业务查多少?(思路与原则),(二)看业务,认清监管套利、资本套利的驱动,一,从资本套利角度看,部分表外业务的转换系数和风险权重有所不同,包括表外之间的不同、表外与
9、表内的不同,二,在贷款规模、存贷比等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转向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以替代原有表内业务,30,四、表外业务查多少?(思路与原则),(三)看会计核算,有差异,把握业务实质,一,一些商业银行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驱使下,不断“创新”出表产品,绕开监管正是利用了会计领域和监管领域的空白地带或衔接环节,二,会计准则关于表外业务的规定比较零散,对于如何确认和计量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相关指南和解释中也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而且,监管要求并不完全等同于会计要求。(商业银行实际应用中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31,(四)看风险管理,核算在表外,风险仍在机构,四、表外业务查多少?(思路与原则),相对于会计核
10、算,监管还需要从风险的角度看待表外业务,不管是计入表内还是计在表外,风险始终就在那里,对于表外业务存在的风险敞口同样需要采取严格的风险管理手段。,32,(五)看业务实质,业务在表外,实为传统信贷业务的变形,四、表外业务查多少?(思路与原则),要了解表外业务实质就必须全面了解业务流程、风险点、风险管控措施,需要分析业务流程,抓住业务实质,挖掘内在驱动,才能规范好表外业务发展。,33,衍生产品交易检查要点,34,35,36,37,38,39,40,41,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缺陷:未对衍生产品交易设置合适的品种限额;未依据限额制度对存续交易进行管理;未及时发现超限额交易并采取有效措施;选取不恰当资金交易
11、的市场风险方法;未交易盯市的方式,及时计算交易盈亏;信用风险限额管理缺陷:对客户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客户信用风险评级制度;未能确定适当的信用风险缓释措施;。银行内控管理不到位:前中后台未有效分离;各级授权不够清晰明确或授权不审慎;对交易员的激励机制不审慎;交易违约及应急预案缺失;未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主要风险点,检查方法,访谈:访谈交易部门、风险管理、会计营运等部门负责人,掌握银行衍生业务概况;访谈前台交易人员、风险管理人员,了解其是否熟知衍生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业务限额管理要求,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合理;调阅制度:调阅衍生品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会计营运
12、的政策和程序;调阅部门岗位职责及授权文件;衍生业务相关部门绩效考核制度;抽查产品:抽查产品穿行测试(walk through testing);产品交易前台及后台是否物理隔离;产品超限额交易记录;代客类衍生产品客户的准入资质;产品交易对手的信用额度审批;产品损益的计算;产品交易备案情况;查验信息系统:重点了解衍生业务前台交易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系统权限控制;清算系统交易是否独立于前台交易人员,验交易入账,对账、结算、款项收付和会计记录,42,董事会或其授权专业委员会对该机构开展的衍生业务情况不了解,尤其是对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不清晰,也未对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偏好作出评价或制定政策;衍生业
13、务经营或交易策略发生重大变革后(例如新设标的资产、采用套期策略变更措施后),未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审定。,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考察管理层对年度衍生产品和交易业务战略的认知度(可从董事会议案中获取);(2)检查与衍生产品和交易业务有关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可从风控部门索取);(3)向管理层及业务经营部门分别了解衍生产品经营情况,以及后续策略规划(可从年度限额申请或授权申请材料中索取);(4)了解去年和今年以来衍生产品和交易业务收入和盈利报告以获得直接业务信息;(5)索取定期需提交管理层审核的衍生产品和交易业务的管理信息报告,确定其覆盖面;(6)如因为客观原因存在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对上述
14、内容认识不够清晰完整的,建议在专门委员会中增补一名或若干名有此类业务管理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审议。,43,机构缺乏对交易型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策略或套期策略;未根据董事会风险偏好策略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限额,从而导致实际敞口在市场波动情况下,大幅度超过风险偏好的数量业务部门实际开展的交易、代客衍生工具,超过了高级管理层实际掌握或授权的种类和数量在设定交易参数时,使用了不准确或不恰当的数据;部分机构虽然交易人员数量和素质配备足够,但中台风控和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了解机构制定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控制措施(访谈中层管理人员、交易主管层面访谈中予以了解);(2)是
15、否明确了金融衍生产品的性质、风险揭示和对冲策略(访谈);(3)是否确定了风险限额和相关交易参数,并经风险独立验证(从风控主管访谈或产品风控制度中了解);(4)是否制定了风险报告制度(需审阅实际报告);(5)净额交割机制及其政策(如有);(6)抽样检查部分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台帐(区分业务品种),了解具体业务信息;(7)了解中后台和审计人员的配备,以及从业经验;,44,交易系统中缺乏可交易金融工具或业务板块的权限控制,或系统缺乏必要的限额实时控制手段在发生超授权(包括敞口授权、产品授权、敏感度授权等),系统无法实时预警对于某些期限较长的产品,若发生交易后续修改,系统无法提供修改痕迹信息(Audit
16、trial),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了解前后台系统构造,包括记帐系统、风控系统、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和行情数据系统;(2)是否已对系统及信息安全进行了有效控制(重点关注交易存续期内的交易痕迹、删除和修改性操作);每名用户是否根据其业务需要获得进入授权(可参照授权书抽检系统);能否防止未授权进入及修改数据与信息(交易痕迹,尤其是系统记录性痕迹);系统是否能够提供必要的限额设定功能(包括授信额度、交易额度、敞口敏感度或风险价值等);公允数据行情信息的导入是否合理并经验证(检查估值程序文件或抽样单笔样本市场数据);,45,管理层没有渠道接触较为完整的衍生产品风险信息,或接触的风险信息重无法识别
17、突出的问题;部分衍生产品虽然制度上设立了相关风险限额,但实际由于系统或监控程序上问题无法实施,最终无法提供准确报告信息;在衍生产品前中后台对账职能不清晰,包括头寸、损益、敞口情况无法有统一计量意见从而导致管理漏洞。,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是否具备完备、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全面、完整的风险信息(抽验系统生成的月度报告);(2)衍生产品管理或风险信息能够满足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需要(阅读高管层风险报告);(3)风险监测是否全面,覆盖各类风险限额(参见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尤其需了解组合层面限额体系);(4)是否对超限额情况进行了严格监测(调阅超限报告,含市场风险超
18、限、授权超限、授信超限情况);(5)风险信息的报告频度和报告内容能否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与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一致;(6)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对账程序(可向后台或中台予以了解每日交易后对账)。,46,前后台未完全分离,或交易和清算的前后台虽然形式上分离,但汇报路线或考核机制尚未实质分离;自营及代理衍生交易业务在尚未完成套期管理的情况下,置于银行账户管理控制;内控中台没有实质管控以组合或交易员层面的衍生产品敞口或限额。,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通过调阅管理制度、人事职能,调查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是否体现必要的分离;(2)通过交易流程的观测,了解是否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3)通过对系统头寸
19、簿记的检查,了解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分离的情况;(4)了解大中台与交易部门岗位之间是否存在必要的监督和制约;(5)要求提供衍生产品和交易业务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图。,47,对衍生交易员薪酬激励不到位,交易人员与其他组合交易员形成“手拉手”交易,转移利润;在内控(包括汇报条线)不健全情况下,风管人员激励机制与前台业绩挂钩,导致部分利益型产品风险管控失效;处罚计量机制不明确,形成衍生产品交易员利用风险延后、临时转移等措施违规交易。,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是否制定了资金业务的风险责任制,该制度是否明确规定了前台交易人员、中台监控人员、后台结算人员和高级管理层的风险责任和相应的处罚措施;(2)了
20、解风险责任制的执行情况,例如检查超限报告、损益波动性分析报告;(3)强化对长期限产品的核算规则的内外部监督检查,避免核算漏洞给损益计量造成可乘之机。,48,交易决策机制不完善,交易人员利用考核机制的不合理而偏重某一类非常规业务;政策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对必要权限、限额控制的程序性描述;某些衍生交易按照资深交易员“惯例性”做法操作,未遵守必要的合规性准则,导致因岗位变动而存在内控漏洞。,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是否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过高或不挂钩激励均存在很大弊端);(2)选取特定历史业务穿行测试,了解交易员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权限、交易限额和止损限额办理业务;(3)了解交易员作业
21、流程,判断是否能保证交易信息的安全和准确(可现场观测跟踪一笔交易的前中后台完整痕迹和流程,尤其是后台“确认”阶段的不匹配信息);(4)要求提供交易控制程序和操作手册,包括交易员守则和衍生产品销售守则等。,49,衍生产品授权书(含部门、交易人员)及转授权书,未列明可交易衍生工具品类,或品类划分过粗,导致新产品或风险较大产品开办时未经过必要审批;衍生高级交易人员的资格认定未包括产品的广度要求;新产品交易经验的缺失导致的风险;业务授权未分层;衍生产品交易员没有经过必要的专业培训。,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是否制定了权限管理办法以确定各级权限的依据、方法和程序(2)制定了哪些防止越权的控制措施,
22、效果如何;(3)衍生交易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4)提供所有衍生产品和交易业务相关人员的职责描述、授权权限以及简历;(5)要求提供总行授权分行交易的衍生产品列表;(6)要求提供总行各级授权及转授权情况列表。,50,衍生产品的授信额度方法计量不合理(应区分结构,适用系数法或现期敞口法);缺乏组合(或一类)工具的止损限额,或缺少追缴信用缓释物的手段(或法律协议);除背对背对冲外,对具有市场风险敞口的业务缺少合理的对冲定价策略,或缺少信用价差定价手段;。,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是否设定交易对手或投资对象的授信额度和期限;(2)是否确定单笔和累计最大交易限额、损失限额和交易止损点;
23、(3)要求说明信用风险超限额交易政策、报告途径和批准程序;(4)检查机构主要(交易量较大)衍生品所适用的风险管理模型,并判断是否对对交易的风险和收益进行适时评估;(5)检查是否有专门的人员对资金业务品种的价格进行管理;(6)检查是否具备市场出现最坏情况时的应对措施。,51,衍生产品信用风险交易对手授信额度缺乏必要的分类,对交易量较大但风险属性不同的衍生工具使用同类额度(或同类风险系数),导致可操控性风险;衍生产品信用缓释政策或程序制定不明确(例如可接受质押物类型;盯市作业频率;履约保障机制无效等);银行未根据不同类型金融工具,制定不同的市场风险限额;市场风险限额没有根据风险偏好自上而下予以确定
24、。,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交易对手授信额度的审核程序;(2)索取经批准的交易对手的客户名称、授信额度、交易金额,主要交易类型;(3)了解风险监控部门如何定期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履约能力进行跟踪和评价,并调整交易对手履约保障头寸及授信额度;(4)了解该机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5)所有类型的市场风险管理报告,说明报告途径,提供报告样本。说明重新估值政策和操作手册。,52,具有实质性变更的衍生产品结构或挂钩标的发生重大变化的衍生品,未经必要的授权或董事会及授权委员会审批;代客类衍生产品设计结构过于复杂,且信息披露不充分;销售过程中的风险揭示不当或缺漏。,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要求说
25、明衍生产品审核程序,尤其是新产品、新业务和新客户的审核和批准政策、程序;(实地抽取一款新产品审批材料验证);(2)要求提供衍生产品、结构性投资产品的营销资料,广告和其他销售文件样本;(3)向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机构了解相关衍生产品投诉情况。(4)代理客户资金业务的管理,53,客户准入资质把关不严,或销售不当衍生产品给客户;缺少必要的客户认知度测试和风险揭示;非标准化的客户衍生交易法律文本协议未经机构内外部合规或法律专业人员审核修订,或应对客户投诉或诉讼程序不当,触发声誉风险及法律风险;同业衍生交易未签署必要的主协议(如NAFMII或ISDA),或附件协议条款不适应机构自身状况(如交叉违约数量条款等
26、);未定期提供衍生品估值报告,或所销售衍生品标的变动缺少透明度,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要求提供“了解你的客户”的政策和客户鉴别程序(采用类似理财评分表形式,对客户风险容忍度予以判断,实地抽取客户准入资料验证);(2)是否制定了防范客户违约风险的措施;(3)是否存在与衍生产品有关的未解决的诉讼或客户投诉,抽取案例了解机构应对事件的流程;(4)要求提供客户分析报告(如零售/机构客户比例,不同产品的主要客户群)和客户分类标准。,54,未采用公允价值定期衡量衍生产品价值;在没有采取套期会计的情况下,将代客和自营交易划入银行账户;套期有效性测试缺乏必要的检测程序;衍生产品核算规
27、则存在明显漏洞(例如混淆费用性收入和交易性资产价值等)。核算规则采用利息收、支或当期费用收入计入“当期损益”而忽略整个存续期内的估值。,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衍生产品和交易业务的会计制度是否符合公认的审慎会计原则;(2)衍生产品业务是否合理划分了交易业务和套期业务;(3)交易账户是否逐日盯市,及时确认损益;(4)套期交易是否符合套期会计标准,是否定期测试了套期有效性,确认套期交易损益的方法是否恰当;(5)要求提供衍生产品业务和结构性投资产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办法。,55,缺少必要的有经验的衍生产品审计人员;衍生产品审计流于形式,未对重点(量大或风险实质大)产品予以审计检查;内部审计汇报董事会路线不通畅;对外部审计或监管衍生产品报告要求理解不透彻。,主要问题,现场检查要点,(1)调阅内部审计负责衍生品审计团队人员履历,查验是否具备专业能力;(2)提供最近两年内的衍生产品内外部审计、风险控制、合规性和内部自查报告;(3)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是否得到了及时的整改。(4)查验内部审计报告报送董事会、高管层情况,以及高层反馈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3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