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3873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简本)建设单位: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评价单位:南京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980号)二一三年三月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东快速高架工程位于南通市崇川区东部,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北纬315813320245,东经12057081205718规划为城市快速路,本工程路线为通沪大道江海大道,南起通沪大道,北至江海大道,全长约8000米,高架桥规划宽度为25.5米,地面道路规划宽度为60米,主要建设内容为高架桥、地面道路、桥涵、管线、绿化及附属设施等。

2、整个线路地理位置见图1.1-1。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1.2 建设项目背景东快速路高架作为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东部联系通州区、崇川区及开发区三大区的快速通道,也是联系市区与高速公路的交通走廊。根据南通城市快速路路网规划:东快速路为主城区快速路网“一环”中的东环,南起通沪大道,北至江海大道。通沪大道与江海大道均为规划中的快速路,采用高架形式,车道数为双向六车道,这两条现均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该项目建设已迫在眉睫。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1.2.1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名称:东快速路高架工程项目;项目性质:新建;行业类别:铁路、道路、隧道和桥

3、梁工程建筑(E4721);道路等级:高架:城市快速通路,主要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兼顾货运交通;地面:城市主干道,服务于周边区域交通及公交系统;建设单位: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建设地点:南通市崇川区;项目投资:项目预计投资17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749万元,该资金占总投资的1.61%。项目概况详见下表。表1.2-1 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性质功能范围车道设置路面路长Km路宽m设计车速km/h总投资万元东快速路高架新建高架桥南起通沪大道北至江海大道双向6车道机动车道:沥青混凝土非机动车道:沥青混凝土人行道:混凝土路面砖8.025.580170000地面道路双向6车道机动车道:沥青混凝土非

4、机动车道:沥青混凝土人行道:混凝土路面砖8.06060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2-2。表1.2-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内 容单位高架地面道路匝道道路性质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参照规范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40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1000600300平曲线最小长度m14010070小转角平曲线最小长度m1000/700/500/最大纵坡推荐值%456纵坡段最小长度m200150110最大超高横坡度%542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5001800600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30001200400凹形竖

5、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7001500700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800100045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5035道路设计荷载BZZ-1001.2.2 生产工艺1.2.2.1 路基工程本项目南起通沪大道(k0+000)北至江海大道(k8+000),自南向北依次与通沪大道、崇川路、世纪大道、洪江路、青年东路、通甲路、人民东路、钟秀东路以及江海大道共9条道路相交。高架在崇川路、通甲路、钟秀东路两侧共设六对上下匝道,与江海大道、通沪大道布设两座互通式立交。本次工程全长约8000m,高架桥规划宽度为25.5m,高架桥两侧路面道路规划总宽度为60m。路段路基横断面见图1.2-1。图1.2-1 双向六车道

6、标准横断面图1.2.2.2 路面设计路面面层结构方案采用三层式,采用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年限内标准轴次能满足重交通的等级要求。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新建):上面层:4cm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中面层:5cm中粒式沥青砼(AC-16C)下面层: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下封层:0.6cm沥青下封层(稀浆封层)基 层:4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12%石灰土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C)下面层: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下封层:0.6cm沥青下封层(沥青表处)基 层:20cm二灰碎石底基层:40cm12%石灰土基层材料推荐配合比(

7、重量比):石灰土:石灰:土=12:100;二灰碎石:石灰:粉煤灰:碎石=6:14:80;水泥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石灰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二灰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4、人行道路面结构:8cm 砼路面砖2cm M10预拌水泥砂浆15cm C20砼10cm 碎石垫层5、被交支路路面结构:上面层:3.5cm细粒式沥青砼(AC-13)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砼(AC-16)18cm二灰碎石调坡。1.2.2.3 桥涵工程先实施围堰,再进行桥台桩基的施工,然后进行桥台台帽的施工,同时可进行板梁的预制。待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板梁的吊装,吊装顺序先中间后两边,

8、须对称施工。最后进行桥面系的施工。1.2.2.4 土石方平衡道路工程在新建地面道路时需填筑路基,本项目各新建道路路基挖方共194808m3,路基填方共293427m3,项目挖方全部用于填方,则还需要填方98619m3。根据目前南通市区附近正在实施的城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工程的开挖土方,用于本项目填筑路基(约98619m3)。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本评价认为拟建项目筑路所需土源较为丰富,项目无需设置取土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全部用于填筑路基,因此无弃土产生,不设弃土场。取弃土平衡表见表1.2-3。表1.2-3 土方平衡表挖方(m3)填方(m3)取土(m3)19480829342798619

9、1.2.2.5 工程占地及拆迁情况(1)工程占地本工程施工用地包括主体工程区、临时堆土场、办公区,总占地面积53.45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52.17hm2,临时占地面积1.28hm2,主要占用土地为草地。 表1.2-4 工程占用情况占地类型土地类别及数量合计草地一般农田建设用地宅基地永久占地(hm2)2.50.638.3210.7552.17临时占地(hm2)0.240.030.960.051.28(2)工程拆迁由于本工程征地拆迁工作等前期工作由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授权的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组织实施,本次评价根据工程线路走向估算了工程预计红线占地及涉及到的工程占地拆迁工程内容。具

10、体见表1.2-5。表1.2-5 拆迁情况工程名称工程征地(m2)拆迁面积(m2)拆迁户数涉及人口东快速路高架工程52170021100120430工程建设部分路段将占用农田,由于地方郊区特点,农田很多位于拆迁房屋屋前或屋后,无法详细确定农田占地面积,根据建设方估算,占用农田面积约6000m2,经现场踏勘,为一般农田,主要种植蔬菜及玉米等作物,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工程地处城市发展拓展区域,现状以乡村环境为主,沿线涉及水体见表2.7-1,横跨水体以人工河道为主,将以短跨桥梁和涵道连接,桥梁横跨水体。工程具体施工营地租借当地居民房屋,本次评价将在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中从环保角度提出具体的布置要求,

11、减缓施工期的环境影响。1.2.3 生产规模根据项目可研,本项目各路段各预测特征年交通量情况见表1.2-6。表1.2-6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表 单位:pcu/d年份路段2014年(近期)2020(中期)2028(远期)大型中型小型大型中型小型大型中型小型高架桥昼间029410880472175208743010夜间0120502020081004101240高峰0520250008003501015205200地面道路昼间50080733950247106714444231585夜间27040330473122520680221720高峰901162146618505002034285084633

12、701.2.4 建设周期和投资评价考虑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现状评价为2012年,预测评价时段为:施工期:2012年8月2013年8月;营运期:分别选择2014、2020、2028年代表近期、中期、远期。项目预计投资17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749万元,该资金占总投资的1.61%。1.3 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3.1 路线方案比选本项目无方案比选。1.3.2 建设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建设项目属于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符合鼓励类项目中的第二十二项“城市基础设施”中第4条“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

13、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规定。本工程不涉及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9.2)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主城区规划“一轴一环八射”的快速路布局。“一轴”为外环东路通启路世纪大道通富路;“一环”为长江路外环北路东快速路啬园路;“八射”为长江北路、通宁大道、通京大道、外环北路、青年东路、通沪大道、星湖大道、东方大道。规划快速路总长约110公里,快速路网密度0.46公里/平方公里。高速环以外地区规划按快速路控制的道路包括:城北大道-204国道改线-平海公路、外环北路以及青年东路东延作为主城区和通州城区联系的快速路;通沪大道东延接海门站前路、沿江高等级公路作为主城区和海

14、门城区联系的快速路;苏通科技产业园片区农场路及其北延、223省道南延作为通州城区和海门城区联系的快速路。本次工程全长约8000m,自南向北分别于通沪大道、崇川路、世纪大道、洪江路、青年东路、通甲路、人民东路、钟秀东路以及江海大道共9条道路相交。具体立交与平交详见下表11.2-1、11.2-2。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区内综合运输网有机结合,加强了区内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大大提高区域综合运输网的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大气环境本次环境空气现状调查引用项目所在地附近的南通市的环境监测中心站设于城中子站、虹桥子站以及南郊公园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引用

15、大气自动监测站的2012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连续7天,SO2、NO2、CO、PM10的自动监测统计日均值进行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各监测点位的现状监测中各项监测因子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的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声环境本次环境质量现状使用委托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2012)环生(委托)字第(053)号)。本项目营运后用4a类标准和1类、2类、3类标准进行评价,昼夜全部能达标。3、水环境本次环境质量现状使用委托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

16、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2012)环生(委托)字第(053)号)。现状监测表明通启运河处的水质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通甲河的COD、NH3-N、总磷均出现超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限值,表明通甲河水质状况一般,其中NH3-N、COD、总磷为本河流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超标原因为由于长期没有进行河道整治,以及周围企业污水排放,农业污水、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等的排放所导致。4、地下水由现状监测结果并对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限值,评价区域各监测点位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7、如下:(1)GW5江海大道东段与东快速路交点处监测点除大肠杆菌超标外,其他各因子均够满足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的要求。(2)GW7东快速路与通甲路交点处监测点的总硬度、氨氮及大肠杆菌超标外,其余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标准限值的要求。(3)GW8东快速路与通沪大道交点处监测点的总硬度、氨氮及大肠杆菌超标外,其余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标准限值的要求。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认为项目各监测点氨氮和大肠杆菌超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地表水体对地下水体的影响,南通市地表水体除城市供水体系没有受到污染外,其他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项目流域区,由于地下水水位较低,地表水水位较高,污染地

18、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污染。(2)农村面源日趋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氮肥利用率只有30%35%,其余在降水及灌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3)禽畜养殖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禽畜养殖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污水排放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由于以上原因引起监测点地下水氨氮与大肠杆菌超标,监测点总硬度超标是由于当地的地质构造造成的。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评价环境现状监测及影响预测评价范围见表 2.2-1。表2.2-1 环境现状监测及影响预测评价范围表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社会环境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区,重点在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生态环境拟建道路用地界外两侧500m

19、范围内,临时施工用地及弃土场声环境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环境空气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的跨越地表水体上游200m至下游1000m地下水环境道路沿线1km范围区域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表3.1-1 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污染物源强汇总一览表环境要素影响因子产生源源强排放特征环境空气施工期扬尘挖方、填方、拆迁、临时施工场地等影响范围在50m-100m有风时影响下风向,时限性明显CO、NOX、THC等施工燃油设备、车辆少量面源、扩散范围有限,排放不连续沥青烟气沥青铺摊少量点源和线

20、源、扩散范围有限,排放不连续营运期CO、NO2、THC等道路行驶的汽车尾气见表36-103.6-11线源、扩散范围有限,排放不连续声环境施工期设备噪声推土机、挖掘机、摊铺机、卡车等7698dB(A)无指向性,不连续营运期汽车行驶的噪声行驶的汽车见表3.6-8线源,排放不连续水环境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人员14.4m3/d旱厕、蒸发池施工废水道路养护排水12 m3/d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施工场地冲洗排水10 m3/d营运期CODCr、SS、石油类等路面初期雨水少量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固废施工期废弃土石方、拆迁建筑垃圾拆迁、路基开挖296.1m3委托相关部门清运桥梁施工钻渣桥梁桥墩施工653 m3回用于路基生

21、活垃圾施工人员250kg/d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填埋场营运期垃圾交通车辆司乘人员5t/a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填埋场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经环评技术小组现场踏勘调查和工程环境影响识别,确定项目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3.2-1 项目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名称位置路线桩号拟建路红线距离/中心线(m)与地面道路的高度关系(m)保护目标概况保护目标图备注1青龙桥村K7+600K7+798西侧10/40-0.5大气二类区、12层建筑物、面向道路. 噪声4a类区共32户约130人。噪声3类区共45户约180人。2新胜村K6+800K7+100西侧10/40+2

22、.5大气二类区、12层建筑物、面向道路。噪声4a类区共23户约90人。 噪声3类区共30户约95人。3朝东埭村K6+520K6+600东侧20/50-1.2大气二类区、12层建筑物、面向道路。噪声4a类区共204户约600人。噪声二类区,共476户约1420人。4海洪村K5+250K5+556西侧10/40+2.5大气二类区、12层建筑物、面向道路。噪声4a类区,共680户约2100人;噪声二类区,共1020户约3570人。5十六里墩村K4+100K4+274东侧20/50-0.8大气二类区、12层建筑物、面向道路。噪声4a类区共28户约85人;噪声1类区共19户约73人。6天王桥村K3+45

23、0K3+775西侧20/50+2.5大气二类区、12层建筑物、面向道路。噪声4a类区共23户约90人。噪声2类区共30户约95人。7三官殿K3+100K3+300西侧10/40-0.5大气二类区、12层建筑物、面向道路。噪声4a类区,共680户约2100人。噪声3类区,共1020户约3570人。8花园村K2+000K2+300东侧10/40+2.5大气二类区、12层建筑物、面向道路。噪声4a类区共30户约106人。噪声3类区共28户约98人。9五路口K0+150K1+375东侧40/70-1.2大气二类区、12层建筑物、面向朝路。噪声3类区,共22户约80人。项目评价范围内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见

24、表3.2-2。项目沿线没有涉及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取水口。表3.2-2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名称位置关系规模执行标准环境功能水环境通吕运河横跨小河类标准工业、农业通甲河横跨小河类标准工业、农业横河横跨小河类标准工业、农业新胜河横跨小河类标准工业、农业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及实地调查结果,本次评价生态环境的主要保护目标如下:(1)项目用地区及中心线两侧各500m区域的生态环境;(2)项目用地区水土保持;(3)项目周边评价范围内农业生态环境。3.3 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评价结果(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最大在距声源20m以外可以符合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

25、B12523-2011)标准要求,夜间最大载15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源5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夜间在20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根据实际调查资料,目前国内城市道路施工主要集中在昼间,夜间基本不施工,因此夜间施工噪声影响有限。施工噪声影响白天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50m范围内,夜间不施工,因此基本没有影响。建设项目主线周边受影响的为附近的敏感点自然村落。道路施工噪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污染行为,作为建设施工单位为保护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应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并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如设置围栏等),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6、。(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面、堆场和进出工地道路 等扬尘污染,以及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扬尘污染 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包括厨房、厕所、洗浴等废水,污染因子有COD、SS等,施工人员按照120人计算,排水量按每人每天按0.12m3计,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4.4m3/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石油类、SS等。本项目道路两侧均为居民村,施工队的生活住宿拟统一租借民房解决,生活污水纳入原民房污水处理系统,但是据调查分析,道路周围民房并无污水处理设施和污

27、水管道,本评价建议,施工人员粪便可以排入民房自建旱厕,用于农田施肥,另外,在附近设置蒸发池,将餐饮和洗漱废水收集在蒸发池进行处理,施工结束后将蒸发池覆土掩埋。采取以上措施后对附近水体影响小。(4)景观影响分析在施工期,本项目的建设将对城市景观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停放、施工现场及场地的防护设施、施工临时建筑和设施、建筑材料及固体废物的堆放等破坏原有城市景观,其色调、外形均与现代城市景观不协调;此外,施工扬尘及弃土除对空气造成污染外,也改变了城市洁净的形象,植物的清新绿色也变得暗淡。但是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并且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3.4 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

28、评价结果3.4.1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运营期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路面雨水径流。路面雨水径流水质主要取决于路面污染状况,随机性和变化性较大,SS是路面径流最主要的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是轮胎磨损颗粒物、筑路材料磨损颗粒物、运输物品的泄漏及其它与车辆运行有关的颗粒物、大气降尘等。此外,在车辆保养状态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情况下滴漏的汽油、机油污染路面。因此,运营期路面雨水径流的污染物主要有CODcr、SS和石油类。根据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对路面径流水质特性的有关研究,影响路面径流水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有。 直接因素:交通量、车辆构成比、燃料类型、车况、路况、载货状况等。 随机因素:降雨强度、

29、降雨历时、降雨间隔、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根据南方某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的径流水质监测情况见表3.4-1。表3.4-1 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与径流开始时间的关系表 单位:mg/L项目5-20分钟20-40分钟40-60分钟平均值pH7.0-7.87.0-7.87.0-7.87.4SS(mg/L)231.42-158.22185.52-90.3690.36-18.71100BOD5(mg/L)7.34-7.307.30-4.154.15-1.265.08石油类(mg/L)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根据表3.4-1可知,降雨地表径流形成30min以后路面雨

30、水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降雨历时4060min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变,随着降雨历时增加,路面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会进一步降低。由于项目沿线没有饮用水源,因此路面径流雨水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3.4.2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的结果表明,拟建路NO2的近、中、远期正常小时最大浓度分别是0.163mg/m3、0.223mg/m3、0.225mg/m3,高峰小时最大浓度分别是0.159mg/m3、0.177mg/m3、0.223mg/m3。当风向与公路交角从90逐渐减少时,对路测的影响反而逐渐增大,当风向与路平行时(交角为0。),主要影响到距道路

31、较近的区域,NO2扩散的效果较差。无论正常小时还是高峰小时,NO2均未出现超标现象。拟建路段CO的近、中、远期正常小时最大浓度分别是1.662mg/m3、1.876mg/m3、2.412mg/m3,高峰小时最大浓度贡献值分别是2.511mg/m3、3.123mg/m3、3.126mg/m3。预测的结果同样表明,当风向与公路交角从90。逐渐减少时,对路侧的影响反而逐渐增大,当风向与路平行时(交角为0。),主要影响到距道路较近的区域。本项目PM10的现状监测值日均浓度范围为0.0410.140,PM2.5和PM10之间的比例通常在0.50.8之间,我们取0.8做一个极端估算可得本项目PM2.5现状

32、日均浓度范围为0.0330.112,最大值已经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1.5倍(日均标准0.075 mg/m3)。本项目现状值PM2.5已超出标准1.5倍,随着本项目的建设,叠加现状值,PM2.5的影响将最大增至标准3倍左右,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大。3.4.3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推荐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式的预测结果,本项目沿线声环境敏感点总数为17处:其中,位于4a类区域的敏感点8处;位于1类区域敏感点2处;位于2类区域敏感点2处;位于3类区域5处。在执行4a类标准的8处敏感点中,夜间预测声级近期、中期、远期均超标,远期最大超标量4.7

33、dB(A);昼间预测声级近期超标3处,中期超标8处,远期超标8处,远期最大超标量8.7dB(A)。在执行1类标准的2处敏感点中,昼间预测声级近期、中期、远期均超标,远期最大超标量3.4dB(A);夜间预测声级近期、中期、远期均超标,远期最大超标量昼间为4.1dB(A)。在执行2类标准的2处敏感点中,昼间预测声级近期超标1处、中期超标1处、远期超标2处,远期最大超标量4.2dB(A);夜间预测声级近期超标1处,中期超标1处,远期超标1处,远期最大超标量4.22dB(A)。在执行3类标准的5处敏感点中,昼间预测声级近期、中期均达标、远期超标5处,远期最大超标量4.3dB(A);夜间预测声级近期、中

34、期、远期均达标。3.4.4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运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道路沿线过往行人产生的垃圾以及道路养护、维修产生的土团或其他废旧材料。道路沿线过往行人产生的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可以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清运至崇川环卫垃圾收集站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产生的垃圾数量较少,成分较单一,因此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是如处理不当会破坏地貌和植被的优美形态,造成视觉污染,影响道路两侧的景观舒适性。因此,加强公路环保的宣传力度,增强司乘人员的环保意识,培养群众环境保护的主人翁责任感,对保护公路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3.5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情况3.5.1 废水3

35、.5.1.1 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间的废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为尽可能减少施工期对周围地表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本评价建议施工单位采取以下措施:(1)本项目道路两侧均为居民村,施工队的生活住宿拟统一租借民房解决,生活污水纳入原民房污水处理系统,但是据调查分析,道路周围民房并无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道,本评价建议,施工人员粪便可以排入民房自建旱厕,用于农田施肥,另外,在附近设置蒸发池,将餐饮和洗漱废水收集在蒸发池进行处理,施工结束后将蒸发池覆土掩埋。(2)施工机械加强维护,定期检修,减少跑、冒、滴油的现象,更换机油等应到专业维修站进行,避免油料泄漏随地

36、表径流进入水体。(3)含有害物质的建材等不堆放在水体附近,并应设篷遮盖,必要时设围栏,防止被雨水冲刷至水体。(4)在有雨水汇流及路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应设置临时性沉淀池,使泥沙沉淀,在沉淀池出水的一侧设土工布围栏,再次拦截泥沙。当路基建成,涵洞铺设完毕后,推平沉淀池。(5)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避开在雨季进行土石方开挖,对施工产生的废渣及时清运,裸露土地应及时采取覆土和绿化的工程措施。(6)加强文明施工和环保意识教育,妥善处理生活垃圾,搞好清洁卫生工作,严禁生活垃圾乱丢乱弃污染水体。(7)当工程结束时,应清理施工现场、施工驻地等临时工程用地,重点是施工现场,防止砍伐的荆棘丛树、施工废料、

37、垃圾等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通过以上措施,将可以保护项目附近水体的水质。3.5.1.2 运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废水主要来源于降雨冲刷路面形成的路面径流,为防治路面径流进入地表水体造成污染,项目运行期采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路面径流本项目配套建设雨水管网,项目配套建设的雨污水管道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以保证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污水能够及时进入雨污水管网排入附近水体。道路两侧的植树绿化和植物种草。对道路路面的定期清理打扫,避免道路上的垃圾进入附近的农业灌溉渠。(2)定期检查清理道路的雨污水排水系统,保证畅通,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检查边沟排水系统,保持其通畅。(3)事

38、故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在有过路涵洞的地段设置环境警示、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保护环境意识,要求危险品车辆限速通过。应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以防止公路上车辆漏油和货物洒落在道路上,造成沿线地面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对于危险品运输,应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要求运输车辆证照齐全,拥有危险品运输资质,车体应有明显的危险品车辆标志,在雪天和大雾等特殊天气,应禁止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该路段行驶。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防止道路散失货物造成水体污染。在跨海港引河桥桥面设置径流收集系统,采用专用管道将桥面径流收集后引到位于桥梁两侧设在距河岸边200m之外的积水池

39、(554m)中,该水池兼有沉淀、隔油和蓄毒作用,可将事故径流和初期雨水截留,避免对海港引河产生污染影响。在桥面两侧设置连续的防撞墩。交警部门的资料表明,当防撞墩的高度大于汽车轮胎直径1/3时,可完全杜绝汽车翻入水中,有效防止液体化学危险品或石油类事故污染对等沿线河流水域水质的影响。在桥梁两侧设立应急电话和监控设备,应急电话应直接连通监控中心。同时,应在设计阶段加强桥梁照明设计,确保行车安全。编制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如发生危险品意外溢出事件,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采取应急行动。3.5.2 废气3.5.2.1 施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烟尘控制(1)项目不设置拌合站,所需混凝土在市商品混凝土市场

40、上购买;(2)开挖、钻孔和拆迁过程中,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3)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土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4)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主要物料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附近敏感区行驶以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影响;(5)所有建设工地施工现场入口要做到混凝土硬化、配备高压水枪清洗轮胎及车身的洗车平台,从源头上解决建筑渣土运输车辆轮胎及车身

41、带泥上路引发扬尘污染问题;(6)强路面维护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管理,尽可能防止运输的物料洒路,运输车辆加蓬盖;(7)运输过程中洒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并通过定时洒水等措施来抑尘;(8)防止建材堆场在有风时产生扬尘,各建材堆场应采取遮蔽挡风措施,除须防水的物料外,在干燥有风时洒水保湿;(9)施工过程中,各类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10)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11)地严格执行午间、夜间施工审批制度,施工过程中采取防尘降噪措施。2、施工运输车辆尾气控制(1)运输车辆严禁超载运输,避免超过车载负荷而尾气排放量呈几

42、何级数上升;(2)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要及时进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避免因机械保养不当而导致的尾气排放量增大,对于排放量严重超标的机械应禁止使用;(3)加强材料运输车辆的密封性,防止物料沿途散落,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降低进出工地及物料运输的车俩速度,洒水喷淋地面及车辆,尽量减少扬尘的排放,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保证施工场地周围区域空气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做到国家环保局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环发200156)中的有关要求。3.5.2.2 运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路边植树绿化应尽快完成,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总悬浮颗粒

43、,又可以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道路沿线景观的效果。(2)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3.5.3 噪声3.5.3.1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变差而导致噪声增加;(2)在利用现有道路运输施工物资时,应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并尽量在昼间进行运输。此外,在途经村庄时,应减速慢行,需新修筑的便道应尽量远离村镇、学校、医院等;由于目前运输路线不完全确定,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对施工承包商的运输路线提出要求,要求承包商必须

44、提供建材运输路线,并请环保监理或环保专业人员确认施工路线在减缓噪声影响方面的合理性。建设单位根据确定后的运输路线进行监督,并可联合地方环保部门加强监督力度;(3)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主要为夜间施工干扰居民休息,因此,高 噪声施工机械夜间(22:00次日6:00)严禁在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昼间施工时也要进行良好的施工管理和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如临时声屏障围护等,以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相关标准;(4)对青龙桥村、新胜村、朝东埭村、海洪村、十六里墩村、天王桥村、三官殿、花园村、五路口等距公路很近而受施工期噪声影响严重的敏感点,应加强施工管理,合

45、理安排施工时间,可以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临时降噪隔声护板等措施来保护敏感目标;(5)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噪声污染,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3.5.3.2 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对高架部分设置隔声屏障,在地面道路沿线设5m的宽绿化带,即可美化环境,有效地降低噪声的影响,也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影响,净化空气。环境敏感点距离道路红线最近约10m,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建设项目采取绿化带防噪声和建设隔声屏障的方式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环评要求本项目道路两侧存在敏感点路段共建设隔声屏障7km,高度选择2.5m3m为宜,总建设声屏障约21000m2,共投资约2100万元,经过以上措施处理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