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心客运站立交桥配载站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中心客运站立交桥配载站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隆昌县中心客运站 立交桥配载站建筑方案设计说明前言 隆昌距离成都212km,距离内江38km,距离泸州53.79km;幅员面积794.41k;素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 第一章 建筑设计 1.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隆昌县中心客运站用房及其附属用房规模上已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发展之需求。而作为辅助停靠接送的飞泉立交桥配载站设施简陋、服务用房紧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客运站的拥堵、嘈杂以及日益增加的交通吞吐量,从而缓解中心客运站的交通压力,因此飞泉立交桥配载站的建设和运营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它的建成一方面
2、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地位缓解中心客运站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为改善隆昌县城环境添砖加瓦作出一份贡献。 1.1 设计依据1.1.1 业主提供的建设用地地形图、红线图及甲方设计要求;1.1.2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1.1.3 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1.1.4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1.1.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1.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1.7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版);1.1.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
3、189-2005);1.1.9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1.10 内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版1.1.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2006;1.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隆昌县中心客运站 立交桥配载站建筑方案设计,拟建一栋低层古方建筑。建设用地面积为1061.7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66.61平方米。容积率0.16。 耐火等级为三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为6度。技术指标详本章1.5条。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用地范围的公共建筑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本工程用地范围内的总图、建筑单体。 1.3 总平面设计 1.3.1 规划目标 本方案着力于建筑公共交通
4、属性本身,除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布局应符合使用要求,从经济、美观、坚固三原则出发,考虑建筑的功能服务更加圆满完善。更从当前隆昌县城的实际考虑顺应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出发,体现隆昌浓厚的古建筑风貌,弘扬石牌坊之乡的地域特色。 1.3.2交通组织从旧有的交通路线来看,交通流线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改进的则是从当前车辆的尺度、转弯半径考虑停车点之间的长度,原有的停车点距离太短,有时候导致交通拥挤,班次不能按点发车等问题。再就是从城市规划的要求来说人与车之缓冲区必不可少,一则是为安全考虑,二则从秩序出发。三则为城市交通要道预留城市道路红线。四则美化沿街城市风貌。 1.3.3设计策略本次设计立足当地牌坊建筑文
5、化,以牌坊形象为依托才是本案考虑的基点。本案取材隆昌古建筑元素,尤其是地方特色的牌坊文化,去粗取精,去繁取简用现代建筑语言加以提炼。既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的建筑风貌。1.3.4规划设计本次设计依附于项目现状的既有交通和地形条件,将原飞泉立交桥配载站的停靠点综合考虑各种需求、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地方规定的前提下对现状进行改进,新建一栋交通服务性停靠点和配送点。使其功能更完善、交通更合理、设施更人性化、城市更美观。当然在考虑这些的同时注意其周边环境的关系,成渝铁路位于本项目以南,除了保留必要的间距、利用围墙分隔,利用绿植降噪这是本案要考虑的重点。1.4.建筑单体设计1.4.1 建筑业态本项
6、目共分为配套设施用房、旅客休憩候车两种功能。1.4.2 建筑平面设计 考虑古建筑的对称性和儒家中庸思想以及本建筑的实际功能配置需要,将建筑的两端布置成配套设施用房,中间为旅客候车休憩大厅,考虑项目场地较为平整,建筑室内外的高差用坡道连接。各个候车点各有休憩候车的座椅和上车点,互不干扰,统一而有序。1.4.3 剖面设计 本项目建筑物高度4.65米,构筑物高度11.60米。建筑承重部分考虑用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承重。1.4.4 建筑立面设计 隆昌牌坊是我国著名的石牌坊之乡,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因此,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作为一个人群交织的公共建筑,其城市形象的标志性不
7、言而喻。因此立足当地牌坊建筑文化,以牌坊形象为依托才是本案考虑的基点。本案取材隆昌古建筑元素,尤其是地方特色的牌坊文化,去粗取精,去繁取简用现代建筑语言加以提炼。既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的建筑风貌。整栋建筑首先第一印象便像一座抽象了的牌坊,中间主入口部分便以具象的牌坊门楼形象直面城市交通干道。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化境。1.5.建筑单体设计 第二章 结构设计2.1 设计依据2.1.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2.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2.1.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1.4 建筑抗震设计
8、规范 (GB50011-2010)2.1.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2.1.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2.1.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2.1.9 应遵循的国家其它有关规范、规定。2.2 设计参数2.2.1场地特征及适宜性:场地现状较为平整。场地地基稳定,适宜建筑。2.2.2基本风压:0.4kN/2.2.3使用荷载(活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 0.5KN/2.3 结构设计2.3.1本工程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6度,抗震设计防分类属丙类,特征周期0.25s或者0.35。2.3.2场地土类别按类或类场地计算。2.3.3结构的抗
9、震等级:四级。2.3.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3.5结构选型:框架结构。2.3.6拟采用主要基础类型: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或柱下独立基础。2.3.7边坡:无。2.3.8按规范设置伸缩缝。2.3.9主要结构材料:钢材HPB300,HRB400。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板、柱:C30。 第三章 给排水设计3.1设计依据3.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1.6建筑等专业提供的资料
10、。3.1.7业主有关设计要求。3.1.8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3.1.9建设单位设计委托书及提供的管网资料. 3.1.10建筑及其它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3.2 给水工程3.2.1 用水量标准 使用单位数绿化用水: 2L/m2.次 333.87m2 3.2.2 规划区用水量为0.67m3。3.2.3 管网规划在拟建项目市政道路下有两根DN100的给水管,规划区水源取自该给水管。从市政管网引二根DN50的给水管向拟建项目内供水。拟建项目管网布置采用环状与支状相结合的形式。给水管采用DN100的孔网钢带复合给水管。3.2.4 消防给水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一制,在干道以及项目所面临市政道路的
11、给水管上布置消火栓,消火栓按其间距不大于120m设置,本规划共设2个室外消火栓。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0 L/S,同时发生火灾次为1次,火灾持续时间为2h。3.3 排水工程3.3.1 排水体制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3.3.2 污水量的确定污水量按给水用水量的90%估算,则规划区总的污水量约为0.6m3/d。3.3.3 污水系统规划 污水经收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管径为d300),然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放水体。3.3.4 雨水系统规划1)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成都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q=26.352(1+0.59lgp)/(t+19.3)0.804(升/秒.公顷)
12、2)雨水流量按公式Q = qF计算,设计取值为:径流系数取0.65;重现期P取10年;集水时间t = t1 +m t2 ,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取5 min,折减系数m取值为2.0,t2为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3)雨水管网按分散就近、自流的原则布置,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城市雨水管。4)污水管采用d300的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雨水管采用d300d400的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第四章 电气设计4.1 设计依据4.1.1现行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6)供配电
13、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1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1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1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及任务书;4.1.2 本项目建筑规划技术资料4.1.3 城市管网资料4.2 设计范围照明配电系统防雷接地及安全保护系统电视、电话系统4.3配电系统根
14、据本建筑与相邻右侧商业建筑同属客运中心部门,则由旁边商业建筑引来两路380/220V电源作为工作电源,供全部负荷用电。4.4照明配电系统主要场所的照度如下:公用建筑 100200LX设备用房 200LX4.4.2 光源:室内外照明选用发光效率高、现色性好、寿命长、色温相宜的光源。4.5 室外电力管线配载站380/220V电力管线和环境道路照明管线,均采用埋管敷设。4.6 防雷接地及安全保护系统4.6.1 防雷接地系统:本工程按二类防雷设计1)在屋顶周边设明装避雷带,屋面设不大于10mx10m或12m8m暗装避雷网格.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二根主筋(大于等于216)作为防雷引下线,利用基础结构柱内二
15、根主筋(大于等于216)和地梁底二根主筋(大于等于216)或40x4镀锌扁钢焊接联结体作为防雷接地体,屋顶避雷带、避雷网利用柱内钢筋与接地体焊接连通。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体和构筑物应与避雷带电气连接。2)为预防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在重要设备供电配电箱、由室外引入室内的电力线路等入口配电箱设电涌保护器。3)本工程强、弱电系统和防雷系统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如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设人工接地极。4.6.2 安全保护系统: 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装置,以建筑物、构筑物的金属体、结构钢筋和基础钢筋作为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220/380V低压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C-
16、S系统,TN-C-S系统电源入户作重复接地,其工作零线和保护地线在接地点后严格分开。一切电气设备外壳均接地。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连接,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进线总管、建筑金属构件进行连接。4.7 弱电 配载站通讯(电信和联通)、宽带网、有线电视等弱电管线,由旁边商业弱电系统引来。弱电管道采用管块或波纹管,采用直埋方式敷设。管孔数为3-4孔。孔数应满足电话、数据通讯、有线电讯通讯和其它通讯业务的要求。 第五章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5.1 工程概况详见建筑部分概述。5.2 设计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通风与空调工程
17、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 节能专篇(2007年版)建设单位设计委托书及要求 建筑及其它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5.3 设计范围本设计范围为:分体空调器预留设计;机械通风系统设计。5.4设计参数 5.4.1室内设计参数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注1本地区气象台位置(内江)北纬()2935东经()10503海拔m347.1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采暖4.1通风冬季7.2夏季30.4空调冬季2.1夏季34.3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14
18、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冬季空调%83夏季通风665室外计算风速冬季平均m/s1.4夏季平均1.86主导风向及频率冬 季C30% NNE13%夏 季C25% N11%7大气平均压力冬 季hPa980.9夏 季963.9 5.4.2室内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夏 季冬 季新风量标准m3/h人噪声标准C/B(A)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配套用房26-28自然湿度18-20自然湿度30455.5空调系统设计5.5.1配套用房设置分体空调,建筑专业预留空调器室外机安装位置及凝结水有组织排放措施,电气专业预留空调器电源。5.5.2所选用的分体空调,其EER按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节能评价值(
19、GB12021.3-2010)执行,能源效率等级不低于1级。5.6 通风系统设计 5.6.1配套用房非空调季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通风;空调季采用全热交换新风换气机补充新风,以满足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要求。5.6.2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自然补风。5.6.3开水间设置机械排风,自然补风。5.6.4吸烟室设置机械排风,自然补风。5.6.5各房间换气次数见表5.6-1。表5.6-1换气次数房间类型换气次数配套设施10次/小时候车室廊道5次/小时5.7 防排烟设计5.7.1配套用房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建筑面积的2%,自然排烟。5.8 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5.8.1所有空调、新风及送
20、排风系统水平方向均按防火分区独立设置。5.8.2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均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风管、水管、设备的保温材料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排烟管道均采用不燃材料隔热,防火阀两侧各2米范围内风管及保温材料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第六章 消防设计6.1 概述本工程为低层仿古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6.2 总图消防在总体布局方面,保证该建筑与周边建筑的防火间距。6.4 结构防火建筑内的所有结构材料均为混凝土结构,外刷仿木防火漆。6.5 消防给水6.5.1消防类别 消防设计按设计项目内同一时间一次火灾考虑,消防类别按项目设计总水量确定,因此根据规范按单层公共建筑设计。6.5.2消防水源:从市政管网
21、上引入2根进水管DN100进行应急消防。6.5.3 消防水量:室外消火栓:10L/S,火灾延时2小时。室内消火栓:10L/S,火灾延时2小时。一次火灾总消防用水量:144吨。6.5.4消防给水系统:由市政供水直接负责小区建筑的消防供水。6.5.5 建筑每层配置室内消火栓。结合建筑室内使用功能、面积和耐火等级配置一定数量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6.6 电气消防 本建筑设置应急、疏散照明。本建筑的配套设施部分、候车室廊道等设置带应急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具。应急、疏散照明电源供电时间不少于90min。第七章 环境保护本工程方案设计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分别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7.1 场
22、地内采用雨污分流制,废水经隔油器处理后排入项目设计的污水管,排入污水处理装置,经生化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城市下水道。7.2 生活垃圾:在长廊候车廊内设垃圾收集点两处,由环卫清洁人员定时收集后每天再运至城市垃圾处理站。7.3 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7.5 建筑和装饰材料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选用不散发污染物的材料。 第八章 建筑节能8.1气候环境隆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无霜期324天,年降雨量1000 毫米,森林覆盖率27.2,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305天。8.2 设计依据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8.1.2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8.1.3 公共建筑节
23、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8.1.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8.3 建筑节能 外墙采用加气砼保温砌体、窗采用节能型保温安全玻璃塑钢窗。窗外用仿古木隔断装饰。8.3 给排水项目内给水管道采用PPR-型聚丙烯塑料管。该管道输送流体阻力小,能耗低,耐腐蚀,具有必要的强度与韧性,使用寿命长。给水龙头采用陶瓷阀芯,密封性能好,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节水。项目内排水管道和室外雨污水管道采用PVC-U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及HDPE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该类管材重量轻,耐腐蚀,耐磨损,使用寿命长。接口密封性能好,管道系统不渗漏,无污染,绿色环保。8.4 电气8.4.1
24、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铜芯电力电缆及导线,采用低能耗配电变压器。8.4.2 灯具按功能、环境选用高效、节能、寿命长的光源。包括管径26的三基色直管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显色指数Ra80,直管荧光灯光效80Lm/W,节能灯光效57Lm/W。8.4.3 候车室廊道内的普通照明灯具均采用声光延时节能开关控制。所有荧光灯具采用低谐波电子镇流器或节能电感镇流器。荧光灯采用节能电感镇流器时,单灯就地加装电容器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0.9。8.5 暖通8.5.1所用风机均符合GB19761-2009的规定,且风机能效不低于二级能效等级要求。8.5.2所选用的分体空调,其EER按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节能评价值(GB12021.3-2010)执行,能源效率等级不低于2级。 第九章 防灾减灾9.1 总图该地块地处城市交通核心区,据甲方提供资料无洪水侵蚀的可能,本项目东南角有一处加油站,距离130多米,在安全防护间距内。9.2 建筑防火灾详消防设计专篇9.3 地质灾害防治根据地质评估报告无地质灾害,场地不是禁建区和慎建区。9.4 地震防治本项目所在地地震烈度按6度设防进行相关设计。 第十章 人防本工程根据甲方要求,为异地人防,按国家规定缴纳费用。 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