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手算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4019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层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手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四层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手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四层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手算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四层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手算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四层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手算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层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手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层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手算书.doc(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 莞 理 工 学 院本 科 毕 业 设 计毕业设计题目:四层教学楼设计学生姓名: 学 号:200941201125系 别:建筑工程系专业班级:09土木工程1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起止时间:2012年3月 2012年5月摘要此设计是四层教学楼设计,建筑层数为四层,采用框架结构。建筑设计阶段,根据建筑的用途、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平面、剖面及立面设计。结构设计部分主要包括构件尺寸的确定,进而取一榀框架作为手算计算单元,在考虑了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不利影响后,进行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根据内力的最不利组合对梁、柱和柱下独立基础进行配筋计算。应用P

2、KPM软件进行整体框架结构的设计计算。最后根据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安排施工进度,进行施工平面布置等。关键词: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内力计算 配筋计算Abstract: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s a design of four-storeyed teaching building. The building has four floors, which uses frame construction. In the stag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form, the construction pl

3、ane and the section and the facad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is decided by the usage of the building,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 condition, the site and the type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height and the number of pile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cludes the decision of component dimension, and then it uses

4、 one frame as the computational element to have a hand computation. After consider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wind load and seismic action, it turns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and the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Moreover, the beam, the column, th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under column is under pro

5、gress by the calculation of reinforcement, according to the most unfavorabl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The design calculation is being progress by using the PKPM software. Lastly,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situation,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the arrangement and construction schedule

6、, it is being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horizontal layout, ect.Keyword: building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of reinforcement目录1.建筑设计61.1设计基本资料61.2建筑设计说明71.3细部构造总说明81.4建筑细部具体构造做法91.5材料选用102.结构设计112.1结构选型及柱网布置112.2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132.3荷载计算142.4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

7、图162.5荷载计算172.6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272.7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342.8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392.9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与内力计算422.10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与内力计算502.11框架梁柱内力组合582.12截面设计702.13基础设计773.施工组织设计823.1工程概况及特点823.2编制依据、基本目标及实施措施823.3施工总部署853.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893.5主要技术组织措施973.6专项施工方案993.7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053.8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1063.9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073.10消防管理110参考文献111致 谢

8、1121.建筑设计1.1设计基本资料1.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 四层教学楼建筑面积: 3000m2建筑总高度: 15.6m建筑层数: 四层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地面粗糙度: B类设防烈度: 7度基本风压: 1.1.2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属剥蚀残丘地貌单元。目前场地已平整,地势平坦。(2)岩土层工程性质坡积层Qdl:粘土,灰黄色,主要由粘粒组成,含少量粉细砂,局部含个别角砾,很湿饱和,可塑硬塑状态。厚度0.72.9m,平均1.5m。标贯试锤击数N=1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残积土层Qel:砂质粘性土,主要由粉粘粒组成,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饱

9、和,可塑硬塑;含1020%细砂。厚10.6022.00m,平均15.5m。标贯试锤击数N=2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物理性质指标如下:w =21.4%,Gs=2.65,=18.7kN/m3,e=0.688,Sr=0.82,wL =40.9%,wP =26.5%,IP =14.4,IL =-0.35。基岩r: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褐黄色间白色,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受水易崩解,软化。厚1.008.00m,平均4.5m。标贯试锤击数N5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700kPa。拟建场地为孔隙潜水类型,主要贮存于残积土层中,埋深3.56.20m。依GB50011-2001,拟建

10、场地属中硬土,场地类别I类,对抗震有利。依1:180万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及东建字200227号文,拟建场地属地震烈度VI度区。1.2建筑设计说明1.2.1设计概要本设计是四层教学楼工程,地上4层,无地下室,建筑物高度15.60m。考虑通风和采光要求,教学楼采用了南北朝向。设计室内外高差为0.45,设置了3台阶作为室内外的连接。应根据建筑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由教室,教师办公室,合班教室等等组成。教学楼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确定开间和进深。外墙墙厚是240mm,内墙墙厚180mm。1.2.2平面设计(1) 房间使用面积、形状、大小的确

11、定一个教室使用面积基本包括:讲台、课桌椅、设备所占用的面积;学生使用桌椅、老师使用的设备所占的活动面积;以及行走、交通等所需的面积。充分利用框架结构的优越性,并考虑到柱网布置的要求,教室的开间取为6.0m,进深为8.0m,合班教室的开间取为8.0m,进深为14.4m,教师办公室的开间取为6.0m,进深为5.0m。每层设有茶水间,首层设有配电房和教具室。教学楼楼梯分别设在两侧;卫生间设在中间。男卫生间内设有1.051.20m蹲位4个(40人/个),挂式小便器5个(40人/个),女卫生间设有蹲位8个(20人/个),各设0.60.9 m洗手盆4个(100人/个)。卫生间地面比同层楼层标高低0.05m

12、。规范要求厕所距离最远的工作点不应大于50m,设计厕所位置满足要求。 (2)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设计楼梯时,还应使其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其他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考虑防火要求,多层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且应靠外墙设置,使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依据其使用性质与重要程度,考虑结构楼梯平面形式的选用。本设计所有楼梯选用现浇板式楼梯。作为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净宽应该根据楼梯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来确定,一般按每股人流按宽度0.55m-0.60m计算,且不应少于两股人流。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0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2m,楼梯梯段净高为踏步前缘线至直上方凸出物下

13、缘间的铅垂高度。楼梯坡度的选择要从节省空间、攀登效率、便于人流疏散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因而本建筑楼梯踏步高度选用150mm,踏面选用300mm(首层280mm)。本设计4层,采用内廊双面布房,走道长度约42m大于40m,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内廊净宽度不应小于1800mm,考虑到柱截面尺寸和基础布置等因素,本设计适当放大内廊宽度,采用2400mm的内廊,净宽2160mm,可4人并行通过,满足设计要求。1.2.3立面、剖面设计立面设计时应满足建筑内部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应该注意建筑的外形美观要求。学校的教学楼应追求平稳、对称的体型和均衡、层次统一的立面,以此把经济、适用、美观的建筑要求结合起来。根据人

14、流的多少和搬进房间设备的大小,教室门宽取1000mm,开启方向为向内开启;合班教室门宽取1500mm,开启方向为向内开启。卫生间为开放式卫生间,不设门,仅留2.4m高门洞,门洞宽1200mm。房间中的窗大小和位置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到室内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本次设计中,考虑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窗地比大于等于1:6,窗台高取为900mm,窗宽取为2400mm,高度取为2000mm。厕所内设置为高窗,窗台高取为2300mm,窗宽取为3000mm,高度取为600mm,并配置机械通风设备。所有的窗均采用铝合金窗,以营造立面的简洁对称。建筑剖面考虑的是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建筑层数和空间结构体系。确定房间净

15、高时,主要考虑房间的使用性质,室内采光通风及设备设置和结构类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教学楼层高取3.6m。1.3细部构造总说明1.3.1勒脚:一道107胶水溶液,胶:水=1:4,, 12厚1:2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抹面,贴10厚灰蓝色瓷砖,稀白水泥兑色擦缝。1.3.2散水:混凝土散水,600宽。用50厚C15混凝土散水,1:1水泥砂赶光,150厚3:7灰土,素土夯实,沥青砂浆嵌缝,向外找坡4%。1.3.3楼地面工程:所有的楼地面均采用陶瓷地砖地面做法,其中走廊采用水磨石地面做法,楼梯、卫生间为带防滑瓷砖地砖。厚陶瓷地砖面层白水泥浆擦缝、25厚1:2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上洒12厚干水泥并洒清水适

16、量,水泥浆结合层一道、80100厚C15混凝土垫层、素土夯实。1.3.4阳台及栏杆:阳台伸出外墙1.50m,底板厚100,与地面齐高,向外找坡2%。栏杆砌100高300厚矮墙,上做不锈钢1100mm高栏杆。1.4建筑细部具体构造做法1.4.1屋面做法卧铺10厚陶瓷地砖面层,干水泥擦缝,每3m6m留10宽缝;填1:3石灰砂浆,其结合层为1:3干硬性水泥砂浆25厚(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1.5厚氯化聚乙烯类卷材防水层一道(本道卷材横纵反搭接);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1:6水泥焦渣,最低处为3,找坡2%,振捣密实,表面抹光;留隔气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4.

17、2楼面做法陶瓷地砖地面做法,其中走廊采用水磨石地面做法,楼梯、卫生间为带防滑瓷砖地砖。810厚防滑陶瓷地砖,面层配色水泥浆擦缝、20厚1:2.5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上洒12厚干水泥并洒清水适量,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结构层。1.4.3内墙做法白色乳胶漆面层;墙面满刮乳胶漆腻子找平;8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刷107胶素水泥浆一道,胶:水=1:4。砖墙厚180mm,总厚200mm。1.4.4贴面砖防水内墙面(用于卫生间、厨房、阳台内墙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贴5厚白色釉面砖,白水泥擦缝。釉面砖规格为250250,贴满整个墙面;3厚聚合物干粉防水砂浆,调配成胶泥(具体工艺由

18、厂家提供);20厚抗裂砂浆找平层,砂浆中加聚丙烯纤维;15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加5%防水粉)。砖墙厚100mm,总厚180mm。1.4.5外墙面做法7厚外墙米黄色贴面砖,专用勾缝砂浆勾缝,规格450300 mm2;3厚聚合物干粉防水砂浆,调配成胶泥(具体工艺由厂家提供);20厚抗裂砂浆找平层,砂浆中加聚丙烯纤维。1.5材料选用混凝土:梁、板、柱均采用C30,基础采用C25;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RB335,其余采用热轧钢筋HPB235;墙体:外墙采用普通砖,其尺寸240mm115mm53mm,查荷载规范得=18 kN/m3;内墙采用蒸压粉煤灰空心混凝土砌块,其尺寸240mm1

19、15mm115mm,查荷载规范得=5.5 kN/m;窗:铝合金门窗,=0.35 kN/m;门:木门,=0.2kN/m;防盗门:=0.6kN/m活荷载: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2.5kN/m,楼面活荷载标准值2.5kN/。2结构设计2.1结构选型及柱网布置图2-1柱网布置图2.1.1结构选型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上人防水屋面,屋面板厚120;楼面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板厚120;楼梯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天沟:采用混凝土现浇内天沟;基础梁: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2.1.2建筑平面柱网布置框架柱嵌固在

20、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楼楼面,基础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等定位-0.45,二层楼面标高为3.6m,底层柱高为4.05m。第二层至第四层的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故均为3.6m。为了便于简化计算,选取KJ2框架计算单元,此可绘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下图2-2所示:图2-2框架计算简图2.1.3板截面尺寸拟定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板厚度为80mm和(1/401/50)lmin=(1/401/50)l=100125m较大值,综合荷载等情况考虑,本设计板厚取h=120mm。2

21、.1.4梁截面尺寸拟定根据柱网布置图,横向框架梁的最大跨度为l=8000mm,纵向框架梁的最大跨度为l=6000mm,横向主梁高:h=(1/121/8)l=(6671000)mm,取700mm,横向主梁宽:b=(1/31/2)h=(233350)mm,取350mm;纵向主梁高:h=(1/121/8)l=(500750)mm,取600mm,纵向主梁宽:b=(1/31/2)h=(200300)mm,取300mm;次梁的最大跨度为6000mm,纵向次梁高:h=(1/181/12)l=(333500)mm,取400mm,纵向次梁宽:b=(1/31/2)h=(133200)mm,取200mm。2.1.5

22、柱截面尺寸拟定底层框架柱高度:3600+450=4050mm24层框架柱高度:3600mm计算高度:L1=max(1.04050,1.253600)=4500mm框架柱选用C30 的混凝土,由轴压比估算柱子的截面面积。按轴压比要求计算,由公式 :得N=1.214(3.78.0)4=1989.1(kN),即综合考虑本设计框架柱截面取b=h=500mm。2.2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根据规范(GB50010-2010),考虑现浇楼板的作用,对于中跨梁,取。边跨梁:中跨梁:底层柱: 其余各层柱:令则其余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为: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2-3所示,作为计算框架各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

23、。图2-3 计算简图及相对线刚度2.3荷载计算2.3.1板面荷载屋面恒荷载标准值:找平层:15厚水泥砂浆 0.01520=0.3 kN/m2防水层(刚性):40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 1.0 kN/m2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 kN/m2找平层:15厚水泥砂浆 0.01520=0.3 kN/m2找坡层:40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3找平 0.0414=0.56 kN/m2保温层:80厚矿渣水泥 0.0814.5=1.16 kN/m2结构层: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25=3.0 kN/m2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17=0.17 kN/m2合计 6.89 KN/m2 楼

24、面恒荷载标准值:板面装修荷载 1.10 kN/m2结构层: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25=3.0 kN/m2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17=0.17 kN/m2合计 4.27 kN/m2卫生间恒荷载(板厚120mm)板面装修荷载: 1.10 kN/m2找平层:15厚水泥砂浆 0.01520=0.30 kN/m2防水层(刚性):15厚C20细石混凝土砂浆 0.01520=0.30 kN/m2找坡层:20厚水泥砂浆 0.0220=0.40 kN/m2结构层: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25=3.0 kN/m2蹲位折算荷载(考虑局部20厚炉渣填高) 1.5 kN/m2抹灰层:10

25、厚混合砂浆 0.0117=0.17 kN/m2合计 6.77 kN/m2屋面活荷载计算上人屋顶活荷载: 2.0 kN/m2课室活荷载: 2.5 kN/m2走廊、楼梯、阳台活荷载: 3.5 kN/m2卫生间活荷载: 2.5 kN/m2办公室活荷载: 2.0 kN/m22.3.2梁柱自重横向主梁(700350): 0.35(0.7-0.1)25=5.25 kN/m2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7-0.1)2+0.3517=0.264 kN/m2合计 5.514 kN/m2纵向主梁(600300): 0.30(0.6-0.1) 25=3.75kN/m2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

26、6-0.1)2+0.3017=0.221 kN/m2合计 3.971 kN/m2梁(200400): 0.2(0.4-0.1)25=1.5 kN/m2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4-0.1)2+0.217=0.136 kN/m2合计 1.636 kN/m2柱自重(500500): 0.50.525=6.25 kN/m2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5417=0.34 kN/m2合计 6.59 kN/m22.4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楼面梁布置和楼面板布置分别如下图2-4所示:图2-4结构平面布置图为了便于计算,通常需要将三角形或梯形的荷载换算成等效均布荷载。等效均布荷载是按照支座

27、固端弯矩等效的原则来确定的。图2-5三角形荷载作用时:梯形荷载作用时:表2-1 内外墙重度外墙荷载内墙荷载幕墙荷载构造层面荷载(kN/)构造层面荷载(kN/)面荷载(kN/)墙体自重180.24=4.32墙体自重5.50.18=0.992.560.02贴瓷砖外墙面0.5水泥粉刷外墙面0.36水泥粉刷内墙面0.36水泥粉刷内墙面0.36合计5.18合计1.710.052.5荷载计算2.5.1顶层框架恒荷载计算分析楼面梁布置图和楼面板布置图的荷载传递,第一层的框架简图如下图所示,等效简化为下图所示的计算简图。图中集中力作用点有A、B、C、D等4个,如表示作用在A点的集中力,表示作用在AB范围的均布

28、线荷载。下面计算第四层楼面梁和楼面板传给轴线横向框架的恒荷载,求出框架计算简图,如图2-5。(1)计算梁(300600)自重:250.30(0.60-0.12)=3.6 kN/m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60-0.12)217=0.16 kN/m屋面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6.89 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因此: (2)计算梁(300600)自重:3.6 kN/m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16 kN/m屋面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6.89 kN/m2,均布荷载为: 因此: (3)计算由图可知,是由KL

29、-1、KL-2传来的集中力。KL-1梁(350700)自重:250.35(0.70-0.12)=5.08 kN/m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70-0.12)217=0.20 kN/mKL-1梁上墙长8.0m,屋面板的面荷载均为6.89 kN/m2,均布荷载为: kN/m次梁LL-1传来集中荷载次梁(400200)自重250.20(0.40-0.12)=1.4 kN/m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40-0.12)217=0.10 kN/m屋面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6.89 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

30、为:因此: KL-2梁(350700)自重:5.08 kN/m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20 kN/mKL-2梁上墙长8.0m,屋面板的面荷载均为6.89 kN/m2,均布荷载为: kN/m次梁LL-2传来集中荷载次梁(400200)自重250.20(0.40-0.12)=1.4 kN/m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40-0.12)217=0.10 kN/m屋面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6.89 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因此: 因此:(4)计算由图可知,是由KL-3、KL-4传来的集中力。KL-3梁(35

31、0700)自重:5.08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20 kN/m 屋面板传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 kN/m 次梁LL-1、LL-3传来集中荷载次梁(400200)自重250.20(0.40-0.12)=1.4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40-0.12)217=0.10 kN/m 屋面板传荷载:LL-1板的面荷载均为6.89 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 LL-3板的面荷载均为6.89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三角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因此: (5)顶层恒荷载表示 2.

32、5.2标准层框架恒荷载计算(1)计算梁(300600)自重:250.30(0.60-0.12)=3.6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60-0.12)217=0.16 kN/m 内墙自重:1.712.9=4.96 kN/m楼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4.27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因此: (2)计算梁(300600)自重:3.6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16 kN/m 楼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6.89 kN/m2,均布荷载为: 因此: (3)计算由图可知,是由KL-1、KL-2传来的

33、集中力。KL-1梁(350700)自重:250.35(0.70-0.12)=5.08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70-0.12)217=0.20 kN/m KL-1梁上墙长8.0m,楼板的面荷载均为4.27 kN/m2,均布荷载为: kN/m 次梁LL-1传来集中荷载次梁(400200)自重250.20(0.40-0.12)=1.4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40-0.12)217=0.10 kN/m 楼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6.89 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因此: K

34、L-2梁(350700)自重:5.08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20 kN/m KL-2梁上墙长8.0m,屋面板的面荷载均为4.27kN/m2,均布荷载为: kN/m 次梁LL-2传来集中荷载次梁(400200)自重250.20(0.40-0.12)=1.4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40-0.12)217=0.10 kN/m 楼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4.27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因此: 因此:(4)计算由图可知,是由KL-3、KL-4传来的集中力。KL-3梁(350700)

35、自重:5.08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20 kN/m 楼板传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 kN/m 次梁LL-1、LL-3传来集中荷载次梁(400200)自重250.20(0.40-0.12)=1.4 kN/m 抹灰自重(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0.01(0.40-0.12)217=0.10 kN/m 楼板传荷载:LL-1板的面荷载均为4.27 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 LL-3板的面荷载均为4.27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三角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因此: (5)标准层恒荷载表示 2.5.3顶层框

36、架活荷载计算(1)计算屋面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2.0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 因此: (2)计算屋面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2.0kN/m2,均布荷载为: 因此:(3)计算由图可知,是由KL-1、KL-2传来的集中力。传递给KL-1段为三角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次梁LL-1传来集中荷载传递给KL-2段为三角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次梁LL-2传来集中荷载因此: kN (4)计算由图可知,是由KL-3、KL-4传来的集中力。传递给KL-3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次梁LL-1传来集中荷载次梁LL-3传来集中荷载传递给KL-4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

37、次梁LL-2传来集中荷载次梁LL-4传来集中荷载因此: kN(5)顶层活荷载表示 2.5.4标准层框架活荷载计算(1)计算楼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2.5kN/m2,板传来的荷载均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 因此: (2)计算楼板传荷载:板的面荷载均为3.5kN/m2,均布荷载为: 因此:(3)计算由图可知,是由KL-1、KL-2传来的集中力。传递给KL-1段为三角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 次梁LL-1传来集中荷载传递给KL-2段为三角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次梁LL-2传来集中荷载因此: kN (4)计算由图可知,是由KL-3、KL-4传来的集中力。传递给KL-3等效转化

38、为均布荷载为:次梁LL-1传来集中荷载次梁LL-3传来集中荷载传递给KL-4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次梁LL-2传来集中荷载次梁LL-4传来集中荷载因此: kN (5)标准层活荷载表示 综上所述,得出框架受荷图如图2-6: 图2-6竖向受荷总图(单位:kN)2.6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计算内力前应计算节点各杆的弯矩分配系数以及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杆端的固结弯矩。2.6.1分配系数(1)A柱:底层标准层:顶层:(2)B柱底层标准层:顶层:2.6.2传递系数:梁1/2、底层柱1/2、其余各层柱1/3。因为只有均布荷载引起的固端弯矩公式: 由上式所求内力,对恒荷载产生的弯矩进行弯矩二次分配求各杆端内力

39、,过程如下表2-2:表2-2 恒载弯矩二次分配过程根据上表结果画出框架弯矩图如图2-7并画出调幅后弯矩、剪力、轴力图2-8、2-9、2-10图2-7框架调幅前恒荷载弯矩图图2-8框架调幅后恒荷载弯矩图图2-9框架调幅后恒荷载剪力图图2-10框架调幅后恒荷载轴力图2.7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计算内力前应计算节点各杆的弯矩分配系数以及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杆端的固结弯矩。因为只有均布荷载引起的固端弯矩公式: 由上式所求内力,对活荷载产生的弯矩进行弯矩二次分配求各杆端内力,过程如下表2-3:表2-3 活载弯矩二次分配过程根据上表结果画出框架弯矩图如图2-11并画出调幅后弯矩、剪力、轴力图2-12、2-

40、13、2-14图2-11框架调幅前活荷载弯矩图图2-12框架调幅后活荷载弯矩图图2-13框架调幅后活荷载剪力图图2-14框架调幅后活荷载轴力图2.8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重力荷载内力计算方法与恒荷载、活荷载一样。顶层荷载:标准层荷载:计算过程不详细列明。画出调幅后轴力图2-15、剪力图2-16、与轴力图2-17。图2-15框架调幅后重力荷载弯矩图图2-16框架调幅后重力荷载剪力图图2-17框架调幅后重力荷载轴力图2.9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与内力计算2.9.1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根据本设计任务书得知有关风荷载的参数,得出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式中,基本风压0.5;-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建筑物体型得0.8-(-0.5)1.3-风振系数取1.0;-下层柱高;-上层柱高,对顶层为女儿墙高度的2倍;B迎风面的宽度,B8.0表2-4集中风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层数离地高度Z/m414.851.131.01.300.5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