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4071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理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土地整理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土地整理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实习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整理实习报告 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实验基地为例1实习时间:2012年10月27日2实习地点: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实验基地3实习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土地整理概论学习,我们对土地整理工程这门课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对崇州实验基地的实地考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为本学科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学习。所谓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图例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机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

2、1)调整农地机构,归并零散地; (2)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3)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 (4)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 (5)复垦废弃土地; (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 (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4实习区域概况: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选址于崇州市桤泉镇以北与隆兴镇交界处,项目区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城南,是崇州市的南大门所在区域,距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约42公里。项目区主体位于桤泉镇的生建村,同时涉及桤泉镇的千功村、天寿村以及隆 兴镇顺江村的部分区域,总占地面积2338.24亩。崇州至大邑安仁镇的街安路将基地一分为二,街安路以东区域占地面积2201 94亩,街安路以西部分占地

3、面积128. 3亩。基地规划区内地形整体较为平整,主体道 路与主干渠系骨架已具雏形,但根据学校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定位与发展需要,总体规划布局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还有待完善,部分区域必须 开展土地平整工作、道路设施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进行大量道路、渠系新建与改建整治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等,通过对基地田、水、肥、路、林的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满足学校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各方面发展需要。总体布局方案如下:根据基地功能定位,结合地形条件,考虑各用地单位需求与基地管理机制,将基地规划为“一心”、“二带”、“三核”和“十区”的空间格局。1)一心:基地管理、实验、

4、成果展览及生活配套设施区。2)二带:优质高产“粮-经”研发示范带和农业观光游憩景观3)三核:温室、大棚、晒坝及综合实验用房等3个科研配套设施点。4)十区:小麦研发示范区、水稻研发示范区、玉米研发示范区、农 学科研试验区、草学科研试验区、资环科研试验区、园艺科研试验区、风景园林科研试验区、林学科研试验区和生态农业试验区。如图所示: (左为图一,右为图二)5实习内容:5.1关于该区域土地取得: 对于规划上取得的2338.24亩土地,主要采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灵活采用转包,租赁,“四荒地”拍卖、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农用地进行流转。5.2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设计程序(1)前期工作:地形测量和现

5、场踏勘,收集工程设计所需材料(2)拟定规划设计标准,主要对地形,道路,灌溉排水等的规划设计。(3)工程设计:单体工程及工程量设计(4)工程量汇总:为工程预算提供依据,做到分享分类统计。(5)成果整理:编绘工程设计图册,编写施工设计,撰写施工设计报告。5.3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时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本设计的实施基础。5.4灌溉工程设计:(1)灌溉水源主要为河流水源,属于岷江水系,流量充沛且均匀。(2)渠道灌排工程: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地势为北高南低,通过顺势引用河水,再通过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向田间供应田间用水,并最终汇入干渠排向河流。5.5道路设计: 土地整理项目涉及

6、到的多为生产路、田间道和主干道,现已建成部分主干道和支道,从规划图上(图一)可以清晰看到,干道为一横一纵,支道与各个功能区进行连接。5.6农业生产科教管理用房的建设 零星分布着一些农业生产设施,其每一部分都有明确划分服务半径,对象及其功能。6实习心得: 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对于土地整理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下。在实习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土地利用的紧迫性,可利用的土地的少量性,让我们有了紧迫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来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中,我们明白了,可以通过合作来弥补自身专业上的不足,在现在的大前提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始终保持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应当抓住机会,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