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4101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地 基 工 程1.1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标准1.1.1 总 则1.1.1.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的基坑、基槽土方开挖施工。1.1.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处理规范(JGJ 79-2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1.1.2 术 语1.1.2.1 地基: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1.1.2.2 基础:将结构所

2、承受的各种作用力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1.1.2.3 土方的可忪性:为土方开挖后组织破坏体积增加的性质。1.1.3 基 本 规 定1.1.3.1 地基(土方)开挖前必须具备完备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必要时应作施工勘察和调查以确保工程及临近建筑的安全。1.1.3.2 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监理或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共同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1.1.3.3 土的分类:一类土(松软土)、二类土(普通土)、三类土(坚土)、四类土(砂砾坚土)、五类土(软石)、六类土(次坚石)七类土(坚

3、石)、八类土(特坚石)各类土的可松性系数见下表:土的类别体积增加百分比可 松 性 系 数最 初最 终KPKP一类土81712.51.081.171.011.03二类土2030341.21.31.031.04三类土14281.551.14-1.281.021.05四类土2430471.241.301.041.07五类土2632691.261.321.061.09六类土333711151.331.371.111.15七类土304510201.301.451.101.20八类土456020301.451.501.201.301.1.4 施工准备1.1.4.1 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

4、综合考虑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合理施工程序等,做好土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1、土方平衡调配应尽可能与城市规划和农田水利相结合将余土一次性运到指定弃土场,做到文明施工。2、当土方开挖较深,基坑施工前,应采取围护措施,基坑周边有邻近的建筑物时,要有设计单位设计的桩、挡土墙等可靠围护方案,防止基坑底部的隆起和边坡塌方,避免危害周边环境。3、在挖方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4、土方不应堆在基坑边缘,且不应小于边缘处3米,如土质较差应距边缘5米以上。1.1.4.2主要机具及准备1、机械挖方:推土机、单斗挖土机、装载机、翻斗车、自卸汽车等。2、人工挖方:锹、镐、人力小斗车、箩

5、筐等。3、检测仪器:经纬仪、水平仪、标杆尺、钢卷尺(20-50米)。1.1.4.3作业条件1、基坑(槽)管沟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载荷等资料,同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基坑(槽)变形监测方案,经公司审批后方可施工。2、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设计,系统应经检查和试运转,一切正常时方可开始施工。3、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1.1.5 工艺流程放线定位支护结构再放线定位基槽(坑)分层开挖随层检查平面位置、标高、环境监测土方

6、运送复测平面位置、标高基坑(槽)验收。1.1.5.1放线定位:根据设计要求首先确定标高控制点,按照规化部门的规划红线,做好永久性的控制轴线桩和标高控制点。将设计要求建筑物平面位置标高及基槽(坑)线定好。1.1.5.2支护结构:当新建建筑物土方开挖,对周边邻近建筑或邻近地下管线,永久性道路产生危害时,根据地质资料情况和新建建筑物挖深的深度,须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并编写桩基、锚杆、挡土墙等支护方案,支护方案必须确保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同时,支护结构完成后必须经过验收合格。1.1.5.3再放线定位:支护结构验收合格后对新建建筑物重新放线定位。基槽(坑)分层开挖:人工挖土应以每层0.50.8米,机械

7、挖土每层11.5米。1.1.5.4随层检查平面位置、标高,周围环境监测:每层挖土后,应用经纬仪检查平面位置是否正确,用水准仪检测挖深标高,特别是分层挖深后一定要对边坡情况,周围地面情况进行监控,发现产生周边地面开裂下沉等应及时停止挖土采取有效措施。1.1.5.5土方运送:分层开挖出的土应根据现场情况外运或现场规定地方堆放,不得留置边坡附近3-5米内。1.1.5.6复测平面位置、标高:当土方挖至快到设计标高时,应对其新建建筑物位置重新复测,以保证基坑(槽)符合设计要求,如土质尚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立即停止土方深挖,请设计、勘察、建设单位共同对基槽(坑)土质情况现场察看,并由设计和勘察单位根据土质

8、情况作出修改通知。机械挖土应在设计标高处留置高出20-30cm土方不挖,由人工修正基(槽)坑底,以防超挖或深挖。1.1.5.7基坑(槽)验收:基槽(坑)验收必须请建设、设计、勘察、监理、监督共同验收,合格后应办理验槽(坑)手续。1.1.6 质量标准1.1.6.1 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 高-503050-50-50水准仪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50+300-100+500-150/经纬仪、用钢尺量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

9、0用2米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1.1.6.2 质量记录1、主控项目、一般项目检验批检查记录。2、土方开挖围护结构设计,降水、排水系统设计。3、地质勘察报告。4、周围环境监测及基坑(槽)变形监察方案及记录。1.1.6.3 质量控制点1、土方开挖标高。2、基槽(坑)轴线、尺寸(长度、宽度)3、基槽(坑)边坡。4、基槽(坑)基底土性。1.1.7 成品保护土方开挖要做好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基坑(槽)开挖后注意排水流畅,基槽(坑)不得长时间积水。保护基坑(槽)边缘,及坑(槽)底干燥,及时验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1.1.8 安全

10、和环境1.1.8.1临时性挖方边坡值土 的 类 别边坡值(高:宽)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50一般性粘土硬1:0.751:1.0硬、塑1:1.001:1.25软1:1.50或更缓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1:0.501:1.00充填砂土1:1.001:1.50注:1 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2 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3 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米,对硬土不应超过8米。1.1.8.2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下表执行。基坑变形监控值(cm

11、)基 坑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围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监控值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一级基坑353二级基坑686三级基坑81010注:1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1) 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2) 开挖深度大于10m;(3) 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4)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夯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2 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米,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3 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4 当周围已有的设施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这些要求1.1.9 注意事项土方工程施工,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平面控制

12、桩和水准控制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复测和检验。.1.2 素土回填施工工艺标准1.2.1总 则1.2.1.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槽、基坑、基础周边,地下室周边各类房屋、道路、广场的素土回填施工。1.2.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处理规范(JGJ 79-2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1.2.2 术 语建

13、筑基坑:为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1.2.3 基本规定1、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2、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1.2.4 施工准备1.2.4.1 材料的要求1、素土:宜选用原基槽(坑)挖出来的优质粘性土,砂质土,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土料参数宜由现场试验确定,无试验依据时可参考表1确定。土的最大含水量和最大密度参考表 表1土 的 种 类变 动 范 围最佳含水量%(重量比)最大干密度(g/cm3)最小干密度(g/cm3)砂 土8-121.80-1.881.65-1.73粘 土19-231.58-1.701

14、.45-1.552、素土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控制好含水量,不得有块状体,应呈散状,以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1.2.4.2 主要机具1、机械填方:推土机、铲运机、翻斗车、自卸汽车、挖土机、压路机等。2、人工填土:锹、小斗车、箩筐、人工夯、蛙式打夯机、小型振动夯实机等。3、检测仪器:经纬仪、水平仪、皮卷尺、钢卷尺等。1.2.4.3 作业条件1、基槽(坑)在回填素土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2、基槽(坑)回填土前,应按设计要求和勘察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理验收手续后进行。3、基础外侧填方,必须对基础、地下

15、室和地下防水层、管道等保护层进行验收,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办完隐验手续。对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及砖基础墙等均应达到满足回填的强度要求,在回填过程中不得损伤和碰坏其原结构件。4、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米左右,新回填的土方在3小时内不得受水浸泡。5、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的控制范围,同时,应作好回填位置水平高程的标志,及每层回填标志等。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表2压实机具分层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平碾25030068振动压实机25035034柴油打夯机

16、20025034人工打夯200341.2.5 工艺流程验收基槽(坑)、基础结构等检验土料工作面清理分层填素土分层夯打(压)密实找平验收1.2.5.1检查土料的种类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标准,特别是控制土的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1.2.5.2工作面清理:对所要回填素土的工作面,清理积水、淤泥、树根、杂物,各类纸片、塑料垃圾、虚土等。使基面保持干净。1.2.5.3 分层填土:每层虚铺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2进行。各层铺摊除按表2规定外,应均用木耙和锹等将铺摊分层面找平,并分层控制高程,逐层检查。1.2.5.4 分层夯打(压)密实:夯打(压)密实必须应按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论人工或机

17、械打(压)不得小于三遍,应按表2执行,人工及小型机械夯,必须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接,纵横交叉进行。1.2.5.5 找平验收:对回填素土完成后,必须要达到设计的标高,不得高于,也不得低于设计要求,应用靠尺和拉线检查表面的平整度。同时,用水准仪检测水平标高。1.2.6 质量标准1.2.6.1基槽(坑)回填,基槽或管沟回填每层按长度20-50米取样一组,室内填土每层按100500m2取样一组,场地平整每层按400900 m2取样一组,取样部位应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用环刀法或灌沙法取样试验干密度,求出压实密实度。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应有90%以上符合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差,不得大于

18、0.08g/cm3,素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见本节表1。1.2.6.2素土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表3规定。 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表3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检 验 方 法桩基基坑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2分层压实系数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回填土料设计要求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2分层厚度设计要求水准仪及抽样检查3表面平整度2020302020用靠尺或水准仪1.2.6.3 质量记录1、地基隐蔽验收记录;2、素土的试验报告3、设计变更、施工记录、主控项目、一般项目检验批检查记录。1.2.6.

19、4质量控制点 1、填土标高2、分层压实系数3、回填土料4、分层厚度及含水量5、表面平整度1.2.7 成品保护素土回填压实后经检查验收尽快进行下道工序。1.2.8 安全和环境1.2.8.1 素土回填时,机械碾压应注意基础和结构等不能碰坏。1.2.8.2人工压实时,打夯应注意齐下,用力一致,以免夯击不平,碰伤操作人员。 1.2.8.3 对称回填,防止坍塌。1.2.9 素土回填工程注意事项1.2.9.1 素土回填应注意每层铺设时留、接槎位置,当素土回填基础标高不一致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素土层接槎距离应不小于500,且要求上层压下层,接槎部位不应留在门窗下口及拐角处。1.2.9.2房心和管沟回填

20、素土,应注意对上、下水及其他管道和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以免造成在素土压实时,使上述部位损坏。1.3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3.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应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施工中灰土地基工程,适于加固深14m厚的软弱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及用于结构的辅助防渗层。1.3.2 材料准备1.3.2.1 土料: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质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或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1.3.2.2 石灰:应用级以上新鲜的块灰,含氧化钙、氧化镁越高越好,使用前12天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1

21、.3.3 施工机具1.3.3.1 夯实机具:根据工程大小及现场条件可选择石夯、轻型夯实机具(蛙式打夯机、柴油打夯机)或压路机。运输设备有;翻斗汽车、1.5t机动翻斗车。1.3.3.2 主要工具:铁锨、铁耙、量斗、水桶、筛网(孔径为5mm、15mm)。1.3.4 工艺流程1.3.4.1 工艺流程 灰土拌和 灰土分层铺 灰土分层压实 1.3.4.2 灰土拌和:按设计规定的灰土配合比,一般用3:7或2:8(石灰:土,体积比),人工翻拌时可用锹进行计量,翻拌不少于三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洒水,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一般最优含水量为14%18%。如含水分过多或过少时应稍

22、晾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团应打碎,要求随拌随用。1.3.4.3 灰土铺设、压实:灰土应分层铺设,每层虚铺厚度见下表:灰土最大虚铺厚度夯实机具种类重量(t)虚铺厚度(mm)备 注石夯、木夯0.040.08200250人力送夯,落路400500mm,一夯压半夯,夯实后约80100mm厚轻型夯实机具0.120.4200250蛙式夯机、柴油打夯机,夯实后约100150mm厚压路机610200300双 轮1.3.4.4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作成直槎。1.3.4.5 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500

23、mm,对作铺助防渗层的灰土,应将地下水位以下结构包围,并处理好接缝。每层虚土从留缝处往前延伸500mm,夯实时应夯过接缝300mm以上;接缝时,用铁锹在留缝处垂直切齐,再铺下段夯实。见下图所示。(a) 分层平撞法(b)阶梯式接缝方法1.3.4.6 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实,入槽(坑)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刚打完的灰土,如突然遇雨,应将松软土除去,并补填夯实,稍受湿的灰土可在晾干后补夯。1.3.4.7 冬季施工,必须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土料应覆盖保湿,冻土及夹有冻块的土料不得使用;已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内用完,以充分利用石灰熟化时的热量,当日拌和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完,表面应用塑料布及草袋覆盖保温,以防灰土

24、垫层早期受冻降低强度。1.3.5 质量标准1.3.5.1 质量检验:灰土应逐层用贯入仪检验(以达到控制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合格)或用环刀取样检测灰土干密度。检测点数量:对大型基坑,抽查每50-100,应不少于1个;对基槽、沟,每1020m,应不少于1个;每个单独柱基应不少于1个。取样的垂直部位应在每层表面下2/3厚度处,同时还应根据夯实的可靠性随即抽样检查。1.3.5.2 质量标准项序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 位数 值主控项目1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配合比设计要求按拌和时的体积3压实系数设计要求现场实测Z粒径(mm)1土粒颗径(mm)(mm)4筛分法2土料有机质含量

25、(%)(%)4试验室焙烧法3土颗粒粒径(mm)(mm)10筛分法4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比较)(%)(%)2烘干法5分层厚度偏差(与设计要求比较)(mm)(mm)40水准仪1.3.5.3 灰土表面应平整,无松散、起皮和裂缝现象。1.3.6 成品保护1.3.6.1 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1.3.6.2 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1.3.6.3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1.3.6.4 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

26、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晒雨淋。1.3.7 安全和环境1.3.7.1粉化石灰和石灰过筛,必须戴口罩、风镜、手套、套袖等防护用品,并站在上风口操作。1.3.7.2蛙式打夯机要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线。操作夯机人员,必须戴胶皮手套,以防触电。两机平行时其间距不小于3m,同一打夯路线上,前后间距不得小于10m。1.3.8 注意事项1.3.8.1 应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密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

27、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1.3.8.2 留、接槎应符合规定: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槎的规定。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土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1.3.8.3 生石灰块熟化应良好:要认真过筛,不准颗粒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务必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1.3.8.4 灰土配合比应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1.3.8.5 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簿,造成地面开裂、空鼓。认真

28、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1.3.8.6 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应适当考虑修改设计。否则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1.3.9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1.3.9.1 灰土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1.3.9.2 灰土密实度试验报告1.3.9.3 灰土地基施工记录1.4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4.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应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施工中砂和砂石地基工程,适于处理3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1.4.2 材料准备1.4.2.1 砂: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用

29、细砂、粉砂时,应掺入粒径2050mm卵石(或碎石),但要分布均匀。砂中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有机杂质,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1.4.2.2 碎石:要求质地坚硬、密致、未风化;碎石粒径一般为540mm,吸水率不大于5%,含泥量小于5%。1.4.3 施工机具1.4.3.1 夯实机具:根据工程大小及现场条件可选择石夯、轻型夯实机具(蛙式打夯机、柴油打夯机)或压路机。1.4.3.2 主要工具:铁锨、铁耙、铁筛、手推车等。1.4.4 工艺流程1.4.4.1 作业条件1.4.4.1.1 对级配砂石进行检验,确定配合比例,使符合设计要求。1.4.4.1.2 基坑(槽)已经过相关部

30、门验收,控制铺填厚度的水平木桩或标高桩以设置好。1.4.4.2 工艺流程 砂(石)拌和 分层铺设 高程控制 夯实 质量检查 1.4.4.3 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上、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1.4.4.4 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作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m,并注意充分捣实。见图102-1所示。1.4.4.5 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和均匀后,再铺夯压实。1.4.4.6 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而降低其强

31、度。如垫层下有厚度较小的淤泥质土层,在碾压荷载下抛石能挤入该层底面时,可采用挤淤处理。先在软弱土面上堆填块石、片石等,然后将其压入以置换和挤出软弱土,再作垫层。1.4.4.7 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定好5m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层铺设厚度、砂石最佳含水量控制及施工机具、方法的选用参见下表。振捣夯实要做到交叉重叠1/3,防止漏振、漏夯、漏压。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用细砂垫层材料时,不宜使用振捣法和水撼法,以免产生液化现象,排水砂垫层可用人工铺设,也可以用推土机、压路机来铺设。大面积施工可采用成组喷雾淋水器均匀喷水使砂层达到饱和状态,然后用成

32、组电动插入式振捣器按顺序排列进行振动捣固使其密实,见图102-2,最后由地下暗沟将密实砂层中多余的水排出,其振捣密实后的移位距离不得大于单一振动器振动有效半径的1.4倍。图102-1 是砂或砂砾石垫层分层铺设1-插入式振劝器;2-硬质塑料导线管;3、框架横向固定架;4-框架纵向固定架;5-有效振动范围R-振动有效半径图102-2 插入式振动器编组及振捣范围表102-1夯实方法每层虚铺厚度(mm)施工最优含水量(%)施 工 要 点备 注平振法20025015201.用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往复次数以简易测定密度度合格为准2.振捣器移动时,每行应搭接1/3不宜使用干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砂铺筑插振法振

33、捣器插入深度饱和1. 插入间距根据机械振捣大小决定2.插入振捣完毕,所留的孔洞应用砂填实不宜使用干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砂铺筑夯实法1502008121.用木夯或机械夯2.木夯重40Kg,落距400500mm3.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适用于砂石垫层碾压法150300812610t压路机往复碾压,次数以达到要求密实度为准,一般不少于四遍,用振动压实机械,振动35min适用于大面积的砂石执层,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垫层水撼法250饱和1.注水高度略超过铺设面层2.用钢叉摇撼振插入点间距100mm左右3.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4.钢叉分四齿齿的间距30mm,长300mm,木柄900mm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细

34、砂地茎上不得使用1.4.4.8 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1.4.4.9 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捧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mm)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同时应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地注水和排水。垫层接头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完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动首层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土层或基槽边坡,以避免软土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1.4.4.10垫层铺设完比,应即进行下道工

35、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设跳板。1.4.5 质量标准1.4.5.1 质量检验:砂垫层每层夯(振)实后,经贯入测试或环刀法取样检测密实度应达到中密标准,即孔隙比不应于小0.65,干密度不小于1.551.60t/m3。测定方法采用容积不小于200cm3的环刀取样。如为砂石垫层,则在其中设纯砂检验点,在同样条件下用环刀法取样,检测点数量:对大型基坑,抽查每50100m2,应不小于1个;对基槽、沟,每1020m,应不少于1个,每个单独柱基应不小于1个。1.4.5.2 现场简易测定方法是:将直径20mm、长1250mm的平头钢筋,举离砂面700mm自由落下,插入深度不大于根

36、据该砂的控制干密度测定的深度为合格,检验点间距应小于4m。砂垫层和砂石垫层铺设厚度及施工最优含水量。1.4.5.3 质量标准项序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 位数 值主控项目1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配合比设计要求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3压实系数设计要求现场实测一般项目1砂石料有机质含量(%)(%)4焙烧法2砂石料含泥量(%)(%)4水洗法3石料料径(mm)(mm)10筛分法4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较)(%)(%)2烘干法5分层厚度偏差(与设计要求比较)(mm)(mm)40水准仪1.4.6 成品保护1.4.6.1 铺设垫层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水准点,并应经常复测

37、。1.4.6.2 垫层铺设完毕,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行走,必要时应在执层上铺板行走。1.4.6.3 施工中应保护边坡稳定,防止塌方。完工后,不得在影响垫层稳定的部位进行挖掘施工。1.4.6.4 施工期间,做好垫层周围排水设施。1.4.7 安全和环境1.4.7.2 蛙式打夯机要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线。操作夯机人员,必须戴胶皮手套,以防触电。两台打夯机在同一作业面上夯实,前后距离不得小于5m。1.4.7.2 其他同“灰土地基”章节1.4.8 注意事项1.4.8.1 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

38、作成斜坡或阶梯型搭接,每层错开0.51.0m。1.4.8.2 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当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1.4.9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1.4.9.1 砂和砂石地基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1.4.9.2 砂(石)密实度试验报告;1.4.9.3 砂(石)地基施工记录。一条只有两条前肢的拳师犬不愿让残疾成为前进的障碍,他同其他四条腿的伙伴们一同在海滩上尽情狂奔。In an adora

39、ble video showing his first trip to the beach, Duncan Lou Who can been seen excitedly galloping along the sand and paddling in the water.这段可爱的视频展现了名叫Duncan Lou Who的狗第一次来到海边的场景,他兴奋地在沙滩上飞奔、或是趟水嬉戏。His exciting day trip was filmed by Panda Paws Rescue, a Washington state-based charity that cares for Dun

40、can and other dogs with special needs.这段视频由位于华盛顿州的慈善组织Panda Paws Rescue拍摄,该组织专门照料Duncan以及其他有特殊需求的狗。Despite only having front limbs, the boxer is able to not only balance, but also run really fast and play with the other dogs that joined him for the outing.虽然只有两条前肢,Duncan不仅能让自己保持平衡,还能快速奔跑,和其余同他一起远足的狗

41、 狗玩耍。He was born with deformed back legs, which were later removed to make the dog more comfortable. Duncan出生时,它的后肢就是畸形的,此后为了让他舒服些,只能进行截肢。His owners, who posted the video on YouTube, said he has a wheelchair but doesnt like to use it.主人们将视频传到了YouTube上,他们说有一把供Duncan使用的轮椅,但是他并不爱用。We let him be free an

42、d just walk on his two legs. There is some slow motion in this video, but none of the video has been sped up, this gives you an idea of how fast Duncan really it, his owners said. “我们让他自由地用两条腿行走。视频中有些特意制作的慢镜头,但是没有任何一处做过加速处理,你们可以通过视频感受到Duncan跑得有多快。”主人们说。The thrill of running through the surf was clea

43、r to see, as Duncan raced people and dogs across the sand, with his tail wagging excitedly. Duncan踏着浪花,在沙滩上同其他人及狗赛跑,还兴奋地摇着尾巴,他的喜悦之情显而易见。Duncans owners have described him as a trooper, adding on charitys Facebook page: Hes happy, healthy and as far as he knows, normal too.主人们用“骑兵”一词来形容Duncan,他们在组织的Fa

44、cebook中写道:“他很快乐,也很健康;而且在他自己看来,他是条正常的狗。”It would be the best if he had four legs, of course, but his body wasnt built to have back legs and thats OK. He and we have just adapted. “他如果能有四条腿当然最好,但是他天生就失去了后肢,这也没什么关系,无论是他还是我们都已经适应了这一点。” Im thankful to PSG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to continue but I feel now is the right time to finish my career, playing at the highest level. If you had told me as a young boy I would have played for and won trophies with my boyhood club Manchester United, proudly captained and played for my country over one hund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