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到保定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4378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到保定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天津到保定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天津到保定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天津到保定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天津到保定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到保定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到保定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建天津到保定铁路JBTL4标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二局津保铁路第四标段项目经理部四分部二队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管段工程项目简介12.2主要技术标准12.3自然地质条件22.3.1地质22.3.2水文22.3.3气象22.4施工条件22.4.1交通运输和规划22.4.2沿线水、电及机械设备等资源情况22.4.3沿线地材33施工总体部署43.1施工组织机构43.2任务划分及管理43.2.1大临设施规划43.3施工总体目标63.3.1质量目标63.3.2施工工期安排63.3.3安全目标73.3.4环保目标74施工方案74.1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分析74.1.1材料供应数量大74.1.

2、2改良土施工数量大74.1.3道路运输组织压力大74.2主要工程施工方案84.2.1工程测量84.2.2路基工程施工方案104.2.3桥梁工程施工方案314.2.4涵洞、通道工程施工方案524.2.4.1、施工工序衔接安排524.2.4.2总体施工方案524.2.5站房施工方案575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625.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25.1.1质量保证体系625.1.2质量保证措施685.2工期保证措施715.2.1组织机构措施715.2.2技术保证措施725.2.3机械、设备、人力投入保证措施756确保安全目标和安全保障体系及措施(含施工安全、地下管线和道路交通安全)776.1安全保障体系

3、776.2安全保障措施796.2.1施工现场安全措施797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817.1施工环保817.1.1环境保护方针817.1.2环保目标817.1.3环境保护体系827.1.4主要环保措施837.1.5节能措施857.2水土保持857.2.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857.2.2水土保持原则867.2.3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867.2.4取土场区保护措施867.2.5弃土场区保护措施877.2.6临时工程用地区保护措施877.2.7土地复垦878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888.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888.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888.2.1管理体系888.2.2管理制度898.3保障措施90

4、8.3.1医疗卫生保护管理措施918.3.2职业病防治措施928.3.3职业健康与卫生防疫计划929设备、劳动力组织计划939.1路基施工主要设备、主要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计划939.2桩基础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949.3褥垫层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959.4改良土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959.5A、B组料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969.6级配碎石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969.7桥梁施工设备、劳动力组织计划969.7.1 桩基础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979.7.2 承台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979.8涵洞施工设备、劳动力组织计划979.9

5、站房施工设备、劳动力组织计划989.9.1站房基础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989.9.2站房主体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劳动力组织9810.主要施工机械、试验、质量检查设备配置表9910.1施工机械配置表9910.2施工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置表10211文明施工措施10511.1文明施工目标10511.2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10611.2.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10611.2.2施工现场场地管理措施10611.2.3施工秩序管理措施10711.2.4施工队伍管理措施10812文物保护措施10912.1文物保护目标10912.2文物保护措施10912.2.1增强文物保护意识10912.2.2制定文物

6、保护预案10912.2.3落实文物保护现场管理10912.2.4明确文物保护措施10912.2.5深化文物保护原则10913标准化管理11013.1标准化管理规划11013.1.1指导思想11013.1.2总体目标11013.1.3基本原则11013.1.4组织机构11113.1.5总体要求11113.2管理制度标准化11213.3人员配备标准化11413.4现场管理标准化11413.5过程控制标准化11514冬季施工措施11614.1冬季施工安排11614.2施工准备11614.3砼冬季施工措施:11714.4.钢筋工程冬季施工措施11714.5冬季施工安全措施:1181编制依据1.1招、投

7、标文件1.2津保铁路第四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3铁道部相关施工技术规范1.4施工图纸1.5现场施工调查2工程概况2.1管段工程项目简介本管段为DK91+700 DK96+813.4,全长5.1134公里,主要工程为新建白沟车站一座,6孔32m简支箱梁大桥一座,涵洞及通道12座,区间路基线路2.4Km,车站线路2.7134Km。本段通过行政区划均位于雄县境内,涉及大营、朱各庄两个镇。2.2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国铁I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 200 km/h,预留250 km/h条件,线间距:5m;最小曲线半径:5000m;最大坡度: 20;到发线有效长度:客运650m,客货共用105

8、0m;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客运机车类型采用动车组;货物列车机车类型采用HXD;闭塞类型:自动;2.3自然地质条件2.3.1地质地层:粉土:褐黄色,稍密-中密,稍湿-潮湿,0.4m以上为耕植土,含植物根,厚0-11.9m;夹黏土及粉砂透镜体;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局部软塑,厚1.1-9.0m,夹粉土透镜体;粉土:密实,稍湿,厚0.7-3.8m;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见少量黄色锈斑及姜石,厚1.3-4.9m;以下为粉土及粉质黏土互层。2.3.2水文地表水沿河流属于海河水系,大部分已干涸无水。根据现场实际调查,地下水位在40m左右多为含盐碱水,对混凝土结构有侵蚀性, 150m以下为饮用水。

9、2.3.3气象沿线经过区为暖温带亚湿润海黄淮渭河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雨雪。降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约占全年的70,大风多集中在3、4月份。按照对铁路工程影响气候分区为温暖地区。2.4施工条件2.4.1交通运输和规划 本标段地处津冀地区,地形平坦,交通发达,临近112国道,县、乡公路可作为工程材料的交通便道。2.4.2沿线水、电及机械设备等资源情况2.4.2.1施工用水施工用水主要考虑就地打深井取水 。2.4.2.2施工用电本工程所在地区电网密布,沿线电力资源较丰富,采用就地接并架设部分电力线的供电和发电机组发

10、电。2.4.2.3沿线燃料情况燃料供应充足,可就地取材和采购。2.4.2.4机械设备情况我分部施工工程位于保定市雄县境内,穿越大营和朱各庄两镇,拥有旋挖钻机、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长杆螺旋钻机及拌合设备等资源。2.4.3沿线地材本沿线地材来源主要集中在天津市蓟县,唐山丰润、昌黎,保定市西部的徐水、易县、满城、顺平等地。地材来源主要集中在天津市蓟县及河北省保定地区。石料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开采点较多,产量较大。河北省范围内新建铁路线附近石料较为缺乏,需从线外购进。中粗砂:河北段由易县、定州的砂场供应(主要由汽车运输至工地)。沿线各市、县均有砖厂、石灰厂,可就近供应。沿线地处平

11、原地带且均为耕地,土源缺乏。经调查沿线A、B组土主要分布在唐山响嘡镇、河北省易县瀑河地带,天津范围内及河北省界至霸州段A、B组土需要从唐山远运。霸州至保定段区间土源点土质差,且标准为客货共用线,所以土源点的土,必须掺入一定比例的水泥来改良,才能作为路基填料。3施工总体部署3.1施工组织机构分 部 经 理分 部 副 经 理分 部 总 工财务部物资部协调部安质部工程部计合部实验室架子一队 稳定土拌和站架子二队架子三队办公室测量队3.2任务划分及管理3.2.1大临设施规划3.2.1.1施工便道根据全线左侧距离村镇稍远,建筑物较少的特点,全线便道全部贯通,以保证材料的运输,根据征地线位置,施工便道选择

12、在征地线左侧的外侧。便道净宽度6.0m,两侧路肩宽度0.5m,每200m设置一处会车道会车道宽2.5m,长度20m,便道填筑材料采用山皮石厚度30cm,路面采用20cm泥结碎石路面。排水沟:两侧设水沟,顶宽1.0m底宽0.4m,深度0.2m,保证便道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具体见(施工便道断面图)。泄洪沟地带:在泄洪沟渠地段设置砼管涵,全线共设泄洪沟管涵10道,采用直径0.5 1.5m钢筋混凝土管涵,保证泄水。清表后采购易县山皮石进行便道填筑(运距约80Km),施工时严格按照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控制为30cm,采用18吨压路机分层压实,底层压实度90%,顶层压实度93%。便道路面采用20mm5

13、0mm碎石和石粉摊铺,掺合比例为2:1,厚度20cm。平整后用18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95%。便道工程数量: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备注1泥结碎石m31.2*5130=6160m32山皮石m34*5130=22469m33涵洞m10*8=80m3.2.1.2施工用电本工程所在地区电网密布,沿线电力资源较丰富,采用就地接并架设部分电力线的供电方式(白沟车站设350KVA变压器一台房建和拌合),其余地段采用发电机组发电供应。3.2.1.3施工用水施工用水主要考虑就地打深井取水 。3.2.1.4改良土、级配碎石拌合站拌和站主要为路基拌合混合料,需要保质保量地运送至各施工点。拌和站驻地位于DK93+2

14、00左侧,占地面积为10000 。取土场在DK95+350左侧800m租用耕地和部分林地取土,租用面积60000m2(约90亩地)。3.2.1.5钢筋场拟修建钢筋加工厂位置位于DK92+900和DK93+200处,面积为600平米左右。3.2.1.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3.4施工总体目标3.4.1质量目标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全部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规范和验收标准。3.4.2施工工期安排开工日期2010年9月1日,竣工日期2011年3月15日。路基工程:总工期2010年9月1日开工,2011年11月30日完成路基桩基处理:2011年2月20

15、日开工,2011年5月30日完成褥垫层施工:2011年3月20日开工,2011年6月30日完工改良土施工:2011年4月15日开工,2011年8月30日完工A、B料填筑:2011年5月15日开工,2011年9月15日完工级配碎石:2011年7月1日开工,2011年9月30日完工路基附属:2011年7月1日开工,2011年11月30日完工桥梁工程:2011年2月25日开工,2011年6月30日完工桩基础施工:2011年2月25日开工,2011年3月25日完工承台施工:2011年4月10日开工,2011年5月15日完工墩台施工:2011年5月1日开工,2011年6月30日完工涵洞工程施工:2011

16、年3月15日开工,2011年6月15日完工站房工程:2011年6月1日开工,2011年11月30日完工道砟填筑:2011年11月30日开工,2012年3月15日完工交验: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4月10日3.4.3安全目标1、无重大施工安全事故;2、无重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3、无重大火灾事故;4、无铁路既有线行车险性及以上事故。3.4.4环保目标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环保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17、同时投入使用”;坚持做到临时用地植被恢复率100%。努力把津保铁路建成一条节约型、环保型铁路。4施工方案4.1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分析4.1.1材料供应数量大碎石供应数量大,全段需要碎石(含碎石桩、A、B组料、褥垫层、级配碎石)需要碎石供应约70万m3,材料组织和供应压力大。4.1.2改良土施工数量大改良土用量大,全段需要约87万m3,土源位置选择至关重要,如运距远,不仅成本加大,运输便道和车辆组织压力大。4.1.3道路运输组织压力大施工临时道路和进口道路需要承受高密度、大型载重车辆通行,运输组织压力大。4.2主要工程施工方案4.2.1工程测量加强专业测量人员培训,增强测量仪器装备,保证与施工

18、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测量工作正常开展。交接桩工作完成后,立即开展首级GPS和线路控制导线的复测工作。GPS双频按B级复测;线路控制导线采用全站仪按附合导线进行复测,导线测量的精度为四等。首级高程网采用DSI或DSOS水准仪按二等水准复测,并视工程需要加密水准点。沿桥梁、路基、及路桥过渡段按要求密度选布施工变形断面及监测网。大桥,作特殊测量。4.2.1.1基本测量及精度要求施工复测前,检查线路测量的有关图表资料,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控制桩。桩包括GPS点、导线点、水准点和线路直线和曲线上的控制点等。GPS点的复测采用标称精度(5mm+1ppm)接收机按GPS B级网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 GPS接

19、收机的标称精度:5mm+1ppmD,GPS控制网按边联式或网联式布设。基本图形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观测时卫星高度角大于15,有效卫星总数大于4颗,观测时段长度不少于90分钟,不少于两个时段。导线点复测采用四等导线精度施测,测量使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及配套的棱镜和对中设备,全站仪标称精度不低于:测角2,测距2mm+2ppmD。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34测回,距离对向观测各1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测量结果,按导线环角度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不大于2.5。按二等水准要求,采用DSI水准仪或标称精度不低于0.5mm/km的数字水准仪,分别配以水准尺或专用条码尺,进行测段往

20、返观测。有关技术作业要求,严格按规范执行。测量结果,按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不大于1mm。当跨越河流或高速公路,其跨越距离不大于150m时,按跨河水准技术要求执行。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测量成果是否相符,按相关测量规范的规定衡量。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不符时,须再次复测进行确认。当确认设计单位测量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主动向设计单位提供复测成果资料,进行核定和确认。控制点复测完成后编制详细的复测成果书,并将复测成果向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呈报,复测成果满足要求并经监理单位批复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4.2.1.2路基工程控制测量复测成果批复后,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

21、GPS点、导线点对路基控制点进行加密测量,以满足路基桩板结构及填筑开挖施工放样的需要。按四等导线测量对路基导线点进行加密。采用DJII2级全站仪施测,加密时起闭于设计单位所交的GPS点和导线点。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各1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水准点加密与导线点加密同步进行,可采用四水准或采用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施测,竖直角中丝法观测3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加密水准点起闭于设计水准基点。导线点加密与水准点加密测量在符合限差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法平差。在填方路段以及设计有要求的地段,按要求密度布设沉降观测断面,并选布监测网

22、点及观测路线。4.2.1.3桥梁工程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桥梁平面控制网测量桥梁平面控制网拟采用GPS C级控制网进行控制,也可根据桥长估算的桥轴线精度采用导线控制,控制点与线路的垂直距离一般宜大于100m,控制点位置选在不受施工干扰并且在施工沉降范围以外的地方,视野开阔,远离高压线、无线电发射塔,便于GPS接收机接收信号,控制点埋设为现浇混凝土铁芯桩,控制点间的距离GPS为500600m,导线为200400m,并沿桥轴线两侧布设。GPS控制网按边联网或网联式布设,基本图形为三角形和大地四边形,采用不少于4台GPS接收机按静态观测作业,时段观测时间60分钟。采用导线时,导线点位除应便于

23、桥梁基础及墩台施工外,应满足在桥梁架设后,轨道铺设时,测设轨道基标网的需要。导线的测角、测边精度,按测量设计所确定的等级精度、按测量规范作业实施。(2)一般大桥平面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在便于施工放样,稳固可靠并且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图形可形成三角形、导线网。一般大桥按四等导线网施测,测角中误差为2.5,导线水平角度采用DJ1级全站仪施测,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控制网平差计算采用严密平差。为有得于施工,布网时,视跨度情况适当控制导线边长。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导线检测,及时判断控制点是否发生位移。2、高程控制测量(1)一般桥梁、路基、车站工程:线下施工时,在复测设计定测四等水准的基础上,

24、视工程一般分布及需要加密四等水准(若设计已为二等,则应按二等复测,加密点应按标准埋石)。仪器配置和作业要求按规范执行,复测和加密均应往返观测。测量结果,按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计算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5.0mm/km。(2)精密水准测量水准线沿线路附近布设,水准点密度以5001000 m为宜。标石应按规范标准埋设,水准点以两点为一组更好,便于每次使用检测。仪器采用不低于DSI的常规水准仪或标称精度不低于0.5mm的数字水准仪,按测段往返观测。观测作业顺、最大视距、前后视距差及累积差,抱着按规范要求执行。测量结果按测段往返观测不符值计算的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不超过2.0mm/

25、km。若在二等水准点间施测附合水准路线,则按闭合差计算的每公里中误差,不超过4.0mm/km。4.2.2路基工程施工方案4.2.2.1A、B料施工方案1、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1)制定施工方案路基试验段施工之前,分部组织相关技术、试验人员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试验目的、人员、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的需求计划、实验步骤、检测办法、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办法。(2)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和检测设备为满足路基试验段施工需要,选配性能状况好、满足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的成套施工机械设备。为满足检测要求,试验室除配备各种计量设备、力学实验设备、核子密度仪等常规检测设备外,还应配置K30、EVd、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检测设

26、备。(3)确定料源路基施工,填料是关键。通过对沿线路基填料进行检查,从填料的质量、运输道路以及经济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符合要求的取料场。经过选定取料场的进行取样及检测,确定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需要改良。(4)检测原地面承载力采用静力触探法,进行全管区原地面承载力检测。按要求每隔100m检测2处,测出承载力Ps值的原地面以下深度。原地面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对于浅层软土根据软土深度分别采用碾压片石和级配碎石换填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5)测定基底土样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压实度试验人员分别对试验段的基底土现场取样,进行室内标准击实试验,以确定该土的最佳含水量及对应的最大压实度,以便下一步对清表后

27、的原地面进行翻挖、晾晒、回填、碾压、检测。(6)确定路基填筑检测方法试验段路基基床以下部分采用K30和孔隙率双控检测。为取得足够的试验数据,基床以下部分每层检测孔隙率和K30,检测点数满足验标要求。(7)组织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使其掌握试验工作程序和控制标准,并将各阶段质量责任分解到具体人员。2)测量放样由精测队对现场精确测量放样,放出路基两侧坡脚线、排水边沟线,并测出原地面高程。3)基底处理人工配合挖掘机将原地面杂草、树根及表层软土等清理干净,并将弃土用自卸车运至弃土场;对基底进行晾晒,待含水量达到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时,再用推土机进行整平、碾压,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地面横坡大于1:5时,原

28、地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高度控制25cm。当基岩的覆盖层较薄时,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予以保留,即在原地面挖台阶后填筑路堤。对原地面进行碾压成形后,再对原地面进行动力触探检测其承载力。4)路基填筑填料合格、原地面处理满足要求后,进行分层填筑。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10m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填筑中,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填土厚度控制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量出每车土的方量,根据摊铺厚度,计算每车土所能摊铺的面积,并按面积在填筑面上用灰线划上格,在每格内卸入一车料;二

29、是在路基坡脚附近每隔10m立上竹杆,在竹杆上用红布条标记好试验摊铺厚度的位置线,用以控制推土机作业厚度。5)路基整平首先采用推土机将填料按竹杆标示线初步推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细整平,并将路基顶面做成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6)路基初压当松铺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时开始碾压。碾压采用重型压路机。根据“先稳后振、先快后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轮迹重叠”的原则,从两侧向中心纵向进退式碾压:先静压一遍,再软振碾压二遍,再强振碾压一遍,完成初压。碾压时,行与行轮迹重叠0.40.5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7)压实检测初

30、压结束后,进行压实指标检测。填料为细粒土时,压实质量采用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控制;填料为粗粒土时,检测采用K30和孔隙率双控指标。即K30平板载荷仪测试地基系数K30、灌沙法检测孔隙率n。8)修整成形随每填层的铺筑、碾压进程同步整修,保证填筑边坡整齐平顺。路堤填筑完成后,按照施工图标示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修整边坡,清除多余填土,并对边坡进行夯实。9)沉降观测软土处理地段设计有沉降、位移控制要求时,首层填料摊平后,在路基中心埋设沉降观测板、设置沉降观测桩。碾压结束后,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路基面形成后在路基面中心和两侧路肩设置路基面观测桩,纵向间距不宜大于100m,每段

31、路堤至少保证1个观测断面,路堤较高(大于8m)地段进行加密,并且保证至少有6个月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测量频度:前15d内每3d检测一次,第1530d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180d每15d监测一次。2、质量控制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填料质量要求:1)A、B料填筑时,必须符合验标有关规定要求。2)路基施工必须加强全路段填料和填筑压实度的一致性控制,确保路基整体刚度的均匀性,以达到行车平衡性要求。3)路堤浸水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的渗水性材料填筑,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岩石。4)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

32、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进行试验。4.2.2.2水泥改良土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备料和检验施工前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进行核实,水泥改良土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改良土:素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25%,有机质含量小于10%。2)按照施工图提供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水泥改良土的具体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和取土场土料的塑性指数及液限、塑限等指标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验确定。3)填筑试验段路基全面开工前,根据工程土类性质和填料性质、压实机械条件,分别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以选定与路基填筑、压实、检

33、测有关的工艺参数;改良土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数;确定新的快速试验检测办法与已规定的基本试验检测之间的互相关系等,验证和优化路基填筑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参数。试验段一般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2、改良土厂拌填筑施工1)施工步骤(1)验收下承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底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进行相关工序的检测和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基底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2)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方格网

34、内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以此控制每层的摊铺厚度。(3)改良土拌和水泥改良土混合料采用两种方式拌合:厂拌法:稳定土拌和设备在拌和场集中进行拌和,同时配备移动筛架设备清除土壤的土块。标定拌和设备,调整好出料口单位单位时间出料量,使进入拌和设备内的各种料符合配比要求;并且要特别关注正式拌和时,能否做到出料口单位时间出料量与标定时基本一致,有无出料口堵塞等不正常情况。在拌和设备内拌制水泥改良土混合料时,需拌和均匀,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0mm的土块;并应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拌和时的含水率与碾压时最佳含水率的关系)达到规定的要求。在正式拌制水泥改良土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

35、的厂拌设备,并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厂拌工艺参数。调整好出料口单位单位时间出料量,使进入拌和设备内的各种料符合配比要求;并且要特别关注正式拌和时,能否做到出料口单位时间出料量与标定时基本一致,有无出料口堵塞等不正常情况。路拌法:根据设计要求,路基基床以下部分使用的改良土采用路拌法施工,稳定土在选择有利于环境控制的场地集中路拌,配备移动筛架设备清除土壤的土块。路拌采用集中拌合场地内拌合检查合格后,用汽车运到工地进行摊铺压实,施工工序同场拌法施工相同。路拌场地每个面积以800m2左右为宜,随拌随用,设置好排水沟或者排水坡度,保证拌合场地内及周边5m内在雨天不

36、出现积水坑槽,以利用保证土体含水量及均匀性控制。土源选择合格土作为料源,施工前进行各项参数检测,施工时土体中的大块土用移动网筛架进行筛除。土体含水量控制在略大于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含水量过大时进行晾晒,过小时洒水焖料。根据路拌土厚度、面积、土体密度、含水量计算土体干重量,根据配合比计算出水泥用量,并将拌合场地进行分格划区,人工配合装载机摊铺水泥,用挖掘机配合路拌机进行土体拌合,拌合后水泥和土分布均匀,色泽一致。采用装载机上料,汽车运输到指定作业区进行分区卸料。水泥改良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案是: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不大时,在厂拌设备拌和时将水成雾均匀地喷入水泥改良土中拌和均匀;如

37、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较大时考虑在取土场分块灌水焖土。如土料的天然含水量过大,事先进行适度的晾晒或加入适量的磨细生石灰对降低含水量效果较好。现场摊铺后混合料的颜色应均一。(4)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拌和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5)摊铺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在填筑场地按照每车土方的数量及摊铺厚度,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1-2遍。对于出现的坑洼应进行平整。混合料应先初平,后精平,设专人及时铲除离析混合料,补以新混合料。

38、分层填筑压实厚度根据压实机具和试验段确定的方法进行,一般宜控制在20-28cm。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当因故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 整型应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初步整型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6)碾压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碾压完成后表面应物明显的碾压轮痕迹。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两作

39、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拌和长度不小于2.0m。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发生。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7)养生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使改良土表面最低处保湿养生不少于天。养生期间勿使改良土过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期。2)施工注意事项(1)对地面纵坡与线路纵坡不平行的段落,应由地面最低处逐段进行调整,但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应为经路基填筑试验段确定的最大松铺厚度,最薄处的松铺厚度不得少于1

40、5cm,纵坡调整应在基床下部的路堤顶层填筑前完成。(2)水泥改良土适合掺入塑性指数较小的土质,因此在取土场内设置拌和站时,应对土的性质、剂量、运距等综合考虑。(3)要特别注意对水泥改良土从拌和站的拌和开始至碾压完成的时间控制,一般不宜大于4d。3)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1)质量控制水泥改良土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四个方面,即:(1)配合比(根据不同的土质掺入的水泥量)(2)水泥改良土含水量控制(3)均匀性(避免水泥改良土中出现素土现象)(4)压实度(通过试验段确定适宜的施工参数)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

41、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查。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对水泥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水泥改良土填筑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水泥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压实质量能达到设计要求。水泥改良土技术条件符合设计要求。混合料中不应大于10mm的土块和素土层。水泥改良土应色泽均匀。改良剂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0.5%至+1.0%。水泥改良土的收缩裂缝会引起排水面破坏,易引起水侵入路基。要严格控制压实含水率,确保压实度,注意养生,以控制水泥改良土本身的收缩裂缝

42、。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案是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不大时,在厂拌设备拌和时将水成雾状均匀地喷入水泥改良土中拌和均匀;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较大时考虑在取土场分块灌水焖土。对初步确定使用的混合料,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计算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进行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质量检验需改良的土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水泥改良土原材料的试验项目和频次材料名称试验项目频次试验方法土含水率每个土源点或每批同一料源材料使用前应取两

43、个试样按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执行液限、塑限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强度水泥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检验频数: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6点。检验方法:压实系数检验宜用环刀法。水泥改良土压实质量检验应与施工紧密配合,要考虑现场压实质量不合格时,仍给碾压留,有时间。质量检验以密实度为主,其他如K30、EV2、EVd不作为施工时的主要检测项目,因刚碾压后不代表后期的状况,很可能当时测定的结果达不到后期要求的值,密实度与K30、EV2、EV对应关系可通过路基填筑试验段进行对比试验确定(建立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质量评价的目的)。因此压实质量检验以密实度

44、为主,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在时间上与施工密切配合,且要求监理工程师在检测过程中进行见证和确认,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频数:每层每1000检查一组。检查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从已摊铺好填料的地段现场抽样,在室内按要求的压实度成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为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各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路基改良土用三指标控制:压实度、强度、颗粒粒径。检验主要内容为:压实系数、地基系数30、动态变形模数、静态变形模数2、颗粒粒径。压实系数检测方法:环刀法、灌沙法、核子密度仪法,宜以环刀法为主。强度检测方法:30平板载荷试验、2静态平

45、板载荷。检测系数:为每层500就检验。水泥改良土混合料摊铺、拌和、整形及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A改良土填料应分层填筑压实,一层填筑厚度不宜超过3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试验段确定。B两工作段的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C混合料中不应大于10mm的土块和素土。D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检测数量:每层沿路线纵向每100m检查6处(左、中、右各2处)。检测方法:观察、尺量检验。4.2.2.3级配碎石施工方案1、填料要求1)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相关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2)级配碎石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1)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2)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3)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4)不得含有粘土及其他杂质。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配合下表规定方孔筛孔边长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