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4884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检 索 号2013XL-35KVWSGF-A微山35kV光伏输电线路工程 初步设计第1卷 设计说明书及工程图纸设计说明书(初设稿)山东省能源建筑设计院电力工程勘察设计证书号A2370098282013年10月 批 准: 审 核: 校 核: 编 写:微山35kV光伏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总目录第1卷 设计说明书及工程图纸 第2卷 工程概算书 微山35kV光伏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第1章 总的部分1.1 设计依据 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3 工程概况1.4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1.5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1.6 沿线地形、地貌分布和交通概况1.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1.8 “两型三

2、新”应用情第2章 线路路径2.1 变电站进出线布置2.2 线路路径方案2.3 走廊清理2.4 路径收资及协议第3章 气象条件3.1 气象条件的选择3.2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一览表第4章 导线和地线4.1 导、地线选型4.2 导、地线防振4.3 导、地线防舞第5章 绝缘配合5.1 污区划分原则5.2 污区划分5.3 绝缘子选型5.4 绝缘子片数5.5 空气间隙第6章 防雷和接地6.1 防雷设计6.2 接地设计第7章 绝缘子串和金具7.1 绝缘子串组装型式及特点7.2 新设计金具7.3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7.4 节能型金具使用情况7.5 舞动区绝缘子串型及金具7.6 分裂导线采用的间隔棒型式,以及档

3、距内的布置方式7.7 与横担连接的串内第一个金具特点第8章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8.1 导线对地最小距离8.2 导线对各种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8.3 树木跨越的主要原则8.4 安装防舞装置时有关校验第9章 杆塔和基础9.1 杆塔 9.2 基础 第10章 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10.1 设计原则和依据10.2 计算、分析及推荐意见 第11章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11.1 环境保护11.2 劳动安全第12章 附属部件12.1 杆塔上设置的固定标志12.2 航空障碍标志12.3 防鸟害装置附表 主要设备材料表附件1 路径批复文件第1章 总的部分1.1 设计依据 1.1.1 工程可研评审

4、意见或可研批复文件、可研报告(审定稿)、路径批复文件等1.1.2 设计委托文件1.1.3 设计执行的主要法规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 5033-2006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5076-2008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91-2005国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5、输变电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关于济宁中广新能源有限公司3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的批复 鲁电发展【2013】731号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2.1 工程建设规模:本工程由新建光伏35kV升压站新建单回线路至110kV留庄站,设计范围为线路本体设计,包括随线路架设的OPGW通讯光缆设计和电缆敷设设计,工程概算等。本工程电压等级35kV,架空线路长度3.7 km,全部为单回线路架设。工程全部采用角钢塔和钢管塔,共使用杆塔26基,其中角钢塔24基,钢管塔2基;输送容量30MW,导线型号为LGJ-300/40,地线型号为OPGW-24B 1-70光缆复合式地线。路径基本

6、沿现有的高压线路西侧架设,根据规程规定的安全距离,新架设的35kV线路距离原线路中心距离控制在15-20米范围内。平面图如下:1.2.2 线路走廊清理设计线路走廊宽度依据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线路通道净宽度不小于线路宽度加林区主要树种高度的2倍。线路走廊内跨越简易棚房2处,树木主要为杨树,跨越至非电气化货运铁路处杆塔按高跨处理,树木不用清理,其他跨越处在送电前必须清理。1.3 工程概况1.3.1 线路经过地区及交通概况:本工程线路全部位于微山县南部留庄镇,地形全部为平地,沿线交通情况良好。1.3.2 气象条件:设计基本风速27m/s;覆冰厚度10mm。1.3.

7、3 导线和地线:导线:拟采用LGJ-300/40型钢芯铝绞线,单导线。地线:随线路架设,一根光缆复合地线为OPGW -24B1-70光缆。1.3.4 防振措施:导、地线推荐采用防振锤防振。1.3.4 绝缘配合:全线拟均按d级污区配置绝缘。1.3.5 绝缘子型式:导线耐张串:合成绝缘子;导线悬垂串:合成绝缘子;导线跳线串:合成绝缘子。1.3.6 基础型式:推荐采用直柱台阶式基础。1.4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1.4.1 接入系统概况本期规模:由35kV微山光伏升压站至110kV留庄站新建一回35kV线路。新建一回35kV线路至110kV留庄站,线路地形以平原为主,导线选用LGJ-300/40钢芯

8、铝绞线。地线选用OPGW-24B1-70光缆。1.4.2 新建光伏35kV升压站出线为电缆敷设,电缆长度0.04km;其中在110kV留庄站处穿越3回高压线路采用电缆敷设,电缆长度0.05km ;110kV留庄站进线为架空进线。1.4.3 建设期限:3个月。1.5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1.5.1 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杆塔数量(直线塔,耐张塔)等。表1.5.1 主要工程量及每公里用量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本工程 指标/ km通用造价指标/ km1线路长度全 长km 初设长度 /可研长度其中单回路km3.7双回路km2地 形其中平 丘km3.7山 地km3路 径 曲 折 系 数4杆塔数量总 数基2

9、6其中钢管杆基2角钢塔基245导 线LGJ-300/40t16.56地 线OPGW-24B1-70KM3.77绝缘子总 数支186其中FXBW4-35支18635/100FXBW4-35支支8防振锤导线FFH-2428Y个150FFH-2428Y地线4D-20个494D-209连接金具t4.510钢 材总 数t其中杆 塔t109.137基 础t28.961接 地t1.1511混凝土量m3785.6412土石方量(基面、基坑、接地)m34921.113护坡、排水沟、保坎m3780注:表中数据不包括OPGW复合地线材料及其相应配套金具。 绝缘子根据工程实际分类统计。1.5.2 主要造价表表1.5.

10、2 主要造价表本体工程费用金额各项占总计(%)单位投资(万元/km)辅助设施工程274.12 87.53 74.09 小计274.12 87.53 74.09 编制年价差15.25 4.87 4.12 其他费用26.38 8.36 7.13 其中:1、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2、基本预备费7.33 2.32 1.98 工程静态投资合计315.75 100.00 85.34 动态费用价差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工程动态投资合计本体工程315.75 1.6 沿线地形、地貌分布和交通概况。1.6.1 走廊通道清理及协议1.6.2全线跨越非电气化货运铁路1处,跨越公路16处,沟坎21处,线路跨越35kV线路1

11、次,线路跨越10kV及以下电力线8条次,通讯线5条次。1.6.3 林区主要树种为杨树,自然生长高度30米,跨越树林合计长度0.45km ,移伐数量420余棵。1.6.4 走廊清理原则按照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的要求,输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可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如需跨越时需要与有关方面协商或取得当地政府同意,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需满足规程要求值。参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部室文件关于印发GIS的避雷器安装位置和耐压试验以及输电线路高跨林带和房屋等几个问题意见的通知(集团生变20071号),其附件中规定“对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如家禽及牲畜棚舍、果园看

12、护房、机井房等建筑物不拆除,但以上房屋要加固牢固且线路建成后该房屋不再进行扩建改造。”线路跨越果园,不需砍伐通道,按自然生长高度跨越;对于成片的杨树林及铁路、高速公路两侧防护林带,按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文件“鲁电集团基建【2007】456号关于架空送电线路跨越树木设计有关要求的通知”执行。对树木的跨越原则如下:1)对成片的树林、经济林、主要道路(高速、国道、省道、铁路两侧绿化林)两旁的防护林按高跨进行设计,对稀疏的个别林木(非古树和特殊保护的林木)在过于加高杆塔不经济的情况下,予以砍伐;2)防风、固沙林带,河流、库区,坝、堤、岸的防护林带按跨越设计;3)果园(枣树、苹果、桃树、梨树、杏树等)按跨越

13、设计;4)各种经济树木、珍贵树种(如银杏、板栗、观赏松树、药用树木等)按跨越设计。对线路通道内的一般树木,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要求处理。1.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1.7.1 杆塔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包括线路总杆塔数为26基、采用杆塔通用设计的数量为24基,通用模块为35B16、35B13模块。在查阅杆塔通用设计无类适设计下,严格参考典型杆塔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设计。1.7.2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情况,包括线路总串数为93串,采用金具通用设计的串数为93串。表1.7.2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工程概况电压等级架设及传输方式线路长度(km)3.7导线型号LGJ-300/40气象条件(风速/覆冰)2

14、7/10地形条件平原杆塔总数(基)26杆塔设计通用设计模块编号35B1635B13塔型模块应用数量123自行编制塔型模块应用数2其他(以大代小等情况)金具设计通用设计模块编号金具模块应用数量其他1.8“两型三新”应用情况1.8.1线路规划根据电力系统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结合地方城镇规划及建设情况,自然保护区及文物保护情况,军事设施及通信设施的布置情况、林业情况、矿产情况、水文及地质情况、交通及沿线污秽情况,统筹兼顾,相互协调,按下述原则规划路径方案:(1)路径规划要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地质、覆冰、交通、施工、运行及地方规划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使路径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15、2)路径规划要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设施等,满足城镇规划要求,并尽量减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3)路径规划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空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路径选择宜避开重冰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它地区;宜避开成片树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4)路径规划要控制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5)路径规划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公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6)耐张段长度,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两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10km;对跨越高速公路和主干铁路,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耐张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在耐张段长度超出上

16、述规定时要考虑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要适当缩短。(7)综合协调本线路路径与沿线已建成线路与其它设施的矛盾,既保证本工程线路的经济合理,同时要兼顾同期或远期其它线路路径的走向。优化线路走径,减少占用耕地和跨越。1.8.2路径选择1)本工程在选择路径时尽量避免跨越村庄,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沿线与多条小公路交叉,交通条件好,便于施工和以后运行维护。2)在农田交界处有部分高大杨树,根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关计算结论,结合当前的树木、塔材等各项费用的比较,按照线路运行30年考虑,对成片树林处可采取高跨方式,同时也贯彻了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要求。3)对

17、10kV及以上高压线路、公路、铁路等重要跨越,直线塔均采用双挂点、双联串。1.8.3电气部分1.8.3.1适当加大对地距离,减少电磁污染影响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包括电场效应(地面场强、人或物体感应电压)、无线电干扰、电视干扰及可听噪音。减少电磁污染的影响主要是控制输电线路的地面场强,感应电压对人电击的影响。本工程在设计时,通过增加对村庄距离及加大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以减小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可听噪音,达到线路与周围环境的良性共存。在线路靠近村庄的地段适当加大对地距离,以控制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可听噪音。1.8.3.2绝缘配置考虑将来大气污染的变化趋势,留有一定裕度。依据2011年的山东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及

18、有关资料,参考本工程线路附近的多条110kV和35kV线路运行资料,我们采取以下绝缘配置方式:本工程直线串和耐张串均采用合成绝缘子,建议重视和加强运行维护工作。采用红外诊断技术开展预知检测、维修,加大巡视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8.3.3加强防雷接地,切实降低雷击跳闸率对于单回路,35kV线路采用单地线保护,角钢塔的保护角不大于25度,钢管杆的保护角也不大于25度,最有效地降低雷击跳闸率。针对本工程,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下:1)根据济宁市气象站提供的雷暴日统计数据以及对沿线雷电活动情况的详细调查,确定本工程所经地区的雷暴日取40。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防雷工作的关键。雷击跳闸率随接地电阻

19、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为降低接地极的腐蚀,本工程中接地极采用L75x5x2500角钢垂直敷设,埋深0.8m,接地引下线用12镀锌圆钢,接地电阻满足规程规定值。3)线路施工图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好防雷措施,对易遭雷击杆塔的耐雷水平、绝缘配置、接地电阻等采取加强措施。4)鉴于目前我国地面气象台站较为稀疏,观测资料具有局限性,不能概括各地“微地形”、“微气象”的特点,在遇到较为复杂的地形、地带时,设计人员要与勘测气象人员共同调查讨论,防微杜渐。5)对导线风偏瞬间接地问题,不能只按常规要求的风速来考虑,遇到特殊地形时,要考虑到微气候的特点,加以特殊对待,如采取耐张杆塔或适当减小档距,以做到档距均匀为宜。6)

20、另外还要加强与运行单位的信息沟通,参考同地区相关工程的运行经验及防雷措施。1.8.3.4节能降耗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统一金具串和金具型式。对于导线接触的,均采用铝合金材质,降低能耗。1.8.3.5防风闪、冰闪建议在本工程中提出下列防止风偏闪络的具体措施:1)从源头做好风偏闪络的防治工作强风出没的随机性很强,确定运行线路采取防范措施具体位置的难度较大。现行规程采用10分钟平均风速设计,但6级以上大风往往伴有阵发性更强烈的瞬时大风出现,在狭谷、风口等“微地形”地段计算档距中间导线风偏时,这种瞬间大风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缺乏实际观测记录,而附近气象台站记录又不好代替的情况下,实地气象考察就显得更

21、为重要。设计阶段要高度重视微气候气象段气象资料的收集与区段划分,根据环境条件相应提高风偏设计标准。对微气象区特征明显,飑线风、龙卷风频发地带,线路的设计考虑到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组合,适当增加空气间隙,提高风偏放电的设防水平,设计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2)研究输电线路塔上气象参数及导线风偏的在线监测系统。为确定输电线路杆塔上最大瞬时风速、风压不均匀系数、强风下的导线运动轨迹等提供直接的技术依据。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关于风偏闪络的设计措施落到实处。未经设计单位塔头风偏校核并书面同意;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得任意改变绝缘子(及金具)的尺寸和材料型式。施工单位在现场施工中,转角塔跳线弧垂要严格

22、按照施工图施工,未经设计单位塔头风偏校核并书面同意,不得为了降低施工难度任意增大跳线弧垂尺寸。1.8.4杆塔1.8.4.1杆塔除特殊地段均采取通用设计的杆塔塔型。1.8.4.2合理选择杆塔材质,钢材采用Q345、Q235材质。1.8.4.3本工程在特殊地段采用钢管杆。1.8.4.4铁塔设计时要考虑长期运行的安全和方便。为保证铁塔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塔位设立在便于到达,避让浸水危险区,铁塔正侧面均设标识牌安装孔,杆塔攀登措施一般采用脚钉方案,杆塔设计时还要考虑带电作业间隙和检修时用的吊装挂孔等。1.8.5基础1.8.5.1基础设计时要考虑长期运行的安全和方便。本工程基础设计考虑了地质条件、运输条件

23、、基础作用力、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基础选型及优化,转角和耐张塔采用台阶式基础,直线塔采用刚性台阶基础或直柱板式基础。1.8.5.2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的塔位,进行排水设计。1.8.5.3选择合理的边坡处理方案,尽量采用生态植被护坡,对施工弃土要妥善处理,加强基础周围排水措施。第2章 线路路径2.1 变电站进出线布置本工程由新建光伏35kV升压站电缆出线至新建35kV线路1#电缆终端杆,在26#杆处架空进线接至110kV留庄站35kV新建架构处。2.2 线路路径方案送电线路的路径选择是线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影响到工程建设投资,与工程的施工方便、工程质

24、量、运行安全等密切相关。本工程把路径方案选择放在设计的首位,通过图上选线、现场勘测、沿线收集资料等对路径方案进行优选。影响本工程路径选择的主要因素有:1)新建线路跨越高压线路较多; 2)线路沿线地下水位较高,影响基础施工困难;2.2.1路径方案:该线路由新建光伏35kV升压站电缆出线至新建35kV线路1#电缆终端杆,架空396米处至4#,左转374344架空1501米至14#,右转182617架空1731米至25#,右转161120电缆敷设180米至26#双回终端塔,再从26#塔架空35米至110kV留庄站。新建线路全部架设于农田及附近平地内,无明显地线起伏。2.2.2本工程位于微山县境内,全

25、线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平原地层为全新统冲积层,地层为黄土状粉质粘土、黄土状粉土;粉土大部分为中密,承载力标准值为fak=110-130kpa;粉质粘土为可塑状态,承载力标准值为fak=110-120kpa;沿线最高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0.5-2m。沿线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无大的水利工程规划。全线跨越非电气化货运铁路1处,跨越公路16处,沟坎21处,线路跨越35kV线路1次,线路跨越10kV及以下电力线8条次,通讯线5条次。跨越树林合计长度0.45km ,移伐数量420余棵。线路路径祥见光伏35kV输电线路工程路径图线路走廊位置2.3 走廊清理2.3.1 本工程需移伐数量420余棵。2.4 路径收

26、资及协议2.4.1本工程在初勘期间,多方了解沿途水文、地质、气象、资源、交通和地区规划,向沿线相关部门介绍了本工程路径方案情况,有关单位对路径走向提出了各自建议,此路径已上报微山县规划局,已经批复。2.4.2线路沿线特殊地段及采用的处理意见本工程在跨越非电气化货运铁路处采用耐-直-直-耐的方式高跨该处位置。第3章 气象条件3.1 气象条件的选择3.1.1 气象资料的来源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并结合全国典型气象区,确定本工程设计气象条件汇总如下:全线设计气象条件气温()最高+40最低-20最大风-5覆冰-5安装-10外过电压+15内过电压+10年平均气温+10风速(m/s)

27、最大风27覆冰10安装10外过电压10内过电压15覆冰覆冰厚度(mm)10(地线覆冰15mm)冰的比重0.93.1.2 基本风速值根据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规定,35kV送电线路基本设计风速采用30年一遇、10米高10分钟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作样本,并宜采用极值I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统计得出,我们用满足P-III分布的耿贝尔法进行风速取值计算,通过对初勘期间收集到的沿线气象台的最大风速资料的整理计算,得到济宁市和微山县两气象台的10m高,30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值(基本风速)如下表:气象站最大风速(m/s)济宁22.39微山21.66根据66k

28、V及以下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规定,66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应低于23.5m/s,根据附近线路的运行经验及数据统计结果,经综合考虑,本工程基本设计风速为27 m/s。3.1.3 电线覆冰值根据沿线覆冰资料,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同时参考了附近运行的110KV及35 kV线路,本工程导线设计覆冰厚度取10mm,根据66kV及以下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要求,除无冰区段外,地线设计冰厚应较导线冰厚增加5mm 。本工程地线设计覆冰厚度取15mm。送电线路设计冰厚的选取对线路的安全性和工程的造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由于对覆冰情况缺乏系统的观测资料,只能根据积累的一些覆冰资料及现场访问冰灾情

29、况,结合高压线对冰承受能力的运行经验来确定设计冰厚。根据向有关部门调查、了解以及现场查访当地村民:线路所经地段历史上均未出现过较大的覆冰情况,没有出现因导线覆冰造成倒杆、断线等事故。根据沿线覆冰资料,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同时参考了附近运行的110及35 kV线路,经过调查、分析、论证,本工程导线设计覆冰厚度取10mm,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的要求,除无冰区段外,地线设计冰厚应较导线冰厚增加5mm,在分析沿线覆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工程地线设计覆冰厚度取15mm。3.1.4 气温、平均年雷暴日数及土壤冻结深度收集线路所经地区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平均年雷暴日

30、数及土壤冻结深度。3.2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一览表按照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97)的规定,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数理统计结果,并参考附近地区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等调查资料,结合全国典型气象区,确定本工程架空线路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参数组合。表3.2 本工程气象条件参数组合表项 目气 温()风 速(m/s)覆冰厚度(mm)最高气温4000最低气温-2000年平均气温1500基本风速-5270操作过电压15150雷电过电压15100安 装-101010带电作业15100覆 冰-510导线10地线15平均年雷暴日数(d)40冰的密度(g/cm3)0.9第4章 导线和地

31、线4.1 导、地线选型4.1.1 导线选型根据系统专业资料,从导线的输送容量、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各方面考虑,本工程导线采用GB1179-1983的LGJ-300/40型钢芯铝绞线。4.1.2地线选型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97)中的地线与导线配合表中的规定,本工程地线为一根24芯OPGW-24B1-70光缆。OPGW-24B1-70光缆短路容量为74kA2S,短路电流为14.7 kA,完全满足地线的热稳定要求。其拉断力为60kN,机械特性完全满足导、地线配合要求。4.1.3 列表给出导线和地线(含OPGW光缆)的机械电气特性。导/地线导 线地线型号LGJ

32、-300/40OPGW-24B1-70线型钢芯铝绞线复合光缆(详见通信部分)铝截面积(mm2)300.9钢截面积(mm2)38.90总截面积(mm2)338.9970外径(mm)23.9411.4单重(kg/km)1085340线膨胀系数(1/)19.610-611.510-6计算拉断力(N)9496042000安全系数2.53.554.2 导、地线防振4.2.1 导、地线的应力选取表型号类型安全系数最大使用应力(N/mm)适用范围LGJ-300/40I2.592.3角钢塔段OPGW-24B1-70I3.55169.01角钢塔段LGJ-300/40II2.592.3钢管杆段OPGW-24B1-

33、70II3.55169.01钢管杆段防振锤的作用是降低微风对导线的疲劳损害,因此防振锤的使用要确保合理的重量及安装位置。地线应力选取应满足规程规定在校验工况下档距中央的导、地线间隔满足S0.012L+1的要求(其中S为导、地线间距,L为档距),同时考虑在各种工况下地线弧垂不大于导线弧垂或相近。预绞式防振锤具有独特的专利外型防滑脱无放电设计,消除了水与冰的沉积,锤头间对称斜度设计能产生多个共振频率,有效吸收不同频率的振动,降低导线疲劳损坏。在施工中采用预绞丝安装,无需安装工具,能保持恒定力矩,杜绝产生滑线现象,既有多个共振频率的优点,又能解决防振锤滑动的缺陷,有效防止导线疲劳损坏,延长线路运行寿

34、命;线夹采用铝合金材质,大大降低了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根据电网建设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经过对各种防振锤产品及运行单位的使用情况的综合考察,推荐采用节能型防滑预绞式防振锤4.2.2 本工程导、地线均采用节能型防滑预绞丝型防振锤防振导线型号防震锤型号档距数量安装距离LGJ-300/40FFH2428Y1000010030011.53002L1=1.5L2=1.25OPGW-24B1-704D-201000010030010.853002L1=0.85L2=0.654.3 导、地线防舞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变得越来越频发,为防止输电线路受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国家电网和山东省

35、电力集团公司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在建输电线路工程防舞设计要点的通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关于山东电网输电线路舞动分析报告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输变电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等重要文件。根据“防舞”、“反措”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在本工程设计中具体采取以下防舞措施:4.3.1在路径选择时,尽可能避开易舞区,不能避开的,适当缩小档距,降低杆塔高度,直线塔采用“V”型绝缘子串或加配重均压环,以限制导线舞动幅值。4.3.2耐张塔跳线加强设计,线路工程安装或预留防舞装置。小于15度的转角塔内角侧加装跳线串,小于45度的转角塔外角侧加装跳线串,45度及以上转角塔的外角侧跳线采用两个独立挂点的双串绝缘子

36、悬挂,两串绝缘子之间需保持足够间距(不宜小于1米)以防止跳线摇摆。干字型耐张塔的中跳线在耐张线夹对垂直面的引出角度要在6090度之间,以保持跳线与绝缘子之间的距离。4.3.3在开阔风口、易舞动区,严格控制跳线误差,保持合理长度,对跳线风偏进行验算,不满足要求者要采取相应措施;恶劣气象条件下要加强线路巡视,对于发生风偏跳闸的杆塔,若不能使用V型串,可使用双串绝缘子呈八字形悬挂导线,并加挂重锤,将导线位置略为提高,增大导线对塔身的空气距离,提高线路防风偏能力。4.3.4设计阶段高度重视微气候气象段气象资料的收集与区段划分,根据环境条件相应提高风偏设计标准。对微气象区特征明显,飑线风、龙卷风频发地带

37、,线路设计考虑到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组合,适当增加空气间隙,提高风偏放电的设防水平,设计时留有适当的裕度。4.3.5根据山东省舞动区域分布图,本工程在微山县属于0级舞动区,同时参考附近35kV线路无舞动出线,因此本工程不需要采取舞动措施。第5章 绝缘配合5.1 污区划分原则5.1.1 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1996)5.1.2 根据鲁电集团生2011第272号文山东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年版)及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处于c级污区。5.2污区划分5.2.1 沿线污染源、污湿特性、沙尘天气等调查及分析。近年来,

38、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污染也在加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线路防污要“配置到位,留有裕度”,本工程拟适当提高绝缘配备以减少线路污闪事故的发生,减少维护和检修工作量。5.2.2 根据邻近线路运行经验,考虑工程在电网中重要性以及今后污秽的发展趋势、运行维护等因素,并按照有效的电网防污设计即“绝缘到位,留有裕度”的原则,根据以上要求,本工程按d级污区标准配置绝缘,要求泄露比距按最高运行线电压计算为2.542.86cm/kV(按额定运行线电压计算为2.793.15cm/kV)。5.3 绝缘子选型5.3.1 各种型式绝缘子的机电性能比较目前,在我国超高压电力系统中,送电线路上使用的绝缘子型式主要有三种,即

39、瓷绝缘子、钢化玻璃绝缘子和合成绝缘子。工程中使用何种绝缘子一般从绝缘子的机电特性,价格以及对杆塔头部尺寸的影响等多方面结合工程特点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下面对各种绝缘子做简要论述。5.3.1.1 瓷质绝缘子瓷绝缘子在输电线路上使用已有百年以上历史,盘型瓷绝缘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气候性,耐热性,组装灵活特点,分普通型和耐污型两种。目前国内应用的防污型绝缘子分钟罩形、双伞形和三伞型。钟罩形绝缘子伞下棱比较深,具有较大的保护爬距,伞下不易受潮,具有良好的耐污闪性能,但自然积污量远大于双伞形,而且风雨自洁性差,清扫困难。双伞型绝缘子,伞形简单,气流通过阻力小,不易积污,风雨自洁性好,清扫方便

40、,但人工污闪性能不及钟罩形,三伞型绝缘子通过增加伞裙的个数,增大了单片绝缘子的爬电距离,比双伞型绝缘子的单片爬电距离增加了约100mm,可以保证使用在d级及以上污区,不会导致悬垂串过长。双伞形或三伞型十分有利于刮风条件下的自洁,积污率低,有效地提高了防污能力,特别适合于干旱、少雨和风沙多的污秽场合。5.3.1.2 钢化玻璃绝缘子钢化玻璃绝缘子在我国大范围应用于送电线路上的时间较瓷绝缘子晚,但近些年发展很快,已在许多超高压送电线路上广泛使用,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玻璃绝缘子具有优良的机电性能,其玻璃抗拉强度较瓷要高,玻璃绝缘子耐震疲劳、冷热冲击性能也优于瓷绝缘子。此外,钢化玻璃绝缘子还有零值自爆

41、、便于检测;抗老化性能好、机电性能稳定;耐电弧性好等优点。玻璃绝缘子存在的问题如下:1)玻璃绝缘子的零值自爆现象,将增加更换工作量,给线路安全运行造成隐患。2)因其制造工艺限制,防污型只能做成钟罩式。若要提高防污性能,就必须增加钟罩内棱的数量和高度。因此导致棱槽深、易积污、难清扫、自洁性能差。比较适合于灰尘少、雾天多的沿海污秽地区。这一点严重限制了其在扬尘严重地区的使用。3)另外,由于玻璃绝缘子的自爆特点,有经过牧区的工程反映,有些牧民将钢化玻璃绝缘子当作投石取乐的对象。5.3.1.3 合成绝缘子合成绝缘子具有机电强度高,重量轻,耐污性能好、易于安装和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大量运行经验证实,合成

42、绝缘子具有优异的耐污闪能力,在同样的爬距及污秽条件下,合成绝缘子的污耐压明显高于瓷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在较重污秽地区合成绝缘子的爬电距离可取瓷绝缘子的3/4甚至2/3,即可达到相应的耐污闪能力,这样绝缘子串长大为减少,从而缩小杆塔尺寸,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合成绝缘子价格与瓷或玻璃绝缘子相当,不易破损,不需零值检测,不需清扫,有利于线路的运行维护。合成绝缘子在国际上已有30年的运行经验,经过长期的发展,材料配方不断改善,产品设计逐步完善,生产工艺趋于成熟。据2000年国际大电网会议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合成绝缘子的损坏率为0.035%。早期运行中复合绝缘子机械方面的最大问题在于脆断,而此种现象在5

43、00kV等级中尤为突出,通过对脆断情况的分析,一般都存在端部或者护套材料密封破损水分侵入的现象。为此采用高温硫化硅橡胶端部密封技术,大大提高了端部密封性能;整体注射以及挤包穿伞的工艺改进已经能够保证护套的密封性能。另外,性能优良的耐应力腐蚀芯棒的采用也从根本上降低了脆断发生的可能行。但是复合绝缘子价格较高。经过对几种常用绝缘子优、缺点的比较,为减少线路污闪事故的发生,缩短停电时间,减少维护和检修工作量,导线耐张串、悬垂串和跳线串采用耐酸芯棒的FXBW4-35/100(结构高度650mm)型硅橡胶合成绝缘子,悬垂串上端考虑防鸟害措施。跳线串端部安装配重均压环。5.4 空气间隙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本工程铁塔带电部分与铁塔构件的最小间隙如下表:计算工况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电压带电作业最小间隙(m)1.000.700.25 1.00* *此外还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30.5米。第6章 防雷和接地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