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4层办公楼电气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5391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14层办公楼电气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某14层办公楼电气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某14层办公楼电气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某14层办公楼电气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某14层办公楼电气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14层办公楼电气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14层办公楼电气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前 言(一) 设计题目:某14层办公楼电气设计本设计中的工程为框剪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共15层,其中地下1层,地上14层,层高:地下一层、一层二层4.5米,三至十四层高3.2米,建筑基底面积1422.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754.59平方米。(二)设计原则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国家现行的规范,设计要做到方案合理,技术先进,简捷实用,便于操作、管理和维护,减少各方面的投资,并满足保障人身、设备和建筑物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节约,使得建筑物开始走向高品质、多功能领域,并进一步向多功能的纵深方向和综合应用方向发展。(三)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强电、消防系统和弱电系统三

2、部分,强电部分包括配电系统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动力及照明干线设计,防雷与接地的设计。弱电部分包括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四)图纸内容及要求1.图纸目录、说明、图例、材料表 2.低压配电系统图、竖向干线示意图、配电箱系统图 3.消防报警、电话、电视、网络系统图 4.照明平面图 5.弱电平面图 6.消防平面图 7.防雷平面图8.接地平面图二、强电系统设计(一)配电系统1配电方式 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确定,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及可靠性的要求。应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设施的配电宜自成体系。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

3、宜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间的配电宜采用下列方式之一:()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也采用分区树干式或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都采用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取自应急照明等电源干线。本设计中配电采用分区树干式(详见图纸配电系统图一)。2.高压配电系统: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母线分段数目,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只有当供电电源为一主一备时,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结线,电源进线几乎全部采用电缆进线。3.为减少变压器台数,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一般都

4、大于1000KVA。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中间设联络开关。照明和动力分开设变压器,当动力用电容量太小时,动力变压器可不分开装设,而在低压侧应对动力负荷分类计费,本设计采用两台干式SC9-800/10式变压器。4.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每层楼竖井设层间配电小间。层间配电箱经插接自动空气开关从竖井母干线取得电源。当层 数较多负荷数较大时,一般按层数分区供电,或将变压器分散设在地下层、中间层或最顶层。5.低

5、压配电系统各级开关均采用自动空气开关(断路器),设置瞬时、短延时、长延时三级过流保护装置。各级自动空气开关的保护整定,应注意选择性配合,防止越级跳闸。6.所有电梯均要求采用两路不同变压器引出专用电缆进线。在电梯机房的末端配电箱,设两路电源 的自动切换装置,互为备用。7.功率因数补偿到0.9-0.95。无功补偿都采用集中自动补偿方式。为降低变压器容量,集中装设在低压侧,与配电屏放在一起,但必须采用干式移相电容器。(二)电气照明系统设计1.照度标准:根据电气工程标准规范综合应用手册表8-35,如下:公共场所建筑照度标准值 单位:lx类别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低中高办公室0.75m水平面1001

6、50200空调机房、变配电室等技术用房0.75m水平面75100150消防控制、监控中心地面305075浴室、厕所、楼梯间地面305075走廊地面305075储藏间0.75米水平面2030 地下车库0.25地面203050商场柜台面上100150200商场试衣间试衣位置1.5米垂直处1502003002.明光源选择的一般原则:()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即显色指数高;()使用寿命长;()启点可靠、方便、快捷;()性能价格比高。3.照明灯具选择灯具的主要功能是合理分配光源辐射的光通量,满足环境和作业的配光要求,并且不产生眩光和严重的光幕反射。选择灯具时,除考虑环境光分布和限制眩目的要求外,还应

7、考虑灯具的效率,选择高光效灯具。在各类灯具中,荧光灯主要用于室内照明,汞灯和钠灯用于室外照明,也可将二者装在一起作混光照明,这样做光效高、耗电少、光色逼真、协调、视觉舒适。4.灯具选择一般原则()使用安全:防触电和防火、防爆以及其他环境条件引起的危险;()提高能效:选用灯具效率高、灯具配光和场所条件适应,以及光通维持率高的灯具;()合理考虑功能性(良好的照明效果)、装饰性(美观、协调)、经济性(性价比高)和能源效益的结合;()限制眩光。5.办公照明的类型照明类型分为: 常用照明(普通照明),这种照明方式是给一个环境提供基本的空间照明,用来把整个空间照亮。他要求照明器的匀布性和照明的均匀性。局部

8、全般照明:指利用工作岗位上之灯具提供照明,通常亦包括该工作岗位之周围照明。应急照明,是指在非正常状况下才使用的照明设施,包括:备用照明、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在民用建筑物中突发灾难时,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显得尤其重要。在外界电源中断时,建筑物内的人员迅速安全撤离灾难区,大楼内的应急照明系统起到了主要作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应急照明设计就十分重要,应急照明的供电方式及其控制方案进行一下探讨。6.照明计算方法利用系数法计算公式如下:布灯具数 n=AEav(NUK)式中 A-房间受照面面积,单位为m2;Eav-受照房间平均照度,单位lx;N-为每盏灯具发出的光通量,单位lm;U-利用系数

9、,根据房间的室形指数,表面反射系数和灯具型式等查表可的;K-维护系数,受光源本身使用期间光通衰减程度、灯具受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一般办公室取值为0.8。室空间比: RCR= 5hR (L+B)LB式中 L-房间的长度;B-房间的宽度。hRC -室空间高度。抹灰并大白粉刷的栅顶反射率 cc=70%;喷白的砖墙或或混凝土屋面反射率 w=50%;混凝土地面的反射率 F=30%;7.本设计中的四层-十层标准层照度计算:办公室均采用嵌入式铝格栅荧光灯YG15-2,三个光源,(330W的格栅荧光灯)照度标准200 lx。(1)办公室1房间等效为标准矩形,房间长度L: 约9.4m 房间宽度B: 8m 计算高

10、度hRC: 3.0m室空间比RCR=5*hRc (L+B) / LB = 5*3.0*17.4/74.2 = 3.8顶棚反射率c=70% ,墙壁反射率F=50% ,地面反射率w=30% ,查得利用系数U : 0.56照度要求: 200lx计算数目n :n=(Eav*A)/( N*U*K)=200*74.2/(4800*0.56*0.8)= 7.8灯具数目: 取8套。照度校验: Eav=n*N*U*K/A=8*4800*0.56*0.8/74.2=231.84 lx(2)走廊:选嵌入式节能筒灯(25W 1350lm),应急筒灯平时做照明用,在线路故障或断电时自动切换到应急状态。 房间长度: 38

11、m 房间宽度: 2m 计算高度: 3. 0m室空间比:RCR=5*hRc (L+B) / (LB) =5*3.0*40 /76 = 7.89顶棚反射率c=70% ,墙壁反射率F=50% ,地面反射率w=30%查得利用系数U: 0.35照度要求: 50lxn=(Eav*A)/( N *U*K)= 50*76/(1350*0.35*0.8)=10 灯具数目: 选10套照度校验: Eav=n*N *U*K/AEav=n*N *U*K/A=10*13500*0.35*0. 8/76=50.1lx 两侧分别放四盏和两盏见平面图,共计16盏灯。其余层计算方法相同。(四)动力及照明干线设计1、电缆选择原则:

12、()根据计算负荷电流选断路器整定值;()根据断路器整定值选电缆;()导线及断路器选择时要前后级之间相互配合,前一级断路器整定值至少比下一级断路器整定值高一级;()动力设备考虑自启动影响,断路器整定时要选高一级数值。根据工程实践,各照明回路选线均为:BV-2*2.5,穿PVC管敷设。本设计亦如此。实际上,2.5mm2的铜线载流量至少为17A,而一般的单回路的计算电流不过16A,灯具不超过25个,所以选BV 2*2.5mm2 合适的。对于插座回路,每个插座的容量按250W算,其单回路需要系数为:数量45678910Kd10.90.80.70.650.60.6而单回路的插座个数不超过10个为宜,所以

13、插座回路选线为:BV-3*2.5-PVC16。2配电干线负荷计算方法:单位面积功率法每个房间的有功功率: (2.1)计算电流: (2.2)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 (2.3) (2.4) (2.5)配电干线计算负荷 (2.6) (2.7) (2.8) (2.9)式中 W-单位面积功率(W/m2) S-供电面积() -同时系数 -需要系数 Q-用电设备组无功功率(KVA) P-用电设备组有功功率(W)cos-有功功率因数tg-正切角(用来求无功功率)选导线所用的技术手册为98D-1图形符号与技术资料3.一级负荷计算(1)客梯兼消防电梯:主电:Pe = 40 Kw, Kd =0.2, cos= 0.5

14、5 。Pjs= Pe* Kd = 8 Kw,Sjs = Pjs/cos= 14.6 KVA。Ijs=Sjs/1.732UN=14.6/(1.732*0.38)=22.2(A)。选VV-5*35电缆选断路器为:TG-100(50A)备用电源同主电。(2)消防泵(一备一用):主电:主电:Pe = 37 Kw, Kd =1, cos= 0.85 。Pjs= Pe* Kd = 37 Kw,Sjs= Pjs/cos= 43.5 KVA。Ijs=Sjs/1.732UN =43.5/(1.732*0.38)=66.1(A)。所以选VV-4*70+1*35 电缆,选断路器为TG-225(125A),敷设方式为

15、 从配电室引出走500*300钢桥架,进入强电电缆井,再通过桥架进入泵房。备用电源同主电。(3)喷淋泵(一备一用):主电:Pe = 18.6 Kw, Kd =1, cos= 0.85 。Pjs= Pe* Kd = 18.6 Kw,Sjs= Pjs/cos= 21.9 KVA。Ijs=Sjs/1.732UN =21.9/(1.732*0.38)=33.3(A)。所以选VV-4*35+1*16 电缆,选断路器为TG-100(125A)敷设方式为从配电室引出走500*300钢桥架,进入强电电缆井,再通过桥架进入泵房。备用电源同主电。2. 本设计照明负荷计算(照明包括插座)(1)地下一层照明: Pe

16、= 40 Kw, Kd =0.9, cos=0.9 。Pjs= Pe* Kd =36 Kw,Sjs = Pjs/cos= 40 KVA。Ijs=Sjs/1.732UN=85/(1.732*0.38)=129(A)。干线选 VV-4*120+1*70 电缆,断路器为 TG-225(200A);(2)1/3层照明:Pe = 100 Kw, Kd =0.9, cos=0.9 。Pjs= Pe* Kd =90 Kw,Sjs= Pjs/cos=100 KVA。Ijs=Sjs/1.732UN=100/(1.732*0.38)=152(A)。所以干线选 VV-4*240+1*120 电缆,断路器为 TG-2

17、25(200A);(3)4/10层照明:各层 Pe = 42 Kw, Kd =0.9, cos=0.9 。Pjs= Pe* Kd =37.8 Kw,Sjs = Pjs/cos= 42 KVA。Ijs=Sjs/1.732UN=42/(1.732*0.38)=63.8(A)。所以干线选 YJV-4*70+1*35 电缆,断路器为 TG-225(100A);(4)应急照明(一备一用):主电:Pe = 100 Kw, Kd =1, cos= 0.85 。Pjs= Pe* Kd = 100 Kw,Sjs= Pjs/cos= 117.6 KVA。Ijs=Sjs/1.732UN =78.82/(1.732*

18、0.38)=178.8(A)。所以干线选 YJV-4*240+1*120电缆,敷设方式为竖向穿电井,水平走桥架,选断路器为 TG-225(200A)。层干线选BV-2*6-SC20,选断路器为TG-100(40A)过负荷保护整定为25A;各应急照明回路选 BV-2*2.5-SC15,选断路器为C65N/1P,过负荷保护整定为16A。备用电源同主电。(五)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防雷等级的划分,民用建筑物防雷分为三类:第一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是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属于国家级建筑物;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第二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是重要的或人员

19、密集的大型建筑物;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省级及以上大型计算机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应按规范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三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20、0.05的建筑物;建筑群边缘地带的高度为20m以上的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建筑物。本工程按三级防雷建筑设防。 1防直击雷(1)本建筑利用建筑物金属构件作防雷装置,屋面用10镀锌圆钢沿女儿墙顶通圈明敷避雷带,支架间距1米,并暗敷避雷网,网格不大于10m10m或12m8m。(2)利用建筑物结构内两根16钢筋通长彼此焊接作引下线,共22处,在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对称布置,间距小于18米,并利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2防侧击感应雷(1)为防侧击雷,从30米以上,每三层设均压环,所有金属门窗、建筑玻璃幕墙均应与作防雷引下线的钢筋连通;(2)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

21、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如果间距小于0.1米应跨接;(3)电源从邻近两不同变电站由电缆引入,并在入楼处设置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接地。3接地系统本建筑采用TN-C-S接地保护系统,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防雷接地、电气设备安全接地以及其它需要接地的设备,弱电设备采用共用接地,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这样既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也减少了由不合理接地引起的干扰。为了保证人身设备的用电安全,设计要求建筑物内作总等电位联结,在地下室安装一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把总水管、空调立管等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等与电位联结端子箱连通。为了保证建筑物

22、美观,所有防雷装置除避雷带外均采用暗敷。具体设计详见图纸防雷接地平面图。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四、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一)消防系统设计概述现代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高度过高,负荷较大,如果发生火灾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故高层消防应:“自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消防系统的组成所谓消防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感应机构,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另一部分为执行机构,即灭火及联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探测器、 手动报警按钮、 报警器和警报器等构成,以完成检测火情并及时报警之用。联动控制系统由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消防专用通讯及防排烟设施等,

23、均是为火灾下人员较好的疏散减少伤亡所设。所以消防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自动捕捉火灾探测区域内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或者热气,从而发出声光报警并控制自动灭火系统,同时联动其他设备的输出接点,控制事故照明及疏散标记 事故广播及通讯 消防给水和防排烟设施,以实现监测 报警和灭火的自动化。2.现代消防系统的特点(1)准确地发现楼内的火灾。通过各类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将火灾信息传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这为提早发现,提早灭火提供了很好的帮助。(2)报警信号发出速度快。由于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并正确的显示出报警的准确位置,指出发生火灾的地点状况,保证以最快速度采取正确适当的措施。(3)系统的高可靠性。在楼宇的不

24、同楼层,不同地点采用中继器建立分级型系统结构,保证即使某一处探测器或探测线路出现问题,系统仍然可以维持正常的功能,同时系统通过其自测功能,尽早提供故障排除方法。(4)系统的综合性好。防火系统除了火灾自动报警以外,还应该包括火灾广播通讯,与人群疏散,消防排烟与联动控制,自动灭火等功能。(二)本工程消防系统设计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属二级保护对象,系统采用集中报警系统,专设消防控制室,其中设有集中报警控制器一台,联动盘、广播盘、控制盘各一台。.在本栋楼的每单元每层由接线盒引出信号线。每层设置一个感烟探测器,一个声光报警器和一个消火栓按钮。每层每单元火灾的信号在集中在一单元一层的区域火灾报警

25、控制器,然后将这栋楼的消防数据送入小区消防中心,具体设计如下:1报警区域及防烟防火区域的划分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区域设置在底商,设备层,各楼梯口及电梯室等部位.采用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每一个独立房间划分为一个区域。本设计中以每户划分防火区,楼梯间及电梯前室均有防火门划分为独立的防火区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属于二级保护对象,故采用区域报警系统.A 区域报警器的设置,一般情况下,一个报警区域设置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在高层建筑中,往往有的楼层无人值班,或者探测区域数量较少,此时可以数个楼层划为一个报警区域,共用一台区控,本工程正是这种情况,则地下一层,首层,二层及设备层各设一个区控,以上各

26、层的楼梯间及电梯前室共用一个区控。B 区控的选择与安装:选择区域的容量不应小于报警区域内探测区域的总数,共用区控应在每层的楼梯口设置识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2探测器种类的选择探测器种类的选择应根据探测区域内的环境条件,火灾特点,房间高度,安装场所的气流状况,选用其所适宜类型的探测器或者几种探测器的组合。(1)根据火灾特点,环境条件及安装场所确定探测器的类型 火灾受可燃物质的类别,着火的性质,可燃物质的分布,着火场所的条件,新鲜空气的供给程度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把火灾的发生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作为商场与住宅等民用建筑火灾应控制在前期和早期,感烟探测器作为前期、早期报警是

27、非常有效的,故本工程中均采用感烟探测器。(2)根据房间高度选探测器由于各种探测器特点各异,其适于房间高度也不尽一致,为了使选择的探测器能更有效的达到保护的目的,下表列出了几种常用的探测器对房间高度的要求 根据房间高度选择探测器房间高度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一级二级三级12h=20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8h=12适合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6h=8适合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4h=6适合适合适合不适合适合h =S/kA(只) 式中 N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设置探测器的数量。 S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 A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k 称为安全修正系数。本工程中根据规范 k取1。下表是两种常用的探测器反

28、映了保护面积,保护半径与其他参量的相互关系。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地面面积房间高度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房间坡度=150150300ARARAR感烟探测 器S=80H806h=12806.71008.01209.9H=6605.8807.21009.0感温探测 器S=30H30H=8203.6304.9406.3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1)商场探测器计算:把商场为标准的矩形大房间长度: 40m ,房间宽度: 12.6m ,高度:4.0m 所以S=4012.6504 查上表 A=60则N=S/A504/608.4 故选10只感烟探测器。(2)四 - 十层标准办公层:长9.4m,宽

29、8m 所以S=9.4875.2 查上表 A=60则N=S/A75.2/601.3,故选2只感烟探测器。(3)对于该办公楼层其他房间面积小于60平米,所以均选用一只感烟探测器。面积大于60平米的均选2只感烟探测器。在满足其保护半径的前提下,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同时满足以下要求: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米,其周围0.5)米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与照明灯具的水平净距不小于0.2米,探测器与不突出的扬声器净距不小于0.1米;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不小于1.5米,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距各种自动喷水灭火喷头的水平净距不小于0.3米。探测器的布置见平面图。(4)探测器

30、与区域报警器的连接方式本设计中采用总线制系统,此系统建筑物中布线及其简单,设计施工和维护都很方便,但总线回路中如果出现短路问题,则整个回路失效,因此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必须采用短路隔离措施,本设计采用短路隔离器。4火灾事故广播及紧急通讯系统在消防控制中心设有广播通讯专用柜,主要包括火灾事故系统广播系统及电话系统,主要是为了发生火灾时,能够有效的组织人员迅速疏散。本工程中每层均有事故广播,同时有报警按扭和报警电话插孔,并且在变、配电值班室,消防电梯机房等处分别设有消防直通电话对讲分机。(1)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及应急广播;同时电梯

31、回落底层。(2)消防控制室对室内消防栓系统应有的控制显示功能,控制消防泵的启、停;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5消防线路敷设探测回路、通信回路、广播回路竖向设置于弱电井内,横向采用穿金属管暗设。具体导线的规格型号见系统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线采用截面为25mm的铜芯线,由柱内主筋引至自然接地极(建筑物基础),接地电阻小于1欧。四、弱电系统设计(一)综合布线系统1.综合布线系统概况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相连接。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

32、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2.综合布线的特点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相比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3.综合布线设计原则(1)标准化:严格按照IEEE802、EIATIA 568等工业及建筑布线标准和中国建筑电

33、气设计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2)实用性:此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应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具备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和图像通信的功能。(3)灵活性:布线系统中任一信息点能够很方便地与多种类型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检测器件以及传真等)进行连接。 (4)可扩展性:根据建设单位目前的实际需要和由于工期较短等原因,综合布线工程暂时实现了语音和计算机数据通信功能,所以要求布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造价和不耽误工期,又可以在将来需要时很容易将所扩充设备连接到系统中来。 4.此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本建筑总共设置电话插座118个,宽带插座112个,统一使用具有防尘防潮功能的信

34、息插座。(2)线缆选择:根据应用需求,计算机水平布线采用超5类UTP,各楼垂直主干采用6芯多模光纤,进楼干线采用12芯单模光纤。电话垂直干线采用HYA系列大对数电缆,水平布线采用HBV4*0.5。(二)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1.设备材料的技术指标:(1)水平电缆采用五类75欧UTP电缆,至少支持155Mb/s的传输速率(2)水平与垂直光纤均为62.5/125um渐变增强多模光纤,它具有光耦合效率较高,纤芯直径较大,在施工安装时光纤对准要求不高,配备设备较少等优点而且光缆在微小弯曲或较大弯曲时其传输特性不会有太大变化。最大传输衰减:8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35dB/km 1300nm波长时最大衰

35、减为1 dB/km信号最小传输带宽:850nm波长时最小传输带宽为200MHZ.km 1300nm波长时最传输带宽为500 MHZ.km垂直干线光纤采用中心束管式结构,必须有非金属保护层和耐火绝缘材料护套。(3)信息插座,配线模块,转换接头和交叉连接配线架等连接硬件的技术性能要求,五类配线架的最大衰减:10MHZ 0.1dB; 16MHZ 0.2dB; 100MHZ 0.4dB;五类配线架的最小近端串音衰减:10 MHZ 60dB; 16MHZ 16dB ;100MHZ 40dB ;信息插座为五类RJ45型双孔插座,在双孔插座上应有可区别语音和数据插座的标志。所有插座面板尺寸均为86mm*86

36、mm,根据设计要求,信息插座可采用45度斜插带防尘盖型,数据跳线架采用超五类4对多股软线,插头带有保护套。2.系统指标要求:(1)电缆接口处最小回波损耗限值:16MHZ20MHZ,15dB;20MHZ100MHZ,10dB(2)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10 MHZ 75 dB; 16 MHZ 9.4 dB31.25 MHZ 13.1 dB;62 MHZ 18.4dB; 100 MHZ 23.2 dB;(3)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10 MHZ 39 dB; 1 MHZ 6 36 dB;31.25 MHZ 32 dB; 62.5 MHZ 27 dB; 100 MHZ 24 dB;(4)多模光纤:

37、光纤布线链路的最大衰减限值:光纤应用类别链路长度850 nm1300nm水平子系统100m2.5 dB2.2 dB垂直子系统500m3.9 dB2.6 dB建筑群子系统1500m7.4 dB3.6 dB(5) 多模光线最小的光回波损耗限值:标称波长最小光回波损耗限值850nm20 dB130nm20 dB(三)弱电部分线缆敷设弱电部分采用统一桥架敷设或穿镀锌钢管暗敷,电话、网络系统共管敷设:1-2根:SC15-CC,WC;3-4根:SC20-CC,WC ;5-6根:SC20-CC,WC。每根管最多容纳放6根,配线架在竖井内(挂墙或落地机柜)明装,竖井内竖向桥架应与平面图中水平桥架连接,桥架选择

38、应满足相关规范,楼层配线间若安装网络设备,应考虑环境条件,并根据网络的要求自配UPS电源。结 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程的质量以及布局合理性直接影响住户的使用,电气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也有越来越重要,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准确的选择设备,合理的设计结构,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仍是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本设计是根据当前规范及远景规划,在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本次设计当中,我将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际工程当中,与实际相结合,对工程及设计有了整体系统的概念,并对相关的规范及如何选择低压配电设备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在一些环节遇到的一些难题

39、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讨论得以解决,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设计当中的漏洞。并使自己有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致 谢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呈现在诸位老师和同学面前的某办公楼的电气设计,是我设的一点成果。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老师经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指导,耐心为我们解答问题,并且把问题引申到更深的层次,不断启发我们,拓展我们的思路。杨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我们作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而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但是由于我水平有限,再加上资料也有限,设计时间仓促,本设计仍然比较粗糙,其中还是有不少错误和不当,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批评指正。 在大学的四年里,各位老师也对我十分关心、照顾,并且经

40、常告诫和勉励我,我认为我对本专业知识面的掌握还是比较全面的,但在深度上还有待提高。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际,我决心继续努力学习,并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教导,忠心感谢母校和各位恩师对我的培养!在这里我向关心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谢意!参 考 文 献1李梅芳,李庆武,王宏玉,建筑供电与照明工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陈元丽,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实用指南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3继强,现场总线工业控制网络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4景艺.电气消防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6.5延风.建筑消防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2.6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

41、能建筑设计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7刘丽娜.智能建筑中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J. 现代建筑电气.(2010)12-0038-4:16748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节能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5):207-2359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 丽华.电气照明M.第二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11 Shdbolt, Ambient intelligence. IEEE Intell. Syst, 2008,18(4):2-312 Li Rutishauser Student Member,IEEE, Josef Joller

42、, Member , IEEE,and Rodney Douglas.Control and Cearning of Ambience by an Intelligent Build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ICS PART A:SYSTEMS AND HUMANS.2005,35(1): 121-13213 Rantz,J.M. Jdy. Intracanopy Lighting Reduces Electrical Energy Utilization by Closed Cowpea Stands. Life Support Biosphere Sc14张汉武. 电气工程标准规范综合应用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