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5540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综合说明1.1 概述东大河及东撇洪沟为庐城内的主要防洪除涝河道,又是城市水源通道,对庐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国后近6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人民自力更生、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大兴水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巢湖流域洪水出路问题已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东大河得到了一些初步治理,使得城区防洪标准有了进一步提高,防洪能力也有有了显著提高。但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洪标准低,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东大河局部堤段房屋密集,造成防汛通道缺乏、行洪不畅,城区河道部分桥梁阻水严重,管理设施落后,穿堤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等。东大河的治理力度已不能适应庐江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要

2、求,而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东大河河全面治理,对减轻洪涝灾害、改善河道水质、促进区域发展有积极作用,也符合庐城的总体规划和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为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水利的要求,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进行水土资源配置和水利工程布局,综合考虑防治水旱灾害、水资源节约保护、防洪、排水、蓄、引、水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新建余月水库工程,一方面可以调蓄洪水,减轻东大河下游城区段河道防洪压力,另外,可满足灌溉、供水等要求。余月水库新建工程为县河

3、综合治理工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防洪,同时兼顾兴利。为充分发挥水库枢纽工程的综合作用,特别是灌溉作用,其正常蓄水位为18.5m,兴利库容53万m3。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年一遇,水库总库容258万m3。1.2 水文庐江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杭埠河、马槽河、白石天河、金牛河、罗埠河、县河(包括苏家河、中塘河和东大河)、失槽河、兆河、西河、罗昌河、黄泥河、瓦洋河、柯坦河和界河共14条。各河随地形分布如枝,分别注入巢湖、枞阳县境的白荡湖及桐城县境的菜子湖等水系而入长江。流经庐江县城区内的河流有苏家河、中塘河,两河交汇后称县河,县河在城东排水站下游纳东大河后汇入黄陂湖。黄

4、陂湖的出口分为两支,一支向北流经兆河后入巢湖,另一支流经西河干流、裕溪河连通巢湖和长江。县河及其支流苏家河、中塘河、东大河和东西撇洪沟为庐城内的主要防洪除涝河道。各河流域面积在0.9163.2km2之间,河道干支流长度在1.118.7km之间,总长度为52.1km,其中规划的外环线以内河道总长33.8km。东大河是县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冶父山南麓,途经冶父山、庐城两个镇,在庐城城南县船厂附近汇入县河。流域面积36.2km2,河道长度3.73km。塔山东部河湾以上分两个支流,分别为东大河左支及右支,长度分别为0.53km及0.92km。余月水库工程位于东大河右支,坝址附近没有水文站,无实测洪

5、水资料,采用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进行洪水计算。坝址以上20年一遇来水流量为83m3/s,50年一遇来水流量为140m3/s,1000年一遇来水流量为284m3/s。1.3 工程地质1.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庐江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拟建场地内中风化岩埋深约1.517.1m,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场地土属中硬土,故判定拟建场地类别为类建筑场地,为抗震有利地段。拟建场地的特征周期Tg0.35s。2.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与均匀性通过区域地质资料与本次勘探结果综合分析,拟建场地未发现有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断

6、裂构造,拟建场地属稳定的建筑场地,适宜建设坝址和料场。拟建场地有较大面积、较厚的软弱粘性土以及填土分布,且部分地段上部地层变化较大,相邻钻孔的岩土层界面坡度10度,属不均匀地基。 3. 天然地基设计参数根据现场钻探、原位测试、结合室内岩土试验成果资料分析,该场地内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可按表1.3-1取值:表1.3-1层号fak(kPa)ES1-2(MPa)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利用1层粉质粘土1506.0层粘土25012.0层粉质粘土(闪长岩全风化)24012.01层强风化闪长岩35020.02层中风化闪长岩2000压缩性微小4.岸坡稳定性评价根据勘察期间的现场观察,河道

7、沿线岸坡一般坡度较缓,未发现岸坡失稳现象,河道沿线岸坡的现状基本稳定,但河道部分地段岸坡较陡、较高,部分地段填土较厚,可能导致局部发生岸坡失稳现象。1.4 工程任务和规模余月水库新建工程为县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防洪,同时兼顾兴利。为充分发挥水库枢纽工程的综合作用,特别是灌溉作用,根据庐江县东大河、县河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余月水库考虑10万m3的死库容,53万m3的兴利库容,则设计死水位为15.3m,正常蓄水位为18.5m,汛限水位设计为18.5m,起调水位采用18.5m。经调洪演算,通过调洪演算得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20.41m,蓄水库容为174万m3;1000

8、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21.66m,蓄水库容为258万m3。 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余月水库总库容300万m3,水库的防洪保护对象都是庐江县城。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库都属小(一)型水库,工程等别为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4级。水库枢纽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有:挡水坝、溢洪道、灌溉放水涵,均为主要建筑物,按4级水工建筑物设计。水库考虑10万m3的死库容,设计死水位为15.3m,为充分发挥水库枢纽工程的综合作用特别是灌溉作用,考虑53万m3的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为18.5m,汛限水位设计为18.5m。挡水坝为均质土坝,溢洪道、灌溉放水涵闸室控制段、洞身段

9、均位于主坝坝体内,因此,挡水坝、溢洪道、灌溉放水涵采用与水库一致的防洪标准。根据水库综合利用和管理运用要求,选定水库枢纽建筑物由挡水坝、溢洪道、灌溉放水涵组成。拦河挡水坝为均质土坝,坝轴线东起余庄岗地,向西以方位角N471124E沿直线延伸,穿过东大河右支至对岸山坡。坝体全长435.0m,最大坝高13.50m,坝顶宽度8.0m,坝顶高程24.50m。溢洪道位于东大河右支左岸、距挡水坝左坝头350.m,桩号0+350.000,轴线垂直于坝轴线。溢洪道的控制段为3孔,每孔净宽5.0m的开敞式宽顶堰,底板高程18.50m,设露顶式平面钢闸门控制,最大泄量138m3/s,。控制段顺水流方向长10.90

10、m,为增加渗径长度,在控制段底板前设25.52m长U型引水槽,底板兼当进口铺盖。控制段下游接52.0m长,坡比1:7.0泄槽,下设20.0m长,1.0m深消力池,接总长50.0m的海漫。其中前25.0m为以半径30.0m,中心角45弯段的 25.0m长,宽度由17.40m渐变至15.0m的浆砌块石护坡(护底)段,后25.0m为干砌块石护坡(护底)段。后设3.0m深抛石防冲槽,与东大河右支平顺连接。 灌溉放水涵轴线及东大河右支基本重合,位于距坝体左坝头395.0m,桩号0+395.000,轴线与坝轴线垂直。灌溉放水涵底板高程15.30m,为坝下一孔有压涵洞。涵洞全长127.80m(含进口、消力池

11、、海漫及尾水渠)。进口设检修门和工作门,孔口尺寸1.0m1.6m(宽高),工作门与检修门互为备用。1.6 电气和金属结构设计(1)电气设计余月水库工程由附近10kV输电线路引接电源,导线型号为LGJ-50,为保证汛期一级用电负荷的可靠性,另设1台柴油发电机组作紧急事故备用电源。两路电源互为备用、相互闭锁。低压配电装置采用GCS型低压抽屉式配电屏。启闭机房、检修、管理处等用电负荷均由低压配电屏以放射式进行供电。 左桥头堡底层为门厅、二层为高低压配电室、三层为中央控制室。右桥头堡底层为柴油发电机房、二层、三层为办公室。高低压开关室内布置有2块高压环网柜、1台干式变压器及1块低压配电屏;控制室内设有

12、工作台、公用LCU箱、计算机监控系统、电视监视等有关设备;柴油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布置在柴油发电机房内。闸门动力箱、闸门LCU箱布置在启闭机房中。另有一台S11-M-50/10型变压器安装于管理处内,用于管理处照明与生活用电,以及闸非运行期间的照明用电。为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安全运行,节制闸工程设有计算机监控及电视监视系统。(2)金属结构设计余月水库工程建筑物有溢洪道、放水底涵等,金属结构共配5扇平面定轮钢闸门、5孔相应闸门埋件,5台固定式卷扬启闭机。溢洪道共3孔,每孔1扇工作闸门,共3孔,每扇闸门均由固定式卷扬启闭机控制运行,共3台;放水底涵共1孔,每孔进口设1扇检修闸门和1扇工作闸

13、门,且互为备用,每扇闸门均由固定式卷扬启闭机控制运行。1.7 施工组织设计余月水库位于庐江县县城城北,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地处长江以北,西依大别山余脉,与桐城、舒城县毗邻,北抵肥西县,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以枞阳县为邻。余月水库为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放水涵。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40131m3,土方填筑243075m3,堆砌石24262m3,砼及钢筋砼7332m3,钢筋320t,砼道路450m。工程所需钢筋、木材、油料等从庐江县县城购买,水泥从巢湖购买,块石、碎石、黄砂从淮南购买。本工程施工总工期共10个月,即施工期第一年9月初至第二年6月底。本工程施工

14、总工日8925个,施工期平均上工人数60人,高峰上工人数78人。1.8 节能设计(1)电气节能设计:节能设计原则: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以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来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同时尽量减少或消除机电设备的固有能耗。且不限制发展,不降低服务标准和使用功能。电气节能途径包括:照明节能、动力节能、电源节能。(2)金属结构节能设计:本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选型,按照节能优先,技术、工艺先进并符合国家行业节能政策的原则进行的。溢洪道工作门、灌溉放水涵检修门及工作门均采用轮式支承,有效地降低了启闭设备的容量,降低了启闭机电动机的功率。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小了启闭设备的数量、

15、容量及电动机的功率,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3)施工节能设计:建立完善的节能制度,精心组织,从土方工程、砼工程、油料运输、生活等方面采取优化措施。土方填筑尽量利用开挖的土方,在保证土料质量的前提下选用运距近的区域土料,土方开挖及运输选用机械效率高的合适机械施工。砼施工根据工程条件及生产强度能选用拌和系统。在工地设置储油设施。生产生活用电用选用合适的变压器。1.9 工程占地及移民拆迁本治理工程占地范围包括永久征地及临时占地两部分。经统计汇总,余月水库工程共需征用土地数量为1310亩,其中永久征地1278亩,临时征地31.4亩。工程占地涉及需搬迁人口109户317人,涉及房屋面积9493m2,其中

16、砖混房8000m2,砖木房1493m2。1.10 环境保护设计余月水库工程的实施,提高了下游河道的防洪标准,抑制水灾的频繁发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优化了其居住生活环境,同时避免因洪水泛滥引起的污染物扩散、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农田被毁等生态灾难,另外,水库工程兼有灌溉、供水、养殖等兴利作用,工程的兴建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本工程主要从水质保护、大气质量保护、噪声防护、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态环境保护6个方面进行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共计30万元。1.11 水土保持设计根据本工程总体布置、施工特点和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分为区(主体工程区)、区(取土

17、区)、区(弃土区)、区(施工布置区)、区(临时临时道路区)五个一级防治分区。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46.58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3.84万元,植物措施15.27万元,临时工程0.58万元,独立费用9.56万元,基本预备费1.18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15万元。1.12 设计概算余月水库工程位于巢湖市的庐江县境内,本工程主要工作包括:大坝加培、新建溢洪道以及放水涵工程。本工程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4.01万m3 土方填筑:24.31万m3堆 砌 石:2.43万m3 砼及钢筋砼:7332m3钢筋:320t 草皮护坡:7876m2 本工程主体工程所需主要材料量为:水泥:4203t0 钢

18、筋:342.4t块石:1.55万m3 碎石:1.84万m3黄砂:10122m3 柴油:355t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0个月,主体工程所需人工7.14万工日。本工程总投资11638.63万元,其中:工程静态总投资4039.84万元,征地移民补偿投资6946.16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投资46.58万元,环境保护工程投资30万元,建设期融资利息576.05万元。1.13 工程管理设计余月水库总库容258万m3,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管理单位拟定为余月水库工程管理处,负责水库的日常管理和防洪调度。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行),该水库定员级别为5

19、级,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配备力求精简、提倡合理兼职、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的原则,工程拟配置各类管理人员12人。1.14 经济评价余月水库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65%,经济净现值为4688万元,效益费用比1.35。各项指标均满足工程经济合理性的要求,因此,余月水库工程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工程完工后,下游河道的防洪标准由现状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增加灌溉面积2000亩,项目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尽快付诸实施。图1.1余月水库工程位置图2 水文2.1 流域概况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地处长江以北,西依大别山余脉,与桐城、舒城县毗邻,北抵肥

20、西县,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以枞阳县为邻。县域界于东经1170111734,北纬30573133,属长江流域。县境南北长62km,东西宽52km,总面积2348km2。庐江县城座落于县域中部,又称庐城,系庐江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庐江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距合肥市69km,东距巢湖市76km、无为县70km,南距枞阳县89km,西距舒城军埠30km。地处东经11717,北纬3115。庐江县属长江下游丘陵区,境内地形复杂,西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绵延而南。东北部为沃野平原,河网交错,中部丘陵起伏,沟渠纵横,圩畈相连。庐江县境内主要河流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巢湖流域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流

21、域面积13486km2,跨巢湖市、合肥市、六安市以及安庆市等13个县、市的部分地区。巢湖闸以上流域面积9153km2,闸上主要支流有丰乐河、杭埠河、南淝河、派河、白石天河、柘皋河及兆河。巢湖闸以下裕溪河水系流域面积3929km2,主要支流有清溪河和西河。铜城闸以下牛屯河流域面积404 km2。庐江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杭埠河、马槽河、白石天河、金牛河、罗埠河、县河(包括苏家河、中塘河和东大河)、失槽河、兆河、西河、罗昌河、黄泥河、瓦洋河、柯坦河和界河共14条。各河随地形分布如枝,分别注入巢湖、枞阳县境的白荡湖及桐城县境的菜子湖等水系而入长江。流经庐江县城区内的河流有苏家河、中塘河,两河交汇后称县河,

22、县河在城东排水站下游纳东大河后汇入黄陂湖。黄陂湖的出口分为两支,一支向北流经兆河后入巢湖,另一支流经西河干流、裕溪河连通巢湖和长江。图2.3-1 庐江县县河及支流水系图县河及其支流苏家河、中塘河、东大河和东西撇洪沟为庐城内的主要防洪除涝河道,见附图2.3-1。各河流域面积在0.9163.2km2之间,河道干支流长度在1.118.7km之间,总长度为52.1km,其中规划的外环线以内河道总长33.8km。东大河是县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冶父山南麓,途经冶父山、庐城两个镇,在庐城城南县船厂附近汇入县河。流域面积36.2km2,河道长度3.73km。塔山东部河湾以上分两个支流,分别为东大河左支及右

23、支,长度分别为0.53km及0.92km。东、西撇洪沟,1992年开挖而成,用以拦截东北部低山丘区的山洪,避开城区直接入县河,以避免山洪危及城区安全。东撇洪沟自胡庄至三里,长1.1km,将城区东侧流域面积0.92km2的山洪截流经东大河排入县河。西撇洪沟自莲花泊公园至中塘河,长1.1km,将城区以北塔山、河大山约4.73km2的山洪经中塘河排入县河。随着城区向北扩展,根据2006年安徽省庐江县城市防洪规划安排,西撇洪沟在莲花泊公园向北延长左右两条暗涵至内环北路,在内环北路北侧修建内环北路撇洪沟,将城区北部的洪水汇流进入西撇洪沟左右暗涵后,经西撇洪沟汇入中塘河。表2.1-1 东大河、县河流域情况

24、河流名称流域面积(km2)河流长度(km)城区河流(km)苏家河移湖水库以下35.62.622.62移湖水库以上2.842.84中塘河干流23.66.34.27右支3.83.8县河163.218.73.5东大河干流36.23.733.73左支0.530.53右支0.920.92东撇洪沟0.921.11.1西撇洪沟干沟4.731.11.1左暗涵0.810.81右暗涵0.5940.594湖光河3.42.3合计52.1 33.8 2.2 气象、水文流域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地形差别的相互影响,该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梅雨显

25、著,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5.8,根端最高气温38.8(1961年7月20、23日),极端最低气温-16.5(1969年2月5日)。初霜期常出现于11月中旬,终霜期在翌年3月中旬,平均无霜期240d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05h,稳定通过10和20的天数分别为221d和123d。区域内年均相对湿度为78.5%,主要风向为东风,频率为14%。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多为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3.3m/s,最大极值风速可达22m/s。本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1220.59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际间降水相对变率约为13.9%。据庐江站1952-2007年

26、56年降雨资料统计分析(详见表3-1),降雨分配不均匀,最多的1991年为2176.9毫米,最少的1978年为631.3毫米,降雨量年际丰枯变率为3.4倍。降水的年内分配亦很不均匀,暴雨多集中在58月,约占全年的55%,尤以6、7月份最为集中,约占全年的30%。最大一、三、七日、月降雨量分别为:449.9、660.5、778.5、985.5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310.7毫米。据相邻流域内缺口水位站历年实测资料统计,最大洪峰流量多发生在68月,尤以7月份居多;枯水流量一般在89月间出现。表2-1 庐江站历年长、短历时暴雨量统计表年份降雨量(mm)1d3d7d15d30d年降雨195274.29

27、8.1156.8215.12311283.31953207.9303.7382.3427.9463.51229.91954156.4195.4230.7451.2715.52024.9195559.9123.9133.9227.9280.9906.91956112.8145.6157.2171.8302.51358.51957145.1149.4200.7307.9263.61216.1195894.4103.8135.3209.6232.8998.4195961.679.5146.6160.9162.21048.51960113.5117.7132.6201.3220.11129.51961

28、61.1100.5102.9142.4198.2825.8196271.9123.4102.9193.1279.21274.1196359.3122136.9206.33521178.41964101243.4269.62873431336.3196597.2125.4140.8170.9191.5953.1196673.174.1139.5198.9225.2775.5196762.785.386103.8159.9826.1196882.4121.4162.8167.6221.5846.31969449.9660.5778.5954.4985.41771.81970107.3109.321

29、3.2292.6376.71286.91971108.7151.3156.7262.2343.51396.7197283.5120.7171.3216.4291.91436.3197382.6119.7156.5190.5330.61165.11974115.6151.8214.2245.6346.81315.51975104.4167.8198.3268.7341.31426.8197672.376.980.6120193.4694.8197780.7123.6188.6293.23661528.1197834.35157.978.7119.3631.31979171.4243.9279.3

30、305.1412.71277.9198098.5189.7208.7265.1391.11342.819818291.7175.9237.5319.11227.4198267.6135.1169.4245.4279.71024.41983151.6205.1331.3437.46301699.7198498.9188.3214.6260.2476.11533198596.9119.3162.8248.9282.71276.41986111.1135.6173.7242.4291.1980.6198798.3182241.5313.83591621.91988123.2151.3151.9200

31、.42751088.81989891651702223511376.61990961051301381831103.319912043264217449042176.9199288132144183244854.7199388981421822951613.319947583106122178914.819952062683153784091036.41996871321812984891287.119976894116195215986.81998621322072933681307.619991802804124826631464.22000791031342262561067.12001

32、52100121128141840.4200256821201752411275.920031201892835176031551.320041441492082673441118.72005871721801902671131.72006811061731873261052.6200779.81141782103371255.7多年平均105.6 152.1 194.3 261.8 340.5 1220.6 2.3 洪水2.3.1 暴雨洪水特性流域是一个山区、丘陵平畈区和圩区多地类并存地区。受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洪涝灾害频繁。流域暴雨类型主要有锋面型暴雨、低压型暴雨、台风外围型暴雨

33、和对流单体型暴雨,以锋面型和低压型暴雨居多,一般6月上旬及其以前出现的暴雨多为锋面型暴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出现的暴雨多为低压型暴雨。暴雨多集中在58月,约占全年的55%,尤以6、7月份最为集中,占全年的32%。兆河闸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24h暴雨量为435mm(1969年7月15日),最大洪峰流量多发生在68月,尤以7月份居多。本区洪水主要来自降水。由于降雨的年际变化大,年内变化亦不均匀,并且流域洪水受长江水位控制,极易形成洪涝灾害。2.3.2 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余月水库坝址附近没有水文站,无实测洪水资料,采用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进行洪水

34、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3-1。基本参数余月水库坝址以上流域特征值根据1:10000地形图量算,流域面积F=10.8km2,河道平均坡度J=3.5,流域平均宽度B=1.8km,在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的附图上查得:H1=44mm,H24=106mm,CV1=0.55,CV24=0.6。表2.3-1 余月水库入库洪水过程线时段(t=0.5小时)流量(m3/s)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0年一遇1111212232354358536116471475917861020961122107122411813261291427131016291411

35、17321512193516172238172532411843495319688580208313212521831402192283140284236911828424538524025405815426294090272228532817213629141830301216293111152932101529331015293491429359142836914273791326388132539812244081222411121422143203 工程地质3.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述3.1.1 位置与地形地貌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隶属合肥市,东临巢湖,南近长江。县域面积2348平方公

36、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多为丘陵地貌,其中森林面积37789公顷,耕地面积92230公顷。一般海拔为2040米,形成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拟建工程位于庐江县,其第四纪地貌单元属江淮丘陵岗地及坳沟交错的微地貌单元。沿线主要分布有农田、低山及房屋,地形高差较大,各勘探孔孔口标高11.6626.69m,最大高差达15.03m,高程系统采自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图。3.1.2 地基岩土构成及岩性特征据钻探揭露、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数据综合分析,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层填土(Qml) 层厚一般为0.300.40m,层底标高11.3626.39m。该层成分主

37、要为粘性土,湿稍湿,软塑可塑状态而以软塑为主。该层在农田分布区域主要是耕填土,含植物根茎,在村庄及道路附近含碎砖石等杂填土,部分地段下部为淤泥。1层粉质粘土(Q4al+pl)该层局部分布,层厚一般为1.703.00m,层底标高9.7212.88m。灰黄色、褐黄色,可塑状态,湿,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氧化铁、高岭土等,河道边部分孔含有少量石英、粉砂及砾石。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一般为810击/30cm,平均为9击/30cm。层粘土 (Q4al+pl)该层局部缺失。层厚一般为3.0012.90m,层底标高8.5913.49m。灰黄色、褐黄色,硬塑可塑状态,湿,稍有光泽,无摇

38、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较低,含有机质、高岭土、铁锰结核等,局部夹粉土。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一般为1016击/30cm,平均为13.5击/30cm。层粉质粘土(闪长岩全风化)(Q4al+pl)层厚一般为1.107.40m,层底标高5.1112.09m。灰、灰白色,硬塑或中密密实,湿稍湿,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原岩组织大部分破坏,呈粉砂状,含褐铁矿氧化物、少量细角砾。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一般为1562击/30cm,平均为27击/30cm。1层强风化闪长岩(K)揭穿部分层厚为1.005.40m,层底标高0.2823.53m。灰褐色等,密实(坚硬)状态。表部已风化成土状,含

39、石英、褐铁矿等矿物。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测击数N63.5为1035击/10cm,平均为22击/10cm。2层中风化闪长岩(K)本层未揭穿,灰褐色等。含石英、褐铁矿等矿物,岩质较坚硬,岩芯较完整,需采用合金回水钻进,此层未钻穿。属较软岩,岩体表部较破碎,其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岩层岩质较坚硬。2层中风化闪长岩饱和状态单轴抗压强度(R)及天然重度指 标子样数一般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KN/m3)1224.224.824.520.190.0124.42R(MPa)1115.519.217.221.190.0716.563.1.3 水文地质条件东大河为天然河道,水体较清澈,勘察时水深约0.31

40、.2米。受大气降水等因素影响,河水水位变化较大。本次勘察共取地下水5组,试验数据见所附水质分析报告,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判别,其腐蚀等级见表3.1-1。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层中和1、层表部的上层滞水以及赋存于1、2层中的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并与河流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内地下水的静止水位埋深一般为0.43.5m,水面标高为10.8223.24m。根据本次所取水样测试结果并结合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拟建场地场地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表3.1-1编号水体位置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对

41、钢结构的腐蚀性1#3#孔微微弱2#5#孔微微弱3#7#孔微微弱4#9#孔微微弱5#11#孔微微弱表3.1-2 、1层土注水试验成果试验孔3#7#11#时间(min)流量(吨)时间(min)流量(吨)时间(min)流量(吨)20.00020.00020.00080.00080.00180.000200.001200.001200.001300.0015300.0015300.0015600.002600.002600.002渗透系数K(cm/s)2.310-76.010-61.810-6表3.1-3 层土注水试验成果试验孔3#7#11#时间(min)流量(吨)时间(min)流量(吨)时间(min

42、)流量(吨)20.00020.00020.00080.00180.00180.001200.003200.003200.003300.004300.004300.004600.007600.008600.006渗透系数K(cm/s)8.010-61.1610-59.010-6场地内各土层的渗透系数(经验值)及分级见表3.1-4:表3.1-4层 号渗透系数k(cm/s)渗透性等级层填土510-4弱透水1层粉质粘土5.010-6微透水层粘土4.010-7微透水层粉质粘土(闪长岩全风化)1.010-5微透水1层强风化砂岩2.010-4中等透水2层中风化砂岩2.010-7微透水3.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综合评价3.2.1 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庐江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拟建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