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某中学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5745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某中学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毕业设计某中学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毕业设计某中学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毕业设计某中学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毕业设计某中学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某中学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某中学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洛阳市西工区某中学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摘 要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为以设计中学办公楼为目的的设计及计算。首先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然后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依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与所给的地质条件来确定,同时考虑中学办公楼的建筑特点,力求简洁明快。对于结构设计,由于框架结构有诸多优点,所以我选择其作为本次设计的结构形式。结构设计首先进行的是板的计算,然后进行次梁的计算,最后进行框架的计算,包括框架梁与框架住的计算。在框架计算中要考虑到各种荷载作用的影响,主要有恒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作用,然后再通过内力组合计算出各危险截面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情况,最

2、后再依靠这些内力情况计算配筋。然后以底层柱的轴力及地质条件为主要指标选择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尺寸及配筋。对于结构设计首先要以安全为第一要素,在满足承载要求后使其适当经济。关键词:框架结构,荷载,板梁柱,配筋 ,基础 英文题目BUILDING AND STRUCTRAL DESINGN OF THE MIDDLE SCHOOLS OFFICEThe graduation project is to design and calculation to design a secondary schools office buildings. For this purpose, First of all,

3、 architectural design including the graphic design of the building and facade design, and then structural design basis on i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determined by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building feature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Middl

4、e School office, brevity and clearfully as possible. The frame structure has many advantages, so I chose it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desig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first calculation of the board and then proce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econdary beam, the final calculation of the framework wh

5、ich including the calculation of frame beams and framework to live. In the framework of calculation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loads, mainly exercise and load, live load, wind loads, earthquake loads, and then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s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dangerous sect

6、ion under the most unfavorable loading by a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the final no longer rely on thes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of reinforcement. Then the basis of the typ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size and reinforcement to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axial force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s

7、 the main indicator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the safety is first element of it and economic loading is also be required.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 office building, load, plate beam column, foundation, security目录前言1第1章建筑设计21.1 建筑平面设计21.1.1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21.1.2.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31.1.3.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31.1.4.门的设计51.1.

8、5.窗的设计5第2章 建筑构造设计62.1 屋面设计62.1.1 屋面排水方式62.1.2 屋面排水组织62.1.3 屋面防水62.2墙体设计62.2.1墙身构造62.2.2墙面装修72.3楼地面构造72.3.1楼层构造72.3.2地层构造82.3.3楼地面面层82.4门窗构造82.5散水做法82.6楼梯构造8第3章 构计算参考值103.1结构计算中所用到的材料自重103.2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103.3 结构计算中系数取值10第4章 自选构件计算114.1 现浇板计算114.1.1 板厚114.1.2 荷载计算(取1m板宽为计算单元)114.1.3 内力计算114.1.4 截面配筋计算12

9、4.2 单梁计算134.2.1 材料134.2.2 确定截面尺寸134.2.3荷载计算144.2.4内力计算144.2.5截面配筋计算14第5章 楼梯计算175.1 材料175.2 楼梯板的计算175.2.1确定板厚175.2.2荷载计算(取1m板宽为计算单元)175.2.3内力计算185.2.4截面配筋计算185.3平台板的计算185.3.1荷载计算195.3.2内力计算195.3.3截面配筋计算195.4平台梁的计算205.4.1荷载计算205.4.2内力计算205.4.3截面配筋计算20. 第6章 框架计算226.1设计基本资料226.2框架计算简图226.2.1 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23

10、6.2.2 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236.2.3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246.3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256.3.1 屋面恒荷载256.3.2 楼面恒荷载266.3.3梁端集中力计算266.3.4框架梁端附加弯矩的计算276.3.5弯矩计算276.3.6计算梁端剪力、柱端剪力316.3.7计算柱的轴力336.4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356.4.1 均布荷载356.4.2梁端集中力356.4.3计算框架梁端附加弯矩356.4.4弯矩计算366.4.5计算梁端剪力、柱端剪力376.4.6计算柱的轴力396.5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406.5.1 基本数据计算406.5.2 计算框架各节点上风荷载标准值41

11、6.5.3 计算各柱剪力值见下表416.5.4 计算各柱反弯点高度见下表:426.5.5 计算各柱的弯矩426.5.6 计算各梁端弯矩436.5.7 计算各梁端剪力446.5.8 计算各柱轴力446.5.9 绘内力图456.6地震作用下荷载计算476.6.1分层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476.6.2自振周期计算496.6.3横向地震作用506.6.4变形验算506.6.5地震作用内力分析516.6.7 计算各梁端剪力556.6.8 计算各柱轴力556.6.9 地震荷载下的内力图566.7框架内力组合及配筋计算586.7.1 荷载组合及配筋计算考虑情况586.7.2 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组合586.7

12、.3材料586.7.4框架梁的配筋计算586.7.5框架柱的配筋计算62第7章 基础设计657.1基础J-1657.1.1埋置深度657.1.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57.1.3初定基础底面积和地基承载力验算657.1.4软弱下卧层验算667.1.5基础设计667.2基础J-2707.2.1初定基础底面积和地基承载力验算707.2.2确定联合基础的尺寸707.2.3基础设计72结论76谢 辞77参考文献78附录79附表1:A住内力组合79附表2:B住内力组合80附表3:顶层框架梁住内力组合81附表4:二层框架梁住内力组合83附表5:底层框架梁住内力组合84附表6:各层框架梁内力组合86外文资料翻译

13、88前言学校办公楼是我们非常熟悉常见的建筑物,办公楼的建筑设计不仅要外观符合时代的需要,大方、得体、体现时代特色,此外还必须有较高的实用性、经济性、舒适性以满足办公人员的办公和工作需要。结合我们所对应的知识和实践能力,选择学校办公楼设计既常见又符合我们的能力范围。本工程为洛阳市西工区某中学办公楼,拟建位置详见任务书。为四层框架结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防火等级为二级。办公楼作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办公的业务用房,现代办公楼正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适应性、灵活性、高效性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充分展示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

14、性,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 对于多层办公楼,目前国内外大都采用框架结构设计,主要是因为框架结构能满足现代办公建筑的布置灵活、大开间、大进深要求。材料上多用钢筋混凝土,局部采用钢结构,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办公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为减轻结构自重,现代框架结构内部填充墙多采用加气砼砌块,外墙多采用非承重黏土空心砖。绿色和节能也是办公场所发展的趋势。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建筑造型、建筑经济等问题,恰当确定建筑物的面积、体型、平面、立面、剖面、节点构造等,恰

15、当确定结构选型,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使整个办公楼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各种外部条件协调一致,体现了办公楼的特色。第1章 建筑设计1.1 建筑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形条件,确定建筑物平面中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和相互关系。平面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关键,建筑设计首先从平面设计开始。设计依据和规范:(1)民用建筑通则GB50352-2005(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2006(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4)国家现行的其他技术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平面设计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平面布局,各组成部分的面积、形状、位置等,而且还影响到建筑的立面和剖面。本办公楼设计综合考虑了建筑立面、建

16、筑剖面、建筑技术、建筑经济、建筑形象等因素,加入自己的综合考虑力求平面设计尽善尽美。在本次平面设计中,结合场地环境、自然条件、建筑规模以及周围建筑等,进行了建筑平面体型的设计、主要功能空间的设计和交通联系空间和外立面的设计。考虑到地形特性、周围道路等因素,平面体型设计为“一”型,为内廊式。主要功能空间设计包括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和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主要功能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如下:1.1.1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办公室根据办公楼设计规范规定,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5平方米(不包括走道),大办公室净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左右,小办公室净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左右(防火要求)。办公室面积、

17、开间、进深应根据使用要求、家具规格、布置方式、采光要求,以及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条件、建筑模数等要求来确定。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办小办公室开间为3.6,而大办公室开间为7.2m,进深均为6.9m,两个小办公室开间设一柱网。根据任务书面积要求,设计大办公室为两个开间,面积为46.77平方米;小办公室为一个开间,面积为27.06平方米,均符合面积要求。会议室根据任务书要求,小型会议室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设计为开间6.9m,进深为6.9m,建筑面积47.6满足建筑要求。大型会议室根据规范要求,会议室面积应不小于0.8/人(无会议桌)。因此确定会议室开间为9.6,进深为6.9,面积为66.24。接待

18、室与传达室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应设置在底层靠近主要出入口,本办公楼设计传达室在门厅右侧,开间为3.6,进深为6.9,面积为27.06;接待室设在门庭左侧,开间为7.2,进深为6.9,面积为52.93,传达室朝门厅方向开窗。传达室、接待室到二层以上均改为办公室。1.1.2.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本办公楼辅助房间主要为卫生间。卫生间根据要求,应设置在隐蔽又便于寻找的部位,距最远工作点应不大于50米,应有天然采光和通风。男女卫生间应尽量设置在一起,且上下楼层尽可能对齐,以便供水和排水。卫生间的面积、尺寸大小应根据室内卫生器具的数量、布置方式以及人体使用需要的基本尺寸来确定。卫生器具数量要求为:男卫生间每4

19、0人一具大便器,每30人一具小便器;女卫生间每20人一具大便器,每40人要求洗手器具一具。在设计中,首先根据办公室的面积大小估算出本层的人数,再根据人数多少计算出卫生器具数量。经计算得到,男、女卫生间各设五具大便器,男卫生间设五具小便器即可满足要求;采用男女卫生间公用前室,前室中设有洗手盆3个。根据以上要求,卫生间设置在建筑物东部北向,卫生间开间为3.6,总进深为6.9。 1.1.3.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交通联系部分主要包括走道、楼梯和门厅。走道设计走道宽度根据人流通行、安全疏散、走道性质、空间感受以及走道侧面门的开启方向来确定。办公楼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物双面布房走道净宽不小于1.8,建筑物单面

20、布房走道净宽不小于1.5,故设计内廊走道轴线宽度为2.7,净宽为2.5。本办公楼走道解决采光的方式是在走道尽头设置窗户,同时利用楼梯间、门厅直接采光,不必在每个房间内墙上开设高窗。楼梯及电梯设计楼梯是建筑中的垂直交通联系构件,它起着联系上下层空间和供人流疏散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要妥善解决好楼梯的形式、位置、数量以及楼梯宽度、坡度等问题。由于平行双跑楼梯占用面积小,流线简捷,使用方便,宜布置在单独的楼梯间中,故本建筑采用平行双跑楼梯。楼梯数量应根据使用方便和防火疏散要求确定,位置应放在便于寻找、便于人流疏散的部位。本办公楼防火等级为二级,要求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不应超过40米(封闭

21、),袋形走道房间门到楼梯间最远距离不超过22米。根据以上要求,办公楼设计了两个楼梯,分别位于里门厅较近的位置,满足了人流通行和防火疏散的要求。很好地解决两个方向人流问题。楼梯间尺寸确定:楼梯间内梯段净宽应满足防火规范,根据使用特征来考虑,一般不应少于2股人流同时通行,每股人流按照0.55+0.15m来计算;楼梯间内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每一梯段的踏步数量最多不应超过18级,最少不应少于3级,踏步适宜高宽比为0.5。故本办公楼楼梯间设计开间为3.6,进深为7.2,可满足人流通行的要求。根据防火要求,楼梯口安装二级防火门。门厅设计门厅作为室内外过渡的空间,是建筑物的交通枢

22、纽,起接纳人流和分配人流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门厅与走道连接,且门厅作为主要出入口,应体现出特殊的意境和形象。门厅一般应面向主干道,使人流出入方便,有明确的导向性。门厅空间和面积应相对大些,使人进入门厅在心理上不感到不舒服。门厅应设置在建筑物比较明显的部位,且便于室内外交通联系。根据任务书地形情况,办公楼位于城市两条道路的交界处,所以门厅设在办公楼的中部南向,便于与城市道路联系。门厅到二层以上设计为办公室,甲方可根据需要进行分隔封闭。1.1.4.门的设计门的宽度门的宽度要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来确定,有单扇、双扇和多扇几种宽度形式。根据规范要求,办公室门宽不应小于1.0,高不应小于2.0。小办公室

23、人数较少,因此小办公室门、接待室门、卫生间外门均设计为宽1.0、高2.1的单扇门。会议室和大办公室为双扇门,且两端各设一扇。次要出入口为门宽1.2的常闭平开玻璃门,如遇紧急情况可击碎玻璃。大门厅为两个2.4宽的平开门。门的数量门的数量根据使用人数多少和防火要求来确定。按照防火规范规定,使用人数超过50人以及使用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房间,门的数量不少与两个。本小办公楼办公室、传达室、接待室、卫生间门的数量为一个,会议室和大办公室门的数量为两个。门的位置门的位置要考虑室内人流活动特点和家具布置的要求,尽量缩短室内交通路线,避免人流拥挤和便于家具布置。本办公楼门的位置均设置在靠柱子(墙)一侧,距柱(

24、墙)边为0.3,以便于砌墙和放置预制过梁,保证房间有较完整的空间和墙面,使人们出入方便。门的开启方向本办公室为内廊式,办公室人流不多,故办公室门设计为单扇内开门。会议室、门厅以及次要出入口处人流较大,故设计为双扇内开门。1.1.5.窗的设计 窗的大小窗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采光要求。按照规范规定,办公室采光要求为窗地面积比为1/61/8,因此办公室的窗设计为2.4宽,1.8高,且每个小办公室设一扇窗可满足采光要求。窗的位置窗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房间的照度是否均匀,应避免产生眩光。为了使室内照度均匀,窗应布置在房间或开间的中部,使得房间阴角小。第2章 建筑构造设计2.1 屋面设计2.1.1 屋面排水方

25、式排水方式的选择应考虑结构的形式、气候条件、建筑无使用特点等因素来考虑,本建筑采用平屋面有组织外排水。2.1.2 屋面排水组织屋面适当划分排水坡、排水沟组织排水区,屋面排水坡度为2%,排水沟坡度为1%。雨水管、雨水口设置:雨水管最大间距不超过18米,雨水管采用直径为100mm的PVC雨水管,水斗为镀锌铁皮水斗。2.1.3 屋面防水屋面防水采用双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防水等级为3级,耐久年限为10年。2.2墙体设计2.2.1墙身构造由于考虑到普通粘土砖耗费大量土地,自重大,烧制过程中需消耗能源;故本办公楼填充墙体设计为200厚的混凝土加气块墙,卫生间采用100厚轻质隔墙。墙体具有足够的强

26、度和稳定性,满足保温隔热的要求,以及防火、隔声、防水、防潮、经济等要求。墙体的构造包括勒脚、墙身防潮、窗台、门窗过梁、窗顶线和窗套等。勒脚为保护建筑物四周墙身的一段墙体面层,采用石材贴面。防潮层在0.060标高处设置水平防潮层。用防水砂浆(在水泥砂浆中掺入水泥用量的3%5%的防水剂配置而成),铺设厚度为2025mm。窗台为避免顺窗流下的水聚集在窗洞下部或沿窗下边与窗洞之间的缝隙向室内渗流,也为避免污染墙面应在窗洞处布靠室外一侧设置窗台。由于外墙饰面为外墙砖易于冲洗的材料,可做不悬挑窗台,窗下墙的赃污可借窗上不断流下的雨水冲洗干净。门窗过梁过梁是在门窗洞口上设置的横梁,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它构件

27、(楼层、屋顶等)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至窗间墙。由于门窗洞口尺寸较大,避免有较大的震动荷载而产生不均匀沉降,本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过梁。过梁宽度同墙厚,高度为200,过梁伸入两侧墙壁内不少于240。钢筋混凝土过梁施工方便、速度快、省摸板和便于门窗动口上挑出装饰线条等优点。构造柱本办公楼在楼梯间及女儿墙处设有构造柱。构造柱尺寸为200200。施工时,先砌墙,并留马牙槎,后浇混凝土,混凝土标号C25;构造柱与女儿墙要有良好的连接,墙与柱之间沿墙高500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0。2.2.2墙面装修墙面装修是墙体构造不可缺少的部分。外墙装修主要是为了保护外墙不受风、霜、雨、雪、日照等

28、自然因素破坏,提高墙体防水、防潮、防风化、保温、隔热等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内墙装修主要是为了改善室内环境,对与厕所等有水房间,墙面装修起到了防水、防潮的作用。本工程外墙为浅灰色+浅蓝色色陶瓷面砖,内墙内侧采用20厚混合砂浆,面层采用白色过氯乙烯涂料。2.3楼地面构造2.3.1楼层构造楼层是多层建筑物层与层之间的水平分隔构件,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活载和构件本身重力荷载,并将它们传给墙和柱,它在水平方向上起到水平隔板和连接竖向构件的作用,保证竖向构件的稳定。本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整体式楼(屋)盖。现浇整体式楼(屋)盖整体性好,抗震性、防水性好,便于开设孔洞,可浇注成任意形状

29、尺寸的构件。缺点是施工工序多,浪费模板,施工速度慢。2.3.2地层构造地层是建筑物内与土壤直接或接近土壤的水平构件,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全部荷载,并将它们传给土壤。地层为实铺地层。基层一般为素土夯实;垫层采用C10混凝土,厚度为100mm,上面做面层。2.3.3楼地面面层门厅、楼梯、走道和各房间楼地面面层采用陶瓷面砖地面,施工方便。而且陶瓷面砖地面平整光滑耐磨、整体性好、不起尘、不起砂、防水、易于保持清洁。适用于洁净度高、经常用水冲洗的场所。2.4门窗构造门和窗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围护构件。门主要是室内外和房间之间的交通联系而设定的,同时兼顾通风、采光和空间分隔。窗主要为采光、通风、观望而设定的。

30、门:出口门为不锈钢玻璃塑钢门,其余全为平开实木门。窗:窗为70系列塑钢窗。卫生间窗玻璃选用磨砂玻璃,其余窗均为5mm厚平板玻璃。2.5散水做法为防止雨水与地面水侵入基地,应在建筑物四周靠近勒脚的室内在外墙面处设置散水。2.6楼梯构造 板式楼梯具有受力简单,底面平整,支模方便等优点,本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楼梯面层采用花岗石地面,防滑条采用铜条。栏杆采用钢管栏杆,栏杆水平间距为0.1,扶手采用铝合金扶手,栏杆高度为1.0,顶层水平段栏杆高度为1.05。第3章 构计算参考值3.1结构计算中所用到的材料自重钢筋混凝土: 25水泥砂浆: 20 加气混凝土砌块: 11.8 混合砂浆: 17 陶瓷

31、地砖楼面: 0.7 花岗石楼面: 1.16 塑钢窗: 0.45保温防水层自重: 2.203.2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办公楼: 2.0 卫生间: 2.0不上人屋面: 0.5 上人屋面: 2.5一般资料档案室: 2.5走廊、门厅、楼梯: 2.53.3 结构计算中系数取值结构重要性系数: =1.0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1.35第4章 自选构件计算4.1 现浇板计算4.1.1 板厚为双向板则:且故取4.1.2 荷载计算(取1m板宽为计算单元) 陶瓷地砖面层重 : 钢筋混凝土板重 : 混合砂浆顶棚重 : 恒荷载标准值 : 恒荷载设计值 : 活荷载标准值 : 活荷载设计值 :

32、总荷载设计值 : 4.1.3 内力计算 如图所示所选双向板为四边固定板1. 跨中弯矩 因,由混凝土结构附表2-5查得:; 则: 2. 支座弯矩因,由混凝土结构附表10.2(6)查得:;则: 4.1.4 截面配筋计算截面有效高度:短边方向跨中截面 长边方向跨中截面 支座截面 表4-1 板截面配筋计算截面跨中短向跨中长向支座短向支座长向M()0.04610.1220.8020.0570.04770.01250.08370.057218047.75319218配筋实配 最小配筋率验算: 故取 即跨中长向按最小配筋面积配筋,其它按实际配筋 根据构造要求: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

33、面面积15=5030.15=75.45;且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10001000.15=150则:分布钢筋选用4.2 单梁计算4.2.1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级()箍筋采用级()4.2.2 确定截面尺寸 取 取4.2.3荷载计算梁自重标准值 :20mm梁粉刷层标准值 :200mm填充墙标准值 :20mm墙粉刷层标准值 :双向板传来的恒荷载标准值 : 恒荷载标准值:恒荷载设计值:活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设计值:总荷载设计值:4.2.4内力计算 4.2.5截面配筋计算 1. 确定翼缘的宽度 按计算跨度考虑: 按梁净距考虑: 按翼缘高度考虑:因为 所以翼缘宽度不

34、受限制 综合知翼缘宽度 2. 判断T型截面类型即截面属于第一类T型截面 故梁按的单筋矩形截面梁进行计算3. 配筋计算 查混凝土结构表3.1得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最小配筋率验算:故取即配筋满足要求选配纵向受力钢筋为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即截面尺寸满足要求即按构造配筋选箍筋为双肢箍,则则 取沿全梁均匀布置箍筋第5章 楼梯计算5.1 材料本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平行双跑,混凝土采用级();平台梁中受力钢筋采用级(),其余采用级()基本数据:5.2 楼梯板的计算5.2.1确定板厚 取板厚5.2.2荷载计算(取1m板宽为计算单元)楼梯斜板的倾角:1. 恒荷载计算踏步30mm花岗石面层重:踏步自重 :斜

35、板自重 :20mm混合砂浆板底抹灰 :恒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设计值 :2. 活荷载计算活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设计值 :总荷载设计值 :5.2.3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跨中弯矩:5.2.4截面配筋计算最小配筋率验算: 即取则满足要求故选配纵向受力钢筋为【底层为4100,受力筋可选用】根据构造要求:且故分布钢筋选用;支座负筋选用;5.3平台板的计算5.3.1荷载计算1. 恒荷载计算30mm花岗石面层重:100mm平台板自重:20mm混合砂浆板底抹灰:恒荷载标准值:恒荷载设计值:2. 活荷载设计值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设计值:总荷载设计值:5.3.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跨中弯矩:5.3.3截面配筋计算最小配

36、筋率验算: 即取则即取=故选配纵向受力钢筋为【楼板平台。所以可选用】根据构造要求:且故分布钢筋选用5.4平台梁的计算5.4.1荷载计算梯段板传来的荷载 :平台板传来的荷载 :平台梁自重 :20mm混合砂浆抹灰重:总荷载设计值 :5.4.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 取两者较小者 跨中弯矩支座剪力5.4.3截面配筋计算查表得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2. 最小配筋率验算: 即取则满足要求故选配纵向受力钢筋为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即截面尺寸满足要求即按构造配筋选箍筋为双肢箍,则则 取沿全梁均匀布置箍筋. 第6章 框架计算6.1设计基本资料抗震设防烈度:7度基本风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级材料: 梁柱混凝土均选用级()

37、 梁柱受力钢筋均选用级() 箍筋均选用级()取一榀完整结构、荷载分布均匀的具有代表性的框架作为计算单元图6-1 (一榀框架)计算单元6.2框架计算简图6.2.1 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框架中梁柱均为整体现浇,节点可以简化为刚结点,底层柱与基础的连接点也可以简化为刚结点计算简图中尺寸的确定框架跨度取柱的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近似取轴线间距; 框架柱的高度:底层取底层层高加1.0m;其余各层取各层层高,即梁面到梁面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上原则作出的框架计算简图如下:图6-2 框架计算简图6.2.2 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1. 框架梁边跨: 取 取中跨: 取 取2. 框架柱为了方便计算,柱的尺寸均以底层中柱的截

38、面尺寸为准初选截面尺寸 取 取验算初选截面尺寸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竖向荷载标准值荷载综合分项系数取1.2则查混凝土结构表13.18得此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查混凝土结构表13.21得柱轴压比限值为0.9,即即满足要求6.2.3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对于现浇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边框架梁1. 框架梁边跨: 中跨: 2. 框架柱底层: 二三层: 图6-3 各杆件的线刚度及相对线刚度见计算简图6.3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6.3.1 屋面恒荷载保温、防水层自重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自重 : 12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屋面恒荷载标准值 :顶层边跨框架梁恒荷载屋面板传来的荷载 :框架梁自重 :梁

39、两侧20mm混合砂浆抹灰 :顶层边跨框架梁恒荷载标准值:顶层中跨框架梁恒荷载框架梁自重 :12mm混合砂浆梁侧、梁底抹灰:顶层中跨框架梁恒荷载标准值 :6.3.2 楼面恒荷载楼板恒荷载标准值1. 边跨框架梁恒荷载楼板传来的荷载 :框架梁自重 :框架梁上填充墙自重 :20mm混合砂浆抹灰 :边跨框架梁恒荷载标准值:2. 中跨框架梁恒荷载:(同顶层中跨)6.3.3梁端集中力计算1. 顶层梁端集中力 边跨框架梁端女儿墙传来的:纵梁自重及抹灰:单梁自重及抹灰:屋面板传来的荷载:则边跨梁端集中力为: 中跨框架梁端纵梁自重及抹灰:单梁自重及抹灰:屋面板传来的:则中跨梁端集中力为: 2. 标准层梁端集中力

40、边跨框架梁端纵梁自重及抹灰:24.948KN(同顶层边跨)单梁自重及抹灰:11.485(同顶层边跨)楼板传来的:纵梁上墙重及抹灰:边跨框架梁端集中力: 中跨框架梁端纵梁自重及抹灰:13.0864KN(同顶层中跨)单梁自重及抹灰:27.24KN(同顶层中跨)楼板传来的:纵梁上墙重及抹灰:边跨框架梁端集中力:6.3.4框架梁端附加弯矩的计算1. 边跨偏心距:顶层梁端附加弯矩:标准层梁端附加弯矩:2. 中跨偏心距:顶层梁端附加弯矩:标准层梁端附加弯矩:6.3.5弯矩计算本框架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由于结构对称、荷载对称、材料性质相同,所以利用对称性原理计算框架一半,中跨梁线刚度修正为0.5图6-4

41、 恒荷载分布图()1. 计算节点弯矩分配系节点A4: 节点B4: 节点A3: 节点B3: 节点A2: 节点B2: 2. 计算固端弯矩3. 弯矩分配及传递过程如下图图6-5 弯矩二次分配法-恒荷载弯矩传递()绘弯矩图图6-6 恒荷载弯矩图()6.3.6计算梁端剪力、柱端剪力1. 梁端剪力 ; ; ; ; ; ; ;2. 柱端剪力 3. 绘剪力图图6-7 恒荷载剪力图(KN)6.3.7计算柱的轴力1. 标准层柱自重:底层柱自重:各柱轴力:绘轴力图图6-8 恒荷载轴力图(KN)图6-9 恒荷载轴力图(KN)6.4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6.4.1 均布荷载屋面框架梁:其它层框架梁:6.4.2梁端集中力顶层边跨框架梁端:标准层边跨框架梁端:顶层中跨框架梁端:标准层中跨框架梁端:6.4.3计算框架梁端附加弯矩1. 边跨偏心距:顶层梁端附加弯矩:标准层梁端附加弯矩:2. 中跨偏心距:顶层梁端附加弯矩:标准层梁端附加弯矩:6.4.4弯矩计算本框架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其计算要点与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相同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同恒荷载作用下的分配系数计算固端弯矩顶层:标准层:弯矩分配及传递过程如下图图6-10 弯矩二次分配法-活荷载弯矩传递()绘弯矩图图6-11 活荷载弯矩图()6.4.5计算梁端剪力、柱端剪力1. 梁端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