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XX江XX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112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XX江XX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112部分).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 环 境 保 护院长: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专业总工程师:校核:编写:11 环境保护设计11.1 工作过程XX水利水电枢纽位于XX市和XX县的界河上,上距XX坝水电站27km,下距河口42km。是XX坝二期(灌区)工程的配套项目,是XX江干流三个梯级电站的最下游一个梯级,是XX坝水电站的反调节电站,在海南省电力系统中与XX坝水电站同时参与系统调峰,给47m高程以下的灌区配水,承担着灌区78%以上的灌溉、工业城镇用水的配水任务。2005年2月海南省水利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开展XX坝二期(灌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工作。根据工程建设特点,施工期污染物排放量,结合枢纽工程施工区周边环
2、境,确定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源是水库淹没和工程施工;主要敏感受体是XX村居民及施工区施工人员;受影响的主要因子是水质、水土流失、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采用数学模型、类比分析、影响机理分析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其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对影响源进行分析,进行了环境保护措施设计,编写出本环境保护设计篇章。11.2 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总
3、2002116号文);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0.3.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7.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L/T5105-1999;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范DL/T5088-199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DL/T5088-199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给排水、钢筋混凝土、堤坝等设计规程规范;XX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水库移民、规划、水文、施工和地质等专题报告和有关研究成果。11.3 环境现状11.3.1 地质环境XX江流域内整个地形南高北低,主要山脉走向北东至南西,山岭高程3001600m。X
4、X水库主要位于中低山区,蓄水后形成狭长型水库,库周地形分水岭宽厚,地形封闭条件较好。库区出露的地层有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库区位于抱板向斜的东南翼,地质构造较复杂,受构造作用的影响,岩层产状及片麻理产状变化较大,断裂较为发育,主要有NE向XX断裂和SN向的燕窝岭断层。库区不良物理地质体主要分布于中段(燕窝岭至XX峡谷出口)长约15km,以崩塌堆积为主,规模不大,主要是岩石受断层、节理裂隙的切割,河流的下切,在卸荷作用下,岩体变形而成。库尾(广坝跌水至燕窝岭)和库首(XX峡谷出口至坝址)地段,两岸地形较平缓,岸坡不高,无大的松散堆积体分布,不存在库岸稳定问题;但由于库岸为残坡积和全风化土构成的
5、土质边坡,库水的淘刷会影响局部边坡的稳定。坝址位于XX峡谷出口下游26km范围内,属丘陵盆地地形,两岸山岭高程75m左右,岸坡坡度为1040,岩层为前震旦系抱板群,岩性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坝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裂隙水两大类。XX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11.3.2 水环境水环境评价范围主要是XX库区及XX江下游河道,XX库区及库区周围无工业污染源,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XX江支流石碌河在XX坝址下游6km处的叉河口汇入XX江,由于受叉河工业园内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的影响,石碌河下游水质已受到一定的污染。2003年石碌河叉河口断面常规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已超标,超标率达到
6、33%,其他监测指标符合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XX水库及下游XX江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表明,XX水库水质除右岸总磷超标0.4倍外,下游XX江除石碌河口总磷最大超标0.4倍外,其余水质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域标准的要求。超标原因是当地农田径流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11.3.3 生态环境XX库区及库区周围属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高温且雨量偏少,蒸发量大。由于地处海南岛西部,东南部受五指山的屏障作用,阻碍了东南季风的进入,形成高温而干燥的气候。库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西南干热风、台风、低温寒害。XX库区及库区周围土壤类型多样,地带性土
7、壤有山地黄壤、山地赤红壤、砖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红色石灰土、潮沙泥土、水稻土。其中潮沙泥土和砖红壤分布最为广泛。库区及库区周围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土壤有机质、氮、磷缺乏,耕层浅薄。XX库区及库区周围有维管植物217种,其中蕨类植物8种,被子植物209种。该区植被分为天然林植被区,栽培植被分布区和湿地水生植被区。人工栽培的经济林和防护林主要是橡胶林、桉树林、芒果、木棉等,天然林覆盖率约为57.22%,人工橡胶林覆盖率约为20.08%。项目区各拼块的优势度值中,天然林地的Do值最高,达到58.2%,天然林地是本区域内对景观具有控制作用的生态体系部分。项目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8、和抗干扰能力,系统调控能力较强。库区周围分布有青梅、土沉香两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均分布在水库淹没线以上。工程左岸施工区及水库淹没区分布有6株胸径50cm以上的古大芒果树。项目区有两栖动物17种,爬行类动物30种,鸟类109种,兽类36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7种,包括原鸡、褐翅鸦鹃等13种鸟类,水鹿、穿山甲、小爪水獭、海南兔等4种兽类,水库淹没区没有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其出没的几率非常小,生活史的完成不依赖水库淹没区。 项目区浮游生物共有6门1大类60种,底栖动物4门35种。库区鱼类共4目11科26种,水产资源比较丰富,由于毒鱼、炸鱼和大面积围捕等人为的影响,XX江河道鱼类资源
9、种类和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项目区内没有鱼类产卵场。XX江下游有国家级保护鱼类花鳗鲡分布,但数量较少,由于XX坝址已有一座已建30多年、高8m的浆砌石滚水坝,旧坝阻隔截断了其洄游繁殖的通道,XX库区未发现花鳗鲡。项目区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龟类:三线闭壳龟和山瑞鳖。 11.3.4 大气环境XX枢纽工程区无大气污染源分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的PM10、NO2、TSP指标均达到了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11.3.5 声环境通过对XX枢纽工程施工区左右岸及进场公路噪声进行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区环境噪声昼间和夜间都达到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
10、2类环境噪声标准,声环境质量优。11.3.6 人群健康库区周围6种传染病总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疟疾、痢疾、百日咳、病毒性肝炎、麻疹和钩端螺旋体病,这些地方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11.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4.1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1.4.1.1 施工期废水的影响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部分。生产废水主要为基坑排水、砂石加工系统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和机车修理系统含油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生活区的生活排水和粪便。通过采用数学模型预测,其结果表明,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生产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对XX江江水质的影响的纵向范围大约为800m,横向范围大约为50m,可
11、知在丰、平、枯期,处理后的系统废水对XX江的水质影响都很小。一期、二期基坑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河道的影响范围在排放点纵向范围分别为1000m和700m,横向范围分别为30m和25m以内,对河道的水质影响很小,不会影响下游地区的水质。由于坝址以下XX江河道有3个生产生活集中取水口,距XX的距离分别为5.8km、27.4km和25.2km,因此,处理后的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对下游取水口的水质无影响,对坝址下游地区和对岸地区的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水质无影响。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布置于左岸土坝上游,其排放口位置位于XX水库坝前左侧,因此预测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放口周围9m处的BOD5
12、浓度为1.00mg/L,10m处CODcr浓度为12.00mg/L,与XX水库水质中BOD5、CODcr的现状浓度基本相近,可见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后对XX水库水质基本无影响。若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至坝下,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至坝下河道,对XX江下游河道水质影响较小,影响横向距离可忽略,影响最大纵向距离为57m,对下游3个取水口的水质不会造成影响。11.4.1.2 运行期水环境影响XX水库在XX坝水库发电调节的基础上对所辖灌区用水进行调节。枯水季XX水库先蓄后放,以保证灌区用水为主,除利用季节性电站发电外,一般不安排发电水量,尽量不弃水;其它季节,灌区用水以外的剩余水量可以作为发
13、电用水或弃水。XX水库建成运行后,由于渠系引水,所有月份无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水库下泄流量都小于建库前的流量,引水灌溉(含供水)流量均小于水库来水流量,水库对流量进行调节。通过计算得出,XX运行后坝址年来水量33.52亿m3,下泄水量20.79亿m3,下泄水量占来水水量的62.02%。其中3、4、7月份下泄流量均为12.7m3/s,下泄水量均占年来水量的0.98%。为保护下游生态环境,应在坝址以下的河道设置一定的最小生态流量。根据Tennant法,采用年平均径流量的10%(11.3 m3/s)作为最小生态流量,另外还需增加下游3个取水口的需水量。通过调查,叉河、大风和玉雄取水口需水量分别为0.
14、09m3/s、0.08m3/s和1.22m3/s,计算得出最小下泄流量为12.7m3/s。由于XX水库运行时对各月份水量进行控制,可满足生态用水要求。XX水库水温结构为混合型,水温随水深度变化极小,XX水库径流主要来自XX坝水库出流,其水库水温取决于XX坝水库下泄水水温。经预测,XX坝下泄低温水到达XX坝址时的水温与天然河道水温比较,差异不大,一般在1.425.38,最大差异出现在9月份。XX水库建成后,水面加宽,水深加大,滞留时间相对延长,对XX坝低温水的恢复有利,水库水温与天然水温的差异将更小。XX下泄水水温与天然水温相比,相差较小,且均在21以上,适宜海南温水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因
15、此,XX水库下泄水温不会给下游生态环境带来大的影响。XX水库营养状况主要取决于XX坝水库的营养水平,经调查,XX坝水库目前未出现富营养化,XX水库也不会发生富营养化。在多年平均运行流量情况下,上游来流的减少将使运行期中枯水期浓度比自然状态下提高15%,从现状水质监测资料看,水质整体较好,在不增加污染负荷的情况下,运行期中枯水期浓度绝大部分指标仍然能够满足类水质要求。11.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本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仅限于施工期。敏感受体主要为对外施工道路两边居民以及XX村居民。由于本工程规模相对较小,其土石方开挖量不大,通过对有风条件下粉尘污染物扩散进行的预测可知,在未采取措施时,XX村
16、村民住房处A、B、C三点的粉尘浓度均超标,B点最高超标2.4倍;从气象条件看,风向为东风时污染严重,但由于主导风向为西风,故工程建设对XX居民敏感点的大气环境影响不是很大。在采取一定的除尘措施后的各大气污染敏感点的预测浓度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11.4.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噪声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钻孔、爆破、施工机械运行、机动车运输等,除砂石混凝土拌和系统为连续噪声源外,其他为间歇性噪声源,根据同类型工程噪声监测数据,上述噪声源大多数在8090dB之间,其中载重汽车在加速行驶时达90dB以上,砂石料筛分机可达116dB。根据施工布置,XX水库施工时受噪声影响的主要是施工工作人员以及XX
17、村村民,但这些影响都是暂时性的。经预测,在不考虑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坝基开挖、料场开采、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对施工区内永久生活区的噪声叠加值昼间80.4dB(A),夜间62.8dB(A),XX村的噪声叠加值昼间78.6dB(A),夜间56.0dB(A),均超过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所以,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小对施工人员和居民的影响。11.4.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4.4.1 对陆生生态影响评价a)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评价根据实地调查,工程建设主要影响的植物有33种,均为广布种,不会减少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工程建设减
18、少了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工湿地植被,如水稻田等。水库正常蓄水位54.00m时,淹没林地5188.71亩,其中灌木林4787.86亩、防护林323.43亩、未成林造林地40.92亩。淹没区现有植被多为灌草丛,其植被类型在库周有广泛分布,水库蓄水后直接影响将使该区域植被生境淹没,生物个体失去生长环境,影响程度为不可逆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青梅和土沉香都分布在位于拟建工程水库上游河道两岸海拔较高的高坡上,远离施工现场,不受工程施工的影响,海拔位置较高,工程完成后,也不受水库水位升高的影响。水库淹没与施工占地减少林地面积,加速群落演替。施工期由于人员出入活动频繁,加上爆破、开挖土石方等,对局部陆生植物的生长
19、、生物量、种群数量等有负面影响。在水库建成后植被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会有所下降,但由于水面积加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库区周围植物生长和植被演替,生态完整性会得到加强。b)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评价库区及库区周围陆生动物在地理分布上不均匀,其主要分布在XX县坝王岭林业局管辖范围内,库区和沿江地带动物资源较少,低山丘陵区内受长期人数活动的干扰和过度捕猎,野生动物资源衰退,种类和数量减少。XX工程对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影响是水库淹没。水库蓄水导致沿江地带河漫滩和低阶地上的动物失去原有的栖息环境,其中,蓄水初期两栖类和爬行类将由于淹没而受到部分损失,但随着栖息环境的逐渐稳定,其数量预计会有所
20、上升,基于这些爬行动物的适应性较强,在水库周边仍然生存,因此本电站的建设,对这类爬行动物影响不大。鸟类与兽类均有较强的迁徙能力和较大的活动范围,蓄水过程中自动向库周扩散迁徙,其影响较小。但是,在施工期间的机械噪声、爆破等会对鸟类的栖息产生一定影响,需在施工期间注意爆破和施工的时间,严禁在中午和傍晚爆破。工程施工和移民生产安置将破坏部分动物栖息地,受影响的主要是栖息于灌草丛中的动物。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布在远离库区的原始次生林区,水库淹没区、施工区和移民生产安置区内均未发现,故不存在对珍稀动物的影响。 11.4.4.2 对水生生物影响XX水库正常蓄水位54.00m时,其水面高出目前正在运行的XX浆
21、砌石滚水坝(以下简称XX旧坝)水面19m,水库回水至XX坝跌水坎2.7km处。水库蓄水初期,由于农田和植被的淹没,水生生物的营养物质会骤然增加,鱼类的生产力会在这一段时间形成高峰,随后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水库沿岸(尤其是库首2km2范围内)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在库水位抬高,库水流速减缓时,有利于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长,为库区产粘性卵和浮性卵的鱼类提供了比较好的产卵场,预计鲤、鲫等鱼类将会有所增加。而产卵流性卵及适应于流水条件下产卵的鱼类如草鱼、刺鲃、鳙、鲢等将上溯库尾和支流上游地区产卵繁殖,这些鱼类将因卵的漂流距离过短而使其在库区的数量受到一定影响。受XX旧坝的阻隔作用,使河口地区产卵的洄游性鱼类
22、花鳗鲡受阻于坝下,而对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可在坝下适当江段或石碌河等支流寻到新的产卵场,由于大坝距XX江入海口仅42km,有可能导致部分未经孵化的漂流性卵冲入海口而死亡。XX新坝址位于旧坝址下游30m处,为径流式电站,水温与XX坝下泄水温相比升高3.3。因此,XX水利水电枢纽的兴建对下游鱼类资源不致重新构成大的影响。由于部分淡水龟可能分布在施工区,三线闭壳龟和锯缘摄龟一般藏身于河边山坡的石洞或草丛,山瑞鳖一般擅长钻于河底的泥沙中。施工过程中可能破坏这些龟的栖息地,一些个体可能遭到土石挖掘转运时产生的机械伤害。11.4.4.3 对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对XX水库运行期下游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水文情势
23、变化对河口地区咸淡水作用动态的影响分析可知,运行期不会导致河口地区的水质恶化,不会激化河口地区海水补给地下水的问题,河口地区海水上溯的距离也不会因上游来流量的减少而明显扩大,因此,运行期河口地区陆生生态环境将维持原状,水生生态环境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11.4.5 其他环境影响评价11.4.5.1 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XX水库施工期高峰人数达1200余人,平均人数1000人,按平均每人日生产生活垃圾1kg,施工期3年8个月计算,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1320t。若不妥善处理,一方面将破坏周围自然环境现状尤其是景观现状;另一方面生活垃圾是苍蝇、蚊虫孽生、致病以及细菌的繁衍、鼠类肆虐
24、的场所。11.4.5.2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本工程水库淹没和施工占地涉及林地5462.92亩、园地1933.72亩、耕地973.48亩、草地179.78亩,水池坑塘51.47亩;其中永久征地涉及林地5307.21亩、园地1378.47亩、耕地903.28亩。临时占地在施工后期将种植经济林,及进行耕地恢复,本工程的建设不会造成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明显变化。11.4.5.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a) 工程兴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工程的兴建,将会大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为当地增加各种税收,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虽然移民安置初期,可能引起移民的生活水平的降低,但随
25、着安置工作的进行和水库资金的投入,以及当地资源的开发,移民的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b) 对人群健康影响项目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主要有疟疾、痢疾、肝炎、肺结核、乙脑等。本工程规模大,高峰期施工人数多,施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人员构成复杂,生活习俗各异,免疫功能不一,若不注意施工区的环境卫生,饮用水不达标,防疫措施不得力,有可能造成地方常见病如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流行或暴发。11.5 环境保护措施11.5.1 设计原则1) 预防或减免环境影响原则:根据环境影响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工程布局,减少工程量、实行封闭式施工管理的环保要求。2) 恢复环境功能的原则: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进一步恢复地表植被。3) 工程
26、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施工生产、生活污水、噪声等采取处理和防护措施,同时加强施工区环境管理,减少工程施工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 多方案比选的原则:结合工程和环境特点,对废水处理等工艺进行多方案比选。5) 经济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则:通过多方案比选,因地制宜选择最佳方案,并对选择方案进行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6) 可持续性原则:所选定的方案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以确保环境功能逐步恢复。7) 与主体工程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尽量发挥主体工程和移民安置规划中具有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功能部分的作用。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以本土适宜种为主,并注意水土保持与绿化、美化相结合。11.5.2 设计任务针对工程建
27、设带来的对环境不利影响,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任务包括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设计、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移民安置区的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等。本电站环境保护措施体系见图11.5.2。图11.5.2 XX水电站工程环境保护措施体系图11.5.3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1.5.3.1 废(污)水处理措施a) 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和混凝土生产废水处理1) 保护对象和设计目标本工程施工期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中悬浮物浓度、pH较高。为保护XX江下游水质,同时考虑XX江下游地区和对岸地区有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要求,因此本工程砂石料加工系统及混凝土拌和系统生产废水需经处理后回收利用。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均
28、布置在左岸施工场地内,砂石料加工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400t/h,生产能力为300t/h,废水排放量为540m3/h,流量为0.15m3/s。混凝土拌和系统高峰时期冲洗废水日排放量为40m3。因此确定这套废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规模为650m3/h。2) 方案比选根据砂石系统布置的地形条件和废水特征,从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工艺水平、管理方便程度和处理负荷潜力等多方面对拟定3个方案进行比选。(1) 方案1:采用自然沉淀法,处理流程见图11.5.3-1。从砂石料系统筛分楼和混凝土系统流出的含高悬浮物的废水通过管网收集直接进入沉淀池,不使用凝聚剂,在沉淀池中进行自然沉淀,上清液回收。该方案特点是处理流程简
29、单,基建费用要求不高,运行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少,但是要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沉淀池的规模要求较大。砂石料筛分楼自然沉淀法回收至清水池上清液沉砂混凝土拌和系统图11.5.3-1 自然沉淀法处理流程图(2) 方案2:采用三级混凝沉淀法,处理流程见图11.5.3-2。从砂石料系统筛分楼和混凝土系统流出的废水通过管网收集后先直接进入沉砂池除去粗砂,在初沉池和二级沉淀池加入混凝剂进行沉淀。由于凝聚药剂的加入,使得小于0.035mm的悬浮物得以快速而有效的去除。与方案1比较,本方案占地小,整个处理工艺效果好,设备费和运行费用较合理。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料加工系统絮凝剂投加清水池回用加工系统用水池废水沉砂池初沉
30、池二沉池污泥运送至堆渣场图11.5.3-2 三级混凝沉淀法处理流程图(3) 方案3:采用机械加速澄清法,流程见图11.5.3-3。机械加速澄清池把混合反应池和沉淀合为一体,节约占地和减少混凝药剂用量。该工艺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少,但是池体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和基建技术要求比较高,设备费、运行费用高。投药池砂石料筛分楼回收至清水池上清水沉砂沉砂混凝土拌和楼絮凝沉淀池沉砂池图11.5.3-3 机械加速澄清法处理流程图根据砂石系统布置的地形条件和废水特征,从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工艺水平、管理方便程度和处理负荷潜力等多方面对三个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方案2为最终方案。3) 推荐方案工艺流程设计本处理站
31、设在左岸施工场地内,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的中间,靠XX江河岸左侧布置,高程在52.0m以下,可以分级布置。废水处理系统由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等组成,经过沉砂池排出的废水再进入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在各级沉淀池子里分别投加絮凝剂,经处理的净化水通过泵站抽回施工用水池,重复循环使用。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1.5.3-2。处理设施主要包括:引水渠、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泥砂堆渣场等。采用图11.5.3-2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处理砂石骨料加工废水,以砂石料加工和混凝土生产最大工程量指标预计,本工程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排放量为560m3/h,加上雨水的侵入,估计
32、废水排放量为630m3/h,即0.18m3/s。本工程砂石料加工和混凝土生产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类比值为30000mg/L,对其产生的废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其达标排放。经计算,沉砂池的有效尺寸为25.8m9.0m3m,其处理效率为38.9%,初次沉淀池的有效尺寸大小为28.8m13.4m3m,其处理效率为65.8%,沉砂池和初次沉淀池新建两座,交替使用、轮流清污,沉砂池和初次沉淀池一般23天清理污泥一次。经过沉砂池和初次沉淀池后的砂石加工系统废水SS浓度为6269mg/l,废水再经过二次沉淀池进行处理,经计算,二次沉淀池的有效尺寸为36m16m2.5m,二次沉淀池也新建两座,轮流使用。二次沉淀
33、池处理SS效率为78.8%,经过二次沉淀池后的砂石加工系统废水SS浓度为1329mg/l,达不到预期的处理标准。但是,当加入絮凝剂或混凝剂后,污水中SS的处理效率将提高20%50%,在沉砂池、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对SS的沉降效率分别增加到70%、88%和95%以上,最后回收循环利用水的SS浓度可达到60mg/l。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系统沉砂池和初次、二次沉淀池主要工程量见表11.5.3-1。 表11.5.3-1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沉砂池和初次、二次沉淀池主要工程量表序号项 目单 位数 量1土方开挖m391582土石方回填m36173混 凝 土m3982.34钢筋制安t57.55浆 砌 石m376
34、9.64) 可行性分析及保证措施本处理系统处理负荷大(处理能力最大为1000m3/h)、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可实现无人值守等特点。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及时清淤泥,以控制投药量,保证出水水质。并加强出水监测。b) 基坑废水处理设计1) 保护对象和设计目标本工程施工期基坑废水中pH较高,为保护XX江下游取水口水质以及施工区下游河道水质,需经处理后回收利用。2) 设计方案基坑废水最大排放量为780m3/h,根据已建工程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特点,对基坑废水拟定3个处理方案进行比选。方案1:采用絮凝沉淀法。废水集中投加絮凝剂(PAM),静置沉淀一定时间后,用清水泵抽水至基坑外集水池,再
35、经沉淀后作为工程施工用水。方案2:采用絮凝沉淀+过滤法。废水集中先经过平流式隔油池后再投加絮凝剂进行沉淀,再经过污泥脱水后再回收利用。方案3:采用二级沉淀法。首先将基坑废水抽至沉砂池,投加絮凝剂(PAM)静置沉淀一定时间后(PAM絮凝剂对SS的沉降比较有利,投资较少),进入沉淀池,最后用清水泵抽水至基坑外施工清水池。方案比选:比较3个方案,方案1采取沉淀措施,絮凝剂对SS的沉降比较有利,投资较少,但效果不是很好;方案2虽对石油类和SS的处理效果较好,但其工艺复杂,运行操作和管理要求较高,投资较大。由于本工程工程基坑废水量不大,且仅存于施工期,因此推荐方案3作为设计方案,采用二级沉淀法运行操作容
36、易,处理效果明显。3) 推荐方案的工艺流程设计根据其它水电项目对基坑废水的处理经验,采用选定的方法能较为有效地处理基坑废水,基坑废水经沉砂池、沉淀池,最后抽至基坑外施工清水池,再经沉淀后分别作为左、右岸施工用水,剩余污泥定期人工清除。这种基坑废水处理技术措施合理有效,经济可行。左右岸基坑废水处理系统均布置于基坑旁。这种基坑废水排放技术措施合理有效,经济可行。简单流程如图11.5.3-4。絮凝剂泵清水池回用定期清理污泥送渣场基坑废水沉淀池沉砂池泵图11.5.3-4 基坑废水处理设计流程方案图本工程基坑废水处理涉及构筑物为清水池,左、右岸各设置两个清水池,一用一备,右岸排水强度设计清水池蓄水时间为
37、2h,水池的设计尺寸为20m12m5.5m。左岸基坑与工程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的废水处理系统以及汽车保养站距离较近,可利用地形把其各自处理后的上清液体汇集到一个清水池,即可节约工程占地又能节省工程投资,更有利废水回用。4) 可行性分析及保证措施基坑废水水量较大,非连续排放,但废水成分中主要以悬浮物和pH为主,从已建水电工程经验,采用选定的方法能较为有效地处理基坑废水。为保证其上清液中悬浮物和pH浓度不影响回用效果,在抽水时控制水泵的深度,保持水泵在上清液部分;为控制投药量,保证出水水质,增加出水监测。c) 含油废水处理本工程含油废水处理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二类
38、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石油类处理目标为10mg/L以下,该废水可采用CYT-30型同向流隔油池处理系统来进行废油的回收,清液通过施工场内污水管网送至清水池供施工使用。工艺如图11.5.3-5。小型隔油池含油废水废油收集上清液回收利用图11.5.3-5 含油废水处理设计流程图设计处理量为20m3/h,设计水平流速为0.06m/s,停留时间10min隔油池排油除泥周期为7天。本处理系统主要设备为小型隔油池,该设备不需要做基础,只需放置于平整水泥地坪上,连接好管道即可运行,运行时利用高差,设备进水、出水、放油均为自动完成,且设备基本不需要人员管理,一般只需一人兼管即可。d) 施工期生活污水
39、处理1) 设计方案比选根据工程布置特点,生活污水处理拟定了3个比选方案。方案1:采用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放。此方案造价低,运行费低,但处理效果较差,在以往的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方案2:采用成套设备处理。随着人类环保意识增强和排放标准的提升,适宜于处理规模较小的生活污水的成套处理设备在水电工程中也日受青睐。生活污水属于低浓度有机污水,可生化性好且营养元素种类比较全,同时受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小。在一体化处理设备中采用水解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设调节池调节污水水质、水量,水解池具有有机物酸化的作用,曝气系统采用射流曝气器。设备体积小,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方案3:采用生物净
40、化池法。该方法是集预处理池、一级厌氧消化池、二级消化池和生物滤池于一体的二级污水处理装置。方案比选:方案1工艺最为简单,投资低,运行费用低,但处理效果达不到排放标准,不能满足环保要求;方案3的投资比方案1大,比方案2小,处理效果较好,基本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但其运行中的操作较复杂,占地面积大,在施工结束后,整个处理系统不能再利用,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方案2的投资比方案3稍大,处理效果好,已有成功的经验,其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且处理设备在施工结束后可重复利用,用于其他工程或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可节省资金。因此,推荐方案2作为设计方案。2) 推荐方案工艺设计经过比较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简单生
41、物净化池处理施工生活污水。污水生物净化池是利用生物厌氧化技术和好氧过滤相结合方法、集生物、化学、物理处理于一体,采用“多级发酵技术、多种好氧过滤和多层次的净化”逐级降解的装置。此种装置使污水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静源化,还可防富营养化,具有占地少,造价低、无耗能、耐冲击、出水水质好、构筑物和滤料使用年限长、清掏周期长,管理简便等优点,是一个小型二级处理系统,适用于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1.5.3-6所示:格栅截留井沉砂井厌氧消化池(1) 厌氧消化池(2) 生物滤池农田灌溉生活污水图11.5.3-6 生活污水生物净化处理设计流程方案图根据施工布
42、置,施工营地分为左、右岸两部分。施工高峰期人数为1200人,全部居住在左岸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按人均用水指标(150L/人d)的80%计算,则每人日排放污水量为120L,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44m3/d。生物净化池的池容取1000m3,生物净化池总工程量见表1.5.3-2。根据有关资料分析,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基本可以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表1.5.3-2 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处理生物净化池工程量表序号项 目单 位数 量1土方开挖m320002土石方回填m34003混凝土m3446.44钢筋制安t26.85浆砌石m32806管道(200mmPVC管)m1600e) 施工期低干渠水质保护措
43、施为保护低干渠水质不受工程施工的影响,要求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接受建设单位环境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全面负责本工程建设期间环保、水保项目管理、环保、水保监理、环境监测和相关设施设备运行和维护上的协调工作等。通过实施施工区空气环境保护措施,将粉尘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尽量减少粉尘进入水体带来的污染;通过实施施工生产生活垃圾处理措施,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滑落进入渠道,降低对低干渠的运行带来的影响;还要做好左岸弃渣场的防护以及渣场周边排水措施。除此之外,根据施工场地布置,在低干渠沿施工场地一侧应设置围栏进行临时拦挡,围栏应出露地表高2.0m左右,可用建筑脚架钢管支撑,拦板可重复利用修建施工道路时选择
44、的建筑用竹制和木质板,规格为3.5m2.5m左右,采用分段埋桩,铁丝绑扎固定,共需要拦板120块,钢管160根,由于施工道路设计方案中已考虑此项投资,本方案不计列。11.5.3.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本工程施工区施工产生的粉尘将对两地周围环境、XX村居民和施工区内施工人员产生影响。施工高峰期施工区内施工人员有1200人,为保护好施工区及其周围的大气环境和居民及施工人员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a) 改进施工工艺结合优化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采取减粉降尘措施;优化开挖爆破方法,采取产尘率低的开挖爆破方法。工程爆破方式应优先选择凿裂爆破、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和缓冲爆破技术等,以减少粉尘产生量;采用湿式作业,
45、最大限度地减少粉尘的产生量。混凝土拌和采用成套封闭式拌和楼进行生产,水泥和粉煤灰运输采用封闭运输,以避免运输和拌和过程中的扬尘,要保证拌和楼和运输容器良好的密闭状态。b) 配置必要的除尘设备生产过程中,需注意喷雾器的维护,保证骨料得到足够的润湿;爆破钻孔设备要选用带除尘器的钻机,减少粉尘的排放量;本工程混凝土拌和楼粉尘采用袋式除尘装置,初选QMC-2413型袋式除尘器,该设备除尘效率达99%;水泥和粉煤灰输送采用封闭设备,以避免水泥、粉煤灰输送和拌和楼运行过程中的扬尘。本工程运输车辆多为大型运输车辆,施工运输车辆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车辆,保证尾气达标排放。c) 除尘防护措施施工人员应加强个
46、人防护,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在开挖、爆破高度集中的坝区、厂区进行洒水,以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时间与范围,非雨日每天洒水35次;地下工程通过采用增设通风设施,加强通风,降低废气浓度;在工作面喷水或装捕尘器等降低作业点的粉尘;爆破时应尽量采用草袋覆盖爆破面,以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施工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在混凝土拌和楼作业区进行洒水,降低混凝土拌和楼区粉尘排放,每天洒水不少于3次;加强对混凝土系统吸尘、收尘设备的使用效果的监测;混凝土系统作业人员应加强劳动安全和卫生保护,必须配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洒水车1辆,进行洒水降尘,以道路无明显扬尘为准,非雨日每天洒水不少于5次,确保扬尘削减到最低;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粉尘,采用密闭式集装箱运输,原料和产成品运输实行口对口密闭传递。11.5.3.3 噪声控制措施a) 噪声源的控制通过预测分析,施工区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噪声的危害通过声源、传声途径、受体三个环节构成,噪声危害的控制主要针对这三个环节进行控制。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采购符合环保要求施工机械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施工机械,如运输车辆噪声符合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