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措施.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措施目 录1 施工现场管理标准71.1 一般规定71.2 营业线施工361.3 材料加工管理391.4 料库管理411.5 成品、半成品421.6 办公生活区442 施工现场管理措施472.1 铁路附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472.2 停电作业安全控制措施472.3 电缆过轨管敷设施工安全控制措施482.4 跨越带电线路施工安全控制措施482.5 高处作业安全控制措施492.6 大型设备吊装作业安全控制措施492.7 开通送电安全控制措施502.8 雨季施工安全措施512.9 冬季施工安全措施522.10 文明施工实施措施522.1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532.12 文物保
2、护措施552.13 消防措施551 施工现场管理标准1.1 一般规定1.1.1 基本要求1 施工现场的各项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齐全,管理机构健全,责任到人,并符合现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2 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培训合格后方准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3 施工人员应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要求,佩戴安全帽和上岗证,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4 施工必须采用合格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材料等。现场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正常。同时应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维修、保养。5 同一工点
3、有多个单位同时施工或不同专业交叉作业时,应共同制定现场安全技术管理办法,做好协调,共同执行。6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掌握气象、水文和地质灾害等相关信息,做好防范和应急工作。7 施工作业指导书安全措施完善,交底至作业层。8 施工前应了解施工范围内地质及地下埋设的各种管线设施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9 施工现场水、电等临时设施必须合理规划,管路、电力线、通信线等布置应规范。10 班组负责人在每天开工前,应进行班前安全讲话,向作业人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11 施工现场应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事故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整改措施。12 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有
4、关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3 发现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后,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14 施工现场应将液态、固态等各类废弃物集中,按照环保部门要求妥善进行处理,防止污染周围环境。1.1.2 检查要点1 杆塔基础1) 线路测量技术要求:以设计定立的两相邻直线桩为基准,杆位横线路方向偏移不大于50mm。视距法测量距离,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中心距离与设计距离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转角桩的角度值,用分析法测量时与设计值的偏差应不大于130。杆位桩高程,地面凸起点及交叉跨越物的高程,偏差不超过0.5 m。2) 基坑开挖应视地质情况分别采用土质坑开挖方法、
5、石质坑开挖方法、流沙坑开挖方法及水坑开挖方法等,并按照相关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高原地区冻土电杆杆塔基础开挖方法一般分钻孔灌注桩和钻孔插入预制混凝土管桩两种,施工方法执行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规范规定。3) 基坑开挖施工技术要求:电杆基坑的位置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深度允许偏差为+100mm、-50mm;拉线基坑深度允许偏差为-500mm。双杆基坑的中心误差不应大于30 mm;两基坑深度宜一致。直线杆的中心桩位置,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大于设计档距的3%;35KV架空电力线路,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大于设计档距的1%。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 mm,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
6、、顺线路方向的位移不应超过50 mm。4) 基础钢筋网的绑扎和安装:基础钢筋材质质量要符合规范规定。基础钢筋的绑扎或焊接,不得变形、松脱或开焊;绑扎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偏差符合规范规定。5) 地脚螺栓的材质、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6) 基础试块数量要求:转角、耐张、终端及悬垂转角塔的基础,每基取一组。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班每5基或不满5基单独取一组。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基础及其拉线基础,每腿(基)取一组。7) 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应在12h内开始养护,但炎热有风的夏日,应在3 h内开始养护。当气温高于+5时,基础应经常淋水养护;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露天浇水养护,而应采取暖棚养护方法。对于普
7、通水泥和矿渣水泥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5个昼夜,在特别炎热、干燥的地区应延长2-3d。8) 基础施工负责人应配合监理工程师完成基础隐蔽工程检查并做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9) 底盘、卡盘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检查符合规范规定。底盘的圆槽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直线杆卡盘与线路平行,并在电杆左右两侧交替埋设;承力杆的卡盘应埋设在承力侧;卡盘与电杆连接紧密;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10) 在妨碍和危及列车安全运行地段测量时,应与有关部门联系,取得同意后方可进行,并设置防护人员防护。11)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与地下设施和设备管理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设备管理单位应向施工单位现场划定地下埋设物位置范围。施工
8、单位并按规定逐级交底到施工作业人员;作业时,设备管理单位应进行现场监护和指导。12) 当基坑靠近房屋、围墙时,应由施工技术人员调查后,提出具体的施工防护方案并组织实施,否则禁止开挖,避免由于坑壁不稳造成房倒墙塌,伤及人员。13) 坑边不得放置重物和工具,弃土应距坑边0.6m以外,堆土高度不应超过1.5m;深基坑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14) 碎石、工业或建筑垃圾、沙层、高水位地层及在开挖过程中会发生坑壁坍塌危险的基坑,必须在开挖时对坑壁进行防护支撑。15) 特殊地质情况,设计单位应提出基坑开挖的指导性意见。16) 当开挖位置有地下电缆、管道时,应采取必要的探测措施或轻挖轻刨;当接近深度时,应从
9、设备及设施路径两侧轻挖,禁止用镐刨。17)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裸露电缆应采取防护措施,用木板进行硬防护,保证电缆不受力,上下基坑时严禁借力或踩踏。18) 在土质松软地带挖坑时应采用防护板或沉箱等加固措施,或按斜坡形开挖;斜坡形开挖坡度的大小应根据土壤的性质、湿度及坑深确定,并符合规范规定。19) 基坑作业应在基坑作业周围设置围栏、围挡等防护和警示标志,夜间设置红色警示照明标志。20) 浇注前应清理干净坑内杂物,并对基坑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基坑的稳固程度。有塌方危险的基坑应进行修复。21) 在支撑模型板前应确认坑壁无裂缝和坍塌的危险,距坑口边沿1m范围内不得堆放料具。22) 基础模型板的安放位
10、置及稳定性应符合规定。23) 需架设作业平台时,所用材料的规格应能满足作业平台的最大承载能力。24) 绑扎基础钢筋时应按施工设计规定摆放钢筋,支撑应牢固,不得踩踏钢筋造成移位。25) 钢筋骨架起落时,下方不得行走站人。7采用人力翻斗车运送砂石料时,前后车应保持一定距离。双手应扶牢车把倒料,严禁双手脱把,防止翻车伤人。26) 用车子向基坑或料斗倒混凝土,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撤把。27) 浇注混凝土使用的溜槽及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操作部位应有护身栏杆,不得直接站在溜槽边上操作。28) 使用震捣器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电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29) 坑内有人捣固或进行其他作业时,坑上
11、应有人防护,防止石渣落下伤人。30) 混凝土搅拌机在运行中,不得将工具伸入筒内清料;进料斗升起时,严禁在料斗下通过或停留。31) 混凝土搅拌机停用时,升起的料斗应插上安全插销,或挂上保险链。32) 基坑内有电缆、管道时应进行防护,严禁把电缆、管道与基础浇制成一体。2 杆塔组立1) 电杆运输、组立前,应对施工机具和电杆强度进行核算,制订安全措施。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方向产生预倾斜,倾斜值应视塔的刚度及受力大小确定。架线绕曲后,塔顶端应仍不超过铅垂线而偏向受力侧。直线型塔经检查合格后随即浇注保护帽,耐张塔应在架线后浇注保护帽。2) 电杆组立前的材质检查应按照现行铁路
12、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的规定进行检查。3) 根据杆位地形,考虑立杆和组装的方便,电杆组立前应选择排杆或组装方向。直线双杆顺线路方向排杆;转角杆顺线路转角平分线方向排杆;单杆任意方向排杆;如无障碍时,直线杆宜顺线路方向排杆,转角杆宜沿线路转角的平分线排杆。4) 采用钢圈连接的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焊接宜采用电弧焊接,焊缝不得有裂缝、夹渣及气孔,其咬边深度、焊缝加强面尺寸、焊接后电杆弯曲度应符合规范规定;焊接后应将表面铁锈和焊缝的焊渣及氧化层除净,进行防腐处理。5) 横担、叉梁及配件的质量检查应按进场批次进行检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6) 横担安装时,直线杆装于受电侧,分歧杆、90转角杆及终端杆装于
13、拉线侧。螺栓穿向为垂直方向由下向上,水平方向由内向外,整个线路穿向要统一。横担安装要平整,端部上下左右歪斜偏差不大于20mm,叉梁抱箍及恒隔梁安装允许偏差50 mm。7) 10kV以下架空线路同杆架设时,横担间最小垂直距离为:10kV与10kV之间直线杆0.8m,分支/转角杆0.45/0.6 m;10kV与0.38kV直线杆1.2 m、分支或转角杆1.0 m;0.38kV与0.38kV直线杆0.6 m、分支或转角0.3 m。8) 绝缘子的材质检查及批次抽样交流耐压试验应按照现行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的规定进行。9) 悬式绝缘子安装与电杆、导线金具连接处,无卡压现象;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
14、齐全,其发现符合要求;绝缘子裙边与带电部位间隙不应小于50 mm。10) 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安装偏差符合规范规定,当安装于转角杆时,顶端竖直安装的瓷横担支架安装在转角的内侧(瓷横担应装于支架的外角侧)。全瓷式瓷横担绝缘子的固定处应加软垫。11) 普通拉线安装、弓形拉线安装、水平拉线安装、撑杆安装应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12) 杆塔组立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组立杆塔应设专人指挥。地面组装杆塔时,不得将手指插入螺孔内找正。在市区、地面狭窄或路肩、高岗、斜坡等地区组立杆塔时,应采取安全措施。人工立杆时应使用滑板,叉杆、支杆应支撑在地面上。电杆坑内有人时不得移动或转动电杆。组立杆塔时
15、各受力点应绑扎牢固,侧面应用拉绳控制。在杆塔安装稳固前,不应登杆塔工作和解开绳索。采用人工组立杆塔时,地锚应牢固,并设专人看护。杆塔头部起立到离地面0.5m1m的高度时,应暂停牵引,待检查确认无异状后方可继续起立杆塔;杆塔起立到与地面成70角时应减慢牵引速度。吊车组立杆塔时应加三方拉绳,立正回填夯实后方可撤去拉绳。立无叉梁的H型杆时应加装临时叉梁,保证在起吊过程中有足够的稳定性。13) 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绝缘子安装时,安全带应拴在牢固的构架上。绝缘子安装时采用的开口销或闭口销不应有折断、裂纹等现象,不得用线材或其他材料代替闭口销或开口销。14) 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下拉线盘
16、时,工作人员应站在马道两侧双手拉持拉线棒将拉线盘徐徐放入坑内,不得丢入,且马道对面严禁有人。拉线安装时线夹舌板与拉线应密贴,受力后无滑移现象,拉线回头与本线应扎牢。3 导线架设1) 导线架设前应按照规范中的规定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重点对沿线障碍、跨(穿)等情况进行勘测,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检查确认导线架设条件的具备情况。铝绞线、钢芯铝绞线的展放,宜通过铝滑轮进行张力牵引放线。2) 线材按进场批次进行检查,规格、型号、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金具的进场验收按照规范中的规定进行。3) 张力放线施工应按照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4) 导线和避雷线的损伤处理应符合规范规定。5)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
17、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6) 导线和避雷线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连接后的握着力与原导线或避雷线的保证计算拉断力比,应符合规范规定。7) 导线与接续管采用钳压接方法时,接续管型号与导线的规格应配套;压口数及压后尺寸、压口位置、操作顺序符合规范规定;钳压后导线端间绑线应保留,压接后接续管两端附近的导线不应有灯笼、抽筋等现象;压接后的接续管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压接后或校直后的接续管不应有裂纹;压接后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8) 导线或避雷线采用液压连接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的有关规定。9) 导线或避雷线采用爆炸压接方法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
18、线路爆炸压接施工工艺规程的有关规定。10)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的导线,当采用缠绕方法连接时,连续部分的线股应缠绕良好,不应有断股、松股等缺陷。11) 35kV电力线路在同一档距内,同一根导线或避雷线上不应超过1个直接连接接续管及3个补修管。且补修管间、补修管与直线接续管间、补修管或直线接续管与耐张线夹直接距离不应小于15m。12) 观测弛度最常规的方法为等长法,在观测档相邻两杆塔上,由架空悬挂点各向下量距离f(f根据紧线当时气温预估一个气温值)绑扎弧垂板或在测点画印记后设置罗盘仪。然后,在测站端的弧垂板处直接用目视观测,或用罗盘仪观测。13) 导线在直线杆针式绝缘子上的绑扎方法、导线在转角
19、杆针式绝缘子上的绑扎方法、导线在终端杆蝶形绝缘子上的绑扎方法、导线在耐张和终端杆悬式绝缘子上的固定方法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14) 采用悬垂线夹固定导线时,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应垂直地平面。特殊情况下,其倾斜角不应超过5。15) 35kV架空线路的导线或避雷线安装的防震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的误差不应大于30mm。16) 110kV电力线路每相引流线、引下线与相邻引流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符合规范。1kV以下电力线路,不应小于150mm。17) 导线对地、交叉跨越、平行接近距离;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导线与建筑物的距离;导线与树
20、木间的距离;架空线路与架空弱电线路的交叉角;架空线路与铁路、道路、电车道、河流、管道、索道、及电线路交叉或接近距离;架空线电杆及拉线埋设部分与其他设施的净距,应符合规范规定。18) 架空绝缘导线架设,绝缘线及其金具的进场验收检查应符合规范规定。20) 架空绝缘线至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与建筑物的距离;与树木之间的距离;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人形天桥及各种交叉或接近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21) 架空绝缘线的连接和绝缘处理应方法应符合规范。22) 架空绝缘线路的承力索应可靠接地。23) 线路设备到场后按照批次进行验收检查,其规格、型号、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设备安装所
21、使用的线材和金具质量应符合规定。24) 单杆或双杆变压器台安装方法、落地式变台安装方法、跌落式熔断器安装方法、杆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安装方法、杆上隔离开关安装方法、杆上避雷器安装方法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同时杆上设备接地方法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25) 防震锤安装时,安装数量及距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如无规定时,它的起点:对悬垂线夹,是线夹中心,对耐张线夹则是线夹的连接螺栓中心,当为多个防震锤时,一般采取等距离安装。防震锤安装应与地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30mm。26) 设备的电气试验项目应符合规范规定。27) 导线(含接户线)架设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线盘支架应稳固,线盘转动灵活
22、、制动可靠。放线时应设专人指挥,放线信号应明确,如发现异状应停止放线。在市内、住宅区或跨越公路、铁路及跨越通信、电力线路时,应设专人防护。在通航的河流及公路上利用跨越架放线时,应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设专人防护。人力放线通过陡坡时,应防止滚石伤人;遇悬崖险坡应采取先放引绳或设扶绳等措施。使用绞车或绞磨紧线时,应将地锚固定牢固并设专人看护。绞车或绞磨上的绕绳不应少于5圈。拉尾绳人员距绞磨的距离不应小于2.5m。人工紧线或调整线路弛度时,不得将安全带直接扣在紧线器的尾绳上。耐张、转角杆塔应根据紧线张力和设计要求,调整永久拉线或设临时拉线,应随时检查拉线和杆塔有无异状,挂线滑轮应安装牢固。当耐张线夹
23、上的U型螺栓将导线紧固后,方可松开紧线器。不得在紧线的一侧、角杆内侧或利用拉线上下电杆。28) 跨越架搭设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跨越架的型式应根据被跨越物的大小和重要性确定。重要设施的跨越架及高度超过15m的跨越架应由施工技术部门提出搭设方案,经审批后实施。搭设或拆除跨越架应设安全监护人。搭设跨越重要设施的跨越架,应事先与被跨越设施的单位取得联系,必要时应请其派员监督检查。跨越架的中心应在线路中心线上,宽度应超出新建线路两边线各1.5m,且架顶两侧应设外伸羊角。跨越架与铁路、公路及通信线交叉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跨越多股道的铁路、公路时,跨越架如不能封顶,应增加架顶高度。跨越架上应按有关
24、规定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跨越架应经使用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强风、暴雨过后应对跨越架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越线架应坚固可靠,立柱埋深不应小于0.5m。简易架的埋深应适当加大,并应设撑杆或拉线。跨越架的型式可根据被跨越物的大小和重要性确定。跨越架架体的强度应能承受发生断线或跑线时的冲击载荷。跨越架拆除应自上而下逐根进行;架材应有人传递,不得抛扔;严禁上下同时拆架或将跨越架整体推到。4 接户线1) 接户线所使用的线材、金具进场的验收应符合规范规定;金属构件的规格、尺寸、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光洁平直,焊接牢固,防腐层完好,无锈蚀现象。2) 接户线支架在房屋上安装时,不得破坏房屋结构,并
25、及时修补损坏的墙面。3) 10kV及以下接户线的档距不应大于25m,大于25 m时,应设接户杆;低压接户线应采用绝缘导线。4) 接户线线间的距离、低压接户线在最大弛度下对地距离、低压接户线与建筑物的距离、低压接户线与弱电线路交叉距离、接户点带电体对地距离应满足规范规定。低压接户线不应跨越建筑物,如必须跨越时,在最大弛度情况下,对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5m。5) 接户线两端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其相位一致,相序符合设计要求。6) 10kV及以下接户线进口端支持物应牢固,两端应设绝缘子固定,绝缘子安装应防止瓷裙积水。7) 10kV及以下接户线档距内不应有接头,1kV及以下接户线不应跨越铁路。8)
26、采用绝缘线时,外露部分应进行绝缘处理。两端遇有铜铝连接时,应有过渡措施。9) 由两个不同电源引入的接户线不应同杆架设。10) 接户线固定端采用绑扎固定时,绑扎应牢固、密实、整齐。绑扎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11) 接户线架设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线盘支架应稳固,线盘转动灵活、制动可靠。放线时应设专人指挥,放线信号应明确,如发现异状应停止放线。在市内、住宅区或跨越公路、铁路及跨越通信、电力线路时,应设专人防护。在通航的河流及公路上利用跨越架放线时,应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设专人防护。人力放线通过陡坡时,应防止滚石伤人;遇悬崖险坡应采取先放引绳或设扶绳等措施。使用绞车或绞磨紧线时,应将地锚固定牢固并设专
27、人看护。绞车或绞磨上的绕绳不应少于5圈。拉尾绳人员距绞磨的距离不应小于2.5m。人工紧线或调整线路弛度时,不得将安全带直接扣在紧线器的尾绳上。耐张、转角杆塔应根据紧线张力和设计要求,调整永久拉线或设临时拉线,应随时检查拉线和杆塔有无异状,挂线滑轮应安装牢固。当耐张线夹上的U型螺栓将导线紧固后,方可松开紧线器。不得在紧线的一侧、角杆内侧或利用拉线上下电杆。5 电缆线路1) 电缆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用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电缆盘不得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平放储存。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应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饶紧。滚动时应顺电缆盘上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2) 电缆及附件到场后,应
28、对电缆的规格、型号、长度进行检查,附件应齐全;产品技术文件齐全;电缆外观不应受损;电缆封端应严密,当外观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受潮判断或试验。3) 电缆的路径选择除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避免电缆受机械外力、腐蚀、热源、虫害、水浸泡、地中电流和经常性振动等伤害;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使电缆较短、便于敷设和维修;避开建筑工程、各种管线工程等需要挖掘的地方;地形复杂、路径选择困难时,允许铁路电力电缆在铁路隧道或铁路桥梁中敷设;电力电缆可与光电缆、信号电缆同沟敷设,应增加隔离措施,其间距不应小于100mm;电缆需在路基上敷设时,为确保路基完整和稳定,应采取电缆沟或槽、管等防护。4) 电缆在终端头或中间头附近
29、应留有备用长度,高压电缆不宜小于5m,低压电缆不宜小于3m。直埋电缆尚应在全长上预留1%1.5%裕量并作波浪形敷设。5) 机械敷设电缆时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在较复杂的路径上敷设电缆时,其速度应适当放慢。电缆的最大牵引强度应符合规范中的规定。6) 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最低温度不应低于规范中规定的温度值,当低于规定温度值时,应采取措施。7) 电缆标志牌的装设:在过道防护管的两端、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转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8) 直埋电缆敷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直埋电缆间、电缆与管道、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规定。9) 直埋电缆与
30、铁路、公路、排水沟、城市街道、厂区街道交叉以及进入建筑物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保护措施。10) 电缆穿过小河、小溪时,保护管(槽)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河床以下0.5m,石质河床可浅埋。电缆过河的位置、走向等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的水底部分不应有接头。11) 直埋电缆在直线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转弯或分歧处,进入建筑物处,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的两侧及其它管路处应埋设电缆标桩。12) 厂房、电缆沟内电缆敷设所用电缆支架的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切口应无卷边、毛刺;钢支架焊接应牢固,无明显变形。电缆桥架和附件的规格、型号、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相关标准的规定。13) 金属电缆支架、桥架接地连接应可
31、靠。14) 电缆支架、桥架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支架、桥架的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正确,连接牢固。各支架的层间横挡应在同一水平面上,托架支架沿桥架走向左右偏差不应大于10mm。电缆转弯处安装的电缆支架,能托住电缆平滑均匀地过渡;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支架,应有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钢支架应焊接牢固,各横支撑间的垂直净距不应大于5 mm。组装后的钢结构竖井,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2,支架横撑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2,竖井对角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对角线的5。15) 当电缆沟内两侧有支架时,低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高压电缆分别设在不同的支架上,当电力电缆与控制电
32、缆在同侧时,高、低压电缆、控制电缆应按顺序,由上而下分层布置。低压电缆可与控制电缆并排敷设,排列顺序正确。16) 厂房、电缆沟内敷设电缆的固定应按照规范规定进行。17) 厂房内、电缆沟内的电缆竖井,以及进入厂房等的电缆通道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封堵。18) 厂房、电缆沟内电缆敷设电缆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规范规定。19) 管道内电缆敷设时,电缆管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其内径不应小于100 mm。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穿入电缆的弯曲半径要求,且弯曲后无裂纹或显著凹下。其弯扁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90%。每
33、根保护管的弯头不超过3个,直角弯不超过2个。20) 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等电缆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 m。在人行道下敷设时,不应小于0.5 m。21) 电缆的穿管敷设时,电缆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穿入金属保护管内。利用电缆保护管做接地线时,接地应焊好。有丝扣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接地线和跳线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2) 管道内电缆敷设电缆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规范规定。23) 隧道内电缆敷设时,隧道钢索托架、钢索材料、隧道内金属配件、电缆槽、金属管道等规格、型号、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24) 隧道内电缆槽道敷设时,电缆槽应齐全无破损,槽口接缝应严密,槽道底应有不小于
34、0.1%的排水坡度。进入槽道外的电缆应穿钢管保护,出入口及管口处应密封。槽道内敷细沙或自熄性泡沫塑料垫层的规格以及槽道排水坡度、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25) 隧道内沿钢索悬挂敷设时,装设距离直线部分不宜大于20 m,曲线部分不宜大于15 m。钢索每隔300500 m设一耐张。电缆悬挂点均匀,悬挂点的最大间距:电缆电缆0.75 m,控制电缆0.6 m。电缆与潮湿渗水的隧道壁的距离不应小于50 mm。电缆中间头的位置、固定方式以及电缆的预留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6) 电缆沿隧道内支架敷设时,电力电缆对其它电线路的最小距离应满足规范规定。电缆支架不得侵入建筑限界内。高压电缆固定下端距轨面不应小于4.5
35、 m,低压电缆固定支架下端距轨面不应小于4 m。同侧支架上敷设的电缆排列应高压电缆、低压电缆、控制电缆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27) 隧道内电缆敷设电缆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规范规定。28) 桥上电缆敷设所使用的电缆槽道、支架的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电缆槽道平直,转弯等过渡组件配合严密,支架和钢制槽道防腐层良好。29) 桥上电缆槽、支架的固定位置、固定方式以及槽内垫层的规格、型号、材质硬符合设计要求,且固定牢固。电缆支架排列整齐。桥墩两端和伸缩缝处的电缆应留有松弛量,松弛部分应有减振措施并固定良好。桥墩两侧的电缆应穿钢管保护。30) 桥上电缆敷设电缆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规范
36、规定。31) 电缆附件使用前应进行检查,规格与电缆一致,零部件完整齐全,其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性能符合产品标准规定。连接和固定金具符合规范规定。32) 10kV交联聚氯乙烯电力电缆热缩型中间、终端头制作、10kV交联聚氯乙烯电力电缆饶包型中间、终端头制作、10kV交联聚氯乙烯电力电缆冷缩型终端头制作、低压全塑电力电缆干包型终端头制作、低压电力电缆热缩终端头制作方法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33) 电缆终端头的固定方式、接地电阻以及与相关设备的带电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34) 电缆终端头与设备连接应正确,牢固可靠。35) 电缆的电气试验项目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36) 直埋式电缆沟开挖应符合下列
37、安全要求:电缆沟开挖应调查确认各类地下设施。在有可能影响或妨碍既有地下设施的地方开挖时,应事先与设施产权或运行维修单位签定安全施工协议,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在挖沟地段应设专人巡回检查。遇有大雨、暴雨、连阴雨天气时,不得进行开挖,已开挖的沟应根据具体情况或铁路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回填。禁止在路肩开挖电缆沟,并应在距离护坡底部2m外进行。开挖应有防止道床污染的措施,弃土应投出沟外0.6m以外,堆积高度不得超过轨面。当电缆敷设需要通过铁路、公路等交通要道时,应采取非开挖方法进行施工。必须开挖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当天开挖的土沟应当天回填,如不能当天回填必须采取防止人员坠落的措施。敷设完毕
38、的电缆沟应及时回填和覆盖。回填时,挖沟弃土全部回填,并分层夯实。37) 直埋式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放线支架底座应放在坚固、平坦的地面上。顶升时,电缆盘盘轮离开地面不得大于100mm。盘轴应水平,电缆盘应保持在两起重支架的中央;严禁以横置线盘方式放缆。敷设电缆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电缆盘支撑处应由有经验的人员看守,且配备良好的通信工具。电缆盘、人力绞盘、绞盘车应有制动措施。使用地滚滑轮时,应选择地形,放置应安全稳固。进入电缆井里放缆时,作业人员进入前应先通风,并确认无有害气体。电缆井内工作应采取防火、防水及防止高空落物等措施,井口应有专人看守,放电缆人员距井口距离不应小于1m,并扎好
39、安全带。放缆时上下人员应相互呼应,以防发生事故。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以及穿入管子后,均要对孔洞进行封堵。电缆夹层、隧(廊)道、竖井、电缆沟内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在电缆沟洞严禁积油。在墙洞、沟口、管口及隔层等处布放电缆时,布放人员距各开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m。在桥上及隧道内布放电缆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高架桥上人工布放电缆时应走高架桥中心便道,不得在桥边缘行走,人员应站在安全的一侧,转弯时应站在电缆转弯的外侧,行走时电缆不得左右摆动,并设监护人员。电缆桥架安装时,施工人员不得站在桥架上施工。桥架内布放电缆时,在桥架转弯处不应用力过猛。敷设架空电缆时,应执行高处作业安全技术
40、措施,使用梯子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设专人扶持。用机械敷设电缆时,应考虑牵引动力,牵引绳索、转向滑车、绳索连接环的强度。在牵引中应防止钢丝绳背扣,或在尖硬的物件上刮磨,工作人员不许扶、摸移动中的钢丝绳或电缆,如有故障应停车处理。冬季敷设电缆,对有敷设温度要求的电缆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并符合其技术规定。电缆盘起重架支架较高或在斜坡上支起重架时,应设起重架临时拉线。人工抬放电缆时,直线部分人员分布控制在10m15m为宜,遇有转弯或过障碍时,人员分布应适当加密;电缆不得在硬质地面上拖拉;施工人员应用同侧肩抬运,拐弯时人应站在光电缆外侧,下坡、跨沟渠和拐弯处应设防护人员;抬运电缆过桥梁、隧道或在铁路路肩
41、上抬运时,不应将电缆曲伸到限界以内;抬运电缆过铁路线时,应在统一指挥下平行跨越。使用机械牵引敷设光电缆时,牵引力应小于光电缆允许拉力,主要牵引力应施加在光电缆的加强构件上,牵引速度不应大于15mmin,并应保持匀速,不得突然启动或停止。38) 槽道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敷设前对槽道进行清理,清除盖板上方的土层或碎石,防止杂物掉入槽内。槽道盖板应依次掀开,掀开后码放整齐、稳固,且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敷设后及时按原样恢复槽道盖板,并注意避免盖板砸伤线缆,掀开盖板时应注意保护盖板。电缆穿越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以免刮伤电缆。当需要在桥栏外侧安装槽道时,应使用专门制做的作业平台,并
42、符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39) 穿越铁路、公路电缆施工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电缆过轨道或过公路应采用顶钢管安装。穿越轨道的防护管长度,必须大于轨枕头以外0.3m;穿越公路的防护管长度,应大于公路面两侧以外0.2m。顶管施工前,应调查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状况,严禁在煤气管、供水管、通信线等限界内实施顶管作业。顶管施工时的脚手架应搭建牢固,严禁侵入铁路建筑限界。顶管施工完毕,应及时将钢管封堵。40) 对电缆芯线进行电气强度测试前,测试点应与各作业点联系,使各作业点在测试时间内停止线路作业,不得触碰电缆。测试时仪器的保护接地应可靠。6 室内外配管配线1) 配线工程支持件应固定牢固,在砖、石、混凝土上安装时,
43、宜应膨胀螺栓固定;用木螺钉或铁钉固定时,宜使用尼龙塞或塑料塞。2) 明配电线管路与水管路同侧敷设时,电线管宜敷设在水管的上边。3) 钢管外壁应刷防腐漆,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刷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刷防腐漆。4) 钢管不能直接与设备连接时,在室内干燥场所可在钢管端加保护软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在室外或潮湿场所,钢管端设防水弯头,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并弯成防水弯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或配电箱。5) 线路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及沉降缝处应有补偿装置,在跨越处的两端应将导线固定,并预留适当余量。6) 在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使用的低压电缆和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必须高于线路的额定电压
44、,且不低于500V。7) 配管线路所使用的材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外观应无损伤、变形,附件齐全。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朔料管必须阻燃,管口应平整、光滑。配管线路所用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8) 管路及附件的安装方式、路径均应符合设计要求。9) 电缆管路弯曲规定:明配电线管路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4倍);暗配电线管路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小于10倍);弯曲程度要求弯扁处的最小外径不小于管外径的90%。10) 在TN-S、TN-C-S供电系统中,金属管与塑料管、金属箱盒与塑料箱盒混合使用时,
45、金属管与金属箱盒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11) 明配线路的电线管、其垂直及水平敷设直线段的垂直或水平偏差,每2m内应小于3mm,全长连续偏差不应大于管材外径的1/2。管路应排列整齐,固定均匀,管卡与终端、弯头中心、电器设备或箱盒边缘的距离应为150500mm。12) 暗配线路所使用钢管与接线盒、开关盒、灯头盒的连接可用焊接固定,管口露出盒内壁的长度应小于5mm,焊后应补刷防腐漆。管路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埋入建筑物或结构内的电线管与建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13) 电线管路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电线管在直线和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穴和裂缝,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46、金属管连接处应焊接或用专用接地线卡固定的跨接接地线。金属软管不应有退绞、松散现象,中间无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处应用专用接头,且密封良好,接地可靠。塑料电线管管口平整、光滑。连接处应涂专用胶合剂密封。采用插入法连接时,插入深度为管外径的1.11.8倍;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的长度为管外径的1.53倍,对接口在套管的中心。塑料电线管穿过易受机械损伤的楼板处应加套钢管保护,埋入地面或楼板的塑料管,其保护高度不低于500mm。在引向设备而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亦应有保护措施。用塑料波纹管作电线管时,不应有破裂或沙眼,弯曲后不应有裂纹或显著凹瘪。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波纹管接头应采用专用接头及管帽、
47、卡环配套使用。14) 配线所用导线的型号、规格、质量应进行检查,且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技术标准规定。配线工程用金属构件均应镀锌或刷防腐漆。15) 配线与其它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规范规定。16) 导线连接和导线与端子的连接,采用套管焊接时,焊缝焊料饱满,表面光滑无凹陷,无漏焊、裂缝等缺陷;采用套管压接时,连接管、压接帽、压接模等与导线线芯应相匹配。17) 室内外绝缘导线敷设的最小间距、室内外绝缘导线至地面间的最小距离、室内外绝缘导线至建筑物最小距离应满足规范规定。18) 工业厂房内采用裸导线配线时,线间、导线至建筑物表面的最小距离应满足规范规定。19) 钢索配线零件间最大距离应满足规范规定。20) 绝缘导线沿室内墙体、顶棚敷设时,其支持点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