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考化学选择题题型答题策略汇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76607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中考化学选择题题型答题策略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深圳中考化学选择题题型答题策略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深圳中考化学选择题题型答题策略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深圳中考化学选择题题型答题策略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深圳中考化学选择题题型答题策略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中考化学选择题题型答题策略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中考化学选择题题型答题策略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考化学选择题知识点及训练一、化学用语的判断(一)元素符号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意义:宏观 微观 。 注意:如果在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只表示微观,不表示宏观。如:3 Fe 。(二)离子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前正负号后,“1”省略如:铁离子 三个镁离子 硫酸根离子 。(三)化合价(1)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标注,正负号前数字后,“1”不可省略。(2)默写化合价的常见元素符号1价 2价 。3 4 5 2、3 2、4 ; 2、4、6 都齐全 常见原子团(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3)化合价规律在化合物

2、里,氢元素通常为 价,氧元素通常为 价;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价,非金属元素在跟金属或氢元素化合时,通常显 价;在化合物里,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化合价的应用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求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四)化学式(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如铁、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如碳和稀有气体如氦 。 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双原子分子):气态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氮气、氢气、氯气等。其它:如:臭氧O3、C60等。(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正价元素(原子团)写在 ,负价元素(原子团)写在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适当的数字使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步骤:一写顺

3、序,二标价,三交叉,四化简(3)化学式的意义 (如:C2H5OH Cu)宏观 ; 宏观 ; 微观 ; 微观 ; (五)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例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2H2O:2个水分子BSO4:硫酸根离子CN2:2个氮原子D:镁离子例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O5N2 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钙离子:Ca+2 D.2个氮分子:2N21. 钛(Ti)和铁(Fe)都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金属,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产钛铁矿钛铁矿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铁为+2价,则钛铁矿的化学式为 ()AFeTiO3 BFeTiO4 CFe2TiO3 DFeTi2O42. 下列五种

4、物质所含氮元素的化合价按一定顺序排列:NH3、N2、NO、X、HNO3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可能是()ANO2 BN2O CN2O5 DNaNO3二、给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考点: (1)求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化学性质判断易得到电子或易失去电子 (3)对应离子的表达方式及离子对应的核外电子数考点突破:两个等式 原子与离子的关系例1.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信息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克1. 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

5、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B. 图2表示的锰离子,锰原子核外有23个电子C. MnO2属于氧化物,在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做反应物D. KMnO4为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2.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下图为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是一种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核外有7个电子层C.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三、给定某一具体化学式(常为有机物)考

6、点:(1)该物质的组成(由元素组成) (2) 该物质的构成(由分子够成,或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 (3)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例1. 乙烯(C2H4)气体可用于催熟香蕉,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H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一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2个氢分子构成C.属于有机物 D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CO2和H2O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物质质量比是6:1:8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CNaCl溶液中少量的NaNO3杂质,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D3%的NaCl溶液中,

7、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0例3. 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C.丙氨酸化学式中x=7 D.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四、微观示意图考点:(1)判断反应类型 (2)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种类及参与反应的分子(原子)个数 (3)判断某两特定反应物或生成物参与反应的量的关系 (4)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物质的区分;方法: (1)若反应前、后出现了同一物质,表示未参与反应,第一时间应该同时删去物质; (2)写出化学方程式(无具体原子,用字母表示

8、,有具体原子,用具体的反应物表示); (3)根据反应方程式回答:反应前后分子总量变化情况; (4)根据配平情况推断某一物质的具体化学式;根据题目给出的物质质量变化,判断两物质参与反应对应的质量关系;例1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C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都是化合物D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例2.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示混合物B.图中只含有2种分子C.表示单质D.表示6个CO分子1. 已知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参

9、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5:2C、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改变2.如图3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中 和 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高温 A.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该反应可表示为2H2O = 2H2 + O2 C. 甲中所有物质都是化合物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 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分子的个数比是21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4.“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

10、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5、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大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是7:11五、实验操作高频考点(1)浓硫酸的稀释( )(2)物质的称量(1、普通固体用 2、易吸水易腐蚀的物质用 3、精度 )(3)量筒的使用(只用于称量液体,绝不用于其他:稀释或反应容器等,精度 )(4)

11、试管装液体用量(不加热 加热时 )(5)滴管的使用( )(6)过滤装置(注意事项:一 二 三 玻璃仪器: )(7)蒸馏装置( )(8)玻璃棒的作用(过滤时: 溶解时: 蒸发时: )(9)净水净化程度由低到高及对应的净化效果: (10)可燃气体的验纯( )(11)溶液的pH测量例1.下列实验操作基本正确的是( )ABCD例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检验电解水的产物,可判断水的组成元素B.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测定柠檬汁的pHC.凡是无色的、均一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硫在O2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SO31、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部合

12、理的是( )A.分离H2O2和MnO2制O2后的固液混合物 B.除去CO中的CO2气体C.区分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下列有关“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 )A在称量食盐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减少药品B称取氯化钠前,要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同的纸片C移动游码使其右侧对齐3g的刻度线,然后将氯化钠加到天平的右盘上D取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3、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测定溶液的pH,先用

13、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C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D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4、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六、实验设计及探究(注意严格控制变量)(1)燃烧条件的探究(2)生锈条件的探究(3)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5)是否存在某种离子的实验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唯

14、一,是否存在其他离子的干扰)(6)物质的酸碱性实验探究(7)气体的净化与干燥(洗气瓶-长进短出) 除杂(HCl )(CO2- )(H2O )(8)某物质是否变质的实验探究即检验对应的变质后的产物是否存在。(9)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a固体加水溶解型:配制100g 5%的NaCl b液体加水稀释型:配制9.8%的硫酸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钉很快生锈 B能用来检测空气中O2的含量C白磷能燃烧D乙厂只排出Na2SO4例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B, 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CO有毒,

15、通常在c处将其点燃或用气囊收集以防止污染空气D. 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检验电解水的产物,可判断水的组成元素 B. 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测定柠檬汁的pH C. 凡是无色的、均一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硫在O2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SO32. 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干燥氢气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C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D验证Zn、Fe、Cu的活动性强弱2. 七、物质的除杂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选择除杂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分馏、萃取、分液、渗析、升华等方法。2、常用的化学方法(1

16、)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被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溶液作为吸收剂。常用装置是洗气瓶或干燥管(U形管)。(2)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质中加入适量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过滤除去。如硝酸钾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钡,可用适量的硫酸钾除去。(3)气体法:根据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合适的试剂,让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如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可加适量盐酸除去。(4)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5)溶解法: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质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注意:除杂且不引新杂原物质是什么状态要还

17、原到原来的状态气体的除杂不用另一气体。KCl(MnO2)-MnO2(KCl)-NaCl溶液( KNO3)-KNO3溶液( NaCl)-CO2(CO)CO(CO2)CaCO3(CaO)CaO(CaCO3) 注意加入的除杂试剂的量是过量还是适量 例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BKCl(MnO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CO2(水蒸气)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DCaO(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提纯方法AH2O NaOH活性炭吸附、过滤BNa2SO4Na

18、2CO3盐酸加入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CKClMnO2H2O溶解、过滤、蒸发DCO2CO O2 点燃2、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B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是盐酸C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D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到试纸上,测定其pH八、物质的鉴别(加入某试剂后,根据发生的现象不一样而进行鉴别) 是否发生固体溶解、产生气泡、颜色变化、产生沉淀、热量变化等不同的实验现象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

19、法二A 硝酸铵与氯化钠 观察颜色加水溶解并触摸容器外壁B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 滴加稀盐酸 滴加氢氧化钙溶液C 羊毛与绦纶 点燃闻气味 观察颜色D 氢气与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 闻气味2、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Na2SO4 溶液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C. 用嗅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食醋 D. 用水鉴别NaCl和CaCO3固体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五色酚酞)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水) D硬水与软水(食盐水)九、质量守恒表格题步骤:1.先通过质量守

20、恒算出未知数X; 2.根据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表达式,从而判断反应类型;3.对比量的变化关系,求出反应中各物质参与反应的质量比。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 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6.43.24.02.8反应后的质量(g)5.2X7.22.8 A a和c是反应物 B d一定是催化剂 C X=2.0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2甲、乙、丙、丁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4010100反应后质量/g6M2

21、816 A 甲是化合物 B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M=38 D 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3物质A,B发生反应2A+2B2C+D,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得到数据,说法正确的()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4.64.000反应后质量(g)00.48.0a A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减少 B a=0.6 C 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 D 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十、溶解度曲线知识点:(1)曲线上的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即100g 水在该温度下最多可溶解的固体质量)(2)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坡度越大,受影响程度越大(3)面曲线下面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各点表示饱和溶液

22、且有未溶物。考点及方法突破: (1) 求溶液的总质量或质量分数解题方法:参照溶解度看溶解的固体量,总质量溶剂溶解的部分质量)质量分数(溶解的部分质量(溶剂溶解的部分质量)100%)(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100%(3)结晶的方法、某一状态下(饱和或不饱和或某个定点)改变条件后的状态; 解题方法:直接在图上把状态点变为新状态点的路径描述出来,水平移动改变温度,竖直移动改变溶剂或溶质的含量。(4)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 解题方法:直接在图上标出状态点,纵坐标越高质量分数越大(但要注意,当状态点在曲线上方表示已经有晶体析出时,对应状态点要改到曲线上即为饱和溶液的状态,再

23、做比较。)(5)了解特定物质曲线变化规律(NaCl缓升型 KNO3陡升型 Ca(OH)2下降型)例题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 通过该曲线你发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响的趋势有:A: B: C: (2)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 , 增大a溶解度的方法是 ,增大b溶解度的方法是 。(3)m点表示在t3时,a溶液是_溶液,b溶液是_溶液,c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n点表示在t2时,_和_物质的_相同且为 。(5)在t3时,a、b、c分别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 ,冷却到t1,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 ,其中a

24、 b c (“降低”“升高”或“不变”)(6)在t3时,将38克、40克、42克a物质分别放入50克水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分别为 克, 克, 克;溶液饱和情况分别为 , , 。(7)从a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 ;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中含有少量b,提纯方法是 ;b中含有少量a,提纯方法是 (8)为了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而为了使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1、右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 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C. 将40时M的饱和溶液降

25、温至10,有固体析出D. 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成不饱和2、如图为M,N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比N大Bt1时,M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t2时,100g N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0g N物质Dt2时,M,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D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4、如图是a

26、,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2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质量分数关系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5、如上图,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质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该物质是()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7、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十、图形题(1) 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与量

27、的关系,注意情境-谁过量!等质量金属与过量酸反应与酸反应速率:金属活泼性越好,反应速率越快,对应直线越陡;产生氢气的量:a 铝 镁 铁 锌 b 化合价相同的金属M、N,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氢气越少。(2) 加入催化剂的反应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产物的量(3) 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或对溶液进行升温降温处理(4) 同一溶液含有多种溶质的情况下,加入某一物质时,涉及到反应前后及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的情况先判断反应先后问题 (5) 同一反应中,消耗某一物质的质量时生成某一物质的质量(6) 酸碱中和中PH值的变化情况 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28、A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B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中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像不正确的是A镁条点燃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物的质量C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D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剩余物中水的质量4下列图像与对

29、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 A. 图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 盐酸B. 图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C. 图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 .图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5某小组为了研究露置氢氧化钠变质,小李和同学取了实验室中露置的NaOH样品在烧杯中配成溶液,并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B

30、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7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图是刚打磨过的等质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B图是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图是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图是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8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C双氧水分解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9下列四个图像

31、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B 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10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11下列四个图像反映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 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