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76725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9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地球化学找矿习题集一、填空题1地球化学找矿具有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擅于寻找隐伏矿体和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2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物质主要是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和生物。3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指标(或物质组成)。4.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验研究。6.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7. 克拉克值在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单位通常是ppm(或10-6)。8.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影响地壳各部分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2、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而形成矿床。9.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将元素分为亲铁元素、亲硫(亲铜)元素、亲氧(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10.元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化学-物理化学迁移、机械迁移和生物-生物化学迁移。11.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呈液相迁移,迁移方式主要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12影响元素沉淀的原因主要有PH变化、Eh变化、胶体吸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13.地壳中天然矿物按阴离子分类,常见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14.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15.地球化学省实质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

3、异常。16.地壳元素的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17.地壳中元素的非矿物赋存形式包括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胶体或离子吸附和与有机质结合。18.风化作用的类型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19.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气候、地形、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20.岩石及矿石风化后,主要呈三种形式存在残余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可溶性物质。21.土壤形成归结为二个过程是矿物质的转化过程和有机物的转化过程。2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母岩性质、气候、生物活动、地形和成壤时间。23.完整的地球化学调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样品的加工与样品分析和资料整理与报告编

4、写。24.指示元素就是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25. 根据异常的赋存的介质特征,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分为内生异常、表生异常、原生异常、次生异常、同生异常和后生异常。26.形成热液矿床原生晕的影响因素有元素的性质、含矿溶液的性质、构造裂隙、围岩的性质27. 原生晕中元素赋存形式主要为独立矿物、类质同象混入物、被吸附离子、胶体。28.次生晕与矿体的空间关系受矿体产状、地形条件、残坡积层厚度等控制。29.土壤异常可以分为两类,即同生碎屑异常和土壤后生异常。30.形成分散流主要动力是水的机械冲刷搬运力和化学溶解力。31.水化学异常微量组分采用mg/L、g/L单位,常量组分采用mol

5、/L。32.根据测量对象和采样方法的不同,气体地球化学找矿分为土壤气体测量、近地面气体测量、航空气体测量。33.异常解释即对异常是地质作用或非地质作用引起进行分析判断。34.异常评价是对异常源的矿化类型、工业规模、矿体埋深、工业远景、进行评估。35.异常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异常所处的地质条件、异常所在的地表覆盖物情况、当地的气候地形景观条件、其他找矿方法的异常、化探异常本身的特征。36.建立地球化学模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大量实际材料的概括,另一种是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模拟。37.第一环境问题是自然灾害和自然演化引起;第二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引起。38.碘缺乏或过剩都会导致人体甲状腺肿大。39.大气

6、污染物可以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两大类。40.在土壤剖面中A层是淋溶层,B层是淀积层,C层是母质层。41.异常的分带性包括浓度分带、组分分带两方。 二、选择题1.区域化探的工作目的是( )发现成矿远景区 2.普查化探的工作比例尺是( )1/5万3.详查化探工作面积是( )几十平方千米以内4.勘查地球化学的主要目的任务是( )发现与圈定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5.勘查地球化学的特点是( )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6.常量元素是地幔、地壳的各种岩石的主要构成元素,各种岩石的性质由它们决定,所以称这些元素为“造岩元素”,下列属于常量元素的组合是( )Na、K、Mg、H7.微量元素由于丰度低,其在地壳以

7、及各种地质体中,一般以( )来表示10-68.在戈尔德施密特元素分类中,属于亲硫(亲铜)元素组的是( )Ag、Zn、Pb、Sb9.元素在迁移过程中,因环境发生突变,使元素在短距离内发生沉淀浓集,这种环境突变称为( )地球化学障 10.根据矿物的共生组合,可以推断其形成时所处的氧化一还原环境,下列属于强氧化环境的矿物组合是( )褐铁矿、硫酸盐、针铁矿11.岩石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影响成晕元素的迁移,有益于铅锌矿原生晕形成的围岩条件是( )碳酸盐岩12. 矿体及其原生晕都是同一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与成晕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二者的区别仅在于( )元素含量的高低 13.原生晕与围岩蚀变是同一成矿过程

8、中的产物,他们在成因上可以有密切的联系,在空间上可以紧密伴随,其规模是( )。原生晕具有比围岩蚀变更大的范围14. 岩石、土壤地球化学找矿采样点布置的方式有( )A.规则测网 B.不规则测网 C.系统剖面 D. 以上三者均有可能15岩石、土壤地球化学找矿,要求在采样点周围( )范围内多点采样。1/3点距16. 对于钨、锡、铬、钛、金等矿床,( )是形成次生晕的主要作用。机械分散17.次生晕的含量与同一矿床相应的原生晕相比,有些相对贫化,另一些则相对富集,而出现富集的典型元素是( )W、Sn、Cr、Ni 18.次生异常的峰值与下伏原生矿体在地表的投影之间的距离称为中心位移,位移距离取决于( )。

9、 A. 矿体产状 B. 残坡积层厚度 C.地形坡度 D. 以上三者均是19. 水系沉积物采样时,为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沿水系上下2030 m 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采样的位置通常选择在河床的底部,采样物质以( )为主。淤泥和粉砂 20.样品干燥后,按设计规定的粒度在野外驻地进行过筛。过筛处理后的样品应采用对角线折叠法混均,然后放人塑料瓶或纸袋中,其重量应不小于120g。如果需要测定金或被测元素较多时,重量应不小于( )150g 21.为确保化探工作的高质量,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野外三级质量检查制度,不属于野外三级质量检查的是( )外检22.重复样采集应为同点

10、不同时不同组人员实施,重复样作为衡量采样误差而设计,重复采样数为总采样数的2-3%,每个测区应不低于( )。重复样点应均匀分布在工作区内。30件23.元素比值是同一样品中指示元素对之间的含量比,其作用是( )判断矿体的剥蚀程度 24.累加或累乘值是将同一样品中的一组指示元素(24个)的含量以某种方式组合为一个地球化学指标,其作用是( )。 “削高填低”,抑制随机事件25.累加或累乘比值是同一样品中前缘元素的累加或累乘值与尾部元素的累加或累乘值的比值,其作用是( )。预测盲矿体 26.指示元素是天然物质中能反映矿体存在及其特点的化学元素,而指示元素的选择依据是( )。A.指示效果 B.分析测试费

11、用 C.矿种类型 D.以上三者均是27.准确度(RE)是测定结果与样品中元素真实含量的接近程度,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用( )进行考核。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28.精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决定于 ( ),表示的重现性。 29.重点异常检查的目的应首先是( )肯定异常是否存在30.地球化学找矿是通过发现异常、解释评价异常的过程来进行的,在下列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中,以( )比较成熟,在生产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31.在化探样品中,指示元素之间的含量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共消长或互消长的关系,当相关系数为( )可视为高度相关。D.-132.确

12、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长剖面法、图解法和计算法等,当样品中混入有异常含量的样品时,如用计算法求取地球化学背景值时,需对特高品位进行剔除,剔除的标准是大于( )。6倍平均值 33.在实际工作中,确定异常上下限的公式为Ca=C0kS,k的取值一般为( )234.确定异常上下限的公式为Ca=C0kS,当k的取值为1.96时,正确的概率为( )。95.435.报出率( P )是指实验室能报出元素含量数据的样品数( N )占送样总数(M )的百分数,当报出率( P )大于( )时才能被我们所接受。80% 36. 精密度是用重份分析样的基本分析值C1和抽样分析值C2之间的相对偏差

13、(RE%)进行控制,样品中某元素含量3倍检出限时,相对偏差( )才能判定为合格。66.6% 37.为使于对比研究,元素含量一律取对数。其组距可采用0.1lgg/g或ng/g;组端值规定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字为( )(对数负值为3),这样使所有数值均可落在组段之内。7 38.一个地区出现地球化学异常原因可能是( )。A. 由成矿地质作用或矿体引起 B. 由地质体引起 C. 人为原因引起 D. 由表生作用引起 E.以上均有可能三、判断题1.背景区就是没有受到人为污染的地区()2.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异常形态是线状的()3.元素平均含量相同的两个地质体具有同源性()4.原生晕就是赋存于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

14、常()5.按勒斯特水系分级规划,一个二级水系与两个一级水系合并后属三级水系()6.成矿作用可以造成比矿体大得多的原生晕()7.矿体穿越潜水面时会表现季节性的水化学异常()8.轴向分带是原生晕空间分带的重要类型之一()9.灰岩风化壳具有良好的ABC分层现象()10.原生晕呈现同心圆状围绕着矿体分布()11.叠加晕和多建造晕具有相同的成晕成矿过程()1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区域化探的首选方法()13.B层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最好取样层位()14碱性障多发育于强蒸发的沙漠地区()15C层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最好取样层位()16.矿体位于潜水面之上时会表现季节性的水化学异常()17.在实际工作中,可用

15、平均值、众数、中位数替代背景值,因此这三者的数值大小是一致的()18.准确度是测定结果与样品中元素真实含量的接近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我们无法知道真实的含量()19.和精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20.地球化学指标是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化学标志,最常用的是特定的物理化学参数()21.指示元素就是在化探工作中能够用来指示矿体的存在或能够指出找矿方向的化学元素,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选用几个元素,比如As,作为通用指示元素来寻找不同的矿种()23.元素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而空间位置不变,说明元素未发生迁移()24.分散流是矿体及其原生晕

16、、次生晕遭到破坏,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带,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由上游向下游,不断有相应元素的加入,含量逐渐增高()25.除矿体外原生晕也是成矿作用的产物,区别仅在于元素组分的不同()26.近矿围岩蚀变与原生晕,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分布范围也基本一致()27.各种类型的矿床都存在着原生晕,但目前应用和研究较多的还是与热液矿床有关的原生晕()28.元素的渗透迁移是以裂隙和空隙的发育为重要条件,所形成的原生晕具有沿裂隙带和岩层延伸的特点,成晕规模小()29.在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内元素的含量是波动起伏的,其平均值称为背景值,其最大值称为背景上限,是区分背景和异常的界限值()3

17、0.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含量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是直方图解法、概率格纸图解法确定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基础,而计算法则无需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31. 原始数据图是一种反映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中采样位置和有关元素含量数据之间关系的原始图件,包括采样点位图和元素分析数据图二种()。32.地球化学图是反映元素在空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的图件,因此它的制作应尽量以客观的方式反映各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33. 地球化学图是反映元素在空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的图件,它是制图者根据某种意图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与取舍而得出的图件()。34.解释推断图是制图者根据某种意图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与取舍而

18、得出的图件,因而它可以突出显示制图者的某种认识或观点( )。四、名词解释1.分布:元素在各种宇宙或地质体中整体的总含量(分布量)2.分配:元素在各个宇宙体或地质体内部各部分或各段中的含量。3.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地球化学上把阳离子有选择地与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称为元素的亲合性。 4.勘查地球化学:系统地测量和研究各类天然物质中与矿产资源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或预测的方法。5.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在地质和地球化学作用中,元素由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常伴随元素组合和分布特征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作用。6. 地球化学背景:在无矿地区未受矿化影响的地区内天然物质中的元素含量地

19、球化学异常:某些地段的天然物质中,某些地球化学指标(元素含量)明显偏离正常值的现象。7. 原生晕:分布于矿体围岩中的某些元素含量增高的地段。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导致元素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附近的疏松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地段。8. 面金属量:在异常范围内,各异常点的元素剩余含量(各点异常含量减去背景含量)与某点控制面积的乘积之和。线金属量:在一个异常剖面上,各异常点元素剩余含量(异常含量减去背景含量)与某点所控制的距离的乘积之和。9. 表生环境:是一个在太阳能和重力能的驱使下, 以内生过程提供的岩石、矿石为物质原料,固相、液相、气相共同存在,物理、化学、

20、生物作用综合进行的多组分的巨大动力学体系。 内生环境:内生环境则与表生环境相反是一种高温、高压、还原的环境流体活动受限10. 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值。11. 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12.浓集系数:元素最低可采品位与该元素的克拉克值的比值。13.异常强度:异常区内异常含量的平均值。14.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15. 分散流:由于矿体、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在矿体附近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成矿有关的元素含量增高的地段16.地球化学障:元素在迁移过程中,因环境发生突变,使元素在短距离内发生沉

21、淀浓集。17.检出限:一种分析方法在合理的置信度(可信度)下,能检测出与空白值相区别的最小浓度值。18.灵敏度:某一分析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含量。19.准确度:测定结果与样品中元素真实含量的接近程度。20.标准参考物质:国家标准局或高级实验研究机构联合研制发行的,化学组成经过多家研究机构实验室,多种方法,多次精密测定,化学组成均匀,稳定的一组样品。21.随机误差:它是采样,制样,分析过程和仪器工作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22.系统误差:它是有规律因素造成的误差,包括正向和负向偏离,它是不同实验室的工作条件的差别,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分析人员间及同一台仪器不同时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22、误差。五、简答题1.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专心-专注-专业(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2.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只有了解元素各地质体中丰度及其规律后,才能探讨各种地质作用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演化规律。3.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主要反映了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即反映各种地球化学过程总背景,影响地球化学行为,也提供了衡量元素集中、分散及其程度的标尺;为找矿分析测试方法的灵敏度提供了总的标准。.在

23、某种程度上支配着地球化学行为。.为阐明地球化学省的特征提供一种标准。4.元素结合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高价阳离子与高价阴离子结合,低价与低价结合;2)离子半径大的阳离子与离子半径大的阴离子结合,小的与小的结合;3)电负性较大的阴离子与电负性较小的阳离子结合,阴离子中电负性较小元素的与阳离子中电负性较大元素的结合;4)F于亲石元素相结合,Cl与亲石元素、某些亲硫元素相结合;5)Li、Be、Nb、Ta等稀有金属元素常形成氟的络合物迁移。5.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类质同象是指性质相近的原子、离子、配离子在晶体中以可变量彼此替换的现象。类质同象是微量元素重要存在形式,许多微量元素(Ga,In,Ge

24、,Cd,Se,Rb等)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矿物中,有些微量元素虽能形成独立矿物,但主要还是呈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其他矿物中。6.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元素按自身发展规律不断演化,元素演化打破了原平衡,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又力求保持相对平衡。元素就开始迁移。实质是元素结合与分离、集中与分散的重新分配的过程。7.简述戈尔的斯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亲石元素、亲铜元素、亲铁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8.影响元素迁移成晕的因素(1)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如离子半径,极化性质,电负性,化合物,能量性质等影响元素在热液中的活动性。(2)含矿热液性质含矿热液对元素迁移成晕的

25、影响,主要反映在热液的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方面。(3)构造裂隙构造裂隙对成晕元素的迁移影响较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构造裂隙为含矿溶液迁移提供了通道;二是构造裂隙的变化,影响了溶液的压力,破坏了原来的平衡,使成矿元素析出沉淀。9.什么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地球化学背景:在一定区域内或一定地质体内,一些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含量处于正常状态,这些区域地质体则称为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区。为求得某一地区或某一地质体内某一元素的背景值,取样应该避开矿区或矿化带。在统计计算时,必须将那些过高含量或过低含量值剔去,然后再求其平均值。地球化学背景和背景值随研究范围的不同

26、,有全球性的、地球化学省的、区域性的和局部性的。10.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上、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地球化学异常是指某些地质体或天然岩石、土壤、水、生物、气体中,一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地发生变化的现象。当异常高于背景时,则背景上限为异常界限值,背景上限又称异常下限。根据异常值与背景值相对大小划分:1)正异常、2)负异常依异常规模大小划分: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局部异常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划分:1)矿异常:【矿体(矿床)异常;矿化异常】2)非矿异常根据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及赋存介质划分:1)原生异常、2)次生异常:根据次生异常赋存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土壤地

27、球化学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生物地球化学异常气体地球化学异常11.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在一定区域内或一定地质体内,一些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含量处于正常状态,这些区域地质体则称为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区。地球化学异常是指某些地质体或天然岩石、土壤、水、生物、气体中,一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地发生变化的现象。地球化学异常是通过与地球化学背景的比较来确定的。12.简述背景值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研究意义及常用计算方法。背景值的概念及研究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

28、依据在化探中常用剔除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异常值后求得的均值加减两倍方差的计算法,也有直观经验的作图法,如概率格纸法等。13.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查明岩石中元素分布基础上,总结元素分散集中规律,研究其与成岩成矿作用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和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岩石中的原生异常。14.简述原生晕及次生晕的含义及特征。原生晕的分带性有哪几类?原生晕:与矿体同时形成,为基岩中与矿体有关元素含量增高地段。次生晕:已生成矿(化)体及原生晕经风化作用后,与成矿有关的元素在矿体上方或附近的土壤中聚集形成高含量地段。热液矿床原生晕特征分为形态特征和组分特征。形态特征:以指

29、示元素的异常界限值为界,在三维空间上所圈出的范围。据原生晕空间延伸及与矿体相对位置,将原生晕划分为前缘晕、尾部晕、侧向晕、上盘晕、下盘晕。组分特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运矿元素、控矿元素原生晕的分带性划分为轴向分带、横向分带和纵向分带三种类型。15.请简述原生晕分带特征及找矿意义。(1)浓度分带:内、中、外带,浓度分带不仅指示了找矿方向,而且有五浓度的分带,还是区别矿异常和非矿异常的标志。(2)组分分带:是原生晕中不同的指示元素在空间分布上规律变化的现象。a.前缘沿含矿溶液的运动方向上位于矿体上方(或前方)的异常地段,也称“头晕”b.尾晕沿含矿溶液的运动方向上位于矿体下方(或尾部以下)的异常地

30、段,也称“后尾晕”c.横向晕沿矿体厚度方向上的异常地段,可分为“上盘晕”和“下盘晕”d.纵祥晕沿矿体走向方向上,由矿体向外的异常地段,也称“侧向晕”原生晕找矿法采的样品并不限于岩石,也可以是其他天然物质(如残积土),因为矿床的原生晕有时可以很好地反映在其他天然物质中。 16.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如何确定?直观经验对比法:元素在剖面上的浓集中心及开口方向来确定分带性衬度系数法:利用上截面与最下截面线金属量的比值大小来确定分带指数法:同一中段的线金属量标准化后得到分带指数;对于两种情形要引入分带指数变异性指数及变异性指数梯度差来进一步确定。浓集中心法:对同一元素的线金属量标准化后得到浓集系数;对于两

31、种情形要引入浓集系数变异指数及变异性指数差来进一步确定。17.影响原生晕规模的因素(1)矿化强度矿体或矿床的规模不同,晕的规模也不同。大型矿床的原生晕大,反之小。(2)构造裂隙构造裂隙发育,有利于成晕元素以渗透方式迁移,形成规模较大的晕。(3)围岩性质围岩性质不同,可影响成晕元素的迁移,从而也影响原生晕的规模,围岩的化学性质活泼,异常规模较小。围岩的脆性大,空隙发育,空隙之间的连通性好,则形成规模较大的晕(4)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所形成的原生晕规模也不同,活动性强的元素可形成规模较大的原生晕(5)异常的剥蚀程度异常的剥蚀程度不同,更确切的讲,异常相

32、对于矿体的位置不同,我们所观察到的异场规模也不同。18.岩石地球化学勘查的应用条件主要应用于金属矿产的勘查,目前已经成为寻找盲矿体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岩石地球化学勘查能寻找多种矿产。此外,岩石地球化学勘查还可以用于研究其他地质问题。岩石地球化学勘查可用于矿产勘查的各个阶段,但主要用于矿床勘探,矿床开采,详查,普查评价等阶段应用岩石地球化学勘查的自然条件,最基本的是有基岩出露,或被覆盖的地段有工程揭露,以便能够观察和采集样品。19.阐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1采样工作的布局为全面反映原生晕异常,采样点按一定规格布置。首先选择样品分布形式,同时考虑样品间距离。样品分布形式:规则测网、不

33、规则测网和系统剖面。2样品的采集与加工为保证样品具代表性,采样时要求以连续拣块或梅花点式采若干小岩块(一般57块,直径24cm)组合成一个样品,每个样品原始质量为100200g。取样时记录采样点附近地质特征(如岩性、构造、矿化和蚀变等)、组成样品的物质及风化程度等。20.阐述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1)采样工作的布局:有规则测网和不规则测网两种。(2)样品采集与加工1)样品采集:注意其代表性与有效性。2)样品加工:使样品组成和粉碎程度符合测试要求。原始样品需干燥、分选与研磨才可送样分析。21.简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1)元素含量从上至下变化在分析误差范围之内;2)由地表向下元素

34、含量越来越高,这代表强烈淋滤和淋失的情况。3)地表发生了残余富集,是由生物积聚或盐渍化作用造成。4)高含量出现在某一层位上,在发育完好的土壤剖面上,经常可以看到白色5)复杂的情况,表示有几种作用共同存在。22.影响次生晕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原生矿物、矿体规模与品位、PH值、Eh值、胶体、生物、气候与地形。23.阐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1)采样工作布局:有三种形式:按流域盆地布置沿测区水系纵向沿水系纵向、结合河谷横向布置采样线。(2)样品的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主要由淤泥或细砂组成。采样时应采集淤泥和粘土物质。当沉积物是砂质时,应采集细砂或粉砂物质或泥砂混合物。24.水系沉积物异常

35、发育的有利条件及该方法的主要技术要点。有利条件:1、地形有一定切割;2、水系发育。影响因素主要有矿体位置与水系的空间关系、采样季节、地点、采样粒度等会影响到异常的发育。因此,该方法尽管简单,也应进行粒度试验、采样时间、采样距离、选择标示元素等相关测试工作,并尽可能回避人为活动的干扰。25.除常规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1)、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气体地球化学找矿不仅可用于寻找金属矿产和可燃性矿产,而且在查明隐伏构造和地热方面也有一定效果。且在区域普查和矿床评价阶段都可应用。2)、水文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填图,可以评价隐伏内生矿化远景及查明

36、断裂构造。同时在环境保护、地震预报、温泉热水及水质评价等方面也具一定作用。3)、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用生物地球化学找矿,须了解植物中指示元素分布情况,根据试验结果采样,采样时要注意采集种类、部位、植物年龄基本一致。样品采集应在秋、冬季或春暖前较短时间内完成。样品采集后经干燥、破碎,再送样、灰化、过筛后进行分析。26.阐述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三类方法的异同点。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是查明岩石中元素分布的基础上,总结元素分散集中规律,研究其与成矿成岩作用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和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的。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系统地测量土壤中元素分布的基础上,研究其分散、集中规律及其

37、与矿床表生破坏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的。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是应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查明水系沉积物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研究其分散、集中规律、发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来进行找矿的。27.地球化学找矿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目的任务、工作依据、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施工安排、预计提交资料、报告的性质,主要成果图及比例尺28.采样布局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据工作任务性质(区域性、普查、详查)、地球化学异常的规模和形状、取样物质的自然分布、取样工作的技术装备等条件综合考虑,选定在当地条件下完成预定任务的最经济的方案。布置采样时,应至少保证有一个测点落在异常内。29.野外采样土壤

38、测量与水系沉积物测量有什么不同?水系:在采样点上下游510m内或垂直于流向取23个质量相等样品组合成1个样,要求取最新的表层物质。当表层受到人为污染时,则取较深层位。土壤:1)残坡积层一般取B层土,不在A层取样;2)外来物覆盖区,应穿透外来物取样;3)在炎热多雨、化学风化强烈、元素在地表发生强烈淋溶时则应考虑加大取样深度;4)水田区应穿过耕作层在残坡积层取样。30.如何防止样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矿样和地球化学找矿样品分开加工;每加工完一个样品机器必须进行清洁;加工样品按测线上测点顺序进行,即使相邻样品有污染也不致造成假异常;不能随便更改加工方案,对疏松物样品第一次过筛前不要碾磨,以保存原始

39、粒度;不能用金属铜筛,只能用尼龙筛进行筛分;细磨时只能采用陶瓷磨盘而不能采用合金磨盘。31.地球化学找矿的分析方法有何要求?对样品加工有何要求?对化探样品测试方法提出较高要求,其通用的标准是:是否具有合乎规范要求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检出限: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指测定结果与样品中真实含量的接近程度。样品加工的要求:矿样和地球化学找矿样品分开加工;每加工完一个样品机器必须进行清洁;加工样品按测线上测点顺序进行,即使相邻样品有污染也不致造成假异常;不能随便更改加工方案,对疏松物样品

40、第一次过筛前不要碾磨,以保存原始粒度;不能用金属铜筛,只能用尼龙筛进行筛分;细磨时只能采用陶瓷磨盘而不能采用合金磨盘。32.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比色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ES)、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荧光分析、极谱分析、离子选择性电极比色分析的优点:简便、快速且灵敏度较高,一般可检出0.10.0lgml。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中最常用的多元素测定方法,一次装样可测定近20种元素。缺点:测定速度上稍慢;干扰较多且不易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方法的特点:灵敏度高(10-6)、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分析速度快、分析范围广,可测定70多种元素。荧光分析法特点:谱线简单,

41、易识别,干扰较小,可用于微量组分测定及高含量组分测定,具相当高的准确度。该方法不损坏样品,同一试样可重复分析。极谱分析方法灵敏度达1gl1mgl。新的极谱技术可提高34数量级,甚至达6个数量级,相对误差25,一份试液可同时测定几个元素,离子选择性电极方法灵敏度高,有的达到l0-9级,设备较简单,测定速度快。33.选择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实验室质量控制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措施:(1)矿样和化探样品分开加工 (2)每加工完一个样品必须进行机器清洁 (3)加工样品最好按侧线上测点的顺序进行,即使相临样品有污染也不致造成假异常(4)不能随便改加工方案,对疏松物样品每一次过筛前不要研磨,以保存原

42、始粒度 (5)不能用金属铜筛,只能用尼龙筛进行筛分34.地球化学找矿的意义是什么?在地质工作薄弱的地方,可以利用化探的方法迅速查明资源远景。从而达到“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的目的。根据具体情况,在详细分析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和其他方法技术手段紧密的结合起来,发挥各种方法的特长,同时通过揭露原生地化异常,达到寻找岩石埋藏中不太深的盲矿和寻找第四纪覆盖层下面的隐伏矿体。35.对化探异常进行评价时,需要评价哪些内容?确定异常的性质,即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矿体异常和矿化异常;判断引起异常的矿产种类和矿床类型;判定引起异常的矿体位置;推断引起异常矿体形状、产状、规模和剥蚀程度等。36.异常评

43、价的依据主要有哪些?(1)地质依据:矿床和地化异常有着紧密的空间、时间及成因的联系。一般情况下,矿异常的分布与矿床的分布所受的地质控制因素有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水文和第四纪地貌等因素。因此,工区的地质因素是异常评价的先决条件,可以作为异常评价的重要依据。(2)化探依据:异常区指示元素的组合关系(包括分带性)、异常强度、异常点的集中程度、异常形态和规模大小等特点是化探对比分类的依据。一般来说,多种元素组合并且组合有一异常强度高、异常点密集、规模较大、形态规则异常,最有远景,应首先选择布置详查或验证工作。但这种情况有时也有例外现象,因此,必须紧密配合地质、物探进行综合评价

44、。37.如何判断矿体的赋存位置?在异常评价过程中判断矿体赋存位置的方法是从研究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关系和引起异常矿体的剥蚀程度等入手。用次生异常只能确定矿体大致赋存部位,用原生异常才能较准确地判断矿体赋存位置。39.根据成矿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距离的不同,指示元素可以划分为哪几类?A、近程指示元素:W、Mo、Sn、Be、Co、NiB、中程指示元素:Cu、Pb、Zn、AgC、远程指示元素:Sb、Hg、Ba、As、I、Br六、综合分析与计算题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勘查地球化学是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物质成分作为找矿的基础,它所观测的不单是一些地质现象,或者是地质体

45、(包括矿体)的若干物性参数。化探观测的是化学元素和其他地化参数,有些指示元素本身就是成矿元素或者为伴生元素,因此,可以说化探是一种直观的找矿方法。(2)勘查地球化学可以通过揭露原(同)生地化异常和次生地化异常,达到寻找岩石中埋藏不太深的盲矿和寻找第四纪覆盖层下面的隐伏矿体;目前发展的航空气测方法对于森林地带和草原覆盖地区的普查找矿具有十分广泛的前景。(3)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野外设备较为简单轻便,采样速度快、随着样品分析方法的改进(如直读光谱、中子活化、原子吸收光谱和现场分析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采用,化探已成为一种直接、快速、的找矿方法。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利于

46、寻找隐伏矿床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相互渗透、结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大地构造、古生物、地史学、地层学、古气候学、灾害学、环境与农业地质、工业2.根据国内外地球化学找矿的发展史,谈谈你对地球化学找矿的看法。地球化学找矿做为独立的一门学科,是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在与地球化学密切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1941年前苏联,世界上第一本系统阐述地球化学勘查理论与方法的著作地球化学探矿法出版。1948年美国地质调查所成立了地球化学探矿研究中心,广泛开展了野外及室内研究工作,并开始研制各种快速现场比色方法。2).20世纪50年代,各发达国家纷纷成立地球化学研究机构。3).60年代,勘查地球化学迅速发展,已为许多找矿公司所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已广泛取代比色法。4).勘查地球化学在7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5).80年代,勘查地球化学在找金矿上开始取得重大突破。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