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六章--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76903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第六章--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部分--第六章--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部分--第六章--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部分--第六章--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部分--第六章--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第六章--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第六章--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基础巩固组(2017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BCD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项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项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

2、项错误。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1.A2.D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34题。3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 D生物圈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解析:第3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第

3、4题,图中显示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答案:3.A4.D(2017临沂质检)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回答56题。5“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缘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6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解析:第5题,图示

4、地区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又由于此处吹离岸风,风力搬运流沙,故而形成“倒沙入海”的奇景,A项正确;沿海地区多为沙漠,降水少,河流稀少,输沙量极小,B项错误;“倒沙入海”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不大,C项错误;“倒沙入海”不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D项错误。第6题,该处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涌,饵料丰富,鱼类众多,火烈鸟聚集于此便于捕食,C项正确;该地受上升流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A项错误;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附近没有雨林,B项错误;附近浅滩地势低平,可能会被潮水淹没,不利于筑巢,D项错误。答案:5.A6.C(2017

5、泰安模拟)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二者呈正相关。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78题。7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下列要素中可能增强的有()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地面蒸发水汽输送地面径流A BC D8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气候的海洋性变强 B植被覆盖率增大C气温的日、年较差减小 D太阳能资源更丰富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风尘沉积通量增加,说明地区干燥度上升,则风力作用、地面蒸发作用增强;与降水相关的要素会减弱,则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水汽输送、地面径流等减弱。第8题,由图可知,风尘沉积通量与干燥度呈正

6、相关,说明气候更干旱,故太阳能资源更丰富。答案:7.C8.D9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解析: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地势低平,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稳定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

7、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能力提升组(2017广东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

8、要是因为()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 D围湖造田解析:第1题,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第2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

9、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第3题,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在2001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答案:1.B2.D3.A(2017山西考前质检二)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

10、成46题。植被类型积雪开始时间(日)积雪结束时间(日)积雪日数(天)年最大雪深(厘米)稀疏灌木13626813211.0草地13526612929.6农田13626412833.5建设用地13327314023.4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4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A稀疏灌木 B草地C农田 D建设用地5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D建设

11、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积雪的消融6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第4题,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第5题,表中数据显示,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则消融速度不快,故A错误;积雪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时间(266日)较早,故B正确;农田积雪结束时间(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快,则C错误;高大建筑物具有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则D错误。第6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故A正确

12、;积雪的反射率高,可以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则B、C错误;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则D错误。答案:4.C5.B6.A7(2017株洲质检)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材料二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其南侧不远处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判断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13、,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池盐层的形成过程。(4)请你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提出可行性措施。解析:第(1)题,考查补给水源的判读。根据材料一图可知,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但是周边有高大山脉(天山),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所以补给形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该地的湖水深度适合芦苇生长,芦苇又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又是飞鸟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湖泊、飞鸟、鱼群、芦苇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第(3)题,考查运用水循环的过程原理分析盐池的成因。注意湖泊、地下含水层、盐池之间的关系。

14、根据材料二图,博斯腾湖湖水水位高,盐池水位低。通过与盐池之间的含水层渗透,或经过地下径流将湖水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第(4)题,可从发展多种经营、进行产品深加工、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判断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小;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类为芦苇提供肥料。(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4)发展多种经营,如渔业、旅游业等;延长产业链,对芦苇进行深加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