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调查报告(第四次修改).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76999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四合院调查报告(第四次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四合院调查报告(第四次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四合院调查报告(第四次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四合院调查报告(第四次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四合院调查报告(第四次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四合院调查报告(第四次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四合院调查报告(第四次修改).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日期:2011.11.101、北京四合院文化1.1四合院的源起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合院式的居住形式,其发端于周,起源于唐宋,成书于元明,而到清朝则发展到极致。其中对今天北京四合院空间及格局影响最大的是元代建都,但现今的北京城已经基本找不到元代四合院的足迹,唯一能供参考的是在元大都旧址上发现的后英房住宅遗址(图1-1)。 图1-1元大都北京后英房遗址到明朝攻打元大都,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明朝的建都并没有舍弃元大都的旧城,而是对其进行修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明朝都城。明朝的居住区与元代基本相仿,道路也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开来(图1-2)。到

2、清朝,整个城市布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是沿用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图1-2元大都胡同遗址1.2四合院的分类 四合院有一定的规制,根据主人的身份和住宅的规模可以演变出各种繁简不同的组合形式。其大致可分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项,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如图1-3)。 图1-3小四合院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间,正耳,东、西厢房各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

3、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岷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铺地,青石作阶(如图1-4)。专心-专注-专业 图1-4中四合院大四合院(如图1-5,如图1-6)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南北、南北,甚至还有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以及一些并联组合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图1-5大(四进)四合院图图1-6带有私家花园复合四合院1.3四合院的特色北京四合院作为我国北方四合式民居的代表,

4、必有其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说,北方气候寒冷,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则有利于采光,视野开阔。同时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来讲,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社会行为规范,而四合院所具有的防卫严密,内向稳定,秩序井然的特点正与这套规范高度吻合,因此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合院住宅系统。四合院之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3.1“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东南“巽”位,主生,最吉。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北京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为最好,其次为坐西朝东的西房,东房和南房的朝向较

5、差。不是理想的居住方位。北京人有“有钱不住东南房,东不暖来夏不凉”的民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1.3.2房屋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的布局。(如图1-7)图1-7四合院院落1.3.3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砖头采用软心墙的砌法,形成既美观又经济实用的软心墙,这种墙体并不承重,只起到分割和保温的作用,是北京民居的一大民族特色。1.3.4等级分明,色彩鲜艳的油彩装饰(如图1-8) 在北京四合院里,油饰与彩绘成为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烘托出红墙碧瓦皇家建筑的壮丽宏伟,北京民居的外表是最朴素无华的,千篇一律的平房灰墙与灰瓦构成了城市基调。在这单板单调的环境之中,北京四合院的内部却

6、选择了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调的装饰色彩。如此强烈的色彩搭配,非常适合于北方的居住环境,因为寒冷的日子里花木凋谢,环境颜色单调,特别是城区,而绿色和红色能够调剂萧瑟的气氛,赋予宅院勃勃生机。讲究的人家还在红色或绿色的梁柱上饰一色调明快的彩画。当然,彩画也是分等级的,庄重华贵的旋子彩画只有在王府中见到,而活泼绚丽的苏氏彩画则随处可见。图1-8恭亲王府建筑装饰1.3.5四合院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对称性,纵然其建筑层数有高低、院落有大小、间数有多少,全院房屋均以中轴线为中心,呈东西对称之势展开。这种中轴线概念很强的布局形式暗合了儒家“用中为常道”的中庸思想,以“取中”的方式调合了左右、高低、大小的差别,使

7、“聚而不乱、分而不散”,规整中富有变化,变化中持有秩序,充满整体的和谐与平衡。严整的轴线更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布局,不论院落如何延展,在众多建筑和房间中,正房永远是体重最大,装修等级最高的建筑,凸现了正房在全宅的中心位置,自然会产生一种主次分明的秩序感,也暗合了传统礼教尊卑有别的思想。其次是它的序列性(图1-9),如一幅画应有虚实、主次;一篇文章要有起、承、转、和;一首音乐要有高潮和过渡,四合院也有其节奏和序列。将房屋、廊、墙、路等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不断变化的有节奏的空间序列,以婉转动态之美展现建筑的观赏性与被观赏性。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视线所达之处产生步移景换的效果。图1-92、四合院的现状2.

8、1四合院的分布北京四合院的现状分布受历朝城市格局的影响,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城市布局,在元大都营建过程中,就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各阶层居住位置是由皇权决定的,这对四合院的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末北京城的住宅格局根据身份和财富等因素的不同有着明确的地域划分。北京皇城以内的地区是内府官员的办公与住宅区;皇城以外的东交民巷一带是外国使馆区;西城、北城有许多王府,属于贵族及内府当差人的居住区;东城主要是高级富商的府邸。北京四合院的现状分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传承了历代的城市格局;另一方面也是在漫长的历史自发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大变化(图2-1)。自元代到明清时期,北京城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分布格局,并一直影

9、响到今天。另外,后代人习惯性的居住区域,基本上是由前人的生活地点及经验记忆,约定俗成所致。北京现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南锣鼓巷、东单、东四、西单、西四等大街,这些区域基本保持了原有规划中的街道布局。图2-1崇文门外大街四合院院落分布2.2居住条件2.2.1外貌站在钟鼓楼上俯视北京旧城,可以发现满是青灰色,屋面、墙壁、地面的砖瓦灰色,夹杂着从胡同里,庭院中探出的青色树冠,构成了四合院的基本色调(图2-2)。低矮密集的大片灰色四合院包围着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将其衬托得更加富丽堂皇。如果说四合院构成了北京城市的肌理,那么庄严内敛、朴实无华的青灰色,则构成了北京的城市基调,也是古都整体风貌

10、和历史文脉最鲜明的代表。图2-2四合院院落外貌2.2.2内部功能、平面四合院是北京最典型的住宅形式,老北京又称之为“四合房”,意思是“四面都用房子围合起来”。四合院由大门、倒座房、垂花门、舒适性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时期,居民对于舒适性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标准。就现代北京四合院创新设计而言,由调查和分析表明,应首先对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予以足够的重视。诸如家庭生活正常进行的住房面积,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通风条件,充足的阳光以及安全性等。此外,对安全性而言还体现在明确的领域层次,居民之间经常性的互助、监视和良好的居住环境气氛等。舒适性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时期,居民

11、对于舒适性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标准。就现代北京四合院创新设计而言,由调查和分析表明,应首先对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予以足够的重视。诸如家庭生活正常进行的住房面积,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通风条件,充足的阳光以及安全性等。此外,对安全性而言还体现在明确的领域层次,居民之间经常性的互助、监视和良好的居住环境气氛等。正房、厢房、后照房等不同房屋组成围合的院落空间(图2-3),并且根据主人的身份和住宅的规模可以演变出各种繁简不同的组合形式,又沿着胡同组合成一片片的街区。博大精深的北京城铺展在华北大地上。方正对称的格局,尊卑有序的空间,浑厚敦实的风格,浓荫遮蔽的院落,隔绝尘嚣,自成一方天地,也成为北京人最理

12、想的生活场所。其中的建筑都采用典型的北方官式手法砌筑,色彩凝重,表现出北方文化端庄大方的风格,与素雅灵秀的江南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图2-3四合院示意图以三进院四合院为例对其功能流线进行分析(图2-4):功能分区 中院为主要部分,前后院为次要空间。辅助空间分散于各院之中。分区明确,互不干扰。流线分析 减少了人流的交叉,又加强了中院的私密性。空间的可变性 可随人口的增加调整住宅各个部分的使用。图2-4北京标准三进院四合院示意图2.3衰落的原因及现存的问题2.3.1老北京四合院衰落的原因a.根本原因是近代工业革命后带来的社会各方面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变化是入侵者用大炮打入北京的,但却触发了近代1

13、50年北京城市风貌变革的导火线。b.工业化也是北京城市风貌、古民居四合院变化的主要推动力。c.北京城市变化的核心是西方的政治、文化和资本的进入。d.中国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化同步进行也是北京城市风貌、古民居四合院的变化的一个原因。2.3.2老北京四合院存在的问题a.平面布局不紧凑b.部分房间功能布局不合理c.卫生、基础设备欠缺d.容积率偏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e.立面韵律单调3、四合院的改进方法及未来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前景3.1对老北京四合院的改进方法a.整治庭院环境,修缮原有建筑b.彻底改善基础设施,重新营造秘密典雅,安恰舒适的环境c.政府的配合与支持3.2对老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四合院是北

14、京民居建筑的代表也是北京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但是由于城市人口增长、家庭结构转变和政策导向等原因,传统的四合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是建筑密度的增加改变了原有四合院的空间格局,另一方面是居住人口的密集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破坏了原有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传统的四合院转变为搭建严重、多户居住的混居四合院。这些混居四合院构成了目前作为民居的平房四合院的主体,它们的保护再生和发展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对北京四合院保护和开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保护历史的延续性和生活的原真性b.四合院的改造和更新要注意考虑现实的人口密度以及居民的生活社会关系变化,不能完全否定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特质的新建建筑及其所

15、表达的需求。3.3前景展望北京四合院是古老的,因为它有着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北京四合院又是年轻的,因为在21世纪的现代又重现出新的勃勃生机。可持续发展是历史赋予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学研究、系统规划、分步设施的四合院改造工程,不仅为众多老住民提供了安居之所,也保持了老北京的特色面貌,使大量古老的民居延续了生命。对于四合院,在保护和继承其精华的前提下,合理整治能使这一传统建筑形式适宜舒适、便捷、现代化的生活,实现四合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新型的四合院继承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精髓和文化意蕴,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具备现代居住功能,集老四合院的古朴、典雅、幽静与现代建筑的方便舒适与一体,使四合院这一古老的住宅建筑更具魅力是北京四合院发展的希望和方向。北京四合院的明天相信将是更加灿烂和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