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77296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一、牛顿第一定律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假设,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B都是实验事实 C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D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

2、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二、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

3、条件?_。 滑轮滑轮细线细线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

4、些?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三、探究摩擦力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 方向做 运动。(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

6、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7、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 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

8、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_ 。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五、液体压强1.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

9、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 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

10、要说明理由: .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比较图中代号为 、 、 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比较 、 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六、浮力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填序号)(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

11、所受的浮力是 N。(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g取10 Nkg);(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法进行实验。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

12、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4、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b、c、d四次测量。(1)在四次测量中, 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 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 图示的两次测量;(2) 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 图示和 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

13、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 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 (填“大”或“小”)(3) 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七、动能和势能1.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张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甲)(乙)(丙)(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

14、运动的 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2)让同一钢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 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 的关系。(3)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该让 质量的钢球沿斜面 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4)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有关.请例举一个与本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 。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A”或“B”)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

15、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 (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 (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为了将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得更远,他可采用的办法是( )A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小的钢球B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钢球C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钢球离地面的高度 D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斜面的倾角理由: 。3.如图为重物打木桩的示意图,把相同的三个木桩甲、乙、丙插入沙中同一深度,

16、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甲、乙,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与打击甲的重物同高度)打击丙,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1)比较甲和乙,说明 ,(2比较甲和丙,说明 。4如图是每隔0.1S拍摄到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图片(不计下落时阻力),由图可获得一些信息(1)请写出一条信息: (2)假设木球和铁球着地时打在沙坑里, 球能将沙坑打得更深,理由是: 。(4) 在此探究过程中你采取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至少写出两条): 。5.小明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后,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让三个不同质量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并测出金属块将木桩打入沙中

17、的深度金属块下落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金属块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2)同一金属块在不同高度下落后打击木桩在沙中下陷深度不同,表明重力势能跟 有关(3)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金属块A、B、C质量大小关系是 。6.小鹭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利用一段弹簧、光滑轨道、物块A和B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最高可冲到光滑斜面虚框处(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同一滑块 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2)比较如图(a)、(b)两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弹簧的 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 。(3)若物块冲上斜面的

18、最大高度ha=hchb,弹性形变的大小lalb=lc,则物块达到最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Ea、Eb、Ec的大小关系是 八、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1. 如右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次数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0.980.20.980.2乙0.980.21.020.2丙0.980.20.550.4(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

19、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5)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 (“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 。(6)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 。(7)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 九、杠杠平衡条件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

20、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边(填“左”或“右”)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 _。(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 _。2. 吴刚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图乙图甲(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a)(b)(c)(2

2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吴刚同学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 O01N2345012345BA(3)在图乙(b)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 端(选填“左”或“右”)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边的钩码移至第 格。(4)若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 ,测力计的示数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十、机械效率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

22、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2 N3 N实验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的距离/cm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机械效率1280.82483.3%2451.515361090.9%(1) 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算出的机械效率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2) 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3) 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2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如图所示的定滑

23、轮和动滑轮被拉起的钩码重1.96N,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为0.82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3m,钩码升高的距离为0.1m(1)根据测量数据,对滑轮组做的总功是 J(2)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4)在图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上绳的绕法,并用箭头标出拉力F的方向3.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次数123钩码重G/N446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绳端拉力F/N1.81.42.4绳端移动距离s/m0.30.50.3机械效率74%57%83%(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

24、做的实验。(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小丽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的空白补充完整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 。用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及上升的高度h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入表

25、中保持斜面的 一定,将棉布铺在木板上,重复上述步骤斜面表面状况木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木板2.10.41.60.80.841.2865.6棉布2.10.420.80.841.6(2)该实验中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3)计算斜面表面为棉布是的机械效率:=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5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用木块将带有刻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从底端位置A沿斜面匀速运动到位置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N,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2)若将木块向右移,使木块

26、左端与长木板90cm处对齐,重复(1)中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比较(1)、(2)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 有关(3)若将小车四轮朝上倒置重复(2)中的实验,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机械效率变 ,比较(2)、(3)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的 有关。6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m物块重G为1.5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 。2013-201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

27、试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在昭通用普通茶壶烧开水,沸水的温度可达100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C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6103N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2m2、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A“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B“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 D“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3、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

28、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 (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推力C、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的重力和它所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5、在日常生活中,用10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 )A杠杆 B斜面 C一个定滑轮 D一个动滑轮6、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

29、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 ( )7、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A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B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AG BFBG CFA=2G DFB=2G8、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A 、一样大 B 、甲最大 C 、乙最大 D 、无法判断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30、9 小明踢足球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 有关,飞行中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 作用。10、汽车超速行驶时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快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让车轮停止转动是通过增大 来增大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轮胎在路面留下一道痕迹后汽车停下来,这是利用 的方法增大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11、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 ;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那又是为了 。下列工具中天平、扳手、镊子、羊角锤、裁衣剪刀、瓶盖起子、筷子、钓鱼杆等都是简单机械,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填序号)12、小明将旅行包背在肩上,肩膀受到压力的施

31、力物体是 ,包的背带做得很宽是为了减小对肩膀的 。13、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 N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4、2012年5月8日晚20时38分,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的 (选填“惯性”或“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用力将学生推向一旁,由于力的作用是 的,她自己却倒向另一旁,发生

32、不幸,张丽莉老师被誉为“最美女教师”感动了整个中国。15、青少年在安静思考问题的时候,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则你在考试的100 min内,心脏做功约为 J。16、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 它的总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7、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车速,这是为了增大汽车的 能清洁车能通过吸尘器将路面上的垃圾吸入车内容器中,清洁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动能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18首

33、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在图中,A、B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管子沿B开口吹气时,A开口一端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三、 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30分)19(4分)完成下列作图(每小题2分)(1) 下面左图是一杠杆图,试画出作用在杠杆A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并画出该力的力臂。(2)下面右图是未装配好的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要求使用该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最省力。 20、(4分)请记录下列测量工具所测物理量的数值。(1) 观察如图甲所示;甲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 如图乙所示;乙图木块长度是 cm。2

34、1、(5分)下图为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1)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摩擦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 ,运动的时间越来越 ,但由于实验中摩擦力 ,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形。(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摩擦力减小为零,水平面足够长,那木块在水平面上的速度既不减小,也不增加,运动方向也不发生变化,木块将 。22、(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 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力。(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 不变,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实验中应用了 的研究方法(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